邑[yì]区,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下辖区,原称户县,位于西安市西南部,关中平原中部,南依
秦岭,北临渭水,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3个副中心城市之一。境域总面积1279.42平方千米,居住着
汉族、
回族、
满族等民族。截至2022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04641人。
鄠邑区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秦岭山地,北部为渭河阶地,中部为黄土台原、洪积扇及扇缘洼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鄠邑区历史悠久,夏为
有扈氏方国,商为崇国,先秦称鄠邑,汉初置鄠县,1964年“鄠县”改为“户县”,2016年撤户县设鄠邑区。截至2023年初,鄠邑区下辖14个街道,政府驻地东大街七号。
鄠邑区地近古城
长安,古为京之地,文物古迹遍布,拥有
兆伦铸钱遗址、户县化羊庙东岳献殿、
敬德塔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平墓、崔家堡遗址、北丈八寺村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鄠邑区文化丰富多彩,有“中国鼓舞之乡”“中国民间绘画之乡”的美誉,拥有户县民间缯[zēng]鼓制作技艺、眉户曲子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
户县农民画、户县剪纸等传统技艺。此外,区内美食众多,
秦镇米皮、
户县摆汤面等地方美食遍布大街小巷。
2022年,鄠邑区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341.27亿元,增速连续两年位居
西安市第一。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33.46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199.2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8.59亿元;三次产业比为9.8:58.4:31.8。区内第二产业为经济支柱,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有户县
葡萄、设施瓜菜、苗木花卉三大主导产业,形成“户县葡萄”中国果业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建有葡萄新品种西安区试园等园区;第二产业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战略性产业,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为特色产业,建成西安西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京工业园、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经济功能区;第三产业以旅游业、服务业、商贸业、交通运输业为主,已建成
农民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关中婚俗文化产业园发展平台。
名称
“鄠”指
夏朝在今鄠邑区上建立的古国“
有扈氏",也称“扈国”。春秋战国时期,周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
秦襄公,改为“鄠邑”。“邑”则有城邑之意。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夏代(前21世纪~前16世纪),今鄠邑区为有扈氏国,也称“扈国”,与夏同姓姒[sì],为夏之属国。
商代,今鄠邑区建有崇国,之后有丰邑,均是商之属国。前1143年,
西伯(
周文王)国势强盛,四十余国诸侯尊西伯为王。前1136年,西伯伐
崇侯虎,自岐
迁都于丰邑。
武王伐纣时,誓师于丰邑。当时的丰京(丰邑)实际上已成为政治中心,但仍为商之属国。
西周时期(前1133~前771年),
姬发灭纣后,虽然建都于
沣河以东的镐,但并没有迁移丰京,每遇大事,都前往丰京,在
聂氏宗祠举行祭祀仪式。
春秋战国时期,周平王东迁,将岐丰之地赐给了
秦襄公。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迁都
咸阳市后,在丰设置鄠邑。
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前221~前207年),秦廷在咸阳设内史,兼治
三辅,此时的鄠邑属内史管辖。
汉代初期,设鄠县,属
右扶风,高帝九年(前198年)属内史,
刘彻太初元年(前104年)属右扶风,
东汉仍属右扶风。
三国、魏(220~265年)期间,置
凉州三辅,下设8郡,鄠县属始平郡。
晋代(265~420年),鄠县属始平郡。怀帝永嘉元年(307年),甘河流域属鄠县管辖。
北魏(420~534年),置雍州下设7郡,鄠县属京兆郡。
北周(557~581年),雍州下设5郡1尹,鄠县属
京兆尹。
隋唐至宋元
隋朝(581~618年),隋廷将全国分为109郡,
关中设
京兆、冯、
扶风县3郡,鄠县属京兆郡。
大业十年(614年),在鄠县县城(今东西韩村之间)以南2里处,另建新县城,即今县城。
唐朝,唐廷将全国分为10道,鄠县属
关内道京兆府京兆郡。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国改设为15道,鄠县属
京畿道。此时期,鄠县的境域包括了元马店(祖庵西北5华里)。
北宋时期,全国分为15路,在
长安设立陕西路,后改陕西路为
永兴军路,鄠县属永兴军路京兆府
京兆郡。大观元年(1107年)在周至县清平镇设立清平军,又设置终南县,将鄠县西郊的渼陂[měi bēi]、空翠堂等地以西划归终南县管辖。
宣和四年(1122年),陂、空翠堂仍属终南县管辖。
金朝(1127~1234年),
陕西省分6路,鄠县属京兆路京兆府。
元代,陕西设
行中书省,下辖6路,鄠县属奉元路。至元八年(1271年),撤销终南县,所属地域划归周至县。至元十八年(1281年)周至县、鄠县两县划界,撒灰线,挖渠道,以灰渠为界,至此灰渠头以东又归属鄠县。
明清时期
明代初期,陕西仍设行中书省,
洪武九年(1376年),置陕西布政使司,下分4道,鄠县属
关内道西安府。
清代沿用明制,鄠县属西安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鄠县南部的管界,距县城为20里,仅达到
秦岭麓的牛首山马谷、
鸡头山、
紫阁峰东西一线。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鄠县南部的管界,距县城20里或30里不等。嘉庆五年(1800年),鄠县南部管界已达到秦岭
山脊,与
宁陕县为界。
中华民国
1912年,废陕西布政使司,全省分7府,鄠县属西安府。1914年,撤销府的建制,全省分3道,鄠县属
关中道。1927年,撤销道的建制,鄠县属
陕西省政府直接管辖。
1926年12月,中共陕西省委农民部派薛作茂前往鄠县,成立了鄠县第一个
党小组。1927年3月,中共鄠县特别支部成立,同时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鄠县特支。
1932年8月,虎列拉(霍乱)自秦渡镇向周围传染蔓延,不到十天,遍及鄠县全境,死亡四千余人。
1937年,陕西省政府以下设立
行政督察区,鄠县属第10行政督察区(区治在
咸阳市)管辖。1949年5月21日,鄠县解放后,鄠县属陕甘宁边区咸阳分区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5月,鄠县属咸阳专区管辖。1953年,鄠县直属
陕西省人民政府管辖。
1956年4月22日,将长安县丰西乡梧村北堡划归鄠县大王乡管辖。
1958年1月将原
周至县的甘河、青阳、永安、祖庵4个乡(不包括白马河以西的7个村),划归鄠县管辖。同年7月,将兴平县渭河南宋滩乡的三星、新潮、高潮、联合、星火5个
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鄠县管辖。同年11月,
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鄠县保留县的建制,划归
西安市人民委员会管辖。
1961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鄠县划归
咸阳市管辖。同年9月,将周至县尚村公社的10个生产队,九峰公社的一个生产队划归鄠县管辖。
1964年9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
1969年到1982年,户县属咸阳地区管辖。1983年10月20日,将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2016年撤户县,设鄠邑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鄠邑区位于西安市西南部,南依
秦岭,北临渭水,介于东经108°22’~108°46’、北纬33°46’~34°16’之间。区境南与
宁陕县接壤,北与
兴平市隔岸相望,东与
长安区毗邻,西与
周至县相接,东西最宽处30千米,南北最长处53千米,总面积1279.42平方千米。
气候
鄠邑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鄠邑区年均气温13.5℃,最热月7月,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气温8.7℃,极端最低气温-19℃;年均光照总时数为1983.4小时,
太阳总辐射量109.69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年216天;年蒸发总量1.223毫米,月平均蒸发量101.9毫米;年总
降水量为627.6毫米,最多为957.5毫米(1964年),最少为391.8毫米(1977年),而且降水时间、空间分布不均,时间主要集中在8、9、10月,降水空间分布方面,
秦岭山地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沿山降水量为720~800毫米,中部平川的降水量为600~720毫米,
渭河滩附近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春季风速达到17米/秒,夏季风速达到14米/秒,秋季风速达到17米/秒, 冬季风速达到14米/秒,历年最大风速17米/秒。
地质
鄠邑区在地质构造上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南部山区主要为北秦岭褶皱带的组成部分,北部平原区为渭河
地堑的组成部分。
北秦岭褶皱带是一个长期活动的复杂构造带,
岩浆侵入活动多样,岩石
变质作用强烈,构造变动频繁。其
地层时代属太古代至元古代,以前震旦系
秦岭群和长城系宽坪群为主体,组成岩石为中深
变质岩;褶皱带南侧为
古生代泥盆纪分布区,其组成岩石为浅变质岩。此外,褶皱及断裂均呈东西向延伸。
渭河地堑是一个自中生代以来长期下降的断陷盆地,县境内的地堑地区分布着地质历史上最新时期的
第四纪沉积物,包括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及全新统。中更新统主要分布在浅山及山前的低缓坡地上,由褐色及棕色的
黄土和含砾亚砂土等组成,多系风成沉积物;上更新统分布于山前区,因洪积而成,由大小不等的
砾石、亚砂土、亚
黏土组成;全新统主要分布于渭河、
涝河、太平河等河流的河床、
河漫滩及河流阶地上,由大小不等的砾石、砂及亚砂土等组成,其成因为冲积。
地形地貌
鄠邑区位于
渭河平原中部,区境南部为
秦岭山地,北部为
渭河阶地,地势南高北低,落差大。境内最低点海拔388米,位于北部渭河滩,最高点海拔3015.1米,位于秦岭山区,且海拔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对高差2627米。
南部秦岭山地面积约704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56.1%,除秦岭梁为东西走向外,其余山梁均为南北走向,山势陡峭,山峰重叠,可分为中山、低山、陡坡。中山一般海拔在1000米以上,低山海拔则介于600~1000米之间。山坡堆积物较多,低洼处保留有
黄土状砂质
黏土,厚度5~20米,由于
坡度较缓,且有一定的黄土沉积,多为山区农耕地。
鄠邑区北部平原属
渭河地堑的一部分,面积大约为551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43.9%,可分为
秦岭北麓山前洪积扇、扇缘
洼地、黄土台原、渭河阶地及河漫滩地,海拔600~388米。洪积扇分布于山基线以北,地势较高;扇缘洼地分布于洪积扇以北;黄土台原分布于扇缘洼地以北;渭河阶地南与黄土台原界线明显,分布于眉坞岭以北,渭河防洪堤以南;河漫滩地是防洪堤以北的渭水漫滩,地面从南向北,从西向东微倾斜。
水文水利
水文
鄠邑区
地表水总量为31850万立方米,在山区汇成36条大小河流,最终汇成
涝河、新河、太平河、高冠河四条
水系,分布全区,贯通南北。
涝河
涝河水系发源于
秦岭梁的静峪脑,全长75.8千米,总落差780米,
流域面积441平方千米,山区集水面积346平方千米;年总流量13400万立方米,到平川后最高洪水量904立方米/秒;涝河的最大支流为甘河,甘河在山区的河长17千米,集水面积691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2,418万立方米。
新河
新河上游的主河是曲峪河和潭峪河,分别发源于秦岭山脉北坡的郭家山和玛瑙山。新河全长37千米,流域面积87平方千米,山区集水面积37.76平方千米,曲峪河和潭峪河在山区沟长约为10千米左右,集水面积亦均为十平方千米左右,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325 万立方米和387万立方米。
太平河
太平河水系太平河发源于
秦岭的静峪脑,全长为32千米,
流域面积200.09平方千米,山区集水面积179.01平方千米,总落差380米,出山后又汇纳神水峪、紫沟峪、十房峪、土地峪、牛心峪的流水,流至长安县境内的郭村向北投入洋河。
高冠河
高冠河发源于秦岭梁,是户县与长安县的界河,在户县境内长23千米,集水面积 158平方千米,其中,属户县的集水面积 45.61 平方公;年总径流量6300万立方米,其中,户县流量1944万立方米;最大洪水量154立方米/秒。
水利
鄠邑区建设有渭河元村滩护基坝、太平河至黄柏河引水渠、甘峪水库、将军山水厂等水利工程。其中,将军山水厂位于鄠邑区石井街道和庞光街道曲峪河以东,是
西安市重点水利工程西南郊水厂工程(一期)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峪水库原是以农业灌溉为主的枢纽工程,坝高47米,长178米,总库容401.53万立方,灌溉农田3万余亩,2000年,该水库与黑河引水渠连通,向西安城区供水。
土壤
鄠邑区土壤共有9个土类,18个亚类,39个土属,主要有塿[lǒu]土、淤土、
黄土、潮土、
水稻土、山地土壤等。塿土类占原区总面积的38.82%,在
渭河二级阶地、黄土台原、山前洪积扇均有分布;淤土和黄土类占原区总面积的20.74%,其中,潮淤土、淤蟮土属分布在河流两侧;潮土类,占原区总面积的36.4%,其中泥质潮土、沙质潮土、垫垒潮土、泥质湿潮土、脱潮土等五个潮土属,主要分布在渭河滩地和其它河流两岸;水稻土类,占原区面积的4.04%,主要分布在宋村、余下、玉蝉等地的新老稻区;山地土壤,包括褐土、棕壤、山地草甸土、石渣土四个土类,分别占山地总面积的2.79%、0.17%、4.91%、92.13%,山地土壤绝大部分土薄石多,肥力极差,除部分褐土可种植农作物外,其余的宜发展林牧业。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鄠邑区土地面积 127942.99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17430.52 公顷,占总面积的13.62%;园地面积 8747.98 公顷,占总面积的6.84%;林地面积 81602.6 公顷,占总面积的63.78%;草地面积 972.72 公顷,占总面积的0.76%;建设用地面积 15495.48 公顷,占总面积的12.11%;水域面积 2007.14 公顷,占总面积的1.57%;其他土地面积 1695.82 公顷,占总面积的1.33%。
水资源
鄠邑区水资源的源头位于
秦岭北麓,水资源总量24262万立方米,其中,
地下水资源量9222.4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平原,山区多为火成岩,导致地下水含水介质差;
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其中,
涝河为最大来地表径流来源,总流量为1340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鄠邑区主要的矿产资源有铁、锰、钛(
金红石)、铜、金、硫铁矿、磷、白云岩矿、粘土矿等。其中,大理岩矿较多,位于干岔沟口大理岩矿储量1000万吨,化羊峪一黄柏峪大理岩矿储量近三百万吨,太平峪北竹杨沟大理岩矿储量约十余万吨;白云岩矿位于石岔沟郭家山一带,该矿规模大,
矿石质量较好,除可作冶金
熔剂、
耐火材料外,还可作高级建筑物饰面材料;粘土矿在平原地区分布普遍,大都可作烧砖瓦材料。
生物资源
鄠邑区主要
经济作物为
葡萄、鄠邑杏和猕猴桃等各类蔬菜瓜果;其中,鄠邑杏是
西安市鄠邑区秦岭山下
传统经济作物,有较长的栽培历史;主要药材资源有340多种,其中,药用价值和产量大的有
香蒲[chāng pú]、猪苓、寸香、
川贝母、
五味子、
交藤等17种;主要饲养动物为牛、羊、鸡、鸭等家畜家禽。
森林资源
秦岭鄠邑段位于秦岭北麓核心区,截至2022年初,林地总面积68340.9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46.79%;有太平国家森林资源、
陕西朱雀国家森林公园等森林公园;有古树名木有73株,主要为银杏、皂角、
侧柏等16个品种,其中,一级(500年以上)保护树木21株,二级(300~499年)保护树木9株,三级(100~299年)保护树木43株。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鄠邑区主要的野生植物有10种纤维类,如
罗布麻、
马蔺(原变种)[lìn]等;11种油料类,如松籽、柏籽等;6种淀粉类,如橡籽、葛根、
食蕨等;15种花卉类,如牡丹、杜鹃、
野蔷薇、野菊花等;作物近缘野生品种有野生大豆3种,野三粒两型豆4种,野生豌豆7种,野扁豆1种,野生麦类2种,野生麻类1种,野生油菜1种;牧草类有
禾本科12种,
豆科8种,
菊科植物5种。
动物
鄠邑区主要的野生兽类有
秦岭羚牛、豺狼、狐、黑熊、鹿、獾、豹、
林麝、青羊、苏门羚、野猪、刺猬、猴等;主要鸟类有
环颈雉、锦鸡、长尾雉、
血雉、野鸭、斑鸠、杜鹃、画眉、小噪眉、锈颊噪眉、
猫头鹰等;
生态环境良好的水域中有4目7科18种野生鱼类,如
大鲵属[dà ní]等。其中,豹、林麝、秦岭羚牛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血雉、
亚洲黑熊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自然保护区
鄠邑区境内有1个自然保护区,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该保护区分为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内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
翅果油树,还有秦岭羚牛群、
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
为保护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鄠邑区人民政府建成了秦岭保护“一站三中心”,通过网格化、网络化、志愿化“三化协同”,开启“1551N网格化+12345网络化”数字秦岭、智慧管山,构建了“天空地”的立体化管护体系,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性保护。
自然灾害
鄠邑区常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冰雹、雪、
沙尘暴等气象灾害,以及地震、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区内主要出现的干旱类型是伏旱,会影响玉米、棉花正常发育;连阴雨是鄠邑区年年都会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主要影响鄠邑区农业生产的连阴雨有春季连阴雨,麦收期连阴雨和秋季连阴雨,其中又以秋季连阴雨最多,量最大,时间最长,危害最重。
1980年,鄠邑区发生入春大旱,秋季阴雨连绵,
涝河、甘河、太平河发洪成灾;栗峪河、石镜河出现特大泥石流;渭水南泛,冲毁公路,供电、通讯线路及农田基建设施多处,大片秋田被淹。总计1980年全县受灾的有19个公社,219个生产队,受灾面积达15700.6亩,受灾群众八百余户,倾斜和倒塌房屋1962间。
1982年8月12日在宋村、庞光两公社的16个大队,发生历时约20分钟的罕见雹灾,受灾面积达36131亩,占两公社秋田面积66%,受灾严重致使颗粒无收的达4178亩。
2020年8月17日起,因突降暴雨,鄠邑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受灾人口31户94人,其中有20户住房不同程度进水,朱雀高速路口沿线道路因
泥石流多处阻断,车辆无法通行,直接经济损失达550.8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鄠邑区共设14个街道,区政府驻地为西安市鄠邑区东大街7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鄠邑区户籍总人口604641人,男女比例为51.09:48.91,全年
人口出生率9.09‰,死亡率8.7‰。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鄠邑区总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4.29%,15-59岁人口占64.89%,60岁及以上人口占20.8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4.46%。
民族
1964年普查结果表明,鄠邑区居住着十二种民族,即
汉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维吾尔族、
壮族、
朝鲜族、
满族、
瑶族、
白族等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9%,其他民族只占总人口的0.1%。其他民族中,又以回族人数最多,占其他少数民族总数的74%。
语言
鄠邑区方言属北方官话区西北方言陕西关中方言区的一个地方方言,在关中方言区呈独立体系,有
声母25个,韵母49个,特殊韵母3个。鄠邑区方言的语音特点最为突出的是无卷舌
元音[ə]。鄠邑区大部分地区方言发音一致,
涝河西部地区所说的方言却为涝西方言区,这一带有卷舌元音[ə]。此外,还有个别村庄使用老派鄠邑区方言,在个别字词的读音方面有所区别。
宗教信仰
鄠邑区内的宗教主要有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
基督教,分布在境内的
寺院、
道观、教堂中,其中在国家宗教事务局登记注册的有39处汉语系佛教活动场所,6处全真道教活动场所。1987年,鄠邑区境内有和尚3名,尼姑9名,
居士约一千人,道士8人,伊斯兰教徒317,天主教徒一千多人,
基督教徒约九百余人。
经济
综述
2022年,鄠邑区GDP达到341.27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连续两年位居
西安市第一。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33.46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199.2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8.59亿元,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为9.8:58.4:31.8。
鄠邑区经济以第二产业为支柱。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有“户县
葡萄”、设施瓜菜、苗木花卉三大主导产业,已成功建设
中原地区果业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建有葡萄新品种西安区试园等园区;第二产业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战略性产业,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为特色产业,建成西安西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沣京工业园、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经济功能区;第三产业以旅游业、服务业、商贸业、
交通运输业为主,已建成
农民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关中婚俗文化产业园发展平台。
第一产业
鄠邑区的第一产业以
种植业为主,有户县葡萄、设施瓜菜、苗木花卉三大主导产业,拥有市级以上农业园区15个,2019年“户县葡萄”成功入选年度中国果业受欢迎的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强,成功被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20年,国家
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葡萄新品种西安区试园”建成,被评为
陕西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
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截至2021年4月,“户县葡萄”的亩产值达到1.2万元。此外,还有众多区域性特色产业,比如同兴西瓜、蓝莓、福缘
杏果、草莓等。2022年,鄠邑区全区粮食播种面积53.4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06万亩,水果种植面积8.15万亩;粮食总产量19.97万吨,蔬菜产量30.67万吨,园林水果产量11.71万吨。
2022年,鄠邑区全年全区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达59.36亿元,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41亿元。其中,农业26.16亿元,林业1.00亿元,牧业6.20亿元,渔业0.1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2.95亿元。
第二产业
鄠邑区的
第二产业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战略性产业。其中,生物医药方面,已建成西安沣京医疗科技产业园,顿斯制药、世纪盛康、利君制药、汇智医疗等30余家企业入驻,年产值26亿元,其中世纪盛康研制的肾康注射液是中国国内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脏病的唯一中药注射剂,汇智医疗的智能监测尿流系统、智能氧疗监护系统等产品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装备制造业依托西电,巩固高压、超高压技术优势,制造电力装备,同时,依托中煤科工西安院、西安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等企业,制造通用装备和
轨道交通装备,此外,鄠邑区校企联合,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产才融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依托
三星电子、美光、中兴通讯等公司,围绕
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和电子元器件领域的电子产品,构成产业链。截至2017年底,沣京工业园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实现
总产值85.7亿元。
鄠邑区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为特色产业,在沣京工业园建有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基地,以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形成
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安全系统、车身电子、车载电子以及
工程机械电子控制系统等产业链,同时结合集成电路、电子
微特电机、电子电线电缆、光纤电缆等企业形成的汽车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实现集群发展。
2022年,鄠邑区全区
工业增加值为187.53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55.0%,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1386.93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业总产值887.46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总产值305.57亿元,医药制造业总产值80.36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总产值23.06亿元,金属制品业总产值14.60亿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14.30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12.39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总产值6.99亿元,仪器仪表制造业总产值6.68亿元,
化学纤维制造业总产值5.91亿元;全年
建筑业增加值11.83亿元,区属资质以内
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9.92亿元,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38.25亿元。
第三产业
鄠邑区的第三产业主要有旅游业、服务业、商贸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其中旅游业为鄠邑区的主导产业。鄠邑区已形成以
渼陂湖、天桥湖及朱雀太平景区、祖庵旅游文化名镇、
农民画特色资源为主的“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旅产业。其中,农民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评为
陕西省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关中婚俗文化产业园被评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蔡家坡村、八里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栗峪口村被评为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鄠邑区建有红星美凯龙、亿丰时代、海富城等商业综合体,并将“积极推进万达广场、绿地商业综合体、渼庄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悦榕庄·悦苑度假酒店、西户酒店建设,培育荣华凯莱酒店、瑛煌酒店、
维也纳酒店有限公司等主题酒店”纳入鄠邑区的“十四五”规划。2022年,鄠邑区全年接待游客1874.5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58.22亿元。
2022年,鄠邑区全年全年服务业增加值108.59亿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5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1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79亿元,
金融业增加值17.19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18.12亿元,其他服务业增加值50.72亿元;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7965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2939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6.4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7.84亿元。
经济功能区
鄠邑区经济功能区有西安西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西安沣京工业园等。
西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西安西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鄠邑区吕公路东段,规划面积24.55平方千米,2014年建成,2016年9月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
西安市唯一一个省级高新区,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为特色,其中,“西户众创空间”和“西户科技企业孵化器”先后被认定为市级众创空间和省级众创空间、市级孵化器和省级孵化器,2017年10月被认定为
陕西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西户高新区主要引进了电子信息、
智能制造、及现代综合服务业领域的企业。截至2017年,西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注册企业72家,其中孵化器项目57个,其他用地项目15个,其中,西安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均已落户西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集群效应。
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成立于2011年,位于
西安市鄠邑区,以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是西安市汽车产业重要的承载区。2019年,园区合作开发混合所有制园区“陕西秦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托管运营了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中小工业园;以“创建适合中
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服务平台”为核心任务,已经形成包含11大类46项内容的服务体系;园区与众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在汽车轻量化、
智能控制和零部件再制造等方面合作,形成“园区+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培育孵化轻量化
车架、高铁轻量化电柜、高铁
碳纤维材料等项目,其中,高铁轻量化电柜、高铁碳纤维材料已经实现产业化,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
西安沣京工业园
西安沣京工业园成立于2000年5月,2001年3月成为省级园区,规划面积26平方千米,分为工业、商务、科教、物流四大功能区,产业方向为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产业、电力电器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等,累计招引西电高压、利君制药、科创集团、金叶集团等项目152个,合同投资额近170亿元,投产企业79户,其中
规模以上企业26户。2014年,园区工业
总产值65.28亿元,税收3.47亿元,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17.935亿元,与2010年相比,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66%,税收增速达到478%,重点项目投资增速达到787%。此外,园区先后获得 “
陕西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2012年度全省
招商引资先进开发区(进步奖)”“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鄠邑区共有区属基础教育学校(园)206所,其中,小学75所,普通中学26所,中等职业中学2所,
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02所;基础教育学生数63276人,基础教育教职工6204人;幼儿园公办园占比56.43%、普惠园占比96%、优质园占比81.18%;高考二本上线率为81.45%。辖区内现有1所省
示范性高中,即
西安市鄠邑区第一中学,以及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等4所普通高等学校。此外,还建有成人终身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即
西安开放大学鄠邑学院。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鄠邑区共有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31个,各类卫生机构床位3482张。其中,各类医院、卫生院27个,床位336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4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11人,注册护士1915人。2022年,鄠邑区荣获2022年度全省老龄宣传通联工作先进单位,有10所
医疗机构获得“
陕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称号。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鄠邑区共有区属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31户,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个,省级以上众创载体6个,专家院士工作站2个;成立11个街道科协、1个公众素质发展研究中心、4家企业科协以及5个院士工作站;建成市、区两级科普教育基地各5个,科普示范基地25个,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9个,学校科技活动室80个(占学校总数的94%), 科技特色示范校3个;培养、认定了多名高层次人才,和几千名D、E类人才;415名专兼职科技教师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科普活动1600余场次,受众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0%以上,获得科协表彰19次;2021年,鄠邑区授权专利1532件,其中发明专利162件。此外,2023年1月19日,中国科协发文命名鄠邑区为2021~2025年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鄠邑区共有文化馆、文化站12个,其中,鄠邑区文化馆在2022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有博物馆2个,农家书屋193个,年共组织文艺活动102场次,区图书馆藏书达19.5万册。在中国文联下设的14个艺术协会中,鄠邑区在7个协会中占有会员席位,共拥有中国文联下设的一级协会会员24人。此外,2023年7月8日,“2023·第五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在西安市鄠邑区启幕。
鄠邑区文化馆
鄠邑区文化馆成立于1950年,主要承担群众文化活动业务指导、文艺活动组织、文化交流、非遗保护及基层文化建设等工作,面积5750平方米。馆内主要展示鄠邑区所拥有的多个非遗保护项目,两百多位历史、近现代及当代人物,收藏鄠邑名人字画作品106幅。
鄠邑区瑛煌关中婚俗文化博物馆
鄠邑区瑛煌关中婚俗文化博物馆,是
西北首个以婚俗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场馆面积近千平方米,共收藏各类展品800余件,馆内分为议婚礼俗、订婚礼俗、结婚礼俗和婚后礼俗四个展区,展示了婚姻登记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婚姻习俗的时代变迁。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鄠邑区建有城市运动公园(部分已建成),包含标准篮球场、标准足球场、3个半场篮球场、儿童乐园、游泳馆等。2023年,鄠邑区规划开展涝滨
体育公园、朝阳社区等体育场地建设。
2021年,成功举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中的手球、曲棍球、棒球、垒球、橄榄球五个大项的赛事活动。2023年4月,鄠邑区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在2023年
西安市青少年举重锦标赛上共获2金、4银、4铜,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三名;鄠邑区沣京社区代表队荣获西安市首届社区运动会足球总决赛冠军。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鄠邑区建有6家养老机构,区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40万人;区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48万人;参加
生育保险人数3.46万人;城镇参加
失业保险人数2.54万人,参加
工伤保险人数3.89万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共支出15.64亿元。此外,鄠邑区共有5822位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享受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72人,发放低保金319.52万元;农村享受低保5550人,发放低保金4719.74万元。
人居环境
2023年,鄠邑区公园绿地面积187.19万平方米;全年PM2.5平均浓度4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1%;
渼陂湖、太平峪河环山路、
涝河入渭、新河文涝路4个考核断面水质均在Ⅲ类以上,达标率100%;鄠邑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焚烧
热电联产项目获评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到2250吨,已完成8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备,建成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闭环收运体系,配备农村保洁员1400余人,密闭式铁质垃圾收集箱2000余个,垃圾压缩站12座;建立
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能力为30吨污水/天,2018年~2020年,鄠邑区污水治理一期共治理126个行政村,污水治理率达到65%,二期从2021年至2022年,共治理46个行政村,污水治理率达到100%。
交通
综述
鄠邑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陇海铁路西余支线贯通南北,
西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环山旅游路横穿东西,西户高速、G108国道、G210国道等过境,与S108(东西六号路)省道、县乡道路一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2019年,鄠邑区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四好
农村公路全国示范县”;2021年,被
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称号。
公路
鄠邑区境内有西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环山旅游路(S107省道)横穿东西,西户高速、G108国道、G210国道、G310国道、S108(东西六号路)省道和县乡道路纵横交错;公路总里程达1665千米,其中,国道71千米、
省道64千米、县道166千米、乡道231千米、村道1044千米、
专用公路89千米,形成以国、省道为骨干,主干路、县道为主体的交通体系。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665千米,行政村
水泥路硬化率达100%。鄠邑区客运站有鄠邑区汽车东站、鄠邑区汽车南站、鄠邑区汽车北站,其中,汽车东站位于鄠邑区人民路十字西北角;汽车南站位于鄠邑区吕公西路与草堂路十字西南角;汽车北站位于鄠邑区东韩村。
截至2023年3月9日,
京昆高速公路鄠邑段、环山路鄠邑段处于升级改造阶段。此外,《西安市鄠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拓宽改造南北六号路、禹余路,建设西户
城市快速路,建设
西汉高速公路四改八、鄠周眉高速、南环线等3条高速公路。截至2023年3月27日,S107环山旅游公路鄠邑段处于改造升级阶段。
铁路
鄠邑区境内有
西成高速铁路、陇海铁路西余支线(西户铁路)从境内穿过。区境内设有
鄠邑站,是西成高铁的沿线车站,站场规模2台6线,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秦渡镇,可直达西安北客站及四川成都等城市。西户铁路在鄠邑区设有户县站,是陕西省内首个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运能开行的公交化客运列车线路。此外,鄠邑区西法城际铁路的修建在《西安市鄠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被提出。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鄠邑区内共有客运企业1家,客运等级站9个,客运车辆260辆,出租汽车250辆,客运线路36条,通车里程达1713千米,193个
建制村通畅率、通车率达100%。此外,截至2018年初,鄠邑区共有线路42条,车辆300台,其中通行鄠邑城区的公交线路有28条,车辆165台。
人文
概述
鄠邑区历史源远流长,拥有
兆伦铸钱遗址、户县化羊庙东岳献殿、
敬德塔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
陈平墓、崔家堡遗址、北丈八寺村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鄠邑区文化丰富多彩,有户县民间缯鼓制作技艺、眉户曲子等地方非遗文化,鄠邑区因此被为“中国鼓舞之乡”;有
农民画、剪纸等非遗民间艺术,鄠邑区又被称为“中国民间绘画之乡”;还有钟馗传说、刘海金蟾信俗等民间文化;鄠邑区美食众多,
秦镇米皮、户县摆汤面等地方美食遍布大街小巷。
文物古迹
鄠邑区境内有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
鸠摩罗什塔、
公输堂等;拥有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兆伦铸钱遗址
兆伦铸钱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规模最大的一处在
刘彻时期实行国家统一铸币权改革,专令上林三官铸钱的国家大型铸币工场。2001年6月25日,兆伦铸钱遗址并入汉长安城遗址,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分南、北两部分,北部为一大型环壕,环壕内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南部为一城址。在环壕北部共发掘清理
西汉及
新朝时期的灰坑100多座、房址3座、窑址11座、井18口、砖池一处、冶铸遗迹3处,铺砖或铺钱范的地面多处,出土各类钱范残块数千块。
公输堂
公输堂,亦称“万佛堂”,后殿坐北面南,硬山式,面阔三间,进深7.13米、高约6.1米。殿内原有
佛龛[fó kān]
小木作构筑三间六组,1968年西次间
藻井塌坏,现存中、东二间。每间前分为六抹透花隔扇门,上施平座斗拱和
望柱栏杆,再上雕刻以飞廊连接的重檐三滴水楼阁三座。隔扇门内有方形穹顶,顶下每间有重檐三滴水楼阁,楼阁下为平座栏杆。二进门亦为
透雕菱花隔扇门,门内为八角穹顶,顶下与前阁基本相同。外檐斗拱上有小佛190余座,原内藏459尊
佛像,“文化大革命”中散失无存。2001年,
公输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输堂以箱体结构为搭接穿逗方式,将精雕细刻的木构件结合成为天宫楼阁,楼阁的门楣宫窗、吊板、栏板全属格穿套刻,有龟纹、回纹、
万字纹及铁锁套梅等,天宫下部的挂落、
飞罩、地云、
匾额、格扇分别用高浮雕、浅浮雕、影刻、镂刻及剔底雕,大都为莲花、卷云、如意等图案。公输堂的油漆采用“紫龙罩”工艺,彩绘用“卧金点翠”法,以旋子彩绘为主,溶旋子、苏式和玺彩画于一炉,将仙草花卉、山水人物、龙凤博古等溶为一起,反映了佛、道、儒三教故事。
重阳宫祖庵碑林
重阳宫祖庵碑林亦称“祖庵石刻”,位于
西安市鄠邑区
祖庵街道。收集陈列金元时期
道教全真派石刻文物80余通(件),其中以碑为最多,尤以31通巨型元碑最为著名。这些
碑石以《十方重阳万寿宫记碑》《全真教祖碑》《皇元孙真人道行碑》及《皇帝玺书碑》等为代表,记载着道教全真派的历史、教义和修炼要旨等,按内容可分为宗教历史类、书法名碑类、八思巴文类、内丹功法类四种,集中保存元代全真教金石文献之多在全国罕见,因此是
陕西省著名
西安碑林博物馆之一。2001年,重阳宫祖庵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鄠邑区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20个,市级非遗传承保护项目5个;有非遗传承人69名,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0人,市级28人,已故4人,划归
西咸新区2人。
眉户曲子
户县曲子主要流布于鄠邑区和
眉县等地,它萌芽于明代
正德年间,形成于
清代初年,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户县曲子采用清曲坐唱的方式演出,演员不化妆,俗称“地摊子”,多在节庆、庙会、红白喜事等场合演出。演唱时以
三弦琴为主要伴奏乐器,
板胡、笛子、四页瓦和撞铃为辅助乐器,有时还加入碟子。
户县曲子的唱腔音乐属曲牌联缀体,其中包括36个大调和72个小调。大调较为古老,曲体结构复杂,旋律富于变化,拖腔悠长委婉,演唱难度大;小调多为民歌小曲,结构精短,旋律流畅。户县曲子演唱时往往根据内容来选择一些音乐情绪与之相适应的曲调,而后将这些曲调有机地加以组合,使之能完整地表现一种场景或人物的心理流程,像《五更鸟》即用了“月调”“慢五更”“岗调”“戏秋千”等9个曲牌。户县曲子传统曲目已知的有《皇姑出家》《寡妇验田》《秦琼观阵》《王大娘顶缸》《雁塔寺祭灵》等一百五十余种,按其题材内容可分为风俗、演义、传奇、灵怪和开篇小曲等五大类。
户县民间缯鼓制作技艺
户县民间缯鼓历史悠久,在
清代光绪年间,户县县城(今鄠邑区)、秦渡镇、大王镇、
祖庵街道的皮匠铺子都在冬季里缯鼓。其中大王镇盛氏皮匠铺的缯鼓技艺历经三代传人,一直传承至今。
户县民间缯鼓在形制上,多为
锣鼓和
堂鼓,主要用于民间村社祈年、庆丰收和迎神报赛等民俗活动。缯鼓技艺由制作鼓腔、加工牛皮、缯皮和钉皮等四部分工序组成。缯皮是制鼓的核心技艺,既有其独特的方法,又有着复杂的程序和长至十几天的周期。户县民间制鼓技艺至今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原始手工技艺特征,作为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遗存,它为我们呈现出
关中古代木腔牛皮鼓的制作方法和方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户县面塑
户县面塑产生于古代的宗教祭祀活动,是非常古老的民间艺术。户县面塑包括“献饭”面人、玩赏面人和艺术面人等几种形式,其中“献饭”面人保留着
唐朝即已形成的祭祀面人的形式和仪式,历史最为悠久;玩赏面人亦保留着晚清以来
面人郎的朴素形式。
面塑技艺包括色面制作和面人捏制等内容,捏制是其核心技艺,手法细腻,同时也包含着审美情趣等观念内容。户县面塑题材广泛,“献饭”面塑有《八仙上寿》《二十四孝》等数十种。玩赏面人题材更加丰富,从花鸟鱼虫、各类动物到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戏剧人物和现代人物,几乎无所不能。户县民间面塑技艺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存,为我们呈现出中华祭祀文化的历史连续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它强烈的色彩和天真生动的造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饮食
鄠邑区居民饮食口味偏好酸辣,常吃
锅盔、
油饼、
面皮、
秦镇米皮、辣子疙瘩、
摆汤面、户县软面等。
秦镇米皮
秦镇米皮因出自鄠邑区秦渡镇而得名,制作时把大米粉调节为糊状,平铺在多层竹蒸笼内,旺火蒸熟。吃时,用近一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刀铡成细丝,加入辅料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调好的
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香。调秦镇凉皮时讲究多盐少醋,一般调时先往碗里放约四分之三的凉皮,加入盐、醋、味精,然后用其余的四分之一凉皮,在辣椒油碗里蘸一下,让
米皮挂上辣油,若吃辣椒重的人,可以多蘸几下,吃完后碗底不剩一点儿汤汁。
户县摆汤面
户县摆汤面是由陕西鄠邑区(原称“户县”)人单吉庆以农村臊子面为基础改进而成,有面薄筋光,油汪汤煎,酸香适口的特点。
摆汤面是鄠邑区传统名吃,获中华名小吃誉称,摆汤面的面条讲究用手擀的碱面(既和面时水里加盐和碱面),擀出的面条薄、筋、光且不易煮断。一碗上好的臊子汤,汤中配有黄花、木耳、油豆腐丁、西红柿、蒜苗、韭菜、葱花、肉丁(用酱油、醋、盐、大料、葱姜、肥瘦肉盘好的臊子肉),一碗温汤面条,吃时挑一筷头面条放入臊子汤中,来回摆动,让其充分沾上调味汁子。
户县软面
户县软面是“关中八大怪”之一的——“
面条像裤带”。户县软面,面条宽约两指,长约两寸,不薄不厚,散发着天然的麦香味,是一种面香、菜香、肉香、豆腐香、料香混合到一起的浓郁香味。户县软面之所以叫做软面,是因为在和面的时候,会刻意将面揉得软和一些,面是纯手工擀出来的,面擀得不薄不厚,配各种
臊子,一般来说会配上韭菜、
豆腐干、
豆芽等菜码,再浇上
肉臊子干拌,因为是农家家常面,各家各户也会有自家独特的配菜或者是酱。
地方特产
黄桂稠酒
黄桂稠酒,是一种酒精饮品,始于
商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时称“玉浮梁”,未滤水的
原汁称“撇醅[pēi]”酒。以糯米为原料,经泡、蒸、发酵,加生水过滤后,放入黄桂酱制成,其状如牛奶,色白如玉,酒精成分含量仅为0.5~1%左右,老弱妇幼和不善饮酒者,均可大碗来喝,饮时或温或凉,四季皆宜,由于内配有中药黄桂,使酒味有黄桂芳香,故曰“黄桂稠酒”;还因其产于
长安,故又称为“陕西稠酒”。相传“贵妃醉酒”喝的就是西安稠酒,故还称“贵妃稠酒”。
焖驴肉
户县焖驴肉是弧线的美食特产,创制人为张振邦,因其胡子长,人称“张胡子”,卖焖驴肉有几十年的历史,以膘肥肉香、洁净、味美出名。将生
驴肉放入冷水除去血水和污物,洗净后将肉顺刀路切成长方块放入沸水中浸煮,煮至肉质发硬,再将肉捞出,后加入八角、
茴香、
花椒、丁香、
麻栗坡草果、
白芷、精盐、
酱油等与第一次熬制的汤汁一起炖煮,待肉熟后捞出,将水控干,将肉放在油锅里过一次油。食用时切成
拨片或条。
龙窝酒
龙窝酒是
西安市户县
涝店街道龙窝村的特产,生产历史悠久,是
关中传统酿造工艺的典型代表,老龙窝酒有色清透明、窖香浓郁等独特风格。龙窝酒作坊创建于
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早期即在户县、
周至县、
兴平市一代颇有名声;至民国时期,龙窝酒名扬关中,民间有“东龙西凤”之美誉。 龙窝酒酿造技艺在承传古法中被历代师傅总结为九句口决,即:“人得其诚、水得其甘、曲得其时、粮得其实、器得其洁、工得其细、拌得其准、火得其缓、酒得其真”。
龙窝酒的酿制用曲为中温曲,采用关中地区优质小麦、大麦、碗豆三种原料,工艺采用古法制曲,经人工踩坯,入室发酵而成。工艺过程包括润糁[sǎn]、清蒸、加浆、摊凉、加曲、入窖、发酵及
蒸馏等。
习俗
鄠邑区民间习俗丰富,有闹花灯、烙团圆等节气习俗,也有
农民画、剪纸等民间艺术;还有钟馗文化、刘海金蟾等民间文化。
节庆习俗
闹花灯
鄠邑区素有闹花灯的习惯,会在一处组织灯会、灯谜活动,花灯悬挂两行,常见的花灯有盆盆灯、罐罐灯、莲花灯和各种飞禽走兽灯,晚上花灯齐放,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人群云集,观灯猜谜,饶有兴味。有的乡、镇及村子也组织同样的灯会,还会进行相关的表演活动,如赛
锣鼓、耍社火、踩高跷、舞狮子龙灯、放火花。
烙团园
鄠邑区自民国初有“烙团园”的习惯,全家烙一个大饼,内包糖、芝麻(烤干压面),或蔬菜之类,上压云、月等图案,做简单
lace,最后切块分食,每人一份,庆贺全家团聚。现在部分农村仍会烙包糖或芝麻馅的“佗诧馍”,晚上摆在当院,全家围坐一起,边赏月边吃。
民间艺术
户县农民画
户县农民画源于民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剪纸、壁画、年画、
刺绣等民间艺术基础上演变而来。农民常常“一手拿
锄头,一手拿画笔”,创作出很多户县农民画。户县农民画所画内容多取材于当地人物、动物等,以“夸张变形、对比强烈、浪漫稚拙、构图饱满以及重朴实、讲神似,民族民间风情强烈,乡土生活气息浓郁,地域特征明显”为主要特点,构图简洁而饱满,想象大胆丰富,注重色彩对比,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表达了中国农民对新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鄠邑区因广受好评的
农民画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在1988年被原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2014年,原国家文化部再次授予鄠邑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户县剪纸
剪纸是陕西户县民间绘画的母体艺术之一,流传很广,每到喜庆节日,每家每户用剪纸妆点窗户、院落、墙壁、神龛等,寓意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如意。户县的民间剪纸,多是出自于农村的妇女之手,这是她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受、热爱和追求的方式。剪纸的题材多取吉祥如意的寓意,有“
喜鹊踏枝”“鹤鹿同春"“狮子滚绣球"“金鸡戏牡丹"“
五福娃娃"等。
民间文化
钟馗文化
户县被称为“钟馗故里”,流传千年《老子与钟馗的传说》是“
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相传钟馗是古长安终南山下扈都(今西安户县阿姑泉)人,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是
中华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民俗中,
春节时钟馗是
门神(
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钟馗是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
在钟馗文化中,有跳钟馗赛社、钟馗崇拜、钟馗的民间传说
和珅挂像习俗。其中,跳钟馗赛社是流传于钟馗故里户县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古老的祈福民俗活动,包括跳钟馗跳钟馗小仪两种形式,需要举行傩仪活动,是群众性的祛邪、祈福盛典;钟馗崇拜及中堂挂像习俗;钟馗的民间传说包括钟馗与
终南山的传说》、《唐玄奘与钟馗的传说》等;中堂挂像习俗作为中堂画,悬挂于中堂之上,用于镇宅,剪纸、绘画、皮影、雕塑、
麦秆画等也都有表现钟馗题材的作品。
刘海金蟾俗信
刘海
三足金蟾俗信是
陕西省第四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传终南山是刘海修道成仙之地,刘海金蟾信奉民俗是以“刘海戏金蟾,金蟾吐金钱,神仙赐财,扶危济困”的传说为基础的民间信仰活动。它以供奉刘海,摆放金蟾为基本形式,以纳福祈财为目的,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千余年来,刘海金蟾信奉民俗已由
终南山波衍四海,成为华人世界的普遍信仰,这一民间信仰寄托着人们对勤劳善良和正义的赞美和对财富与幸福的向往。
风景名胜
综述
鄠邑区拥有8个A级景区,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5个,重要景点有
陕西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金龙峡风景区、阿姑泉牡丹园等景区,并与
民宿资源充分结合,将乡村旅游与文旅产业进行了融合。“十四五”期间,鄠邑区规划打造以“高等级旅游景区、高规格
文化产业园区、高品质历史文化片区、高承载力文旅融合聚集区、高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五区创建为引领,形成“一核、一轴、三带、多节点”的全域旅游格局。
重要景点
西安金龙峡风景区
西安金龙峡风景区始建于1997年,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水利风景区、终南山
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大秦岭中央国家生态公园核心景区。
西安金龙峡风景区位于
秦岭北麓72峪之曲峪,总面积27平方千米,景区以“瀑布群落、林海氧吧、大峡风光、九峰叠翠、原始人文”等“五绝”著称于世。景区内有石龙石画、滑索、漂流、养生、休闲、
红色旅游、宗教文化等景点。
西安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西安
陕西朱雀国家森林公园是以自然山水、地质科普、森林风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
西安市鄠邑区涝峪内,被评定为: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有5大景区、105个景点,有
秦岭第二高峰
冰晶顶海拔3015米、第四季冰川遗迹、挂天飞瀑等。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物种繁多,有各种草本植物800多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天然森林景观。
朱雀景区被誉为天然养生胜地、人间避暑天堂,景区负氧离子含量高达城区的200多倍,具有安神定气、明目健脑等作用。公园内设朱雀宾馆,
平均海拔约1600米,被誉为“
山脊上的度假村”;设有朱雀食府,以经营高山无污染、绿色纯天然的大秦岭特色美食为主。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以自然山水为基础,森林风光为主体的生态风景旅游区,现为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八瀑十八潭”的独特水景驰名,被游客誉为“北方的九寨沟”。
景区内自然山水独特,集中分布了“八瀑十八潭”,瀑布群落差达到近千米,形态各异,是
秦岭最大规模的瀑布群。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彩虹瀑布,位于海拔1811米的高度 ,最大落差百余米,水流落下可激起数十米的千层雾,阳光下可见七彩飞虹。景区内天然分布有万亩“
紫荆花海”,被称为“大秦岭天然绝景”。景区以其独特的水体景观和天然万亩紫荆花海被游客誉为“鲜花与瀑布的世界”。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鄠邑概况.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2023-05-30
人口民族.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2023-05-30
社会事业.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2023-05-30
历史沿革.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2023-05-30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5-30
自然地理.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2023-05-30
第四纪.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2023-05-30
园区概况.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2023-07-25
社会事业.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2023-06-01
非遗智库.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6-03
金龙峡文化.西安金龙峡风景区.2023-06-03
醉美朱雀.西安朱雀国家森林公园.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