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花是
姜科(Zingiberaceae )
豆蔻属(Amomum)植物白豆蔻的花,又名白蔻花,豆蔻花原产于東埔寨、泰国,栽培于
热带地区,分布于泰国、越南、
柬埔寨、老挝、
斯里兰卡、
危地马拉以及
南美洲等地,在中国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也有引种栽培,喜高温、潮湿、有荫蔽的环境。豆蔻花适宜在年平均气温22~25℃、最冷月平均气温15~22℃的地区种植;花期要求
相对湿度保持 90%左右。豆蔻花以用
土层深厚、肥沃、保水力强、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为佳。
豆蔻花茎丛生,茎叶鞘绿色;叶片卵状
披针形,两面光滑无毛;
叶舌圆形;
叶鞘口及叶舌密被长粗毛;
穗状花序从
根状茎上发出,圆柱形,稀为圆锥形,
苞片三角形,麦杆黄色,具明显的方格状网纹;花尊管状,白色微透红,外被长柔毛,顶端有三齿,
花冠管与花尊管近等长;豆蔻花果近球形,白色或淡黄色,顶端及基部有黄色粗毛,果皮木质,种子为不规则的
多面体,暗棕色,种沟浅,有芳香味;花期5月;果期6~8月。
豆蔻花味辛,性微温;归脾、胃经,具有行气化湿、温中止呕之功效;常用于湿阻中焦,
脾胃不和,腕腹胀满,不思饮食,
舌苔浊腻,呕吐呢逆内服。豆蔻花还可入汤、入粥。
茎基
叶鞘绿色。叶片卵状
披针形,长约60厘米,宽12厘米,顶端尾尖,两面光滑无毛,近无柄。
穗状花序自近茎基处的
根状茎上发出,圆柱形,稀为圆锥形,长8-11厘米,宽4-5厘米,密被覆瓦状排列的
苞片;苞片三角形,长3.5-4厘米,麦秆黄色,具明显的方格状网纹;小苞片管状,一侧开裂;
花萼管状,白色微透红,外被长柔毛,顶端具三齿,花冠管与花萼管近等长,裂片白色,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5毫米;
唇瓣椭圆形,长约1.5厘米,宽约1.2厘米,中央黄色,内凹,边黄褐色,基部具瓣柄;
雄蕊下弯,药隔附属体三裂,长约3毫米;子房被长柔毛。
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6毫米,白色或淡黄色,略具钝
黑三棱,有7-9条浅槽及若干略隆起的纵线条,顶端及基部有黄色粗毛,果皮木质,易开裂为三瓣。
喜高温、潮湿、有荫蔽,生长于山坡草丛、
疏林、林缘或林下山沟、河边湿润处。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稍耐荫蔽。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深厚、湿润的砂
壤土最好。
喜高温、潮湿、有荫蔽的环境。豆蔻花适宜在年平均气温22~25℃、最冷月平均气温15~22℃的地区种植;花期要求
相对湿度保持 90%左右。豆蔻花以用
土层深厚、肥沃、保水力强、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为佳。
高温干旱会引起叶片卷缩、萎黄、植株生长纤弱;若花期遇干旱,则
花序早衰,开花少,花粉和
柱头黏液也少,造成授粉不或幼果干死,此时要及时灌溉或喷洒,增加空气湿度。雨季要修好排水沟,以免积水引起烂根烂花。
花朵结构特殊,不易进行自花
传粉或异花授粉,故需人工辅助授粉。在正常气候下,上午7点以后开花,8点后陆续
散粉,10点花粉达到成熟,故人工授粉应在每天8-12时进行为宜。具体方法是用竹签挑起花粉涂在漏斗状的
柱头上即可,花粉多时挑1朵花的花粉可授2-3朵花。
冬季注意保持田园清洁,发现病叶、枯残茎枝及时清除,集中烧毁,严格防止病害蔓延:对已清理过的病株,用1:1:200的
波尔多液进行喷洒防治。
种子繁殖一般选取8月初至9月随收随播种,播种前催芽,如种子量少,可用种子4倍的湿沙混合后置于盆中,经常保持湿润,在30 -35℃气温下,一般10多天即可出芽点,此时取出播种。按行距10 - 15厘米开沟条播,播种后覆土0.5厘米,床面盖草,20 - 30天开始出土,从播种到齐苗需40 - 60天。当幼苗出现2-3片叶时,进行间苗或移床,促进叶片加速增加,至5-7片叶时,植株开始
分蘖,苗高30厘米左右可出圃定植。定植株行距1米×1.5-2米。每穴栽种子苗2-3株,不要栽得过深,以免影响发根抽笋。栽后压实,淋定根水。
在田间选择健壮高产的植株,剪取其
根状茎,每一根茎上具有2-3个
竹秆。一般生长茂盛的二年生株丛,可取8-10小丛作种苗用,随挖取随种。
豆蔻花味辛,性微温;归脾、胃经,具有行气化湿、温中止呕之功效;常用于湿阻中焦,
脾胃不和,腕腹胀满,不思饮食,
舌苔浊腻,呕吐呢逆内服。豆蔻花还可入汤、入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