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回医简》,是名医扁鹊、仓公所传医书。2012年由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天回镇的一处汉墓中发掘出来,在汉景帝时由齐地传入蜀地。
《天回医简》被分为《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疗马书》8种医书。医简上记载的文字多达25000余个,兼见篆隶、古隶及隶书,其中还不乏齐地方言。截止2023年4月,部分竹简收藏于成都博物馆和成都考古中心,其余竹简仍在修复中。
《天回医简》于2023年2月由国家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4月20日,《天回医简》整理出版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文物特征
2012年
成都市的
西汉墓葬中出土大量医学简,即“天回医简”。这批珍贵的医简和当年一同出土的
织布机模型、漆经脉人像等一起,令本次考古发掘项目获评了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简书本身残断缺损、文字漫、散乱失序,古文字存在释读障碍,竹简在考古现场变成了黑乎乎的“烂泥”堆积,就是烂木条(样)堆积。研究工作异常艰难。
命名情况
老官山汉墓考古既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竹简,也是继
三星堆遗址和金沙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这一发现使
成都市地区成为我国又一处重要的汉代简牍出土地,出土简牍最终以发现地点及简文内容命名为“天回医简”。
文物馆藏
由于竹简数量众多、修复工作耗时漫长,医简当下尚无法全部公开展出,现部分竹简在成都博物馆和成都考古中心展出,总计116枚天回医简均为出土实物。
考古背景
2012年
成都地铁3号线修至
天回镇时,在此意外发现一处
西汉墓葬。2012年7月,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三号墓出土医学竹简,930支竹简在淤泥中埋藏了两千余年,这批医学简书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善,至今仍然堪称考古史上之最。
相关研究
医简上记载的文字多达25000余个,兼见篆隶、古隶及隶书,其中还不乏齐地方言,为重写秦汉医学史及研究西汉统一政局之下的区域文化交流提供了新史料。经过反复求证,研究团队已经确认《天回医简》为
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仓公所传之医书,并在
刘启时由齐地传入蜀地。
历史背景
扁鹊者,
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春秋战国时名医。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春秋战国时名医。
书籍内容
天回医简主体部分抄录于
西汉吕雉至
刘恒时期,根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仓公
淳于意的行医与授学时间与这一时期相当:墓主人下葬年代在西汉景、武时期,其年辈应与淳于意弟子相当。从医简的书名看,均为已亡佚的古医书。主要内容与淳于意所学所传的医书相关。其中《脉书·上经》等保存了色脉诊的内容,《脉书·下经》是与
马王堆汉墓、张家山出土古《脉书》接近的经脉文献,包含了更丰富的“言病之变化”的内容,《脉书·上经》中出现的“敝昔曰”与简文中存在较多的齐语特征,证明这批医简在学术上应源于
扁鹊与仓公。经整理拼接后,得到930支医简,天回医简被整理为《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犮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与《疗马书》等8部医书,涉及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文献等内容,构成了一门系统的医学体系。《脉书·上经》和《脉书·下经》是《
黄帝内经》的前身,而《疗马书》更是已经失传上千年。《脉书·上经》中有六处提到“敝昔曰”,敝昔即是扁鹊。根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提到的仓公所学与所传的医术,与发现的“天回医简”十分相近。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一次的“天回医简”为
扁鹊、
淳于意所传的医书。
出版情况
《天回医简》于2023年2月由国家
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年4月20日,《天回医简》整理出版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结集出版的《天回医简》一次性公布了与医学相关的全部资料。主要包括竹简的红外扫描图像、
可见光彩色图像、反印文图像、释文注释及髹漆经脉人像的高清影像,还附有详实的整理说明、室内清理揭剥示意图、髹漆经脉人像的彩绘
线图。
保护与修复
天回医简出土后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进行修复,2012年
中秋节时,工作人员将它整体打包,提(取)到了实验室进行实验室的清理。拿到实验室以后,从表面剥离了一根(竹)简,表面进行了清理以后然后进行脱色,文字得以显现。后续仅分离竹简、清理其表面淤泥等工作就耗时数年,而浸泡释污、脱水加固、干燥定形、粘接修复等步骤平均也需要至少半年,最终耗时10余年整理出部分医简。
2023年8月20日,经过十多年的修复、还原、研究,这些医简被整理为《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bá)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疗马书》8部医书,内容涉及针灸、
脏腑、汤药等医学知识领域,首次系统论述了中医脉诊原理,开创了望闻问切、辨病论治之先河,是同历史时期最大篇幅中医理论与实践著作。专家医简中的“敝昔”就是
扁鹊,在医简的整理、修复过程中多次出现“敝昔曰”的字样,在查阅西汉早期文献后,专家们发现“敝昔”就是扁鹊,而医简中所述“五色脉诊”也正是扁鹊所创,是后世公认的中医脉诊学的理论基石。
历史价值
天回医简是中国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
医学文献。
行业价值
《天回医简》可以用于确认它可能是失传的扁鹊医书,同时证明《
黄帝内经》或为《天回医简》解经之书,证明至少在汉代以前就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中医临床诊治体系。“天回医简”及医药文物的发现,为研究早期中国医学的历史提供了新史料,也将为当代中国医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