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年11月19日~2005年11月11日),又名“杜拉克”,现代管理学大师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作家和学者。
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
奥地利维也纳,祖籍
荷兰。因其家族世代从事书籍出版工作,所以德鲁克从小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先后在奥地利、
德国接受教育。1929年就职于英国伦敦。1937年移民美国,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五年后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并出版《工业人的未来》。1942年至1949年受邀成为贝宁顿学校的政治和哲学教授,期间将心得成果总结,出版《公司的概念》,首次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和“分权”的原则,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1954年出版《管理的实践》一书,使
管理学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奠定其“管理大师”的地位。1966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问世,德鲁克从高级实践这一角度切入,给高级管理者带来启发。1971年,德鲁克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两年后,《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出版,全面论述了德鲁克的管理哲学及其对管理方面的看法,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1978年,德鲁克完成《
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以自传体回忆录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又陆续完成了《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巨变时代的管理》《下一个社会》《
21世纪的管理挑战》等作品。2002年6月20日,德鲁克被授予
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
总统自由勋章”。次年11月20日,又获“管理愿景奖”。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家中然长逝,享年95岁。
彼得·德鲁克一生著书和教授兼具,其基于自己丰富实践经验而成的著作共39本,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130多个国家广泛传播,影响了世界各地顶尖的理论工作者和管理实践者。他是
管理学者和企业领导者在管理学方面的引路人,被美国的《
商业周刊》和
英国的《
经济学人》称为“现代管理大师”“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9年,德鲁克出生于
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幼于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成长。其父为奥地利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也是国际律师和
经济学教授。其母为
欧洲少数的女性医生之一,是心理学之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学生。
1926年,为大学入学考试,德鲁克写了一篇关于
巴拿马运河及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的文章,获得了德国经济季刊《奥地利经济学家》的高度赞誉,并受邀参与编辑会议,因此结识了时任该季刊副总编辑卡尔·波拉尼,二人成为密友。次年秋,德鲁克在德国汉堡的一家法学院就读,半工半学,成为一家出口贸易商行的练习生。后迁至
法兰克福,于当地的一家
商业银行任职证券分析员。1929年于英国伦敦任报纸通讯员和
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但受
纽约股票市场影响,英国经济崩溃。因此1931年,德鲁克一方面转往报界发展,入职法兰克福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法兰克福总指南》,任资深编辑。另一方面,他从
汉堡大学转至
法兰克福大学,成为研究生,不到四年,便取得了
国际法和公法的博士学位。在半工半学期间,不仅让他对经济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清楚的认知,还让他结交了一位享誉
大西洋两岸的著名作家——亨利·诺埃尔·布雷斯福德,并且邂逅了陪伴自己一生的妻子——多丽丝·施米茨。直至1937年,德鲁克移民至
美国,于当地的银行、保险公司和
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并开始着手准备他的第一部作品。
创作初期
1939年初德鲁克在美国出版第一本著作《经济人的末日》,该书对
纳粹主义的起源进行了讨论,揭露了
法西斯主义的荒谬性,获得了亨利·诺埃尔·布雷斯福德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赞赏。事实上,自1933年
阿道夫·希特勒在
德国掌权始,德鲁克就在构思另外一本书。20世纪40年代,
欧洲战火正盛,德鲁克对社会形势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他以旁观者的客观立场基于现实认识对社会作出预测,开始动笔撰写《
工业人的未来》。1942年任职于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成为了该公司的顾问并出版第二本著作《工业人的未来》。该书以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为主题,讨论了有关后工业社会的情况、功能、公民权利,以及组织管理等问题。自此引起了德鲁克对机构管理研究的兴趣,也奠定了其研究
管理学的基础。
创作高峰
20世纪40年代初的贝宁顿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德鲁克受邀成为贝宁顿学校的政治和哲学教授,然而在研究管理组织方面屡屡碰壁,直到1943年的圣诞节前后,他受到了通用汽车公司经理保罗·加勒特的邀请,以该公司的政策和组织结构为对象,进行专题研究。1946年,德鲁克在美国成功出版《
公司的概念》,从全新的角度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进行分析,首次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和“分权”的原则,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在《
企业巫医》中,有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受到德鲁克大力鼓吹地方分权经营模式的影响,“《财富》”500强企业内,有7成至8成的从业者进行了大规模的组织改组。
在贝宁顿学院任教期间,德鲁克发现传统管理研究课程过于严肃和理论化。为了打破梏,1950年德鲁克辞别贝宁顿学校,受邀成为
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
管理学教授,他的管理学研究在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且其凭借丰富的阅历,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进行授课,启人心智。1954年德鲁克出版《管理的实践》,标志着管理学诞生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也奠定了布鲁克“管理大师”的地位。该书不仅提出大量有关管理的概念,并且从实践出发讨论了应用这些概念的方法。它是首部将管理涉及到的各个领域进行系统性论述的管理学著作,其系统化地构建了管理学的学科体系。1966年,德鲁克继续出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推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天生的”这一陈旧理念,从高级实践切入角度,阐述了高级经理或管理者如何通过不断的实践,最终走向成功。
1971年,德鲁克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两年后,德鲁克对前半辈子的管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出版了《管理:任务,责任,实践》,该书被誉为
管理学的“圣经”,和《
管理的实践》内容互为补充,共同被称为德鲁克的代表作。
晚年经历
1978年,德鲁克以85岁的高龄出版了一部自传体回忆录《
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接触到的人、事、物,感知世界的运行规则,并以回忆录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受熊彼特的影响,德鲁克继承了其创新理论,并结合自身35年的管理教学和企业咨询的经验出版了《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将创新发展成为大众可以学习可实践的工具。之后陆续出版了《巨变时代的管理》和《下一个社会》,强调企业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以此来获取大众的支持。1999年,90岁的德鲁克在《
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立足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列举了未来管理者在新经济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与即将面对的挑战,即如何提高知识的生产力。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授予彼得·德鲁克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总统自由勋章”。次年11月20日,美国管理协会为表彰德鲁克在管理实践领域方面的成就,授予他“管理愿景奖”。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家族成员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彼得·德鲁克一生著述颇丰,资料显示其著作共39部,现摘选部分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著作如下:
思想主张
社会管理
19 世纪的工业现实对欧美的社会形态、生产力和社会结构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原有的社会结构中,传统的
基督教等级制度被摒弃,专制暴政和
无政府主义兴起。新的工业现实催生了“工业人”,这引发了对旧社会的改革以及对新社会的新愿景需求。为平衡传统与创新,德鲁克在“工业人的崛起”和“经济人末日”社会交替之中,结合对
欧洲和
美国的社会分析,融合
爱德蒙·伯克的
保守主义和费迪南·腾尼斯的社区与社会理论精髓,提出了“建立自由的功能社会”,这是德鲁克研究
管理学的逻辑起点,和将管理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初心”。
"建立自由的功能社会"是德鲁克所提倡的社会管理理念,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体拥有明确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功能,并享有合法性的权利,同时社会能够发挥正常的功能,实现整体的社会运转和发展,体现了德鲁克社会管理伦理思想的宗旨。在其作品《
工业人的未来》中,德鲁克提到,自由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责任,是伦理原则,是至善的前提。自由,是其社会管理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根基。同时公平正是其管理伦理的重要价值平衡。正如德鲁克在其第一本著作《经济人的末日》中所说,在“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公平是贯穿始终的伦理原则。并且在德鲁克的社会管理伦理中,管理效率的追求无处不体现在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以及其管理实践中,其核心主题是平衡效率与价值观,追求社会效率与个人效率的一致。
组织管理
在1946年出版的《
公司的概念》一书中,德鲁克以
通用汽车汽车公司为研究企业的样本,首次提到了“组织”与“分权”的概念,第一次将企业视作组织,阐述了一个组织的实际运作方式、面临的挑战以及遵循的基本原则等。德鲁克认为,组织具有社会的部分和整体性,既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目的,又是实现这些的手段;同时,组织是特殊个体和普遍实体的结合。他不仅强调了组织作为社会器官的核心观点,并立足于“建立自由的功能社会”的这一价值目标基础上,全面地把握组织本质,对组织管理伦理进行辩证的分析和融合。在《管理的实践》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德鲁克进一步深化了组织的概念,提出了以企业为代表的所有组织都是社会的器官。他认为管理是一种赋予组织生命、积极性和活力的器官。没有组织,就没有管理。但如果没有管理,就只有一群散兵游勇,而不是一个组织。组织本身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其存在并不是为了自身,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必要的结果,做出贡献。德鲁克认为,组织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德鲁克的组织管理思想是将人本、责任和绩效三个关键字作为根本与核心,其社会管理思想的延续和传承,是将管理的普适性和社会性在组织中的具体体现。
个人管理
德鲁克基于对人性的洞察和假设,形成了个人管理伦理思想,其中“效能”是最重要的伦理目标之一。他将效能与一般的管理效率进行区分,认为在个人管理中,效能意味着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是把事情做正确。德鲁克否定了管理者都是“卓有成效”的假设,并提出个人管理的价值目标包括选择正确的目标和按照目标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它们。他认为,个人的效能并非天生具备,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习惯形成的。效能建立在价值追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之上。总的来说,德鲁克的效能观有机地融合了组织与个人在管理中的矛盾,是一种人性和效率的结合,这也成为德鲁克
管理学的最显著的特点。
德鲁克从宽阔的视野和多维度角度对人性进行反思和批判,吸收传统西方哲学中的人性观点,并与现代管理学的人性假设相融合。在其著作中,贯穿了一条人本主义的主线。如在《管理的实践》中,系统性的说明了他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德鲁克提出必须将对于人的认识,从管理的成本中心转向资源中心,在组织中重视人性面和个体特质,将工作设计与安排符合人的需求。这种观念从其作品《公司的概念》就已经看到其萌芽。《新社会》一书中,德鲁克提出了换位思考的工人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德鲁克系统地回顾了这一理念,并强调了
日本如今所实现的经济奇迹背后,与当时他所提出的管理理念,以及所倡导的管理实践不谋而合。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1969年,他被授予
纽约大学的最高荣誉——纽约大学校长嘉奖令。
1996年,德鲁克入选Junior Achievement
美国商业
名人堂。此外,他还拥有来自美国、
比利时、
捷克、
英国、
西班牙和瑞士大学的25个荣誉博士学位。
2001年,德鲁克入选首届“全球50个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榜单。
2002年7月9日,
美国总统乔治·W· 布什授予德鲁克
总统自由勋章。他还获得了
奥地利和日本政府授予的荣誉。
2003年11月20日,美国管理协会为表彰德鲁克在管理实践领域方面的成就,授予他“管理愿景奖”。
2004年6月,《
哈佛商业评论》授予德鲁克第七个
麦肯锡奖,以表彰他撰写的文章《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影响与评价
人物影响
学术影响
如
美国《财富》杂志和
英国《
经济学人》期刊所说,德鲁克是一个自上世纪以来,
管理学方面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从那些古老的理论中获得灵感,创造出新的概念和理论,如1945年提出将“分权”作为组织原则的概念,之后又创造了“知识工作者”“目标管理”等术语,完成39部著作,发表了过千篇文章,被誉为“改变了美国工业的面貌”的“现代管理学之父”。
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伯纳德·贾沃斯基也认为,德鲁克作为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撰写了大量有关管理学、
经济学以及政治和社会的文章和著作。他的作品体现了对社会的高度关注,强调以人为本。他关注人的价值观、成长和发展,这使他的思想充满人性光辉。正是德鲁克的不懈努力,使
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以被广泛研究并持续发展。
管理实践影响
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三谷宏治在其作品《经营战略全史 确立篇 20世纪初-1995》中提到,德鲁克是将“管理”的重要性推广到全世界的传道士,他留下的著作和文章,在全世界的经营管理领域都留下了伟大的足迹。《
华盛顿邮报》也评价他是全世界企业精英的宗师,改变了20世纪后半期的公司管理制度,影响了
温斯顿·丘吉尔、
比尔·盖茨、
杰克·威尔许,甚至影响了
日本的商业模式,给
欧洲、
美国和许多尚在发展中的国家都带来了变化。如韩国柳韩-
金佰利(中国)有限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文国玄受到德鲁克的影响,基于德鲁克管理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管理模式应用到公司的经营中,使员工的生产力提高,促使员工的知识资本不断增值,使该公司的收入和利润都显著增长。德鲁克在《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和《
公司的概念》中,也明确指出了在
自由市场和自由企业浪潮下,中日两国等所面临的挑战,个人和企业的应对方法,使得日本和中国的很多企业通过实施“目标管理”来改革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高了企业的效能,从实践角度帮助中日经济复苏和社会振兴。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克莱蒙特大学这样评价彼得·德鲁克,他是
奥地利出生的美国移民,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导师,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他高度重视道德、全球意识和社会意识,被认为是现代管理之父,他久经考验的学说是德鲁克学派教育的基石。
《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彼得·德鲁克论述了管理的新
范式如何改变和如何继续改变我们对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基本认识,并评价其作品《
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不乏远见卓识和超前思维,它集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实践经验、深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和拨云见雾般的常识于一身,而这些都是德鲁克著作的精髓和管理专业的里程碑。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
杰克·威尔许也将其重要的企业决策归功于德鲁克,甚至坦言,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个天才管理思想大师的话,那么这个人应该是彼得·德鲁克。他认为世界上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彼得·德鲁克,因为他对学术界和企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他所说,德鲁克投入了毕生精力来理清社会中人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所有的著名学者和成功的商界领袖都从中受益。
美国管理学家
詹姆斯·柯林斯在《
基业长青》中也表示他们的研究与德鲁克的著作深深契合,对德鲁克的先见之明深感敬佩。他们研读了德鲁克的经典之作,如1946年出版的《
公司的概念》,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以及1964年出版的《为成果而管理》,发现德鲁克在管理思潮上遥遥领先于当代。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受到德鲁克作品影响的公司,比如
惠普、
通用电气、
宝洁、
默沙东、
摩托罗拉和福特等。
中国工商管理博士、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那国毅也认为,德鲁克在
管理学方面的真知灼见不但影响着
美国的企业和美国的管理者,同时也影响着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管理者,为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做出了贡献。就如《
哈佛商业评论》所说,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倾听。
负面评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亚伯拉罕·马斯洛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称为"理想管理",他认为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实际上只能激发那些已经满足了低层次需求并迫切追求成长的人,德鲁克在提出原理和解决方案时,已天然假设了这些“知识工人”已经满足了低层次需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劳动者仍在为自己的生存和权益而奋斗。所以,马斯洛认为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德鲁克轻视了选择合适的个体来实现他的管理原则的必要性;另一个是忽视了邪恶的、病态的存在,还有一些人身上普遍的劣根性的存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远凤在《德鲁克管理学》中也提到,德鲁克的著作文笔优美,行文风格近似散文,既受到读者的欢迎,但也遭受学院派学者的批评。批评者认为德鲁克管理思想缺乏严密的结构和完整的体系,不仅没有通过某部代表作来总结其思想,而且著作多像论文集,不利于学习研究者了解其管理思想的全貌。总的来说,德鲁克为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还是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他的管理思想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其形式与学术界的标准不完全一致,但德鲁克的作品依然为管理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并为
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轶事
1950年,德鲁克和父亲拜访了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这次会面中,德鲁克的父亲问
约瑟夫·熊彼特他想被后人记住什么。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轶事,因为熊彼特曾是德鲁克父亲的学生。年轻时,熊彼特有些幽默地回答说他希望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和欧洲美女的情圣。然而,当师生再次相聚时,熊彼特的回答却大不相同了。他表示自己更希望被后人记住的是作为一名老师,他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成为一流的经济学家。这个经历让德鲁克明确了衡量成就的标准:一个人必须让他人的生活有所不同。多年后,当德鲁克被问及他希望被后人怎样记住时,他回答说他希望被记住的是他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目标。
人物纪念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
为了纪念德鲁克在管理领域和学校执教30余年的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学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该学院是管理学的发源地,致力于传播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帮助知识工作者学习和应用德鲁克的理论。
德鲁克非营利管理基金会
为了提升非营利组织的经济效益,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凭借德鲁克的声誉,在1990年创建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这个基金会自创立起,至2023年已经有三十三年的历史,他们通过选拔卓越的非营利组织、组织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和刊物等方式促进社会发展。
纪念德鲁克100周年诞辰暨德鲁克管理思想研讨会
为了纪念德鲁克先生百年诞辰及其为创立和发展现代管理学做出的贡献,2009年10月16日,以南京大学商学院为主办单位、《外国经济与管理》编辑部等作为协办单位在南京举行了“纪念德鲁克100周年诞辰暨德鲁克管理思想研讨会”。
相关作品
名人格言
德鲁克的思想和言论几乎涉及了
管理学的方方面面,现节选人物语录如下:
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Effectiveness is a habit; that is a complex of practices.
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The man who focuses on contribution and who takes responsibility for results, no matter how junior, is in the most literal sense of the phrase,“top management”.
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Making the strength of the boss productive is a key to the subordinates own effectiveness.
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To commit today’s resources to the future.
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
Effective executives do not make a great many decisions.They concentrate on the important ones.They want impact rather than technique.They want to be sound rather than clever.
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A decision will not become effective unless the action commitments have been built into the decision from the start.
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Self-development of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is centr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zation.
智力、想象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唯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Intelligence,imagination,and knowledge are essential resources,but only effectiveness converts them into results.
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The needs of large - scale organization have to be satisfied by common people achieving uncommon
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