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灯鱼
脂鲤科霓虹脂鲤属的一种鱼
红绿灯鱼(学名:Paracheirodon innesi),别名红灯鱼、红莲灯鱼、霓虹灯鱼,为脂鲤科霓虹脂鲤属鱼类。
红绿灯鱼体形小巧,长3-4cm,体色非常鲜艳,从头部到尾部有一条显眼明亮的蓝绿色带,鱼体后半部有一条红色带,腹部为蓝白色,通体颜色光彩夺目。其具有2个背鳍,腹鳍鳍条不延长,胸鳍呈圆扇形,尾鳍为叉形,各鳍均水晶透明,饰有精致的红色图案,整体颜色协同。其游动时会发出时红时绿的亮光,在不同程度的光照下或处于不同的环境中时其色带看起来时深时浅,犹如霓虹灯,因此得名。
红绿灯鱼原产于哥伦比亚东南部、秘鲁东部以及巴西西部的热带水域,栖息水域缺乏营养与矿物质,富含腐植酸。后因其具有的良好价值多从东南亚(亚马逊州)引进,分布于世界各地。
红绿灯鱼是广受欢迎的卵生鱼,是世界上常见的圈养观赏鱼品种之一。其个体小,饲养容易,适合群养,还适合懒人饲养,常见于现代水族馆以及家庭水箱,为极具观赏价值、商业价值及研究价值的热带鱼鱼群。
形态特征
红绿灯身体狭长,体形小巧,长3-5cm,具有32片-35片侧线鳞。鱼体体色非常鲜艳,两眼青绿色,眼眶为深黑色,上半部鱼体为1条明亮银蓝绿色纵带,腹部蓝白色,下半部约从腹部附近开始到尾部还有1条红色带,当在水中游动时,身体会发出时红时绿的亮光,在不同光线或环境中,色带的颜色时深时浅,近似霓红灯,因此而得名。其具有2个背鳍,第一个背鳍位于其体背的中部,由11根鳍条组成,第二个背鳍位于其尾柄上部,为一个小型无鳍条脂鳍;其腹鳍位于腹部且鳍条不延长;胸鳍呈圆扇形;尾鳍为叉形,臀鳍由21根-22根鳍条组成,较背鳍长。背鳍、臀鳍、尾鳍均水晶透明,饰有精致的红色图案,整体颜色协同。
雌雄鱼的区别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成熟的雌雄鱼区分比较困难,雄鱼较细小修长,臀鳍末端较尖,全身颜色浓艳。而在繁殖季节雌雄鱼比较容易辨别,一般来说雌鱼体产卵期临近时雌鱼会因充满卵子而变得滚圆,较雄鱼体肥厚,腹部比较大,体色略浅,雄鱼体较雌鱼纤细,腹部较平较窄。
分布栖息
该鱼首先由Myers(迈尔斯)于1936年报道描述,但在不久之前其由Rabaut(拉波特)在亚马孙河附近的Tabatinga镇发现。红绿灯鱼是哥伦比亚东南部、秘鲁东部以及巴西西部特有的家鱼,分布于南美洲亚热带淡水浅滩。红绿灯鱼喜好弱酸性环境,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静水区,该地区水域特点为缺乏营养与矿物质,富含腐植酸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红绿灯鱼为杂食性,个体鱼在鱼群中的最佳位置对环境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下会改变自己的位置,而整个鱼群会以良好的排布尽可能地接近食物,以提高与其他鱼群竞争的能力。
社群行为
红绿灯鱼为一种高度群居鱼类,喜欢群游,通常可见几十尾一群,且具有矫健的群居行为。红绿灯鱼性格比较活泼,性情温顺,个体鱼之间不咬斗,每天都快活泳游。
节律行为
在较昏暗的环境中,虹彩的反射光为紫外光或蓝光,当暴露在光线下时,其细胞质的厚度增加,反射光波长变长,虹膜呈现绿色,当收到警报时,其虹彩条纹会变成黄绿色。
生长繁殖
繁殖要求
红绿灯鱼为卵生鱼类,寿命为2-3年,性成熟年龄为6-8个月,最佳繁殖期为8-10月龄。
野外种群繁殖时红绿灯鱼为对环境要求较高,常选择环境昏暗、安静的静水区进行繁殖。
人工繁殖红绿灯鱼需要较高的繁殖条件,其繁殖对水质要求极高,需要繁殖水质PH约6.5,DH范围为1~2;对水的软度要求也比较高,可采用纯净水或是经阳离子树脂处理之后的水;其鱼卵具有惧光性,繁殖需要在黑暗环境或仅一点微光的环境下进行,强光照射会使得卵和仔鱼死亡。
在温度与水质适合的情况下,红绿灯鱼一年四季都可于水族箱繁殖。
精卵结合
由于雄鱼较纤细而雌鱼较肥厚,当雌鱼腹部膨大时应该先与雄鱼分养几天,喂足水蚤,然后再放入人工鱼巢,进行配对,可加一些如棕丝或金丝草,并遮光使繁殖箱环境昏暗安静。
红绿灯鱼为卵生鱼类,体外受精。在产卵阶段雌、雄鱼会相互追逐,雌鱼会将卵产在植物束上,每次产卵数目接近100~200粒,然后雄鱼立即排精使精子卵子相遇而卵子受精卵,排卵结束后应把雌雄鱼取出放在其他环境中喂养,以预防它们吞食卵子。受精卵约1天便可孵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活动力弱,再经过3-5天后,才能在缸内自由活动。开口饵料可选择用老水调煮熟的蛋黄(蛋黄洄水),使用吸管投喂给仔鱼。
人工养殖
红绿灯鱼是广受欢迎的卵生鱼,是世界上常见的圈养观赏鱼品种之一,个体小,饲养容易,适合群养,还适合懒人饲养。
日常饲养时可将水族箱水温保持20~25°C,并向其中注入清澈透明、干净的弱酸性软水进行群养,水硬度0~1度,水温24℃左右,繁殖的环境既要安静又要黑暗,严禁强光照射。
红绿灯鱼可摄食绝大部分的商品饵料,饵料以水蚤为主,最好投喂小水蚤,但对其他饵料不苛求,水蚯蚓、干饲料都可以摄喂食,非常易于饲养管理和驯养。绿灯鱼的营养要求需在草食和食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比干饲料更为关键的是同一个鱼个体之间膳食的平衡。在配制其饲料时,应该考虑到滤到水中的维生素不会被鱼的皮肤或腮吸收,因此需要合理增加饲料的总量来克服这一个因素,但也应该避免过度喂养。
该鱼性情温和而胆小,喜欢在水族箱的中下层成群游动,可以和其他品种混养,但混养必须和其他与之体形、习性相似或相近的鱼一起放养才能喂养成功。
物种现状
自然种群
红绿灯鱼该鱼原来非常稀少,只能在野生环境中发现,自然环境种群环境为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静水区。
养殖种群
直到1952年研究人员才在日本将红绿灯鱼繁育成功,养殖种群通常是经过驯化而来。亚马逊州每年有1200-1500万条红绿灯鱼被出口,其比例约为亚马逊州观赏鱼出口量的80%。现在在市场中能买到的大多数红绿灯鱼是从东南亚(亚马逊州)进口。在现代水族馆以及家庭水箱中常见它的身影,巨大的市场压力刺激了其繁殖与发展,但在2010年的种群调查中发现其种群数量有下降的趋势。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红绿灯鱼因色彩美丽,小巧玲珑,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商业价值
红绿灯鱼还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是非常受欢迎的水族鱼,可以用于水族馆、水产养殖以及运动、休闲渔业的养殖。
研究价值
红绿灯鱼具有矫健的群居行为,易被选择为多种试验的生物模型,因此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相关文化
该鱼体型娇小,鳍也不大,且鱼体色艳丽,当鱼缸内有上百条红绿灯鱼时,游如霓虹。因此人们对其爱称为“热带鱼中的皇后”和“稀世之珍“。
物种对比
脂鲤科鱼类观赏鱼的代表鱼品种有红绿灯鱼以及头尾灯鱼。红绿灯鱼以及头尾灯鱼原产地均为亚马逊河。二者体型相似,均全身色彩艳丽。但红绿灯鱼对水质要求严格,而头尾灯鱼对水质要求不严格;二者性格迥然不同,红绿灯鱼性格胆小,而头尾灯鱼性格不胆小。
物种研究
红绿灯鱼皮肤纵纹中的活动虹膜受到交感神经的控制,可以对光作出直接的反应,并且显示出昼夜颜色变化。红绿灯鱼虹膜的光反应取决于光照强度,在接近500nm时其光强最有效。
参考资料
Neon Tetra.iucn.2024-08-30
Paracheirodon innesi .seriously fish.2024-08-30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社群行为
节律行为
生长繁殖
繁殖要求
精卵结合
人工养殖
物种现状
自然种群
养殖种群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商业价值
研究价值
相关文化
物种对比
物种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