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英文名:Xijiang River),古称郁水、浪水和胖江,是珠江流域内最大的水系,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发源于
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流经
贵州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而入
广东省,在广东省
三水区思贤滘进入珠江三角洲,在
珠海市市的磨刀门洪湾企人石汇入
南海,全长2214千米,思贤以上干流全长2075千米,集水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干流自上而下分为
南盘江、
红水河、
浔江和西江5个河段,主要支流有
北盘江、
柳江、
郁江、
桂江及
贺江等。
西江流域地处典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径流总量约2300亿立方米,年内径流变化大,4-9月为汛期,约占全年径流量的72-88%,多年平均气温14-22℃,年际变化较少。西江源于
云贵高原高原,流经
广西盆地,下游汇入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域内还有滇东南、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桂西、桂北和粤西北等岩溶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整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同时西江流域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位居前列。经勘探在流域内已探查清楚的矿产资源就约百种,锡、锰、锦的分别占全国的41%、38%和20%,铝土矿和铅锌占14%和9%,煤炭占西南和华南地区的40%,硫铁矿一级品储量占全国的60%。此外,西江流域流经地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流域四省区优秀旅游城市达37座,有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安顺黄果树瀑布、龙宫、肇庆七星岩、鼎湖山、梧州龙母太庙、桂西山、贺州姑婆山、蒙山太平天国封王址等。
名称起源
西江,
秦汉前后曾被称作“郁水”,古人认为西江“其上游有三源:曰黔江、郁江、桂江”,并以郁江为西江的干流,故将西江称之为“郁水”。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述,最迟在
南齐时(479-502),“西江”便已取代“郁水”,如“
广州市,镇
南海。滨际海隅,委输交部,虽民户不多,而俚獠猥杂,皆楼居山险,不肯宾服。西、南二江,川源深远,别置督护,专征讨之。”便已有西江之名。
位置境域
西江是中国
华南地区珠江的干流,位于东经102°14′—114°50′,北纬21°32′—26°49′,其干、支流涉及
云南省、
贵州省、
湖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5个省(自治区),33个地级市(州),184个县(自治县、市、区)和
越南东北的部分,流域面积352396平方千米,340803平方千米面积在中国境内;其中:云南省境内流城面积58673平方千米,涉及5个地级市、州,29个县(自治县、市、区);贵州省境内流域面积60357平方千米.涉及7个地级市、州,34个县(自治县、市区);湖南省境内流域面积1431平方千米,涉及3个地级市,4个县(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202451平方千米,占广西陆地总面积的85.54%,涉及13个地级市100个县(自治县、市、区);
广东省境内流域面积17964平方千米,涉及5个地级市,17个县(自治县、市、区)。
形成历史
西江位于
云贵高原、广西盆地和
珠江三角洲平原的汇通之处,上游属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总体上位于
右江盆地内。约1亿年前
白垩纪燕山运动之后,西江干流及其大支流开始发育起来。到3000万年前,在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作用下,云贵高原抬升,一方面将该地区的内陆湖盆与西江水系的主要水道渐渐连通;另一方面,西江干流
南盘江、
红水河及其支流
北盘江、
柳江随着云贵高原抬升和斜坡下切,形成许多峡谷、
急流和险滩,在该地区形成深度凹陷的条状河道
谷地。而西江中游地区的南北两侧受地面抬升作用影响,产生了黔江和
浔江的大部分支流。此外,由于
大容山和
广西盆地抬升,
梧州地区峡口被切,使西江中游与下游连通,逐渐形成西江整体水系。
流域水系及其特征
水系组成
干流概况
西江是
珠江的主干,约占整个珠江流域面积的80%。西江的主源是南盘江和北盘江,南、北盘江都发源于
云南省曲靖市
沾益区境内
乌蒙山的
马雄山东麓,在
贵州省庶香
双江口会合后称
红水河;红水河东南流人石龙和
柳江会合后称
黔江区;黔江在
桂平市和
郁江会合后称为得江;得江往下游流到蒙江镇会合蒙江,
藤县会合
北流河(又名容江),到
梧州市会合
桂江(又名
漓江或者抚河),其后进入
广东省境内。西江在广东省境内汇入的主要支流有
贺江、
罗定江和
新兴江,至
三水区思贤滘与
北江相通并进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西江干流至思贤落长2075千米,集水面积约350000万平方千米,西江至思贤滘后主流折向南流,于磨刀门水道
珠海市企人石注入
南海,计算到企人石则西江干流河长达到2214千米,流域面积36.09万平方千米。。一般
南盘江和
红水河两段被视为上游地区,黔江段和得江段为中游地区;
梧州市至广东珠海磨刀门的西江段为下游地区。
南盘江段
南盘江,
珠江支流西江的主源,位于东经102°10′—106°10′,北纬23°04′—26°00′,西北部与金沙江和乌江的分水岭
乌蒙山,东北与
北盘江为邻,南部与郁江的分水岭为都阳山脉,西南与红河的分水岭为
横断山脉。发源于
云南省东北境
宣威市马雄山,流经曲靖市南部,至
开远市折向东北,由
罗平县入黔、桂境内,总长856千米。较大支流有
巴江、曲江、泸江、
甸溪河、
块泽河、黄泥河、
清水江等。
南盘江河段长914千米,其中在云南境内长677千米,流域面积4.33万平方千米,天然落差为1414米,常年平均水量为164.2亿立方米,折合多年平均流量为521立方米/秒。流域内生活着汉、苗、彝、壮、
布依族、回等3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中以
彝族、
壮族等民族居多。
红水河段
红水河是红水河
珠江西江水系的干流,南盘江与
北盘江汇合后始称红水河,主要指从上游南盘江的天生桥至黔江大藤峡,全长1050千米,
流域面积3.3万平方千米。流经滇、黔、桂三省区,县市30多个,西与北盘江相邻,北部与
乌江和
清水河的分水岭为苗岭山脉,东部与
柳江相邻,南部以红水河干流为界与
广西壮族自治区隔河相望。红水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海拔为900~1600米,南部河谷230~300米左右,全流域内以山地为主,其上红水河上游为
三叠纪的砂
页岩,中下游为
石炭纪、
二叠纪的
石灰岩。红水河水量丰富,天然落差762米,其中天生桥至纳贡段河长14.5千米,集中落差达181米。
黔江段
黔江是珠江干流西江水系的最大支流,由红水河和柳江汇合而成,其上游始于石龙三江口,下游止于桂平三江口,总长122千米,区间集水面积约2210平方千米。石龙三江口至武宣水文站段河道两岸地势平缓,多为农田,下游20千米转桶滩处至桂平三江口段,河道两岸变为丘陵山区,河宽变窄多险滩,河床下切,建设中的大藤峡水电站正位于此段。黔江集水面积及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占西江流域的50%以上,是下游浔江、西江及珠江洪水径流量的主要来源。
浔江段
浔江属西江水系干流,上游从桂平三江口至下游梧州水文站,总长约173千米,在
桂平市境内浔江流向东北,入
平南县境后折向东南,在平南县武林有
白沙江汇入,再向东流入
藤县,在
濛江镇与蒙江相汇,然后转向东南,汇
北流河于藤县。浔江河道两岸以自然岸坡为主,有低山、丘陵和平地,地势平缓,岸坡以土质或
石灰岩、
砂岩组成为主,抗冲能力强,河道横向变化小;河床以
基岩或砂卵石组成为主,局部地区有沙层覆盖。据桂平大湟江口水文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60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7271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为44900立方米每秒,是沿江江口等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西江段
西江即
浔江东流到
梧州市附近汇合
桂江后到与
北江相通这一段,长208千米,河宽约700-2000米,水量充沛,水流平缓,枯水期有咸潮现象,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630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200毫米。思贤滘以下为广义的珠江河口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和八大口门地区)下游段三角洲网河区内河道纵横交错,径流量由北向南递增。
西北江三角洲
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内河道纵横交错,集雨面积8370k㎡,三角洲地区地表径流绝大部分直接由大气
降水补给,径流具有与降雨相似的时空分布特征,径流量由北向南递增,多年平均径流深变幅在800毫米~18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蒸发量1200毫米。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主要水道近百条。自
南华县起,西江下游分为西海及
东海水道。西江的主流从思贤滘西滘口起,向南偏东流至
新会区天河,长57.5千米,称西江干流水道;
天河区至新会市百顷头,长27.5千米,称
西海水道;从百顷头至
珠海市洪湾企人石流入
南海,长54千米,称磨刀门水道。主流在
甘竹滩附近向北分经甘竹溪与
顺德水道贯通;在天河附近向东南分出东海水道,东海水道在豸蒲附近分出洲水道,该水道在鲤鱼沙又流回西海水道;东海水道的另一分汊在海尾附近分出
容桂水道和
小榄水道,小榄水道经横门与洪奇门相会后汇入伶仃洋出海。主流西海水道在太平墟附近分出
海洲水道,至古镇附近又流回西海水道;西海水道经外海、叠石,由磨刀门出海。此外,
西海水道在江门北街处有一分支
江门河经
银洲湖,由
崖门水道出海;在百顷头分出
石板沙水道,该水道又分出
荷麻溪、
劳劳溪与
虎跳门水道、
鸡啼门水道连通;至竹洲头又分出螺洲溪流向坭湾门水道,并经鸡啼门水道出海。
主要支流
西江流域主要支流有
贺江、
罗定江、
新兴江、
悦城河、
马圩河、大水、
宋隆水、
黄华河、金垌河等,其中集雨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一级支流有贺江、罗定江、新兴江和黄华河等。
贺江
贺江位于西江左岸、发源于广西
富川瑶族自治县蛮子岭、自西北向南流经贺县在该县扶隆附近进入
广东省,在
封开县江口镇注入西江,为跨省河流之一。贺江流域大部是低山丘陵,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已建龟石、合面狮两座大型水库,控制集水面积6260平方千米。贺江流域有10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11条,其中
东安江最大,集水面积达2400平方千米,长127千米,发源于广西
苍梧县,在封开县大洲区汇入贺江,在封开县境内集水面积约162平方千米。
贺江流域植被尚好,耕地主要分布沿河两岸河谷平地,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11.21亿立方米。
罗定江
罗定江又称南江、位于西江右岸,发源于
广东省信宜市高排岭、流经罗定、
云浮市、郁南等县,在
郁南县南江口汇入西江,干流长201千米,流域面积4493平方千米。流域地形复杂、以山丘为主,山间盆地与沿河平原较少、集水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15条。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43毫米,时空分布不均、汛期(4-9月)约占80%,年径流量34.82亿立方米,年内分配与降雨基本相应,汛期常现洪灾,而枯期大部分河流可出现断流。
罗定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在省内有“小黄河”之称,河流含沙量高,据官良水文站测得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0.65公斤,最大断面平均含沙量达每立方米18.1公斤,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千米516吨。
新兴江
新兴江是西江下游右岸一级支流,南与漠阳江流域相接,北至西江干流,发源于新兴县境内的天露山脉和阳春市境内的竹山顶(古称锦山),由南向西北流经云浮市、肇庆市注入西江。新兴江总长为145千米,流域总集雨面积为2355平方千米。其主流上游段称为簕竹河,主要支流有迴龙河及大南河。大南河由船岗河、集成河两条支流和其他小河组成,主流上游段称为共成河。
柳江
西江的第二大支流是
柳江,柳江发源于贵州省独山县境内的更顶山,流经
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
柳州市,在
象州县石龙附近汇入
红水河。柳江流域有不少
石灰岩分布,多峰林和
溶洞。这种天然洞穴是古代原始人的栖身之所。1958年在柳江通天岩内发现“柳江人”化石,它的年代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大致相当。
桂江
桂江是西江的一条特色支流,上游是著名的
漓江,发源于当年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广西桂北越城岭的
猫儿山,先向西南流经
桂林市后折向东南,到
梧州市附近注入西江。桂江几乎全部流经石灰岩地区,尤其是桂林到
阳朔镇的漓江段,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美称,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水文特征
径流量
西江干流径流主要来源于黔江、郁江和桂江,其中广东高要站测得平均年径流量2215亿立方米,径流分布变化与降雨分布变化基本一致。径流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一般为4~9月,汛期径流占年径流量的60%~80%,6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30%~40%。受气候特征和地理位置的影响,西江水系主要河流汛期并不完全一致,部分地区汛期会提前或滞后1~2月到来。西江干流、郁江和黔江的汛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而桂江和贺江汛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8月。
输沙量
西江流域干流输沙量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输沙量为6187.7×104吨,总体上均为丰水多沙,少水少沙。
西江干流泥沙主要来源于
黔江和
郁江,西江泥沙含量高值区域主要位于
红水河、郁江区的
右江和浔江区的
北流河。红水河天峨站的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0.9335千克每立方米,其多年平均输沙量占到西江梧州站的77.3%,右江百色站和北流江金鸡站,多年平均含沙量分别达到0.5616千克每立方米和0.4229千克每立方米,其多年平均输沙量占到西江梧州站的8.6%和5%,西江泥沙含量最低值区域主要位于
桂江和
贺江,桂江桂林站和贺江富阳站多年平均含沙量分别仅为0.0797千克每立方米和0.0883千克每立方米,仅为
红水河天峨站含沙量的8.5%和9.4%。
水能
西江发源于
云贵高原,发源于高原或山地,是典型的山区河流,干流的总落差达到2136米,天然的区位优势促使西江流域蕴藏丰富水能潜力。全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348万千瓦,且大部分都聚集在西江流域上游和中游段,主要在南盘江、红水河及黔江河段,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2512万千瓦,是中国水电发建设基地之一。
地理特征
气候
西江流域处低纬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春季阴雨连绵,夏日尤其多;夏季高温湿热,暴雨集中;秋季台风入侵频繁;冬季很少严寒,雨量稀少。
西江流域气温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纬度地带性。多年平均气温在19.7℃~21.3℃之间,年际变化不大,一年之中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在27.8℃~28.5℃之间,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在9.8~12.5℃之间。极端最高气温42.5℃(红河谷),极端最低气温为-8.4℃(桂北的
资源县),日期是1955年1月12日。
西江流域降雨主要受锋面、切变线、西南低涡、高空槽等暴雨天气系统的综合影响,而且降雨强度大,面积广。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全年80%的降雨集中在汛期4~9月份,年级降雨量差异也很大,多年平均年最大降雨量是多年平均年最小降雨量的3.74倍。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200~1900毫米,降雨量分布由东向西逐步减少,地区分布差异大,年平均蒸发量约在1000~1800毫米之间。雨季长,雨量丰沛,干湿季明显。由于季风变率大已发生旱涝低温灾害,水旱灾害交替或并存出现。
西江流域年均日照时数在1600~1800小时之间,太阳辐射总量为(90~100)×4186.8千焦每平方厘米。一年中2~4月份日照时间较短,约占全年的13%,其中2月份日照最短,在50.9~68小时之间,7月份日照时数最多。
地质
地质构造上,西江流域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钦州残余海槽与大瑶山凸起交汇处,地处滨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复合区内,以北东东向断裂、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和南北向断裂为主。流域地层岩性多样,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均有分布,沉积岩从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以泥盆、石炭、二叠、三叠等系最为发育的岩浆岩集中分布于广西东部和广东境内。
同时,西江流域上游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世界上已知的种主要矿产,在西江流域已探明的达112种,其中锡、锰、锦的分别占全中国的41%、38%和20%,
铝矾土和铅锌占14%和9%,煤炭占西南和
华南地区的40%,硫铁矿一级品储量占全中国的60%。
地形地貌
西江源自中国西南部,主河道由西向东,经由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区,流域整体西北地势高、东南地势低,流经
云贵高原、高原斜坡区、中低山丘陵盆地区、峰林
洼地和峰林平原和低山丘陵盆地等地区,且山地和丘陵区占流域比重大,平原区面积小且分散。
除三大典型地貌外,还有侵蚀地貌,如10万—50万年之间,在
第四纪中、晚
更新世时期由“宽谷期”向“峡谷期”演化中的地上河流,后因“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地壳多次间歇抬升,引起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导致河流的侵蚀、溶蚀等下切作用加强,在该处形成“裂点”,这个裂点处的裂隙、溶洞、暗河非常发育,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土壤
西江流域下伏岩层以
沉积岩和岩浆岩为主,其中浅海相沉积
碳酸根面积最大,占流域面积的44%,主要连片分布于流域中上游地区,现代地表和地下溶蚀过程非常强烈。流域土壤以赤红壤为主
云贵高原600-800米以上地区以及桂西北700-1200米以上山地覆盖黄壤
大理石地区分布有石灰土,河谷平原、盆地灌溉水源解决的地区还分布有水稻士。土壤以红壤、赤红壤及棕色石灰土为主。
生物
截至2021年,科考组在西江流域重点河流(
桂江)和全流域开展了两次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底栖动物255种,隶属5门10纲27目98科202属。其中,水生昆虫173种(占68%),是流域的优势类群;
软体动物门45种(占18%),
寡毛类16种(占6%),
甲壳亚门10种(占4%)。
截止2021年,科考组鉴定浮游植物物种80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南盘江、
北盘江段浮游植物丰水期、枯水期以
硅藻为主,平水期以
绿藻门为主,密度在水平分布上
云南省境内高于
贵州省境内。
红水河—西江段浮游植物优势种是席藻、隐藻、
小球藻、直链藻、
微囊藻属等,密度多表现为上游\u003e中游\u003e下游,夏季高于秋季。
据资料记载,分布于西江流域的鱼类有500余种,占全国淡水鱼类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包括诸多适应特殊生境的鱼类,如生活在喀斯特洞穴环境的
巨须金线鲃和多斑金线,生活在激流环境中的
粗须白甲鱼、斑纹华
花斑副沙鳅、
贵州爬岩鳅和
异华鲮等。
西江流域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于
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利于生物及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流域中游地区良好的土壤条件与亚热带气候结合,对经济作物的生长十分有益,盛产甘鹿、水果、蔬菜、稻谷等,且果实质优量大。例如很多无法在典型亚热带地区生长的水果疲萝、芒果、
龙眼、蒸枝、田七、甘鹿、八角、
红毛丹以及
木薯等,都为本地区所生产,称为有名的岭南佳果。
人类活动
经济建设
西江发源于
云南省,流域流经区域上、下游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下游为中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的珠三角区域,而中、上游为
欠发达地区。
西江流域中游段至下游的上段地区,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仍以传统产业占主体地位。传统产业如制糖、建材、冶金以及有色金属和等的主要产品已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也随着技术和资金的引进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如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产业。流域中游利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这一机会,对地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协调产业间关系,如广西南宁的铝加工、精细化工、制糖业、烟草行业、生物工程、电子信息、药品行业、电力行业等。
西江流域下游地区是
珠江三角洲重要的组成部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较高于其它流域地段。第一产业主要以满足满足城市需求为出发点,比重约为5%,主要发展蔬菜、水果、花卉培植等方面的生态农业、城郊型农业。带动本地区经济水平提升和在国民经济中贡献率较大的仍是第二产业。
广东省逐渐形成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装配加工工业为主的制造业生产基地。随着资本积累的加大和技术的引进,本地的制造业开始朝以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转换,主要包含以下几类:一是生产售价高且经久耐用的高品质消费品的工业,如
珠海市、江门、
中山市等地的彩电、空调、冰箱豕电产品制造基地;二是改造、武装传统产业的新技术设备;三是新兴产业和产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
重要城市
桂林市位于泛珠三角、西南、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
成渝经济区、中部经济试验区、泛珠三角经济区、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汇处,是沟通国内西南与华南沿海经济的桥梁,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成为广西东北部地区及桂湘交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广州市作为
广东省省会,以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具有2200多年历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且唯一从未关闭过的对外通商口岸,素有“千年商都”的美誉。
珠海市是中国内地唯一与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口岸城市,设有
拱北街道、横琴、青茂、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
珠澳跨境工业区5个陆运口岸,
九洲港、湾仔港轮渡客运、
高栏港经济区、斗门港、万山港5个水运口岸,共10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仅次于
深圳市的中国第二大口岸城市。
水利工程
在整个西江流域中,地形为山地
丘陵的面积就超过了整个西江流域面积的90%,因此蕴藏着丰富的小水电资源。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
珠江流城西江干流黔江河段,控制着西江流域面积的56.4%和西江水资源量的56%,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工程,也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工程和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集防洪、航运、发电、补水压咸、灌溉等综合功能于一体。建成后,在完善珠江流城防洪控制格局,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改善珠江下游河湖水生态水环境,提高
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缓解广西电力紧张局面、解决桂中早片缺水问题、带动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效益显著,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广西“东融”提供有力支撑。
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
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位于
珠江右江河段,于2001年10月开工建设,2006年12月竣工,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航运、供水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是中国西部大开发重要之一。水库总库容56.6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6.4亿立方米,调节库容26.2亿立方米,为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水电站装机容量4×135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6.9亿千瓦时。工程由拦河主坝、水电站、副坝和通航建筑物4部分组成。
龙潭水库
龙滩水库位于珠江水系干流西江上游流域,是西江上游梯级水电开发的重要一级,龙滩水库是具有防洪、发电、养殖、灌溉、航运等多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位于
河池市天峨县境内,其坝址下距天峨县城15千米,海拔约400米,流域面积为105800平方千米,正常蓄水位37.5米,总库容272.7亿立方米,最大水深173.5米,平均水深92.7米,属于年调节型水库.与库区水体相连的主要有
南盘江水系、
北盘江水系和
红水河水系,其中南盘江支流是水库汇入支流中汇入流量最大的龙滩水库是在红水河干流筑坝拦截形成的大型深水水库,其规模仅次于
三峡水库。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
2024年1月30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水活动举行,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西江干流佛山顺德鲤鱼洲,东至
深圳市公明水库,设计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引入的西江水可提升
广州市、深圳、东莞水资源保障能力,其中为深圳供水8.47亿立方米,占比近半。此外,为承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西江来水,还同步建设了深圳境内配套工程体系,实施了
罗田水库至
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工程,新建
西沥水库至南山水厂原水工程等核心工程,构建覆盖全域水源至水厂的输配系统;推进
公明水库至
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建设,实现东西部重要储备水源的连通,推进沙湾第二水厂原水改建工程、茜坑水厂原水扩建工程等双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水源保障程度;启动沙湾二水厂、南山水厂等10余座水厂新扩建及提标工程。
航运
西江上接
云南省和
贵州省,纵贯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
广东省,通江达海,自古就是连接西南、华南和粤港澳的“黄金水道”。西江航运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春秋战国以前,航运尚处于原始阶段;
秦汉至宋元是西江航运开拓性进展和逐步繁荣阶段;明清至近代经历由盛而衰,再逐步繁荣的阶段。
西江航运干线上接
云贵高原、横贯两广、辐射港澳,是“四横四纵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珠江水运最重要的干线通道。自2007年西江航运干线长洲枢纽建成后,西江航运干线广西段航道实现全线渠化,2015年,西江航运干线长洲枢纽三、四线船闸建成通航,长洲枢纽一线至四线船闸在同一断面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达到了世界第一。2017年,西江(界首至
肇庆市)3000吨级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完工;与此同时,西江船闸运行调度中心挂牌投运,西江
航运干线在全国率先实现多线多梯级船闸联合调度。2018年,西江航运干线
贵港市至
梧州市3000吨级航道工程开工建设;同年,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首破亿吨,全年达到1.32亿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吨船闸”。2021年,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行,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连续两年超过1.5亿吨,成为全国天然河流过坝货运量最大的船闸。2022年,随着西津二线船闸建成通航,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二期工程即将完工,西江航运干线航道通过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
环境问题
人为破坏
工农业发展中増加的污染物致使水质下降
西江流域水资源污染的来源主要为工业废水、沿江矿产业产生的污水、城镇生活污水等,这些污水中携带的大量污染物一并进入水体导致了流域水污染的加重;其次来自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化肥和农药、上游地区矿产开发中产生的废渣植被破坏等人为带来的水土流失对水体影响。西江流域内主要的排污行业有化工、造纸、电力、采矿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西江流域区内工业和生活废污水的排放量也快速增大。
水资源粗放利用导致流域水资源浪费
西江流域水资源粗放利用、盲目开发,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水资源浪费现象。市民没有形成良好节约用水意识和习惯,如不及时关闭水龙头、用高压水枪进行洗车等方式对水资源的浪费极大。西江流域流经中国西南几省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这里长期以来采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一些高耗水行业正在并将继续消耗着逐渐“消瘦”的西江水资源,不仅容易使流域区水资源产生“区域性、工程性、季节性”水资源紧缺,同时还严重影响着流域周边生态环境。
西江流域资源过度开发易引发地质灾害
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丰富的中上游地区,这些地区在发展中更多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保护。而西江流域大部地区属弱震构造环境,流域中的高现大库为诱发地震常见区。库水浸泡使边坡失稳,流域内水电站监理易使库水位波动,分布在库岸边的不稳定岩石土体失稳,一旦遇到雨季来临,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西江流域流经
贵州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两省的略斯特地貌地区,水库蓄水后受水压力增大影响,导致大量暗斯特塌陷,致使库水渗漏。
自然灾害
暴雨
西江流域形成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包括锋而、低压搏、低压、低涡、切变线、低空
急流以及
热带气旋等。每年4~6月的降雨主要是锋面雨,7~10月的降雨多由热带气旋造成,西江流域的暴雨发生在6~8月的居多。1998年6月中下旬,西江流域北部地区普降暴雨,局部有特大暴雨。
洪水
因受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暴雨影响,
柳江、郁江及西江干流下游区常在6~8月发生大洪水。洪水主要由锋面雨造成,峰高、量大且洪峰持续时间长,洪水过程一般呈多峰型,洪水主要来自
红水河、柳江等。红水河洪水多发生在7月,柳江洪水多发生在6月。西江洪峰一般以柳江为主,当上游洪峰与下游支流
桂江洪峰遭遇时,将会大大抬高西江梧州站洪峰水位,形成高量级洪水。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最大洪峰流量为32478立方米每秒。洪水与降雨相应,汛期(4~9月)水量约占年总水量的75%~85%左右。中下游河谷区洪水排泄不及,多造成洪水灾害。同时,广布的岩溶地貌区,使降雨通过众多的岩溶裂隙、管道、漏斗和落水洞很快汇集到地下,因地下水通道下泄条件的限制,致使洪涝灾害加重。1998年6月中下旬,西江流域北部地区普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致使西江发生了20世纪以来仅次于1915年的第二大洪水,干流梧州水文站最高水位大26.51米,实测最大流量52900立方米每秒,重现期超过100年,记历史实测第二位。受此次强降雨的影响,高要水文站也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生态保护
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国家、省、市各层级均成立了协调机构或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共同推动
珠江—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2020年,珠江—西江流域广西段依法关停“十小”企业、分类清理处置“散乱污”企业4522家,流域内136个工业集聚区已有126个实现污水集中治理。2020年,广西珠江—西江流域内城镇污水治理率达96%以上,基本实现流域范围内镇级污水处理厂全覆盖。二是水资源节约保护效果显著。2020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用水总量控制在268亿立方米以内,低于308亿立方米的总量红线指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投放鱼苗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为保护珠江-西江
生物多样性,促进流域鱼类资源繁衍,共计向西江投放鱼苗170万尾,其中10万尾三角和赤眼鱼苗,是大峡鱼类增殖放流站首次自主成功繁育的珠江流域特色鱼类鱼苗。大藤峡公司在工程主坝和副坝分别建设一条鱼道,这种独特的双鱼道布置可以满足珍稀鱼类游繁殖的过坝需求。此外.
红水河珍稀鱼类保育中心已建设完成大藤峡鱼类增殖放流站和广西来宾鱼类增殖放流站相继投入运行,基本形成了“一保育中心双增站双鱼道、五人造生境”的水生态保护体系。
建立西江流域生态补偿体系
西江流域作为
华南地区最大的流域,其东部地区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而西部则是以
溶洞、石漠化为代表的生态脆弱区,少数民族聚居,脱贫户返贫风险极高。西江流域四省份尝试构建纵向与横向生态补偿相结合的西江流域生态补偿体系。生态补偿通过调整流域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要素失衡,保护生态环境,抑制返贫风险。由于西江流域生态脆弱区与返贫风险区高度重合,生态补偿措施有助于修复生态脆弱区自身的环境缺陷,以缓解各生态要素失衡的状况,通过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等多种补偿方式,改善西江流域生态脆弱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加收入,提升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其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风景名胜
西江流域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流域四省区优秀旅游城市达37座,有
桂林山水、
昆明市石林风景区、安顺黄果树瀑布、
龙宫、肇庆七星岩、鼎湖山、
梧州龙母太庙、桂西山、贺州姑婆山、蒙山太平天国封王址等众多人文与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砚洲岛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
广东肇庆砚洲岛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位于广东著名风景区——肇庆鼎湖山之南的西江羚羊峡下游江心,是900里西江流域中唯一最大的江心岛,全岛面积约6平方千米。砚洲岛洲浮江面,四面环水。相传
北宋庆历三年(公元1042年)
包拯回京升
监察御史,船经羚羊峡,掷砚成洲,砚洲岛因此而扬名。 岛东有160多年历史的包公楼;岛南有集清朝
进士、留洋博士、帝师于一身的西江第一博士
陈焕章的故居、陈家祠和励刚家塾;岛西,有面积巨大的金沙滩,而金沙滩旁还有彼岸寺和六祖庙;岛北,村庄整齐有序,岭南
宗祠众多。
砚洲岛经过几年来的开发建设,基本具备集休闲度假、礼佛祈福、文化创意、田园观光、居住养生、农耕体验、会议培训、户外拓展为一体,具有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度假胜地。
肇庆市羚羊山古栈道森林公园
羚羊山古栈道森林公园位于肇庆市端州区东部的西江三峡中的羚羊峡北岸,由肇庆市国有北岭山林场管辖,为市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615平方千米,总体布局由4个功能分区、15个景区及35个游览景点组成。羚羊山位于羚羊峡左岸,地势险要,主峰龙门顶海拔615米,植被茂密,山体上部陡峭,下部略为平缓,生长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丰富,生态良好,临江分布着白泥坑、白鹅坑、猫儿坑、猫头坑、狗头坑、上龙门坑、下龙门坑以及四步桥坑8条溪流。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为国家级4A级景区。西江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
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有着深厚的非遗文创产品基础,如苗绣、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织锦技艺、苗族古瓢琴制作技艺等,2008年开始,西江千户苗寨在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优势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打造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
自然景观
安顺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位于
贵州省安顺市,古称白水河瀑布,亦名“黄葛墅”瀑布或“黄桷树”瀑布,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历来被誉为华夏众瀑之首,并且被纳入“世界最壮观的瀑布”之列。黄果树瀑布群共有18道瀑布,最早见著文字,是明朝弘治年间的《贵州图经新志》,其次是明嘉靖年间的《贵州通志》、《贵州山泉志》和《贵州名胜志》。
路南石林
路南石林风景区位于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属喀斯特地貌,总面积400平方公里,主要由大石林、小石林、
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
芝云洞、
奇风洞7个片区组成。 包括云南石林、贵州荔波、
武隆区三处的
中国南方喀斯特于2007年6月27日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石林的主要游览区李子箐石林,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园几个部分组成,游路5,000多米。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火把节,石林有庆祝表演活动。 石林还是
彝族传人物
阿诗玛的故乡。
相关文化
西江流域江河文化,形成可追溯至2万年前的土著族群,也即百越民族,他们沿西江而居,而由他们所参与形成的山地文化和江河文化,便是后来所称的古苍梧文化。所谓苍梧文化,即发生在西江中部,横跨粤湘桂三省区交汇地以广信为中心的古苍梧地区,由中原文化和越族文化不断碰撞、融合而形成有别于中原正统文化的兼收并蓄的区域文化。苍梧文化包括相互融合的青铜文化、积极进取的舜帝文化、利泽天下的龙母文化、教化育人的名人文化、兼收并蓄的广信文化和对外开放的海陆丝绸之路对接文化等。古苍梧地区,既是
粤语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岭南文化、
珠江文化的发祥地。苍梧文化的文化遗存很丰富,包括史前遗址、青铜文化遗存、故城古迹、寺观
庙宇、古窑古墓等等。
舜帝文化
舜帝南巡是舜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舜帝南下巡狩,德服三苗,使上古三苗部落民众“移风易俗,明五常之义,由野蛮走向文明”,舜帝南巡传说在古代岭南地区广泛流传并留有大量遗存,对瑶、壮先民等南方部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与舜帝葬地及祭祀有关的地名,在舜崩于广西全州境内后,当地人们为了纪念舜帝,将舜帝长眠的山峰称为皇华岭,而一眼望去整座皇华岭外形很像一头
犀牛,这便与《
山海经·海内南经》中的记载的“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相印证,此外山下还有二妃望舜的望夫岭、象征舜帝
凤凰化身的凤凰山、为舜帝招魂的零陵屋等,“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
李梦阳曾赋诗赠
全州县知州顾璘,说全州是‘舜之所葬’的‘人文地’———‘
苍梧县遗舜迹,白云秋气愁。君得人文地,相传是此州’”。二是民间习俗的流传,如古时的青瑶峒人通过准备祭品和耍龙灯等民俗形式祭祀舜帝,祈求风调雨顺;此外,随着汉壮先民之间的交往不断加深,舜帝的传说也随之传入此地,“
壮族人以舜帝传说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写出了一部民间长诗《唱舜儿》,主要在民间宗教师公教流传,丧礼上由师公喃唱,用以超度亡灵,劝导人们向舜学习,做个孝子,及时尽孝。”
龙母文化
具体而言,龙母的文化表达可以分成西江流域中上游与西江流域下游两个区域,西江流域上游主要是环大明山一带,西江流域下游主要是指
梧州市与粤港澳地区。环大明山一带的龙母习俗主要以壮族“
上巳节”这一民族节日为载体。每年农历三月三,
武鸣区、
上林县、
马山县等地的
壮族人民都会举行系列活动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如扫墓祭祖、举办歌圩会、跳竹竿舞、做
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等。
两江镇龙英村的村民在这一天会聚集在一起,以家族为单位上山扫墓祭祖。相传之所以每年都举行这一习俗,一是祭拜家族的祖先亡灵,二是祭拜“特掘”(龙子)与“乜掘”(龙母)。梧州及粤港澳地区的龙母习俗比环大明山一带的龙母习俗要丰富很多,辐射范围也相对较广。每年固定的节俗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一的“龙母开金库”、五月初八的“龙母诞”、八月初一的“龙母得道诞”以及十一月初一举行的“朝母节”。每当这些节俗举行之时,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等地的信众都会聚集在龙母圣殿前参加龙母祭祀活动,并通过撞钟击鼓、龙母出巡、沐浴更衣、朝拜龙母、焚香点烛、神龙舞庙、摸龙床、照龙母镜等一系列活动来缅怀龙母,向龙母祈福,保佑事事顺心如意。
参考资料
水系河流.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2023-06-05
广西地质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23-06-10
桂林印象.广西桂林市人民政府.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