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豆(
学名:Vigna angularis (Willd.) Ohwi \u0026 H. Ohashi)为
豆科(Fabaceae)
豇豆属(Vigna)一年生、直立或缠绕草本植物,别名红小豆、红豆、小豆、日本赤豆。赤豆起源于中国,在
亚洲南部及东南部地区,美洲和非洲
热带地区广泛分布。在中国的主要产区为
内蒙古自治区、
山东省、
河南省等地。赤豆属于喜光喜温作物,整个生育期需要充足的日照,其对土壤适应性较强,耐酸性土壤,但以中性肥沃土壤最佳。
赤豆高30-90厘米,植株被疏长毛。羽状
复叶具3小叶;
托叶盾状着生,箭头形;小叶卵形至菱状卵形,先端宽三角形或近圆形,侧生的偏斜,全缘或浅三裂。花黄色,约5或6朵生于短的总
花梗顶端;
花萼钟状;花冠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翼瓣比
龙骨瓣宽,具短瓣柄及耳,龙骨瓣顶端弯曲近半圈,其中一片的中下部有一角状凸起。
荚果圆柱状,平展或下弯;种子通常
栗色或其他颜色,长圆形。花期夏季,果期9-10月。
赤豆种子可食用,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做粥,也可磨成面粉制成豆沙,
豆芽可做蔬菜。并且赤豆全株可作为
青贮饲料和优质绿肥。此外,据《
中药大辞典》记载,赤豆叶、芽、花、种子可入药,具有固肾缩尿、明目止渴、清热解毒、止血安胎等作用。
栽培历史
赤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豆类作物之一,栽培历史在2400年以上。其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苔、小豆、红豆等。早在战国时期的《
礼记》《黄帝内经素回》等古籍中已有记载。自
战国至三国期间,中国北方种植较多,南方较少。
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均有一定发展。晋代史类书籍《广志》中记载赤豆“种小夏,一岁三熟”。宋代植物学著作《
本草衍义》中写明赤豆“关西、河北、京东西多食之”。明代植物学专著《
救荒本草》则记载赤豆“旧云江淮间多种,今北土亦多有之”。总之,发展到明代时期,赤豆种植已遍布大江南北。赤豆育种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种植的都是农家种,由当地自发自选自用,品种更新缓慢。直至80年代后,赤豆品种经过系选和品种间杂交,研发出半蔓生、直立型、早熟、大粒等多个优良品种。
形态特征
赤豆为一年生、直立或缠绕
草本,高30-90厘米,植株被疏长毛。
叶
羽状
复叶具3小叶;
托叶盾状着生,箭头形,长0.9-1.7厘米;小叶卵形至菱状卵形,长5-10厘米,宽5-8厘米,先端宽三角形或近圆形,侧生的偏斜,全缘或浅三裂,两面均稍被疏长毛。
花
花黄色,约5或6朵生于短的总
花梗顶端;花梗极短;小
苞片披针形,长6-8毫米;
花萼钟状,长3-4毫米;花冠长约9毫米,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常稍歪斜,顶端凹,翼瓣比
龙骨瓣宽,具短瓣柄及耳,龙骨瓣顶端弯曲近半圈,其中一片的中下部有一角状凸起,基部有瓣柄;子房线形,
花柱弯曲,近先端有毛。
果实与种子
荚果圆柱状,长5-8厘米,宽5-6毫米,平展或下弯,无毛;种子通常
栗色或其他颜色,长圆形,长5-6毫米,宽4-5毫米,两头截平或近浑圆,种脐不凹陷。
物种分布
赤豆起源于中国,在亚洲南部及东南部地区,美洲和非洲
热带地区广泛分布。在中国的主要产区为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山西、贵州、云南等地,
海南省有少量栽培。
生长习性
赤豆属于喜光喜温作物,平均气温在23℃以上生长良好,气温在10℃以上易生长不良。其对光照敏感,整个生育期需要充足的日照,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引种时会提早成熟,反之则会延长成熟期。赤豆花期需要较多的水分,成熟期喜干燥,对土壤适应性较强,耐酸性土壤,但以中性肥沃土壤最佳。赤豆生育期长短因品种而异,短则60-90天,长则80-120天,花期夏季,果期9-10月。
栽培技术
整地
赤豆根系发达,但入土穿插能力不强,因此在播种前需先耕翻整地,可采用浅耕深松法,使上层耕翻20厘米,下层深松10-15厘米,以保证耕层深厚、松紧适宜,同时施加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底肥。整地时间依据播种时间可分为伏耕、春耕和秋耕,伏耕是在早熟作物收获后于8月翻完,秋耕应在土壤结冻前翻完,春耕应在土壤解冻时翻完。
播种
赤豆播种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大面积播种可在整地工作完成后,采用机械平播,播种后及时覆土压实,小面积播种按行距点播即可。播种深度以赤豆
子叶不出土为宜,春播赤豆为防止幼苗干枯,可深一点,夏播赤豆可浅一点。
田间管理
赤豆根瘤发达,自身解决部分氮素供应问题,但大部分氮素需依靠施肥,可在幼苗生长期追施
氮肥,分枝末期到开花初期追施
硫酸铵肥,以增花保荚。如果播种时未施磷肥,可在植株开花期追施适量磷肥。还可在赤豆开花初期,喷洒适量肥和菌肥,促进
根瘤菌生长,提高植株固氮含量。
病虫害防治
赤豆的常见病害有锈病、病毒病等,锈病发生时可喷施
代森锌药液防治,病毒病发生时需除去中心病株,并结合
花生蚜防治。虫害主要有苜蚜、豆小卷叶等,苜蓿蚜发生时可喷施
氧化乐果乳油、
辛硫磷乳油、
磷胺乳油、
西维因可湿性粉剂等
杀虫脒。豆小
卷叶螟发生时,可用黑光灯捕杀成虫,也可喷施
敌敌畏、
敌百虫粉、
马拉硫磷乳剂等杀虫。
代表类型
类型划分
赤豆种类繁多,按播种季节和栽培制度可分为春播赤豆、夏播赤豆和秋播赤豆。按籽粒大小可分为小粒种、中粒种和大粒种,百粒重在12克以上为大粒种,6-12克为中粒种,小于6克为小粒种。按种皮颜色可分为红小豆、白小豆、桔黄小豆、花纹小豆等。按生育期长短,可分为早熟种、中熟种和晚熟种。依结荚习性可分为有限结荚和无限结荚,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亚有限结荚。依生长习性可分为直立、蔓生和半蔓生三种类型。
主要品种
赤豆的主要品种包括冀红小豆2号、冀红小豆4号、冀红小豆5号、豫红小豆1号等。
主要变种
赤豆的主要变种为日本赤豆(Vigna angularis var. nipponensis) ,特征为茎蔓生,稍纤细,顶生小叶狭卵形,
花序常有毛,
荚果带黑色,长4-5厘米,果瓣质地稍薄,主要分布在中国
东北地区。
用途
食用营养
赤豆种子可食用,是赤豆元宵、红豆糕等食品的原材料,其富含
蛋白质、脂肪、
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可煮饭做粥,也可磨成面粉制成豆沙,
豆芽可做蔬菜。
畜牧饲养
赤豆生长快、营养丰富,全株可作为
青贮饲料和优质绿肥。如采收青叶作饲料,应在初花期割。如利用种子作饲料,应经过蒸煮,因为生种子中含有
抗胰蛋白酶和
氢氰酸,不经水煮直接饲喂动物,会产生毒素。
医学药用
据《
中药大辞典》记载,赤豆叶、芽、花、种子可入药,其叶具有固肾缩尿、明目止渴的作用,可治疗
小便频数、肝热目糊、心烦口渴等病;芽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可治疗肠风
便血、
肠痈、赤白
痢疾、
妊娠胎漏等病;花具有清热止渴、醒酒解毒的作用,可治疗
疟疾、痢疾、消渴、伤酒头痛等病;种子具有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的功效,可治疗水肿、脚气、
淋病、癣疹等病。
相关研究
耐高温研究
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野生赤豆
种群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发现在40℃高温条件下,赤豆品系的叶片膜透性升高,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的活性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说明野生赤豆品系具有一定的耐高温能力。
淀粉性质研究
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赤豆淀粉的结构特性,发现其淀粉在水中的溶胀能力较玉米淀粉大,比
木薯淀粉小。赤豆淀粉糊属于假塑性
流体,糊抗
剪力能力和凝沉能力均比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强,其冷、热糊粘度稳定性较好,
单甘酯对赤豆淀粉糊的影响较为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