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於光,1963年11月出生于
长春市,籍贯
山东省烟台市,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马於光长期从事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 ,发展了多种新概念材料体系、光物理过程的新认知、聚合物合成新方法。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南粤百杰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马於光于1981年考入
吉林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博士毕业后在吉林大学化学系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专业从事
博士后研究工作。
马於光于1993年担任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教授。1996年至1997年担任
香港大学化学系研究助理。从1999年开始担任英国
剑桥大学化学系
访问学者。并在2001年至2010年先后获得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教育部优秀
科技成果奖、
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
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长春市“
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在2006年受聘
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调入
华南理工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之后一年获选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4年起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5年作为带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资助。2021年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新当选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其中马於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马於光主要从事有机/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光电材料
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研究成果对推动第二代
磷光及新一代廉价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其首次实现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提出并论述利用磷光材料提高OLED效率的原理,对第二代磷光发光材料的发展具有原创性贡献;提出“热
激子”机理及杂化电荷转移态(HLCT)材料结构设计原理,对新一代廉价发光材料的发展具有原创性贡献;发明了难溶有机聚合物功能材料的薄膜加工方法,制备高发光、高导电有机聚合物薄膜,引领
高分子材料新方向。
发表相关论文470余篇,SCI他引超过14500次。曾获得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
一等奖(2001年、2008年),2009年获国家
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在国际重要会议上多次做过报告,2016年作为带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资助。
根据2019年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显示,马於光先后培养
博士研究生58人,13人在985高校和科学院研究所任教授、研究员,海外优青项目有3人入选。其所在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此次当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科技界对马於光教授专注科研、辛勤耕耘、突破创新的充分肯定,更是全体材院人的骄傲!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