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湖北省荆州市下辖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总面积1048.81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江陵县常住人口29.99万人。截至2023年,江陵县下辖6镇、2乡、2个管理区,和1个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县人民政府驻江陵县楚江大道41号。
江陵县地处
江汉平原西部、
荆江河段左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江陵县自楚国起连续二十代王将其作为
首都,历时400余年。1994年,设江陵区;1998年,撤销江陵区而重设江陵县,隶属
荆州区管辖。
江陵县经济发展势头好,2022年全县
地区生产总值140.53亿元,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9:33.9:43.1。江陵县作为粮食生产大县,形成了“粮、油、水产”主导产业+“黄桃、金菊、小龙虾、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的“3+N”格局;工业上打造了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四大优势产业;并且江陵县大力发展服务业,致力于发展农旅一体化。江陵县是
长江黄金水道与国家能源通道
浩吉铁路的交汇处,已建成“公铁水空”四位一体交通网络。
江陵县是中华诗词之乡,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共有24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跳三鼓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安寺铁牛、龙渊湖公园、蓝星岛等是江陵县的旅游景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期旧址承载了老一辈革命家不懈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
名称由来
江陵县以其地势和周围环境而得名。据《荆州府志》记载:“此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称之为江陵。”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早在新石器时代(约6000年前),今江陵境内毛家山、张家山等地已有人类聚居。
姬燮年间(公元前869-858年),楚国君
熊渠封长子熊无康为句亶王,其封地即今江陵。公元前689年,
楚文王熊訾即位,将
首都从
丹阳迁徙至郢(今江陵县纪南城),至公元前278年
白起拔郢,楚国连续二十代王在此建都400余年。公元前613年,
楚庄王熊侣即位,其执政23年间,楚国成为
春秋五霸之一。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
伍子胥为报父兄被
楚平王所杀之仇,引吴军攻入
荆州。
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楚庄王后代
庄𫏋率领叛变军队和奴隶起义,攻至
楚纪南故城,将楚国统治领域分割,史称“庄蹻暴郢”,后庄蹻受招安成为楚国将领。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因不听忠告,在
武关与谈判时被扣,后死于
秦国。
公元前278年,
白起拔郢,分郢置
南郡,管辖江陵。至此,
首都纪南城覆灭,
屈原悲愤至极而于5月投
汨罗江。
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四月,南郡郡守通告包括江陵在内的下级县严行秦法。
秦始皇二年(公元前220年),江陵通往
洛阳市的道路经改修成为全国重要的驰道之一。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江陵。
秦末
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
项羽立其部将
共敖为临江国王,都于江陵。敖死,其子尉嗣。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刘邦使将军
刘贾及
太尉卢绾击杀
共尉,
临江国废,复将江陵县设于
南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国分为13部。
荆州区属其一,南郡江陵县隶属荆州管辖。王莽改制时,更南郡为南顺,江陵县为江陆县,后不久恢复江陵本称。汉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常、成丹率领绿林农民起义军攻打江陵,打败王莽
荆州市兵。汉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巫山许圣因收税不均,率兵攻打江陵。延熹五年(公元162年),武陵起义军攻打江陵,荆州
刺史刘度败走,南郡
知府李肃弃城而逃。
建安十三年(208年),
曹操攻破
襄阳市,
刘备撤至江陵,而后曹操占领江陵,并率军东下,与孙刘联军于
赤壁之战,败而退回江陵。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操被迫从江陵撤走,
孙权以
周瑜为
南郡太守,驻军江陵。建安十五年,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开始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建安二十年,孙权、刘备形成协议,以湘水为界分
荆州市,其中南郡以西属
蜀汉。建安二十四年,
孙吴吕蒙攻占江陵。
太康元年(280年),
晋朝杜预败吴军而收江陵,并被封为荆州
都督。江陵由此改属晋。公元317年,
司马睿建立
东晋,为安置北方流民,曾在江陵境内设
大同市、九原、
定襄县、
宕渠、广牧、
新丰县6个侨县,并设新兴郡管辖。
公元424年,
刘义隆于江陵称帝。公元501年,荆州
刺史萧宝融在江陵建都,自立为齐和帝。
萧绎承圣元年(552)于江陵登帝。承圣三年(554年)
西魏发兵攻入江陵,残杀百姓,梁元帝降而被杀。后梁宣帝大定元年(555年),萧在江陵称帝,改元大定,即后梁,西魏设江陵总管府监督。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七年(587年),隋废后梁及新兴郡;十一年(592年),将安兴县并入
广牧县,
仁寿初又称安兴县。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将州及云泽县并入紫陵,又将定襄并入安兴。隋
义宁二年,
萧铣称王,从
巴陵郡迁都江陵。
李渊武德初(618年),废紫陵县入江陵。
李世民贞观十七年(643),省安兴县入江陵。至此,江陵长达326年的行政分割局面结束。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
李孝恭、
李靖从
四川省攻入江陵,萧铣降唐后被斩。
李亨上元元年(760年),江陵定为南都,
荆州市改为江陵府,析江陵置
长宁县。次年,省
枝江市并入长宁。
大历六年(771年)省长宁复置枝江县。
五代十国时,924年
高季兴被
后唐封为南平王,江陵为南平国
首都。
赵匡胤乾隆元年(963年),宋攻占江陵,荆南王
高继冲归顺
宋朝。至此,高氏结束对荆州历时57年的统治。
宋太祖
干德三年(965年),析江陵白洑巡置潜江县。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江陵置禁军,即靖安军。宋恭宗德佑元年(1275年),蒙古将领
阿里海牙攻占江陵县,荆南州军大败。
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下令拆除襄汉、荆湖各地城垣,江陵城被毁。同年江陵府被改为上路总管府。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文总下令修改其即位前所过诸路名称,故江陵上路总管府改称为
中兴路,江陵属
河南行省管辖。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
红巾军领袖
徐寿辉于正月侵占中兴路,后于九月撤离。
明清时期
明朝时,江陵在龙湾市、沙头市、
郝穴镇、虎渡口设巡检司,今江陵县大部分属郝穴口巡检司。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
朱元璋占领江陵,把中兴路改为荆州府,府治设于江陵,隶属湖广行省。
洪武十一年(1378年)建湘王府,
建文元年(1399年)除;
永乐元年(1403年)辽王府迁于此,
隆庆三年(1569年)除;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建惠王府,
崇祯十五年(1642年),
李自成据
襄阳市,惠王常润自江陵出逃,遂王府废。
清朝江陵分为五汛,即捕汛、龙汛、虎汛、鹤汛、沙汛。并将
县丞署设于丫果驿,
主簿署设于
郝穴镇,巡检司设于
沙市区、龙湾、虎渡口。
顺治帝顺治元年(1644年),
张献忠率军从江陵西上,下令毁城垣。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占江陵,封郑四维为
荆州市总兵。顺治三年(1646年),
李栖凤、郑四维按原址重建江陵城。
康熙帝二十二年(1683年)于江陵置湖北驻防将军府,即国十三大将军府之一。清德宗光绪二年(1876年),清政府与
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批准英国
轮船在县属沙市停靠。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与
日本签订《
马关条约》,
沙市区成为对外通商口岸。此后,日本又陆续在沙市设领事馆、
租界。
宣统三年(1911年),
武昌起义后,民军分多路围攻
荆州市,大败八旗军。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裁荆州府,改为荆南道。1932年,今江陵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6年,改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1年(1942年),日本侵略军扶持汪伪江陵县政府成立,驻沙市。至民国34年(1945年)随日军投降而瓦解。1945年12月,江陵被国民党所占领。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荆沙和江陵城。荆沙解放后,沙市从江陵分出,独立成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江陵县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召开。1952年,今江陵全县划分为13个区,208个乡。1994年,湖北撤销
荆州市、
沙市区、江陵三区,将原江陵县资市、滩桥、
熊河镇、
白马寺镇、沙岗、
普济镇、
郝穴镇7镇和马家寨、
秦市乡2乡以及江北监狱、
三湖农场、六合垸农场所属区域重新确立为江陵区范围。1998年,荆州市江陵区被撤销,于原江陵区重设江陵县,隶属荆州市管辖。
地理
位置境域
江陵县位于
湖北省中南部,地处
江汉平原西部、荆江河段左岸。介于东经112°12’52’’~112°44’22’’,北纬29°54’36’’~30°16’45’’之间。东与
监利市、
潜江市毗邻,西隔
长江与
公安县相望,南与
石首市接壤,北邻
沙市区。全县总面积1048.74平方千米,版图呈马鞍形。
气候
江陵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其特点为四季分明,光照适宜,温和湿润,雨水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按季节划分,3月-5月为春季,北风、东北风大,雨天多,日照较短,气温变化急剧;夏季为5月中旬~9月中旬,初夏多南风、多雨,而7月下旬至8月中旬,由于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雨量少而伏旱多;9月~11中旬为秋季,因副热带高压控制,初秋白天温度仍较高,昼夜温差增大,雨量下降;11月中旬~3月中旬为冬季,寒冷少雨,可出现
霜冻,严寒期短,适于农作物生长。全年平均气温16℃~16.4℃,最热39.2℃,最冷-19℃;无霜期246~262天。全年平均降雨量1184.3毫米,雨量分布南多北少,多数年份5-6月
降水最多。全年
日照市时数平均1800-2100小时,分布上东南多,
西北少,夏多冬少。其灾害类型以
洪灾、涝灾、
龙卷风为多。
地质
江陵县地质分布属新华夏系第二
沉降带、江汉级沉降区晚近期构造带。约在中生代
白垩纪期间“燕山运动”后,
江汉平原初步形成。此后在
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
第四纪更新世时期,江汉平原不断下沉,江陵地区形成凹陷。江陵县的
地层,以新生界第四系发育最多,包括红色、黄色、棕色的
砾石层和灰白色或浅黄色的半成岩粗
砂岩;第三系次之,主要为红砂砾岩层,厚度790~1000米;而在中生代白垩纪前地层出露很少。江陵地处江汉盆地西南部,主要构造为古新世至早始新世形成的江陵凹陷和丫角。江陵历史上曾发生少数地震,且轻微。
地形地貌
江陵位于扬子准地台江汉沉降区
江汉盆地西南部的凹陷构造带。江陵地势平坦,全县共3种地貌,即低丘地带、
沿江平原和滨湖平原。其中,东南部地势平坦,为江河冲击和
沼泽沉积形成的滨湖平原,分低湿平原和滨湖平地两种,面积为1100.93平方千米,占44.46%;西北部
丘陵地带分低丘丘岗和和低丘平岗两种,面积为637.67平方千米,占25.76%;沿江平原面积737.35平方千米,占29.78%,分为洲滩平地、淤沙平地、中间平地和高旷平地四种。西北部江陵县
平均海拔在25.3~40米之间,相对高差14.7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江陵县河流属渠江水系,
长江、
沮漳河、虎渡河流经县境,湖泊、水库等遍布。由于县内平原广阔,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
长江自
枝江市鸭子口入境,东流8公里至太平口,南分
虎渡河注入
洞庭湖。主流向东行至新河口,由西而来的沮漳河汇入其中。长江在江陵县内又称上荆江下段,属微弯型河段,其全长66.3千米,上游来水面积为102.95平方公里。
沮漳河由沮河和漳河在当阳县两河口汇聚而来,向南至枝江县凤台进入江陵县境。沮漳河在县境内长57.3千米,流域面积226.48公里,其属
长江中游暴雨区,径流量大,最大曾达33.08亿立方米。
沮漳河频繁出现高水位,最高达50.49米。
虎渡河以太平口为入口,南流经弥陀寺、里甲口入公安。其在江陵县内全长26.5公里,最大径流量达268.7亿立方米,最大洪水水位为44.34米。
江陵县共有湖泊22个,水面12.37万亩。
江陵县内地下水丰富,据其埋藏的地层岩性、水动力和地貌特征,可分为(1)滩砂和砂砾石孔隙潜水(2)长江一缎阶地砂和砂砾石孔隙承压水(3)长江二级阶地砂和砂砾石孔隙承压水(4)垄岗下伏泥岩,砂岩、砂砾岩互层的层间孔隙承压水(5)岗砂岩,砂砾岩,玄武岩隙孔,裂隙水五种。
水利
江陵县大中型
水利设施主要有观音寺、颜家台两座沿江大闸及其灌区引水设施。全县有单机 55千瓦以上的固定电力
排灌站158 处、295 台套,总装机容量24480千瓦。
土壤
江陵县有
水稻土、潮土、 黄棕壤土3个土类,8个亚类,24个土属,130个土种,270个变种。成土物质有约四分之一面积来自更新统
沉积物(60万年前),四分之三来自全新统河湖沉积物(1.5万年前)。土壤表层以中壤至轻粘土为主,并分布有部分砂壤质。各类
土壤肥力好,熟化程度高,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水稻土遍布全县,面积为1393160亩,有黄棕壤型水稻土、潮土型水稻土、青灰泥型水稻土三种;潮土是江陵县类旱地主要土类,面积为519234亩,分灰潮土亚类和潮土亚类;黄棕壤土类分布在红旗林场,川店、马山、纪南三个区,以及八岭山一带,面积为26772.9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1047.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69976.4亩,
牧草地64.9亩,园地10611.9亩,林地21495.1亩,其他农用地264545.4亩,建制乡镇驻地7215.8亩,城市用地5253.4亩,
农村居民点87455.3亩,河流水面63803.4亩,水利设施用地13084.5亩,荒草地5939.1亩,湖泊水面10.8亩,滩涂90678.7亩。
矿产资源
江陵县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石油、盐、泥炭、
膨润土、
沙金、矿棉石等多种。江陵县境内有
古新世至早
始新世时期形成的“江陵凹陷”,
荆州市、金家场、花园、习家口、
丫角等地石油蕴藏量较大,部分已被开采。盐湖存在于江陵县东部凹陷地区,蕴藏量较大,存在开价值,但荆、沙地下有不易开采的
盐丘。泥炭蕴藏于江陵县三湖等地,东南地区
地层下普遍有泥炭层,因埋藏较深而不易开采。江陵县八岭山一带出产膨润土,为
湖北省已探明的第三大矿床。砂金蕴藏于沿长江砂洲及河滩,但量少。矿棉石分布于江陵县八岭山一带,蕴藏量较大。
水资源
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115毫米,水资源总量4.86亿立方米。
降水是境内
地表水主要来源。年径流总量为1.32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为316.9毫米,频率为50%、75%、95%的年径流深分别为317.5毫米、214毫米、113.5毫米,而年径流总量分别为3.12亿立方米、1.31亿立方米、1.18亿立方米。降水多集中在4—10月,占全年径流总量的80%以上。
县内
地下水较丰富,属浅层水区,约埋10—1000米,总容量约为3.02亿立方米。远郊地下水水质较好,可供饮用和
渔业利用。
林木资源
全县有林地面积共14536.05公顷,
未成林造林地1628.15公顷,灌木林地194.84公顷,苗圃地120.86公顷,宜林“四荒”地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1.46%;森林面积23.7万亩,覆盖率为16.9%,活立木蓄积90.2万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县内共有植物1000余种,包括农作物及栽培植物如粮食、棉花、油料等作物共20余种,蔬菜82种,水果有桃、李、梅、杏等13种,竹类13种,花类近80种,药材如贝母、荆半夏、常春藤、石龙芮等222种,林木有370种,分属55科,主要包含
马尾松、雪松、
杉木等针叶类,
枫杨、柳树、
香椿、杨树、泡桐、
悬铃木等阔叶类,以及果树、木梓、
油桐、
油茶、油橄榄、银杏等经济树种。县内共有10处古树景点,由明清两代种植,包括树龄400余年的古松树1株,银杏树14株,重阳树1株,以及
朴树1株。
动物
县内共有动物200余种,主要野生动物有
野山羊、獾、、
水獭亚科、野兔、
黄鼬、
刺猬亚科、
印太新鼠海豚等兽类;
喜鹊、乌鸦、雁、
苍鹭、
白鹭、鹰、鸩
鹡鸰、
黑枕黄鹂、
百舌、雉、
鸬鹚、鹜、
翡翠、、麻雀、杜鹃、
云雀、燕等
鸟纲;鲤、
青鱼、
草鱼、鲢、鳟、鳜鱼、
银鲴等94种鱼;龟、、鳖、蟹、螺蛳、
蜗牛、蚌、虾等介壳类;以及蚕、
蜜蜂属、蛙、
蟾蜍、蚯蚓、蛇、
壁虎科(
铅山壁虎)、蜴蜥、
唇足纲、水蛭(
蚂蝗)、
蜇虫、
白蚁等
昆虫纲或其他。
自然灾害
江陵县主要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如暴雨、暴雪、高温、干旱、
寒潮、大风、
雷电、冰雹、低温冰冻、大雾、霾等,地震灾害,
地质灾害以及生物灾害等。1978年,江陵县四季大旱,春旱面积达41万亩;7月干旱期,26座水库中19座被抽干,4座降至死水位以下。由于江陵县处于平原地带,且河流湖泊较多,
洪灾、暴雨、大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频繁。据记载,公元前190年至1990年间,共发生洪涝灾害177次。1980年5月至8月底,100天内15次降大雨,雨量1103.4毫米,农田受溃面积累计106.26万亩,受灾人口22.5万人,13500间房屋进水。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施荆江分洪工程,水旱灾害大幅度减少。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江陵县下辖6镇、2乡、2个管理区, 并设有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县人民政府驻江陵县楚江大道4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江陵县常住人口29.9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19万人,城镇化率43.98%。全县户籍总户数11.13万户,总人口为38.03万人,城镇、农村
户籍人口分别为14.20万人、23.8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38人,死亡人口2574人,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2.20‰。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江陵县常住人口中,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39991人、170104人、68097人、47961人,占比分别为14.38%、61.15%、24.48%、17.24%。全县男性人口142224人,占比51.12%,女性135968人,占比48.88%。
民族
江陵县人口以
汉族为主,有
蒙古族、
回族、
藏族、维吾尔族、
苗族、
彝族、
壮族等24个少数民族,共1949人,其中
土家族、壮族、回族、苗族较多。
语言
江陵古时为楚语中心地,随人口迁徙、经济文化发展,方言已发生很大变化。江陵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次方言区,与普通话较为相似。江陵方言共有20个
声母,20个
韵母。其中,相比于普通话,江陵方言少“zh、ch、sh”三个声母,韵母少“eng、ing、ueng、-(后)、er”五个,多一个舌面后韵母,声调大致相同。
宗教信仰
江陵县境内主要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
东汉时佛教传入江陵,于东晋及南北朝达于巅峰。隋末至唐,道教兴起。但至1965年,县内已不再有道教活动。元代,伊斯兰教传入。清代,县内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多教并存。至1985年,全县有宗教神职人员54人,宗教信仰者3100余人。
经济
综述
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40.53亿元,增长6.4%。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61元,相比上年增长6.8%,排名第1;农村则为20509元,比上年增长7.9%,全市排名第七。
全县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0%,全市排名第1;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32.87%;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9.2%,全市排名第1。全县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6.45亿元,同比下降12.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5亿元,上升17.8%,其中税收收入4.73亿元,增长13.1%。截至2022年,全县各项存款余额215.52亿元,同比增长17.7%;贷款余额158.78亿元,同比增长21.6%。存款和贷款余额皆是全市第1。
2022年江陵县
第一产业增加值32.25亿元,增长4.1%;
第二产业增加值47.65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60.63亿元,增长2.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9:33.9:43.1。
江陵县在农业上以“粮、油、水产”作为主导产业,又大力打造“黄桃、金菊、小龙虾、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形成“3+N”格局;工业上以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作为优势产业,吸引大批企业入驻;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县内
商贸流通业、休闲旅游业发展迅速。
第一产业
江陵是鱼米之乡、粮食增产大县,是全国的“双低”油菜示范县和水产及畜牧板块建设示范基地。农业形成了“粮、油、水产”主导产业+“黄桃、金菊、小龙虾、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的“3+N”格局,其中“千里江陵”区域公用品牌和“南方好米——江陵道米”在国内闻名,“三湖黄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江陵金菊”被誉称“国家地理标志
证明商标”,“天助”牌
菜籽油是“全国驰名商标”。
2022年,全县农林牧
渔业增加值35.94亿元,同比增长5.0%。2022年,全年粮食总产达到51.00万吨,生产总量基本稳定;全县油菜籽面积30.04万亩,增长10.1%,产量6.43万吨,增长12.6%;全县蔬菜面积6.5万亩,产量18.05万吨;猪肉供应充足,猪肉产量增长8.8%;水产品产量3.29万吨,同比增长3.6%。
第二产业
江陵县重点发展电子产业、轻工
纺织业、精细化工业、农副食品深加工业、汽车零部件业等工业,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四大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旨在打造千亿级目标集群,而现代物流、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则是百亿级目标集群。江陵县先后吸引华电集团、
中航集团、中国供销粮油集团、
中化集团、
华鲁恒升等一批企业入驻江陵。截止2021年,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2%,规模工业企业高达78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6家、10亿元以上企业1家,税收过百万元企业达到33家。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9%,位居全市第一。全县98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
总产值114.6亿元,同比增长20.8%。2022年
化工行业总产值22.2亿元,同比增长41.0%;电力产业总产值31.4亿元,同比增长35.4%;农产品
加工业总产值31.5亿元,同比增长13.8%。
第三产业
江陵县正大力发展
商贸流通业、休闲旅游业。凭借
长江黄金水道与国家能源通道节点物流中心,现江陵县代物流业发展迅速,已建成荆州煤炭储备基地一期并试运行,煤炭储备基地二期、华港能源仓储物流园等正在建设中。同时,江陵县着力发展农旅一体化,打造了一条沿马家寨-资市-三湖为重点的旅游精品线路,举办了黄桃节、桃花节等特色活动。三湖管理区青宁黄桃精品园、
郝穴镇丰泽园生态农业园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在
电子商务建设上,全县电商企业111家,电商服务企业20余家,个体网商400多家。
2022年,全县接待国内游客85.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21亿元。2021年江陵县文化旅游发展指数为73,第三产业产值为557677元。
经济功能区
截止2023年,江陵县内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该区于2008年获批筹建,2019年获批面积扩大调整为1966.65公顷。江陵开发区坚持“一区三园”战略,形成了精细化工、轻工机械、服装纺织、食品医药、新材料等多产业格局。目前,江陵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88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8家,纳税过百万元企业达到39家,过千万元企业达到3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则达到6家,市级以上“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达到35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5年,江陵县义务教务均衡发展通过省级验收。截止2022年,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8所,其中,普通中学13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15所。在校学生总数28248人,其中普通中学10449人,
中等职业学校3958人,小学13841人。有幼儿园38所,在园儿童数6469人。专任教师1882人,其中普通中学1187人,中等职业学校146人,小学559人。
医疗事业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44个,其中医院4所,卫生院10所。共有1802张床位,包括医院床位1034张,卫生院床位625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67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13人,注册护士777人。
江陵县人民医院
江陵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2年,是隶属江陵县卫生健康局管理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截止2020年,江陵县在职职工637人,占地10万平方米。
文化事业
2022年,江陵县广播及电视覆盖率100%,
公共图书馆机构12个,藏书7.30万册。截止2023年4月,江陵县共有文博单位550个。江陵县文化馆于2004年建成,是隶属县委宣传部的
公益一类文化事业单位。其内设3个部门,有在岗人员6名。
科技事业
截止2020年,江陵县率先在全市设立科技三项经费,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1.5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1.1%。全县共有2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校企共建微生态制剂研发中心”,4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市级专家工作站、1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星创天地、2个市级科技孵化器。该县完成347项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高达13.25亿元;实施2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体育事业
江陵县加大投入体育硬件设施,已建成覆盖城乡而文体广场,城区基本实现15分钟健身圈。江陵县共投资256.85万元,实施城市健身
绿道示范段改建项目工程。江陵县多次举办农耕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及积极申报品牌赛事。截止2023年1月,江陵县已成立有14个体育协会,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344人,其中国家级1名,一、二、三级分别为73、200、1070人。
荆州市泰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江陵县一家体育用品生产及销售的企业,该企业生产产品已成功进入东京奥运会和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借助于该品牌,江陵县推动体育运动与文化旅游融合,促进“体育+文旅”“体育+康养”“体育+研学”新模式。
人居环境
2022年,江陵县空气优良天数305天,占全年的83.8%;PM10低,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PM2.5较高,未达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市9个县中排名第5。全县污水处理厂9个,生活污水处理率97.9%。城市垃圾处理站10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
社会保障
2022年,江陵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5.05万人;社会保险参保率9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3万人,增长9.29%;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76万人,下降2.17%。居民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7401人,其中城镇居民低保640人。
全县共有14家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共1370张。全县共有20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施社区100%覆盖。
交通
综述
长江黄金水道与国家能源通道
浩吉铁路在江陵十字交汇,形成公路和铁路跨江大桥。江陵境内拥有5个枢纽口、3条高速,机场快速通道,浩吉铁路及江陵火车站,96个规划泊位,23公里的优质岸线资源,已建成“公铁水空”四位一体交通网络。全县各个乡镇10分钟内均可上高速,距离荆州机场仅20分钟车程。2019年,江陵县被评为“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2年,全年旅客运输量335.89万人;全年旅客周转量5778.29万人次;全年货物周转量101.13亿吨。
公路
截止2022年,全县公路里程2080.237公里。十三五期间,江陵县大力改造优化县内国省道干线公路,建成三条
一级公路,这是“公铁水空”四位一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荆监一级公路起于
郝穴镇大兴村,止于
沙市区锣场镇,全长40.7公里。2021年,该公路养护在建部分建成通车。同年,沿江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江陵港疏港一级公路基本完工。2021年全年江陵县完成
农村公路升级18.8公里,新建道路15.5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0座。截至2022年7月,农村公路总里程1880.46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村村通客车率达100%。
铁路
浩吉铁路是“
北煤南运”最长的煤炭运输大通道,为鄂湘赣等地提供能源保障,沿线穿越了沙漠、
黄土高原、山区、草原、湖泊和平原等地貌。自2019年9月开通运营以来,已累计开行煤炭列车4.2万列,发运煤炭2.2亿吨。
江陵站地处浩吉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交会点,是主要的煤炭疏运站。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9月,江陵县内共有客运企业5家,包括1家国有及4家民营客运企业;公交企业2家;客运站8座,分别是1座二级站(江陵县汽车客运站)、1座四级站(马市客运站)、5座五级站(资市、三湖、六合院、赤湖、友联客运站)、1座简易站(沙岗);候车亭178个,
招呼站160个,已覆盖所有乡镇、农场、行政村。截止2021年底,全县共有营运客车130辆,客运班线41条,包括9条跨省跨市班线、21条跨县班线、11条县内班线;公交线路5条,行政村客车通达实现全覆盖,城区实现环城公交全覆盖;公交车辆60辆,其中新能源车37辆。
人文
综述
江陵县是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中华诗词之乡”。在其悠久的历史中,涌现了宗炳、
宗测、陈、
陈锭、孔自来、
周钟瑄等人物,留下了青山楚王宫遗址、镇安寺铁牛、
楚纪南故城等文物古迹,流传了百年风味小吃“铁牛饼”、荆江老字号“
酱油面”等特色食物。江陵县作为革命老区,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期旧址所在地,这里走出了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的谭友林、贺彪、黄杰等。
文物古迹
截止至2022年10月,江陵县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家、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家。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期旧址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期旧址是第七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包括鄂西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旧址、鄂西红军印刷厂旧址、鄂西少共总部和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旧址、中共江陵县委员会旧址、贺龙指挥机关旧址、贺龙旧居、许光达旧居等15处旧址和旧居。1927~1932年,贺龙、
邓中夏、许光达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到沙岗领导革命斗争,创建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后组建鄂西特委。沙岗老街(今红军街)是鄂西特委、鄂西政府机关所在地,在此创设了多处
后勤保障基地,召开了湘鄂西第一次扩大会议和第三次党代会。
青山楚国游宫遗址群
青山楚国游宫遗址群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陵县
资市镇青山村,分布范围约5万平方米,共包含8个台,从北至南分别是“马脑壳台”“邵王台”“刘家台”“中王台”“少王台”“新屋台”。“中王台”与“少王台”之间、,“少王台”与“新屋台”之间各有一无名台。其中四个大型台基呈南北向排列成一条直线,北面为“少王台”,中部为“中王台”和“小王台”,南部有“新屋台”。
松鹤堂
松鹤堂是第6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郝穴镇西湖路,前身是清代黄氏家族创办的药铺,建筑外形为“回”字形,是双层砖、石、木质阁楼,是江陵唯一完整保存的清代古建筑。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3月,江陵县共1项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即跳三鼓;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楚剧、面塑和铁牯牛的传说。
跳三鼓
跳三鼓由民间丧葬风俗“跳丧鼓”衍变而来。跳丧鼓分“三跳”,即跳丧、跳寿、跳喜俗。因演唱者为3人,打击乐为3件,每段唱词为“三句头”,取“丧”和“三”的谐音,故定名为“跳三鼓”。孝鼓《十月怀胎》《哭灵》,寿鼓《三女拜寿》《绣寿匾》以及喜鼓《结婚喜歌》《爱字歌》等都由跳三鼓流传而来。跳三鼓击乐轻快,节奏鲜明,悦耳简练。2011年6月,跳三鼓入选
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铁牯牛的传说
铁牯牛的传说是第四批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代咸丰九年,荆州
知府唐际盛在江陵县铸造了一尊铁牯牛,寄寓着当地民众希望战胜洪水,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其民族特征明显,承载当地抗洪历史和理念。
饮食
江陵居民饮食以大米为主,兼食面粉制品,偶吃杂粮。江陵县特色菜肴有花糕、山药泥、白酥丸子、皮条鳝鱼等。节日时,家家户户准备打糍粑、推糍浆(汤圆)、摊豆皮、炸麻叶子、炸麻花等,将此作为春季及农忙时餐食或零食。
花糕
江陵酒席上最为贵重的菜肴,又称鱼糕。此菜肴以鱼为主料,加以肥猪肉、水、淀粉、盐、鸡蛋清等,蒸煮后装碗,以鸡蛋、瘦肉丝、猪肝、腰花加木耳等盖顶,作为酒席头菜。
鲊胡椒
江陵县当地居民常自制腌菜、酱菜。鲊胡椒是其常备的自制菜肴,是将米粉和辣酱搅拌混和,装坛发酵后蒸熟晒干。
山药泥
山药泥是
清代郝穴人徐银泉首创,是将山药洗净、去皮、蒸熟后碾磨至泥状,后用
猪油炒制,加上
白糖,
冬瓜条、
桔饼等果脯切成的丝及芝麻后装盘,味道香甜。
白酥丸子
将
猪板油或肥肉剁成碎丁,做成丸子,经油炸、加糖后即做成白酥丸子。
皮条鳝鱼
将鲜活
黄鳝剖腹去骨,加糖、醋、盐等调料后,外表裹以淀粉糊,用旺火油炸两次,使其色泽金黄,味道酸甜。此菜肴为江陵人酒席常备菜肴。
习俗
婚俗
在江陵,古时婚礼有“六礼”,即纳彩、问名、
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随着时代演进,婚庆习俗有所变化,但基本程序不变。现今提倡自由恋爱,但双方恋爱时,需请介绍人说合。关系确定后,拜见双方父母,男方送厚礼给未来的岳父母并收回礼,男方家长需给见面礼给未来的儿媳,此即订婚。婚前一年,男方需准备提亲、送喜礼给女方、确定婚期、下聘等,女性则需准备嫁妆。江陵县婚前重要的习俗为“送
茶礼”,即
端午节、
中秋节、
春节,未婚女婿须给岳父母送节礼。
葬俗
老人及成人咽气时,后辈跪于床前烧纸,并请人为死者“洗丧”,通常只擦三袱子:擦脸、擦胸腹、擦下肢。此后为死者“穿寿衣”,移至堂前停放,即出榻。死者需穿戴整齐,仰卧,敞开胸前并置
鸡蛋于心窝,意为“心满意足死而无憾”。脚头点植物油
灯盏。丧家门前搭棚,堂上设
牌位,旧时供灵牌,现今供遗像,摆设供果及香烛。江陵停丧有两种形式,一是头朝堂上,脚向大门,即走丧;另一种则朝向相反,为拖丧。丧期一般为3天,可延至5-7天,但只能是
奇数。服丧期间,孝家需通宵守孝,请人诵经超度。前来吊唁者,孝子需陪同并致谢。出殡前一日常请道士为死者
开路,凌晨,请8人将死者棺木移出,即出柩。出殡时,8或16人抬棺,孝子捧灵牌于前。到墓地后,棺材需绕墓穴三周后入穴,后盖土成坟。葬后亲人需设
牌位;三日亲人去坟前祭扫,即“圆坟”。三日后为回阳日,孝家需烧纸线并守候通宵。“五七””、百日均请道士超度。三年孝满,要请道士和尚做斋,焚化灵位。现今土葬绝迹,改为安葬骨灰盒,墓前立碑。
节庆习俗
江陵县最重五、八、腊三节,即
端午节、
中秋节和新年。此外
中元节“七月半”是其追悼先辈之日。江陵县
清明节习俗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江陵人在清明前后十天内“踩青”,即
扫墓祭扫,到坟台上焚香烧纸,磕头祭拜,在坟台上插纸幡。该有部分地区正当清明不踩青。
艺术
戏剧
楚剧
楚剧大约于清
爱新觉罗·旻宁1840年形成,声腔、
行当、
脸谱是人物的灵魂。声腔由板腔、小调、
弋阳腔三个系组成;行当有生、旦、净、丑;脸谱分为红、黄、白、蓝、黑。江陵县成立了荆楚双江楚剧团,创作了《三娘教子》《荞麦馍赶寿》《二堂审子》等大型剧。
技艺
面塑
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记载,其以面粉、糯米面为主料,用手和简单的工具,涂上色彩,捏制各种小型人物和事物。面塑艺术注重“一印、二捏、三镶、四滚”,以“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脊背,美女的腰。”为特点,造型饱满,色彩艳丽,栩栩如生。
面塑可分为两类,一类用于收藏,由精面粉、
糯米粉、盐、
防腐剂、
香油等制成;一类可食服,由
小麦淀粉、
生粉制作。
地区象征
2017年,江陵县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江陵县县树为银杏、
水杉,江陵县县花为紫薇、
桃花。
银杏
银杏树,又称“
银杏苗木”。江陵县
资市镇内明代
古银杏树的树龄约1900年,
树高31米,粗6.53米,需5人合抱。2007年,其被列为全省文物保护单位。银杏树是当地人民的路标,资市镇流传着“看到白果树,不怕鬼迷路”。白果树在资福寺被
日寇焚毁后仍能幸存,是一奇迹。故民众神化古树,常到树下焚香烧纸,祈祷平安。
桃花
江陵县三湖作为“黄桃小镇”,于2015年起多次举办桃花节和黄桃节,吸引民众观赏桃花、游桃园、摘黄桃。
桃花是蔷薇科李属,产于中国中部和北部,其色彩艳丽,树态优美,既可药用,也可食用,古时常用桃花喻春日、喻爱情、喻少女美丽容颜。
风景名胜
综述
江陵县环境优美,是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城市。景点有镇安寺铁牛、西湖公园、蓝星岛、龙源湖公园等。截至2022年,无国家级A级景区。
重要景点
镇安寺铁牛
铁牛于清咸丰九年建成,是中华第一堤的标志,是战胜洪水的标志。1998年特大洪水后,国家斥巨资加固荆江大堤,荆江防洪警报基本解除,故将镇安寺铁牛所在地建为滨江公园。
龙渊湖公园
地处江陵大道与龙桥路之间,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其中水体面积21万平方米,是自然形成的湿地区,是集文化娱乐、生态湿地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蓝星岛
起源于200多年前
长江江心的一个泥沙淤积的
江州。小岛长约9000米,宽约4000米。岛上布满了高大茂密的芦苇,沙滩平坦整洁,空气清新,适合游泳、沙滩浴、露营、摄影等。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8年,江陵县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19年,江陵县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
2019年11月,江陵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县城”称号。
2020年6月,荣获第二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称号。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2年4月,入选2022第一批城市建设领域省级试点名单,作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