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公元1620年-公元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浙江县(
浙江省宁波市)人,
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与
宋朝岳飞、明朝
于谦齐名,被誉为西湖三杰。
张煌言出生在浙江鄞县(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官宦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志向远大。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22岁的张煌言考中了
举人。明朝覆灭后,张煌言以
反清复明为己任,与
郑成功、
张名振等南明同僚密切配合,率领部众辗转多地抗击清军将近二十余年。
康熙帝元年(公元1662年),已经逃往缅甸的
朱由榔被
吴三桂派人绞杀,
郑成功、鲁王等人先后因病去世,
反清复明活动陷入低谷。张煌言率领部众退守孤岛,多次拒绝清廷招抚。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张煌言见复明大业难以实现便解散部众,躲避到
象山县附近的
小岛隐居。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八月,张煌言被叛徒出卖被清廷抓捕,同年九月在
杭州市遇害,享年四十五岁。
万斯大等人将张煌言遗骸安葬在杭州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张煌言被追谥为“忠烈”。明末清初
黄宗羲盛赞张煌言忠国殉节的高尚情操,明史专家
顾城也将张煌言视为
南明一朝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张煌言文武兼备,在战斗生涯中留下大量文学作品,代表作有《书怀》《饮酒》《北还入浙偶成》等,清全
陶浚宣辑有《张苍水全集》,清抄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六月九日,张煌言在浙江鄞县(
浙江省宁波市)出生。父亲张圭章是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
举人,曾任山西盐运司判官,官至
刑部员外郎,母为
赵姓,在张煌言十二岁时因病去世。张煌言少时性情豪放不羁,喜欢与人谈论时政兵事不修细微小节,张圭章为此多次训戒张煌言。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张煌言十六岁时参加县试。当时明朝内有农民军起义外有满清虎视眈,朝廷想要选拔文武兼备的人才,安排士子参加完文试之后加设一场骑射考试。与张煌言同场的士子们大多荒于骑射之术,在考场上表现一般,惟有张煌言拉弓射箭三发皆中。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张煌言考中
举人,他感怀国事艰难欲弃笔投戎来报效国家。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军领袖
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杀,大明王朝灭亡。
南京市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拥护
弘光帝弘光帝即位,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权。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军大举南下,攻破
扬州市、南京、
嘉定区(上海
嘉定区)等地,
弘光政权岌岌可危。
南明官员
钱肃乐等人在宁波城内城隍庙的广场召集千人集会,呼吁勤王组织义军抗击清军,张煌言遂加入了抗清义军。张煌言与同僚钱肃乐商议迎鲁王
朱以海北上
绍兴市建国,张煌言被鲁王授予翰林修撰一职。
效忠鲁王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五月,清军渡过
钱塘江避开鲁监国政权正面军队,从两侧水陆并进发起突袭,明军防线全线溃败,绍兴及
台州市等地接连被清军攻陷。台州沦陷后,鲁王率领部众奔往
闽南地区沿海一带,舟山群岛守将肃虏侯
黄斌卿以自己是
朱聿键臣子为由拒绝接纳鲁王一行人,明将
郑彩迎鲁王前往
厦门市。张煌言返回家乡与父亲妻子告别,南下出海继续追随鲁王,被鲁王加授为右
佥都御史兼任
兵部侍郎。局势稳定后,张煌言随
张名振再次前往
舟山市及
浙江省东部地区招募义军,继续
反清复明活动。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苏松提督
吴胜兆不满此前清廷对其罚俸六月的处分,加之与清
江宁区巡抚土国宝不和,在部下戴之俊、吴著等人的劝说下决定反清复明。吴胜兆请名士
陈子龙写信与驻守在舟山的
南明官员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得到支援。张煌言与张名振等人认为机不可失,建议出兵前往
来空法师接应吴胜兆,双方约定将于四月十五日、十六日里应外合,收复
松江区、
苏州市两府地区。四月十三日,
张名振率领两百艘战船,任命张煌言、
徐孚远为监军,从
舟山市出发前往松江。张名振、张煌言所率士兵到达
崇明岛附近时,不幸遇到
飓风,不少将士所乘船只触礁沉没,舟山明军被迫回师。张煌言座船亦被海浪撞毁,挣扎上岸不慎被当地清军发现抓捕回营,张煌言被困达七日之久,后趁夜色清军看管松懈时方得以逃脱。苏松提督
吴胜兆见援兵未能如期前来,仓促间发动起义被清廷镇压,吴胜兆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七月,清廷兵分三路朝舟山袭来,意图一举消灭以鲁王为首的
反清复明势力。张煌言随鲁王率领水兵攻打
来空法师地区,意图减轻
舟山市驻军压力。张煌言等人所率领部队在海上战胜了浙江台州清军及
江苏省清军的吴淞水师,接到舟山驻守明军作战危急的战报,立刻火速返回支援舟山守军。舟山驻守明军奋勇抵抗清军进攻但最终敌不寡众,九月舟山被清军攻陷。鲁王在
张名振、张煌言的保护下率领残部逃至
福建省。郑成功军队尊唐王
朱聿键为
正朔,一向与鲁王不合。鲁王来到福建以后,郑成功不肯奉鲁王为主,将其安置在金门以
藩王礼相待。
三入长江之役
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张名振、张煌言率领数百艘战船从福建出发沿海北上,到达长江口
崇明岛一带的沙洲。驻守在
崇明区城中的清军由于数量有限不敢出城作战。被张煌言、张名振所部率军围困八个月之久,张煌言等人后以崇明岛及沙洲作为基地。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九月,张煌言、
张名振率领明军船队攻入黄埔港口,当地百姓对反清义军到来纷纷表示欢迎。
上海市县令
阎绍庆多次向清廷上书告急,
江宁区巡抚周国佐率军驰援上海。张煌言等率领部队在崇明岛驻扎下来,联合各方反清势力,积极招兵买马以壮大己方实力。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正月二十一日,张煌言、张名振等率部冲破清军江上封锁,抵达
瓜州县,缴获清军十座防江
火炮、钱粮、
发射药若干。张煌言、与张名振、刘孔昭率领五百将士登上金山寺,遥祭
明孝陵。张煌言等人在
镇江市短暂停留后便回师东返。三月初六日,张煌言、
张名振军队击败防守清军,成功在
扬州府吕四场登岸并缴获了大河营守备印,初入
长江之役以胜利告终。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三月二十九日,张煌言、张名振率领部众再次进入长江,在
仪征市城外烧毁盐船数百艘后,返回
崇明区一带驻地,
清代财政收入损失高达数十万两。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
郑成功派忠靖伯陈辉率部乘百艘大船前来支援张名振、张煌言所部。九月初六,张部率军第三次进入长江兵临
上海市城下。十二月张煌言、张名振所部逼近南京,清廷东南地区官场震动,纷纷出兵欲将张煌言、张名振所部彻底消灭,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年末,张煌言、张名振因势单力薄难以对抗清军率部退出
长江地区。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
张名振与陈辉出兵收复
舟山市后猝死军中后,临终前嘱托将军队交由张煌言统领。
顺治帝十三年(公元1656年),鲁王
朱以海取消了
监国称号,派使者上表永历皇帝,承认永历政权为
南明正统。次年,南明
永历封张煌言为
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清廷
两江总督郎廷遣使欲招抚张煌言,被张煌言严词拒绝。
联郑抗清
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
郑成功与张煌言部联合挥师北上,抵达羊山一带时再次遭遇
飓风,明军船只受损严重遂罢兵被迫撤回
厦门市。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
清代主力与南明
李定国在
中国西南地区大战,郑成功见清军东南沿海地区防御空虚,趁机大举北伐。张煌言认为
崇明岛是江海的门户,地处险要,且有悬洲可以守卫,退可攻进可守,建议郑成功先攻占此地以便作为基地修整军队,郑成功并没有采纳张煌言的建议。
清军在
瓜洲(
江苏省扬州市)金、焦二山间横上拦江铁索,两岸安置杀伤力极大的西洋大炮作为瓜州(江苏省扬州市)外围防守。张煌言冒险逆流而上,率领十三艘战船突破清军
长江防线。
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张煌言率领明军收复瓜州城,次日
郑成功率部抵达瓜州。占领瓜州城后(江苏省扬州市),郑成功想要先攻取
江宁区(南京),而张煌言则建议全力攻夺
镇江市(江苏省镇江市),可以先派遣偏师佯攻观音门,使江宁(南京)清军不敢全力救援京口(江苏省镇江市),郑成功听从了张煌言的意见,双方约定两部军队在
芜湖市地区会师。六月,张煌言部、郑成功部顺利攻占观音门,
京口区。七月,张煌言顺江而下,派遣使者沿江到各郡县张贴招降布告,原明故吏、忠于明朝的乡老百姓纷纷起义响应,不到一月时间,张煌言兵不血刃率领部下收复攻克安徽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城池近三十座。
郑成功攻占京口后,张煌言认为兵贵神速,建议郑成功趁清廷援兵未至之际登陆江宁(南京),一举拿下江宁城(南京)。但郑成功认为江宁城中清军势力不堪一击,率领重兵包围江宁城围而不攻,意图迫使守城清军不战而降。为争取当地百姓支持,郑成功派大将对周边郡县百姓进行安抚。将近半月时间,郑成功出于种种考量未进行攻城导致贻误战机。
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七月十五日左右,清将梁化凤部率领援军进入江宁城中,东南各地清军亦源源不断前来支援江宁。七月二十二日晚,江宁守城清军趁
郑成功所部不备发起突袭,郑军被打得大败。郑成功见攻打江宁失利便放弃
瓜州县退回长江口。后转而攻向崇明岛,后攻打崇明亦受挫后未告知张煌言便回师撤回
福建省。
孤军奋战
郑成功退回福建后,孤军深入的张煌言部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清廷
两江总督郎廷佐征调舰船一方面对张煌言部围追堵截,另外一边派遣使者招抚张煌言。张煌言再次拒绝清廷招抚,带领军队欲进入
鄱阳湖途中,与清军湖北水师主力相遇,张煌言所率领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唯有几百人得以幸免。张煌言焚毁船只,率领残兵从
桐城市取道
英山县、
霍山县,到达东溪岭时清廷骑兵闻讯赶来追击。张煌言余部四处奔逃,张煌言突出重围后便装易服继续奔逃。张煌言花重金买通当地一个向导,趁夜色在崎岖小路上疾走,由于穿得鞋子不合脚张煌言脚伤越发严重,无奈之下只好向当地老乡求助。当地老乡见张煌言一行人风尘仆仆加之走得很快,认为张煌言一行人非善类将他们拦下。张煌言只好出钱分给村民方得以逃脱。张煌言长途跋涉,经
东阳市、义乌地区,返回天台达海,召集旧部重新组织义军,
郑成功得知张煌言幸免的消息之后,亦将自己的一部分军队分给张煌言统率。张煌言向
永历上书自己战败的消息,永历帝闻讯后对张煌言进行安抚,并授予他
兵部尚书一职。西南
李定国在与清军作战中渐渐处于不利局面,张煌言为减轻永历朝廷压力,遣使者想要联络
川东十三家共同出兵,分散清军主力。东十三家由于连年与清军激战伤损很大,加之力量单薄,未能出兵。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
郑成功北伐遭遇挫折后,决定收复台湾作为复明基地。张煌言对此
郑成功此举颇不认同,张煌言在《上延平王书》中表示,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在于人和,立大业者在于地利。如今清廷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才实行坚壁清野政策,迁徙东南沿海百姓防止与明军勾结。台湾面积狭小且离大陆较远,即使攻陷台湾对
反清复明也没有什么好处。郑成功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出兵攻打台湾。
康熙帝元年(公元1662年)二月一日,荷兰人投降,郑成功成功收回台湾。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四月,清朝
吴三桂吴三桂率军入缅杀死
南明永历,永历政权覆灭。张煌言闻讯后痛心疾首,多次上书鲁王希望鲁王挺身而出,继续领导明朝遗臣进行反清斗争。此时因
郑成功不予支持只好作罢。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五月初八,郑成功去世,其子
郑经继任
延平王。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十一月十三日,鲁王
朱以海去世。此后张煌言带领余部余部困守孤岛,继续与清军作战。
英雄末路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六月,张煌言解散反清义军,退至海岛隐居不出,与友人罗子木、仆从杨冠玉为伴。清廷忌惮张煌言在明朝旧臣中的声望,于是将张煌言的家人妻子抓捕入狱,又在民间大肆搜捕张煌言。张煌言畜养两猿猴,安排它们警戒放哨,如果船只靠近海岛十里之内,猿猴便尖叫预警,借此可摆脱清朝官兵追捕。清朝官兵从叛徒口中得知张煌言所在位置,七月十七日清军趁夜色绕路后方进入海岛,猿猴没有发觉,张煌言与罗子木及仆从杨冠玉被清军抓捕。清廷
浙江省总督赵廷臣多次劝张煌言投降清军,张煌言无屈从之意。九月七日,张煌言被清廷下令处死,张煌言端坐受刑,去世时年仅四十五岁。其友人罗子木、杨冠玉亦随张煌言被清廷处刑。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九月,张煌言在杭州弼教坊被清廷杀害后,
万斯大等人依其遗愿将张煌言葬于
西湖南岸、
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清高宗命录前朝“殉节诸臣”,并加以褒谥和祭祀。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张煌言被追谥为“忠烈”。
人物轶事
忠孝难全
南明隆武帝政权被
清代覆灭后,张煌言辞别家人护送鲁王
朱以海到达
舟山市,在当地招兵买马组织义军进行反清斗争。张煌言之父张圭章在清朝官员逼迫下,被迫写信劝张煌言投降。张煌言认为此信为清廷阴谋,在写给父亲张圭章的信件中称“儿不孝,宁为赵苞,不为
徐庶!”,以表达自己不愿受敌人裹挟,舍家为国的忠贞信念。
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张煌言父亲去世,张煌言未能回家赴丧,成为其终生遗憾。
社祠梦神
相传张煌言少年时放荡不羁,沉湎声色喜欢赌钱饮酒。有一次张煌言喝醉后睡在社祠里面,梦见天神对他说:“君宜自爱,他日成大事者,君也”。张煌言梦醒之后痛改前非,从此用功读书,于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考中了
举人。
千年鹿
相传张煌言早年出海作战时遭遇
飓风,其所乘坐船只被风暴摧毁,流落至一荒岛之中。张煌言饥饿难耐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梦见一金甲天神说要给他一只千年鹿作为食物,需十九年后归还。张煌言醒来后,发现荒岛里出现了一头黑色的鹿。于是将它杀死,烤些
鹿肉作为食物。张煌言吃了鹿肉之后,连续数月都没有感到饥饿。后来有船只途径此岛,将张煌言送回家乡。
康熙帝三年(公元1664年)七月十六日,张煌言被抓前一天梦到有金甲天神手捧
符节,称上帝欲征召他。从张煌言流落荒岛至身死正好为十九年,时人也因此认为张煌言之死不是偶然。
相关作品
诗词文著
张煌言一生著作颇丰,其所创诗词多以抗清复国为主题,主要凸显出反清战争形势严酷以及张煌言本人为实现复国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所作诗词被称为“诗史”。清人沈光宁曾盛赞张煌言诗词:“其诗痛而不摧,郁而愈壮。”认为张煌言以身殉国的爱国气节,可与宋朝文天祥相提并论。受战乱影响,张煌言所作诗词有一部分已经遗佚,后人将张煌言作品整理成册,编成《张苍水集》。
代表作品有:《北征录》、《武林狱中作又一首》、《与蔡无能论兴复》、《放歌》、《代内人狱中有寄》《上延平王书》等。
书法作品
亲属关系
主要影响
拥立南明
1645年6月,明宗室
朱翊镠朱常淓献
杭州市降清,浙西、
浙东地区许多地方沦陷。时在
宁波市的前
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率众拒城抗清,张煌言毅然报名从军。鲁王抵达
绍兴市后,开始负责浙东地区的反清活动。当时26岁的张煌言,以
进士身份,先后担任了
翰林院编修、兵科给事中等职务。与此同时,
福建省的郑氏家族支持
朱聿鐭朱聿键在
福州市建立了另一个政权,称为“
隆武”。这导致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两个并行的政权,这种局面导致了抗清力量无法实现统一和协作,反而相互牵制,削弱了各自的势力。
三入长江
顺治四年(
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张煌言作为左都御史,受鲁王之命监督
张名振的军队。他率领舰队出海至
崇明岛,尝试登陆,但不幸遭遇
飓风,导致首次指挥义军作战以失败告终,全军覆没,张煌言本人被俘后逃脱。
顺治五年(永历二年,1648年),张煌言参与恢复
宁波市的战斗失败,随后率军至绍兴
上虞区平冈建立据点,并与其他义军联合对清军发起攻击,焚烧上虞、攻破
新昌县,逐渐成为
浙东地区人民反抗清军的一面旗帜。
顺治帝八年(永历五年,1651年),在
舟山市重新建立行宫后,鲁王封张煌言为兵部左侍郎。
张名振和张煌言奉鲁王之命,从海上进攻
崇明岛取得初步胜利。但由于舟山防守空虚,被清军攻破,两人匆忙回援,但已无法挽回局势,只得护送鲁王撤退至
福建省。此时
郑成功已向
云南省的
永历称臣并承认其正统地位,将鲁王安置于
金门岛。张煌言主动与郑成功建立友好关系,两位抗清英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顺治十年(永历七年,1653年),张煌言随张名振再次攻入
崇明区。次年正月,两人率领大军沿
长江而上,军容严整,一度在镇江金山地区声名大振。但由于湖湘地区的永历帝军队发生变故,两人无法继续前进,只得突破敌军防线退回崇明。四月,得知清军在南京防守薄弱,他们再次率军西上,郑成功也支援了两万兵力。但这次西征因军事上的失利,被迫退回
舟山岛,张煌言随后前往
南平市秦川岛驻扎。
顺治帝十五年(
永历十二年,1658年),永历帝的使者抵达福建厦门,封
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张煌言为
东阁大学士兼
兵部尚书,负责
浙江省的军事行动。不久,这两位抗清英雄联手,共同参与了一场在抗清斗争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壮举。
攻打南京
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1659年)五月,郑成功率领一支由水陆两军组成的十七万大军,在
舟山市与张煌言的六千人部队会合,一同从崇明口进入
长江,对清军发起了攻势。在这场战役中,张煌言展现了他超群的军事和政治才干。
当大军刚抵达长江口时,张煌言就向
郑成功提议,首先攻占
崇明岛,作为稳固的后方基地。这一建议基于他多次进入长江的经验,但郑成功并未采纳,而是决定全军向西推进。到了六月十七日,张煌言攻占了瓜洲,并在军事会议上提出,主力应先攻取
镇江市,同时他自己带领
水军直攻南京的观音门,以支援郑成功在镇江的军事行动。当月,张煌言的部队向西进发,沿途的清军惊慌失措,而当地民众则热情支持张煌言的军队。当义军抵达观音门江面时,他们期待郑成功能从陆路赶来,共同进攻南京。当时驻守南京的清江南
总督郎廷佐因城内兵力不足,感到极度恐慌。
然而,
郑成功不懂得兵贵神速的道理,而是继续乘坐船只缓慢西进。张煌言在南京江面上空等了两天,未见郑成功的大军到来。清军利用这个机会加强了南京的防御。他们得知张煌言的部队孤立无援地驻扎在浦口,便计划在郑成功的主力到达之前击溃张煌言的部队。夜间,清军出动了八十艘快速船只对张煌言的
水军进行突袭。两军交战,义军英勇抵抗,最终击退了清军。到了第二天凌晨,七名义军战士成功收复了江浦城。
克复芜湖
顺治帝十六年(
永历十三年,1659年)七月七日,张煌言成功收复了芜湖,并在此地设立了指挥中心。他迅速分派四路军队,攻占了从
溧阳市到
广德市、
池州市、
和县、
宁国市等地,并以
郑成功的名义发布了檄文,呼吁各地人民“归正反邪,端在今日”,并承诺“先机者有不次之赏,后至者有不测之诛”。这一系列行动在
皖南和
苏南地区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在张煌言的指挥下,派往各地的军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他们连续攻克了皖南的太平、宁国、池州、
徽州、
无为市和州以及苏南的
高淳区、溧阳、
溧水区等城池,总计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张煌言的部队迅速壮大到数万人,湘赣鲁豫等地也受到了影响,许多忠勇之士纷纷表达了加入抗清行列的意愿。这标志着张煌言抗清事业的顶峰。面对这一形势,清廷开始感到紧张,除了调集大军南下进行镇压外,
顺治帝也在考虑是否亲自出征。
然而,
郑成功的军队在南京城下的战斗中遭遇失败,这使得郑成功和张煌言共同创造的有利抗清局面受到了严重挫折。随着郑成功军队的撤退,张煌言的部队在芜湖地区变得孤立无援,这为清军提供了集中力量反击的机会。到了
顺治十八年(
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张煌言率领部队进入
南平市的沙埕,希望能够与郑成功的主力再次会合。但此时,郑氏的主力部队已经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收复台湾的战斗中。
后世评价
明史专家顾城认为在
南明历史上,张煌言是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张煌言偏处
浙江省、福建海隅,在没有地方实力派支持的情况下,仍能根据形势变化作出应对,与清廷对抗周旋数十年,其政治眼光和魄力要胜过晚明名臣
史可法、
何腾蛟等人。
历史学者陈宝良在《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一书中指出,在明代一部分士大夫中,他们能够毫不犹豫地实践
儒家的节义精神,张煌言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们不在乎个人的功名利禄,为了忠君报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明末清初思想家
黄宗羲认为张煌言已经成为千载人物,如果将张煌言比作
宋朝的
文天祥,世人都会赞同这个观点。
清朝
宁波市(
浙江省宁波市)人高允权作《哭苍水》:壮心未得同狐偃,大节还能愧李陵。十九年来精卫恨,故人永夜哭寒灯。
李国文先生认为虽然明朝皇嗣断绝
南明覆灭,但是作为明朝遗臣的张煌言仍然继续统兵,只要有张煌言在就代表着大明王朝还没有完全咽气,存在着东山再起的可能。张煌言这个名字具有标志性意义,他的死亡标志着明朝彻底灭亡。
艺术形象
后世纪念
张煌言墓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九月,张煌言在杭州弼教坊被清廷杀害后,万斯大等人依其遗愿将张煌言葬于
西湖南岸、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墓用砖砌成园形,墓碑文“故明勤苍水张公墓”。墓两侧分别为与他同时被捕殉难的杨冠玉墓和罗子木墓。
张煌言故居
张煌言故居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区苍水街194号中山广场,故居正房三
开间两楼,有楹联“继岳飞文天祥,鼓天地之正气;步陆游辛弃疾,扬古今以雄风”,两侧有东西厢房三间两层。目前张煌言故居正房和厢房部分已被改为张仓水纪念馆,作为宁波市海曙区清廉教育基地,向游客开放展览。
张仓水纪念馆
张苍水纪念馆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区苍水街194号中山广场张苍水故居内,1998年始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724平方米。张仓水纪念馆分为中堂、西厢房、书房三部分,主要陈列了根据张煌言生平创作的历史
长卷、张煌言生前遗作和后人对张煌言的研究成果,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研究书目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
参考资料
特色旅游.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