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代表作品包括《昆虫记》(十卷),《自然科学编年史》等。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方圣莱昂,1833年中学毕业,1837年进入埃斯基尔神学院学习。1842年师范学校毕业后担任小学老师,1843年沉迷昆虫学。1844年法布尔与玛利·凡雅尔结婚,1848年取得蒙彼利埃第三大学物理学学士。1849年法布尔担任物理教师,1857年获得法国学士院的实验生理学奖。1878年法布尔身患肺炎险些病亡,1879年完成《昆虫记》第一册并与4月3日出版,此后每三年出版一册。1885年法布尔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92年当选比利时昆虫学会荣誉会员,1915年10月17日因尿毒症去世,终年92岁。
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全十卷),《自然科学编年史》。在《昆虫记》一书中,法布尔用活泼的文笔在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昆虫世界的同时,也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的结合起来,让昆虫获得人类一般的情感和行为,目前《昆虫记》已有数十种版本,并被译为5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行出版。
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曾获得法兰西研究院实验生理学奖金、法国学士院吉尼尔奖。1910年,法国文学界以“昆虫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最终因法布尔于1915年去世,未能获奖。
法布尔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经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人物生平
童年时光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莱昂地区一个农村家庭,依照习俗,法布尔在教堂接受洗礼,他的教父为他取名让-亨利·卡西米尔,人们喜欢叫他亨利。
圣莱昂地区是一个贫穷偏僻的农村,这里的土地贫瘠,附近经常有野兽出没。法布尔一家住在一个小山顶上,父亲安东尼身体强壮,勤劳乐观。安东尼认识一些字,能读简单的小故事。由于自己的文化程度很低,所以安东尼把希望寄托在小法布尔身上。法布尔的母亲费克瓦尔是本地小职员的女儿。与安东尼结婚以后就和丈夫一直操持农事,耕种土豆等农作物,还放牧牛羊,在清贫中艰难度日。
1825年法布尔的弟弟弗朗提力克出生。由于母亲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加上家里十分贫困,在法布尔5岁时,父母只能将他送到爷爷家居住。虽然爷爷家也不富裕,但是法布尔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法布尔小的时候活泼可爱,而且非常聪慧。他最喜欢的事情是到附近的森林里玩耍,对森林里的飞鸟和昆虫都极其着迷。
法布尔7岁时,由于爷爷家所在的马拉瓦地区没有学校,所以他只能回到圣莱昂读书。学校坐落在圣莱昂的高地上,开办者是法布尔的教父李克耳,也是法布尔的启蒙老师。虽然学校物质条件并不丰富,但法布尔在大自然中度过了美好的学习时光。
法布尔10岁时,法布尔的父亲为了让他进入中学读书,决定到城里谋生,于是全家离开了圣莱昂,搬到了罗德兹城并且经营一家咖啡馆,法布尔则进入罗德兹公学学习。为了可以免费在学校读书,法布尔在学校小教堂中担任唱诗班的侍童。在罗德兹公学里,法布尔开始正规学习文化课程。他的拉丁文和希腊文很优秀,每一次作业成绩都很好。在学校里法布尔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是古罗马诗人普布留斯·马罗的作品,字里行间描绘的美丽田园风光给法布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少年时代
法布尔14岁时,父亲在罗德兹的咖啡馆因为亏本难以维持,全家搬迁至图卢兹。法布尔进入埃斯基尔神学院学习,父亲则继续开咖啡馆。次年法布尔父亲的咖啡馆再次关门,全家搬迁至蒙彼利埃市。父亲并无其他长处,只能照旧开咖啡馆,但顾客仍旧很少,最终父亲彻底破产,法布尔也只得流落街头。为了吃饱肚子,法布尔不辞辛苦地四处奔走找活干,他曾经在大街上和公园里卖过汽水和柠檬,也做过建筑工人修建从博凯尔到尼姆的铁路。虽然法布尔非常勤劳,但还是经常吃不饱肚子。不过法布尔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他随身携带一本《卢布尔诗集》阅读,依旧对各种动物尤其是昆虫保持在很浓重的好奇心。
尽管物质条件匮乏,但法布尔从未放弃过学习。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他独自刻苦钻研,在阿维尼翁的沃克吕兹师范学校官费生考试中荣获第一名,因此法布尔结束了流浪生活,进入师范大学生活学习。虽然学校环境不算很好,学科设置也很简单,尤其是偏重于教拉丁文和希腊文,对理科的学习很不重视。虽然学校里并不开设博物学,但法布尔依旧和儿时一样喜欢植物和昆虫。由于法布尔在拉丁文方面的功课很优秀,所以校长允许他在不违反校规和完成作业的情况下自己从事对生物的研究。于是法布尔在空闲时间专心钻研博物学的书籍,每到假日都跑到离城市很远的乡村采集各种标本。
由于他在自己的爱好上花费了太多时间,影响到了正常的功课,第一年法布尔在学校的成绩并不好,为此受到了父母严厉的责备。法布尔虽然心里很难过,但为了将来能够获得一份稳定的职业,只能暂时放下对生物方面的研究,专心于学校的正常课程。经过努力,他的成绩很快追赶上来,第二年获得了优等生的荣誉,在最后一个学年顺利拿到毕业证书。之后,法布尔前往往卡尔班托拉,在当地中学的附属小学担任教师,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教师生涯
卡尔班托拉小学的物质条件比师范学校还要差一些,法布尔每年收入差不多700法郎,法布尔赚的钱去掉日常开支就所剩无几。但是法布尔并不在意清苦的生活,而是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法布尔向校长提议:在学校里开展化学课,同时在学校里开始为学生们演示化学实验。由于法布尔的实验课出人意料地成功,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来到学校上课,法布尔的声誉也越来越高,备受好评。
1843年5月,法布尔带领学生来到野外进行测量课。法布尔的几个学生在课上研究路旁的蜂巢,这使得法布尔对这种蜜蜂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到书店卖了一本《关于动物研究》。在这本书中法布尔了解到了很多昆虫的知识,也知道了很多博物学家的大名
1844年,法布尔与自己的同事玛利·凡雅尔结婚。一次偶然的机会,法布尔开始进修数学和物理。同年,父亲的咖啡馆再次倒闭。1845年,法布尔长女艾莉莎贝特出生。同年法布尔则通过考试拿到了蒙彼利埃第三大学数学的入学资格。不久之后,法布尔被批准去科西嘉岛的中学教授物理和数学。1846年艾丽莎贝特夭折。1847年法布尔获得数学学士,同年长子约翰出生。1848年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
1849年,法布尔被派到科西嘉阿杰格希欧国立高级中学担任物理教师。在工作之余,法布尔致力于钻研数学和动植物学。不久之后结识植物学家路基亚,二人一同研究植物。后来路基亚在考察途中不幸离世,法布尔伤心欲绝。次年法布尔结识博物学家摩根,二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摩根劝告法布尔放弃数学,集中精力钻研动植物方面,最终法布尔接受了他的提议。
1853年,法布尔因身患疟疾回到法国大陆,在阿维尼翁的一所学校中任教,年薪约为1600法郎。1857年,法布尔发现瘤土栖蜂在猎物体内注射毒液使其保存麻痹状态,以便于作为幼虫的事物长期储存。法布尔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节腹泥峰习性观察记》,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论文发表在《自然科学杂志》后立刻引起科学界的关注,法兰西学院对法布尔这一研究给予表彰,并为其颁发实验生理学奖。期间,法布尔还致力于天然染色剂茜草的研究中去。并于1859年获得茜素的三项专利。
钻研生物
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赞誉法布尔是一位“罕见的观察者”。同年法布尔次子朱尔出生,1863年三子埃米尔出生。1865年,为了研究蚕病法国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来到了阿维尼翁,拜访法布尔。1866年法布尔成功由茜草提取出染料色素,但当时德国人发明了化学合成的染料,让法布尔茜素染料工业化的希望破灭了。
1868年,由于教育部长迪律伊的推荐,法布尔获得雷自旺·得努尔勋章并拜见拿破仑三世。迪律伊提倡开办夜校,为工人、农民等社会底层人士灌输科学知识,并且聘请法布尔主讲物理和博物。后来迪律伊被教会攻击,最终只能被迫下台,法布尔非常愤怒,也主动提交了辞呈。法布尔的房东也被人煽动赶走了法布尔。于是,法布尔一家人离开了阿维尼翁,定居奥朗日。
1878年,法布尔次子朱尔去世,年仅16岁。朱尔是唯一一个与法布尔志趣相投,热爱观察大自然的孩子。朱尔的去世让法布尔大受打击,之后把发现的三种蜂以“朱尔”的拉丁语“伏利渥司”分别命名为伏利渥司土栖蜂、伏利渥司高鼻蜂,伏利渥司穴蜂以为纪念。同年法布尔感染肺炎,险些去世。
晚年生活
1879年,法布尔根据多年研究经验,完成《昆虫记》第1册,并于4月3日正式出版。此后约每三年出版一册。在获得一笔稿费之后买下来塞里尼昂的荒石园,法布尔在这里移植了大量奇花异草,并在其中观察昆虫的各种习性。
1882年,《昆虫记》第2册出版。1885年,法布尔的妻子玛莉去世,享年64岁。1887年,法布尔与23岁的约瑟芬·都提尔结婚。此后数年,由于各种原因,法布尔的经济情况逐渐窘迫。加之多个子女相继出生,年迈的法布尔生活压力陡然上升。
1905年获得法国学士院颁发吉尼尔奖,获赠养老金3000法郎。在法布尔学生的号召下,1910年4月3日被定为“法布尔日”,《昆虫记》也因此名声大噪。由于《昆虫记》不仅仅是一部科学巨著,更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国文学家称法布尔为“昆虫界的维吉尔”。1912年,法布尔的第二任妻子约瑟芬去世,享年48岁。
1915年法国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家候选人,遗憾的是他没有等到评委会的最终决议。1915年10月11日,法布尔因尿毒症去世,享年92岁,死后葬于隆里尼墓园。
法布尔的故居“荒石园”在法布尔去世之后成为了法布尔博物馆,供法布尔的读者参观。
主要作品
《昆虫记》书如其名,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对昆虫的研究记录。法布尔数十年间,不局限于传统的解剖和分类方法,直接在野地里实地对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种类繁多的昆虫进行观察,或者将昆虫带回自己家中培养,生动详尽的记录下这些小生命的体貌特征、生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然后将观察记录结合思考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
《昆虫记》不单单是一部昆虫学的科学书籍,也是一部文学和自然哲学的书籍。作者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记录了昆虫世界里那些芸芸众生的生命历程以及生活情趣,并且传达了自然生态整体的哲学精神,一级生动活泼的美学趣味。
1857年,法布尔相继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在《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一文中,法布尔对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观点进行了修正,由此获得法兰西研究院颁发的实验生理学奖。之后法布尔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的论文,引起了进化论创立者查尔斯·达尔文的注意。达尔文在他《物种起源》一书中,称赞法布尔是一位“罕见的观察者”。
书籍作品
创作思想
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法布尔对昆虫本能性的观点是建立在他大量的观察之上的。他本人对归纳法的研究方式和达尔文进化论的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一点在他的研究过程和《昆虫记》的写作之中有所体现。在《昆虫记》里法布尔也时常透露出对进化论激烈的批评。而达尔文并不介意这种批评,反而对法布尔敬重有加,在给法布尔的信中写道:“我觉得在欧洲,没有任何人比我更钦佩您做的研究事业。”
法布尔在研究中特别强调经验观察的重要性。同时,他认为昆虫本能的很多方面无法被科学理论所解释,法布尔更多的是以实地的观察和记录,通过若干次实验结论去记录昆虫的本能知识。
他在《蟋蟀》的章节中提出:“科学告诉我们,它们离我们有多远,它们的速度有多快,它们的体积有多大,它们的质量有多重,还告诉我们它们不计其数,令我惊愕不已。但是这并未使我们有一丁点儿的激动。因为科学缺少了这个巨大的秘密,即生命的秘密。”法布尔在此处强调了经验事实的至高无上,强调了确凿的证据才能带来确定的知识,在他看来没有实际的经验证据就没有确定的结论。
人性与虫性的互通
《昆虫记》融合了法布尔毕生研究成果与人生感悟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书中法布尔用生动活泼的文字对每一种昆虫的生活习性、个体特征等娓娓道来,体现了法布尔对生活世事独特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同时《昆虫记》的问世也被看做是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例如在描写蝉时,法布尔这样写道:“四年在地下干苦工,一个月在阳光下欢乐,这就是蝉的寿命。我们不要责备成年的蝉狂热地高奏凯歌,因为它在黑暗中待了四年,穿着皱巴巴的肮脏外套,如今它突然穿上标志的服装,长着堪比飞鸟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微醺半醉,在这个世界里,它极其快乐。为了庆祝这来之不易又那么短暂的幸福,歌唱得再响亮也不足浴表示它的欢愉啊!”
自然主义和生态观
法布尔的《昆虫记》除了是一部科学著作,也是生态文学的经典作品。他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就深刻反映出生态整体观的基本意识。在《昆虫记》中,法布尔基本放弃了以人为中心的思维观,而是用生态整体观念观察和描写昆虫族类的生存状态,结识他们生死相依、环环相扣的生存文化,一级动植物与人类生存的联系意义。能够“设身处地地像昆虫那样去思考问题”,用一种人类与植物、昆虫、动物整体考虑的思维观察表达者整个自然界的生命活动。
创作特点
具有文学气息
《昆虫记》不同于一般科学小品或百科全书,它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首先它并不以全面系统地提供有关昆虫的知识为唯一目的,除了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以外,作者利用自身的学识,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的结合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知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它通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传达观察中的个人体验与思考,得出的人类社会的见解,无形中指导着人们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的思想、道德和认知准则。这是一般学术文章中所没有的,但却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是昆虫记不是作者笔下创造出来的世界。所叙述的事件都来自于他对昆虫生活的直接观察,有时甚至是某种昆虫习性的细枝末节。
全文用大量的笔墨着重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并不像学术论著一般枯燥乏味,本书行文优美,堪称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作者的语言质朴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绪和诗意。作者对自然界动植物声、色、形、气息多方面恰到好处的描绘,令读者融入了19世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迷人的田园风光中。作者在描写中使用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此外他凭借自己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基础,在文中引用希腊童话历史事件以及圣经中的典故,字里行间还时而穿插着普罗旺斯语或拉丁语的诗歌。
理性与感性的碰撞
《昆虫记》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书中不时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探讨,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意义,作品中的理性成分体现在作者的研究与思考中。
法布尔在观察描写昆虫习性的同时,更愿意站在哲学的高度和自然生命的高度为芸芸昆虫的渺小而可贵的生命歌唱。在法布尔看来,观察生命本身、生命过程,远远高于科学实验,寻求生命的意义也大过任何科学理论。法布尔在用预科单纯的心去善待昆虫们短暂而辉煌的生命历程。《昆虫记》这本书不仅很早就流露出生态整体思维的意识,而且整个美学趣味上也有很多让人感到温暖,引得后人感悟之处。
人物影响
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做出贡献,曾经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经过多年的实验和研究,法布尔在昆虫学方面有了很大发现。他创作了长达200万字的《昆虫记》,向人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标志着动物心理学说和动物本能学说的诞生。通过后世科学家们对科学的不断探索,动物心理学有出现了比较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分支。法布尔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昆虫学研究,为世界生物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凭借《昆虫记》这部作品,法布尔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因提前离世未能获奖。
至今,《昆虫记》已有数十种版本,并被译为50多种文字。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翻译介绍到中国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重视,在近百年来出版热度始终不减。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家族成员
人物轶事
沉浸于昆虫世界
法布尔为了研究昆虫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如痴如醉的观察昆虫的习性。在观察昆虫的过程中经常闹出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例如法布尔曾经趴在地上观察蚂蚁搬运死苍蝇,因为沉迷其中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至于很多人前来围观,以为他是个怪人,可他本人却浑然不知。有时候法布尔为了观察昆虫爬到树上,被人们当成是小偷,闹出了很大的误会。
鲁迅与法布尔
1925年,鲁迅在杂文名篇《春末闲谈》中借法布尔来说明中国一般文人对自然事物的态度:不愿也不想了解事物的真相,宁愿相信各种虚幻不是但趣味有加的想象性、杜撰性的解释,并在这种解释中闭上眼睛,求得心灵刹那的满足。
同年,在鲁迅与友人徐旭生的信中说:知识分子的启蒙,首先要有好的读物。而适用于青年的读物中,鲁迅特别提到了法布尔的《昆虫记》。1933年,鲁迅在《“人话”》一文中,以法布尔的《昆虫记》为例,说明读书观文要能体会作者的立场。虽然是谈天说地,讲动物植物,但也离不开作者本人的立场。
除此之外,鲁迅提到法布尔的地方还有很多。从20年代一直到逝世之前,鲁迅一直在想方设法地购买《昆虫记》,这在他的日记中有明确地记录。
人物评价
法布尔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昆虫界的荷马”。
生物学家、进化论提出者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赞誉法布尔是一位“罕见的观察者”。
中国文学家鲁迅在“五四”以前已经在他文章中提起过“法布耳”的《昆虫记》。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国戏剧家罗斯丹评价法布尔:“这个大学者像哲学家一般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去观察,像诗人一般去感受和表达。”
中国现代作家巴金评价《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后世纪念
法布尔的故居Harmas de Fabre目前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法布尔的部分标本和手稿展示于Musée Requien博物馆
1956年,法国邮政发行法布尔纪念邮票。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童年时光
少年时代
教师生涯
钻研生物
晚年生活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创作思想
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人性与虫性的互通
自然主义和生态观
创作特点
具有文学气息
理性与感性的碰撞
人物影响
家族成员
人物轶事
沉浸于昆虫世界
鲁迅与法布尔
人物评价
后世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