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
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
迟子建(1964年2月-),女,出生于黑龙江漠河北极村,祖籍山东海阳,中国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迟子建的父亲曾经是小学校长,热爱文学,喜欢曹植,因此给女儿命名子建,对迟子建的文学之路影响颇大;母亲是乡广播站广播员。1984年,迟子建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永安小学、黑龙江省塔河县第二中学、大兴安岭师范学校任教,工作之余坚持写作。1985年公开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那丢失的……》,之后,陆续发表短篇小说,在黑龙江文坛初露头角。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调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同年她出访日本有感,创作了长篇小说《伪满洲国》。1998年迟子建与老同学黄世君结婚。2000年出访挪威,写了短篇《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2002年其丈夫遭遇车祸去世,她为丈夫写下《春天最深切的怀念》,同年完成了《越过云层的晴朗》。2004年,迟子建看到鄂温克画家柳芭的故事,孤身一人隐居在大兴安岭深处,与鄂温克族的长者们结识,开始创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次年完成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2007年她凭《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之后,她赴德国、韩国、西班牙、新加坡进行文学交流;参加法兰克福书展,伦敦国际书展等活动。2015年,推出了长篇小说《群山之巅》;2019年推出她的首部摄影散文集《也是冬天,也是春天》。2023年当选为政协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2024年1月,迟子建的小说《东北故事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迟子建自1983年开启小说创作生涯,创作了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群山之巅》《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等,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等,短篇小说《雾月牛栏》《清水洗尘》等,及散文《再生吧,天鹅》等,出版了《迟子建文集》四卷和三卷的《迟子建作品精华》。她的创作主题包括乡土主题(黑龙江本土性)、自然主题、死亡主题、女性主题、生存主题、俄罗斯主题等。迟子建具有很强的日常生活叙事写实的功力;她用诗意的语言抒写故乡的群山、自然等景物,描绘形形色色人物的婚丧嫁娶、民俗节日、生活起居和命运,塑造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形象、人物群像以及动物。她提出了短篇小说“溪流说”、中篇小说“江河说”和长篇小说“海洋说”,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文体美学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行了对时间型长篇小说的空间化处理,使西方现代派小说中惯常使用的多角度聚焦与中国传统文艺美学中的散点透视相结合,实现章节之间场景与空间的位移。她曾获得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文学奖励。其作品有英、法、日、意、韩、荷兰文、瑞典文、阿拉伯文、泰文、波兰文等海外译本。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4年2月,迟子建出生于黑龙江漠河北极村。因出生于农历元宵节,取小名“迎灯”。母亲李晓荣是乡广播站广播员。父亲迟泽凤是小镇上的小学校长,好诗文,喜欢三国曹植名篇《洛神赋》,曹植又名曹子建,父亲为她取名“迟子建”。
迟子建的童年在黑龙江畔度过,幼时同父母一起去过十八站、三合站,最后定居永安。1970年,六岁的迟子建时被母亲送回漠河乡同外祖父外祖母生活。八岁时,迟子建回到父母身边,并在父亲任职的塔河县永安小学上学。受父亲影响,她从读书起就酷爱文学,喜欢写作文,喜欢朗诵。
1979年,迟子建考上重点中学塔河二中。1981年,迟子建高考,作文“跑题”,只得5分,进入大兴安岭师范学校中文专业学习。在加格达奇的大兴安岭师范学校,迟子建大量地阅读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罗曼·罗兰、普希金、拜伦、莱蒙托夫、雪莱、鲁迅、郁达夫、川端康成、屠格涅夫的作品,深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
初露头角
1983年,师专二年级的迟子建开始文学创作,并向杂志投稿。师范临毕业前,她在自习教室写《北极村童话》。次年,迟子建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家乡塔河。先是在永安小学父亲手下工作。半年后,进入黑龙江省塔河县第二中学担任高考辅导班的语文教师。工作之余坚持写作。1985年,迟子建收到母校邀请,到大兴安岭师范学校中文系担任教师。同年,她在《北方文学》公开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那丢失的……》。同时,她以家乡北极村为素材继续创作《北极村童话》。之后,她的短篇小说《沉睡的大固其固》发表于《北方文学》第三期,随后被《小说选刊》第十期转载,在黑龙江文坛初露头角。1986年1月,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散文处女作《再生吧,天鹅》发表于《大兴安岭报》二月一日北极光副刊头条。
工作调动
1987年,迟子建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结业后,转到西北大学首届作家班学习。她钻研小说创作技巧,她的小说创作路向也渐渐清晰。据复旦大学刘明真的《迟子建文学年谱》,1988年迟子建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学习。1988年,迟子建先后发表了《红罂粟小院》《无歌的憩园》《座中泣下谁最多》等小说和散文。据黑龙江省政协的《迟子建同志简历》,1989年2月,她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研究生学习。次年,迟子建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在《北方文学》杂志当编辑,从此离开大兴安岭,到省城哈尔滨生活。同年年底,迟子建到日本访问。回国后,她决定创作长篇小说《伪满洲国》,试图还原伪满时期底层社会的生活图景。次年,她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树下》发表于《花城》第六期。
遭遇变故
1997年,她偶遇老同学黄世君。次年,两人结婚。婚后,迟子建与丈夫因为工作原因分居两地。同年,迟子建集中做了两个月的资料整理,开始创作《伪满洲国》。至1999年12月,《伪满洲国》完成。期间于1998年,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公布结果,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雾月牛栏》获奖,她也成为该届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2000年,凭借短篇小说《清水洗尘》,她再获鲁迅文学奖。同年,迟子建出访挪威,因为卑尔根给她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归国后写了短篇《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
2002年春节刚过,迟子建八十岁的公公因病去世,她自身高烧不退。在养病期间,迟子建一直在进行《越过云层的晴朗》的写作。同年5月3日,她的丈夫黄世君在奔赴塔河途中遭遇车祸去世。变故来得突兀,她为丈夫写下《春天最深切的怀念》,同时怀着无限哀思完成了《越过云层的晴朗》。
2004年,迟子建在报纸上看到鄂温克画家柳芭走出森林,最终又辞掉工作回到森林,在困惑中葬身河流的故事,决定动笔写这个民族的历史。迟子建孤身一人隐居在大兴安岭深处。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她结识了鄂温克族的长者们。她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集中阅读鄂温克历史和风俗的研究资料,做了几万字的笔记,以一位年过九旬、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开始创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次年,迟子建将丧夫之痛写进小说,她从个人之殇中抽离,把悲悯眼光投向芸芸众生,完成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把自身遭遇投映在文中女主公身上。
专注工作
2007年,迟子建凭《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次年,她的散文作品《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让她首次荣获了“冰心散文奖”,《额尔古纳河右岸》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该长篇被称为中国版《百年孤独》。
2009年,迟子建参加法兰克福书展,作《作家的那扇窗》的演讲。同年,她应邀与毕淑敏、梁平等作家一起赴德国进行文学交流活动,在名为“中国当代文学之夜”的文学宣讲活动中与德国汉学家及中国文学爱好者就中国当代文学交流了看法;与王蒙、莫言、铁凝等作家参加第四十二届伦敦国际书展。次年,她推出长篇小说《白雪乌鸦》。
2013年,迟子建赴韩国参加韩国第四届亚洲文学论坛。次年10月15日,她出席了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2015年1月,迟子建推出了第7部长篇小说《群山之巅》。这一年,迟子建凭借《晚安玫瑰》,第八次摘得百花文学奖。同年10月,迟子建第一次参加自己作品的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极地的出发与远行——迟子建创作三十年研讨会”。
2017年,迟子建赴西班牙参加中西作家座谈会。同年参加了《收获》六十周年纪念座谈会。次年,迟子建赴新加坡参加《联合早报》文学节,并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进行题为《没有哪个时空是尘埃不染的》的演讲。在新加坡时特意寻找郁达夫的故居,回国后写下《从富春江到硕莪馆》。
2019年,迟子建的摄影散文集《也是冬天,也是春天》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书中首次以插图形式加入作者拍摄的摄影图片。次年,她在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学。
2023年,迟子建当选政协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2024年1月,迟子建的作品《东北故事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东北故事集》收录了迟子建创作的三部钩沉东北历史的中短篇小说,分别为《喝汤的声音》《白釉黑花罐与碑桥》《碾压甲骨的车轮》。3月4日,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迟子建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谈及对引进国内高端民宿进驻黑龙江的提法,持保留态度。
人物关系
作品
长篇小说
《伪满洲国》
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书写,以冷静的文字,从各个角度书写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残酷统治、民族压榨,再现了那个民不聊生、铁血交织、畸形异态的黑暗世界。全书结构恢宏,人物众多,充分展现了迟子建小说长篇创作的高度。
《额尔古纳河右岸》
以一位年过九旬、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描述了驯鹿鄂温克族这个居住在森林里的古老民族的百年历史,展示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美丽的自然风光,鄂温克人的生活方式、习俗传统、道德伦理。作者挣脱了文本的限制,将生态意识与民族意识融入到文学创作当中,使作品在当前自然破坏以及民族衰落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同时,本文试从坚守与保护的角度入手,探寻文本隐含的深层文化内涵与价值意义。《额尔古纳河右岸》被称为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的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和民族意义。
中篇小说
备注:参考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全篇近四万字,故事情节主线清晰,从原本幸福的女主人公——“我”失去魔术师丈夫讲起,记录“我”外出游历,途经乌塘山、三山镇,目睹种种不幸之后,意识到了自身悲痛的微不足道,最终以“我”的释怀宣告结束。书中有迟子建自身深刻的生命印记。她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叙述了其他人的死亡,及不同的死亡方式。如陈绍纯老人为牛枕母亲修饰一幅牡丹图被画框砸死,小食摊主老婆得了痢疾乱投医被兽医治死,云领母亲被宠物狗抓挠后染狂犬病死亡等。她用一种带着生命痛感的温情文字将这些东西诉诸笔端。
短篇小说
注:参考
散文
注:参考
作品集
翻译作品
备注:参考
创作特色
题材内容
乡土主题(黑龙江本土性)
迟子建坚守北国边陲,独特的地理空间成为其创作的灵感来源。她专注于书写黑土地上的温情,写中国最北端的雪地、漠河、北极村、木头房子、冰封的黑龙江、雪泥路上的马车等。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感言里,她说跟她一起来到颁奖台的应该还有她的故乡,有森林、河流、清风、明月,是那一片土地给她的文学世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她的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散发着浓郁的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气息,再现了东北地域的风俗人情、自然风光。
自然主题
迟子建的文学创作以故乡大地普通民众的人生和命运与大自然作为书写对象。如早期作品《沉睡的大固其固》(1985年)、《北极村童话》(1986年)、《北国一片苍茫》(1987年),《鱼骨》(1988年)等。《额尔古纳河右岸》明确指出“借助那片广袤的山林和游猎在山林中的这支以饲养驯鹿为生的部落,写出人类文明进程中所遇到的尴尬、悲哀与无奈”,描摹最迷人最原始的自然风光:苍茫无边的天然森林,赏心悦目的大冰雪,隔江相望的俄罗斯美丽的民俗风情。连绵的山川,清澈的河流,瓦蓝的天空,悠闲的白云,鄂温克族居住的“希棱柱”,临产搭建的“亚塔珠”,狩猎前后的仪式,驯鹿放养的方式等。《群山之巅》则表现了她回归自然的纯朴心愿。在她的小说里,自然是人和谐而富有诗意的家园,它和人构成了一个神圣的整体。
死亡主题
迟子建着力于表现死亡对人的理性价值,她的小说《沉睡的大固其固》《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树下》《亲亲土豆》等都有不同类型的死亡书写。迟子建对死亡的表达显得坦然而安详,庄严而平静,展现人生的本真状况。迟子建笔下的死是和生在互相交换,不断轮回的。如《额尔古纳河右岸》,生和死有其内在的规律,保持着自然界的平衡。《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作家采用了以乐感写痛感的曲笔,饱含着面对惨淡生命的脉脉温情,在叙述并呼唤寒冷中的温暖。
女性主题
迟子建不标榜女性主义,但她的作品十分关注女性的心理和命运。20世纪90年代初发表的中篇小说《炉火依然》《旧时代的磨房》对女性人物心理的把握平和自然。《逝川》中塑造了勤劳善良美丽热情的女主人公吉喜,《银盘》中塑造了美丽、纯洁、勤劳,一心向往与勇敢地追求美好的生活的女主人公吉爱,《秧歌》展示了女萝的命运。2003年的《踏着月光的行板》描写底层民众的生活在底层人们困窘的生活境遇中给予一种浪漫。
生存主题
迟子建作品的一个主题是发现并表现生存困境、寻找人生出路。如《亲亲土豆》《花瓣饭》《格局》《旅人》等,用文学形式表现各种各样的生存困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困境都既与别人的困境有相通性,又与别人的困境有不同性。发现个体的生存困境、寻找人生出路。《额尔古纳河右岸》则是展示一个民族的生存困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处于原生态地域的风俗民情大都处于“去域化”境况中,现代人类一直不断地以毁坏自然来构建“美好家园”。鄂温克人面对现代科技文明的冲击而无可挽回的萎缩、异化,陷入极其尴尬的处境。
俄罗斯主题
迟子建幼年时独特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及自身对俄罗斯文学的钟情与偏爱。其小说创作带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情,如《换牛记》描写了两国人在边境偷偷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景,再现边地中俄人民的生活图景;《烟火漫卷》随着黄娥的找寻,哈尔滨的俄罗斯异域风情徐徐展。受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女性形象影响,迟子建小说的人物塑造与主题偏重于底层与边缘人以及群体女性。同时,俄罗斯文学的忏悔与救赎也成为迟子建近年来小说反复呈现的主题。由于其作品蕴藉着深刻且浓郁的俄罗斯情结,在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方面中得到俄罗斯读者的青睐。
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
迟子建小说的语言有着明显的诗化和童话般的气息。她能把生活的某些场面、片断乃至细节营造出诗的意境来。如《雾月牛栏》《清水洗尘》《亲亲土豆》《岸上的美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额尔古纳河右岸》等中的白夜和北极光,大雪和冰河,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与粗犷神奇的生活画卷。她善于发现并捕捉一些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细节或事物,如“太阳火点烟”“阳光赶集似的簌簌聚拢过来”,豆腐“在盆里颤颤巍巍的,但那不是老态龙钟的表现,而是充满生机的跃动”空灵有致,诗意盎然。
叙事特点
迟子建的小说是融入生活的,她具有很强的日常生活叙事写实的功力。迟子建笔下有婚丧嫁娶、饮食男女、民俗节日、生活起居、职业技艺等众多的场景叙事和细节描写。如《伪满洲国》里的元宵灯节、《群山之巅》里的旧货节、《越过云层的晴朗》里的月亮节、《白雪乌鸦》里的小年祭祀灶神、《树下》里的革命文艺演出、《晨钟响彻黄昏》里的白马桥杀羊表演等,还有频繁出现的死亡场景叙事。她用诗意的笔调抒写故乡的群山、自然、形形色色人物的生活和命运,表现出一种对烟火人间的喜欢,对人的深情、善意。
在叙事空间方面,迟子建致力于异托邦建构。在异托邦中又隐含着乌托邦。如《树下》串联异托邦与乌托邦双重叙事空间;《晨钟响彻黄昏》拼贴异托邦与乌托邦双重叙事空间。
形象塑造
迟子建在小人物的塑造上,秉持着一种尊重和平等,凸显其良善品性。如《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中主人公刘志经历坎坷,后得到警察老刘的帮助重新做人;《驼梁》的主人公王平高考落榜,去跑货车遇险,受人帮助得以脱困;《沉睡的大固其固》中媪高娘帮助村人躲掉鼠灾,大家互相照应、相互帮衬。她笔下的小人物无论是身处贫苦的乡村还是繁华的城市,日常生活充满了辛酸、苦难和无奈,但面对失意,他们自信乐观,不屈不挠。
迟子建在人物群像塑造结构上具备多元密集特点,人物组合呈现“块茎”结构,体现多元人物一体化块茎文本结构。比如《白雪乌鸦》《额尔古纳河右岸》等,人物众多,形成葡萄状的人物结构图。《群山之巅》写了几十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人物。在她的小说里,仿佛众生平等,很难分辨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她对每一个人物的叙述都很细心周。
迟子建的小说世界人与动物跨越物种与意念的界限,结成亲密和奇异的共在。她用平实又绚丽的语言,在《五羊岭的万花筒》中创造出充满灵性的猫金霞,在《白雪乌鸦》中创造出幽灵般的乌鸦,在《穿过云层的晴朗》中创造出有着“忧愁与幻想”的黄狗等动物形象。
景物描写
迟子建热衷于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她打破传统的人物中心主义文本结构,让景物作为与人物并列存在的生命体出现。她的笔下有静物、旧器物、植物动物。如《晨钟响彻黄昏》中的猫、《热鸟》中的鸟,《伪满洲国》中的铜镜、《树下》中的骨雕美人与梳妆匣、《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镜子与鹿皮口袋、《白雪乌鸦》中的烧锅酒和泥塑命根子《群山之巅》中的斩马刀等,共同丰富了迟子建笔下的风景世界。
成就与影响
作品传播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东北女作家。她的作品除了在中国内地出版,还在中国香港、台湾出版,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国也有翻译传播,如法文版《磨坊》《银盘》《香坊》《晚安玫瑰》《树下》等,意大利文版《向着白夜旅行》《旧时代的磨坊》《秧歌》《踏着月光的行板》等,英文版《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韩文版《群山之巅》,日文版《第三地晚餐》等。《额尔古纳河右岸》则同时有韩文版、意大利文版、西班牙文版等。2008年,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和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共同出资,在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建立迟子建文学创作基地,以表彰迟子建的文学功绩。
文体革新
她在小说的文体差异方面提出新说法:“如果说短篇是溪流,长篇是海洋,那么中篇就应该是江河了。每种体裁都有自己的气象,比如短篇,它精致、质朴、清澈,更接近天籁;长篇雄浑、浩渺、苍劲,给人一种水天相接的壮美感;中篇呢,它凝重、开阔、浑厚,更多地带有人间烟火的气息。”她的短篇小说“溪流说”、中篇小说“江河说”和长篇小说“海洋说”,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文体美学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其长篇小说冲破特定时空体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追求叙事的宽度和广度;短篇小说截取故事的“横断面”进行讲述,将时间做空间化处理;中篇小说相对于短篇小说而言更注重叙事的长度,更注重叙事中时间的拉长与重组。
她进行了对时间型长篇小说的空间化处理,如《树下》《穿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等。尝试了去时间的空间化叙事实验,尽量隐去长篇小说中的时间痕迹或者线性情节过程,而采用多人称、多角度的叙事视角集中观照特定历史时空中的特定事件或人群活动,使西方现代派小说中惯常使用的多角度聚焦与中国传统文艺美学中的散点透视相结合,实现章节之间场景与空间的位移。比如《晨钟响彻黄昏》《白雪乌鸦》《群山之巅》。
荣誉与获奖
作品荣誉
个人荣誉
人物评价
作家王安忆说迟子建总是知道生活中哪儿有小说,迟子建的作品“意境特别美好,她好像直接从自然里面走出来的。”
作家莫言评价:“她的作品开始像一泓清水,后来则像宽阔的大河。”“她对人性、对小说的理解越来越宽厚,越来越有包容性。她的很多作品都可圈可点,是非常全面的作家。尽管容颜不老,文字越来越老道。”
作家苏童认为,迟子建几十年来在创作上都保持着很高的质量,“大约没有一个作家会像迟子建一样历经二十多年的创作而容颜不改,始终保持着一种均匀的创作节奏,一种稳定的美学追求,一种晶莹明亮的文字品格。”
作家刘震云说:“作品中最具油画色彩、浓郁生活气氛及地域特色的作家,我心目中仰慕的有两位,恰好都出自东北,并且都是女性:萧红和迟子建。从笔法的成熟和现代来讲,迟子建已经在雪地和荒原上远远走过了萧红。”“由于迟子建的存在,一片苍茫的北国便呈现在外面面前。”
诗评家谢冕评价:“向后退,退到最底层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甚至命运的背后。然后从那儿出发倾诉并控诉,这大概是迟子建近年来写作的一种新的精神高度。”
作家王蒙评价:迟子建是一个幸运的作家,她有文学的散文的小说的一切感觉禀赋,游刃有余。她写得惊心动魄,不离美好,自然多面,不事冗长,她对她的人物有一种宽容与贴切,民胞物与,将心比心,一草一花、一鸟一兽、一河一岭、一滴一点一语,她对之都有欣喜与善待。
央视网评价:迟子建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在所有这些奖项中,包括了散文奖、中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奖等。
世界文学教研室傅星寰教授评价:“迟子建老师的作品里有大情怀,她的悲伤是克制的却令人感动的,她是天赋型的作家。”
文学院院长张庆利教授评价:“迟子建老师是有文学天赋,又能够刻苦钻研的人,小说的配方是‘发现和心灵’,小说的秘方是‘情感’。”
任职经历
相关作品
研究著作
2002年,珠海教育学院方守金系统地对迟子建的文学道路和作品进行梳理与研究,著就《北国的精灵:迟子建论》,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20年、2021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小说评论》杂志先后组织了迟子建《烟火漫卷》研究专辑。
作品改编
2016年,迟子建的小说《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被拍成电影《布基兰》上映。
人物影视
2010年,《中国作家推介专题——迟子建专题》外文节目在国际台《中国当代文化人物》“当代作家系列”中播出。
2011年7月14日,央视网CCTV-10科教频道《人物》栏目播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迟子建》(上)(下)。
2016年,《文学的故乡》第三级《迟子建》纪录片播出,纪录片跟踪拍摄了迟子建回到故乡、回到文学现场的历程,还原其童年往事和创作历程。
参考资料
迟子建同志简历.黑龙江省政协网.2023-11-13
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23-07-07
美女作家迟子建.东北网.2023-11-15
迟子建与我.北方网.2023-11-16
额尔古纳河右岸.豆瓣读书.2023-10-29
迟子建:我的写作与生命同行.中国作家网.2023-12-14
知名校友——迟子建.大兴安岭职业学院.2023-11-16
晨钟响彻黄昏.豆瓣读书.2023-12-14
历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一览.中国作家网.2023-10-29
布基兰 (2016).豆瓣电影.2023-11-13
《文学的故乡》.央视网.2023-11-1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初露头角
工作调动
遭遇变故
专注工作
人物关系
作品
长篇小说
《伪满洲国》
《额尔古纳河右岸》
中篇小说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短篇小说
散文
作品集
翻译作品
创作特色
题材内容
乡土主题(黑龙江本土性)
自然主题
死亡主题
女性主题
生存主题
俄罗斯主题
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
叙事特点
形象塑造
景物描写
成就与影响
作品传播
文体革新
荣誉与获奖
作品荣誉
个人荣誉
人物评价
任职经历
相关作品
研究著作
作品改编
人物影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