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德·亨利·拉姆斯菲尔德
美国第13任、第21任国防部部长
唐纳德·亨利·拉姆斯菲尔德(英文名:Donald Henry Rumsfeld,1932年7月9日-2021年6月29日),德裔美国政治人物,第13任、第21任美国国防部部长。
1954年从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拉姆斯菲尔德进入海军服役,1957年,开始参加伊利诺伊州美国共和党联邦众议院议员选举并于1962年成功当选。1969年,他接受理查德·尼克松总统任命,担任经济机会办公室主任,一年后被任命为总统顾问,享有内阁成员级地位。1973年,拉姆斯菲尔德出任美国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大使。1975年至1977年,拉姆斯菲尔德在福特政府中担任国防部长。卸任后进入商界,二十三年内担任多家公司的总裁、首席执行官与董事长。2001年,拉姆斯菲尔德加入小布什政府,担任国防部长直至2006年。2021年6月29日,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墨西哥州陶斯去世,8月24日被安葬于阿灵顿国家公墓
拉姆斯菲尔德担任第13任国防部长期间,推进美国国防部与航天局之间的合作,并致力于推迟美国与苏联(后变更为俄罗斯)之间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chapter 16)在第21任国防部长任期内,拉姆斯菲尔德主导了入侵阿富汗和入侵伊拉克的两次战争,同时在国内推动以削减军队与传统航空武器系统为核心的军队改革。在伊拉克战争之前及其期间,正是拉姆斯菲尔德声称伊拉克正在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他主导的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再度陷入战争泥潭。他两次出任国防部长之间相距二十多年,这使他既是“最年轻的国防部长”,同时又是“最年长的国防部长”。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则将拉姆斯菲尔德描述为他所认识的“最无情的人”。
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唐纳德·亨利·拉姆斯菲尔德于1932年7月9日出生于芝加哥伊利诺伊州的一个的德裔家庭。他先后就读于新特里尔高中、普林斯顿大学大学。大学期间,他结识了未来的国防部长弗兰克·卡鲁奇(Frank Carlucci)。1954年,拉姆斯菲尔德从普林斯顿毕业,获得政治学学士学位。
军旅生涯
拉姆斯菲尔德的父亲曾经作为一名海军在美国航母上服役。受其影响,1954年,拉姆斯菲尔德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伊始,被编入新泽西州大西洋城海军航空站第三复合中队。1954年10月3日,他转到隶属于海军航空兵基础训练司令部的彭萨科拉海军航空站,正式成为飞行学员。期间因成绩优异,很快完成训练任务,并于1955年7月22日进入得克萨斯州科帕斯克里斯蒂海军航空站训练部队担任飞行员。2年后,他转到彭萨科拉的海军服助站科里飞机场担任飞行教官与人事官。同年11月19日,拉姆斯菲尔德正式退役,成为预备役队员,此后在密歇根州格罗斯岛海军航空站、伊利诺伊州格伦维尤、阿纳卡斯蒂亚第五海军军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战争学院和华盛顿特区海军航空设施等单位任职,直至1975年他成为国防部长为止。1989年,拉姆斯菲尔德以上尉军衔从军队预备役退役。
国会议员
1954到1957年在海军服役期间,拉姆菲尔德开始参加议员选举,1962年成功当选伊利诺伊州第13国会选区的众议院议员,并于1964年、1966年和1968年以多数票再次当选。在国会期间,他曾在联合经济委员会、科学与航空委员会、政府行动委员会以及军事和外国行动小组委员会任职。他还是日裔美国人议会委员会的联合创始人,也是《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简称FOIA)的主要共同发起人。
1965年,在前一年的总统大选中林登·约翰逊(Lyndon Baines Johnson)击败贝利·高华德(Barry Goldwater),这导致共和党在众议院失去了多数席位,拉姆斯菲尔德提议共和党在众议院选出新一任领导,随后便和共和党核心小组的其他成员敦促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福特汽车公司)竞选共和党领袖。福特最终击败了哈莱克,并于1965年成为众议院少数党领袖。(chapter 6)
进入中枢
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政府上台后,拉姆斯菲尔德于1969年辞去国会职务,负责行政部门工作,后尼克松任命他为美国经济机会办公室(OEO)主任,该职位具有内阁级别。(chapter 8)1970年11月离开美国经济机会办公室,尼克松再次任命拉姆斯菲尔德为总统顾问,仍旧保留内阁地位。(chapter 9)1973年2月,拉姆斯菲尔德离开华盛顿,担任美国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大使,期间还代表美国帮助调解希腊土耳其塞浦路斯的冲突。(chapter 10)
1974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丑闻而辞去总统职务,拉姆斯菲尔德被召回华盛顿,担任新总统杰拉尔德·福特的过渡委员会主席。同年,福特任命拉姆斯菲尔德为白宫参谋长,任职一年。自福特在众议院工作以来,拉姆斯菲尔德一直是福特的知己,也是促使福特成为众议院少数党领袖的重要人物之一。(chapter 11)
初任防长
1975年10月,福特总统对内阁进行大洗牌,原国防部长詹姆斯·R·施莱辛格(James R. Schlesinger)因与福特不和而被迫辞职,拉姆斯菲尔德于11月20日被任命为新的国防部长。在国防部长任内,他持鹰派立场,强调苏联的威胁,不支持对苏缓和,督促福特总统推迟与苏联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谈判,使得福特未能在任期内与苏联达成这一条约。(chapter 16)除此以外,任期内拉姆斯菲尔德还试图扭转美国国防预算下降的趋势,建立美国战略常规军队,为此他监督了B-1轰炸机研制、三叉戟核潜艇计划与巡航导弹的研制,还曾与美国航空航天局展开合作,开发了美国第一个宇宙空间站,并参与、推动了航天飞机的研制计划。1977年,拉姆斯菲尔德被授予了美国最高平民奖——总统自由勋章
进入商界
1977年,告别政坛之后,拉姆斯菲尔德西北大学短暂任教。之后,他开始担任医疗保健公司西尔公司(G. D. Searle\u0026Company)的首席执行官。在拉姆斯菲尔德上任首席执行官的6年间,西尔公司的每股盈利及股价增长了3倍。(chapter 18)1985年,拉姆斯菲尔德主导将西尔公司卖给了美国著名制药公司孟山都公司(Monsanto)。
1990年,拉姆斯菲尔德开始兼任通用仪器(General Instrument Inc.)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97年1月,拉姆斯菲尔德加入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Inc.)董事会,该公司是世界知名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oseltamivir)的研制公司。
进入商业界的同时,拉姆斯菲尔德仍然长期兼任公职,包括中东特使、总统军备控制总咨询委员会成员、美日关系联合咨询委员会成员等。
再任防长
2001年,乔治·W· 布什(George Walker Bush)上台,他在上台后立即任命拉姆斯菲尔德再次上任为国防部长。任内,美国发生了“9·11”恐怖袭击案。拉姆斯菲尔德在发生袭击后将国家防御准备条件(美国武装部队使用的等级式警戒状态标准)调整至3级,这是自1973年中东战争以来的最高防御等级。因为“9·11”事件,美国国内舆论对政府极其不利,布什政府运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拉姆斯菲尔德作为国防部长,领导了美国入侵阿富汗与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在这两次军事行动中,拉姆斯菲尔德所提倡的“高科技作战”、“掌握制空权”、“运用小而灵活的地面部队”等战略方式,被称为“拉姆斯菲尔德主义”。
2006年,八名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退役将军和海军上将呼吁拉姆斯菲尔德辞职,并对他的军事计划能力和战略能力提出质疑。拉姆斯菲尔德在同年写下辞职信,但布什政府并未对此作出回应。此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众议院和参议院转向由民主党控制。大选后,布什宣布拉姆斯菲尔德将辞去国防部长职务。
退休和晚年生活
在辞职后,拉姆斯菲尔德与企鹅集团达成协议,由Sentinel HC(哨兵)出版社出版他本人的回忆录《已知与未知》,并将所有收益捐赠给退伍军人团体。该书于2011年2月8日出版。
在出版《已知与未知》的同时,拉姆斯菲尔德建立了“拉姆斯菲尔德档案馆”网站,其中包含与该书的“尾注”以及他在福特政府内担任国防部长时的一些文件。除此以外,还出版了《拉姆斯菲尔德的规则:美国最高级别的管理课》一书。
2013年,拉姆斯菲尔德参与了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拍摄的纪录片《未知的已知》(The Unknown Known)。该纪录片聚焦于拉姆斯菲尔德自1960年初开始担任国会议员到2003年计划入侵伊拉克的职业生涯。
2016年拉姆斯菲尔德与负责设计和开发的文学和创意机构Javelin合作,发布了一款名为温斯顿·丘吉尔纸牌的纸牌移动应用程序游戏,模仿了温斯顿丘吉尔玩的卡牌游戏的变体。拉姆斯菲尔德和丘吉尔家族表示,游戏的利润将捐赠给慈善机构。
同年,拉姆斯菲尔德表示在11月的大选之中支持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2021年6月29日,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墨西哥州陶斯的家中因骨髓瘤去世,8月24日被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
军事举措
军事改革
拉姆斯菲尔德推动了美国的一系列军事改革,尤其是第二任国防部长任期内的“拉姆斯菲尔德军事改革”。在拉姆斯菲尔德看来,美国的武装力量必须灵活、轻装、机动能力强,以便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同时在资金和岗位调动方面也必须保持灵活,以便更快速地研制武器并投入使用。所以,他砍掉了大部分强化已有军事武装的项目,例如十字军自行火炮、科曼奇直升机等。并建设了由由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两个军种7艘战舰组成的“第一远征打击大队”,并在改革中预计组建12支类似的远征打击部队。
同时在军队制度上,拉姆斯菲尔德要求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在管理国防部大批文职人员的工作中赋予更大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同时扩大的自主权,以便使军人与非军事任务脱钩。保护军事训练营地,使军人既能参加战斗,又能接受训练,同时又能保护环境。
在冷战时期,美国军事力量主要应对苏联单一威胁。而“9·11”事件过后,美国开始面对世界其他大国的兴起以及恐怖主义的挑战。基于境况的转变,拉姆斯菲尔德推行了PPBE(规划、立项、预算和执行)战略管理模式,形成了由《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军事战略报告》《战略规划指南》《联合规划文件》和《联合项目指南》5份战略文件构成的战略规划机制。同时简化立项与预算编制工作流程,提高了军费配置效率,将立项和预算阶段工作压缩在一起同时进行。还压缩预算编制周期,促进了预算决策的灵活性与时效性,实行“两年一滚动”的编制制度,仅在预算年(偶数年)才制定新的计划和预算,而在非预算年不需要重新制定计划和预算。最后增加执行反馈环节,加强了军种和联合作战司令部等下级单位对规划和立项阶段成果执行情况的评估和审查。
阿富汗战争
拉姆斯菲尔德在“9·11”袭击后,策划、指导了阿富汗战争。2001年9月21日,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汤米·弗兰克斯将军向总统简要介绍了摧毁阿富汗基地组织并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计划。弗兰克斯将军最初向拉姆斯菲尔德提议,使用的常规部队入侵阿富汗,并在此之前进行六个月的军事准备。然而,拉姆斯菲尔德担心对阿富汗的常规入侵可能会像曾经的苏联和英国那样陷入困境,从而拒绝了将军的计划。他之后规划使用空袭、导弹袭击等现代化武器进攻阿富汗基地组织。2001年10月7日,在拉姆斯菲尔德的安排下,美国军队160th SOAR空降特种团第10山地师第2旅第31步兵团2,第10山地师第1旅第87步兵团1,101空降师3旅187步兵团2逐渐开始进驻阿富汗,与当地的北方联盟达成协议,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权,入侵阿富汗战争打响。
2002年,美国中央情报局与美军合作,运用精确情报配合小股突击部队,在阿富汗境内开展“蟒蛇行动”,试图摧毁基地组织与塔利班武装部队。此次行动消灭了基地组织残党和塔利班武装,但是造成了美军数百人的伤亡,作战目标并未全面达成。此后,阿富汗战争持续到2021年8月30日美国军队完全撤出,但拉姆斯菲尔德只在任5年,并未完结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之前,拉姆斯菲尔德声称伊拉克正在研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2002年2月12日五角大楼新闻发布会上,他发表了名言“未知的未知”,来针对解释伊拉克状况。之后,拉姆斯菲尔德建立了美国国防部“特别计划办公室”(OSP),该办公室的唯一任务就是从各个情报口提供的情报中“找出”有利于美国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情报。
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与地面攻势。在这一阶段,美英联军先后向巴格达巴士拉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投掷了各类精确制导炸弹。之后,在拉姆斯菲尔德的战略计划下,美国军队运用空中优势与机械化部队先后攻占伊拉克南部重要城市,对首都巴格达形成合围。4月8日,美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便占领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人物事件
“已知和未知”发言
在谈到伊拉克是否会向恐怖分子提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拉姆斯菲尔德在采访中曾发表过一条知名言论:“有些事情是已知的已知,我们知道自己知道。还有已知的未知,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我们不知道。但也有未知的未知——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英文原文:As we know, there are known "knowns", there are things we know we know. We also know there are known "unknowns", that is to say we know there are some things we do not know. There are also unknown "unknowns", the ones we don't know we don't know.)该言论备受嘲讽,但拉姆斯菲尔德本人根据这句话,命名了自己的回忆录——《已知与未知》。
访问中国
拉姆斯菲尔德在1999年曾以前美国国防部长的身份访问中国,2005年,他首次以美国国防部长身份正式访问中国。此次访问中,拉姆斯菲尔德走访了中国军队决策机构,磋商了中美两国共同问题,并作为第一个访问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枢的美国军方人士,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部。拉姆斯菲尔德此次访华,为日后美国总统布什11月访华做铺垫。
虐待囚犯和酷刑问题
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军队使用阿布格莱布监狱关塔那摩监狱等设施关押被俘囚犯。然而2003年,一张伊拉克战俘站在箱子上,双手连着电线的照片被爆出,此后一系列更为不堪入目、骇人听闻的照片被一一曝光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公愤,媒体称2002年至2004年,有9名关押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境内美国监狱的囚犯据称遭到殴打、虐待甚至性侵犯。这导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不得不承认,阿布格莱布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污点。因此事,拉姆斯菲尔德于2011年遭到美国人权组织控告,
在布什政府公布的一批内部文件中,披露了如何使用一些审讯手段作为对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必要回应。拉姆斯菲尔德本人则在备忘录上写了一张手写便条:“我每天站立8-10个小时。为什么‘囚犯’只的站立限时为4小时?D.R.。”
关于虐囚事件,德国方面收到了要求调查并起诉拉姆斯菲尔德在内的十数名美国文职与军职高级官员的法律文件。帮助发起这次法律行动的一个美国非营利性组织“宪法权利中心”的主席表示:“非常明显,美国当局未就高层官员卷入酷刑项目采取任何行动。”
荣誉奖项
个人作品
社会活动
2007年,拉姆斯菲尔德成立了拉姆斯菲尔德基金会。基金会创立之初关注于美国的公共服务领域,援助军人、退伍军人、阵亡军人以及其家属,后来扩大至通过研究生奖学金计划支持中亚和高加索国家崛起的领导人,同时关注国外自由政治和自由经济体系的发展。该基金会至今已运营15年,捐赠超过1780万美元的资金给至少500位年轻的领导人,2008年成立的CAMCA奖学金计划将中亚,蒙古,高加索和阿富汗地区10个国家的新兴领导人联系起来,并促进美国与该地区国家之间更好的理解和更牢固的关系。
家庭关系
人物评价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评价拉姆斯菲尔德为“他所认识的最无情的人”,并补充说,他是一位“熟练的全职政治官僚,野心、能力和实质无缝融合”。
《大西洋月刊》的乔治·帕克(George Packer)称拉姆斯菲尔德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国防部长”,他“缺乏改变主意的智慧”。
《遵照他的规则: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的野心、成功与最终的失败》一书的作者布拉德利·格雷厄姆(Bradley Graham),称拉姆斯菲尔德为“自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以来最具有争议的国防部长之一......并因为他对于伊拉克战争的计划以及他和国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广受批评。”
华盛顿邮报》评论员威廉·克里斯托尔(William Kristol)批评拉姆斯菲尔德,称他“轻而易举地逃避了”伊拉克战争中计划错误的责任,包括兵力不足。
拉姆斯菲尔德去世后,美国《野兽日报》记者斯宾塞·阿克曼(Spencer Ackerman)发布文章,痛斥这位主导了伊拉克战争及阿富汗战争的防长是害死40万人的凶手,当政期间让世界数十万人陷入暴力和恐怖,但自己却逃脱了惩罚。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外界对拉姆斯菲尔德的评价褒贬不一。在2007年9月接受《每日电讯报》采访时,入侵伊拉克期间的英国军队领导人迈克·杰克逊将军批评拉姆斯菲尔德的入侵计划“策略上破产了”,因为美国军队在战后的控制和重建上出现了巨大问题,导致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伊拉克问题上。将军补充说拉姆斯菲尔德是“对伊拉克当前局势负有最大责任的人之一”,他认为“美国打击全球恐怖主义的方法'不足',过于注重军事力量而不是国家建设和外交。”
参考资料
Donald Rumsfeld.IMDb.2023-06-05
拉姆斯菲尔德简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2023-06-05
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介绍页面.福特政府内阁会议纪要.2023-06-05
唐纳德·拉姆菲尔德介绍页.白宫网站.2023-06-05
信息自由法.国家安全档案网.2023-06-05
拉姆斯菲尔德在达菲的股份越来越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23-06-05
奥司他韦专利.美国卫生系统药剂师协会官网.2023-06-05
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美国国防部官网.2023-06-05
Revenge of the battered generals.泰晤士报.2023-06-05
布什表示支持拉姆斯菲尔德、切尼.美国国家公共电台.2023-06-05
关于拉姆菲尔德档案馆.拉姆菲尔德档案馆官网.2023-06-05
Complete Document Collection.rumsfeld.2023-06-05
The Unknown Known.IMDb.2023-06-05
拉姆斯菲尔德PPBE改革.今日头条.2023-06-05
美国国防部2002年3月15日简报.美国国防部简报.2023-06-05
弹道导弹威胁(正文).美国科学家联合会.2023-06-05
G. D. Searle & Co.公司历史.公司历史网.2023-06-05
已知与未知.豆瓣读书.2023-06-05
拉姆斯菲尔德规则.豆瓣读书.2023-06-05
关于拉姆菲尔德基金会.拉姆菲尔德基金会.2023-06-05
拉姆斯菲尔德为何值得被记住.大西洋月刊.2023-06-05
The Defense Secretary We Have.washingtonpost.2023-06-05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军旅生涯
国会议员
进入中枢
初任防长
进入商界
再任防长
退休和晚年生活
军事举措
军事改革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人物事件
“已知和未知”发言
访问中国
虐待囚犯和酷刑问题
荣誉奖项
个人作品
社会活动
家庭关系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