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
涿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
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后世史家又称其为先主。
刘备是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室宗亲;早年丧父,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后拜九江郡太守
卢植为师。
黄巾军叛乱,刘备曾起兵参与镇压黄巾军,此后刘备先后依附于
公孙瓒、
陶谦、
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历任
河南省刺史、徐州牧、豫州牧、
左将军等职,在此期间三顾茅庐,礼聘诸葛亮为
谋士,势力得以壮大。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表病逝,刘备兵败逃奔
江夏区,后与
孙权结为联盟,在
赤壁市击败
曹军,后攻占武陵、
长沙市、桂阳、
永州市四郡,自领荆州牧。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先从
益州牧
刘璋手中夺取益州,自领益州牧;又从曹操手里夺取汉中,晋位
汉中王。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
蜀汉,置百官、立太子;同年七月,刘备亲率大军伐吴。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六月,刘备在
夷陵区被
孙吴大将
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退守
永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于永安行宫,终年六十三岁;其子
刘禅在成都继位,追谥刘备为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于
刘备陵。
武侯祠有汉昭烈庙为之纪念。
刘备辗转半生,终于入主
益州、攻占汉中,建立蜀汉政权,成就帝业。世人及后世对刘备评价都倾向于正面,汉末三国如
袁绍称他“弘雅有信义”,
陈登称他“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而
曹魏君臣、吴国君臣都视刘备为枭雄,有雄才大略,对其颇为忌惮。后世如西晋大臣张辅、史家
陈寿,唐初文学家
虞世南、
王勃,元初史家郝经、明朝学者刘良卿等人都称赞刘备宽厚仁德、任用贤能,始终以恢复汉室为己任,可谓一代明君。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
涿州市)人,是
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刘胜之子
刘贞受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因获罪被削除
爵位,从此定居涿县。刘备的祖父
刘雄、父亲
刘弘,都曾出任州郡官员;刘雄被举荐为
孝廉,官至东郡范县县令。父亲刘弘早逝,刘备少小就与母亲贩履织席为业。
刘备十五岁时,与同宗
刘德然、
辽西郡人
公孙瓒一起拜入九江郡太守
卢植门下学习;公孙年长,刘备以兄长之礼对待他。刘备喜欢结交豪杰
侠士,年轻人都争相追随他。
中山郡富商
张世平、
苏双等人家财万贯,因贩卖马匹而往来于涿郡,见到刘备很是器重,资助他钱财,刘备因此得以召集一批追随者。
初入仕途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黄巾军叛乱,各州郡纷纷举兵讨伐,刘备也率领手下人马跟随
校尉邹靖镇压黄巾军,因功被朝廷任命为安熹县
县尉。郡府
督邮到县里办理公务,刘备登门拜见,遭到督邮轻慢。刘备带人径直闯入,将督邮捆起来打了两百刑杖,然后抛弃官职,逃亡而去。不久,大将军
何进派遣
都尉毌丘毅到丹杨郡去招兵,刘备与毌丘毅一起前往,在
邳州市遇到贼寇,刘备奋力作战有功,被朝廷委任为下密县
县丞,刘备又再次抛弃官职。
后来刘备出任
高唐县县尉,升任县令;高唐县被贼寇攻占,刘备弃城而走,前往投奔
中郎将公孙瓒,公孙瓒表奏他为
别部司马,派他去帮助
青州市刺史田楷抵御
冀州牧
袁绍。刘备多次立下战功,暂代平原县令,后来又兼任平原相。刘备年少时与
河东郡人
关羽、涿郡人
张飞友善,恩同兄弟,任命二人为别部司马,统率部众。
袁绍进攻公孙瓒,刘备与田楷向东转移驻扎在齐国。兴平元年(公元194年),
曹操东征
徐州市,徐州牧
陶谦派人向田楷求救,田楷与刘备前往救援。当时刘备有士兵千余人,以及一些
幽州的
乌桓等
胡人骑兵,又抢来逃饥荒的百姓数千人。刘备率领这些到了徐州,陶谦又给刘备补充了四千
丹杨兵,刘备于是离开
田楷投奔陶谦。陶谦表奏刘备为
河南省刺史,率部驻扎在
沛县(今江苏沛县)。
入主徐州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十二月,陶谦病逝,别驾从事
麋竺率领其部众迎接刘备入主徐州,刘备谦让推辞。
下邳郡人
陈登劝谏刘备,认为汉室衰微,天下动荡,要建立功业,就应该以
徐州市作为基础;如今能得到徐州士族百姓的拥戴,天予不取,后悔莫及。刘备听从劝告,于是兼任徐州牧。次年,
吕布被
曹操击败,东奔投奔刘备,刘备对他甚为尊敬。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表奏刘备为
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
袁术进攻刘备,争夺徐州,刘备派
司马张飞留守
邳州市,自己率军在
盱眙县、
淮安市一带抵御袁术;两军相持一个多月,袁术致书勾连吕布,劝他袭取下邳(今江苏徐州
睢宁县古邳镇),许诺资助粮草。吕布大喜,率军东下,下邳守将
曹豹反叛,趁机迎接吕布。张飞败走,吕布攻占下邳,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刘备被迫转移到海西县。刘备人困马乏,走投无路,打算回到小沛驻扎,于是派人向
吕布求和,吕布将刘备的妻子儿女送还。
依附曹操
刘备回到
沛泽,又招集士兵万余人。吕布反感刘备势力壮大,亲自率兵进攻刘备,刘备兵败逃走,前往投奔曹操;曹操对他厚加优待,委任他为豫州牧。刘备打算回到
沛泽收集散兵,曹操供给他军粮,又拨给他军队,让他向东进攻吕布。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派部将
高顺反击刘备,曹操令部将
夏侯惇前去救援,刘备与夏侯惇都被吕布击败,高顺还俘虏刘备的妻子儿女送交吕布。
同年九月,曹操亲自率军东征
吕布,帮助刘备在
邳州市包围吕布,将其生擒处死;刘备救回妻子儿女,随从
曹操回到
许县。曹操表奏刘备为
左将军,更加厚待礼遇,出同车,坐同席。
袁术兵败,打算经过
徐州市投奔其兄
袁绍,曹操派刘备率兵前往阻击袁术;刘备的军队还未到达,袁术就病死了。
刘备率兵离开
许昌市之前,曾与
车骑将军董承等人奉
刘协“衣带诏”,密谋诛杀曹操。衣带诏事发,董承等人被曹操诛杀;刘备于是领兵据守下邳,又杀死徐州
刺史车胄,与曹操决裂。为了防备曹操进攻,刘备派部将
关羽留守
邳州市,自己率军驻扎
沛泽;刘备又派
孙乾去和袁绍结成联盟,
曹操派
刘岱、
王忠率兵进攻刘备,未能取胜。
辗转投奔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亲自率军东征刘备,尽收其部众,又俘虏刘备妻子儿女,生擒关羽,然后退军。刘备逃往
青州市。
袁绍长子
袁谭时任青州刺史,与刘备有旧交,亲率步骑前来迎接。刘备随袁谭来到
平原县,袁谭快马驰报袁绍;袁绍得知刘备前来投奔,当即派人迎接刘备前往
邺县(今
邯郸市临漳县),亲自出城二百里赶去和刘备相见。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袁绍派刘备领兵袭击曹操后方;
关羽在这时从
曹操处逃走,回到刘备身边。
曹操派部将
曹仁领兵进攻刘备,刘备返回袁绍大营,暗中想离开袁绍,就劝说袁绍去联络荆州牧
刘表。袁绍派刘备率领本部人马前往
汝南郡,与当地
盗贼首领
龚都等人联合。曹操派部将蔡阳进攻刘备,反被刘备杀死。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九月,曹操亲自率军进攻刘备,刘备败走,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刘表亲自出城去迎接,以上宾之接待刘备;又给补充刘备兵力,让他驻扎在新野。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刘表派刘备向北入侵,到达
叶县,
曹操派遣部将
夏侯惇、
于禁前往抵御,双方相持,刘备设伏兵,烧掉军营伪装逃跑;夏侯惇等领兵追击,被刘备的伏兵杀得大败。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
乌桓,刘备劝谏
刘表,趁机袭击
许昌市,刘表没有采纳。
刘备在荆州访贤纳士,荆州豪杰纷纷归附于他,川郡人
徐庶前来投奔,刘备对他十分器重,徐庶又向刘备推荐琅邪郡人诸葛亮。当时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于是三顾茅庐;诸葛亮感其诚意,为刘备剖析天下大势,认为天下大乱,
曹操平定北方,兵强马壮;
孙权割据
江东,根基深厚,两人都难以匹敌。为今之计,首先占据荆州,再进图
益州;然后以荆州、益州作为基础,与孙权结盟共同抗击曹操,等待时机,成就霸业。刘备称善,礼聘诸葛亮为
谋士。
联吴抗曹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征荆州;八月,
刘表病逝,幼子刘琮继承职位,派人向曹操请降。当时刘备驻扎在樊城,不知道
曹军来袭,直到曹军抵达宛县(今
河南省南阳市),刘备才得知消息,于是紧急向南撤退。经过
襄阳市,诸葛亮劝谏刘备趁机进攻刘琮,夺取荆州。刘备不忍,率部离去,荆州士人及百姓纷纷前来归附刘备,等到了当阳县,部众已有十多万人,以致行军缓慢;刘备只好另外派遣关羽带领数百艘船只,先行走水路前往江陵。
有人建议刘备紧急行军,南下占据江陵,否则被曹军追上后果不堪设想;刘备不忍舍弃百姓。
曹操率大军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已经逃走,曹操立即率领五千精骑追赶,昼夜行军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备。刘备抛妻弃子,与诸葛亮、
张飞、
赵云等几十人骑马逃走,其余人马重都被曹操俘获。刘备率部逃往汉津,正好与
关羽的船队会合,得以渡过
汉江;又遇上
刘表长子
刘琦,时任江夏郡太守,率领万余人马前来接应,一起抵达夏口。
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
江东,与
孙权结为联盟。孙权派遣大将
周瑜、
程普等带领
水军数万人,与刘备同心协力,在
赤壁市迎战
曹操,将
曹军打得大败,又烧毁敌军大量战船。刘备、周瑜水陆并进,一直追击曹操到达
南郡。当时曹操的军队碰上
瘟疫,士兵大量死亡,曹操只好率残余人马撤退。
赤壁之战后,刘备表奏刘琦为荆州
刺史,又出兵进攻荆南四郡;武陵郡太守
金旋、长沙郡太守
韩玄、桂阳郡太守
赵范、零陵郡太守
刘度全部投降。刘备任命诸葛亮为
军师中郎将,督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赋税以充军用;又任命
关羽为荡寇将军,兼任襄阳
知府;
张飞为
征虏将军,兼任宜都太守;
偏将军赵云兼任桂阳郡太守。不久,
刘琦病逝,部属推举刘备为荆州牧,治所设在公安。
孙权逐渐畏惧刘备势力壮大,将妹妹嫁给刘备以巩固联盟关系。
夺取益州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曹操派部将
钟繇讨伐
汉中市张鲁。益州牧
刘璋畏惧,听从别驾从事
张松的建议,派遣军议
校尉法正为使,率兵四千人前来荆州迎接刘备入川。法正暗中向刘备献计,劝他以张松作为内应攻占
益州;刘备深以为然,留下诸葛亮、
关羽等人镇守荆州,率领数万人西进益州。刘备率军抵达
绵阳市(今四川绵阳市),刘璋亲自率领部众前往迎接。
刘璋资助刘备粮草辎重,让他率兵讨伐汉中张鲁;刘备驻军葭萌(今四川广元昭化境内),并未立即讨伐张鲁,而是广收人心,别有所图。次年,
曹操南征
孙权,孙权致书刘备求援;刘备假意东归,向
刘璋请求派兵万人,给予粮草资助;但刘璋只答应派兵四千,粮草减半。恰逢
张松写信给
法正,奉劝刘备不可离开;因为事情败露,刘璋诛杀张松,又命令益州各路关口不许刘备的军队通过。
刘备大怒,在
谋士庞统的建议下诱斩刘璋的部将
杨怀、
高沛,然后率兵攻打刘璋,进占涪城。刘璋急调部将
张任、
吴懿等人率兵阻击刘备,结果全都战败,吴懿率部投降刘备。刘璋又派部将
李严前往绵竹统率各军,李严也率部投降刘备;刘备于是分兵平定
益州各郡县。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诸葛亮、
张飞等人留下
关羽镇守荆州,奉命溯江而上,攻占
巴郡。同年夏天,刘备攻破雒城(今四川
广汉市),与诸葛亮、张飞等人合兵一处,包围
成都市。
刘备围困成都数十天,
刘璋献城投降;刘备攻占益州,犒赏将士,安定百姓。刘备自领益州牧,以诸葛亮为辅臣,
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
马超为战将,
许靖、
麋竺、
简雍为
师爷。
董和、
黄权、
李严以及
彭羕、
刘巴等人本是刘璋旧部,
吴懿、
费观则是刘璋的姻亲,他们都得到刘备的重用,担任要职,施展才能。于是
益州地区的有志之士,无不竞相勉励,纷纷归附。
攻占汉中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孙权因为刘备攻占益州,派遣使者前来讨要荆州。刘备推脱,需要攻占
武威郡才将荆州给予孙权。孙权大为气愤,派遣大将
吕蒙率军夺取
长沙市、
零陵区、桂阳三郡。刘备亲率五万人马顺江而下抵达公安,又命
关羽进军
益阳市,准备夺回失地。恰逢
曹操平定汉中,
张鲁逃往
巴西郡。刘备得知消息,决定与孙权重修盟好,分割荆州所属
江夏区、长沙、
桂阳县三郡归孙权,
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归自己;然后率军返回
江州(今
重庆市渝中区)。
刘备派
黄权率兵迎接张鲁,而张鲁已投降曹操。曹操派大将
夏侯渊、
张郃镇守
汉中市,数次侵犯巴西郡地界。刘备命令
张飞进军
宕渠(今四川达州渠县东北),与张郃等人在瓦口激战,张兵败,退回南郑;刘备也率军返回
成都市。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率领众将进兵汉中,分兵派遣将军
吴兰、
雷铜等进军
武都郡,被
曹军消灭。刘备率军驻扎在
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等对峙。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天,刘备从阳平关向南渡过
汉江,沿着山势逐渐向前推进,在
定军山安营扎寨。夏侯渊率兵前来相争,刘备命大将
黄忠居高临下,击鼓呐喊发起猛攻,击败曹军,并斩杀夏侯渊及
益州刺史赵颐等人。
曹操亲率大军自
长安出
斜谷,救援
汉中市。刘备收敛军队,扼险而守,始终不与曹军交战,曹操出兵月余,一无所获,加之粮草不继,于是退军。刘备攻占汉中,又派
刘封、
孟达等人,攻占
上庸郡。
晋位称王
同年七月,群臣表奏
刘协,封刘备为
汉中王,升任
兵部尚书;刘备在
仙桃市设坛祭天,自称汉中王,陈兵列众,群臣陪位,宣读表章,受玺绶、御王冠。刘备随即向汉献帝上表,解释自己称王的原委,又向朝廷交还
左将军、宜城亭侯的印玺和绶带。刘备提拔
牙门将军魏延为
镇远县将军,兼任
汉中市郡太守,以镇守汉中。
刘备率领大军返回
成都市,立长子
刘禅为王太子,任命
许靖为太傅,
法正为
尚书令,
关羽为
前将军,
张飞为
右将军,
马超为左将军,
黄忠为
后将军,其余文武大臣都有提拔升职。不久,关羽亲率荆州军队攻打
曹操部将
曹仁,水淹樊城;关羽擒获
于禁、斩杀
庞德。同年十月,孙权派大将
吕蒙袭杀关羽,夺取
荆州市。
开国称帝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
曹丕继位为魏王;同年十月,
曹丕篡汉称帝,改元
黄初。蜀中传言说
刘协已被害,刘备于是为天子发丧,追谥其为孝皇帝。此后,
益州多出报告出现祥瑞;因此,群臣上书劝进刘备称帝,加皇帝尊号,受皇帝玺绶,以延续汉室
聂氏宗祠。
延康元年(公元221年)四月初六日,刘备在成都西北武担山祭告天地,登基称帝。刘备建国
蜀汉,以
成都市为
首都,改年号为
章武元年,宣布大赦天下;设立宗庙,在宗庙中合祭从汉高祖起的历代祖先。同时,任命诸葛亮为
丞相,
许靖为
司徒,
张飞为
车骑将军,兼任
司隶校尉,
马超为
骠骑将军,兼任
武威郡刺史,其余百官,皆有升赏。同年五月,刘备立吴氏为皇后,立皇子
刘禅为太子;同年六月,封皇子
刘永为鲁王,
刘理为梁王。
夷陵战败
由于刘备愤恨
孙权袭杀关羽,遂在其称帝后准备东征
孙吴。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刘备盛怒拒绝。吴将
陆逊、李异、
刘阿等率兵驻扎在巫县、秭归县一带,刘备派将军
吴班、
冯习在巫县攻破李异的部队,向前推进到归;
武陵郡内的五溪蛮族派来使者请求归降。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正月,刘备率领军队主力返回
秭归县,派将军吴班、
陈式率
水军进占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军队分布在
长江两岸。二月,刘备自秭归率诸将向孙吴境内进军,抵达
猇亭区,就地安营扎寨;又派侍中
马良安抚武陵郡内的蛮族,当地蛮族部众纷纷响应刘备。镇北将军
黄权指挥长江以北的各路军队,与
孙吴军队相持于
夷陵区。同年六月,刘备被吴将
陆逊火烧连营,蜀军大败,将军
冯习、
张南等阵亡。刘备从亭退回秭归,收集逃散的士兵,又退守鱼复,改鱼复为
永安(今重庆
奉节县)。
孙吴派将军李异、
刘阿等率军追击,抵达永安附近的南山驻扎,直到八月才撤回巫县。十月,刘备下诏让
丞相诸葛亮在成都的南郊和北郊分别筑坛,祭祀天地。
孙权听说刘备一直住在
白帝城,非常害怕,派遣使者求和。刘备同意讲和,派太中大夫宗玮出使孙吴,重修盟好。
临终托孤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二月,丞相诸葛亮自成都到达永安(今重庆奉节县)。三月,刘备病重,遗命托孤,命丞相诸葛亮辅政,
尚书令李严充当副手。四月二十四日,刘备在永安行宫去世,终年六十三岁。五月,刘备的灵柩从永安运回成都;太子
刘禅在成都继位为帝,追谥刘备为昭烈皇帝。同年八月,刘备安葬于
刘备陵。
为政举措
政治举措
执行隆中决策
刘备的政治策略基本上遵循了诸葛亮在“隆中对”时为其制定的路线方针,即“跨有荆益,保其岩助,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
孙权,内修政理”。又称“隆中决策”,总结起来就是以荆州、
益州作为基础壮大实力,联吴抗曹,鼎足而立,最终目标是从益州和荆州兵分两路北伐,进取中原,恢复汉室。这也是刘备后来建立蜀汉政权的政治目标,但因
关羽丢失荆州,刘备在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伐吴,与
孙吴关系宣告破裂;加之刘备兵败夷陵,不久病逝,隆中决策最终没能实现。
命人制定《蜀科》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蜀地
法律制度缺失,形同虚设,法纪混乱,对刘备占据蜀地不久的刘备集团而言,出台法律制度整肃纲纪,刻不容缓。因此,刘备命诸葛亮、
法正、
刘巴、
李严及
伊籍共同制定蜀汉法律规章条文制度,即《蜀科》,关于《蜀科》的具体条文,已经失传。《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氏春秋》说:“亮作八务、七戒、六恐、 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从《
三国志》中零星记载的一些执法案例看,《蜀科》
刑罚比较严峻,但对安定当地社会秩序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平衡各方势力
刘备入主
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其
属下文武大臣主要分为三股势力:其一是早期追随刘备的荆襄势力;其二是原本
刘璋属下后期投降的益州本土势力;其三是前来投奔的外附势力。对于荆襄势力刘备大力升赏,倚仗为心腹爪牙,如任命诸葛亮为
丞相,提拔
关羽为
前将军,
张飞为
右将军;对于益州势力,刘备则大力笼络,如任命
许靖为太傅,
法正为
尚书令;对于外附势力,刘备则以安抚为主,虽加官进爵但不重用,如任命
马超为
骠骑将军,封斄乡侯,但并未委任要职。当代学者白杨、
黄朴民在《论蜀汉政权的政治分化》中认为,刘备入蜀后,他对
益州势力的笼络尤其有利于蜀汉政权的统治,不但为蜀汉政权吸收了大量的人才,而且也为蜀汉政权在益州的平稳过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军事举措
刘备时期的军事举措,基本上都是围绕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决策来实施的。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与
孙权结成联盟,在
赤壁之战击败
曹操,随后攻占荆州武陵、
长沙市、桂阳、
永州市四郡;以
荆州市作为基础,再率军西进攻占益州,又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攻占
汉中市。此后,刘备提拔
魏延为镇远将军,兼任汉中郡太守,镇守汉中,以防备
曹魏入侵;除此之外,刘备在夷陵战败之后退守永安(今重庆奉节县),于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任命
李严为中都护,兼任永安
都督,镇守永安以防备
孙吴入侵。
外交举措
刘备在称帝之前,外交上从赤壁之战开始就一直遵循诸葛亮主张的“东和孙吴,北拒曹魏”的外交策略。但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派大将
吕蒙夺取
荆州市、袭杀
关羽,刘备与孙吴的联盟关系彻底破裂。刘备称帝后,在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亲率大军伐吴,且拒绝
孙权求和;次年十月,刘备战败后接受孙权求和,吴蜀关系有所缓和。刘备对
曹魏则一直是敌对态度,双方围绕荆襄、
汉中市等地区多次发生战争。
经济举措
汉末三国时期,
军阀割据,连年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刘备入主
益州后,在
刘巴的建议下改革币制,铸造直百钱,发行大额货币以调控物价,刺激经济;又实行盐铁官营,发展
商品经济,同时向
孙吴和曹魏两国输出蜀锦以增强本国实力。此外,又听取诸葛亮意见,主张以农为本、鼓励农桑,轻徭薄赋以安定百姓,一定程度上让益州的经济得到恢复。
文化举措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推崇被两汉奉为学术正统的儒学,同时任命许慈、孟光等主持制定了礼仪制度;而蜀汉政权以汉室正统自居,当代学者黄尚明在《蜀汉政治思想探索》中认为,刘备攻占
益州之后,他在蜀中推行的文化举措也主要是为了政治策略服务,两汉
历史学在蜀汉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对于
曹魏玄学的兴起,蜀地文化仍然继承两汉,以儒学为主流。
人物争议
庙号争议
关于刘备庙号,后世多有争议。《晋书·王弥传》中提及刘备的庙号为“烈祖”,清朝学者
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同治甲戌·十月三十日》中认为此庙号为汉赵开国皇帝
刘渊所追尊;而
清代学者
章学诚则在《章氏遗书·卷四·知非日札》认为刘备的庙号为太宗,此说法受到历史学家
卢弼的反对;卢弼在《三国志集解·卷三十二·先主传》中提出:“按章说似不足据,如庙号太宗,本传无不书之理。”《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礼制研究》认为刘备是受到七庙学说影响,并没有庙号。当代学者
方北辰在《
诸葛亮传》中也认为,刘备生前并未完成“兴复汉室”的统一大业,因此去世后并未确定庙号。
墓地争议
关于刘备的真实墓地,后世也有争议。《三国志·先主传》明确记载刘备在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去世,死后由诸葛亮将其灵柩运回成都安葬,安葬地就是惠陵,即今四川成都武侯祠内刘备墓。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卷六,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七十,以及南宋郑樵《通志》卷八都记载刘备去世后安葬于成都惠陵。但是,1961年郭沫若在路过奉节时提出,刘备去世在夏天,当时交通不便,从奉节到成都逆水而上,至少要三十天时间,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而言尸体肯定会腐坏,因此诸葛亮很有可能将刘备的遗体就近安葬在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并未运回成都。此后,关于刘备的安葬地就有了“成都说”与“奉节说”,争论不休。当代学者谭良啸在《刘备墓真伪考辨》中认为,郭沫若的说法缺乏
隶书记载和考古发掘作为依据,并不可靠;当代学者
方北辰、
梅铮铮、王家也持相同看法,认为郭沫若之说缺乏证据,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墓在成都惠陵应无疑。
历史评价
汉末三国
因为立场不同,时人对刘备的评价也多有差异,但都称赞其仁德,有王者的风范。如
曹操称刘备为人杰,
袁绍称刘备“弘雅有信义”,
陈登称刘备“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
孙吴君臣如
孙权、
周瑜、
鲁肃等都视刘备为枭雄,对其颇为忌惮;
曹魏大臣如
程昱、
贾诩、
郭嘉等都称刘备有雄才,又能收揽人心,不甘久居人下,不可不防。
蜀汉大臣则对刘备多有溢美之词,如诸葛亮称赞其“英才盖世,众士慕仰”;
法正称赞其有雄才大略;
杨戏称赞其继承汉高祖刘邦之遗风,恢复汉室宗庙。
夷陵之战前夕,吴国大将
陆逊评价:考察刘备先前行军打仗的情况,败多胜少,由此推论,对这次战役的前景不必担忧。刘备夷陵战败,
曹丕曹丕曾评价:刘备不通兵法,岂有连续七百里安营扎寨而抵御敌人的方式呢。
两晋时期
晋朝大臣张辅在《名士优劣论》中认为刘备的才略在
曹操之上。刘备虽然在
徐州市被
吕布袭取,在荆州被曹操追击,在
宜昌市被陆逊打败,但最终都能化险为夷;曹操曾经差点被吕布擒获,又在
宛城区被
张绣围困,以致儿子丧生。两相比较,曹操更加狼狈。曹操行军三十年,无不是自己亲征,功臣
谋士都没有封侯进爵;而刘备在危难之时,诸葛亮、
关羽、
张飞等人忠心追随,不离不弃,倘若刘备能像曹操一样占据中原,必然能建立可比
周代王室一般的霸业。
晋朝史家
陈寿在《
三国志》中形容刘备少言寡语,善于尊重别人,从不将自己的喜怒表现出来。又评论:刘备为人刚毅、宽厚仁德;有知人之明,对待士人有汉高祖刘邦的遗风,具有英雄的气度。刘备临终托孤,将国家交给诸葛亮,而内心却没有怀疑的念头,君王信任而臣子忠诚,可谓古往今来的美好典范。但是刘备的机智才干、用兵谋略,比不上魏武帝曹操,所以最后占有的疆土也比较狭小。他之所以屡受挫折而不屈不挠,不愿处于
曹操之下的原因,或许是知道曹操的气量,容不下自己,因此不仅要竞争利益,而且也是为了躲避祸患。
刘备临终托孤,曾对诸葛亮表示:“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东晋史家
孙盛认为,刘备以举国
大业托付诸葛亮而试探其忠心,实在不应该。以后事托付忠臣良将,不需要像这样交代,如果所托非人,反而容易导致篡逆之事发生。所幸
刘禅暗弱,没有猜忌怀疑的心思;诸葛亮威望才略过人,能防止叛乱兴起。因此君臣之间没有异心;不然,假如君臣之间产生怀疑嫌隙,必然会酿成祸患。
隋唐宋
隋末唐初文学家
虞世南评价:刘备对投降后的
刘璋以礼相待,任用诸葛亮而不怀疑,作为君主的仁德,值得称赞。诸葛亮是命世之才,可与古代名臣
伊尹、
姜子牙相比;君臣同心同德,如鱼得水。但因为
蜀汉小兵弱,偏安西南,难与魏、吴两国抗衡,显得力不从心。如果与
曹操易地而处,刘备必能施展才略,加上
关羽、
张飞的英武,以及诸葛亮的才能,其霸业定能成功。
唐初文学家
王勃评价:刘备因为宽厚仁德得到众人拥戴,张飞、关羽可谓万人敌,诸葛亮有管仲、
乐毅的才能,刘备得到他们的辅佐,才得以争夺天下,差一点就成功了。然而刘备夷陵战败,丧师失地;先前又辗转投奔
陶谦、
公孙瓒,先后依附
袁绍和曹操,都是因为在武略方面有所欠缺,在统率军事上不是敌人的对手。
宋朝文学家
苏轼评价:刘备起兵进攻
刘璋的行为,很不仁义。
宋朝学者
何去非评价: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刘备起兵周旋于中原。刚开始得到
徐州市,就被
吕布夺取;接着得到了
河南省,又被
曹操夺取;最后得到了荆州,也被
孙权夺取。刘备打算兴复汉朝
刘姓聂氏宗祠的
大业,从未有一天忘记过
中原地区。然而每次都是暂时安定立足,最终西入
益州,也是因为曹操、孙权的兵势相逼的结果。
元明清
元初史家
郝经评价:刘备天资仁厚,性格弘毅,岿然如一世之英雄,以兴复汉室为己任,虽然历经艰难,百折不挠,屡次失败而志向坚定。纵然是颠沛流离之际,也不失信义,因此最终能够建立功业,彰显大义于天下,任用贤能,让他们发挥才干,因此诸葛亮尽忠报效;继承汉高祖刘邦、
刘秀的遗风。然而国贼未曾剿灭,天下疆土没有恢复,最终兵败而死,令人感叹。
明初学者
方孝孺评价:汉昭烈帝刘备宽厚仁德,诸葛亮忠诚恭顺,固然可以作为后世君臣之间的表率。
明朝开国名将
杨璟评价:昔日占据蜀地其中最强盛的人,莫如刘备。而且有诸葛亮辅助,考核官员,训练士卒,财力物资不富足,都取自于南诏地区,然而依然是朝不保夕,仅仅能自保而已。
明朝学者刘良卿评价:汉室衰微之际,群雄并起,
曹操与
孙权篡逆窃权,不足称道。只有刘备以汉朝皇室后裔的身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以讨伐逆贼,兴复汉室为己任,信义昭显于天下。战斗无数次,劳苦万分,才得以在蜀地称王,以继承汉室正统。假使刘备能够活得长久一点,则消灭吴国、魏国,在中原成就帝王霸业也有可能,可惜最终失败,实在是天命如此。
清代学者
王夫之评价:刘备以汉室后裔的身份,保全蜀地,奉刘氏宗庙,任用贤能治国,百姓安居乐业,值得称道。
轶事典故
使君失箸
刘备因兵败依附
曹操,有一次,曹操与刘备共论天下英雄,曹操神色从容地对刘备说:“今日天下英雄,只有使君与我曹操了。
袁绍等人,算不得英雄之数。”刘备正在进食,听了曹操的话暗自一惊,不自觉将筷子掉到地上。恰巧当时天上正
打雷,刘备趁机说:“圣人说,迅雷风烈必然生变。一个惊雷的威力,竟然让我受惊成这样。”
种菜避祸
曹操多疑,经常派亲近信任之人暗中窥视部下诸将,有人私下接待宾客
师爷,就寻找机会暗害他。刘备当时投奔曹操,带着手下人闭门种菜,曹操派人前来门口窥探。来人离开后,刘备对
关羽和
张飞说:“我岂是种菜之人,
曹操必然对我有所怀疑,不能在此久留。”当天夜里,刘备打开后门与张飞等人骑马离开,曹操赏赐的衣服等,都封存留下,前往
沛泽(今江苏徐州沛县)收集原来的部下士卒。
求田问舍
刘备投奔
刘表时,有一回,刘备和刘表、
许汜一起谈论天下豪杰之士。提到
陈登时,许汜不以为然,表示陈登这个人骄横无礼。刘备问刘表觉得陈登这个人怎么样,刘表说:“我想肯定陈登,但是许君是个好人,不会说谎;我想否定陈登,但是他又名满天下。”刘备于是询问许汜,有什么根据能证明陈登骄横无礼。许汜说自己有一次去拜访陈登,但他却没有招待之意,不和自己说一句话,反而上了大床睡觉,而自己只能睡下床。刘备驳斥许汜说:“阁下有国士之名,如今天下大乱,应该与国家分忧,抱有救世的志向。但阁下却只会求田问舍,说的话毫无价值,这就是
陈登不和你说话的原因。”
刘表听了哈哈大笑。
髀肉复生
刘备投奔刘表后,在荆州一住就是数年。曾经一次和刘表坐在一起谈论,中间起身如厕,见到自己大腿生出赘肉,由此感概而落泪。回到座位,刘表奇怪而询问,刘备说:“我过去常常骑马,肉都消失不见;如今不再骑马,髀肉复生。经年累月,即将老了,但功业却没有建成,因此悲伤。”
跃马檀溪
刘备投奔刘表,驻军樊城,刘表对刘备礼待,但是忌惮他的为人,对刘备不是特别重用。有一次,刘表设宴款待刘备,刘表部下
蒯越、蔡瑁打算谋杀刘备,刘备发觉之后,假装如厕,暗中逃走。刘备所骑之马名叫“的卢”,在骑马逃走时不慎掉入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被水淹没不得出水。刘备急忙大喊:“的卢,今日情况危急,一定要加把劲啊。”的卢马一跃三丈,刘备这才得以通过檀溪,乘坐木筏离开。
英雄忌人
刘备担任豫州牧时,有一次前往拜见
袁术,发现
孙策也在那里。孙策听说刘备来了,起身就要离开,袁术挽留孙策说:“刘豫州来了,和你有什么关系呢?”孙策回答说:“英雄忌人。”孙策虽然不知道刘备是否顾忌见到自己,但是自己却顾忌见到刘备。说完话,孙策起身就要往外走。孙策刚从东边的台阶走下去,刘备就从西边的台阶上来了。刘备转身看到孙策,于是就停下脚步,不再往前走了。
家族成员
墓葬与纪念
墓葬信息
《
三国志》记载,刘备去世后葬入
刘备陵。惠陵位于四川成都武侯祠殿宇西侧约30米处,为一砖墙环绕的古冢,封土高12米,
周长180米。
陵墓建筑由
影壁、栅栏门、神道、
寝殿等组成,依次排列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寝殿面宽11米,进深8米,建在0.4米高的
台基上。左右两壁各嵌有石碑三块,是后人为惠陵留下的题记。陵墓正前方有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刻制的穹碑一座,刻有:“汉昭烈皇帝之陵。”惠陵内除安葬刘备之外,刘备的两位妻子
甘夫人甘氏、
吴皇后吴氏也与其合葬在此处。
汉昭烈庙
汉昭烈庙又称
汉昭烈殿,位于四川成都武侯祠正门之后,正殿中有刘备全身贴金泥塑坐像,高3米;左侧陪祀刘备之孙
刘谌刘谌
塑像。刘备像侧原有其子
刘禅像,因刘禅投降辱国,后被撒除。东西两侧的偏殿,分别配祀
关羽、
张飞塑像。此外,西面的偏殿回廊东西两侧,分别有“文臣廊”和“
武将廊”,配祀有
蜀汉一朝十四尊文臣塑像和十四尊武将塑像,塑于清朝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十四文臣塑像排名依次为:
庞统、
简雍、
吕凯、
傅肜、
费祎、
董和、
邓芝、
陈震、
蒋琬、
董允、
秦宓、
杨洪、
马良、
程畿;十四武将塑像排名依次为:
赵云、
孙乾、
张翼、
马超、
王平、
姜维、
黄忠、
廖化、
向宠、
傅佥、
马忠、
张嶷、
张南、
冯习。
研究书目
刘备的谋略
本书所呈现的,是刘备的创业故事,也是草根英雄的成长史。当曾经的波澜壮阔归于平淡,当英雄在时间的长河中远去,我们仍能借助史书和文学的只言片语,去感受他们,理解他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从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中,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何处去。
刘备传
本书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刘备充满危机与坎坷的奋斗历程,深刻地描绘了其艰苦的发展道路;并对其功过给予了适度的评价;对作为刘备事业的后继之人诸葛亮、
刘禅进行了评述。本传记约30万字,是国内第一部有分量的全面再现刘备生平的学术性传记。
三国志
《
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
三国志Ⅹ》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
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
陈寿是
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
曹操、曹不、
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和刘禅分别为先主传和后主传。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罗贯中所著《
四大名著无障碍阅读大字本:三国演义》中,将刘备视为汉室正统,在史书记载的基础上塑造了一个宽厚仁德,几乎在道德上没有瑕的君主形象。刘备接纳兵败前来投奔的
吕布,是其宽宏大度;刘备接受
刘协“衣带诏”,与
董承等人谋诛曹操,是其为臣尽忠;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是其礼贤下士;刘备与
关羽、
张飞桃园结义,又在
长坂坡之战时摔子抚慰
赵云,是其对下属仁义;刘备兵败逃走时不忍舍弃荆襄百姓,是其对百姓仁德;刘备任用
益州旧臣,是其知人善任、贤明有方。《
三国演义》中刘备初次觐见汉献帝,汉献帝取宗族
家谱查看,按照世谱排辈,刘备是汉献帝之叔,因此被时人称为“刘皇叔”,但史书并无刘备被称为“刘皇叔”的记载;演义中刘备时常哭泣,而《三国志·先主传》中称他“喜怒不形于色”。当代学者毕研文、王居宸分析演义中刘备的形象认为,演义中的刘备小到为人处世宽以待人,大到治理一方施行
仁政,他都是一个从
儒家角度来说兼具“忠义礼智信”,而且深入人心的君主形象。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