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宗(1930年8月-2023年8月28日),出生于
上海市,
绍兴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著名消化病学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教授、
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五届主任委员、第六届名誉主任委员,美国胃肠病学会荣誉国际会员,世界胃肠病学组织理事。
2023年8月28日,潘国宗因病去世,享年93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潘国宗,浙江绍兴人,1930年8月出生于上海。父亲潘华典是东南亚侨界知名人士,曾长期于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等地工作。童年及少年时代的潘国宗随父在南洋生活与学习。
求学经历
归国后,潘国宗先后就读于重庆南岸第十一区中心小学、
重庆南开中学、上海沪江大学附属中学。
1949年考入
燕京大学生物系医预科,潘国宗成为新中国第一届大学生。曾担任燕京大学学生会福利部部长,加入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
1962年,潘国宗考取研究生,师从中国消化病学奠基人
张孝骞教授。
1980-1982年,在美国
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以访问学者身份从事胃肠激素及受体相关研究工作。
从医经历
1952年,潘国宗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
1957年,进入
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
1965年,潘国宗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消化专业组。
1987年,聘任为北京协和医院
内科学教授,潘国宗在内科胃肠病组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均取得显著成绩。
20世纪70年代,国外普遍认为
俄罗斯远东地区没有
外阴克罗恩病,只有
肠结核。潘国宗回顾协和既往病历,对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临床鉴别进行了初步探索。1978年,
张孝骞与陈敏章成立北京协和医院克罗恩病协作组。潘国宗与病理科刘彤华合作,复核了协和建院以来所有克罗恩病的手术病理,以详实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证据,得到了国际学界的认可,承认中国有克罗恩病。潘国宗和刘彤华还提出了中国克罗恩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与慢性肠结核的鉴别标准。其中克罗恩病与慢性肠结核的鉴别标准,并在临床使用。
20世纪80年代,协和消化专业组的重点研究方向为胃肠激素及其受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潘国宗与
陈元方、陈寿坡等多名消化科医师赴美学习进修,将国外先进的测定技术与研究方法引入国内,该项目分别获得1992年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和1993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88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筹建胃肠激素学组,潘国宗担任首届胃肠激素学组组长。
学术兼职
曾任世界胃肠病学组织理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
北京医学会理事,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会主委、名誉主委,美国胃肠病学会荣誉国际会员。
人物逝世
2023年8月28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著名消化病学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原内科消化专业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五届主任委员及第六届名誉主任委员、
主任医师潘国宗同志,因病去世,享年93岁。
著作论文
出版著作
《现代胃肠病学》
主要论文
1.潘国宗.新书评介--《胃食管反流病》[J].武警医学,2009,20(07):658.
2.潘国宗.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02):103-105.
3.潘国宗.肠道感染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医刊,2005(07):2-3.
4.潘国宗.医生的职责 爱心与奉献[].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03):193-194
5.潘国宗.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04):333-334.
6.潘国宗.临床医生如何面对便秘病人[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0(4):203-204.
7.潘国宗.我国消化病学在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续)[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0(23):2-3.
研究成果
1995年,主编《现代胃肠病学》大型专著(1994)获第7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
一等奖及1996年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1年,主译《
胃肠急症学》(美国版,2000年)获新闻总署的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
三等奖。
1991年,科研成果《胃肠激素及其受体研究的临床意义》获卫生部科技进步
二等奖。
1993年,《胃肠激素及其受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肠易激综合症的研究》获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及2006年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