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
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罗刹海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选自《聊斋志异》。
小说讲述美男子马骥,代父从商,出海贸易,在途中遭遇巨浪,被卷入一个奇异的罗刹国。罗刹国的颠倒世界与寻常世界完全不同,以丑为美,人越丑陋,越受欢迎。马骥为了生存,戴上面具,凭借滑稽舞和颠倒歌,博得了罗刹国王的喜爱,当上了大官。但是每天要隐藏真面目,让他苦闷。趁海市开幕,他冒险前去,在这里遇到了龙女,凭借才华得到龙王和龙女的赏识,与龙女结为夫妻。后来马骥思念家乡,便告别龙女,回到父母身边。三年后,马骥在海边与龙女的两个孩子重逢,同时也勾起对罗刹国的怀念。
蒲松龄创作的《罗刹海市》描写了一个虚无飘渺的国家,那里的人以丑为美, 完全是一个颠倒过来的世界。此作品起到了揭露并批判了丑恶现实的作用。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科举制度下众人靠考试取得功名,但科举制度出现两大缺陷:一是科场贪污贿赂,舞弊成风;二是考官素质低下,愚贤不辨。众多学子们希望建立起考风清净,公平清正的取贤制度。
作者背景
蒲松龄小时候家境比较宽裕,聪慧且勤于攻读。十九岁时,蒲松龄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可以说是少年得志,未来一片光明。后因家事不宁蒲松龄的父亲被迫分家,蒲松龄分到的财产很少。参加科举考试,蒲松龄屡战屡败,直到72岁才成为贡生。因生活所迫,他一边参加科举考试,一边设帐教学来养家糊口。
内容情节
故事的主人公马骥是商人之子,他生得风度翩翩,仪态优雅,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马骥经常跟梨园弟子一起演戏,扮成锦帕缠头的旦角,就像美女一样。
虽然马骥喜欢歌舞,但并没有耽误文化课,十四岁时,他在郡中考取了秀才,很有名气。然而,父亲年老体衰,要求儿子子承父业,他对马骥说:“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儿可仍继父贾。”马骥没有办法,只得继承父业,做起买卖来。
一次,马骥跟人到海外经商,船被狂风吹走,经过几天几夜,一直飘到离中国两万六千里的一个地方——罗刹国。马骥发现,罗刹国的人都长得奇形怪状,且以丑为美,以丑选官。在这个颠倒美丑的地方,人们看见俊后生马骥,都吓得惊慌逃跑,唯恐避之不及。
马骥来到一个贫穷的小村庄,这里的村民长得还算不上丑陋。村民一开始都很恐惧,但经过一番交谈后,发现马骥貌似没有吃人的嫌疑,便不打算逃跑。马骥问村民,当地人为什么会怕他。有个村民告诉他:“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也就是说,在我们眼里面目狰狞、形象丑陋的罗刹国人,看我们的时候也是同样观感。马骥问村民们,为什么他们会这么穷,村民告诉他,罗刹国人的社会地位取决于人的长相,而不是才能,那些体貌最美的能当上卿,差一点儿的当地方官,再差一点儿的也可以求得贵人的宠爱,能有残羹冷炙来养活妻子儿女。而像他们这些人,刚生下来就被父母看作不祥之物,往往会被抛弃。那些侥幸没有被抛弃的,也都是为了传宗接代。
马骥进入罗刹国都城后,街上的人都吓得纷纷逃跑,唯恐这面目狰狞的人会吃人。马骥看到罗刹国宰相,那人两只耳朵朝后长着,三个鼻孔,睫毛像帘子一样盖住了眼睛。又看到罗刹国大夫,都是披头散发、相貌狰狞的丑八怪。
马骥听说有位执戟郎曾经出使国外,见过外面的人,应该不会怕他,便登门拜访。执戟郎果然不怕他,还把他奉为贵宾。但执戟郎说,他虽然出使过很多国家,却唯独不曾到过马骥的家乡。执戟郎建议马骥,把煤涂在脸上,扮作张飞,这样看起来会英俊潇洒,国王和大臣们就不会害怕他的长相了。
马骥把煤涂在脸上,进宫面圣。国王和大臣们看到马骥的样子,觉得马骥真是一位美男子,便盛情款待。马骥还在酒席中即席起舞,为国王和大臣们唱家乡的流行歌曲,也就是“靡靡之音”,国王听得如痴如醉,异常兴奋,当即任命马骥为下大夫。
马骥被封官之后,备受国王恩宠,但他知道自己假扮“张飞”的事情肯定会败露。为了避免杀身之祸,马骥向国王请求辞官。国王没有答应,他又要求短期休假,国王给了他三个月假,并赏赐了很多金银珠宝。马骥回到那个村子,把金银财宝分给了村民,村民们感激不尽,告诉他海中有一个集市,这个集市“四海鲛人,集货珠宝。四方十二国,均来贸易。中多神人游戏”。马骥被好奇心驱使,强烈要求去海市逛逛。
马骥在海市中遇到一个高大帅气的公子,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那公子本是龙王三太子,他带着马骥来到龙宫。龙王让马骥写了一篇《海市赋》,马骥挥笔写成,文采飞扬。龙王喜悦之下,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马骥。马骥虽已经娶妻生子,但还是禁不住诱惑,与公主成婚。不过,马骥并没有跟公主老实交代自己的家庭情况。
婚后三年,马骥有些想家,公主表示理解,说你先回家,三年后我会把即将出生的孩子送过去。马骥回家后,发现妻子已经改嫁。三年后,公主托人送来一对龙凤双胞胎,男孩叫福海,女孩叫龙官,自己却没有露面。此后,马骥一人抚养儿女。
角色介绍
马骥:商人之子,生的风度翩翩,能歌善舞,少有才名。
龙女:马骥的妻子,貌美尊贵,通情达理,对于马骥回乡不仅不怪罪,还备上金银相送,甚至将马骥与自己的一对儿女在养大后送还给马骥。
龙王:能够辨别人才,爱才惜才,也是蒲松龄心里统治者的形象。
执戟郎:出使众多国家,见多识广。
罗刹国人:长相奇形怪状,以丑为美,以丑选官。
作品鉴赏
对公正取贤制度的渴望
文中写到“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其美之极者,为上卿;次任民社;下焉者,亦邀贵人宠,故得鼎烹以养妻子。若我辈初生时,父母皆以为不祥,往往置弃之,其不忍弃者,皆为宗嗣耳”,说明罗刹国取贤对形貌和才华颠倒混淆,并且形貌的标准荒唐可笑,马骥风度翩翩却被说为“怪物”,而一国之相却丑陋无比,结合蒲松龄的人生经历,这是他对科场现实的讽刺,对真正有才之人不能得到重用的苦闷。
当马骥到达龙宫时,他的才华被发现,备受礼遇,龙王甚至还将龙女许配给了马骥,最终马骥衣锦还乡,儿女双全。
对自身价值认可的需求
在龙宫里,马骥受到了极高的礼遇,龙王“授以水晶之砚,龙之毫,纸光似雪,墨气如兰”,而马骥也不负厚望“生立成千余言”。而现实世界中的蒲松龄并没有像马骥一样遇到“龙王”这样的伯乐,蒲松龄在科举考试中屡战屡败,直到72岁才成为贡生。而蒲松龄内心是希望遇到“龙王”这样礼贤下士、惜才爱才的统治者,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和谐美好家庭的追求
蒲松龄笔下的“龙女”一角貌美尊贵,并且通情达理,在马骥提出回乡这一请求后不仅不责怪,还以重金相送,龙女与马骥不仅是夫妻,也是知己。而蒲松龄笔下的女子都颇具才情,证明蒲松龄对妻子的要求不仅仅是年轻貌美,更多的是一种“知己情节”。
而文中龙女最终将一对儿女送还给马骥,表现了蒲松龄的子嗣观念浓重,认为孩子应该跟随父亲。蒲松龄美好家庭的追求还包括双亲,“恩慈间阻,每一念及,涕汗背”,他笔下的马骥放弃了龙宫的快乐生活,选择回家侍奉双亲,表达了传统的孝亲观念。
作品影响
文学影响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之一。
社会影响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自问世以来即广受欢迎,各种抄本、注释本、评点本、图咏本层出不穷,很早就走出国门,身世界经典名著之林。
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清代后期的范兴荣在《聊斋志异》的影响下,创作了贵州省第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影集》。它借鬼神怪异的书写来影射社会现实,教化民众,在清代贵州文学发展史中有着重要地位。
21世纪刀郎创作歌曲《罗刹海市》歌名和内容来自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罗刹海市》,这首歌从歌名到歌词,再到编曲、演唱风格,都极具个性化和神秘色彩,引起了听众的热烈解读,也极大激发了网友们的想象力,歌曲的歌词隐喻诙谐幽默,曲调复古婉转,接地气,受到大众的欢迎。
作品评价
《聊斋志异》应该说是中国民俗学的民俗记载的百科全书了,那里边有关民俗的记载是非常丰富的。(于天池评)
《聊斋志异》四百九十多篇作品中,《画皮》《婴宁》《罗刹海市》是排在前几位的作品,其中《罗刹海市》篇幅最长,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作品。(马瑞芳评)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作者背景
内容情节
角色介绍
作品鉴赏
对公正取贤制度的渴望
对自身价值认可的需求
对和谐美好家庭的追求
作品影响
文学影响
社会影响
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