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第一季
2016年周全执导的医疗新闻纪录片
《人间世》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市卫计委联合策划拍摄、周全执导、秦博编导的一部医疗新闻记录片。于2016年6月11日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首播。该纪录片获得广泛关注和讨论后,主创团队又推出了第二季与电影版《人间世》。
《人间世》共有10集,以医院为拍摄原点,聚焦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考验时的重大选择。10集包含10个主题,不同主题下是不同的医患关系,有重症抢救、120急救、公民器官捐献、临终关怀,还有年轻癌症妈妈的选择。《人间世》主创团队希望通过观察医院,这个集中体现社会矛盾的场所,来反映社会的医患关系,通过换位思考来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也希望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医学案例,让观众对死亡和疾病产生深度思考。
《人间世》获得了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系列纪录片”和“最佳纪录片导演”两项大奖,并获得“年度最佳纪录片”提名;以及第六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的评委会大奖;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纪录片”提名;入选“壮丽七十年 荧屏庆华诞”——“视听中国全球播映”活动主推片目。
剧情简介
以下信息参考资料:
第一集《救命》
《救命》拍摄的是瑞金医院心脏外科和急诊室里发生的事,来这里的基本都是危重病人。急救科副主任医师车在前所在团队接收24岁的海鲜中毒病人邹磊,经抢救无效离世,但2015年的中秋节,车在前却收到了邹磊家人发来的感谢短信。瑞金医院心外科主任赵强接诊了27岁的马方综合征患者王斌,需通过手术将全身的主动脉全部换成人工血管。赵强接下了这个手术,但术后第二天,王斌因为急性肾衰竭去世。不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又来了一名马凡综合症患者,同样的手术,赵强再次主刀,这一次,他救下了患者的命。
第二集《理解》
吴慧琼、王敏祥和徐晓明是上海市急救中心一辆救护车上的医生、司机和担架员,三人相互配合,组成一个急救小组。纪录片用镜头记录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讲述了耽搁急救车的种种原因,例如赖在急救车不走的、叫不到出租就叫救护车的、感冒发烧等小毛小病的等等诸如此类的状况。通过这些折射出了急救资源的紧张和种种无奈。
第三集《团圆》
从成都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第 8 天的患者焦俞,刚满25岁,被判定为脑死亡。他年老的父母在极度悲伤之中,提出了将儿子身上有用器官捐献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在征得焦父焦母同意后,创作团队记录下了华山医院 OPO(器官获取组织) 团队为焦俞完成捐献肝脏、肺脏、两个肾脏和两个角膜的整个过程,这些器官也成功使6位接受捐献的病人重获新生。
第四集《告别》
该集讲述了上海市第一个临终关怀社区医院里的故事,这里的绝大多数患者都是癌症晚期患者,他们选择在临终关怀医院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临终关怀、安宁护理、舒缓疗护,隐藏在这些专业名词的背后,是从生到死的一世轮回。主创团队用镜头记录了他们和家人、和朋友和自己的告别。王学文是这里待得最久的病人,五年间他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告别。
第五集《选择》
该集由两个与子宫相关的故事组成。37岁的陈莉莉患有全球仅有六例记载的罕见病,疾病面前,她面临着是否要摘除子宫的艰难的选择,生命面前最终她选择了摘除子宫。可在陈莉莉切除的子宫里,医生又发现了新的病变,陈莉莉不得不切除整个卵巢。43岁的徐喜娣,她19岁的儿子因为救落水儿童而失去生命,为了弥补失去孩子的痛苦和遗憾,她决定做试管婴儿,在多次移植胚胎后成功怀孕 ,但复查发现胚胎已停止发育。
第六集《信任》
该集通过第三方视觉去解读阻碍家长与医生建立信任的缘由,希望可以通过解读,帮助医患建立理解和沟通,化解医患矛盾。王天奇、范昱泽两位孩子爆发了严重却不多见的病情,他们的家长都非常揪心、着急。但是对待儿童病患,医生需要从孩子家长那里获得病史,医生与家长的沟通和协调显得尤其重要,而信任是沟通的第一前提。但在现实中,两方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往往让矛盾一触即发。
第七集《新生》
医学的终极目标是为患者消除病痛,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尽管所有手术都有风险,但是有些手术一旦成功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怀孕8个月的朱帮红,羊水指数只有29,必须立即接受剖宫产手术,孩子注定是个早产,但早产儿通过手术获得新生。92岁的黄吉娣,因为胆石症引发急性胆管炎,必须通过微创手术把被结石堵死的胆道撑开,排出胆汁。刚满一岁的桐桐,是一位听力障碍儿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获得了世界的声音。
第八集《坚持》
该集讲述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导管室发生的事,这里有着心脏内科领域最难的两台手术,也有世界上顶尖的心导管医生。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将主刀两个都经历过一次失败手术的病例。55岁的吴伟右边血管完全闭塞,葛均波通过正向和逆向的尝试,在历经波折,耗时近六个小时后终获成功。紧接着葛均波又为19岁的李娜疏通左冠两根完全闭塞的血管,期间他的手因高度疲劳,两度肌肉痉挛,在其坚持之下,手术最终顺利完成。
第九集《爱》
讲述了一位26岁的新婚妈妈,怀孕不久后就确诊患上癌症的故事。26岁的张丽君和丈夫结婚不到一年,怀着5个月身孕,却被查出胰腺癌晚期。最后,患者选择了在怀孕7个月时剖腹产,早产体重只有2斤多。生完小孩开始治疗,但癌细胞在怀孕期间迅速扩散,随着治疗的进行,她的头发脱落了,一只眼睛也看不见了。
第十集《回到起点》
该集回到起点,讲述了人间世背后的故事。从2014年冬天开始,《人间世》摄制组进驻上海市各家医院,蹲点拍摄,跟踪记录,将发生在医院的人间故事,一一呈现出来。两年的记录,最终呈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制作
创作缘起
2013年,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成立了深度报道组,专门从事深度调查类新闻报道,这即为《人间世》创作团队的基础。他们在做了大量深度报道后,发现很多行业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误解的产生。于是《人间世》团队策划用一到两年的时间,选择一个重点行业进行沉浸式蹲守拍摄。当时有医生、警察、城管三个行业作为选题,最终选择了医生,既关乎生命,也存在较突出的医患关系。
团队组建
《人间世》的创作团队很年轻,大部分是80后也有90后,都是深度调查记者出身。《人间世》的导演之一秦博说:“我们首先是记者,然后才是纪录片编导。”此外,医疗类纪录片还要求“专业性”和“伦理性”。所以在上海市卫健委的支持下,《人间世》团队还邀请上海各大医院的专家组成了一个“医疗专业委员会”,重点对拍摄过程中的医学专业问题尽心把关。在医学伦理性方面,《人间世》团队成立了“医学伦理委员会”对内容进行审核。
创作
《人间世》的所有剧集都是真实的记录,没有任何事先的导演和安排。如同总导演周全说的“老老实实记录,真真诚诚表达”是主创团队的原则。但真实不意味着没有创作,《人间世》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通过拍摄和剪辑处理,对客观现实进行了主观性创造处理,以故事性为核心塑造真实感。针对不同的人物和病情,创作了“救命、理解、团圆、告别、选择、信任、新生、坚持、爱、回到起点”10 个主题 ,每一集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在每一集内都给观众介绍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医患关系。
以往的医疗题材影视剧对医护人员的戏剧处理,导致医院真实的情况被遮蔽,加重了大众对医生的误解。公众往往会认为是医生的玩忽职守、胡乱作为,或是国民素质差、家属的无理取闹,激化了医患关系。但真实风格的医疗纪录片则让大众看到了矛盾的根源。镜头前,情绪激动的患者家属,因为不理解和不信任,冲上前掐住医生的脖子。但他并没有看到,医生在手术室对病人的坚持抢救。在《选择》这一集中,镜头记录下了医生对于治疗方案的纠结,他们反复选择,开了无数的会,最终确定对患者的最优解。但是普通人只看到了医生开了个单子,写了个处方。在这个意义上,《人间世》以真实和真诚的记录为医生和患者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正如片子所描述的那样,病人去世,但家属还是对医生心怀感激,表示“生活总要继续,我们会一切照常”。
拍摄过程
《人间世》团队用两年时间,扎根于上海市各个医院,4名主创、 8名现场导演,全部50人的拍摄规模,历经9个月的前期调研和采访,拍摄了上千个小时的素材。没有24小时全景摄影机,编导们能做的就是“蹲坑把守”,团队成员都住在医院里边,一旦有案例发生,立马扛着摄像机冲上去。“拍摄难度大,现场镜头转换等,要求灵活性高。”而在拍摄时,摄制人员将所有器材都“穿上了”防菌服。
《人间世》团队有意识地在用深度报道、沉浸式拍摄的方式做片子,在让观众沉浸之前,他们先让自己融入了医生和患者。拍摄前一年,《人间世》团队就来到医院学基础医学知识,每天跟在医生后面查房、开会、学抢救知识、学无菌规范。拍摄者要跟医生上下班一样,伴随式地进入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但不能干涉他们的生活。和医生以及患者建立了信任之后团队才开始拍摄,到了后来,很多患者和医生都成为了创作团队的的朋友。信任让拍摄团队能够贴近拍摄对象,同时采取医生、患者、媒体全面的视角。不污名化医生,不污名化患者,既尊重拍摄对象的主观表达,也尊重自己的主观表达。
幕后故事
时刻目击生离死别让不少工作人员的心理难以适应。比如编导在剪辑时,很多血腥或悲伤的镜头都不忍心看。还有人产生了心理问题,虽然还没严重到找心理医生的地步,但必须在大伙儿的安慰疏导下才能走出来。在拍摄主题《告别》一集时,摄制组去临终关怀医院拍摄了30多位晚期癌症患者老人,他们都是生理预期三个月就要离开人世。如此密集地接受这样的案例让编导很崩溃,放声大哭,问‘我们为什么要拍那么多痛苦的东西’。”后来家属去做他们的工作,给了他们鼓励和信心。
在拍摄《爱》时,当时身患癌症的准妈妈张丽君提出了拒播的要求,之后导演承诺不报有创作目的,仅仅是想着为女孩家人留下一些生前影像的心态继续拍摄。拍摄过程中,张丽君和丈夫有一段催人泪下的对话,一个90后的男摄像躲在摄影机后面泣不成声,浑身发抖无法自持。该集导演说,剪辑的时候自己也哭成泪人。最终张丽君同意播出,因为她觉得“可以积极影响到更多人,是益大于弊的”。
音乐原声
特色
主题
《人间世》以医院为拍摄原点,聚焦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考验时的重大选择。导演周全表示,希望通过观察医院,这个集中体现社会矛盾的场所,来反映社会的医患关系,通过换位思考和善意的表达,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此外,“人间世”三字来自《庄子·内篇》,说的是人与社会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而《人间世》这部纪录片就是想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医疗故事、医患故事,让观众去思考“人与人该怎么相处,人与这个社会该怎么相处。”也希望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医学案例,让观众对死亡和疾病产生深度思考。
叙事
《人间世》通过使用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等叙事方式,让复杂多变的患者病情和各种人物关系的镜头相互穿插。医疗纪录片中的采访与解说词,从第三方的角度谈论病痛和生死,丰富了纪录片叙事的维度。通过采访形式呈现医护人员在面对病患的生存与生存治疗的思考。而解说词在纪录片中有着基础的叙事功能,解释画面无法说明的信息;阐述观点,把创作者需要让观众理解的内容通过解说词的方式表现出来。
风格
以往的医疗纪录片像是‘完美’的医疗宣传,医生都拥有“妙手回春”的能力。但《人间世》直面一切可能发生的状况,不回避手术中的风险与不测,记录失败和死亡。在第一集《抢救》里,就直接呈现了失败的医疗案例,让人们直面死亡。如同该片总导演周全所说:“我们不光呈现光鲜亮丽的一面,我们也呈现了不堪、无能为力、愤怒,甚至埋怨,因为这才是真实的嘛,这也是我们片名叫‘人间世’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想还原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
收视与反响
《人间世》自2016年6月11日在上海地面频道播出后备受追捧,迅速在互联网上成为“现象级”的文化产品。最后一集播完后,在豆瓣上获得了9.7的“逆天”高分。
2017年1月18日,《人间世》在东方卫视播出,CSM52城收视数据显示,同时段全国第三。两天后,CSM52城收视数据显示,同时段全国第二。
所获荣誉
作品评价
专业评价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项目部主任、《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对该片点评道:“两年直面生死,阅尽人间悲欢。独具穿透力的冷峻影像,像手术刀一样切开特殊的一群人。让我们看到中国社会的一个剖面,看出了对职业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渴望。”接着,他又对“最佳纪录片导演”奖做了如下点评:“考究纪录片导演能力的不是对生存的干预,而是对生活的预判。本片导演在长时间记录过程中,始终对生命抱有敬意,对人物保持冷静,显示出了年轻创作者少有的老成。”
正面评价
《人间世》以客观真实的记录在社交网络引发热议,不少观众表示“哭着看完节目”“这部纪录片真实地告诉我们,世界上多的是悲欢离合,在疾病面前,渺小的是人类。”《人间世》还打破了以往“妙手回春”的传统剧情套路,真实描绘了医生内心的痛苦、生活的挣扎等。有网友评论说:“看多了太多‘完美’的医疗宣传,这样的角度更让人感动。”“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很客观、很正面,这就是医疗本来的样子。”
新华网评:“当下中国社会中,医患关系是社会难点之一,医患矛盾也是社会焦点问题,然而《人间世》让医生、患者的心灵在生命与爱的两弦上获得了强烈的共振,收获了理解与宽容。”
负面评价
在口碑爆棚之外,也有人质疑“拍摄影响治疗”,“拍摄很难说会不会干扰到手术发挥,而病人以及家属在危急时刻面对镜头,会不会加剧他们的紧张感,都值得进一步考量。”还有人认为纪录片有情感倾向失衡的问题:“体现了医生的辛劳、工作环境的严酷和治病救人的胸怀,试图借此呼吁对医生的尊重,但是医患关系不是一味理解医生就能解决的,有点肤浅,缺少反思力度。”
衍生作品
2019年9月,《人间世》第二季开播。该季通过大量调研提炼了11个值得表达的选题,从骨肿瘤这一罕见的疾病到阿尔兹海默症、女性生育权、儿科医生,尘肺病、精神病患者等等。第二季的拍摄地点也不再局限于医院,而是深入到田间地头,患者家庭。
2022年8月,电影《人间世》上映,此片是在原有纪录片素材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主题立意重新剪辑创作而成,其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首次面世。将电影蒙太奇手法创造性融入真实感人的纪录影像。
参考资料
人间世 第一季 (2016).豆瓣电影.2023-07-05
人间世 第二季 (2019).豆瓣电影.2023-07-06
人间世 (2021).豆瓣电影.2023-07-06
纪录片《人间世》.中国记录片网.2023-07-06
那些光.网易云音乐.2024-03-18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第一集《救命》
第二集《理解》
第三集《团圆》
第四集《告别》
第五集《选择》
第六集《信任》
第七集《新生》
第八集《坚持》
第九集《爱》
第十集《回到起点》
制作
创作缘起
团队组建
创作
拍摄过程
幕后故事
音乐原声
特色
主题
叙事
风格
收视与反响
所获荣誉
作品评价
专业评价
正面评价
负面评价
衍生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