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福建省厦门市西北部,西北与
漳州市长泰区交界,东北与厦门市同安区接壤,西南与
海沧区毗邻,南与厦门岛隔海相望。设有2个镇、4个街道,48个社区,21个
建制村。其总面积275.79平方千米,截至2023上半年集美全区常住人口115.7万人。下辖2个镇、4个街道、47个社区居委会、21个行政村,政府驻地在厦门市集美区岑东路168号。
集美区有滨海低山、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长而秋春连,几乎全是无霜期,气温变化不明显,雨日不多日照长。境内较长的河流有后溪(芦溪)、深青溪、鹭溪和瑶山溪。集美原名“浔尾”,以地处浔江之尾而得名,至明代雅化为“集美”,此后一直以集美为名。明初时改泉州分省为泉州府,集美区此后一直随县为其属地。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设高浦巡检司,厉行海禁,沿海居民尽迁内地。1953年,集美乡划入
厦门市,同时撤乡设镇。1957年成立厦门市郊区,1987年,郊区易名集美区,隶属厦门市。
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956.5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3:50.6:49.1。集美区有六大产业链群(机械装备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文化创业与旅游产业、现代物流业、新材料产业、都市现代农业),截止到2023年,杏林、集美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已成为厦门乃至全省重要的机械产业制造基地。
集美区历史悠久,截止到2020年,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区级和市级以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集美区是一个以教育和观光拉动发展的区,其中有集美学村、
华侨大学、
厦门理工学院等15所高校。集美区也是著名的侨乡和风景旅游区,是爱国侨领
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集美区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厦门大桥、
集美大桥、
杏林大桥、厦集海堤三桥一堤使集美与厦门本岛直接贯通。
名称来历
集美,史载为原属同安县的一个小村庄,地处
东溪至石浔入海处,其
海湾称浔江。浔江西岸延续到这个村庄已是末尾,村庄因此得名“浔尾”,亦称“尽尾”,取其大陆尽头、浔江之尾的意思。相传,明末
进士陈文瑞嫌其称呼不雅,便自作主张,改名“集美”,既有闽南话谐音在里面,又寄寓自己家乡“集天下之美”的美好愿望,遂传呼开来。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集美区,商代时属扬州地,
周代为七闽地,
春秋战国时属越地。
秦汉至南北朝
秦属闽中郡。西汉初期属
闽越,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属会稽郡。东汉属闽侯官县地,三国时属建安郡东安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东安县置同安县,区境隶属之。同一年,同安县即废,区境属晋安县。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九年(589年)属南安县。其后,南安县先后隶属建安郡(治所在今
福州市)、建州、
丰州镇、泉州(今福州)、武荣州、闽州(今福州)、长乐郡、
清源郡、泉州,区境随县为其属地。
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审知次子延钧在福州称帝,升大同场为同安县。此后,区境随同安县先后隶属泉州、泉州路、泉宁府、泉州分省。大观年间(1107-1110年)同安人徐诚建
苎溪桥,长73米,为厦门地区现存最长的石构桥。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秋,同安县主簿
朱熹出巡安仁里,在西滨蔡林社标题八景诗。这一年建鱼孚驿站。元代改设深青驿站。
明清时期
明初改
泉州市分省为泉州府,区境此后一直随县为其属地。
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
周德兴设高浦巡检司,厉行海禁,沿海居民尽迁内地。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
戚继光于高浦创办“戚公院”。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改称鳌江书院。
顺治十七年(1660年)
郑成功部将陈霸率兵屯驻集美。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
同安区隶属南路道(民国3年易名
厦门道),民国16年改直隶福建省,民国23年隶于福建省第五督察区,次年改隶福建省第四专员公署。其间民国22年11月至23年1月
福建事变时隶属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兴泉省,区境皆随而隶之。1949年8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第十兵团挥师南下肃清
闽南地区漳泉地区之敌。1949年9月14日解放军开始捷报频传,陆续拿下
大陈岛、
海坛岛、
湄洲岛、
海澄县、
浮宫镇,并先后克集美、嵩屿、高埔等
厦门市外围大陆沿海的阵地,对守敌形成三面包围态势。1949年9月23日,集美解放,区境
随县隶属华东军政委员会
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1950年7月改隶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为
晋江专区)。1953年11月改隶厦门市。
1951年,集美区境进行土地改革。境内农民户均分得耕地9.4亩,人均2.34亩,实现 “耕者有其田”。
1953年11月3日,集美乡划入厦门市,同时撤乡设镇。
1957年7月28日成立
厦门市郊区,1957年7月30日,合集美镇、灌口区的11乡及岛内禾山乡为郊区,设厦门市人民委员会郊区行政办事处。
1987年7月6日,郊区易名集美区,隶属厦门市。
地理
位置境域
集美区位于
福建省厦门市西北部,居闽南金三角中心地段,地处东经117°57′—118°04′,北纬24°25′—24°26′,西北与漳州
长泰区交界,西南与
海沧区毗邻,南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境域东至
侨英街道东安前占社,西至
灌口镇深青村,北抵尖母仑山界,南至马銮;长24.4千米,宽19千米,面积275.79平方千米,呈箭头状指向西北。
气候
集美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表现为夏季长而秋春连,既无酷暑又无严冬,几乎全是无霜期,气温变化不明显,雨日不多日照长,季风跟着季节转,秋末偏北夏偏南。集美累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24.4-2233.6小时之间,1963年日照时数最多。全年平均
日照市百分率为50%左右。集美年平均气温21℃,8月极端最高气温38.3℃左右,1月极端最低气温在1.5℃-0.1℃之间,全年几乎都是无霜期,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8月份雨量最多。
春季因南方暖湿的海洋气团与北方较干冷的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在区境上空相互交锋,锋面南北来回移动,天气忽冷忽热,忽阴忽晴,变化频繁,风力较小有轻雾,平均雾日16天左右。
夏季因受湿热的热带海洋
气团和副热带高压气流影响,夏季高温、高湿并常伴有大风(台风)5-6月,夏季风盛,温度高,湿度大,进入盛雨期。
秋季空气干燥,天高云淡,空气清新能见度大。由于地面受冷高压控制,气温较夏季凉快,而高空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少云。
冬季因冬季风渐盛,气温显著下降。从
立冬到
小雪,冷空气有时较弱,会出现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反常天气。12月后,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继续下降,且日较差增大,早晚显得较冷,
降水极少,气候干燥。旱季明显。到1月时,平均气温达到最低,境内
西北山地出现降霜,霜期很短,一般在1月15-23日。
地质
集美区位于华南地块的武夷—戴云隆褶带的闽东火山断拗带内。闽东火山断拗带位于
福建省东部,政和—海丰断裂带以东,滨海断裂带以西,长乐—诏安断裂带纵贯该区。闽东火山断拗带又可分为四个次一级构造单元,集美区域为闽东南沿海变质带,随着燕山运动时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在华力西—印支拗褶基础上,发生大规模断陷和拗陷,造成巨厚的中生代沉积和巨大规模的火山喷发(距今1.75—2.02亿年),
地壳厚度36.6—38.2千米。沿构造活动带发生强烈的区域变质和
混合岩化作用,中生代
岩浆广泛侵入。受其影响,区域
地层以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第四系为主。
地形地貌
集美区处于戴云山-博平岭向东延伸部分,地形地貌空间差异明显,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成为马鞍型地貌。因断裂、断块差异活动和地壳间歇性升降运动,形成多种地貌结构及其组合分布格局, 又因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致使地表岩石受强烈的
风化作用,形成厚达几米至几十米的硅铝-铁铝型的红壤风化壳。且海岸受波浪和潮汐作用,海蚀和堆积地貌普遍发育,最终形成低山、丘陵、台地、平原、滩涂等多种地貌类型。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分布于西、北、东部与
长泰区、
同安区交界处,为海拔500~1000米的低山和中山,最高峰为海拔963米的
钉顶尾山。高丘陵多分布在西部,海拔300~500米,坡度20~30度,主要为
花岗石和火山岩。
低丘陵多分布于东、西界山附近,海拔200~300米,坡度15~25度,丘顶呈浑圆状。台地海拔50~200米,地表起伏,坡度平缓,零星分布于
苎溪、许溪中游地带。
平原主要分布于南部海岸沿线,海拔皆在50米以下,可分为
海蚀平原和海积平原。平原外侧为
海滩、沙洲和沙嘴。
水文水利
水文
集美区河流岸线总长90公里,流域面积240.72平方公里,湖库面积14.91平方公里。辖区内流淌着三大溪流:后溪、深青溪、瑶山溪,153个湖库塘分布于六个镇街。
后溪是境内最长的河流,发源于
戴云山与博平岭山脉交界处的后仑山白帆岭,从源头至后溪镇段称苎溪,与支流许溪汇合后称作后溪,注入
杏林湾水库,全长23千米,流域面积209.3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8.11‰。
深青溪,发源于仙棋山南麓,于西滨汇入
马銮湾,全长11.84千米,流域面积15.64平方千米,平均坡降10.4‰。
瑶山溪,发源于小龙潭北侧山地,上源有两支,西支源于前山南侧,东支源于上塘,两支汇合后流入风景湖,于西滨汇入马銮湾,全长10.35千米,流域面积15.78平方千米,平均坡降8.31‰,河道宽3~10米。
集美区3条流域和杏林湾共监测9个点位12个断面,2021年,国控省控断面坂头石兜水库2个断面水质均值为II类。省控断面2个点位
苎溪桥、许溪下庄鱼鳞闸年均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市控断面5个,深青溪浦边桥、后溪大桥、瑶山溪龙厦前场高铁桥、海翔大道桥水质均达到Ⅳ类水标准。杏林湾3个监测点经过多方积极治理,全年平均水质达到湖库型Ⅴ类水标准。
水利
集美区境内有13座水库,分别为坑内水库、塔山边水库、岩内水库、风景湖水库、小龙潭水库、二龙潭水库、大龙潭水库、三官塘水库、寨内水库、崎林水库、大枋内水库、马仔墓水库、
杏林湾水库;2座水闸:后溪水闸和集杏海堤水闸。截止到2023年,新建桥梁2座,交通桥2座,改建李林水闸1座,新建及改建滚水坝6座,加固滚水坝6座。
后溪镇上游建有石兜水库(库容8500万立方米)和坂头水库(库容558万立方米)。
土壤
集美区土壤母质以
第四纪红色黏土为主,兼有洪积物、冲积物和海积物。土壤类型可分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水稻土、盐土、风沙土6个土类,以下分为15个亚类、30个土属、35个土种。按垂直分布,可分为山地土壤、耕地土壤和水域滩涂。
山地土壤以红壤面积最大,砖红壤性红壤次之,黄壤最少。其中赤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低丘险台地,遍布全区各地。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300-800米高丘低山地带,几乎遍布全区,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中山地带。
耕地土壤分成旱作土壤和水田土壤。旱作土壤主要为砖红壤性红壤,兼少量盐土和风沙土。砖红壤性红壤亦称红壤,为境内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
灌口镇、
后溪镇、杏林、集美、侨英、
杏滨街道的丘陵坡地,乃在高温高湿、水热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经早耕熟化而成的耕作土壤。
水田土壤可分为渗育型水稻土、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和盐渍型水稻土。水田土壤即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溪流两岸的
冲积平原、海积平原、低丘陵和少量山垄峪地,为境内主要农业生产用地土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止到2023年,集美区全区土地面积275.7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按户籍人口计算)每平方千米959.70人,人均占有土地1041.98平方米。林业用地10429.73公顷(含国营坂头林场),约占土地面积的37.82%。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78.06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78.06平方公里。拥有公园198个,占地面积4030.8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0501.01公顷。
海洋资源
集美区海域为
厦门市西部海域和同安湾海域的一部分,面积约40平方千米。2020年,集美区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951吨,其中海洋捕捞341吨、淡水养殖1610吨。淡水养殖面积171公顷。
森林资源
2010年,集美区有森林面积15.6万多亩。2021年,集美区森林覆盖率40.7%。
水资源
集美区境内较长的河流有后溪(又称苎溪、许溪)、深青溪和瑶山溪,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82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14.9%;地下水0.35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15.4%。
生物资源
集美区主要种植水稻、水果、
番薯、花生、油菜等农作物。人工栽培的
油茶、
油桐和橡胶林群落,多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开阔的缓坡地带,果树林、茶园等则分布在海拔100米以下低丘山脚、村庄周围等。
龙眼、荔枝、
柑橘等成片分布。
集美区饲养的家畜有猪、牛、羊、兔、马、驴、骡、狗、猫,以猪、牛为大宗,羊、兔饲养量呈阶段性变化,马、驴、骡饲养量很小,狗、猫只作为看家、捕鼠或宠物饲养。其中境内有闽南黄牛、
福安水牛和荷兰黑白花奶牛三种,以黄牛为主。民国时期开始饲养,品种为闽南山羊,数量不详。1970年代,开始引进
安哥拉长毛兔、
法国安哥拉兔、德国长毛兔、寒兆兔、
哈尔滨大白兔、新西兰兔和日本大耳兔等,养兔业有所发展。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集美区属中国一日本植物亚区的
华南地区,具有从
热带向
亚热带过渡的特点。植物以热带、亚热带的成份为主,地带型植被为南亚热带雨林。据1982年郊区林业用地植被调查报告,全区分为2个植被型,5个群系纲,14个群系,48个群从。植物有60科163种,其中
蕨类植物门5科6种,草本植物41种。其中有林地植被、盐生植被、水生植被和栽培植被。
其中林地植被以人工林、次生林以
马尾松为主,有少量
杉木王,其余为
台湾相思、桉树、
木麻黄等。
草本种类有
铁芒萁、
五节芒、扇形
铁线蕨、海金沙、地捻等。全区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294株,其中
榕树249株,
杧果、
枫香树、
黄连木各11株,
香樟木5株,榆树2株,
龙眼、
伊兰、
蔷薇三姐妹、红豆、薄姜木各1株,树龄最长的为540余岁。
动物
集美区被列入国家I级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为
蟒蛇和
白颈长尾雉,国家II级保护的动物有
猕猴、
鳞甲目、
小灵猫、
鬣羚(别名苏门羚)、
红隼、
仓鸮、草、
猫头鹰;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II级保护的动物有
COBRA。
其他森林野生动物尚有松鼠、
白鹭、燕子、
喜鹊、豪猪、獐、
狐属、野兔、
白环蛇等。
自然灾害
集美区大风灾害以6、7、8月最多。2005年为台风次数最多年份,5-10月,连续受5、10、13、15、18、19号台风影响。大雨和暴雨历时50多天,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7644万元。
据2004年版《
厦门市志》、2000年版《同安县志》及有关资料记载,集美区境域自元代至2007年,共发生较大的水灾52次,其中元代1次,明代5次,
清代23次,民国4次,解放后18次。集美区四季均有干旱,以夏旱为主,春早次之,冬旱一般延续至次年2-3月,连接春早,对春播、春种影响极大,但发生较少。据历史资料记载,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至2007年,共发生较大旱灾70次,其中大早20次,特大早灾5次。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集美区设
灌口镇、
后溪镇2个镇和杏林、集美、侨英、杏滨4个街道,
集美街道、
杏滨街道、
侨英街道、
杏林街道,48个社区,21个
建制村,天马华侨农场,省天马种猪场,第二农场,坂头防护林场,区政府驻集美街道岑东路16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上半年, 集美全区常住人口115.7万人,人口出生率5.21‰,人口死亡率1.30‰,人口自然增长率3.91‰。全区户籍人口452630人,其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别为217340人和235290人。集美区的6个镇街中,常住人口性别比在100至110之间的有2个,在110至120之间的有2个,在120以上的有2个。15~59岁人口比重在80%以上的有2个,在70%~80%之间的有4个。6个镇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2%~7%之间。
民族
2019年,集美区户籍人口由40个民族组成,其中
汉族的人数占98.43%;少数民族占1.60%。少数民族中,
畲族最多,
回族次之。集美区是一个多民族散居城区,主要分布在
海沧区、
翔安区、翔安区。
方言
集美话语音的声韵调系统跟以岛内老市区为代表的
闽南语厦门话的语音系统基本相同。
集美话有17个声母、89个韵母、7个声调,此外,集美话还有个轻声,但不单独出现,调值靠随前后字的声调而变化。
集美话7个声调在语句里均可能发生连读变调,在二字组合的词语中,其现律通常是上字变调。
宗教信仰
综述
集美区的宗教主要有佛教、
基督教和
天主教。佛教主要分布在
后溪镇、侨英街道东安村等地;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杏林高浦村、后溪镇等地;天主教主要分布在杏林高浦村。
佛教
境内佛教开始传入是
五代十国后唐时期,兴盛于宋、明时期。后唐时,中原士族因避战乱面南迁
闽南地区,中原信佛习俗随之传入。后溪珩山圣果院,初名泗洲堂,建于
唐朝,乃境内第一座
佛教寺院。唐末五代,境内佛教有所发展。明代,佛教一度复兴,原有寺院、山岩大都重修,且新建有西竺寺、白虎岩、南风院等,境内有寺院11处。民国时,境内佛寺从属于漳泉永龙汀佛教分会。解放后,信徒日渐减少。1952年,境内信徒从属
同安区佛教协会,1957年隶属
厦门市佛教协会。“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寺院被拆除或改作他用。1980年代,重新落实宗教政策,归还被占用寺院,允许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1990年代,随着旅台乡亲回乡祭拜者日多,信徒日众,寺庙得以重修。1991年,高浦西竺寺重新修建并开光,成为集美第一所对外开放的寺院。2007年,有圣果院、西竺寺、白虎岩、寿石岩、智门院,大明寺、苎溪观音寺、金鞍山寺等8所,信众6000余人。
基督教
19世纪末,基督教由
厦门市岛内传入。清咸丰四年(1854年),厦门的英伦敦差会(西方各国基督教新敦差派传教士进行传教活动的组织)委派林会、庄善语、许锡嘏到
灌口镇宣传建教。初始被视为
异教,仅有数人入教。光绪三年(1877年),许嘉会经厦门英伦敦差会批准按立为牧师。民国8年(1919年)至16年,黄淑宾任传道时灌口建立基督教堂,信徒人数不详。1950年后,境内基督教徒参加“三自革新”(自治、自养、自传)运动。“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被毁或占作他用,财产被侵占,神职人员遭批判、关押,
基督教活动停止。1979年后,落实宗教政策,
基督教徒活动逐渐恢复正常。1990年代,
灌口镇、高浦、集美先后督教徒活动逐渐恢复正常。1990年代,灌口、高浦、集美先后新建教堂。1995年,境内有牧师6人,长执38人,教徒975人。至2007年,全区有基督教堂5所,活动点2处,牧师、传道,长执、义工等神职人员和教徒、慕道友1000余人。
天主教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位于杏林高浦村的天主堂建成,系中西混合式单钟楼教堂,又名为路德圣母堂,教徒人数不详。民国时期,灌口亦曾建有天主堂。1950年代,高浦天主堂划属厦门天主堂。每星期日集体祈祷念经。“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被侵占,宗教活动停止。1990年12月,教堂归还教会。1992年,在市天主教爱国会支持下,教徒集资修建新教堂,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每年2月11日举行庆祝路德圣母瞻礼弥撒,5月1日到漳州领东教堂参加庆祝圣若瑟主保弥撤。同时参加扶贫救困、支援灾区等社会活动。2007年,高浦天主堂有教徒近百名。
经济
综述
集美区主要有六大产业链群(机械装备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文化创业与旅游产业、现代物流业、新材料产业、都市现代农业)。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956.5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亿元,比上年下降5.0%;第二产业增加值484.00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469.47亿元,增长5.0%。全年财政支出9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脐橙、
樱桃番茄、生态米、仙景芋等一批特色现代农业品牌展示了集美区农业发展新成就,集美区的
后溪镇二农社区在2018年7月被列为市、区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
第一产业
2022年,全年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7.1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60亿元,林业产值0.0055亿元,牧业产值0.62亿元,渔业产值0.3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3亿元,增长3.4%。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20万亩,粮食总产量0.14万吨,增长9.9%;蔬菜播种面积2.92万亩,蔬菜总产量4.94万吨,水果总产量2.86万吨。肉类总产量0.09万吨,蛋品总产量509.27吨,乳品总产量93.41吨。年末家禽存栏数22.04万只,家禽累计出栏数59.79万只40.8%。在2022年厦门市集美区农民
丰收节活动上,
脐橙、
樱桃番茄、生态米、仙景芋等一批特色现代农业品牌展示了集美区农业发展新成就。
第二产业
全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2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54.67亿元,增长0.8%。亿元以上企业19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47.51亿元,增长3.0%。还有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12.99亿元,增长17.5%。2022年,集美区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华电(厦门)智慧能源有限公司2021年在
正新轮胎集美后溪厂的厂房屋顶建设面积约11万平方米、装机容量为8.4兆瓦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90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电力
二氧化碳排放约6300吨。
第三产业
2022年,集美区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75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亿元以上企业71家,较上年增加17家,实现营业收入190.94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29家。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66家,国家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9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2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全区累计专利授权量9054件,其中发明1025件、实用新型6442件、外观设计1587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077件。全年共接待游客1347.3万人次,其中旅游景区890.8万人次,宾馆酒店接待游客456.5万人次。
截止到2023年,杏林、集美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坚持创新型高新技术区的发展定位,已形成机械装备、文化创意和旅游、现代物流、都市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链,是
厦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机械产业制造基地。其中杏林台商投资区于1989年设立,集美台商投资区于1992年月设立。两个台商投资区基础设施完善,集美台商投资区于2004年通过ISO14001环保体系认证,是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中最早获得该项认证的工业园区,以电子、服装、新材料、卫浴等轻型、无污染产业为主;杏林台商投资区于2005年通过ISO14001环保体系认证,以机械装备、电子、新材料、卫浴、户外运动器材等产业为主。
交通
综述
集美区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厦门大桥、
集美大桥、
杏林大桥、厦集海堤三桥一堤使集美与厦门本岛直接贯通。新建的厦门火车站位于集美
后溪镇,是
福建省最大的现代化铁路客货枢纽。
鹰厦铁路、
福厦铁路、
厦深铁路、
龙厦铁路、厦漳泉高速公路、
高雄—成都公路、
福州—昆明公路均贯穿集美。区政府所在地的“集美学村”距高崎火车货运站3公里、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5公里、东渡港10公里、海沧港15公里、和平客运码头13公里。
铁路交通
集美区拥有全国沿海快速铁路通道上的重要枢纽——
厦门高崎站,现状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厦深铁路、鹰厦铁路以及在建福厦高铁均汇聚于此。2020年
厦门北站日最高到发旅客量已超过10万人次。
集美区拥有国家东南交通枢纽——厦门北站,厦门北站位于集美区
后溪镇珩圣路,设有站台6座,旅客列车到发线12条(其中I、II道为正线),站房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
集美区的铁路包括
鹰厦铁路集美段 ,鹰厦铁路北起江西鹰潭,南至厦门,全长694千米。境内北起灌口,南至集美,长12千米。1955年2月初,厦门段动工铺筑,1956年12月19日全线完工,1957年1月6日正式运营,1993年12月全线电气化改造完成。鹰厦铁路在境内设集美、杏林、前场3站。
福厦铁路集美段 ,福厦铁路北起福州,南至厦门,全长273千米,为国家一级双线电气化快速铁路。境内起自后溪,止于杏林,长20千米。
龙厦铁路集美段 ,龙厦铁路自龙岩至厦门,全长约140千米。境内起自灌口,止于杏林,长9千米。
厦深铁路集美段 ,厦深铁路起点厦门,终点深圳,全长502.4千米,为国铁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境内起自灌口,止于杏林,长9千米。
公路交通
集美地处
厦门市的几何中心和厦漳泉三角地带中心位置,是厦门岛通往内陆的重要门户和
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拥有3条干线公路、3条海堤、3座
跨海大桥、2条高速公路;集美中心城区到东渡港仅6公里、到海沧港仅12公里,距离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仅15分钟车程,纵横交错、便捷通达的交通网络使集美成为现代化的交通枢纽。
集美区现状共有
沈阳—海口高速公路、
沙县—厦门高速公路2条高速公路,设有3个高速公路出入口。新
福州—昆明公路(集美段)2018年底全线通车,经过集美区的普通国道共有3条:G324、G319、G228;普通
省道有3条:S209、S217、S507。集美大桥桥头立交提升改造已启动,新324国道全线通车,
同集路改造提升,实现主线无红绿灯。西滨路、杏滨路提升改造已完成。
集美区现状
农村公路网总里程为163.4公里。
二级公路3.3公里、三级公路29.2公里、四级公路119.3公里,等外级公路11.6公里。
公共交通
截止2020年底,集美区的公交线路共计85条,15km以上的公交干线超过70%,微循环线路较少。公交站点383个,日均客流量为26.4万人次。区内现状共有18个公交场站,主要分布在杏林、杏滨、集美、
侨英街道。集美区拥有集美长途客运站、杏林长途客运站及后溪长途客运站3个长途客运站。轨道一号线于2017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全长30.23千米,途径集美区与厦门岛,设站24座,其中11个位于集美区,地铁四、六号线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截至2020年底,集美区
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7万人次。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较低,仅0.17%。经过集美区的BRT共有快1、快2、快5、快6四条线路,联系厦门岛在集美区共有11个站点,日均客流量17.5万次。
社会事业
教育
截止2022年底,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308所,学年初招生数8.97万人,在校学生数32.40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0所,学年初招生数4.40万人,在校学生数13.59万人;普通中等学校27所,学年初招生数2.11万人,在校学生数7.19万人;小学53所,学年初招生数1.29万人,在校学生数7.47万人;幼儿园224所,学年初在园人数4.1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年初在校学生123人。在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中任职的专任教师18267人。全区各级学校拥有教学及辅助用房339.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70万平方米,其中普通教室(活动室)123.87万平方米,增加11.08万平方米,实验室90.19万平方米,增加4.00万平方米,图书室28.19万平方米,增加0.04万平方米。2023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
集美大学
集美大学地处
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中国大陆唯一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批准具有开展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学校办学始于爱国华侨领袖
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和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迄今已有105年历史。1996年,集美大学成立校董会,1999年至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任
福建省省长期间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
学校设有20个学院,在校生292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6400多人,研究生2600多人,国际学生近200人。现有专任教师1500人左右。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
经济学、法学、
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
农学、
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5个,其中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4个。
科技事业
2014年,集美区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6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至年底,全区拥有重点实验室22家,企业技术中心2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博士后工作站7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22家,高新技术企业125家。是年,集美区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厦门市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截止2022年底,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66家,国家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9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2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专利全区累计专利授权量9054件,其中发明1025件、实用新型6442件、外观设计1587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077件。截止到2023年,集美区产业引导基金及参股子基金投资项目共计530个,投资集美区项目129个,累计投资金额约49.06亿元,估值合计约412.49亿元。
文化事业
集美历史文化积淀丰富,拥有文化中心、影剧院、体育馆、图书馆、
文化广场等良好的文化设施。是
福建省文化先进区、一级达标文明城区和
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
截止2022年底,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街道文化站6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0个。图书馆每周开放63小时,全年365天无休开放,为群众免费提供图书借阅、资料查询等服务,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40.21万册,全年共借阅图书49.68万册次(其中分馆6.85万册次),全年共接待读者24.99万人次(其中分馆1.94万人次),开展各类读者活动近60场(其中分馆9场),参加读者1.85万人次。全年共举办全区性文化活动20场,基层文体活动15场。举办集美区庆祝2022年“
元旦”文艺晚会暨文化馆公益性艺术培训成果展演、集美区2022年春节文艺晚会线上展播活动、2022年集美区首届街头艺人才艺秀表演、“筑梦新征程·一起向未来”——集美区喜迎党的二十大暨跨岛发展主题文艺晚会、“筑梦新征程·一起向未来”——集美区喜迎党的二十大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3周年美术作品展等活动。
医疗卫生
2020年,集美区有医疗卫生机构371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37家、
民营医院5家、门诊部48家,其他275家;共有床位2138张,民营医疗机构330张。全区有执业(助理)医师1912人,按照常住人口74.8万人计算,每千人拥有床位2.86张、执业医师2.56人。截止2022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30个,其中医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卫生院2个、门诊部6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控预防控制中心2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540人,其中执业医师2111人,
执业助理医师174人,注册护士2584人。医疗机构实有床位2158张,其中医院2028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80张。2020年,集美区启动
类SARS病毒防控疫苗接种工作,完成重点人群疫苗接种3230针次。2020年,集美区升级改造区疾控中心PCR实验室,检测数量居全市各疾控中心首位;培训
核酸采样员582人,标本转运员66人,实现最大日检测能力7200份(单人单管),组建核酸采样应急队20支412人,按“2+3+1”标准配置临时核酸采样点146个,开展全区、社区、高校(院所)全员核酸检测演练18场。
集美区妇幼保健院
集美区妇幼保健院坐落于集美区九天湖路16号,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为妇女儿童提供妇幼健康、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在切实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的同时,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
截止到2023年,核定编制共69人,现有在编人员6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6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10人,
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53人。净资产约1000万,配备有化学发光仪、数字X光机(DR)、盆底康复治疗仪等一批先进设备。能开展生化全套,免疫学的激素全系列,肿瘤标志物,病毒学相关检测,三大常规,便隐血,
轮状病毒检测,凝血相关项目筛查,
血型及血型相关抗体检测,
沙眼衣原体,C反应蛋白等系列特种蛋白检测等。
体育事业
2020年,集美区完善基层体育设施,至2020年底,全区单项运动协会2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704名。全年共向市级训练单位输送篮球、田径等项目运动员29名。先后举办全国健身模特锦标赛暨世界健身模特锦标赛选拔赛、全国健身锦标赛暨世界健身锦标赛选拔赛、国少集训队“德金杯”
福建省选拔赛等重大赛事。至2020年底,全区有体育场地2516片,其中各类球场(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1268片,球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等)297片,游泳池38片,游泳、跳水馆22片,健身路径393片,健身步道20片,综合训练场馆79片,小运动场123片,
田径场39片,健身房237片。截止到2022年,成功举办2022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喜迎二十大强国健身季系列赛、okrun厦马系列赛
集美站、“体彩杯”厦门集美第九届两岸自行车挑战赛、2022年集美区全民健身季暨体育进社区活动等体育赛事。
社会保障
2022年全年新增办理养老退休待遇4660人、
失业保险待遇6894人、
工伤保险待遇2631人。
2022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75万人。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0.20万人。全年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7027人。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584人,其中本地失业人员培训947人、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822人,开展职工技能培训381人。截止2022年底,全区累计共有城乡低保家庭945户、13774次,领取最低生活保障1553.3万元。全年累计发放救助补助10594户,发放各类救助补助2336.58万元(含低保金),其中残疾人补贴524.19万元,护理补贴1787.04万元。全年区慈善、老年福利协会共接收捐赠款242.14万元,为辖区累计约2100人次计各类困难群众发放救助140.07万元。
人居环境
至2020年底,全区建成农村清洁楼31座,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达98%以上,辖区3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区域半数以上土地划定为生态控制线范围,全国首创“设计+施工+三年运营管理”分散式污水处理站一体化采购建设模式,获评国家住建部“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22年全年空气质量指数呈优的天数达207天、良的天数149天、轻度污染9天,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97.5%。
截止2022年底,全区城区建设用地面积80平方公里,拥有公园113个,占地面积242.5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7.3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655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5.7%;污水集中处理率11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0%。
2023年第二季度水质监测结果为:共采集市政管网末梢水样品数14份,合格14份,水样合格率为100%。
人文
综述
集美区历史悠久,截止到2020年,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区级和市级以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其中有集美学村和
厦门大学早期建筑、
陈嘉庚墓(园)、集美学村诚毅楼、马銮杜氏家庙、杜四端墓、卡仔塘水利工程遗址、集美学村海通楼、集美学村科学馆南楼、寿石岩、陈文确、
陈六使故居(文确楼)、集美国姓井、集美学村钟楼、鹤浦西安宫、宝珠塔等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古迹
集美学村
集美学村位于厦门集美半岛,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
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倾资创办,于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学村总建筑面积达三千余亩,拥有由学前教育至小学初中
高中、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它既是钟灵秀之地,又是凝集众多观光风景区,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炉,有典型的闽南侨乡建筑风格。在学村中的龙舟池,常在节假日举行赛龙舟,鼓乐齐鸣。
鳌园
鳌园位于
厦门市集美学村的东南之滨,三面临海,西接陆地,鳌园原为一座小岛,形状似龟,岛上有一妈祖庙,故亦称鳌头宫。数百年来,集美村民、渔民常到此歇息、祈求平安。抗日战争期间,该庙和集美学村一起毁于日军炮火。1950年,爱国华侨领袖
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故乡,亲自谋划集美学村建设与发展。为不占良田,他精心组织工匠,将小岛扩建成园。鳌园于1951年9月动工兴建。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集美解放纪念碑”碑文。1961年8月,陈嘉庚先生不幸在北京病逝,中央人民政府遵照其遗愿,特派专列护送灵柩回集美鳌园。至此,鳌园工程竣工,历时10年。鳌园占地逾9000平方米,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
陈嘉庚墓和四周石雕围墙组成,鸟瞰呈繁体字“圖”字形。鳌园依图而建,图文并茂,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教育为一体是
陈嘉庚先生“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理念的体现。鳌园是一座博物大观园,是一部融汇古今中外于一炉的大百科全书。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到2022年底,集美区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市级8项。
童谣(闽南童谣)
童谣按地域划分:方言童谣、普通话童谣;按艺术形式划分: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已经形成了十几种备受儿童喜爱的特殊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拗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 闽南童谣是以
闽南语进行创作、传唱的儿童歌谣,它流行于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华侨华裔的居住地。
闽南地区童谣内容丰富多彩,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使公信俗(灌口)
凤山祖庙位于
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灌口街北侧的凤山上,始建于明朝
崇祯年间(1621~1644),祖庙建筑由山门、前殿、天井、后殿、左右厢房和庙前日月亭组成,占地面积达1567平方米。
灌口凤山庙供奉的大使公即四川
二王庙的
李二郎。凤山庙香火兴旺,山下形成集市。为纪念来自四川灌口的神,该集市名为灌口镇。祭祀大使公的节日有: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即指挥大使显形以塑造金身之日,称年祭(公祭);每年农历五月初四为大使公圣诞日,祖庙举行盛大的祭典;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为“天公日”,祖庙举行盛大的庙会及大使公文化节活动,其间,各种民俗表演和文化活动热潮迭起、异彩纷呈。
习俗
集美大社元宵刈香巡游
集美大社元宵香巡游的习俗,已经沿袭了800多年。民间代代相传,如今更成为集美的一张名片。这一民俗活动最早是为了祭奉“开闽王”。新形势下,集美大社每年的刈香巡游活动也在发生变化:2020年新春,宗亲会以防疫大局为重,主动取消刈香巡游活动,为辖区居民抗疫作出示范;2021年宗亲会响应移风易俗号召简办正月十五集美大社刈香活动,居民不燃放烟花爆竹,不刈香巡游,统一在大社
文化广场进行祈福活动。集美大社刈香巡游是集美人文与历史的印证,是中华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结晶,刈香活动将每一位集美大社人紧紧相连。
饮食
海蛎煎
鸡蛋搅散,加入大量新鲜
牡蛎科,以油煎之,摊成一盘饼样上桌,再用厦门特产的
甜辣酱沾食。
厦门市的
辣椒酱的颜色是艳红,其次味道是甜辣兼备。以海蛎为主要原料的海蛎煎是厦门名吃,海蛎煎选用的是黑耳白肚,个头小小的海蛎珠,味道鲜美。拌和
蒜苗、韭菜、
红薯粉,摊入油锅,两面煎透。讲究一点,还要在入锅后,再摊上打散的蛋液,一道煎熟。
赖厝埕扁食
扁食就是北方人说的
馄饨。厦门的扁食在馅料上和北方不同,用的是新鲜瘦肉和扁鱼干合在一起打成肉泥,再用薄的
面皮包裹成粒,汤是用猪大骨熬出来的,吃的时候
小料一般有
西亚火葱或芹菜末,调味品一般是胡椒粉。
特产
厦门珠绣
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装饰性工艺品。新颖别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厦门珠绣有珠拖鞋、珠挂图,珠绣包等一百多个品种。这些产品均采用五彩缤纷的玻璃珠子和电光胶片,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针绣、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全珠图案密不容针。厦门珠绣拖鞋,绣工考究,样式大方,品种多样。有的鞋面纯系玻璃珠子绣成,有的则在丝绒面上用彩珠绣成珍禽花卉等各色图案。
琯溪蜜柚
琯溪蜜柚属
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树冠圆头形,树势强,枝条开张下垂,枝叶茂密,叶片大,长卵圆形,叶经揉后无刺激性味道。琯溪蜜柚果大,1500—2000克,长卵形或梨形;果面淡黄色,皮薄;果肉质地柔软,汁多化渣,酸甜适中,种子少或无。琯溪蜜柚1989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优质农产品称号;1996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999年获得
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证书。2007年成为了
欧盟1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证明商标在17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并一举拿下了“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名牌农产品”的最高荣誉。2011年
厦门市集美区
后溪镇新村村(
琯溪蜜柚)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自然风景
综述
集美区是
福建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厦门四大游览区之一,截止到2020年,集美区共有A级景区6家,其中AAAA景区4家,分别是集美鳌园、厦门园林博览苑、
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厦门老院子景区;AAA景区2家,分别是:
灵玲国际马戏城、双龙潭生态运动景区。还有西北部万宝山、越尾山、双龙潭、白虎岩、东辉大峡谷等景点,东南部还有
陈嘉庚纪念胜地、集美学村、园博苑、龙舟池和散落其间的
集美寨遗址、延平故垒、李林园、水族馆等景点,以及新建双龙潭生态运动景区、灵玲国际马戏城、嘉庚剧院、诚毅科技探索中心、
厦门老院子等景点。
重要景点
集美鳌园属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包含
陈嘉庚先生故居、
陈嘉庚纪念馆、归来堂、归来园、
嘉庚公园和鳌园等,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是第四届全国文明旅游风景区、
福建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景区教育基地文化底蕴深厚,建筑景观独具魅力,是中外游客来厦游览观光必到的旅游胜地。
厦门园博苑是座园林大观园,园内的植物非常的多,品种齐全。里面有各种园林风格,可见识到各地区有名的园林景观,各种园林艺术。园博苑位于集美区杏林湾畔,景区主要分为9个园区,分别是:江南园区、现代园区、北方园区、国际园区、岭南园区、风景园林师园区、公共园区、民族风情园区、闽台岛。每个园区都有各自非常鲜明的特色。
江南园区主要是江南园林的风格,现代园区主要采用现代园林设计理念,大胆采用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北方园区就如同北京园林般。国际园区重点突出各个国家城市的园林特色和建筑风格,景观主要有
新西兰、
澳大利亚等国的。
厦门老院子景区属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包括老院子民俗文化风情园、《闽南传奇》秀两大部分,是
厦门市重大项目、
福建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老院子民俗文化风情园打造闽台渔村、古早街巷等造景,集中展示了闽南文化精粹;《闽南传奇》秀是将高科技技术、时尚艺术及千年闽南文化故事相结合的传奇演艺。此外,老院子景区内的“企鹅网红世界”,引进珍贵南极企鹅,采用声光电科技,吸引游客来厦“游南极、逗企鹅、玩冰雪、看极光”。
诚毅科技探索中心位于集美新城核心区,采用现代嘉庚建筑风格设计,规划总用地面积2.05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总建筑面积5.18万平方米。科探中心根据厦门独特区位和发展战略,以“创意、艺术、体验、科技”的设计理念,围绕航海、航空航天、自然灾害和信息通信四大主题进行布展设计,将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与艺术完美结合。贯穿展馆立体空间的主题秀场、遍布展馆的主题互动体验区、穿插于展馆的主题学习探索区,共同构成了相互融合、宜动宜静、独具特色的展示体系。科探中心现设有航空实验室、航海实验室、海洋总动员、自然启示录、沟通无限等五个主题展厅,和X-FIGHT时空探险(世博会中国航空馆升级改造)、欢乐时光之旅、星际探索、巨型滑梯、中庭光影秀等五个大型互动核心展项,以及面向儿童的梦想启航站展厅。科探中心同时还设有航空、航海特色餐厅、主题纪念品商店、航模比赛场地等众多配套项目。
厦门灵玲国际马戏城属于国家AAA级景区,马戏城位于集美新城杏锦路,占地350亩,是以马戏为主题,融国际马戏演出、马戏博览,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于一体的一站式大型马戏乐园旅游度假区。主要由灵玲国际马戏大剧院、灵玲动物王国、灵玲大酒店、灵动青春·台湾创业园及研学旅行营地中心五大部分组成。
对外交流
集美区拥有金砖创新基地、杏林湾基金聚集区等开放合作平台。2022年,在
海峡论坛期间,由集美团区委参与举办的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论坛、海峡青年
中国华服日等重磅活动在集美举办。集美区是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试点区、全省唯一两岸融合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区。集美率先成立区级“两岸融合发展中心”,打造“集美台青创基地联盟”和“高校产业技术联盟”,实施台青聚融友好工程,建设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为台青提供免费人才公寓、租房补贴、创业启动扶持资金、经营场所扶持等。获评第十九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2017年,集美区获得了
福建省双拥模范区“七连冠”的荣誉称号。
2019年8月,集美区被评为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
2019年1月,
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被评为全国优秀法院。
2019年,集美区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
2019年12月,集美区总工会被评为2018年度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集美区司法局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2019年,集美区
灌口镇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0年,厦门集美区获评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1年,集美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4年9月20日,集美区入选“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96位。
参考资料
区情概况.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8-02
集美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8-23
人文地理.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8-03
经济发展.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9-13
调研报告.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10-02
自然地理.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8-03
旅游景区.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9-12
自然环境.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9-23
自然地理.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10-14
自然地理.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9-23
养殖业.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9-13
五套班子.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8-28
专项规划.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9-13
交通运输业.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8-04
轨道交通.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8-04
文物管理.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8-18
集美学村.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