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魏国将领
姜冏之子,三国后期
蜀汉著名的军事将领。
东汉建安七年(202年),姜维出生于凉州
天水郡冀县( 今
甘谷县六峰镇)。年少丧父,跟随母亲生活,自幼喜好
孙武和
郑玄的学问,早年在魏国天水郡
知府马遵麾下担任
中郎将。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北伐,马遵怀疑姜维与蜀国勾结。马遵逃往
上邽,但不允许姜维进入城内。姜维无奈返回
冀县,但同样无法进入城内,最终投降蜀军。诸葛亮高度评价姜维的才能,任命他为仓曹掾、奉义将军、当阳亭侯。之后,姜维参与诸葛亮的北伐,被任命为中监军征西将军。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姜维返回
成都市,被任命为右监军
辅汉将军,统率军队,并被封为平襄侯。蜀汉延熙六年(公元243年),晋升为镇西大将军,同时兼任
武威郡刺史,后晋升为
卫将军录尚书事。蜀汉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原本反对姜维北伐的
费祎被投降的魏将
郭修所杀,姜维于是开始北伐,由于蜀军一直不能取胜,姜维也开始受到朝中宦官
黄皓等人的不满。蜀汉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国的
邓艾和
钟会侵攻
蜀汉,姜维在剑阁阻挡钟会,但邓艾从阴平道进攻,击败
诸葛瞻在绵竹的军队。
刘禅得知消息后投降,姜维也接受了刘禅的命令投降。
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姜维意识到钟会怀有叛意,试图谋求蜀国复兴,但最终事情败露而与钟会一同被魏军诛杀。
姜维在军事上和文学上都有成就,有作品《
蒲元别传》传世,
晋朝史学家
陈寿评价:“姜维稍微有些文武才能,志在建立功名,但率领众将穷兵武,没有
周密地决断,才最终导致身亡。”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东汉建安七年(202年),姜维出生于凉州
天水郡冀县(今
甘谷县六峰镇),自幼丧父并跟随母亲生活,日常博览群书,酷爱孙武和郑氏的学说,性仁义且有胆识,才能和智慧过人,心存汉室,志图统一中原。姜维最初担任天水郡的上计掾,后被征召为
武威郡从事。因其父
姜冏在平定羌戎叛乱时阵亡,姜维而被赐予
中郎将一职,并参与天水郡的军事要务。
归附蜀汉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
丞相诸葛亮率军向
祁山进发,时
天水市太守马遵正外出公干,姜维和功曹
梁绪、
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跟随太守出行。
马遵听闻蜀军将要进攻天水而各个州县都来响应,怀疑姜维等都有二心,于是他趁夜逃亡至上邽城。姜维等人发觉
知府已经离开,意图追上但为时已晚,上邽城紧闭城门并不接纳姜维等人。姜维等人想要返回
冀县也遭到拒绝,于是姜维等人都前往投奔诸葛亮。
同年适逢
马谡在
街亭之战战败,而诸葛亮也率领姜维和西县千余家百姓班师,因此姜维和其母亲分开,后其母致信姜维回到冀县,但姜维以志趣远大为由相拒。诸葛亮赞扬姜维的胆识和智慧,并任命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掌管军事要务,时年姜维二十七岁。后诸葛亮致信留府
长史张裔、
参军蒋琬,称赞姜维的同时还要求使其训练军中五六千虎步兵,并使其进宫觐见皇帝。之后姜维担任中监军、征西将军。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困之际命令长史杨仪和司马费祎等人在自己去世后退兵,并命令
魏延断后,姜维排在后面。同年诸葛亮病逝,长史杨仪率军后退,而当地百姓将此事告知
司马懿。司马懿派兵追赶,姜维命令杨仪将军旗反举并鸣鼓进军,司马懿不能抵挡而率军撤退。姜维回到
成都市后,被任命为右监军、
辅汉将军,统率各路军队,进封平襄侯。
北伐曹魏
蜀汉延熙元年(238年),姜维跟随大将军
蒋琬驻守汉中,蒋琬升任
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并使其多次率偏师攻打魏国,后率偏军从汉中出发前赴驻守涪城。
蜀汉延熙六年(243年),姜维担任镇西大将军、
武威郡刺史。蜀汉延熙十年(247年),姜维担任
卫将军并与大将军
费祎共
录尚书事,同年姜维率军平定汉山的平康蛮夷叛乱,又从陇西、南安、金城界进军与魏大将军
郭淮、
夏侯霸等人在洮西作战。之后胡王
白虎文、治无戴等举部落投降蜀汉,姜维将其迁入蜀中并设法安置,又讨平羌胡馀党。
蜀汉延熙十一年(248年),魏将夏侯霸因与郭淮不和而投降蜀汉,姜维询问夏侯霸
司马懿的动向,夏侯霸认为曹魏阵营中只有
钟会堪称吴蜀两国的大患。同年秋天,姜维攻打魏国的雍州,并沿着山修筑两座城池,同时派遣牙门将
句安、李等人驻守,又聚集羌胡军队侵犯魏国州郡,与魏国的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
刺史陈泰相拒。郭淮听取陈泰的建议命其率领讨蜀护军
徐质、南安
知府邓艾围攻麹城,将蜀军的运道和城外流水截断。姜维获悉句安等人情况困窘,于是率军来救并在牛头山与魏军对抗,陈泰命令魏军坚守不战,同时派遣使者请郭淮前往牛头截断姜维退路。郭淮进军洮水后,姜维畏惧魏军而遁走,郭淮留邓艾驻守白水北。后姜维派遣
廖化自白水南向邓艾进军,邓艾断定姜维会袭取洮城,于是率军连夜进入洮城,以致姜维偷袭时无功而返。
蜀汉延熙十二年(249年),姜维被赐予假节再次进兵西平讨伐魏国,未能攻克城池而班师,但擒获魏国
中郎将郭修。姜维自认为熟悉西边地区的风俗,而且对自己的才干武略很自负,意图诱使羌、胡各部落为羽翼,但每次兴师伐魏之前都遭到
费祎的裁制与反对,因此他给予姜维的军队不过万人。蜀汉延熙十六年(253年)夏,姜维率数万人进军石营,途径董亭之后围攻南安,魏雍州
刺史陈泰为南安解围后驻守洛门,姜维由于粮尽而班师退军。次年,姜维加督中外军事并再次进军
陇西县,致使魏国的
临洮县守将
李简投降,后姜维围攻襄武与魏将
徐质交战,期间徐质斩杀
蜀汉荡寇将军
张嶷,姜维将其斩杀击败魏军,同时他乘胜将河间狄道、临洮三县百姓迁回蜀中。
蜀汉延熙十八年(255年),姜维再次上书出军并与征西大将军
张翼在朝中产生争议,姜维不听张翼劝告与
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人经枹罕攻打狄道,在洮西击败魏雍州刺史
王经,王经退保狄道城被姜维围困。魏征西将军陈泰解围后,姜维率军驻守钟题。次年春,姜维担任蜀汉大将军,整顿军马之后约定与镇西大将军
胡济会师
上邽(今属甘肃
天水市清水县)。由于胡济爽约未到而姜维被魏将
邓艾在段谷击败,蜀军伤亡惨重而四散逃亡,姜维因此遭到
蜀汉官员的怨恨,姜维上书后主
刘禅请求贬官,于是刘禅将其贬为
后将军但行大将军事。次年魏征东大将军
诸葛诞在淮南叛乱,姜维意图趁机攻打秦川,又率数万士卒从骆谷进军驻守沈岭,魏大将军
司马望和邓艾皆驻守长城以对抗姜维。姜维前往芒水,靠山扎营并多次挑战魏军,司马望和邓艾依靠固守坚城而不战。
景耀元年(258年),姜维听闻诸葛诞战败之后班师
成都市,再次被拜为大将军。
兵败身死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向汉中出发伐魏,蜀将侯和被
邓艾击败而退守沓中(今甘肃省舟曲县)。姜维由于多年与魏国征战不胜,被操控政权的宦官
黄皓与右大将军
阎宇构陷,黄皓私下意图废掉姜维拥立阎宇。姜维也怀疑黄皓的举动,因此感到危险恐惧而不返回成都。次年,姜维上书后主
刘禅,请求其派遣
张翼、
廖化率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止魏将
钟会进攻。但由于黄皓相信鬼巫之说,而后向后主刘禅建议按下此事,而群臣对此并不知情。
同年,钟会率军进攻骆谷,邓艾也同时进军沓中,于是刘禅派遣右车骑廖化前往沓中支援姜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
董厥等到阳安关口在外围相助。等到姜维到达阴平(今
甘肃省文县境内)后,他听闻魏将
诸葛绪攻打建威,于是前往驻守,后姜维被邓艾击败并退守阴平。钟会遣别将进攻关口,守将
蒋舒投降,而姜维等人听闻后舍弃阴平,与
张翼、董厥汇合退保剑阁以抗拒钟会。钟会致信姜维称其德略并意图劝降,姜维没有回信并扎营驻守。后姜维等人听说
诸葛瞻兵败、后主意图固守
成都市等消息,率军由
广汉市、道查看虚实。不久
刘禅敕令姜维在涪军钟会军前投降,钟会在姜维投降后对其礼遇厚待,并将其印号节盖全部归还。魏咸熙元年(264年),钟会构陷邓艾之后,趁机率领姜维等人前赴成都,自称益州牧发动叛乱,同时意图授予姜维五万兵马为先锋。魏将士获悉后诛杀钟会和姜维,姜维终年六十二岁,姜维的妻子儿子都被诛杀。
人物成就
军事
等到姜维担任大将军之后,向后主刘禅建议听闻敌军来到,诸围都聚敛军队钱粮,退守汉、乐二城,任凭敌军进入阴平,镇守重关与之对抗,令游军旁出以等待观察敌军虚实。敌军不能攻占城池,野外没有多余的粮食,千里运粮自然疲乏;敌军败退之际,然后诸城军队齐出,与游军联合与之争斗,以此战术来歼灭敌人。于是汉主刘禅命令汉中守将
胡济驻守汉寿,监军
王含驻守乐城,护军
蒋斌驻守汉城。后姜维率军多次与魏军征战,取得不少战绩。
文学
姜维除了在军事上有成就之外,在文学上也有独特的造诣,其作品《蒲元别传》,上承刘向,后启魏晋,于志人小说领域别开生面。
严可均将姜维的文章辑入《
全三国文》卷六十二中,姜维的作品今存虽不多,但也有精彩的部分如《报母书》云:“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以草药名作书明志,可见构思巧妙;除此之外,姜维有一“传”流传于世文学作品《蒲元别传》,其中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
蜀汉真实巧匠蒲元,蒲元是诸葛亮木牛流马的制造者之一,《别传》叙述他的故事几乎与神相似,可视为一部小说。
主要作品
报母书
良田百顷,不计一亩。但见远志,无有当归。
建议殄敌
错守诣围,虽合《
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议谥赵云
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案《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矣。
表后主
闻钟会治兵
渭河平原,欲规进取,宜并遗
张翼、
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密书通后主
愿
皇帝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欲伪服事
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
蒲元传
君性多奇思,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刀成,自言汉水钝弱,不任用,
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
成都市取江水。君以淬刀,言杂
涪江,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言杂八升。取水者叩头云,于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以竹筒内铁珠满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因曰神刀。今屈
耳环者,乃是其遗范。
蒲元别传
君性多奇思,得之天然,鼻类之事出若神,不尝见锻功,忽于
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熔金造器,特异常法。刀成,自言汉水钝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之。有一人前至,君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犹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云:“杂八升,何故言不杂?”取水者方叩首伏,云实于涪津渡负倒覆水,惧怖,遂以
涪江八升益之。于是咸共惊服,称为神妙。刀成,以竹筒密内铁珠满其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若剃生,故称绝当世,因曰神刀。今之屈
耳环者,是其遗范也。
人物评价
三国时期
蜀汉丞相诸葛亮评价:“姜伯约对时局政事忠正勤恳,思虑精密,考察他所有方面……可堪称
武威郡上等的名士。姜伯约对军事要务非常敏锐,有胆略和仁义,对行军战事深有体悟。”
三国时期
曹魏名将
钟会评价:“以伯约(姜维)与中原名士相比,公休(
诸葛诞)、太初(
夏侯玄)都不能胜过他。”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邓艾评价:“姜维,自然是一时的英雄豪杰,但是与我相比,就稍显不足了。”
三国时期蜀汉大臣
郤正评价:“姜伯约的屋舍简陋且没有多余的钱财,家中没有姬妾声乐等娱乐。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姜维勤学不倦,清素节约,可谓当时的表率。”
晋朝史学家
陈寿评价:“姜维稍微有些文武才能,志在建立功名,但率领众将穷兵黩武,没有周密地决断,才最终导致身亡。”
西晋学者
傅玄评价:“姜维为人喜好建立功名,暗中培养死士……想要快速建立功业,有勇略但是不能决断。”
东晋时期
成汉学者
常璩评价:“姜维的才干不能与诸葛亮匹敌,立志继承宏伟事业,但百姓嫌弃连年劳苦,导致家国丧失。”
刘宋史学家
裴松之评价:“姜维是
天水郡的匹夫俗人,诸葛亮将他擒获则对于
曹魏没有什么损失。”
宋元之际的史学家
胡三省评价:“姜维的心思,始终为
蜀汉着想……多次失败而不停止,为亡蜀张本。”
民国历史学家
蔡东藩评价:“姜维的才能不如诸葛亮,但又想和魏国争胜,连年率军出征,导致民生疾苦,不能说没有失策。”
《甘谷县志》评价:“深知天下事不可为而为之者,孔明是也;深知国家事不可为而为之者,姜伯约是也。
家族成员
事迹典故
不在当归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姜维从
天水郡投降诸葛亮的时候,正好被诸葛亮派遣防守
街亭之战的
马谡被
张郃击败,诸葛亮率领大军撤退,而姜维母亲仍在天水冀县。后来,姜维母亲致信姜维回到天水冀县,姜维写信回复母亲表示良田百顷,不在乎其中的一亩田地,而人如果有远大的志向,也不在乎应当回家。
请谥赵云
姜维曾上书
刘禅,请求追谥赵云,姜维认为赵云往日跟随先帝
刘备,功劳战绩非常显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事迹值得书写。昔日当阳桥一战,义气可以贯穿金石。保卫主上以示忠诚,先帝一直想要封赏他;待人有礼且对
属下宽厚,以至于属下舍生忘死。于是姜维上书后主刘禅,请求其按照《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的记载,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胆如斗大
蜀汉炎兴元年(263年),后主刘禅在成都投降
邓艾后,派遣太仆
蒋显携带敕书命令坚守剑阁的姜维向
钟会投降,钟会询问姜维为何来迟,但姜维却神色严正表示已经是快速的了,钟会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后姜维劝钟会诬陷邓艾造反,
司马昭派人将邓艾收押,钟会进据
成都市而自称益州牧。钟会依靠姜维为爪牙,想要派遣姜维为
前将军讨伐中原。姜维知晓自己失策,又知悉钟会志向远大,于是教唆钟会诛杀北来诸将,之后再意图诛杀钟会,将魏兵全部坑杀,复兴
蜀汉大业。但事情败漏,钟会与姜维一同被杀。魏兵对姜维的计策非常愤怒,于是他们剖开姜维的尸体解恨,发现姜维的胆如斗大。
相关作品
文学形象
姜维出现于《
三国演义》第92回的最后一章节:
马遵正欲起兵,忽一人自外而入曰太守中诸葛亮之计矣。众视之,乃天水冀人也,姓姜名维,字伯约。父名,昔日曾为
天水郡功曹,因羌人乱,没于王事。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
中郎将,就参本郡军事。
影视形象
人物争议
关于姜维归蜀,据《三国志·姜维传》记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建兴六年(228年)
丞相诸葛亮率军向
祁山进发,时
天水市太守马遵正外出公干,姜维和功曹
梁绪、
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跟随太守出行。
马遵听闻蜀军将要进攻天水而各个州县都来响应,怀疑姜维等都有二心,于是他趁夜逃亡至上邽城。姜维等人发觉
知府已经离开,意图追上但为时已晚,上邽城紧闭城门并不接纳姜维等人。姜维等人想要返回
冀县也遭到拒绝,于是姜维等人都前往投奔诸葛亮。
另一种说法来源于《
魏略》,当时天水
知府马遵率领姜维等官员跟随
武威郡刺史郭淮西至洛门公干,正好听闻诸葛亮已到
祁山,郭淮对马遵表示诸葛亮来意不善,于是率军东还上邽。马遵顾虑治下的冀县处在偏西位置,又害怕吏民混乱,于是跟随郭淮而去。当时姜维劝说
马遵回到
冀州区,马遵不听姜维的劝告。姜维没有办法奈何马遵,而自己的家又在冀县,于是和郡吏上官子修等人回到冀县。冀县百姓见到姜维等人后非常高兴,便推荐二人拜见诸葛亮。没有来得及遣人迎接冀中百姓,适逢诸葛亮前锋被
张郃、费繇等击败,于是率领姜维等人回师,姜维于是进入蜀中。
后世纪念
姜维墓
姜维墓俗称“胆墓”,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魏兵将其胆葬于城东凤凰山(今
甘谷县),今存遗址,碑书“汉大将军平襄侯姜讳维墓”;
甘肃省天水镇黄家坪存有姜维的
衣冠冢,铁堂峡内的铁堂庄有姜维的祖坟,也是姜维的出生地。姜维死后,部下偷偷地把姜维的脖子带回去,埋在这里;
四川省芦山县也有姜维墓,1985年1月4日被公布为芦山县文物保护単位。
姜庆楼
平襄楼位于芦山县城
芦阳镇南街汉姜侯祠内,始建于
北宋,为纪念三国
蜀汉镇西大将军平襄候姜维而建造。楼坐北向南,三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斗拱建筑。南北面对应同式。占地202平方米。通高14米,面阔五间14.1米,进深四间10米明间面阔6.1米、次间和补间各为2米。楼四周由18根大柱支撑,檐柱和角柱由侧角,檐柱直径0.37米。内有8根大柱通顶,高7、07米。上下檐施五铺作斗拱38朵。明间补间铺作各两朵,斗拱高为柱高四分之一,泥道拱长于令拱。上层为四架屋用二柱,面阔三间,腰檐下有平座,可扶栏远眺。素面台基长12.8米,宽16.8米。正面露高0.2米,垂带踏道二级。自宋以来楼名演变为姜庆楼,历代皆有维修,至今仍雄伟坚实。1961年7月,
四川省人民委员会以姜庆楼之名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风格定于元、明。1986年经省文物主管部门同意,恢复原名平襄楼,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姜维城
据《汶川县志》(第26卷第7章723页)记载,姜维城遗址《旧唐书》载:“蜀
刘禅时,大将姜维、马忠等讨汶山……”,刘禅延熙十年(247年)前后,曾在今威州岷江东岸之台地上筑城,今俗称姜维城。
姜维故道
姜维故道石刻题记位于
理县杂谷脑镇西2.5公里的朴头山古栈道旁石壁上,石刻题记共两通,右为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之《通道记》,左为唐开元十五年(公元 727年)之战事题刻。其中隋《通道记》记载自三国姜维开凿朴头山栈道以来,因年久道路荒废,会州刺史须达派人重治旧道事,题刻面积 80 ×50厘米。
天水“伯约号”
2020年5月1日,天水市有轨电车示范线工程(一期)举行通车运营仪式,该电车线为中国西北首线首条有轨电线路。并将该线路中,第一列电车命名为“伯约号”,以纪念三国时期的天水将军姜维。
研究书目
参考资料
平襄楼简介.芦山县人民政府官网.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