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第五中学简称“蚌埠五中”,位于
蚌埠市。是由蚌埠市教育局主管的示范性普通中学。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体育传统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蚌埠市文明单位”“蚌埠市德育示范校”等。
蚌埠第五中学始建于1911年秋(清
宣统三年),原名蚌埠宝阴学堂,意为宝贵光阴读书之意。曾先后更名为蚌埠公立第一高等小学校、蚌埠华中街小学、蚌埠私立华大中学、蚌埠市第二初级中学,直到1957年正式命名为蚌埠第五中学,历经了110多年。2002年学校创建成为“
蚌埠市示范中学”。
截至2023年,蚌埠第五中学分为初中部和高中部,有教职工166人,其中,高级老师45名、具有研究生学历老师40名、省模范(优秀)教师3名、省市教坛新星13名、市级学科带头人7名。
1911年(清宣统三年),在蚌埠颇有名望的读过私塾的高万书出面牵头,由陆晋伯任先生,在团防局(现青年街85号)办起了学校,命名为清宣统宝阴学堂,由团防局任职的蒋云卿(字银龙)担任堂长。学堂仅有一间教室,开始只有学生十几人,不久发展到30多人,两位秀才先生任教。开设《
三字经》、《
论语》、《
孟子》、《百家姓》、《
幼学琼林》,名为初小,实为改良私塾。
1915年,宝阴学堂改名为蚌埠公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学校由蒋云卿掌管。1916年,学校由团防局迁至大马路,并兴建平房30余间,不久又建盖了一幢二层木架楼房。有初小四个班,高小三个班。实行八年制,初小部六年修满,高小部二年修满,每班40人左右,约计300余人。开设课程有:国文、算术、经学、历史、修字(教学生做对联)。后接受学生家长要求,增加了英文和体育。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陈贯吾从南京返蚌,经他多方奔走,广泛交涉,终于要来了被占用的校址。翌年开办华大中学,又购买高,家的八亩园(现大塘路附近)作为扩建校址。取名“华大”,一者因学校坐落在华大街,沿用街名;二者又含“中华
光大集团”之意。学校并非公立,故称为蚌埠私立华大中学。华大中学,名为中学,实以小学为本。
1953年9月,
蚌埠市人民政府正式接办华大中学,更名为“安徽省蚌埠市第二初级中学”。1956年,学校迁入现址。
1957年9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安徽省蚌埠第五中学”。1958年秋季开始办高中班,由1957年的16个教学班增至24个教学班。1961年秋,学校停止招收高中班;1971年初,学校再次招收三个高一班学生,从此五中真正成为了完全中学。
截至2023年,蚌埠第五中学占地面积19434平方米,分为初中部和高中部,共有教学班级41个,学生2000余人。2023年,学校高中部计划招生600人,其中艺体特长生25人。
学校现有教师166名,其中高级教师43名、研究生学历教师40名、省模范教师3名,省市教坛新星18名、市学科带头人7名、市青年骨干教师11名、市学科骨干教师6名、市最美教师4名、市教书育人楷模2名、市名班主任1名。
校徽的主体部分是由“
蚌埠市”两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B”和阿拉伯数字“5”变形组合而成,饰以波浪和山形的写意图案。校徽造型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飞鸟,又似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诠释着蚌山之麓、
淮河之畔的五中人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整个校徽标识构图简洁,设计新颖,富有艺术感染力,象征着“百年蚌埠五中将在希望中腾飞”。
校树——
合欢。合欢为
豆科落叶乔木,树姿优美,叶形雅致。其枝互相交结紧密相连,其叶羽状复生暮合晨舒,极富个性特点和观赏价值。清晨叶舒时,冠形如伞,绒花点缀,红翠相间,荡漾出浓浓春意;花色似霞,微风阵阵,香气扑鼻,洋溢着翰墨书。黄昏叶合时,师生们三三两两漫步树下,豪情满怀畅谈人生理想,春风化雨撒播桃李芬芳。合欢树寓意吉祥、和谐、友好,表明着我我们五中人同心协力,团结奋进,读万卷诗书,走辉煌之路,共同谱写蚌埠五中美好的明天。
校花——月季。月季为蔷薇科灌木,它奇容异色,暗麝勤开,被誉为“花中皇后”。月季是我国传统的观赏花木,在中国十大名花中位列第五,与我校校名安徽省蚌埠第第五中学暗合;同时,月季又有着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还与我校百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契合。月季“花亘四时,月一披季,寒暑不改,似以固常守。”宋代
苏轼有诗云“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这,正蕴含着五中人一直保持的甘于奉献的品品质。月季“种之篱落间,晨露未干,鲜妍有态态”,花团锦簇,满园芳华。宋代
朱淑贞《长春花》中亦云:“一枝才谢一枝妍,自是春工不与闲。”这,正是里百年五中桃李满天下的真实写照。月季兀自挺立,“不与群芳争丽色,年年月月到时开”。尤其在冬季百花凋零之际,月季“腊中映雪,愈觉泥人”,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月季的这种品质也正是我们五中人所追求的目标:淡泊、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