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红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张世红(1964年6月—2024年12月20日),男,汉族河南省民权县人,无党派人士,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地质学会会士。
1985年,张世红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学专业。1988年,他获同校同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2年,他在南京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毕业,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到1994年,张世红在长春地质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4年11月起,他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张世红被批准为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2006年7月到2007年6月,他担任耶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7年9月,张世红在河海大学海洋学院进行学术交流。2024年12月20日19时41分,张世红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救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
张世红长期从事古地磁学、大地构造学、年代地层与旋回地层学研究。2003年,张世红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2004年,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23年,张世红获评“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64年6月,张世红出生。1985年,张世红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学专业。1988年,张世红获同校同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2年,他在南京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2年到1994年,张世红在长春地质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3年到1994年,在西澳大利亚大学访问和合作研究。1994年11月起,他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2000年,他晋升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2001年,张世红被批准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2006年7月到2007年6月,他担任耶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7年9月,张世红在河海大学海洋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超大陆:地球演化未解之谜”的学术报告。
2021年,张世红入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2022年,张世红入选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2024年3月21日,张世红等前往商丘市第一中学,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授予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质生源基地”,授牌仪式结束后,张世红为同学们作主题为《雪球地球——地球历史中的极度寒冷事件》科普讲座。
人物逝世
2024年12月20日19时41分,张世红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救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告别仪式定于2024年12月24日8时在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
研究方向
张世红长期从事古地磁学、大地构造学、年代地层与旋回地层学研究,在前寒武纪Nuna和Rodinia超大陆演化、新元古代全球古地理和重大地质事件过程、华北北缘造山带深部构造等领域作出重要学术贡献。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张世红曾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张世红利用古地磁学和锆石同位素定年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华北获得多项高质量古地磁成果,系统阐明了华北克拉通在元古宙中期的古纬度变化规律。利用视极移曲线拟合,提出了Nuna超大陆新构型,论证了该超大陆主要在~1.8Ga完成聚合、~1.3Ga裂解,超大陆范围内克拉通盆地长期"裂而不离"的特征。提出在Nuna超大陆中华北克拉通与北澳大利亚克拉通连接、在Rodinia超大陆中华北克拉通与劳伦古陆西北部及西伯利亚古陆连接;揭示了在Nuna向Rodinia转换期间全球发生大规模板块重组,挑战了所谓"元古宙中期沉寂10亿年"的地球演化模式。
张世红教授及研究团队先后在华南陡山沱组、湘锰组、南沱组、五强溪组和马底驿组获得多项高精度火山灰锆石年龄,在区域地层年代格架建立、成冰纪冰期划分和起止时限、埃迪卡拉纪碳漂移事件成因研究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对大塘坡组开展的旋回地层研究与同位素年龄结合,建立了大塘坡组高分辨率的天文气候年代地层学标尺,准确推算出南沱冰期开始的时间为~650Ma,是迄今对Marinoan雪球事件开始时间的最佳估计。张世红等还先后在南沱组、陡山沱组、板溪群、~770Ma和 ~832Ma基性岩墙群中获得多项有准确同位素年龄约束的高质量古地磁成果,揭示了华南在~820Ma至寒武纪时期经历了从极区到赤道低纬度的运动趋势,提出10亿年以来真极移速度逐渐变慢的趋势和超大陆裂解导致真极移加速的规律。利用古地磁方法建立了华南西部与印度大陆北部在拉伸纪晚期的连接关系,提出华南-印度高纬度大陆群至少从~810Ma开始便远离劳伦等低纬度大陆群的全球古地理特征。这一系列性成果对传统的Rodinia超大陆构型及其裂解时代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也为雪球地球时期的全球古地理背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世红教授及研究团队还在华南、华北、蒙古广大地区显生宙岩石单元开展古地磁、年代学和造山带深部构造研究,对特提斯和古亚洲洋构造域大地构造演化关键问题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他提出了华南板块与冈瓦纳大陆早古生代连接、晚泥盆世裂离的构造古地理模式;建立了晚古生代古亚洲洋、中生代蒙古 -鄂霍茨克洋关闭的构造古地理模式和造山带深部构造模式。
科研项目
主要论文
截至2023年11月,张世红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累计被引用11500余次,以下为部分论文。
社会职务
所获荣誉
人才培养
截至2023年11月,张世红所指导的研究生有15位在读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生中1人先后获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青、杰青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长为国家级优秀学科带头人,3人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多人担任地调部门重要领导职务。
人物评价
张世红教授从事地质研究和教育工作三十余年,秉持教学相长的理念,善于把科研成果和从事科研的经验融入教学、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他不仅是地球科学新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更是青年才俊成长的引路人。(中国地质大学 评)
参考资料
讣 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4-12-22
张世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知网.2024-12-22
超大陆旋回:地球演化的未解之迷.微信公众平台·河海大学海洋学院.2024-12-22
我校张世红教授入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4-12-22
实验室概况.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12-22
ShihongZHANG.中国知网.2024-12-2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人物逝世
研究方向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项目
主要论文
社会职务
所获荣誉
人才培养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