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宫,又名江西会馆,位于贵阳市青岩镇西街3号。据《贵阳府志》记载,该建筑由江西客商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建立,后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进行了重修。2006年6月6日,万寿宫被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宫系穿斗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整座宫院由正殿、配殿、西厢、戏楼和生活区构成一组建筑群,坐东向西,占地2000平方米,结构严谨,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正殿前的大院为正方形青石板铺成,约300平方米。戏楼背面为青砖砌成的牌楼,构成万寿宫正门。该戏楼是一栋形式典雅,工艺精湛,木雕、石雕等部件雕刻细腻,人物花草图案逼真的
清代南方建筑。戏楼面阔三间,进深9米,中间为戏台,台宽8米,两侧是戏廊和演员休息室;主体构架为四棵金柱支撑,柱径60厘米。柱础由花纹各异的八角型白绵石雕成,周长1.95米,高0.5米。台口横枋、檐口横枋、左右戏廊横枋、望柱,都有木质浮雕和透雕花草人物图数十副。戏楼檐口下有别具一格的木质透雕“双狮争雄”撑拱一对,双狮前爪撑住金柱,后爪紧抓吊墩(即垂花柱),二目圆睁,精美无比,活灵活现,在贵阳地区极为少见,是古建筑中的精品。
会馆作为明朝开始兴起的商业移民社会产物,是历史时期政治环境与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结果。随着明清
中原地区商业贸易的兴盛,以
十大商帮为代表的商人团体广泛活跃在全国各地。在众多商帮中,以
江西省商人组成的
江右商帮就是颇具代表的重要一支。随着江西人大批流入人口较少的
贵州省地区,江西会馆在江西移民迁徙的背景下在中南部地区广泛出现。
作为一个联系乡梓、沟通同籍的主要场所,万寿宫在地方社会的公共慈善事业建设上曾起到重要作用,其主要服务于江西同乡,通过联络与团结江西籍客商,积极回应需求,并力所能及地解决客商临时性问题。
万寿宫的基本职能之一便是调解纷争,以促和气。它是江右商帮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和仪事场所,解决同乡或者行业内的商业纠纷,调解合伙人之间的内部矛盾,或者对租赁、典押、买卖等行为进行
公证等,是一个民间自发认同的商业机构。
万寿宫本是
江西省民间祀奉先哲
许逊的祠庙,唐宋以来成为净明道派的载体,报祀许真君功德是万寿宫建立的主要原因之一。各地的万寿宫会在每年的固定时期举行祭拜仪式。
万寿宫在促进江西与其它地区的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江西商人在万寿宫举办民俗庙会,吸引民众,促进消费,同时围绕其进行商贸活动,洽谈生意,形成经济文化交流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