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丁湾
以也门的海港亚丁为名
亚丁湾(英文:Gulf of Aden,阿拉伯语:خليج عدن,索马里语:Khaleejka Cadan),印度洋西北部的海湾,地处亚洲阿拉伯半岛和非洲索马里半岛之间,以索科特拉岛到库里亚群岛一线为东界,西经曼德海峡红海,东与阿拉伯海相连。其东西长1480千米,平均宽度为480千米,海域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水深一般为2000~3000米,最深处达3328米。亚丁湾地处亚、欧、非三大洲接合部附近,是印度洋经红海、苏伊士运河入地中海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湾内重要岛屿有东口的索科特拉岛和西口的丕林岛,沿岸主要港口有亚丁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柏培拉索马里)和吉布提法属索马里兰)等。
亚丁湾形成于晚始新世(Late Eocene)到中新世(Middle Miocene)时期,它是由阿拉伯板块非洲板块拉张分裂而形成的。西巴(Sheba)洋脊横贯亚丁湾海底,洋脊顶部大裂谷中有很多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切割。其中,位于亚丁湾东口附近的阿卢拉-费尔泰海沟(Alula-Farateet Trench)是最大的断层,亚丁湾最深处即在此海沟中。亚丁湾海域有潜在的尚未开发的石油资源。
亚丁湾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燥炎热,终年少雨,是世界上最暖的热带海湾之一。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之间海水的大量对流、强烈的蒸发作用和季风的影响,使亚丁湾水体结构十分复杂,有500多种海藻和10种海草生活在此。
公元前4千纪,亚丁湾已经成为西亚、埃及阿拉伯和印度次大陆之间的海上交流通道;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统治时代,希腊商人开始通过该地区进行商贸活动;公元前1世纪,有地中海商人远赴亚丁湾开展长途贸易,与此同时,这里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1412年至1433年间,中原地区明代航海家郑和第4~7次“下西洋”都曾到达亚丁湾。到19世纪中后期以后,因为蒸汽轮船成为海上贸易的主要交通工具,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体系消亡,但亚丁湾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依然在全球海运交通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十九世纪苏伊士运河通航后,亚丁湾成为印度洋通向地中海、大西洋的重要燃料枢纽和贸易中转站,扼守着地中海东南出口和整个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出入苏伊士运河的咽喉。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丁湾成为了世界上海盗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自联合国安理会2008年6月发出1816号决议以后,有多国联合舰队或单国护航舰队在亚丁湾打击海盗并执行护航任务。截至2023年1月11日,中国海军派出第43批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2015年3月26日至4月7日,中国海军第19批赴亚丁湾护航编队的三艘舰船,在亚丁湾的亚丁港吉布提港等地执行撤侨任务,撤离被困中外公民897人(其中中国621人,其他15个国家276人)。
2010年5月21日,印度洋第2号热带风暴班度(BANDU)进入亚丁湾东部海域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到9级左右,阵风超过10级,22日傍晚该海域的浪高超过了6米,并导致了迪拜的“月亮号”商船的沉没。
命名
亚丁湾的名称来源于也门的亚丁市,它位于亚丁湾的东北部。亚丁市是亚丁湾沿岸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亚丁一词则源于阿拉伯语的词根,意为"马鞍",这与亚丁湾的形成可能有关。研究表明,亚丁湾是由两个古火山熔岩形成的半岛构成。很久以前,火山爆发时喷涌出的岩浆在该海域形成了两个形状酷似马鞍的火山口,并一直延伸到印度洋,形成了一个近似椭圆形的海湾,即亚丁湾。
亚丁湾有时被称为“海盗巷”(Pirate Alley)。这个别名源于亚丁湾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海盗活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亚丁湾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之一,经常发生海盗袭击事件。这些海盗活动主要集中在亚丁湾的航道附近,因此该地区被戏称为“海盗巷”,以突显其危险性和海盗问题的存在。
位置境域
亚丁湾是印度洋西北部海湾,位于阿拉伯半岛和索马里半岛之间。该区域北临阿拉伯半岛南岸,南临中非东北岸;西部渐狭,形成塔朱拉湾,以曼德海峡红海相连,地理上一般以也门的曼德角和吉布提的锡阿内角的连线为其西界;东口以索马里的阿西尔角和也门费尔泰克角的连线接阿拉伯海,地理上一般以瓜达富伊角的经度线(东经51°16')为其东界。亚丁湾经纬度在东经43°~50°,北纬11°~15°之间,其东西长1480千米,平均宽度为480千米,海域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水深一般为2000~3000米,最深处达3328 米。亚丁湾也是广义上阿拉伯海的一部分。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亚丁湾地处亚、欧、非三大洲接合部附近,是船只快捷往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必经站,又是波斯湾石油输往欧洲和北美洲的重要水路,其北岸的亚丁和南岸的吉布提港起扼守中东地区石油和贸易中转作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成因
亚丁湾的形成与大洋板块运动和边缘板块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整个亚丁湾是中新世和中新世后两个地盾漂移分开的结果。
印度洋的卡尔斯贝格洋脊向西延伸,在始新世早期扩张方向发生急剧变化,欧文转换断裂带增强压缩加剧初始海底扩张。随后,西巴洋脊逐渐形成,欧文断裂带西侧的卡尔斯贝格洋脊发生左旋错断的扩张分支,导致阿拉伯半岛与非洲逆时针方向分离,并伴随拉万特断裂带的水平运动(死海转换断层),最终造成欧亚大陆与阿拉伯板块的缝合作用和托罗斯-扎格鲁斯褶皱-冲断带的抬升,亚丁湾由此诞生。
地理特征
气候
亚丁湾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是世界上最炎热的热带海湾之一。
降水
亚丁湾是全球季风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夏季受到来自非洲大陆沙漠地区的干燥西南季风的影响,而冬季又处于来自欧亚大陆北部干冷气流的控制之下,因而全年降水稀少。该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是印度洋中唯一全年晴朗少雨的地区。在5月上旬,地面季风槽北移进入亚丁湾地区,导致低层风从湿润的偏东风变为干燥的西南风。此时索马里急流基本上被限制在亚丁湾沿海的东南部地区,这使得西南季风季节成为亚丁湾地区最为干燥的季节。在该地区的许多地方,整个西南季风期间只有微量的降水
温度
亚丁湾地区气候干燥炎热,1月平均气温25.4℃,6月平均气温32.9℃,北岸的亚丁在4月初气温就高达38~39℃。
季风
11月至翌年3月为亚丁湾地区东北季风的盛行期,风向介于北向和东北向之间(主要为东北向),风力不大,一般在3~4级(6~8m/s)。3~4月份则逐步开始向西南季风过渡,尤其是在孟加拉湾西北部已开始出现西南风,这一时期,亚丁湾西南部尚有弱的北风和东北风,风向多变,风力不大,一般维持在3级以下。5~9月份,为西南季风盛行期,风向风力一般比较稳定,风力较强,平均风力一般为5~6级,其中,7月份风力最强,8级大风以上的频率高达20%。10月份为西南季风向东北季风的过渡时期,风向多变,风力较弱,基本在3级以下。
云团移动
亚丁湾地区总体上云量较少。夏季通常在2~4成之间。云量从亚丁湾西北部的曼德海峡逐渐增加,向湾口方向移动。在午后,可能会看到孤立的对流云团,但它们的生命周期通常较短。在低层存在风环流辐合的情况下,偶尔也会发展成积云塔。
夏季时,亚丁湾和也门高地附近经常会观测到闪电现象,尤其在当地时间17:00和21:00之间。这主要是由强海风上升流在也门高地激发出雷暴引起的。在西南季风期间,亚丁湾地区的雷暴发生频率达到最高值,每月可能会出现1至3次。尽管在亚丁沿海的南部可以听到雷声,但降水主要停留在亚丁湾南岸高地以南的地区。
能见度
亚丁湾海域的能见度总体较好,春季能见度大于5海里的概率超过95%,而夏季在90%~95%之间,但4月至5月中旬是季风转换季节,风向不定,风力较弱,尤其在5月中旬,北印度洋海区建立稳定的西南季风,这时湾内常常出现浮尘天气,严重影响能见度。
地质
地质构造
印度洋洋底中央山脉显著的特征是将印度洋底分为东、西、南三个部分的“入”字形洋中脊。自洋中脊的分叉点罗德里格斯岛起,洋中脊分成了北支、西南支和东南支,卡尔斯贝格洋脊北支南段向南北延伸,北段转向西北。
卡尔斯贝格洋脊向北延伸,进入亚丁湾后,形成西巴洋脊。西巴洋脊被一系列东北-西南向的断裂所切割,形成雁列状的断块。这些斜切海岭的断裂带不一直延伸到两侧海岸,亚丁湾东口附近规模最大的阿卢拉-费尔泰断裂带将西巴洋脊分为东西巴洋脊和西西巴洋脊。
根据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和异常分布,44°45′E以东地区具有洋壳特征。位于44°45′E~44°10′E之间的区域呈现洋陆过渡地壳的性质,而在44°10′E以西的地区呈现出陆壳的性质,陆壳正在开裂和拉张。因此,西巴海岭的西部洋脊段可以同时观察到洋壳增生、洋陆过渡带的开裂扩张以及陆壳的开裂情况。
亚丁洋脊的各个磁异常条带年代逐渐变年轻,并从东部到西部的扩张边缘。亚丁湾的开裂向西推进,进行十分迅速的阶段性开裂扩张。从开裂的形态来看,亚丁湾呈现出"V"字型的开裂形态,扩张脊并非连续且扩张方向不断变化,开裂前缘从起始位置向外逐渐变浅。地壳厚度沿着西巴海岭从东向西逐渐减薄,开裂扩张间断演化。东部开裂扩张时期较早,洋壳拉张和减薄,而西部地区的开裂较晚,仍处于陆壳的开裂阶段。
地层
亚丁湾是一个年轻而狭窄的大洋盆地,它的初始裂谷作用发生在晚中新世渐新世时期,坳陷的广泛裂谷期和裂谷后沉积主要发育于晚第三纪。亚丁湾的地层结构因裂谷的发生而有所不同。
裂谷前层序
裂谷前层序主要由位于已准平原化的基底上的海相侏罗系层序组成。这些层序主要由下、中侏罗统的砂岩岩系组成,上方覆盖着浅海和深海相的碳酸盐岩,包括灰岩、泥灰岩泥岩
侏罗系沿着边缘分布不连续,这可能是由于侏罗纪末期的块断运动导致的剥蚀作用。这次运动很可能与晚侏罗世的初始裂谷期有关,导致该区域被切割成一系列巨型断块的隆起和坳陷。在隆起部位,整个层序已经被剥蚀,而在坳陷部位则保存下来。
白垩系的层序不完整地覆盖在侏罗系之上,有时直接覆盖在已经被剥蚀的侏罗系基底上。白垩纪时期,海水从东方侵入,形成了亚丁湾东部主要是海相沉积的层序,而西部主要是陆相沉积的层序(山麓相)。尽管总体上是从东向西的相变,但早期侏罗纪的断裂活动和裂陷作用,以及持续到白垩纪的某些正地形对厚度和相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沿着亚丁湾两侧,早第三纪时期的海侵层覆盖了所有早期的沉积。海水从东方侵入,沉积了古新世到中始新世的浅海相碳酸盐岩、海侵页岩和海退蒸发岩。各沉积单元的滨海线都位于该区域的西部。早期和中始新世时期的蒸发岩广泛分布于亚丁湾地区。
裂谷期和裂谷后的层序
在亚丁湾陆缘的断下海岸带内,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岩层,包括砾岩砂岩泥灰岩硬石膏、含膏砂岩、泥灰岩和礁灰岩。随着裂陷的持续,海水淹没了广阔的亚丁湾,并侵入到裂谷边缘的断陷底部。
索马里一侧,沉积物被称为东部(Dubar)和西部(Daban)群,厚度可达2400米。其中一部分属于渐新世,但主要为中新世,并延续到上新世。在东部,海洋成分更为浓厚,而向西则是海陆过渡环境。当海水沿着这个方向侵入到开放的亚丁湾时,这些沉积物与下第三系沉积不一致,局部可能沉积在更古老的岩石上。可以推测近海可能发育了类似但更细粒的沉积岩相。
在阿拉伯一侧,类似类型的沉积物被称为希赫尔(Shihr)群,超过450米厚度的岩层出露在断陷的海岸带上。这些岩层已在所有附近的海上钻井中钻遇,并稳定地覆盖在受侵蚀的中始新世碳酸盐岩页岩之上。这些岩层的时代范围从渐新世上新世。岩层的上部主要由近海悬浮物沉积形成,而下部由砂岩、页岩和一些碳酸盐岩组成,厚度约为2300米。
岩体特征
亚丁湾下部裂谷前沉积岩系主要由砂岩、泥灰岩硬石膏、含膏砂岩、礁灰岩等组成,这些岩系与火山活动有关。亚丁湾上部岩系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晚渐新世至早中中新世的裂谷期和裂谷后沉积,主要由碎屑岩组成。第二种类型是晚中新世至上新世的碎屑岩和晚上新世至现代较开阔海的沉积,代表了裂谷后海底扩张阶段的沉积序列。在裂谷后的海底扩张阶段,裂谷地区的地壳开始分离和扩张,形成了新的海底。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碎屑物质被沉积在海底,形成了碎屑岩。这些碎屑岩包括砂岩砾岩泥岩等颗粒较大的沉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晚上新世以及现代较开阔海的时期,海洋中的沉积物主要由细粒沉积物组成,例如粉砂、泥质沉积物和有机质。这些细粒沉积物在海底积聚,并逐渐形成泥岩等细粒沉积岩
矿产资源
石油资源
在裂谷内部存在潜在的石油资源,因此钻探的重点将集中在这些成熟的页岩层上。目前,亚丁湾只有探井12口,另外在亚丁湾盆地发现了一个未开发的油田(南也门油田)。
其他资源
红海亚丁湾-东非裂谷地热带(Red Sea-Aden-East African Riftgeothermalbelt)出露于洋脊扩张带及大陆裂谷带的地热带,位处阿拉伯板块非洲板块的边界,以高热流、活火山作用及断裂活动为其特征。其分布范围自亚丁湾向北至红海,向南可能与东非大裂谷连结。目前已经勘查的地热田有位于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之间阿法尔三角地的吉布提,埃塞俄比亚的达洛耳和肯尼亚的奥加利亚等,热储温度在200℃以上。此外在该区域海底发现热卤水渊,温度介于34~57℃之间,并含有大量的铁、钻、锰、铜、铅、锌、金、银等金属元素,现代成矿作用正在进行。
地形地貌
大陆架
亚丁湾沿岸的阿拉伯和索马里海岸线由一系列角和宽阔的浅水湾组成,这些岬角和湾口在湾内可以相互对应,暗示它们曾经连接在一起。
在西经52°以西的地区,大陆架较窄,并且没有明确的边界,声深测量的数据也不够清晰。大陆架的斜坡相对较缓(1:20),平稳地过渡到底部的沉积盆地。在许多地方,斜坡上切有峡谷和通道。然而,在索马里海岸和阿拉伯海岸的岬角北部和南部,大陆架延伸数十英里进入海洋,斜坡本身变得陡峭,并呈现东北-西南的走向。在索马里海岸,悬崖面向西北,在阿拉伯海岸则面向东南。这些线性的悬崖可以在亚丁湾的北部和南部海岸之间相互对应,并与湾内的地貌特征有关。
在东经51°以东的非洲海岸外,大陆架发育良好,形成了平台,上面有阿卜杜勒库里岛、兄弟群岛和索科特拉岛。北部边界的大陆斜坡陡峭(1:5),呈东西走向。
大陆架的边缘通常由914.4米深度线较好地定义,但在亚丁湾西部的主沟深度小于914.4米时,边缘的位置则更好地由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的182.88米深度线确定。
海槽
主要海槽位于亚丁湾两侧的大陆斜坡之间,从西向东,其深度逐渐增加。在44°~46°E之间,深度从366米增加到1829米。在46°~56°E之间,深度增加速度较慢,从1829米增加到3658米。总体而言,连接中央粗糙区两侧等深度的线与亚丁湾的主要东北-西南走向基本平行。
主要海槽的底部大多被沉积物覆盖,呈现轻微的起伏,并偶尔出现峡谷,但也存在一些小型深海平原。在索科特拉岛和欧文断裂带之间,以及58°E、17°N的海岬以南,主要海槽扩大为底部平坦、充满沉积物的盆地,其东部被欧文断层带的山脊所限制。北部的盆地可能通过山脊之间的缺口与阿拉伯深海平原相连。
中心粗糙区
中央粗糙区位于亚丁湾的中央部分,占据了亚丁湾约三分之一的面积。该区域的特征从西向东逐渐变化,从一个单一的山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宽度约160.9千米的山脉带。
中央粗糙区是亚丁湾中部一个地貌复杂的区域。该区域包含多种地形地貌特征,如山谷、山脊、孤立的山丘和海槽等。从西向东逐渐变化的特征使得中央粗糙区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在该区域的极西部,可以观察到一条深谷,其走向稍微偏向西南,并延伸至塔朱拉湾的海岸。该山谷在某些地方比相邻的陆架深约914.4米,显示出其较深的地质特征。此外,整个中央粗糙区域存在许多山脊和山谷,山脊走向主要为030~210°,山脊之间的距离约为48.28千米,高差通常约为1828.8米。
中央粗糙区的地形还表现为孤立的山丘,这些山丘形成了清晰的线条,围绕着山脊的终点形成。与相邻的主要海槽相比,山谷通常更深,尽管没有被沉积物填满。事实上,某些山谷内还包含由沉积物填充的深渊平原,这表明它们是在主要海槽沉积之后形成的。
中央粗糙区的边界呈现出不规则的宽度变化,从44°E的40.23千米增加到57°E的241.4千米。边界还显示出一系列左侧平移缺口,这些缺口的方向和幅度与沿大陆架边缘的缺口相对应。每个缺口由两个平行的山脊组成,与山脊平行的偏移方向。
海湾
塔朱拉湾
位于亚丁湾西端,湾口宽56千米,长80千米,最深点1082米。湾岸贫瘠、荒芜,不宜定居,牧民是其主要居住民。奥博克(Obock)和是主要港口。
吉布提港
东非埃塞俄比亚中转港。位于东南沿海的南岸入口处,濒临亚丁湾的西南侧,是吉布提的最大海港,也是东非最大的现代化港口之一。
岛屿
亚丁湾中少岛屿。东口外的索科特拉岛是湾口的屏障,位于东非至阿拉伯半岛印度洋红海的航线上;西口的丕林岛雄居曼德海峡中部,曾是重要的船舶燃料补给站,现为海底电缆中继站,战略地位重要。
索科特拉岛(Socotra Island)
索科特拉岛在阿拉伯海西南部,亚丁湾外侧,正对着非洲之角尖端的瓜达富伊角。其距离亚洲大陆380千米,距离非洲大陆240千米,与附近几座岛屿合并称为索科特拉群岛。该岛长132千米,宽49.7千米,总面积约为3796平方千米,占据了索科特拉岛陆地面积的95%。索科特拉岛的名字源自梵语词汇“dvipa sahadara”,意为“幸福之岛”。
索科特拉岛呈菱角形,东西沿海分布着宽窄不一的平原,其中北岸较为狭窄,而南岸稍微宽阔。岛内陆地海拔范围在200至600米之间,而东部的杰希尔山海拔高达1600米,是整个岛屿的最高点。该岛气候干热,自然条件恶劣。索科特拉岛被公认为阿拉伯海的生物多样性明珠,以其独特的植物群落而闻名,包括没药、乳香、龙血树属等。在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的生物学家进行了一项对该岛动植物的调查研究,发现了近700种特有物种。鉴于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2008年,索科特拉岛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索科特拉岛位于非洲大陆架上,距离亚洲大陆隔着深达5300米的深海区,就自然地理而言,应该是非洲的一部分,但因历史上与亚洲的关系远比与非洲的关系密切,居民大都来自也门沿海。2008年,岛上人口约5万,主要是阿拉伯人与黑人的混血后代,说阿拉伯方言,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的祖先多从西亚、南亚和非洲各地迁移而来。定居沿海一带的人,以捕鱼和采珠为生,内地则经营果园(海枣)或从事游牧。近年来,由于索科特拉岛沿海建设大型军事基地的缘故,许多人被迫从该岛迁走。
该岛于1506年被发现,并在中国古籍中有记载,《郑和航海图》中称之为须多大屿,音译为速古答拉。自17世纪起,该岛就归属于阿拉伯半岛亚丁湾沿岸的迈赫拉苏丹统治。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占领了该岛,随后从1886年开始成为“亚丁保护地”的一部分,如今则隶属于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管辖。首府哈迪布位于北岸中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繁荣,海运业发展很快,途经索科特拉岛附近进亚丁湾、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增多;而由阿曼湾经莫桑比克海峡南下好望角航线的超级油轮,分别需从索科特拉岛东、西两侧通过(不同季节走不同的侧面)。在此情况下,索科特拉岛在航运和战略上的地位与日俱增。
前苏联在该岛上建有机场,以及军舰、潜艇停泊设施,是前苏联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进入印度洋的联络基地。
丕林岛(Pirin Island)
丕林岛,当地人称之为“梅荣岛”,位于曼德海峡内,地质上是阿拉伯半岛的一部分,但由于后期地质作用而与大陆分离,成为孤悬海上、岩石裸露的独立岛屿。丕林岛距离也门海岸仅4.8千米,距离非洲吉布提27.4千米。岛屿呈蟹状,长约5.63千米,宽约2.85千米,总面积约为13平方千米,最高海拔为65米。
丕林岛由火山岩构成,地势多为山丘,整体地形南高北低,使得南海岸倾斜。岛的北侧拥有平坦的沙滩,但由于水道狭窄且浅,并且存在许多暗礁,不适合航行。通航水道位于岛的南侧,这里有一个天然的淡水海湾,海口非常狭窄,被三面环山所环绕,形成天然的屏障,为船只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避风港,适合商船和军舰停泊。岛上还有一座高达90英尺的灯塔,可在20海里的范围内为过往船只提供导航。丕林岛缺乏淡水资源,无法永久定居。
丕林岛位于曼德海峡中,将海峡分割为两条水道,这两条水道在宽度和深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东北水道靠近阿拉伯半岛,与岛屿的距离仅为3千米,水深为30米;而西南水道则距离非洲吉布提共和国23.5千米,水深达到323米,相当于东北水道的8倍。这两条水道是海峡航运的主要航道。
丕林岛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占领和归属的变迁。1738年,法国占领了该岛。随后,于1799年被英国夺取,但不久后放弃了控制权。1857年,丕林岛再次被占领,并归入亚丁保护地。1967年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丕林岛开始回归该国的管辖。随着南北也门的统一于1990年实现,丕林岛成为也门共和国的一部分。
水文
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之间海水的大量对流、强烈的蒸发作用和季风的影响,使亚丁湾水体结构十分复杂。
洋流
亚丁湾洋流受到季风系统的影响。冬季主要受东北季风驱动,形成左旋的环流;而夏季则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顺时针的环流圈。与此同时,南赤道洋流的北分支沿着东非海岸北上,流速在索科特拉岛附近最大可达7节,形成了著名的索马里冷流。另外,在西北部的亚丁湾,由于受到季风海流和反赤道海流的影响,盐度高、水温高,具有较为广泛的上升流
旋涡
亚丁湾在夏季和冬季均存在旋涡。夏季时,中部亚丁湾有一个顺时针旋涡,而冬季则存在一个靠近阿拉伯海岸的逆时针旋涡。这些旋涡在亚丁湾中心区域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域的密度分布。此外,在冬季,亚丁湾中部还观测到一个深入的旋涡,其直径约为225千米,最大速度达到0.4米/秒。这些旋涡的形成与季节性风场和水体流动有关,对亚丁湾的水文特征产生影响。
水团
表层水团
表层水团是指位于亚丁湾最上层的水体,深度范围从20米到150米。表层水团的下界可以划定在等密度面25.0~25.5之间。该水团的特征包括高温度(18~30摄氏度)、高盐度(35.6~37.8)和相对较高的氧含量(3~4毫升/升)。
表层水主要是以下三种水体的混合: 夏季(6月至9月)时,来自南红海的高盐度表层水被推入亚丁湾; 冬季(11月至4月)时,相对低盐度的阿拉伯海表层水进入亚丁湾; 夏季时,亚丁湾发生上升流,其特征为低温、低盐度和低氧含量。
这三种水体在不同比例下经历强烈的混合,并通过强烈的加热和蒸发进一步获得不同的特征。表层水团的水文特征和分布范围显示出季节性和空间性变化。温度的季节变化非常小,而盐度在夏季比冬季有明显的变化。夏季盐度一般较高,特别是在亚丁湾的西部。表层水团的水文特征在空间上变化相对较小,大部分特征变化发生在其与红海和阿拉伯海的边界附近。夏季表层水层非常薄,由于盛行的强劲西南季风引起的表层水发散。冬季表层水层较厚,由于盛行的东北季风引起的表层水汇聚。亚丁湾表层水在季风风向变化下发生双年逆转,冬季东风将表层水驱向红海,夏季西南风将表层水主要引向阿拉伯海
次表层水团
亚丁湾次表层水团存在于上层盐度高的表层水下,深度约为600米,其下存在一层中等最低盐度和最低氧含量的水层。这个氧气最低层源于阿拉伯海北部。次表层水团的温度为11~19℃,盐度为35.4~36.5。
最低盐度层起源于亚丁湾,由亚洲阿拉伯海水层次温暖的高盐度表层水和高盐度红海水之间的低盐度阿拉伯海水在亚丁湾地区的次表层层次上的平流引起。沿着亚丁湾的阿拉伯一侧,这个水团的主要运动方向是向巴勒门德。其中一部分水团在夏季以次表层的冷却低盐度流入红海,或在冬季作为表层流入。另一部分次表层水团则沿着非洲海岸返回,并与高盐度红海水发生较大程度的混合。
亚丁湾次表层水团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次表层水团的上界位于较浅的深度(\u003c40米),其温度和盐度通常比冬季低。该水层的养分含量非常高,而其氧含量特别低,尤其在夏季,通常低于1毫升/升,经常低于0.5毫升/升。在亚丁湾,次表层水团的核心通常位于150~250米的深度范围内,密度(σt)约为26~27。夏季,次表层水团的核心位于较浅的水层,其温度、盐度和氧含量通常比冬季低。这是由于它在夏季上升,在冬季下降,受到相应季节盛行风的影响。
红海水团
红海水团是指从红海流入亚丁湾的深层水体,它是由红海温暖且盐度较高的水通过巴勒门德海峡进入亚丁湾形成的。它的垂直结构在200到1000米的深度范围内呈现出中等最大盐度(35.65~38.10)和相对较高的温度(11~19°C)。红海的深层流出水在进入亚丁湾后分为两部分,沿着两条通道向下流动。主要部分沿着非洲海岸向东移动,而较小的部分在深度为500到1000米之间沿阿拉伯海岸向东扩散。
受红海与亚丁湾之间的水交换和涡旋动力学的影响,红海水团在亚丁湾的垂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时,红海水团的核心层位于亚丁湾西部,深度在300米以下,而向东部逐渐变薄,深度超过900米。在向阿拉伯海方向移动时,红海水团与周围水层发生湍流交换,导致温度、盐度和溶解氧含量下降。夏季的红海水团在亚丁湾中的特征相对较弱,与冬季相比显示出较小的影响。由于季风变化和水交换的减少,红海水流入亚丁湾的量较少,导致夏季红海水团的核心层的盐度、温度和溶解氧含量相对较低。
波斯湾水团
波斯湾水团是指源自波斯湾的水体,在阿拉伯海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水团。波斯湾水团具有特定的温度和盐度特征,对阿拉伯海的海洋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波斯湾水团的密度(σt)约为26.5。它主要分布在阿拉伯海的100至300米的深度范围内。在夏季,波斯湾水团在亚丁湾口附近可被识别,并在深度为150至300米的区域内表现出次最大的盐度值(35.65~35.75)。
亚丁湾深层水团
亚丁湾深层水团是一种位于亚丁湾深处的水体,具有特定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特征。它是由南极海洋环流通过深层边界流输送到亚丁湾的。
亚丁湾深层水团主要存在于亚丁湾的深层水域,深度范围通常在1000米以下。这种水团的特点是温度较低、盐度较低,并且含有较高的氧气含量。它是从阿拉伯海中较凉爽和盐度较低的水体进入亚丁湾的结果。
亚丁湾深层水团的特征在不同季节可能会有所变化。夏季时,水团可能更凉爽、盐度较低,并且含氧量较高,这可能是由于来自阿拉伯海的水体流入增强所致。而冬季时,水团可能会稍微温暖、盐度略高,并且含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于与红海水混合导致的。
水温
亚丁湾的水温情况受到季节变化、海洋环流和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季节性的差异和垂直分布特征。夏季时,海面温度较高,但在上升区域和靠近亚丁附近存在相对较凉的水域。垂直温度分布显示表层混合层较薄,而在表面附近形成了强烈的热跃层。沿着非洲海岸的水温通常高于沿着阿拉伯海岸的水温。冬季时,海面温度略低,整体上比夏季凉爽。垂直温度分布显示表层混合层较厚,热跃层较弱且位于较深的水层。来自亚丁湾的冷水流入红海被红海的强热深层流所减弱或阻挡,而从红海流出的深层流主要沿着非洲海岸传播。
亚丁湾海表温度较高,月平均海表温度都在26°C以上,最高出现在5月和6月,这两个月的月平均海表温度可达30°C。在春季,亚丁湾内部、湾口及其东部海域的平均海表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亚丁湾内海域的平均海表温度从3月份的26~27°C上升到5月份大于30°C,而湾口及其东部海域的海表温度在29~30°C之间。夏季,亚丁湾的海表温度从6月份的高值开始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直到9月份稍有回升。该季节的海表温度在亚丁湾海域呈现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分布形势,即从亚丁湾西部大于30°C逐渐下降到湾口的26~28°C之间。
含盐量
亚丁湾的盐度分布受到红海水体流入、季风和地形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亚丁湾表层水流方向随季风而变,盐度很高。夏季时,表层水体呈现高盐度的红海水流向亚丁湾,主要沿着非洲海岸分布。亚丁湾西部存在着较凉爽且低盐度的上涌水域。而冬季时,表面水体和亚表面层的盐度通常朝着红海增加,但由于季风引起的洋流逆转,亚丁湾西部表层水体的盐度较夏季时更低。亚丁湾同时存在来自红海的较低盐度的亚表面水体流入,以及深层高盐度水体的流出。这些高盐度的深层流出主要沿着非洲海岸移动,而较小部分则沿着阿拉伯海岸扩散。亚丁湾的盐度在不同区域也有差异,西部沿非洲海岸的盐度通常较高,而东部靠近入口处沿着阿拉伯海岸的盐度较高。
在90~600米深处有一股含盐度稍低的水流,从阿拉伯海曼德海峡流向红海;而在760米以下有一股高盐的水流以相反的方向从红海流向阿拉伯海。在海湾东部 900~1800米以下直至海底以及西部低洼处,有一层温度和盐度都很低的水层。
含氧量
在亚丁湾,夏季亚表层水体具有良好的含氧量,溶解氧浓度一般在3至4毫升/升之间。然而,在亚丁湾西部和东北部的上升流区域,氧含量可以降至20米深度以下的\u003c2毫升/升。溶解氧的分布与温度和盐度的分布一致。在50米以下的深度,可以观察到一股向红海门口延伸的冷、低盐度和低氧含量(\u003c0.75毫升/升)的亚表层水体。上升氧倾斜面主要与热跃层和盐度跃层相吻合,而在上升流区域,氧倾斜面向海岸倾斜。
冬季,亚丁湾表层的溶解氧浓度略高于夏季,范围为3.7至4.2毫升/升,并且井氧化层变厚。从红海流出的中等氧含量(约1.5毫升/升)的深层水流在冬季比夏季更为显著。冬季的氧倾斜线出现在较深的位置(\u003e100米),比夏季更深。在亚丁湾的西部,氧最小层相对较薄且位于较浅的深度,而在东部区域,氧最小层较厚且位于较深的水层。亚丁湾口的深层和底层水体的氧含量在冬季比夏季更小,而在亚丁湾的西部区域则较大。这表明,在冬季,从阿拉伯海流入亚丁湾的深层水体的相对高溶解氧含量明显减少,而从红海流入亚丁湾的中等高氧含量水体显著增加。在亚丁湾的西部,300至400米深度处,沿着非洲海岸的溶解氧浓度较高,这是由于来自红海的深层流出的影响。
海浪
亚丁湾地区总体上风浪较弱,大浪频率全年小于10%,仅在7月份湾内局部海区为11%。夏季涌浪较风浪略强,亚丁湾东口的大涌频率比湾内大,全年大部分月份大于10%,3~5月最低,大部海域小于10%;7月份为全年最大,湾内中部海区可达30%。
在亚丁湾的季风平静期(2~5月),主要风向是偏东风。在这个时期,存在明显的狭管效应,导致西口的风浪比东口大(西口的浪高通常可达1.5~2.0米)。然而,东口通常存在涌浪,海面看起来非常平静,但航行经过该海域的船只有时会经历超过10°的侧倾。在2~5月期间,非洲南端和印度洋中北部通常存在大浪区中心(偶尔也可能在阿拉伯海存在较大的浪区),因此,涌浪通常是南北向的,在亚丁湾内从东向西逐渐减小。
西南季风建立后,位于亚丁湾东口的索科特拉岛对南北向的风浪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其北侧往往存在海浪较小的区域。由于亚丁湾及其东部的风浪主要由偏南风引起,在索科特拉岛位于索马里瓜达富尔角东面的位置上阻挡了偏南风浪的传播,导致该岛北部的浪高较小于南部。有时,在A点附近的浪高可以比岛屿的西侧(瓜达富尔角和索科特拉岛之间)小约1米。而在瓜达富尔角和索科特拉岛之间,则常常有呈锥形的大浪区向北伸展。
亚丁湾海区出现热带风暴的比例为年平均0.2个,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月和6月。受热带风暴影响,亚丁湾海区可能出现12级以上的大风。2010年5月中下旬在亚丁湾东部出现了较为罕见的强热带风暴,并造成了该地区强风巨浪的天气。根据统计资料显示,该海域5月份形成热带风暴的概率非常小,1961年至1990年共只出现过3次。而2010年5月21日,原先在索马里以东洋面的热带低压逐渐加强成了热带风暴(2010年印度洋第2号热带风暴,名为"BANDU"),并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当其进入亚丁湾东部海域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到9级左右,阵风超过10级。该热带风暴到达亚丁湾东部后导致该海域出现较大的风浪,22日傍晚该海域的浪高超过了6米,并导致了迪拜的"月亮号"商船的沉没。
生物
生物多样性
植物
亚丁湾已发现有163种海藻和10种海草。
海藻有以丝藻(Polysiphonia spp.)、紫菜(Porphyra spp.)、巨藻(Laminaria spp.)为代表的红藻;以海莴苣(Ulva lactuca)、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海发菜(Enteromorpha spp.)为代表的绿藻门;以岩藻(Fucus spp.)、枝角藻(昆布属 spp.)、昆布(Saccharina japonica)为代表的褐藻纲;以及以螺旋藻(Spirulina spp.)微囊藻属(Microcystis aeruginosa)、刺针藻(Anabaena spp.)为代表的蓝藻
海草的主要种类有:霍氏海龙草(喜盐草属 ovalis),这是一种常见于浅水区域的小型的海草;广叶海底枝(Cymodocea serrulata),这种海草具有宽大的叶片和细小的花序,常见于沿海的浅水区域;细叶蜗牛草(二药 uninervis),这是一种细长的海草,通常生长在沙质或泥质的海底;紫叶柱藻(Enhalus acoroides):这是一种常见于潮间带和浅水区域的较大型的海草,具有宽大的紫色叶片和细长的花序;小叶海绵(Thalassia hemprichii),这种海草具有小而坚实的叶片,生长在泥质或砂质的海底。
动物
亚丁湾是一个丰富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拥有超过300种造礁珊瑚、超过1300种鱼类以及数百种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海洋哺乳动物。
这片海域孕育着众多珊瑚种类,其中包括亚丁湾独有的珊瑚,如阿拉伯脑珊瑚(Arabian Brain Coral)和亚丁湾橙珊瑚(Gulf of Aden Orange Coral)。这些珊瑚以其色彩绚丽和复杂的结构而闻名,形成了壮观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在亚丁湾的水域中,可以找到丰富多样的鱼类。大型洋性鱼类包括黄鳍金枪鱼、苏眼、跳跃鲣鱼、斑纹鲣鱼、西班牙鲭鱼和旗鱼等。此外,还有一些鲨鱼种类,如黑鳍鲨、莱文锤头鲨、牛奶鲨和阿拉伯滑鲨。小型洋性鱼类常见的有沙丁鱼、凤尾、印度鲭鱼和青鱼。底栖鱼类方面,有帝王鱼、腐食者、笛鲷、石斑鱼、鲷鱼、巴拉库达和梭鱼属等。
亚丁湾还拥有丰富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其中包括珊瑚、海绵、海葵、水母、海星、海胆、海蛇、海参、海螺、贝类、多毛类、软体类动物(如蛤蜊、扇贝、蛞蝓等)以及多种甲壳动物,如螃蟹、龙虾和虾类。
作为一个独特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亚丁湾也是许多海洋哺乳动物的栖息地海豚鲸目海牛目和海豹等物种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亚丁湾是许多海豚的家园,它们以其敏捷的游动和聪明的行为而著称。鲸类包括座头鲸、抹香鲸虎鲸等,在亚丁湾进行迁徙和繁殖。此外,亚丁湾也是一些稀有物种的家园。例如,儒艮是一种濒危的海牛,以其植食性的生活方式而著称。岛屿和岩礁上可以找到一些海豹物种,如普通海豹和南海海豹。
生物资源
亚丁湾由于受到季风海流和反赤道海流的影响,盐度高、水温高,具有较为广泛的上升流,所以具备了形成头足纲渔场的最佳条件。在亚丁湾海域,鸢乌贼渔场主要受索马里海流和赤道逆流影响。其渔汛期较长,但据中国拖网渔船生产经验,渔汛期为10月至年2月,并有较好的鱼获。根据2003年9~11月上海市水产大学对西北度洋海域鸢乌贼资源的调查,在10月中下旬,中心渔场分布在61°E 、15°~16°N附近海域,平均日产均在5吨以上,中心作业渔场处在冷水涡的边缘海域。在亚丁湾海域,渔获表温为24~31℃,在此温度范围的上限27~31℃时,集群稠密,单位产量较高。
亚丁湾近海盛产沙丁鱼鲇形目,当地渔民主要捕捞对象是远海鱼类海豚北方蓝鳍金枪鱼北梭鱼和鲨鱼等。
人类活动
人口与语言
亚丁湾周边国家主要包括也门柏培拉索马里)和吉布提法属索马里兰)等。
截止2023年10月,也门总人口达3298万。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伊斯兰教为国教,什叶派占20-25%,逊尼派占75-80%。
截止2019年,索马里联邦共和国总人口约为1544万,绝大多数为索马里族,又分萨马莱和萨布两大族系。其中萨马莱族系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分为达鲁德、哈维耶、伊萨克和迪尔四大部落。萨布族系分为迪吉尔和拉汉文两大部族。官方语言为索马里语和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意大利语。伊斯兰教为国教,穆斯林占总人口的99%。
截止2023年7月,吉布提人口约110万,主要有伊萨族和阿法尔族。伊萨族占全国人口的50%,主要语言为索马里语;阿法尔族约占40%,主要语言为阿法尔语。另有少数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官方语言为法语阿拉伯语,主要民族语言为阿法尔语和索马里语。伊斯兰教为其国教,94%的居民为穆斯林(逊尼派),其他为基督教
经济
亚丁湾周边国家主要包括也门柏培拉索马里)和吉布提(法属索马里兰)等,经济相对落后。除此之外,亚丁湾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渔业捕捞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
也门
也门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石油出口,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40亿桶,已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0.5亿万立方米。截止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10.6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69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1%。也门货币为也门里亚尔,汇率为1美元≈550里亚尔(萨那),外汇储备为52.3亿美元。
索马里
索马里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国有化政策过激,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经济严重困难。80年代,在国际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下,调整经济政策,经济一度好转。1991年后,由于连年内乱,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全面崩溃。2012年索联邦政府成立后,着力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制造业、房地产和建材等行业,经济发展初现生机,外资开始进入,大批侨民返乡,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2016年,索联邦政府制定30年来首个国家发展规划,确定了经济发展优先领域,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渔、畜牧业,建立健全金融、税收和审计体系等。穆罕默德总统就任后,积极落实索国家发展规划,加强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就索减债问题积极做国际社会工作。
截止2021年,索马里国内生产总值达49.18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9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约-1.459%,其贸为索马利亚先令索马里语 Shilling),汇率为1美元≈23605索马里先令。
吉布提
吉布提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自然资源贫乏,工农业基础薄弱,95%以上农产品和工业品依靠进口。交通运输、商业和服务业(主要是港口服务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近年来,吉布提政府积极调整经济政策,争取外援外资,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并加紧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地区一体化进程。2022年吉国内生产总值为35.2亿美元;经济增长率为3%。
渔业捕捞
亚丁湾由于受到季风海流和反赤道海流的影响,盐度高、水温高,具有较为广泛的上升流,所以具备了形成渔场的最佳条件。在亚丁湾海域,鸢乌贼渔场主要受索马里海流和赤道逆流影响,其渔汛期较长,有众多远洋公司在此捕捞。
海湾中的生物种类繁多,浮游生物丰富,近海盛产鲇形目,远海鱼类有()、和鲨鱼。当地居民一般仅限于在近海捕鱼,沿岸有许多分散的村镇。当地渔民主要捕捞对象是远海鱼类海豚、金枪鱼、魣属和鲨鱼等,主要捕捞方式是沿岸手工捕捞。除此之外,因为各国的捕捞,亚丁湾渔场资源枯竭。这一情况对索马里渔民的渔业活动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该地区海盗泛滥的现状。
历史沿革
古代亚丁湾地区在商贸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元前4千纪,亚丁湾成为连接西亚、埃及阿拉伯和印度次大陆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为各地的商人和航海家提供了重要的贸易通道。
在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统治时代(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希腊商人开始利用亚丁湾进行贸易活动。亚丁湾作为一个重要的商贸中转站,连接了地中海印度洋地区,为跨地区贸易提供了便利。
公元前1世纪,地中海商人开始远赴亚丁湾进行长途贸易,使亚丁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们通过亚丁湾将东方的丝绸、香料、宝石等珍贵商品运往地中海地区,同时也将地中海地区的商品带往东方。这种贸易往来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
在中国明代时期,郑和的航海活动也将中国与亚丁湾地区的贸易联系推向了高峰。郑和率领的船队多次到达亚丁湾,并与当地的商人进行贸易往来。
19世纪初,英国殖民势力在亚丁建立了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亚丁湾成为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后来的英属印度帝国的重要贸易中心之一。主要的贸易商品包括香料、丝绸、茶叶、珠宝和纺织品。
19世纪末以后,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和运输工具的改进,亚丁湾的商业贸易得以进一步发展,亚丁湾成为了连接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和非洲之间的重要航运通道,扼守着地中海东南出口和整个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出入苏伊士运河的咽喉。
交通运输
亚丁湾是连接印度洋红海的重要通道,对于全球贸易和能源运输至关重要,是亚丁湾是船只快捷往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必经站,又是波斯湾石油输往欧洲和北美洲的重要水路。亚丁湾沿岸有三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分别是亚丁、柏培拉和吉布提
1901年,在亚丁半岛和小亚丁半岛环抱的湾内建设了新港。外港由亚丁半岛和小亚丁半岛东西环绕,内港设有防波堤,形成了一个面积约为23平方千米的水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柏培拉港口进行了扩建,贸易进一步发展。每年的货物吞吐量约为24万吨。历史上,苏联曾在柏培拉设立海军导弹基地,但于1977年撤离。柏培拉港在区域贸易中起着重要的角色,是索马里及周边地区的物资装卸和转运中心。1985年,吉布提港建成了第一个现代化的专门用于集装箱的码头,并投入运营。
亚丁是亚丁湾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历史上扮演着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角色。在苏伊士运河通航后,亚丁港成为世界第二大转口港,承担本国和周边国家的进出口货物的装卸任务。亚丁港是一个深水良港,能够同时停靠多艘船舶。港口地理位置隐蔽,水面通常平静无浪。最大水深可达12.5米。
除此之外,柏培拉是索马里北海岸的最大港市。它是一个天然深水港,港口的岸线总长为525米,包括通用泊位、散装货物泊位和油轮泊位,其中通用泊位可以容纳集装箱船。该港口设有集装箱泊位、散杂货泊位、干散货泊位和液体散货泊位。其中,集装箱泊位有2个,岸线总长为400米,前沿水深分别为9.5米和12米。港口与铁路和公路相连,便于货物的集疏运。港口的设计年吞吐能力为35万标准箱。
同时,吉布提是东非最大的海港之一,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吉布提港为世界各国船只提供服务,并成为重要的物资转运中心。
现如今,为了适应船舶尺寸的增大需求,亚丁港进行了扩建,现在能够容纳10万吨级船舶,并可同时停靠三四十艘海轮。此外,小亚丁还设有油港,是世界上最大的加油港之一。该地还拥有一座大型炼油厂,利用从波斯湾进口的原油进行生产。
军事活动
亚丁湾海盗
亚丁湾位于索马里海岸附近,是全球最重要的航运通道之一。自1991年以来,亚丁湾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海盗活动威胁。这些海盗活动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索马里内战期间,当时索马里政府的崩溃导致海岸线无法有效监管,海盗得以滋生和壮大。
索马里海盗势力不断扩大,人数已经达到千人以上,并频繁对途经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的船舶进行袭击和劫持,对国际航运和海上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据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统计,2008年以来,索马里附近海域已经发生120多起海上抢劫行为,超过30艘船只遭劫,600多名船员遭绑架。2008年9月25日,索马里海盗劫持了装载33辆主战坦克的乌克兰军火船。2008年11月15日,索马里海盗劫持了长330米的沙特阿拉伯巨型油轮“天狼星”号。2008年12月17日,中国货轮“振华4”号在索马里沿海亚丁湾水域遭海盗袭击。最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登船海盗被逼退,30名中国船员成功脱险。
自2013年开始,由于世界各国的联合打击,亚丁湾海盗活动逐渐减少。2017年3月13日,油轮Aris 13在索马里海岸附近遭到劫持,这是五年来首次一艘大型商业船只遭到劫持。2023年1月,由于索马里海盗袭击的显著减少,印度洋高风险区域(HRA)被解除。尽管有这一积极发展,国际海事局的中国海事情报中心(IMB PRC)仍警告称,索马里海盗仍然具备在亚丁湾地区发动袭击的能力和资源。因此,强烈建议船长保持警惕状态,确保船舶的安全和保障。
亚丁湾护航
亚丁湾是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太平洋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地中海-澳大利亚等航线的必经之路,每年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近2万艘船只经过,平均每天约有50艘船只。这个海域在交通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索马里海盗频繁出没,引起了众多海运大国和联合国的关注。
针对猖的海盗行动,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呼吁各国进入其领海打击海盗。自联合国安全理事会2008年6月发出1816号决议以后,有多国联合舰队或单国护航舰队在亚丁湾打击海盗并执行护航任务,包括美国军队统一领导的“联合海上部队”第151联合特遣队、多国联盟组建的第150联合特遣队、北约第二常备海上力量、俄罗斯海军印度海军等。
自2008年年底开始,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亚丁湾索马里海盗频发海域执行护航行动,旨在保护在亚丁湾附近海域航行的中国船舶及人员安全,同时保护世界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船舶安全。据截至2023年1月11日的数据,中国海军已派出第43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自2008年12月起至今,中国海军先后派遣了百余艘舰艇和3万余名官兵,连续完成了1500批7000余艘中外船舶的护航任务。其中外籍船舶超过50%,为维护国际重要水道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海洋污染:亚丁湾是一个繁忙的航运通道,大量的船只经过该地区运输货物。这导致燃油泄漏、废水排放和垃圾倾倒等海洋污染问题。这些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造成了威胁。
捕捞压力:亚丁湾是一个富饶的渔场,但由于缺乏监管和非法捕捞的存在,该地区面临过度捕捞的问题。非法、不报告和不受限制的捕捞活动对鱼类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破坏了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丧失:亚丁湾的生态系统包括珊瑚礁、海草床和海洋生物等多种生物多样性。然而,过度捕捞、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威胁了这些生态系统的健康。许多物种受到威胁,有些甚至面临灭绝的风险。
气候变化:亚丁湾地区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海洋温度升高等变化对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负面影响。这可能导致海洋生物的迁徙和栖息地的丧失。
环境保护
红海与亚丁湾沿岸有9个国家,其中有7个国家目前已加入《保护红海和亚丁湾环境区域性公约》(Reg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Red Sea and 海湾 of Aden),分别是:约旦沙特阿拉伯苏丹索马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南也门)、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北也门),以及由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的巴勒斯坦。该公约于1982年2月14日正式通过,1985年8月20日正式生效,其附属文件《关于应急防治油类和其他有害物质污染区域性合作协定书》的缔约人和通过及生效时间均与公约相同。
作为亚丁湾环境保护的一部分,吉布提、索马里和南也门已同意建立一个“次区域响应中心”,以共同应对亚丁湾发生的突发漏油事故。该中心得到了国际海事组织和其他捐助者的经济援助,并正在建设中。同时,阿拉伯联盟教科文组织还将组织政府间专家小组,起草附加议定书,旨在控制陆源污染,遏制海底钻探和开采造成的污染,并推动在海洋科学领域的科学技术合作,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这些努力旨在加强亚丁湾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保护该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风景名胜
索科特拉岛
索科特拉岛,作为与大陆分离而独立存在的岛屿,被称为“印度洋上的加拉巴哥群岛”。地理上隔离造就了索科特拉岛独特的生态系统,保留了许多古老的物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简介,索科特拉岛上有37%的植物、90%的爬行纲和95%的蜗牛类都是岛上独有的。除了最著名的龙血树属,岛上还有许多特有的动植物,如沙漠玫瑰太阳鸟和锡嘴雀等。海洋生物也非常丰富,包括253种珊瑚礁、730种沿海鱼类以及300多种螃蟹和虾类等。
索科特拉岛以其标志性景观——矗立于岛上的龙血树而闻名于世。这种树的树皮受伤时会流出鲜红色的树脂,因此被称为“龙血树”。龙血树的外观非常奇特,从远处看像是巨大的雨伞,枝叶扭曲向上,根系纷繁交错形成巨大的树冠。这种树形状如阳伞,有助于为树木提供充足的阴影,减少水分蒸发,并从高空中吸取雾气,以适应炎热干燥的沙漠气候。目前已知寿命最长的龙血树已经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另外,索科特拉岛还拥有迷人的海岸线。海岸线长约213千米,展现出多样化的地貌和景观。东岸和南岸是陡峭的悬崖和巨大的岩石形成的海岸线,壮丽而宏伟。这些海岸线经过海浪冲刷,形成了令人惊叹的海蚀地貌,如岩石拱门、海蚀洞和奇特的岩石堆积。而西岸和北岸则相对平缓,拥有美丽的沙滩和浅水湾,是游客休闲和水上活动的理想场所。无论是壮观的悬崖海岸还是宜人的沙滩,索科特拉岛的海岸线都是其迷人之处。
参考资料
远途贸易塑造的印度洋世界.中国民族宗教网.2023-08-17
中国海军第43批护航编队起航赴亚丁湾.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2023-08-17
The Gulf of Aden.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s.2023-08-17
索科特拉岛.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17
丕林岛.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17
The Regional Organiza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the Red Sea and Gulf of Aden.Standard Survey Methods for Key Habitats and Key Species in the Red Sea and Gulf of Aden.2023-08-18
也门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2023-11-25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2023-11-25
吉布提共和国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2023-11-25
柏培拉.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18
吉布提港.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18
亚丁.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18
也门 索科特拉群岛.旅读.2023-08-18
探索索科特拉岛.Tripadvisor.2023-08-18
目录
概述
命名
位置境域
成因
地理特征
气候
降水
温度
季风
云团移动
能见度
地质
地质构造
地层
裂谷前层序
裂谷期和裂谷后的层序
岩体特征
矿产资源
石油资源
其他资源
地形地貌
大陆架
海槽
中心粗糙区
海湾
塔朱拉湾
吉布提港
岛屿
索科特拉岛(Socotra Island)
丕林岛(Pirin Island)
水文
洋流
旋涡
水团
表层水团
次表层水团
红海水团
波斯湾水团
亚丁湾深层水团
水温
含盐量
含氧量
海浪
生物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动物
生物资源
人类活动
人口与语言
经济
也门
索马里
吉布提
渔业捕捞
历史沿革
交通运输
军事活动
亚丁湾海盗
亚丁湾护航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风景名胜
索科特拉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