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简称民企,是一个有着显著中国特色的词汇,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广义上,民营企业是指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之外的多种所有制企业的总称。狭义的民营企业,是指私营企业或私营控股的股份企业以及个体企业。民营企业不同于私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中国民营企业最早形式是以一些规模较大的手工作坊和小商贩为开端的 。民营企业最主要的分类是根据其出资形式来分类,包括:单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家族企业、公司制企业四种。具有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强的特点,能发挥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机会、引进人才技术、增加财税收入和配合
国有企业改革等作用。至2020年民营经济缴纳税收占全国税收比重达60.1%,成为稳定全国税收的重要支撑。
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着先天不足、融资困难、管理混乱和人才培养不足等挑战。民营企业想要发展好,首先需要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政府也应该发挥在发展民营企业中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迅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基本概念
广义定义
从广义上看,民营企业是指除国有和
国有控股企业之外的多种所有制企业的总称。包含个人企业、私人企业、集团企业、港澳台入股企业以及海外入股企业等形式。
狭义定义
通常理解狭义的民营企业,是指私营企业或私营控股的股份企业以及个体企业。不包括港澳台入股企业和海外入股企业。
概念辨别
民营企业和私企
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区别在于视角不同,前者从经营机制出发,后者从产权出发。民营企业是从公司的经营机制角度来看的,凡是非国有国营的企业都可以称为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是一个法律概念。只要雇员在八人以上且产权属于私人的企业都属于私营企业。
民营企业与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是指规模或资产较小的企业,而民营企业指由个人资本投资的企业,小微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但民营企业也有大规模和资产大的企业。小微企业属于民营企业的一部分。
发展历程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民营企业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最早是由手工作坊和小商贩发展而来。随着
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资产雄厚的家族建立了家族企业,并对市场活跃和商品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资金来源有限,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并受到外资企业和官办企业的双重挤压。此外,民营企业的发展在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现象。
1949年后,民营企业面临发展受制的局面。在
社会主义改造和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民营企业数量锐减,几乎消亡。
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过程。随着对民营企业作用和影响认识的加深,民营企业地位逐渐提高,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发展阶段可分为起步探索、规范发展和稳定深入三个阶段。
1978年至199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个阶段,民营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的有益补充,个体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逐渐增加。
1992年至2002年,民营企业的地位提升,逐渐可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竞争,并得到党的十五大肯定。
2002年以后,民营企业进入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平等”的思想,保障了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中国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先进,人员配置合理,但资源有限。尤其在涉及石油、矿产、通信、钢铁等垄断行业时无法与国有企业竞争。然而,民营企业具有市场嗅觉灵敏、转型升级快的优势,并享受国家的补贴和奖励政策。至2020年民营经济缴纳税收占全国税收比重达60.1%,成为稳定全国税收的重要支撑。
中国台湾
台湾的民营企业主要由中小民间资本投资,包括三部分:一是台湾本省私人资本,这些企业在日本占据时期形成,并在抗战胜利后得到发展;二是随着
中国国民党迁台而来的大陆私人资本,主要是
上海市的纺织企业;三是台湾农地改革后,地主的土地资本转化而来的工业资本。
在1949年至1952年期间,为了恢复经济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台湾当局进行了农地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台湾省政府征用土地向地主支付了22亿元的
新台币,其中70%以实物债券形式发放,30%以
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台湾
造纸、台湾矿业、台湾农林四家公司的股票作为补偿,使原来的地主成为
资本家。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台湾经济开始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也随之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产值在
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逐步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日本
日本的财阀是在
明治维新后逐步形成的大型控股公司,也被称为财阀
康采恩。在政府的扶持下,这些财阀依靠国家力量,在规模和经营领域上迅速膨胀,并实现多元化。财阀通常由家族合伙制组织形式的公司为核心,通过持有股份控制与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银行、贸易公司、制造和矿冶企业等。最有实力的四大财阀是
三井物产、
三菱集团、住友和安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解散了日本的财阀组织,但保留了其银行组织。随后,出于
美苏冷战需要,美国逐步扶持垄断资本,使财阀组织得以重新组合。新的财阀在企业体制、管理方式和营销方式上进行了改革,摒弃了家族为中心的僵化体制,成为
日本民营企业的核心。
日本99.7%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它们吸纳了日本七成以上的就业人口,创造了日本一半的国民生产总值。二战后初期,政府采取了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将有限的资源主要给了各大企业集团,导致大企业与众多中小企业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中小企业开始从原先单向机械地向上级企业提供零部件,转向自己寻求出路,谋求独立自主。这批“中坚企业”的诞生,给众多的中小企业指明了独立发展的方向。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批拥有独特技术的小型国际企业脱颖而出,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20世纪80年代后,
日本进行了一系列公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其中包括日本国有铁道公社、
日本电信电话公社和国家烟草专卖公社。这些改革使得这些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提高了效率和竞争力。例如,民营化后的日本电话电信公社成为电信电话
安尼普株式会社,降低了长途话费并扩大了服务范围。另外,
日本烟草产业专卖公社也改组为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减少了烟草厂家数量并降低了成本。此外,日本国有铁道公社也开始进行民营化改革,提高了运输量和盈利能力。这些民营化改革不仅提升了企业效率,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分类
民营企业最主要的分类依据是根据其出资形式来分类,包括:单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家族企业、公司制企业四种。
单人业主制企业
单人业主制企业是一种完全由个人出资兴办和控制的企业形式,业主个人掌握企业的财产权和经营管理权。这种企业存在业主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个人和家庭变动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规模受限于个人资金和信用等问题。尽管单人业主制企业在控制方面具有优势,但也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通常情况下,这种企业的治理结构较简单,且业主更愿意雇佣家族成员担任监工或其他管理者的角色,从而监督成本较低。
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
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归全体合伙人共同所有,存在无限责任的风险大、稳定性差、决策易延误等缺点。与股份公司相比,合伙企业规模和筹措资金的能力都有限,不能满足大规模拓展的要求。合伙人可以投资资金实物、技术或技术性劳务。合伙企业本身没有独立的财产,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只能归合伙人共有,合伙人对企业承担连带责任。由于每个合伙人都有参加管理的权利,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影响决策效率。同时,主要合伙人的疾病、死亡以及家庭变故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存在和发展。
家族企业
家族制企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族合伙人
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并归全体家族合伙人共同所有的企业制度,内部组织结构一般选择直线职能式结构。家族企业通常采用集权化管理模式,决策由家长或核心人物掌握,企业规模越小,结构越单一。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可能转变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制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是股东人数较少,不发行股票,高层管理人员多具有股东身份,成立与解散相对简单,公司账目不向社会公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有限责任制度降低了个人、家庭和公司的风险,使得个人和家庭的变故不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同时,公司资产和个人资产分离,提高了公司的融资能力,并克服了股东直接参与管理的限制。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是股东人数较多,发行等额股票,股份可以自由转让,并且必须向社会公开公司账目。股份有限公司便于筹集资金,实行严格管理,并在社会监督下开展经营活动。股份制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特点
机制灵活
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表现在其管理结构、决策机制和运营方式上的弹性。相比于大型官僚化机构,大多数民营企业是小型企业,规模小,转型快,通常更能迅速调整组织架构以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决策过程更为灵活迅捷,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此外,灵活的企业文化和创新激励机制也使得民营企业更具应变能力,能够更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推动创新和持续发展。
创业创新精神
总体上看,民营企业研发动力强、转化效率高、管理运行的机制灵活,能够从明确的产品需求出发,以应用带动创新。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组织模式上会更加主动地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合作方式包括共建实验室、联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共同研发产品、
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等。至2021年,研发投入前1000位的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总额达1.08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38.58%。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为69.6万件,在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7席。
盈利动机
民营企业的盈利动机主要源自经济利益追求,通过实现盈利不仅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还推动业务的持续壮大。盈利不仅是资金再投资的来源,也是支持创新、拓展市场份额、回报股东、激励员工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手段。
作用
民营企业可以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压力。民营企业作为
非公有制经济,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
促进经济增长
民营企业通过其敏捷的经营机制和创新能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其灵活性使其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了市场供应,从而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并通过提供更多、更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民营企业为整体经济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还活跃了整个社会经济,助力国家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扩大就业机会
民营企业由于其灵活的用人机制,能够更快速地雇佣、培训和适应市场变化的员工。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这有助于减缓城市失业压力,减少失业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引进人才技术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城市引进了大量人才、技术和科技成果。例如,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科技人员来
深圳市创办了民营科技企业。这些科技人员带来了专利项目,并开发出
高科技产品。2020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中92.4%为民营企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国比重的70%。例如
华为的电话
程控交换机、求实公司发明的专利产品“
张姓浮盘”、辉煌电子公司的“辉煌电视机”、索贝科技公司的“
字幕机”、宝利达公司的“RY两大系列
薄膜开关及触摸面板”等。这些科技成果既促进了深圳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新科技的发展,又培养大量人才,并为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探索开辟了新途径。
增加财税收入
中国2020年民营经济缴纳税收占全国税收比重达60.1%,成为稳定全国税收的重要支撑。其中民营企业500强纳税总额达1.36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比重达8.84%,随着民营企业实力的增强和守法意识的提高,他们对公益事业的支持也越来越多。例如新冠肺炎期间,来自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至2020年3月底,全国共有超过11万家民企通过捐款捐物、设立
基金、提供保险保障、租金减免、各种补贴等方式支持疫情防控,多家企业捐赠过亿元。
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民营企业在参与国有中小企业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民营企业参与"
深圳市赛格集团"的协作生产配套产品。民营企业租用他们的场地,国有企业采用他们的机制,彼此学习和互补,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因此,民营经济面向市场、灵活经营的特点确实为
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借鉴。民营企业的参与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效益,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现代化。
挑战
先天不足
民营小企业起步时素质较低,虽然能在市场上分一杯羹,但在企业扩大的过程中,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难以转型,导致内部矛盾激化,企业陷入困境。其中包括相对较小的规模、有限的资源以及
市场准入不平等等问题。由于规模较小,一些民营企业可能面临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难以与大型企业竞争。另外,由于资源有限,包括人才、技术和资金等,一些民营企业在进行创新和扩张时可能受到限制。此外,市场准入的不平等问题,包括受到监管限制和行业准入壁垒,也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题,缺乏
金融系统的支持和保障,导致再生产投入跟不上。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欠发达、市场效率低、金融体系不健全、利率管制、宏观经济发达程度、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中国创业板市场引入晚;
资本市场上,除了股票和债券外,其他交易品种非常少;企业债券发行管理过于繁琐等。从微观角度来看,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技术含量低、信息内部化、风险程度较高等问题也是导致融资缺口的原因之一。特别是民营企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信贷配给、成长过程中的风险等级不一致及契约的不完善所导致的较高的企业风险,这是根本原因。
管理混乱
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混乱,既受国营企业管理的影响,又受中国传统家长式管理制度的制约,难以实现规范化管理。此外,因为存留计划经济色彩,各行政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没有明确,缺乏协调机构,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交叉和重复管理。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导致民营企业的权益得不到保护,出现了所谓的“三乱”行为。政策和企业主整体素质较低,缺乏引导,许多经营者观念陈旧,企业组织形式落后,生产经营条件差,很多民营企业仍是家庭式的作坊和夫妻老婆店,这些企业的厂房陈旧,设备落后,供电排水、环境保护等状况较差。
人才培养不足
小企业由于急功近利的特点,无法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往往需要依靠市场环境来吸引人才,一旦市场环境不利,企业发展受阻。很多企业主认为培养成本高于招聘成本,并且认为高技术人才容易流失。招聘方法单一,面试问题简单,导致招聘到的人员没有太大差别。民营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由于地位和资源较低,对人才吸引力不够。虽然企业高层表示重视培训工作,但实际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尚未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多数企业缺乏培训预算,没有明确的经费标准,只有少数企业设有专门的
培训机构和设备。虽然有六成的企业年度计划中包含了培训计划,但多数企业的培训计划未能完成。原因包括预算有限、经费制定不统一以及领导对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此外,民营企业更关注
人力资源在短期内带来的利润,忽视了长期发展效果和内在资本。企业将人力资源视为一种
生产要素,注重其价值和贡献,更倾向于提高设备维护投资,而忽视对人才资产的投资,没有意识到人才具有发展性,需要通过多次培训提高能力和素质。
应对措施
企业
民营企业想要发展好,首先需要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
调整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灵活度。企业发展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在初期,使用家族化管理模式可以
降低成本,便于管理。但是随着企业发展,家族化管理模式的弊端显露,需要改为采用职业市场化管理模式。
引进优秀人才,建立人力管理机制。对人才各方面进行考核,择优录取。在
人力资源上,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给员工经济补贴,提高福利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者进行定期培训、选拔和考核;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
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转型升级。积极对外开放,学习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投入资金派遣研究者外出学习。企业要积极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服务业,特别是芯片等高科技产品,进一步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政府
在技术服务上,民营企业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应纳入地方科技成长计划予以支持 ,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科研机构和服务中心进行扶持 ,应享受政府的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建立民营企业科技进行奖励。二是市场服务,政府应鼓励社会服务机构举办民营企业产品展销会和经贸洽谈会。对企业到境外推销产品和进行商务合作提供指导,组织支持和经费赞助。应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纳入
政府采购的范围。
政府应当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给予民营企业政策上的支持,特别是在企业研发投入方面,保障民营企业的权益,尽最大力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规范市场各个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国内产业急需且基础比较薄弱的产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在经济上,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在新时代所起的巨大作用,改变人们对民营企业的固有观念,鼓励帮助民营企业进行融资,在外交上竭尽全力,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政府需要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迅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加入WTO后民营企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依然是影响民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中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竞争歧视和人才技术瓶颈的问题。中小企业很难获取
银行贷款,面临进入壁垒高的问题。且由于企业自身条件限制,难以吸引到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政府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支持和保护民营中小企业。首先,在融资方面提供担保支持,为中小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提供担保。其次,通过法律法规改善经营环境,减少行业进入壁垒,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三,构建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人员培训、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等支持。此外在税收方面出台税费支持政策,例如2023年税务部门推出税务与金融部门“税银互动”举措,帮助全国
小微企业通过“税银互动”获得
银行贷款498万笔,贷款金额超1.45万亿元。
创业孵化器
创业孵化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通过提供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法律、融资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来降低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被孵化企业对外部资源的需求一般应包括:(1)创业支持:包括企业创办手续服务、基础条件的提供等;(2)咨询与培训:包括政策、财务、税务、
人力资源管理的咨询及相应的培训等;(3)要素资源服务:包括人才、技术、产品、资金和市场协作网的建立和有效服务;(4)
信息化服务:包括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提供网上培训、展示、
电子商务服务等。
科技型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创业和成长过程本身就是孵化育成过程。例如,
苹果公司孵化了整个智能手机市场,
阿里巴巴集团则孵化了中国的电子商务产业。从企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孵化器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借助创业孵化器科研成果可以很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完成产业化发展;创业服务中心可以吸引大批毕业生包括海外留学生自主创业,并能吸收一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
相关事件
中国最高法发布涉民营企业家人格权保护案例
为指导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涉民营企业犯罪案件,2023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人格权保护典型案例。这几个案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一是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名誉权,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二是有力维护民营企业家人格权益,营造关心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依法规制网络侵权行为,营造健康清朗网络环境;四是严惩商业诋毁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竞争环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台
2023年0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台,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意见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日本民企月球着陆器失联
2022年12月,
日本民营企业“
i太空公司”(iSpace)的月球着陆器从
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该着陆器载有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的月面探测车“拉希德”和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可变形月面机器人等。2023年04月26日,“i太空公司”(iSpace)表示月球着陆器于日本当地时间26日零时40分左右开始从月球上空约100公里处下降,原计划于26日1时40分在月面着陆。然而,在原定着陆时间过后,着陆器与地面失去联系,“未能完成”月球着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