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裂腹鱼
鲤科裂腹鱼属的一种鱼
塔里木裂腹鱼(学名:Schizothorax biddulphi),英文名Tarim 细鳞裂腹鱼,别名尖嘴鱼、新疆鱼等,为中国新疆特有的鲤科裂腹鱼鱼类。体长为165~321mm,体重为29~406g。体背蓝灰色,腹部银白色。塔里木裂腹鱼体延长,呈纺锤形,稍侧扁,腹部圆。头锥形,眼较小。吻尖,口下位,马蹄形,唇光滑。须2对。
塔里木裂腹鱼仅少量分布于中国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部分水系中,包括阿克苏河和田河渭干河等。多栖息在河流,进入湖泊、静水、微流水中均能生活,分布区域海拔为1000~3300m。
二十世纪中叶,塔里木裂腹鱼曾是博斯腾湖的重要经济鱼类,人工养殖的塔里木裂腹鱼肉味鲜美,食用价值高,其代表着裂腹鱼系统发育中的一个分支,有重要研究价值。
1998年,塔里木裂腹鱼作为新疆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2004年,塔里木裂腹鱼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为II类水生保护动物。2021年,塔里木裂腹鱼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仅限野外种群)。
发现与命名
弗朗西斯(Francis)于1876年在新疆喀什、英吉沙县莎车县等地发现该物种,并于1877年在伦敦发表了《On the fishes of Yarkand》,将其命名为Schizothorax biddulphi。随后凯斯勒(Kessler)、赫滕斯坦(Herzenstein)等人也在中国新疆的罗布泊、塔里木河、开都河等地发现该种。塔里木裂腹鱼的俗称常与其形态和分布有关,常见俗名有尖嘴鱼、新疆鱼、塔里木弓鱼、尖嘴裂尻鱼。
形态特征
塔里木裂腹鱼体长为165~321mm,体重为29~406g。体长是体高的4~6倍,体长是头长的5~7倍,体长是尾柄长的6~14倍,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2倍。
塔里木裂腹鱼体延长,呈纺锤形,稍侧扁,腹部圆。头锥形,眼较小,侧上位,距吻端较近,鼻孔距眼较近。吻尖,口下位,马蹄形,唇光滑。口裂较宽。鳃耙较短且间距较大,有助于聚集和吞咽食物。口内无颌齿、口腔齿和游离的舌头,但口咽腔内有咽齿,咽齿具钩呈柱状,顶端较尖。上颌长于下颌,下颌略有角质缘。须2对。
体背蓝灰色,腹部银白色。整体鳞较细小,具有臀鳞。胸部裸露,在腹部中线有裂缝,腹部还具有2行臀鳍。背鳍具有发达的硬刺,后缘有锯齿。第3背鳍长于第1、2背鳍鳍棘和背鳍条,背鳍起点稍后于腹鳍起点。胸、腹、臀鳍都具有浅黄色外缘。尾鳍外缘则为浅橘红色,叶端稍圆。
塔里木裂腹鱼雌性雄性具有不同的特征,雌性臀鳍呈圆形,鳍的末端达到或接近尾鳍的基部,而雄性臀鳍呈斜三角形或椭圆形,末端为尖形,鳍的末端只能达到离尾鳍基部的1/2或2/3的距离。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历史分布
塔里木裂腹鱼是塔里木河流域裂腹鱼较有代表性的种类之一,也是分布在新疆的特有冷水鱼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塔里木裂腹鱼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河水系,包括各支、干流河道和静水水体。
现今分布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塔里木裂腹鱼在中国仅少量分布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部分水系中,包括阿克苏河和田河渭干河等。
栖息环境
塔里木裂腹鱼适应高原地区水体生活,现存塔里木裂腹鱼的主要种群分布在海拔1000~3300m的区域。它们多栖息在河流,在湖泊、静水、微流水中也能生活。
生活习性
塔里木裂腹鱼为淡水底栖鱼类,其食物组成以丝状藻类和有机碎屑等为主,偶见水生昆虫、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小杂鱼类,为杂食性偏植食性鱼类。其发达的吻须和颌须,便于摄食底栖藻类以及寻找食物。顶端较尖且呈钩状的咽齿和较宽的咀嚼面也有助于其摄食藻类及无脊椎动物。
塔里木裂腹鱼幼鱼常在在太阳初升或黄昏时段于浅水区域进行摄食,没有被惊扰时则常在阳光直射的中下水层聚集。幼鱼的摄食受光照强度和水温的影响,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幼鱼摄食率逐渐增加,500lx时达到最高;随着水温的升高,幼鱼摄食率先升后降。
生长繁殖
生长
1~6日龄时仔鱼体透明;6日龄卵黄囊体积缩小,背部出现黑色素;7日龄卵黄囊被吸收完全,开始长出尾鳍条;17日龄肠道前端开始弯曲;18日龄背鳍褶缩小,脊椎向上弯曲形成鳔前室;26日龄尾鳍叉形明显;36日龄鱼鳍形成完全,尾下骨与脊索垂直,此时仔鱼全长为(19.42±0.87)mm。
在幼鱼阶段,塔里木裂腹鱼雌、雄体呈异速生长,肥满度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原因是小个体处于生长阶段,摄入能量主要供给生长发育,肥满度增加较快,随着生长,较大个体摄入的能量除供应生长发育外,还需储存足够能量进行繁殖活动。
另外,盐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塔里木裂腹鱼肾细胞的存活率降低,进而降低塔里木裂腹鱼的存活率。
繁殖
塔里木裂腹鱼的性周期为2年或2年以上。春末,塔里木河上游来水量增加,塔里木裂腹鱼的繁殖群体规模逐渐增大,个体规格较大,雌性发育成熟度提高。
塔里木裂腹鱼于春末产卵,5~6月为盛产期,它们在流水中产卵于河底的砾石、砂石的缝隙间,可防止被流水冲走。卵沉性,呈橙黄色,具毒性。在水温为14~19℃时,大部分受精卵经4天左右可孵化出苗。
当遇到不良条件(如坝、闸阻碍其洄游)阻碍产卵活动时,塔里木裂腹鱼的性腺会迅速退化,雌性卵巢变得蓬松,雄性性腺则凝固胶化。
人工养殖
养殖技术
因为塔里木裂腹鱼常集群在池底游动,喜跳跃,所以在水泥池中养殖塔里木裂腹鱼需要在水泥池外加防跳网。塔里木裂腹鱼的人工养殖需要对其进行耐心的驯化,经人工驯化后才会摄食草鱼人工配合饲料,尤其是幼鱼阶段。
另外它们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可在水温7~30.5℃内正常生存。塔里木裂腹鱼在16℃左右的水温条件下,对外源激素敏感性上升,性腺加快成熟,人工催产效率提高,亲鱼更容易排出卵子或精子。
病害防治
当养殖容器消毒不彻底时,塔里木裂腹鱼有患小瓜虫病的风险。患小瓜虫病的塔里木裂腹鱼头部、背部、鳃部先会出现大量白点,病鱼食欲减退,甚至不进食。后染病个体鳃丝充血,呼吸困难,继而发生烂鳃,失去平衡,陆续死亡。
防治方法:彻底洗刷养殖容器,进行消毒,尤其需要清除养殖容器中小瓜虫的包囊,并更换新水。通过在养殖容器中加入一定剂量的NaCl浸泡、泼洒生石灰、控制水温等途径,可以基本控制病情。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前,塔里木裂腹鱼是塔里木河流域博斯腾湖的重要经济鱼类。在20世纪50年代,其种群数量在博斯腾湖达最多,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其分布范围减小、区域变窄、海拔增高,呈现个体低龄化趋势,到1991年该物种在博斯腾湖彻底消失。
致危因素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类活动加剧、农业生产等因素,河水盐碱化程度加剧,进而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其生长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加之塔里木裂腹鱼生长周期长、繁殖能力差、性成熟年龄较晚等因素的制约,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保护举措
合理进行人工催产,促进塔里木裂腹鱼繁殖。选择合适的催产药物种类及剂量有助于提高塔里木裂腹鱼的繁殖能力,促进种群的繁衍生息。
适当进行人工放流,助力塔里木裂腹鱼野外种群恢复。2021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在叶尔羌河流域放流斑重唇鱼和塔里木裂腹鱼苗种22.4万尾。
保护级别
1998年,塔里木裂腹鱼作为新疆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2004年,塔里木裂腹鱼作为II类水生保护动物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塔里木裂腹鱼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仅限野外种群)。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人工养殖的塔里木裂腹鱼肉味鲜美,深受当地群众所喜爱。其卵也可食用,但需要盐渍后再煮食,否则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研究价值
塔里木裂腹鱼是第三纪上新世随着青藏高原隆起而发生的物种,代表着裂腹鱼系统发育中的一个分支。对于塔里木裂腹鱼等裂腹鱼鱼类的研究,为探索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提供了佐证。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31
..2023-05-31
..2023-05-31
..2023-05-31
..2023-05-31
Schizothorax biddulphi.IUCN.2024-10-2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生态环境部.2024-10-21
..2023-05-31
..2023-05-31
..2023-05-31
..2023-05-31
..2023-05-31
..2023-05-31
..2023-05-31
..2023-05-31
..2023-05-31
..2023-05-31
..2023-05-31
..2023-05-31
曹文宣 心系河湖鱼水情.光明网.2023-05-31
目录
概述
发现与命名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历史分布
现今分布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生长
繁殖
人工养殖
养殖技术
病害防治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举措
保护级别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研究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