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印巴战争,是1965年8月初至1966年1月,印度、
巴基斯坦关于
克什米尔分治问题而引发的战争。
20世纪60年代以来,除了美、苏之间的斗争更加趋于紧张之外,亚非拉两国又进入了新一轮武装冲突与局部战争频繁发生的新阶段。这一现象的形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
亚洲新兴国家之间的领土纠纷日趋激烈,比如印度-巴基斯坦的第二次战争;二是民族解放战争,特别是在非洲地区,民族解放战争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三是非洲国家相继独立后,国家之间、部族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凸现,并演变成大大小小的矛盾和战争;四是
拉丁美洲各国抵制
美国的霸权,为扞卫自己的主权而进行的抗争,由此引发美国的军事干预与压制。
印度和
巴基斯坦在
克什米尔的归属权问题上,就一直持不下,又因为库奇兰恩这个一直不被印度和巴基斯坦重视的地方,展开了第二次印巴战争。
1965年8月5日,大批正规的巴基斯坦武装人员进入印度占领的克什米尔地区,很快组织起蓬勃的反抗运动。对
印度武装部队的哨所、补给仓库、车队进行袭击,以达到迫使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进行让步之目的。印军为了一直拥有克什米尔的统治权,对巴基斯坦的武装进行镇压,5291名巴基斯坦武装人员被打死。
8月下旬印军在停火线一带集结了6个师的兵力,并越过停火线向巴控区发起了进攻,战火燃到了
巴基斯坦。8月28日,印军夺占了巴边防军的3个哨所。面对印军的攻势,巴基斯坦感到
克什米尔局势的严重性。8月31日晚,巴总统和陆军司令等召开联席会议,讨论与
印度的作战会议,最后决定对克什米尔西部地区的
印度武装部队实施反击,反攻计划代号为“大满贯行动”。
9月1日,巴军炮兵部队向驻守在西部重镇查木布和马达拉两座城市的印军发动了进攻。双方在查木布的周围发生了激烈的坦克战,印军不断后退。为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印度不仅派遣了陆军,而且还派遣了空军。但是印空军的支援并没有奏效,因为巴空军的战斗机在技术上占了上风。在9月2号,
巴基斯坦军队突然横渡德维河,袭击了乔里安的要塞——德瑞提,德瑞提是通往乔里安的关键通道。在数日的战斗之后,
印度武装部队丢失了德瑞提,这是乔里安的一个重要防御阵地,巴人占据了德瑞提。巴军以坦克队为先锋,对乔里安发动了全面进攻,彻底击溃了印军。这次“大满贯”作战,巴军取得了压倒性的空中优势,收复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500多平方公里,打开了克什米尔首都
斯利那加的大门。
印军在克什米尔失败后,连夜召开内阁会议,严密部署作战计划,对
巴基斯坦本土发动攻击。9月6日,印军突然向巴基斯坦发起大规模进攻。由于巴基斯坦军队毫无准备,很快败退到了拉合尔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一亚克尔运河边。由于巴基斯坦陆军的主力集中在克什米尔,因此,巴政府将扭转战局的希望全都寄托在空军身上。
9月7日,
印度武装部队调集第一装甲师和三个步兵师,分两路向查温达发动攻击。为守卫查温达,巴军调集了全部的直升飞机,全速向查温达地区投送了200余辆坦克,而印军则继续调集装甲车,集结了400余辆,以求扭转颓势。印巴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大战一触即发。9月16日,印军先向查温达进攻。虽然印军在坦克数量上占有优势,但由于巴空军掌握制空权,并且使用改进型集束航弹的巴军战斗机,击毁了约四分之一的印军坦克,印军在查温达地区的坦克遭到毁灭性打击,整个部队几乎瘫疾,印军被迫停止了进攻。印巴双方沿亚克尔运河形成对峙。在
拉合尔以南地区和
印度边境重镇克姆卡兰,巴军通过积极的进攻,也取得重大胜利,巴军不仅在南部击退了攻人
巴基斯坦国境的
印度武装部队,而且乘势推进印度国境内6公里,共占领了约1200平方公里的印度国土。
1965年9月20日,
联合国出面调停,23日印巴双方宣布,印巴两国全线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苏联政府的斡旋下,印巴两国政府进行磋商,印巴双方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的驻地。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
1965年9月20日,在联合国的调停下,
印度和巴基斯坦于9月23日同时宣布:接受联合国的调停,印、巴双正式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