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屏蔽生
高考成绩被查分系统技术屏蔽的高分考生
高分屏蔽生,是指在大众对“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概念存在“炒分热”的情况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从2010年起相继采取的“高分屏蔽”措施中出现的,因高考成绩在本省(直辖市、自治区)排名较高,而被查分系统屏蔽具体分数的考生。
2010年,广东省考试院首次不公布状元;2012年,广东省考试院开始使用高分屏蔽技术,全省前10名的考生成绩会被查分系统技术屏蔽,考生自己也查不到自己的分数。2021年云南省招生考试院高考发布结果时,全省文、理科前50名的考生分数屏蔽,不提供查询。2022年6月,北京市教委表示,2022年北京会继续采取暂不公布排名前20名考生成绩的做法。
实施背景
因为媒体、学校等对“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存在“炒分热”的情况,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从2010年起相继采取了“高分屏蔽”的措施。2021年2月,教育部正式通知提到,除了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只能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要加大统筹协调,严禁各地政府、学校、培训机构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6月23日,教育部提到要坚持正确教育评价导向,进一步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严禁相关媒体、培训机构、中学、个人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复读生”等信息。高分屏蔽生在这个背景下出现。
高考关系千万学子的前途,备受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学生高考成绩的好坏,又跟学校的教学成绩挂钩。所以每年高考成绩发布期间,各地学校都争相炒作高考成绩、高分考生等话题,但此种炒作之风过于片面强调分数排名的重要性,造成衡量人才标准尺度单一化,误导公众过度追求考试分数,不利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创新发展。因此,教育部才三令五申,要求加强对中学、教师等相关主体的管理,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高考屏蔽生的出现是各省为了响应号召,防止所谓“高考状元”被过度炒作而出台的措施。
各地实施
广东省考试院在继2010年首次不公布状元、2011年首次不公布考生前十排名之后,从2012年开始使用屏蔽技术,全省前10名的考生成绩会被查分系统技术屏蔽。
2018年,广东省屏蔽范围扩大至文理科前20名,2019年扩大至文理科前50名。
2021年云南省招生考试院高考查分登录入口处提示,全省文、理科前50名的考生分数已屏蔽,不提供查询。
2022年6月,北京市教委表示,2022年继续采取暂不公布排名前20名考生成绩的做法,不影响其志愿填报和录取,相关考生进行成绩查询时,将提示“祝贺你高考取得全市前20名的优异成绩”,这一措施延续到2023年。
2024年首个高考成绩被屏蔽的人来自云南红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中一名女生在查询时,发现自己的成绩已被屏蔽,考生成绩报告页面并未显示具体的分数以及总分。此外下方有一排小字,上面写着“你的位次已经进入全省前50名,具体情况请于6月27日查询”。
现象评价
不公布前若干名考生成绩的做法是“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炒作高考成绩的社会弊病;但转变教育观念和评价机制才是“道”,必须要走到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上来。(北京日报 评)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高分屏蔽生”虽然可圈可点,但不可能“一招毙命”。仅仅凭借技术手段,并不能彻底遏制住社会对“状元”的恶意炒作。简便易行的招数值得坚守和推广升级,如何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和评价机制,才是治根之策。(澎湃新闻 评)
严禁炒作“高考状元”要想做到令行禁止,还需要从惩治利益相关方入手,并在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和评价机制的“道”上下足功夫。惟有回归教育初心,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潮新闻 评)
“满屏高分”之外,普通人最真实的奋斗同样精彩。为高分鼓掌,也看得见“沉默的大多数”,传递“无论分高分低,只要奋斗了就无悔”的价值理念,营造一种“高考友好”的舆论环境,才是一个理性、不功利社会该有的样子。(长安观察 评)
目录
概述
实施背景
各地实施
现象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