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东南部的河流,由
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在古尔奈(Al-Qurnah)镇汇流而成。流向东南,经伊拉克的
巴士拉(Basra)港和
伊朗的
阿巴丹(Abadan)港,注入
波斯湾,全程193千米。其水道后半部的东岸形成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边界,自东岸(伊朗)接纳
卡伦河(Karun River)。阿拉伯河(Shatt al-Arab)宽度从巴斯拉的37米左右扩展至河口的800米。沿有人定居的河岸是
海枣小树林,靠潮水天然灌溉。卡伦河给阿拉伯河带来大量泥沙,要经常疏浚才可通行吃水浅的远洋
轮船。目前的河型大概是相对近期的状况,但其构成形状不稳定。
底格里斯河和
幼发拉底河可能曾一度经过一条偏西的水道注入
波斯湾,而阿拉伯河较低的水道则有可能曾是卡伦河的一部分。在1980年阿拉伯河是
伊拉克和
伊朗的战场;伊拉克在1980年后半年在伊拉克宣称对该河两岸拥有主权后入侵伊朗。在西亚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部。为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
卡伦河汇流而成,全长约190千米。下游为伊朗和伊拉克界河,两国对于此河归属尚有争议。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伊拉克境内的克尔奈(al-Qurnah)汇合,称阿拉伯河,向东南延伸至
巴士拉附近与来自伊朗的卡伦河汇流,之下约100千米形成两伊之间的界河,在法奥以北注入
波斯湾。
1913年两国又签订
伊斯坦布尔市边界议定书,规定霍拉姆沙赫尔港一段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
伊拉克独立之后,同伊朗于1937年再次签署协议,将阿巴丹一段亦改为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其余部分仍归属伊拉克,伊朗使用阿拉伯河航道需要向伊拉克缴纳租用费。
伊朗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多次向
伊拉克交涉该河主权问题。
1975年在
阿尔及利亚总统
胡阿里·布迈丁的调停下,巴列维同伊拉克总统
萨达姆·侯赛因在
阿尔及尔省签署协议,正式规定两国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划分阿拉伯河。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局势动荡,在
阿拉伯诸国和
美国等国的支持下,萨达姆于1980年9月17日宣布废止阿尔及尔协定,收回全部阿拉伯河主权,致使
两伊战争爆发。两伊战争之后,阿拉伯河的航道被大量沉船淤塞,至今未能恢复。
Bahr al-Arab亦作Bahr el-Arab。
苏丹西南部间歇河流。源于栋杜(Tondou,邦戈〔Bongo〕)山脉东北,流程800公里(500哩)。不能通航,夏季易氾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