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头(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Glaucidium cuculoides),别名横纹小鸺、猫王鸟,是
鸱鸮科鸺鹠属鸟类。成年斑头鸺鹠体长200~260毫米;体重150~260克。是鸺鹠中个体最大者。头、颈和上体暗褐色,布有棕白色细横斑。面盘不明显,无耳羽簇。喙黄绿色,基部暗。喉部具一显著的白色斑。下体多为白色,缀以褐色条纹。飞羽黑褐色。尾羽亦为黑褐色,具显著白横斑。趾黄绿色。爪黑色。
斑头鸺鹠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地区、
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亚及中国南部一带;在中国多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偶见于山东、北京等北部地区。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混交林及次生林和林缘
灌木丛中。食性广,主食昆虫,也食鼠类、小鸟等小型
脊椎动物及一些无脊椎动物。
斑头鸺鹠于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评估中,被评为无危(LC)。在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等级为二级。其能灭鼠治虫,为农林
益鸟。
斑头鸺鹠为
小型鸮类,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体长200~260毫米;体重150~260克。是鸺鹠中个体最大者。翅长145~188毫米;嘴峰长14~18毫米;跗长25~35毫米;尾长90~100毫米。
头部、颈部和全部上体,包括两翅表面暗褐色,密被细狭的棕白色横斑,特别是头顶部的斑纹尤为窄且密集。沿肩部有一条白色线条将上体断开。面盘不明显,无耳羽簇。喙坚硬,偏绿色而端黄色;蜡膜暗褐色。两眼位置稍偏侧方;虹膜黄色。在眼睛的上侧有白色的细长眉。颏部有较明显的白色斑纹。喉部具显著的白色斑。胸部褐色或棕褐色,杂以淡皮黄色或黄白色斑纹;腹部呈白色,具褐色纵纹;两肋
栗色;肛周亦具宽阔的褐色棕纹。部分肩羽、中覆羽和大覆羽外有大的白斑,形成白色纵斑;内侧飞羽浓褐色,羽上布有较为细长的淡棕色横斑;外侧飞羽黑褐色,羽外翈杂有三角形状的棕色斑纹,内翈亦有同色横斑;三级飞羽内外翈均具横斑;尾羽黑褐色,先端白色,约有6道明显的白色横斑;尾下覆羽白色;跗蹠完全覆羽,跗蹠上覆羽为白色,羽缘缀褐色斑纹;腋羽纯白色。趾黄绿色,具刚毛状羽。爪近黑色。
斑头鸺鹠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
越南、
老挝、
柬埔寨、缅甸、
泰国、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
尼泊尔、
不丹;在中国分布于甘肃、西藏、北京、四川、山东、陕西、河南、河北、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斑头鸺鹠常栖息于阔叶林、混交林及次生林和林缘
灌木丛中。也见于村寨和农田附近的疏林、树上,有时也见于竹林中。从低山平原、丘陵到海拔约为2000米的混交林一带均有分布。
斑头鸺鹠常单个或成对活动。主要为昼行性,大多在白天活动和觅食,但也在晚上的时候活动,黄昏活动较频繁。肉食性,食性较广,主要以各种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亦吃鼠类、小鸟等小型脊椎动物,也吃一些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在捕猎时,斑头鸺鹠能够如鹰一般在空中猎食小型鸟类及大型的昆虫。常在清晨和夜晚时刻发出鸣叫,在夜晚时叫声响且明亮,音调从高到低,最后转变为颤音。
斑头鸺鹠繁殖期3~6月。巢址多见于
树洞或者天然形成的穴洞中,偶尔发现其利用
喜鹊的废巢。斑头鸺鹠每窝产卵3~5枚,一般为4枚。卵白色,近球形,光滑无斑,大小约33~39毫米×29~32毫米。卵均由雌鸟孵化,雄鸟则在附近警戒,孵化期为28~29天。
早成雏晚成型,经25天巢期生活之后方可离巢活动。
斑头鸺鹠分布范围较大,
种群数量趋于上升,评估结果不低于物种濒危标准。2009年,在中国约有1万~10万繁殖对。
斑头鸺鹠在2021年被列入中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等级为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