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又译作《爱丽丝梦游仙境》,是由查尔斯·道奇逊(Charles Dodgson)以笔名
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在1865年于麦克米伦公司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
爱丽丝镜中奇遇记》(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re)为该作的姊妹篇。
《爱丽丝梦游仙境》讲述的是小女孩爱丽丝追随着一只揣着怀表、穿礼服戴礼帽、会说话的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从此坠入了一个颠覆她认知的奇妙的地下世界后历险的故事。在地下世界,爱丽丝能够通过吃食物的方式变大变小,自己无法控制,她还在这里认识了千奇百怪的人和动物:如会说话的毛毛虫,爱丽丝从他这里学会了控制身体的方法;长相怪异会笑,并会提供她指引的
柴郡猫;故作悲伤的假海龟;吃着茶点,百无聊赖的疯帽匠、三月兔、睡鼠;暴躁的红桃王后等,当她在惹怒了红桃王后,正欲反抗之际醒来了,发现自己在奇境中的经历只是一场梦。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采用了荒诞的叙事手法,运用了梦幻叙事的形式,语言有趣幽默,亲近儿童心理,通过爱丽丝对奇境的不断探索和在其中的反思成长体现了成长主题;童话性和真实性并存的奇幻世界,体现了儿童本位主题;通过对暴戾的红桃王后等形象的书写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自出版以来,该作便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产生影响,成为
英国众多
儿童文学作品中最受孩子们甚至成人欢迎的读物之一,并被列入英国儿童文学黄金时代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一方面该作被艺术家们以各类理论进行了不同阐释,另一方面,该作的剧情和人物形象成为了创作的
母题,被后世不断参考和改编,对后世文学、电影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如
沈从文的《阿丽斯中国游记》、
蒂姆·波顿执导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皆改编自此作。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诞生于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和儿童文学革命的时代语境中。
工业革命促进了
英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从而推动了新思想、新变化在全社会的流行,给宗教信仰带来了冲击,“主日学校故事”一类的说教性
儿童文学受到排斥,由此动摇了英国清教主义自17世纪后期以来对幻想文学和童话文学的禁。同时,
浪漫主义思潮兴起,童年崇拜的观念受到作家们的重视,人们认为孩子有善良天真,并把孩子同不朽的世界相结合,人们开始接受
奇幻和童话故事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的交融,科技的发展则为人们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新的动力,给幻想奇境的创作带来启示,如
爱丽丝坠落兔子洞的情节就和人们对地心引力的推测有关,这些也为英国儿童幻想文学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文化条件。由此,
英国儿童文学成熟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都已经具备,这为作者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创作提供了新视野和新资源。
个人背景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
刘易斯·卡罗尔天资聪颖,是
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的一位数学教师兼牧师,但他兴趣广泛,热爱文学写作,在孩提时代就常常和兄弟姐妹一起写诗和故事,编写家庭杂志,同时,他在成人后依然保持一颗童心,从小口吃的缺陷使刘易斯·卡罗尔不擅长与人交往,而同孩子们猜谜、玩魔术则使他身心放松,所以他热爱与儿童交流,也因此掌握了孩子的兴趣和语言,这些因素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创作奠定基础。1862年7月4日的一个午后,卡罗尔和他的朋友带着基督堂学院院长利德尔膝下的三姐妹在
泰晤士河游玩,在休息时,卡罗尔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奇幻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以利德尔家二小姐爱丽丝为主人公原型创作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出版发行的七年以后,作者出版了该作的姊妹篇《
爱丽丝镜中奇遇记》。
出版历史
在为利德尔三姐妹讲完故事后,卡罗尔在爱丽丝的要求下将讲述的故事记录下来,形成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原稿——《爱丽丝地下游记》,在完成手稿以后,卡罗尔将手稿本赠与朋友们阅读,在作家
乔治·麦克唐纳家中,该作受到了麦克唐纳孩子们的欢迎,麦克唐纳便建议卡罗尔将书稿充实后出版。于是,卡罗尔对手稿进行了扩充、修订和润色,并请画家约翰·坦尼尔创作插图,最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于1865年于麦克米伦公司正式出版。
内容情节
爱丽丝在河边无所事事,忽然看到一只自言自语的兔子跑过来,手里还拿着怀表,她跟着兔子跳进了一个很深的洞里。在地下世界,她追着兔子来到一个低矮的长长的大厅,捡到了一把通往花园的小门的钥匙,但由于这道门实在太小,爱丽丝无法通过。这时,爱丽丝喝下了一瓶写着“喝我”的饮料,身体顺利缩小,但钥匙却被落在了高大的桌子上,她又吃下了一块饼干,身体却高得直通屋顶,爱丽丝急得哭了起来,泪水把大厅淹没,等到她捡到一把扇子又变小之后,在自己的泪水中游泳,终于通过了小门。之后,爱丽丝在那只兔子的指引下来到了兔子的家,在兔子家,爱丽丝又因为吃下不同的事物而变大变小,惊扰了这里生活的动物们,最后终于脱离了兔子家,遇到了一只
毛虫,它告诉爱丽丝通过吃蘑菇的方法控制身体大小,爱丽丝的第一段旅程就此结束。
后来爱丽丝来到了一个小庄园,这是一个公爵夫人的家,当她推门进去时,发现公爵夫人的厨子正在煮
浓汤,并加入了大量胡椒。爱丽丝、公爵夫人和公爵夫人的孩子被气味刺激,不停地打喷嚏,而厨子和
柴郡猫却无动于衷。年幼的婴儿嚎啕大哭,公爵夫人没有耐心,把孩子扔给了爱丽丝照顾,爱丽丝抱着婴儿,不久后却发现婴儿变成了一头猪。后来爱丽丝看到了树上的柴郡猫,柴郡猫给予爱丽丝指示,让爱丽丝去三月兔家。爱丽丝便去往了三月兔家,发现疯帽匠、三月兔和
睡鼠正在举办茶话会,疯帽匠向爱丽丝透露,由于自己不小心得罪了时间,于是被时间惩罚永远停留在下午茶的时刻,导致他们三个只能每天吃着
茶点,讲着谜题和故事,无聊度日,爱丽丝在此处停留一会儿后觉得无聊并决定离开。
离开了茶话会后,爱丽丝来到了一个花园,发现这里是一个被纸牌统治的世界,红心K对应国王,红心Q则是王后,还有很多纸牌仆人。这些纸牌列队进入花园,准备观看一场球赛,白兔先生、公爵夫人、
柴郡猫以及很多动物都来参加了。红心皇后脾气粗暴,稍有不顺心就要砍掉他人的头,爱丽丝在王后的要求下参加了球赛,却又发现了比赛的混乱,他们把
火烈鸟当作球棍,把
刺猬亚科当作球。在王后的球场上,爱丽丝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帮三个园丁躲避红王后的迫害,跟海龟讨论海洋课程的安排,她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与此同时爱丽丝的身体又变大了,国王和王后要求爱丽丝离开法庭,爱丽丝不从,王后便要砍掉爱丽丝的头,可爱丽丝并不害怕,她明白他们只是纸牌而已。正当爱丽丝准备反抗时,她醒了过来,发现一切只是一场梦境。
主要人物
爱丽丝
爱丽丝是本作七岁的主人公,她相信世界是稳定而有秩序的,好奇心强,对奇妙而颠覆了她认知观念的地下世界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总是向他人发问;她善良、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总是热情真诚地待人接物,在文中帮助兔子先生寻找了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并敢于为无辜的
红心骑士发出控诉的声音;同时,她也有儿童胆怯的一面,因为一开始无法控制自己身体的大小,爱丽丝痛哭流涕,但她也能够在探寻的过程中克服恐惧,意识到纸牌的外强中干并意图反抗,总体而言,爱丽丝身上体现出儿童质朴真实的天性以及儿童自身的成长。
白兔先生
一只穿着
马甲、带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他怪异的形象和会说话的特征吸引了百无聊赖的爱丽丝,从而将爱丽丝带进了地下世界之中。他的性格世故胆小,屈从于红桃国王和红桃王后的淫威,时刻关注着自己是否迟到,非常在意时间,总是胆战心惊的模样。
毛毛虫
一只抽着水烟袋的毛毛虫,稳重成熟,是在爱丽丝犹豫不决,对无法控制身体而惊慌失措的时候给她启示的人,告知了爱丽丝可以通过吃蘑菇来控制身体的大小,给予了爱丽丝勇气和智慧。
公爵夫人
公爵夫人是一个又矮又丑的女人,下巴很尖,她同爱丽丝发生过多场辩论,认为不能理解奇境世界中的怪异现象的爱丽丝孤陋寡闻。在红桃王后的球赛上,公爵夫人主动和爱丽丝搭话,同她探讨了许多哲理问题。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耐心,在初识爱丽丝时随意将孩子丢给了爱丽丝看护。
柴郡猫
一只总是满面堆笑的猫,它来去自由,讲话客观而有逻辑,对爱丽丝认识奇境世界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总是在爱丽丝困惑的时候对她进行引导。
疯帽匠
疯帽匠是一个小个子的帽子商人,他很不礼貌,因为得罪了时间而被困在下午茶的时刻,只能不停地吃着
茶点,讲着故事,使爱丽丝感到无聊和沮丧。其原型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帽匠,因长时间接触水银,帽匠可能会因水银中毒而产生
幻觉。
红心王后
红心王后是奇境世界的统治者,她外形怪异、咄咄逼人、高高在上,残暴
地支配着居民,把
火烈鸟当球杆,把刺猬当球,并时刻要将别人的头砍下,其理性的丧失和荒谬的统治理念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统治阶级的批判。
图片来源:
主题思想
成长主题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展现了主人公爱丽丝成长的过程。爱丽丝来自于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给予了她对世界最基础的认知,她相信世界是由一系列的逻辑清晰有序地构成的,但是这一切都在她进入奇境世界后遭到了挑战。在奇境中,爱丽丝的身体随着吃下不同的食物而发生变化,这使爱丽丝好奇、迷茫而产生抗拒,被动的身体变化使她伤心落泪,不愿接受变大的事实,但在适应和摸索的过程中,爱丽丝逐渐承认了自身的长大,并学会了控制身体大小的方法,实现了进入花园的愿望。突破束缚,掌握自己的身体变化,这象征着爱丽丝能够按照成长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得到了成长。同时,爱丽丝对残暴的红心王后的反抗也体现出了这一主题,在花园中,爱丽丝正义勇敢,敢于藏起将要被砍头的三个工匠、为无辜的红桃杰克辩护、通过自身的力量变大并顶撞红桃王后,并清楚地认识到这些纸牌并不可怕,这一切都体现了爱丽丝对荒谬世界的洞察,她克服了在奇境中的焦虑,完成了自我成长。
儿童本位主题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刻画了一个童话性和真实性并存的奇幻世界,体现了儿童本位主题。一方面,作者摒弃了以往
儿童文学对儿童的规训,将写作重心聚焦于对
爱丽丝梦中奇遇的描写上,对儿童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探索,童年是天真性情的汇集,充满了天然的乐趣和神奇的幻想,爱丽丝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和想象力,这使她对世界的认识具有神秘色彩,也促使她跟随兔子,掉进了兔子洞,这个有着会说话的动物、性格怪异的个体的世界就是儿童精神的寄托,在这个仙境中,爱丽丝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她迷恋着地下王国奇怪事物带来的快乐和魔幻世界中的真实,这次荒诞又离奇的探险正是一次童真的开拓。另一方面,作者在本作中展现了对回归童年的渴望,他采用了梦幻叙事的方式让读者随着爱丽丝的
意识流重返童年,既有常识和理性,又具有批判和反抗精神的爱丽丝表现了作者对儿童权利的捍卫和对以红桃王后为代表的成人威权的反抗,在儿童简单自然的世界中,人可以感到安慰和舒心。
社会批判主题
该作影射着十九世纪中期
英国的社会现实,展现了对统治势力的嘲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谴责和讽刺,如故事中对英国司法现状的讽刺,红桃王后无端怀疑红桃杰克偷了她的馅饼,并对他进行了审判,结果审判现场荒谬无比,陪审团记不住自己的名字、不涉及实质问题的审判、现场颁布的法律、先处决后裁决等荒诞不经的情节都揭示了法律服务于
统治阶级的形式化。同时,作者也观察到了当下社会人的心理现状,在非同寻常的奇境经历中,爱丽丝产生了自我认同焦虑,不受控制的身体变化导致她产生了自我分裂感,而她过往的生活经验不适用于这个迥然不同的世界,让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这种自我认同上的迷茫
隐喻了在维多利亚时代,随着
工业革命的发展,贫富差距拉大,道德水准下降,个人在生活压力中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秩序,从而产生焦虑的心情。
艺术特色
叙事手法
作者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撰写中运用了荒诞叙事的手法。在作品中,爱丽丝的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回答,这样的情节安排看似无用,实则与作品相契合,奇境是爱丽丝的梦境,来源于爱丽丝的潜意识,作为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和强烈好奇心的女孩,爱丽丝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逻辑混乱的梦境中,她却无法回答自己的问题,这也是作者对儿童自主思考能力进行引导的体现,孩子的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自我的奇思妙想就是答案本身,不应受到固定解释的束缚。其次,爱丽丝与其他动物的争辩也没有结果,这让小说显得十分荒诞,但这种手法也体现出了爱丽丝的成长,使她对自我充满疑问,对难题不放弃思考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小说中也分布有一些相互矛盾的情节,如海龟对爱丽丝讲述自己的“悲伤故事”,可实际却讲出了对学校生活的怀念,体现出积极的情感,这种矛盾是矛盾现象在儿童脑中的影射,儿童无法理解一些出现了正反两面的复杂问题,却也由此对这些问题印象深刻,从而使它们出现在梦境之中。此外,从小说的全局来看,作品展现出了儿童和成人双重视野中的荒诞魅力,爱丽丝不屑于接受教训,颠覆了社会对儿童的约束,从而展现出了儿童反叛精神;纸片王国荒诞的法律则
隐喻了现实社会的黑暗,体现出作者卓越的社会批判能力。
叙事结构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采用了梦幻叙事的形式,呈现出了明显的
意识流特征,从而使小说的叙事结构十分跳脱。在小说开头,爱丽丝自跳入兔子洞起,她的自言自语便伴随着她,展现出了一个孩童在陌生环境中的孤独,是她意识流动的证明,同时,在之后每次遭遇那些
奇幻的事件之后,爱丽丝也会本能地对这些经历进行反思和推断,她的内心独白和心理活动生动表现出了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相信万物有灵的特点,以爱丽丝的意识为媒介,作者将人类的主观思绪和情感转化为可视的意象,使梦中出现的一切变为做梦人的组成部分。以实说幻、以真写幻的叙事模式和独白将幻境中无规律可循、难以理解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带领读者进入爱丽丝的奇境世界,从而将几次历险串联起来,表现儿童适应和探索世界的过程。
叙事语言
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写作中,作者非常重视儿童阅读的趣味性,语言风格生动有趣。第一体现在
文字游戏的运用上,在该作中,双关语、生造词和典故被作者充分运用,使故事的趣味性增强。如第三章中,老鼠和爱丽丝说它的故事是一个长且悲伤的故事(a long and sad tale),却被爱丽丝误听成“a long tail”,以为它在说自己的尾巴很长,还把它的故事理解为一首讲尾巴的诗歌,这就形成了一个双关语;而第二章中,爱丽丝在吃下
蛋糕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变化后,惊奇地说道“curiouser and curiouser”,通过这一词语的错用,深刻表现了爱丽丝的吃惊,这些
文字游戏看似无厘头,却巧妙幽默,提升了文章的可读性。第二体现在作者对歪诗和模仿诗的妙用上,作者在小说中模仿充满虚伪之风的诗歌,写了许多
打油诗,并赋予了诗歌一定的哲理,对这些原诗作的浮夸进行了嘲讽,如爱丽丝背诵的《小鳄鱼》,颠覆了宣扬理性原则的说教诗,意味深长,妙趣横生。
作品影响
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出版后,很快印数突破16万册,并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喜爱,成为
英国众多
儿童文学作品中最受孩子们甚至成人欢迎的读物之一,并被列入英国儿童文学黄金时代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在纸质媒介和印刷文化的时代引领风骚,一些评论家认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达到了除
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圣经》之外无可比拟的程度。
自19世纪后期起,各国艺术家们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模仿、改写、叙写等层出不穷,如吉恩·英格罗的《仙女摩普莎》、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妖精集市》、莫尔斯沃思夫人的《布谷鸟之钟》、
沈从文的《阿丽斯中国游记》等作品。同时人们先后从文学、心理学、哲学、数学、语言学、
符号学、历史、医学、影视、戏剧、动画,
科幻小说、
超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等视野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做出理论阐释。如部分评论家认为卡罗尔有“洛丽塔
情结”,小女孩爱丽丝是激发卡罗尔创作激情的灵感“缪斯”,而与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的交往成为了卡罗尔的精神力量;在当代医学界,“爱丽丝”童话小说与医学实现跨学科对话,C·W·李普曼就将某种多发于儿童时期,时空和身体感觉产生错乱的病症命名为“爱丽丝梦游仙境综合症”;文学理论界和科幻文学界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梦幻叙事形式和科幻文学因素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关注到了其中的西方现代主义和
后现代主义文学因素,认为小说蕴含着
存在主义、象征主义、
意识流及黑色幽默等因素。
20世纪至今,《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已被译为六十多种文字在全球传播,并被改编为电影、
话剧、电视剧、
芭蕾舞等形式,作为
影像艺术形式活跃在世界影坛上。如
迪士尼公司动画片《爱丽丝奇境漫游记》、
英国电视片《爱丽丝奇境漫游记》、
蒂姆·波顿执导的 3D 版真人实景与木偶混合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克里斯托弗·韦登编舞的三幕芭蕾舞剧《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此外,《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各种角色也成为了艺术创作中的
母题,如穿着蓝色萝莉裙的“爱丽丝”成为了各类题材作品中的固定意象,其经历和外形特征被当作一个故事和人物模板被各类作品参照,同时,“爱丽丝”也代表着“成长”“质疑”“精神疾病”元素,如《生化危机》的女主角爱丽丝便具有同“爱丽丝”一样的质疑精神。红白王后、疯帽匠、
白兔先生、
柴郡猫等形象也作为母题被多次参照改编。
中国传播历史
1916年12月,儿童文学家孙毓修在商务出版社出版的《欧美小说丛谈》中,第一次介绍了卡罗尔和他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随后该作由语言学大师赵元任翻译,译名由胡适确认为《
爱丽丝梦游仙境》,于1922年1月在
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20世纪30、40年代还出过其他《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中译本,如如1933年6月商务印书馆徐应昶的节译本,1936年5月启明书局何君莲的节译本,1948年永祥印书馆的缩写本等等,但影响皆不及赵元任的版本,《
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的第一个中译本也是由赵元任进行翻译的。
在译介到中国后,该作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作人、郑振铎等著名作家都曾撰文对该作进行推荐,也有不少学者对该作中的哲学内涵进行探索和解析。此外,以
沈从文和
陈伯吹为代表的作家更是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基础上对该作进行改编和续写。沈从文于1928年创作出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中国续本《
阿丽思中国游记》,这部童话作品讲述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主人公爱丽丝和四十五岁的兔子绅士约翰·喜在中国游历时的经历,他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中国怪象”,如外国人撞死了中国人,却靠付钱草草了事;小孩被买卖,价值还不如一条狗等。而陈伯吹的《
小学生必读名家:阿丽思小姐》于1931年在杂志《小学生》上连载,于1932年出版,该作同样记述阿丽思在中国遇到的各种社会怪人怪事,如率领各种害虫和
寄生昆虫作威作福的大蟒皇帝、受
八股文迫害实则胸无点墨的诗人蝉儿等。这两部小说都是中国儿童文学史上较早的长篇童话,他们让
爱丽丝的形象从卡罗尔的书中走出,来到中国展开漫游之旅,不同的是,这两部作品具有现实社会意义,中国现代作家本着强烈的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感,讲童话变成成人理性化的教育工具,从而借童话的手法针砭时弊,对现实社会的黑暗进行批判。
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介绍和研究《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文章出现,学者们分别从翻译学、语言学、
比较文学等角度对该作进行解析,并结合
文学理论对文本内涵和作家进行阐释。
作品评价
英国学者汉默顿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这部小说受欢迎程度之课,现代童话故事几乎无出其右者,该书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其自然流畅的幽默和孩童般的奇思妙想,而作者清晰和富有逻辑的头脑与判断又将故事的发展控制得恰到好处,入情入理。”
中国学者
赵元任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一部给小孩子看的书,在英美两国差不多没小孩没有看过这书;是一部笑话书;又是一部哲学和论理学的
参考书。”
文学翻译家
吴钧陶评:“本来,儿童的世界是一片纯真的游戏世界,其中没有成人世界中那么复杂和世俗的争斗和烦恼。因此,只要人们永远保持一颗童心,或者在掉去世俗的灰尘以后,仍然发现自己有一颗宝贵的童心,那么《爱丽丝奇境历险记》便会永远是值得爱不释手的珍宝。”
衍生作品
电影
电视剧
舞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