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缕梅(
学名:Shaniodendron subaequale(H.T.Chang)M.B.Deng\u0026al.),为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银缕梅属(Shaniodendron)落叶小乔木,别名小叶银缕梅、小叶金缕梅、葫芦树、木鱼树。银缕梅为
中原地区特有种,最早发现于江苏宜兴,自然分布区为
浙江天目山北段及
大别山东南部。银缕梅常分布在海拔400~1100m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常见于
土层瘠薄、岩石裸露的山涧溪谷或山坡乱石中。
银缕梅高可达4~5米,芽及幼枝被星状毛。叶互生,薄革质,倒卵形,上面有光泽,下面有星状柔毛,边缘具钝锯齿。花先叶开放,
花序短穗状,腋生及顶生,由3~7朵花组成;外轮1~2朵为
雄花,内轮4~5朵为
两性花;无花瓣;花丝直立,银白色;子房2室,
花柱常卷曲。
蒴果木质,2裂。种子
纺锤形,褐色有光泽。花期3月,果期10月。
银缕梅材质优良,可作为珍贵机械部件用材。植株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也是优良的城镇绿化树种,可作为街景、庭院孤植或群植于向阳处。银缕梅为第三纪
孑遗植物,对探讨
金缕梅科的早期起源和分化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银缕梅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等级为Ⅰ级;同时该种于2013年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维管植物卷)中,被评估为极危(IUCN3.1标准)。
分类
银缕梅最早于1935年在江苏宜兴的
石灰岩山地上被发现,并采集标本。此后根据侧脉二次分支的特点,命名为
金缕梅(Hamamelis subaequalis),但由于采集的标本不全,其系统分类地位并未确定。杨光等对银缕梅的
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其数目与大部分
金缕梅亚科的物种相吻合,并基于银缕梅染色体的形状与弗特吉属(Forthergilla)相似,因此将其从
金缕梅族中移至弗特吉族中。方炎明等对银缕梅的木材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也支持以上观点。邓彬等则根据银缕梅无瓣型的特点,认为其与弗特吉族存在差异,从而建立了银缕梅属这一新属。
特征
枝与芽
芽及幼枝被星状毛;裸芽被绒毛。
叶
叶互生,薄革质,倒卵形,长4~6.5厘米,宽2~4.5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近对称,上面有光泽,下面有星状柔毛,边缘具钝锯齿;侧脉4~5对;托叶2,早落;叶柄被星状毛。
花
花先叶开放,
花序短穗状,腋生及顶生,由3~7朵花组成;
雄花与
两性花同序,外轮1~2朵为雄花,内轮4~5朵为两性花;花无梗,
苞片卵形;
花萼常合生成浅杯状,具不整齐
钝齿蟳,宿存;无花瓣;
雄蕊5~15,花丝直立,银白色,花后弯垂,
花药2室,具4个花粉囊,药隔突出;子房半下位,2室,
花柱2,常卷曲,宿存。
果实
蒴果木质,近球形,长8~9毫米,2裂,密被黄色星状柔毛。
种子
种子
纺锤形,长6~7毫米,两端尖,褐色有光泽,种脐浅黄色。
分布
分布范围
银缕梅是
中原地区特有种,主要分布在中国
华东地区,最早发现于江苏宜兴,该地仍保存着银缕梅物种的最大
种群。其自然分布区为
浙江天目山北段及
大别山东南部,包括
安吉县,江苏宜兴,
舒城县、
金寨县、
绩溪县等地,同时也在
河南省、
重庆市等地发现银缕梅存在的证据。
生境
银缕梅常分布在海拔400~1100m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常见于
土层瘠薄、岩石裸露的山涧溪谷或山坡乱石中。适生于年均温12.5~16.0℃,最冷季均温1.0~4.0℃,最干季降雨量110~150毫米的区域。
习性
银缕梅为
阳性树种,相对于常绿树种而言,具有更高的光补偿点和更低的光饱和点,对于光适应的生态幅较狭窄。在生长后期如果光照不足会严重限制
种群的自然更新,但其幼苗时期对于林下遮荫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自然种群中占据绝对优势。银缕梅具有较强的萌蘖能力,种群呈集群分布以适应环境的异质性,维持种群的生存发展。花期3月,果期10月。
繁殖
自然状态下银缕梅通过萌蘖繁殖来进行种群更新,其萌枝的部位有根蘖、根颈和残桩等,萌枝主要集中于母树周围,个体间存在较激烈的竞争。同时个体在进一步生长过程中,由于光照等外界资源和自身生理特性的限制,导致银缕梅在生长后期出现较多死亡的情况,因此高龄级个体较少。
栽培
播种
收集银缕梅的成熟种子后,可以通过湿藏过冬、变温催芽、浸泡GA3后层积等方式提高种子的发育率。此外人工辅助授粉不仅可提高座果率,还可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其发芽率。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剥壳或
酸蚀种壳可缩短休眠时间。在
黄土基质上栽培,并加入一定浓度的银缕梅叶浸提液,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同时播种时覆盖白色
地膜具有保湿作用,有利于银缕梅根茎叶的生长和发育。
扦插
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银缕梅母树,夏季剪取顶芽饱满的一年生带踵枝条作为插穗,基质可选择河沙或糠灰等,插后遮荫并喷水雾,一段时间后枝条愈合生根。此外可利用GGR-6号、
1-萘乙酸、
吲哚-3-丁酸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泡以促进生根,提高成活率。
嫁接
银缕梅可通过嫁接繁殖,以银缕梅二三年生实生苗作为砧木,剪取长度适宜,且具2~3芽的
接穗进行嫁接。嫁接的成活率差异显著,主要取决于接穗类型。成活率最高的接穗类型为具花芽的多年生枝,生长量最高的接穗类型为无花芽的多年生枝新梢。
嫁接方法可采用腹接或劈接。嫁接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拔除
禾本科杂草。待接穗正常生长后可去除嫁接时绑缚的薄膜,并抹除砧木的新芽。
保护
物种现状
银缕梅现存
种群分布极其狭窄,呈间断岛屿状,种群数量极为稀少。银缕梅野外种群数量在百株以上的分布区有:中国江苏宜兴大龙西岑和善卷洞、阳山区、芙蓉寺,中国
安吉县和
临安区、
安吉龙王山,中国
舒城县万佛山、
岳西县、安徽古井园自然保护区、
金寨县等。根据未来气候变化预测,银缕梅在一段时间内的适生范围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整体破碎化程度会加剧。如果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能会面临严峻的挑战。2023年9月,中、德古生物学者在约1500万年前的福建漳浦
琥珀中发现一朵绽放的银缕梅花朵。
保护级别
银缕梅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等级为Ⅰ级;同时该种于2013年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维管植物卷)中,被评估为极危(IUCN3.1标准)。此外《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等保护名录中也有收录。
致危因素
内部因素
银缕梅性喜光、不耐荫蔽和强光、对光适应的生态幅度较窄,且光合能力低、植株生长缓慢,这些特点导致其在与其他树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银缕梅的生长过程中对于水分的要求较严格,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0%时,银缕梅的光合
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
气孔导度等多项参数的平均值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显著降低。银缕梅数年才开一次花,且
雄蕊比
雌蕊先成熟,自然授粉结实机会少,天然更新困难,
种群年龄结构呈衰退型。银缕梅的“孤岛状”不连续分布和小居群内的
近亲繁殖对种群基因的交流造成了不利影响,使其后代竞争力下降。此外银缕梅具有极小
基因组,高重复高杂合的特性使其在小居群内极易发生遗传变异,
遗传多样性下降,影响基因表达和种群繁衍。
外部因素
人类的过度采伐导致
金缕梅的个体数量大幅减少。此外银缕梅的病虫害发生较频繁,病害如叶斑病、瘤病等,虫害如新胸蚜、黄胫小车蝗、白眉刺蛾、
黄刺蛾、瘿蚜和
蜡蝉总科类等,制约了银缕梅的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
保护措施
安徽省
舒城县万佛山国有林场建立了银缕梅
种质资源库,以就地保护为主的方式进行种质资源保护,禁止一切经营活动,实行封禁保护。同时对银缕梅进行各项观测,并与苗木公司合作开展繁育试验,攻克繁殖困难的问题。宜兴龙池山保护区、安徽古井园自然保护区、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林业科研部、清凉峰保护区等单位均对银缕梅采取了就地保护措施,以提高其野生种群的数量和质量。
杭州市、南京、
合肥市等多地的植物园对银缕梅进行引种栽培,有效地实行迁地保护。南京林业局也将银缕梅列入《南京市行道树树种规划》中,既可以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
用途
工业原料
银缕梅材质细密,硬度和密度较大,是一种优良木材,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可作为珍贵机械部件用材。
园艺观赏
银缕梅植株枝叶繁茂,树形优美,秋季叶片呈紫红色,树皮光滑状剥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是优良的城镇绿化树种,可作为街景、庭院孤植或群植于向阳处。
科学研究
银缕梅为
中原地区特有种,作为第三纪
孑遗植物,对探讨
金缕梅科的早期起源和分化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金缕梅科植物在植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承接裸子植物和
被子植物门的纽带。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
银缕梅.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2023-05-29
银缕梅.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