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岩蟒
蟒科蟒属的一种蛇
非洲岩蟒(学名:Python sebae)是非洲大陆上最大的无毒蟒蛇,属于蟒科(Pythonidae)蟒属(Python)。非洲岩蟒总长约3至5米,背部有大块的黑、褐、黄色斑块。非洲岩蟒具有较小的三角形头部,上面覆盖着不规则的黑褐色到灰褐色鳞片,有两条浅色线条从头延伸经过眼睛汇聚在鼻子上,形成一个暗色的矛头图案。幼年非洲岩蟒的颜色、图案与成年类似,但更鲜艳。
非洲岩蟒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主要栖息于森林、湿地、草原、半沙漠和岩石地带,与水源关系密切,常出现在沼泽、湖泊和河流的边缘地带,在人类居住区周围也能够发现它们的踪迹。
非洲岩蟒在干旱季节会进入休眠状态。它们通过勒死猎物来捕食,通常猎食体型相当于羚羊甚至偶尔是鳄鱼大小的动物。非洲岩蟒通过产卵繁殖,雌性会保护自己的巢穴,有时甚至保护孵化出的幼蟒。
由于栖息地丧失、非法贸易和人蟒冲突等原因,非洲岩蟒的分布范围大幅缩小,在西非地区,非洲岩蟒的种群数量在三代内下降超过60%,已于2019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级别近危(NT)。
分类
命名
荷兰博物学家Albertus Seba在其著作《Thesaurus》(拉丁文,意为"宝库")中详细描述了非洲岩蟒的外貌、生态习性以及栖息地。这为其他博物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为了纪念Albertus Seba的贡献,非洲岩蟒被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食虫类
亚种划分
非洲岩蟒包括两个亚种:北非岩蟒(Python sebae sebae)和南非岩蟒(Python sebae natalensis)。北非岩蟒个体通常较南非岩蟒更大,头部鳞片也更大,并且具有更鲜明的颜色。南非岩蟒在1999年被Broadley提升为独立的种级别。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也支持将北非岩蟒和南非岩蟒提升为独立的种级别。
特征
非洲岩蟒是非洲最大的蟒蛇,平均长度为3到5米,个别个体可达7.5米。成年非洲岩蟒的平均体重为44到55公斤,而有些个体的体重甚至超过91公斤。雌性个体一般比雄性更大。
非洲岩蟒的身体颜色可以是黄色、灰褐色或灰绿色,并且背部常有大块的黑色、褐色或黄色斑块,形成阶梯状的图案。腹部的鳞片呈白色,带有黑色斑点。在尾巴的顶端,有两条深色带纹,被一条浅色带纹分隔开。年幼的非洲岩蟒通常比成年个体具有更明亮的斑纹。
非洲岩蟒具有相对较小的三角形头部,上覆盖着不规则的鳞片,通常呈黑褐色到灰褐色。头部上有两条浅色线条从头延伸经过眼睛汇聚在鼻子上,形成一个暗色的矛头图案。此外,非洲岩蟒每只眼睛下方还有一个黄色的倒V字形斑纹;上唇鳞片上具有两个热感应坑,下唇鳞片上则有四到六个凹坑。
分布
分布范围
非洲岩蟒广泛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从塞内加尔向东延伸至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南至纳米比亚南非
栖息环境
非洲岩蟒能适应多种生境,包括森林、湿地、草原、半沙漠和岩石地带。它们经常在岩石上活动,利用其作为藏身之处,或者它们可能会利用哺乳动物的洞穴等地。非洲岩蟒与水源有密切的联系,常出现在沼泽、湖泊和河流的边缘地带。此外,非洲岩蟒也能适应受到人类干扰的栖息地,因此在人类居住区周围也经常能够发现它们的踪迹。
大多数非洲岩蟒栖息于较低的海拔高度,但已有观察记录显示它们最高生活海拔可达2300米。
习性
行为方式
非洲岩蟒主要生活在地面上,但在需要时会攀爬到树上。它们擅长游泳,并能在水中停留很长时间,这有助于避开潜在的威胁。虽然成年非洲岩蟒主要在夜间活动,但它们可能会在白天活动以晒太阳进行体温调节。幼体主要在黎明和黄昏活动,白天和夜晚更喜欢躲藏在岩石或树洞等安全地带。
觅食行为
非洲岩蟒是食肉动物,主要以陆生脊椎动物为食。幼年时,非洲岩蟒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尤其是老鼠。成年后,它们会捕食更大的猎物,如猴子、鳄鱼、大型蜥蜴和羚羊,有时也会捕食鱼类。如果非洲岩蟒生活在人类附近,宠物和家畜也可能成为它们的食物。
非洲岩蟒通常在黄昏时狩猎,利用热感应坑寻找猎物。它们会耐心等待或缓慢靠近猎物,并在距离合适时以极快的速度和高准确性进行袭击。非洲岩蟒通过螺旋压迫的方式捕食猎物,当猎物呼气时,它会收紧环绕,使猎物无法再次呼吸。最终,猎物因窒息或心力衰竭而死亡,并被整个吞下。非洲岩蟒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进食,有报道称圈养的非洲岩蟒可长达2.5年不进食。
攻击与防御
非洲岩蟒具有攻击性的,对食物具有明显的反应,并表现出积极的防御行为。当受到威胁时,它们通常会发出嘶嘶声作为警告信号。如果无法逃脱威胁,非洲岩蟒会迅速攻击入侵者,通常会咬住并紧紧缠住攻击者,进行扭动和收缩。相较于缅甸蟒,非洲岩蟒更倾向于在防御时咬人。被它们大而弯曲的牙齿咬伤极为痛苦,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感染。
交流行为
非洲岩蟒是相对独居的蛇类,通常只在繁殖季节时才会与同类接触。非洲岩蟒拥有发达的上颚器官系统,由舌头供血。这使它们能够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例如猎物的气味以及其他非洲岩蟒释放的信息素。非洲岩蟒上唇鳞片之间的热感应坑是复杂的热敏器官,使非洲岩蟒能够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感知热血猎物所散发的热量,从而使其成为高效的夜间捕食者。
生长繁殖
繁殖时间
非洲岩蟒在3到5岁时达到性成熟,通常在11月至3月之间进行繁殖。雄性在体长达到1.8米时开始繁殖,而雌性则需要至少2.7米的体长才开始繁殖。交配的触发信号是温度下降和光周期的变化。在繁殖季节,雄性和雌性都停止进食,雌性甚至会禁食直到卵孵化。大约三个月后,雌性会在动物洞穴、白蚁丘或洞穴中产下每窝平均20到50枚卵,大型雌性甚至可以一次产下多达100枚卵。这些卵的重量约为130至170克,直径约为100毫米。
孵化
雌性非洲岩蟒产卵会在卵周围盘绕起来,这种盘绕行为主要是为了保护,并不会通过"颤动"来产生额外的热量来孵化卵。理想的孵化温度为31-32°C。经过65至80天的孵化期,卵将孵化出幼体。非洲岩蟒幼体出生时体长约为45至60厘米,发育良好,通常会自行离开巢穴,但有时雌性会保护幼体长达两周,以防止被捕食。非洲岩蟒在其栖息地可以存活长达30年。
人工饲育
非洲岩蟒是受饲养较为常见的蛇类之一,可以接受定时喂食鼠类和兔子等食物。然而,与其他蟒蛇相比,非洲岩蟒的身体颜色较为暗淡,性格也较为不温顺,因此它的市场价值通常较低。此外,非洲岩蟒具有巨大的体型和贪吃的性情,这使得它们相对较难饲养,不适合初学者购养。成年非洲岩蟒的体长至少达到4米,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照料,而且它们对人类也具有攻击性,因此对于经验丰富的饲养者来说同样也不适合。总的来说,由于非洲岩蟒具有凶猛的性情和高度攻击性,它们并不适合作为宠物饲养。
保护
种群现状
非洲岩蟒的分布范围已大幅缩小,主要局限于保护区、国家公园和隐蔽地带。在西非地区,非洲岩蟒的数量逐年减少,三代内下降超过60%。相比之下,东非地区的下降情况不明显。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森林地区,非洲岩蟒的分布范围广泛,但种群密度较低。例如,在尼日利亚,每平方公里仅有0.2-0.4个非洲岩蟒个体。多哥和尼日利亚的种群减少情况严重,尤其是在南部红树林地区,非洲岩蟒数量非常稀少。此外,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的干旱地区几乎没有非洲岩蟒的存在。还有一些坦桑尼亚的城市中也出现了局部非洲岩蟒种群减少的情况。
致危因素
栖息地丧失和破坏
非洲岩蟒的栖息地受到森林砍伐、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栖息地的减少和破坏。其中,森林被破坏对非洲岩蟒构成了严重威胁,因为它们通常栖息在森林中。
非法贸易
在多哥,非洲岩蟒的宠物贸易迅速增加,主要出口幼年蛇。在西非中非地区,由于野味和皮革的需求,非洲岩蟒成为狩猎和采集的目标。大型个体(10-13岁,体长4米以上)更容易成为捕捞目标,这导致其数量急剧下降,并对种群的生存产生负面影响。
人蟒冲突
喀麦隆和西非地区,非洲岩蟒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这可能对种群构成威胁。在非洲某些地区,非洲岩蟒被视为对牲畜和人类构成威胁而被杀害。
保护举措
非洲岩蟒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以保护其物种。这意味着该物种的国际贸易受到严格的监管和控制,以防止过度捕捞和非法贸易。
为了确保非洲岩蟒的生存和保护,东非部分地区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为非洲岩蟒提供了相对安全和适宜的栖息环境,有助于维持其繁衍和生存。
保护级别
非洲岩蟒于2019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级别近危(NT)。
价值与危害
积极影响
非洲岩蟒的皮革在市场上颇受欢迎,据报道,2002年出口的皮革数量接近9300张。人们也尝试将非洲岩蟒驯养为宠物。虽然在圈养环境中出生的非洲岩蟒可能温顺且习惯被抚摸,但野生捕获的个体由于攻击性而不适合作为宠物。幼年非洲岩蟒以老鼠为食,因此对于人类居住区域的害虫控制有所帮助。
威胁
入侵物种
非洲岩蟒已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成为入侵物种,自2012年起被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列为有害物种。该名单限制了非洲岩蟒的进口到美国,但在动物学、教育、医疗或科学目的下允许进口,但需要获得许可证。
袭击人类
成年的非洲岩蟒往往以捕食大型动物为食,有时甚至会攻击人类。已经发生过一些案例,其中包括南非和美国发生的非洲岩蟒杀死儿童或吞食儿童的报道。据报道,1951年乌干达发生了一起13岁男童被非洲岩蟒吞食的事件,但由于外力的干预,蟒蛇最终将男童吐出。此外,1973年还有报道称一名葡萄牙籍军人被非洲岩蟒吞食。1979年,一条长约4.5米的非洲岩蟒试图吞食一名13岁男童(身高1.3米,体重45公斤),但因为男童的伙伴投掷石头而被迫吐出男童。最近一个较为著名的事件发生在2002年的南非,当时一名10岁的孩子成为受害者。
物种对比
非洲岩蟒与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在形态特征上有相似之处,有时会被混淆。
参考资料
Central African Rock Python.IUCN RED LIST.2023-07-01
Python sebae.cites.2024-12-04
Python sebae.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7-01
Central African rock python.animalia.2023-07-01
African Rock Python.florida museum.2023-07-01
Python sebae.The Reptile Database.2023-07-01
..2023-07-01
African Rock Python.reptilerange.2023-07-01
非洲岩蟒.科普中国网.2023-07-01
Burmese Python.national geographic.2023-07-01
Python bivittatus.reptile database.2023-07-01
目录
概述
分类
命名
亚种划分
特征
分布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习性
行为方式
觅食行为
攻击与防御
交流行为
生长繁殖
繁殖时间
孵化
人工饲育
保护
种群现状
致危因素
栖息地丧失和破坏
非法贸易
人蟒冲突
保护举措
保护级别
价值与危害
积极影响
威胁
入侵物种
袭击人类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