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
夏朝开国君主
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又称大禹、帝禹、夏禹。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一说是六世孙)。夏朝的开国君主。
禹的父亲是,母亲是修己。帝尧任命鲧治理洪水,鲧经九年治理没有成效。尧去世后,禹受帝舜任命,继续治理洪水。禹疏通河道,山道,测量地形,将积水引入江河,将江河引入大海,经过十三年的治理,水患平息。禹在治理水患时,还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形、习俗、物产等初步划分了九州,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贡赋标准。禹还以距天子首都远近命名地方名称,并明确各地事务。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公无私,一心建功立业。于是帝舜决定禅让帝位给禹,并由禹代理政务,十七年后舜去世,三年治丧结束,禹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天下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禹,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继任帝位,国号夏后。禹举荐皋陶为帝位继承人,皋陶还没继任就去世了。禹又举用了益,把政事交给他。禹在位的第十年到东方视察时在绍兴市(今绍兴市)逝世,益在三年治丧结束后,将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
大禹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成为上古传说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虽然学界对于禹受禅让、葬地和故都各有争议,但是禹治理洪水、贡赋制度等成就对后世影响极深。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至大禹陵祭祀。著名历史学家金景芳评价道:“夏禹是伟大的,无与伦比的,中原地区第一个国家之缔造,是在夏禹的伟大名字之下实现的。”
人物生平
治水建功
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市。禹的父亲是鲧,母亲是修己。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登临帝位,而是给帝王做大臣。尧在位时,鲧被尧任命治理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经过九年时间,治水没有取得成效。帝尧年事已高,让舜代行天子之政,舜在巡视时发现鲧未能治理洪水,在羽山(今山东省境内)杀死鲧。舜继任帝位后,征询四岳谁可以光大帝尧的事业,四岳举荐禹任司空,治理水患。于是禹被任命为司空,继续鲧的事业治理水患。
禹和伯益后稷立即奉行帝舜的命令,派诸侯和百官召集百姓一同治理洪水。禹为父亲治水无功遭受惩罚感到难过,于是辛苦劳作,努力思索,总结父亲鲧治水的失败经验,将淤堵改为疏通。治水期间,禹根据山势的走向砍伐树木制作路标,来测定高山大川,并随身带着测量仪器,测度地形的高低,从西向东,带着百姓们一路疏通水道,将积水引入江河,将江河引入海洋。经过十三年的治理,水患终于消除。
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用工具和仪器开辟九州土地,打通道路,修筑堤坝,测量山岳。禹命令益给百姓稻种,教导百姓在低洼潮湿的地方种植,还命令后稷给予百姓们应急充饥的食物,并在食物充足的地方调取粮食给缺少食物的地方,各地食物储备得以均衡。禹走遍山川,对各地不同的地形、习俗、物产等了如指掌,初步划定了九州,并根据各地的情况制定了进献贡物的品种和标准。禹成功治理水患后,九州得以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河道、山路已疏通,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朝贡。禹还以距天子首都远近命名地方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并明确各地事务。帝舜赐给禹玄圭,向全天下人宣布治水成功。天下从此太平,百姓也安居乐业。
继任帝位
禹治水的功绩闻名于世,皋陶敬重禹的品德,命令百姓都以禹为准则,帝舜的德业更加昌明。禹向帝舜进言,要善用人才,以仁德辅政。帝舜向上天举荐禹为他的继承人。十七年后舜去世,三年治丧结束后,禹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因禹有治水、划定九州、制定税赋等功绩,天下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禹,于是禹登上天子位,国号为夏后。禹改定历日为夏历,并分封尧的儿子丹朱和舜的儿子商均。另外,禹还制定因地制宜的贡赋制度以及五服制。禹登上帝位后,召集各诸侯在涂山(今安徽省怀远县境内的淮河涡河交汇处)会盟,各诸侯带来朝贺贡礼,禹在各部落首领面前祭天。之后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青铜制成九鼎,象征统一天下九州万国。
让位逝世
禹继任帝位后,向上天推荐皋陶为帝位继承人,并把政事交给他,但是皋陶还没有继任就去世了。禹又举用了益,把政事交给他。禹在位的第十年到东方视察,在会稽(今绍兴市)逝世。(《竹书纪年》记载为四十五年, 《帝王世纪》记载禹享年一百岁左右)三年丧期结束,益把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因益辅佐禹时间不长,天下并不顺服他。禹的儿子启很有才能,天下人心都归向于他,于是启继承了帝位。
主要成就
划分九州
禹在治水途中,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为高山黄河界定土地的疆界,疏通河道、山道。后来,禹对其所到达的地区,按照山川、物产、风俗等不同情形做分区,初定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市徐州市扬州市荆州河南省、梁州及武威郡
贡赋制度
禹在治水途中,走遍山川,对九州各地情形比较了解,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赋税制度。禹规定在赋税征收过程中必须谨慎有节,要严格依照土地的等级确定赋税数额。禹将九州的田地按土质肥沃程度分为三等,即上、中、下三等 。而每等再分三级 ,即上等分上上 、上中 、上下 ;中等分中上、中中、 中下 ;下等分下上 、下中、下下,共三等九级 ,然后根据各州土地等级 、经济和生产发展状况确定各州贡赋的多少。
五服制
禹还规定帝王所在的首都五百里的地区为甸服,再外五百里为侯服,再外五百里为绥服,再外五百里为要服,最外五百里为荒服。甸服靠内的一百里替天子服差役,二百里的担任国家的差役,三百里担任侦察工作 。侯服靠内一百里以内要为天子服役,二百里以内要管理国家事务,三百里以内要听候天子之命。绥服靠内三百里以内要推行文教,二百里以内要奋力保卫王室。要服靠内的三百里居住少数民族 ,向外的二百里安置犯法判的罪犯。荒服靠内三百里住着蛮族, 向外二百里安置犯法判处流放的罪犯。五服各进纳不同物品或负担不同劳务。禹的五服制构建起一个基本的国家政治经济框架,是对贡赋制度的补充。
禹铸九鼎
禹登帝位后,决定在涂山(今安徽省怀远县境内的淮河涡河交汇处)召开诸侯大会 ,总结结涂山治水成功经验并庆功表彰。大禹发出朝会诸侯通知后 ,各地诸侯纷纷率队从四面八方赶来,并进献了许多朝贺的贡品 。禹为纪念这次大会,将各方诸侯、方伯进献的金(青铜)铸成九个鼎,即豫州鼎、冀州鼎、州鼎、青州市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雍州鼎、梁州鼎,代表九州,象征着统一天下九州万国,是夏朝的镇国之宝。九鼎因此成为天命所在,象征政权稳固、春秋鼎盛,后夏、商、周三朝均以九鼎为传国重器。
人物评价
孔子在《论语》中评价:“禹,我对他已经没有可以挑剔的了。 他的饮食很差,祭祀用品却很丰盛;他自己穿着朴素,祭祀的服饰和冠冕却做得华美;他的住所很简陋,却不吝惜修渠挖沟所耗费的财力。”
季札评价:“美好啊!勤于民事还不以功德自居,除了禹,还有谁能做到呢?”
司马迁评价:“禹勤于治理洪水,手掌脚掌都变厚了,踏遍山河,四季劳作。”
著名历史学家金景芳评价:“夏禹是伟大的,无与伦比的,中原地区第一个国家之缔造,是在夏禹的伟大名字之下实现的。”
人物争议
禹是人还是神争议
关于禹是人还是神的争议,学术界对此各有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禹是神。1923年,古史辨领军人物顾颉刚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文章中对古史关于大禹的记载进行了质疑和否定。顾颉刚认为而《诗》《书》 里的“帝”都是雅威,故上帝建商,洪水茫茫时,上帝派禹下治理。所以 禹是上帝派下来的神,不是人。另一种观点则禹是人。如郭沫若曾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里有“夏禹的问题”一节,内容通过对《齐侯》 《齐侯钟》及《秦公》的研究,认为商之前确实有夏,且禹为夏之先祖,是人王。
禹故里争议
因为历史久远,古籍中关于大禹故里的记载大多语焉不详,学术界对此产生激烈探讨,形成了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河南嵩山说,以田继周周原遗址孙先生为代表,田继周在《先秦民族史》中提到,,认为大禹出生地应在今郑州市、嵩山、新密市一带。二是四川北川说,以李德书、谢兴鹏、谢元鲁等为代表的四川学界大多数专家的支持,《姒氏世谱》也持此说。三是四川汶川说,以冯汉骥、罗进勇先生为代表,在谯周《蜀本纪》、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元和郡县志》以及《太平寰宇记》 等古文献中也有记载。四是杞地说,以李先生为代表,他在《大禹出生山东考》中作了详细考证,杞地位于今河南省、山东交界。五是陕北地区说,以陈剩勇先生为代表,他 在《大禹出生地考实》中描述:“大禹出生地在现今陕西省北部。”六是山东省说。此说以王禹时和李明煜先生为代表,李明煜先生在《大禹出生及治水地望考略》中认为大禹出生于今宁阳县。七是山西省说,以李仲立先生为代表,他在《大禹出生地辨析》中描述:“大禹的出生地说法很多,但从考古与文献结合来看,当在山西为可信。”八是青海省民和说,以鲍义志、林有盛等为代表,青海境内的喇家遗址和大禹活动的时间均为4000年前;《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大禹“导河积石”的积石峡就在喇家遗址附近。
舜禹禅让争议
《史记·五帝本纪》《尚书·尧典》等古籍中对于尧禅位于舜有明确记载,尧先对舜进行了考察,在舜的才能足以治理天下时,才决定禅位给舜,而对于舜传位于禹却没有明确记载,因此对于舜是否禅位给禹有争议。学者张海涛在《舜禹禅让新考》中提到,禹的继承有很大的可能是以和平的方式结束的,虽不能像尧舜那样走完两大程序,但也经历了一定的宗教仪式。禹治水有功,是舜任命的众多官员中功劳最大的,只是舜在南巡时突然死亡,没有来的及禅让。学者谢志平在《“舜禅位于禹”质疑》中认为舜没有禅位给禹,舜禅位于禹是想象出来的神话。舜没有像尧对自己的考察那样考察禹是否有治理天下的能力,禹治水成功也不是舜对禹的考察,否则大禹治水成功之后舜就应该禅位于禹了,而舜直到在苍梧县死去,舜都并没有禅位于禹。由此推断,舜禅位给禹可能只是后人为了美化先贤编造的。
禹葬会稽争议
对于禹是否死于会稽(今绍兴市),一部分人持肯定态度。在《史记·夏本纪》《墨子》《吕氏春秋》《越绝书》等古籍文献都有相似记载,东汉班固在也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会稽山有禹冢和禹井。另有一部分人持否定观点,东汉初王充在《论衡》中否定禹到会稽的传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林华东在《再论越族的鸟图腾》的注解中认为,夏禹是不可能到达浙江省的。
家族成员
相关故事
大禹治水
传说禹与涂山氏的女子新婚四天后,就离开妻子,和益、后稷一起奉帝舜的命令去治水。禹的妻子直到生启时,禹还在外治水。到启长大了,禹还在治水。治水期间禹因为担心因私废公,三次过家门而不入。禹治水大公无私的的精神,受到了百姓的赞扬,也被帝舜所重视。于是帝舜在晚年向上天举荐禹,把帝王的位置禅让给禹。
禹凿龙门
大禹治水时,南洛河伊河都因受阻而形成一片汪洋。周围百姓的生活窘困不堪,溺死的人有很多。大禹感念百姓遭受洪水之苦,于是先带领人们疏通了洛水,使其汇入黄河。而伊水受阻于龙门山,大禹凿开龙门山,将龙门山分成东西两半,伊水得以从中间流出,和洛水汇合一起注入黄河,解决了这里的水患。
禹斩蛟龙
很久很久以前,三川是一个美丽的湖泊,湖畔长着繁花百树。人们住在四面的山头上,吃水只能去山下湖里背,十分苦难。大禹带领人们挖山开道,疏通河流,把三川的水引出去。人们也从山上搬到山下平地安居乐业,十分安稳。 但好景不长,不知从哪里来了两条恶龙,一条是青龙,一条是黄龙。这两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浪,搅大辽河水, 冲毁良田,百姓们不得安宁。百姓们求大禹为民除害, 制服恶龙。大禹在黄河边上设祭坛, 祈求上天赐斩蛟神剑。七七四十九天后,上天赐给了大禹斩蛟神剑。两条恶龙来作怪时,大禹高举斩蛟神剑向黄龙砍去,砍下了龙头,黄龙头飞过黄河南岸变成了一座黄土山。 黄龙的喉结骨掉到黄河中变成了一块巨石。大禹和黄龙搏斗时,青龙乘机飞过黄河向南飞去。大禹一步跨过黄河, 挥剑向青龙斩去,斩断了青龙的腰身。 大禹除掉两条恶龙后,人们得以继续在川美丽富饶的三川生活。
大禹赶石
大禹凿开三川东面的山岭后,将三川的积水全部引了出去,但居住在山两面的百姓却来往不便了。人们站在黄河两岸的山上,隔河相望,不能来往。 大禹看到后,想在寺沟峡山谷上修一座石桥,方便两岸的百姓。大禹设了祭坛,请求天庭赐赶山鞭。上天很快赐下了赶山鞭。大禹得到赶山鞭后,从积石山上往下赶石。大禹赶石时把所赶的石头,吹了仙气变成了石牛往下赶。好多牛东奔西跑,不听指挥,赶到寺沟峡附近石牛已经不见踪影了。大禹四处寻找,在寺沟峡东面山坡上遇见 了一个牧牛老人,大禹问牧牛人说:有没有看到我的牛。牧牛人答道: 没看见牛,看到了许多巨石向西面滚去。牧牛人石字刚说出口, 大禹赶的石牛就停在山上不动了,不管大禹怎么施法,这些石头就是不动。现在寺沟峡两面山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大石头,就是当时大禹用赶山鞭赶来的石头。
相关作品
相关书籍
相关影视
相关动画
墓葬与纪念
杂志封面
2022年12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第9卷第36期的背封面刊载了一幅浓郁中国风的“大禹治水”图,以此来重点推介本期刊发的中科院水生所孙永华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陈振夏团队的合作研究论文《一个生殖细胞特异的线粒体融合因子调控生殖干祖细胞的维持与分化》一文。
该封面采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大禹治水”为概念,以华族的“母亲河黄河代表物种繁衍的载体——配子系,以大禹手持的神器耒耜(lei si)代表文中报道的生殖细胞系特异表达的线粒体融合因子——Pld6,形象地呈现了Pld6介导的线粒体融合和线粒体动态对于生殖细胞系发育稳态和物种生殖繁衍的重要调控作用。
祭禹
夏桀灭后,商汤封夏王室姒姓一支贵族于杞国,以奉祀宗庙祖先。姬发灭商为王后,封禹王的后裔杞东楼公于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大禹王祭祀为国家祭祀。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公元960年,赵匡胤颁诏保护大禹陵,开始将祭禹正式列为国家常典。明清两朝的祭禹仪式和制度最为完备,典礼也最为隆重。明清两朝大祭禹陵各达20多次。清代康熙帝爱新觉罗·弘历都亲临绍兴祭禹。1933年,禹庙再度修复并举行了隆重的祭禹活动。
大禹因治洪水而著,也受到民间崇拜,民间是将大禹作为水神来崇拜的。道教中,禹为水官大帝,诞日为十月十五日下元节
禹陵
禹陵位于浙江省越城区禹陵乡禹陵村,由禹陵、禹祠和禹庙三大部分组成,是后人为颂扬和纪念中国古代第一位治水英雄和夏朝的奠基者大禹而修建的。禹受舜帝之命治理洪水,多年在外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势利导,最后成功治服水患,创下伟业。大禹陵现存的建筑主要是明、清和民国时重建的。
禹王碑
禹王碑位于岳麓区岳麓山北峰山顶东侧。碑文宽1.4米,高1.84米,刻有直书9行,每行9个字,共有77个字,字体难辨,类似蝌蚪文或鸟篆。历代文人曾潜心研究,明代杨慎等有释文多种,碑文大意是记述和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西安碑林、绍兴禹陵、云南法华山、武昌黄鹤楼等处,均以此碑为模本复刻。禹王碑占地面积30平方米,由禹王碑刻、欧阳正焕碑刻、陈新亚碑刻、张之才碑刻等组成。1993年4月,禹王碑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传说和考证古文字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禹王城
山西运城禹王城
禹王城位于夏县西北7.5公里处的禹王镇,地处青龙河平川和鸣条岗丘陵地带。禹王城即古安邑城,相传为禹都安邑所在,被誉为中原地区第一都。东周时是魏国首都,秦设河东郡于此,两汉时期皆为河东郡所在,是经济、文化的大都市之一。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曾临时设都在此处半年,两晋时期为安邑县,元修神嘉元年(公元525年)将安邑为南、北两县,南安邑即今盐湖区安邑办事处所在,北安邑就是今禹王城遗址。禹王城城址有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台四个部分。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黄冈禹王城
禹王城遗址位于黄冈市黄州区。城址为夯土城墙,现南面城墙保存较为完好。禹王城又名禹王城,城之名始于公元前255年。战国后期,楚考烈王即位后,挥师北伐,先灭鲁国,再亡邾国(遗址在今山东省邹县境内),将邾国君民迁到此处。邾国君民在原有城池的基础上,筑城建屋,并正式命名此城为邾城。禹王城遗址虽然经受了二千多年的沧桑,但城池依稀可辨。禹王城是黄冈市古老的城址,经历年调查勘探发现了大批文化古迹。
禹王池
禹王池位于洛阳市龙门石窟西山景点入口处,是龙门石窟景区内的主要自然景点,据说禹王池是唐宋时期人们为纪念大禹而建立的,禹得名与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有关。禹王池长8.2米,宽6.6米,池中清泉翻涌、绿草茵茵,水温一年四季保持在25℃左右。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简称大禹奖)是水利行业的最高科技奖。2002年由中国水利学会申请设立,自2003年开始,每年评审一次。2017年,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确定水利学会为水利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单位。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是为奖励在水利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等活动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有利于促进水利科技进步、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下设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普及奖和创新团队奖等奖项,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设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个等级,科学普及奖和创新团队奖不分奖励等级。
参考资料
追远古 大禹神功昭日月.洪泽新闻网.2024-06-21
..2023-07-18
..2023-07-26
..2023-07-26
..2023-07-26
..2023-07-27
..2023-07-18
..2023-07-26
尧舜禹的传说.豆瓣读书.2023-07-25
尧舜禹演义.豆瓣读书.2023-07-25
夏禹神话研究.豆瓣读书.2023-07-25
鯀禹的传说.豆瓣读书.2023-07-25
神州精魂 (1988).豆瓣电影.2023-07-25
阎罗传奇 (1995).豆瓣电影.2023-07-25
大禹治水 (1996).豆瓣电影.2023-07-25
大舜 (2015).豆瓣电影.2023-07-26
小太极 (1999).豆瓣电影.2023-07-26
中华治水故事 (2016).豆瓣电影.2023-07-26
大禹治水 (2019).豆瓣电影.2023-07-26
潮人对大禹的英雄崇拜.潮州新闻网.2024-06-21
禹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7-24
禹王碑.岳麓山风景名胜区.2023-07-25
禹王城.运城市人民政府.2023-07-25
学会简介.中国水利学会.2023-08-01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中国水利学会.2023-08-0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治水建功
继任帝位
让位逝世
主要成就
划分九州
贡赋制度
五服制
禹铸九鼎
人物评价
人物争议
禹是人还是神争议
禹故里争议
舜禹禅让争议
禹葬会稽争议
家族成员
相关故事
大禹治水
禹凿龙门
禹斩蛟龙
大禹赶石
相关作品
相关书籍
相关影视
相关动画
墓葬与纪念
杂志封面
祭禹
禹陵
禹王碑
禹王城
山西运城禹王城
湖北黄冈禹王城
禹王池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