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事件”(The Enron scandal),指美国能源巨头在2001年因多种原因而导致的破产事件,美国历史上重大的破产案之一。
安然(Enron)创立于1985年,后凭借董事长肯尼斯·莱(Kenneth Lay)敏锐的商业直觉在创立的十五年间一跃成为美国能源巨头。然而在2001年,因过度扩张、财务造假、疏于管理等经营管理问题,安然公司彻底崩盘,于12月2日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负债金额高达300亿美元。
该事件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家相关企业倒闭、银行破产,而协助其销毁财务文件的“安达信”(原国际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则彻底退出审计行业。;美国
自由市场体制及布什政府的
经济政策皆因此事件而受到质疑,美国养老体制也受到了冲击。
公司简介
1985年,美国
休斯敦天然气公司和北方内陆天然气(InterNorth)公司合并成立了安然公司(台湾译为:
安然有限公司),其总部设于
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主要创立者
肯尼斯·莱(Kenneth Lay)担任首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安然公司在其领导下,短短十几年时间,就达到了与通用、美孚等百年老店平起平坐的地位。其发家史大致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转变经营模式。安然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的经营项目是天然气的采购和出售。90年代,安然通过联合其它大能源公司游说政府放松对能源工业的管制并获得了成功,从此从传统能源开发转向了“能源交易”中介。随后,肯尼斯·莱对公司的经营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公司拥有的37000公里州内及跨州天然气管道发展成为交易网络,开创了新的天然气现货市场经营模式,大大降低了公司的成本。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安然已逐步发展成为北美和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公司。
第二步,转变核心业务。1994年1月,安然公司再又一次说服政府,成功在
得克萨斯州建造并经营起了自己的燃气发电厂,将核心业务转向了动力和发电领域。由于其天然气价格低廉且污染小,很快就在与传统燃煤电厂的竞争中展现出了价格优势。后来,当其它能源公司开始效仿开展类似业务,安然公司又顺势开始出售电厂和相关设备,并提供相关的设备整合管理咨询服务。短短几年时间,安然公司便成为了美国最大的电力交易做市商。
第三步,新型能源交易运营机制的创造。自安然于1997年8月首次宣布引入天然气衍生产品交易后,其交易领域逐渐扩张至煤炭、金属、塑料、纸浆、纸张甚至电信宽带等等,从电站和管道“运营商”转变为“交易商”,因而一跃成为了领先的能源批发做市商。
第四步,进军
电子商务。1999年11月,安然公司再次先人一步,建立了首个全球商品线上交易平台——“安然在线”,提供从电和天然气现货到复杂的衍生品等1500多种商品交易。不到一年,“安然在线”便成为了当时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年交易规模近2000亿美元。
鼎盛时期的安然公司业务遍布欧亚乃至世界各地,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雇员超过2万多人,在《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中位列第7,并连续六年被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此外,安然还斥巨资进行政治捐款。
然而,安然后期的扩张大多皆以失败告终,尤其是在中国、
印度等国的能源项目。2001年,安然公司的账目问题越发受到关注与怀疑,其经营问题再难遮掩。
事件经过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了第三季度的财务状况,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公司随后披露,早在 1997 年就虚报了收益。而这次
财务报表则成为了整个破产事件的“导火索”。
2001年10月22日,The 网站发表文章,披露安然通过Marlin2信托基金和Osprey信托基金举债34亿美元,但这些债务却从未记录在安然过去的季报和年报之中。消息一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便立刻要求安然公司主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于10月31日对安然公司正式展开调查,“安然事件”终于爆发。
2001年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
美林和
标准普尔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
2001年11月8日,在政府与舆论的重重压力下,安然终于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文件,承认做了假帐,不仅未将巨额债务入帐,还在1997年到2001年间虚报利润5.86亿美元。随后,安然欲通过杀跌国债投机获利,便卖出其持有的将在两到三年内到期的欧洲美元期货;同时,安然还想利用欧洲美元期货合同交易与下跌的石油价格对冲,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然而,从11月12日开始的两周内,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原油的价格一再下跌,安然遭受双重打击。
2001年11月9日,几乎在同一时间,安然与迪诺基(Dynegy)公司达成协议,后者以换股方式用90亿美元兼并安然公司。迪诺基公司在2000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位于第139位,是安然的主要竞争对手,安然希望通过兼并转移130亿美元的债务来摆脱困境。然而,由于市场传言和媒体压力,安然股价大跌。2001年11月19日,迪诺基公司以安然公司存在严重财务问题为由停止了收购,安然公司失去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2001年11月28日,
标准普尔公司将安然的证券评级由BBB - 调低至B-,也即“垃圾股”,并将安然从标准普尔成分股指数中剔除。与此同时,其它一些评级公司也纷纷大幅调低了对安然公司的评级,使得安然境况雪上加霜。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走向了最终的彻底崩塌。
2001年12月2日,安然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当天,安然还向法院提出诉讼,声称迪诺基中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偿。
破产原因
安然公司运营的主要问题是利用复杂的财务合伙形式,虚报盈余,掩盖巨额债务。具体来看,导致其破产基本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公司业务扩张过大和不良资产过多。安然公司的核心业务是能源,但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同时维持公司的收益增长和股票市盈率、保持自身信用等级从而吸引投资,安然在短短十几年内便将业务从国内扩大到海外,从能源扩大到网络宽带、水务、甚至空间技术领域,全然不顾自身与业务项目并不匹配的资本、技术和管理能力,结果导致其高风险的财务基础。
第二,因垄断地位特权与美国彼时会计制度的漏洞,公司获得了假账的机会。按美国当时的会计标准,只要一个外来投资者在一个公司特别项目实体中占资比例达到 3%,这家公司就可以将其资产和相关债务转移。安然公司便是利用这一规则把资产和债务转移到了合伙公司的报表上,并夸大收益,如此便掩盖了公司内部的问题,维持了高水平的信用等级继续吸引投资。
第三,公司治理的外部监控失灵,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1)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干预市场;(2)内外审计里外勾结;(3)银行介入和分析师误导投资者。
第四,公司激励兼容机制缺损,
期权奖励制度异化。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鲁·德鲁克曾于80年代指出,公司任何领导人的薪酬不应超过公司最低收入者的20倍,两者的差距扩大,既是对他人贡献的贬低,又有损于领导者的管理威信。然而2001年,美国大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收入是工人的411倍。
涉案人员后续
2002年1月9日,美国司法部对安然公司破产案展开刑事调查。1月10日
白宫披露,安然首席执行官肯尼斯·莱曾在公司破产前向两名
内阁成员求助,无果。同一天,
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承认曾销毁了数以吨计的安然公司文件。
2002年1月10日,负责安然公司审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披露其员工销毁了公司文件。
2002年1月15日,
纽约证券交易所暂停
安然有限公司股票交易。
2002年1月17日,安然终止与安达信的合作关系。
2002年1月23日,莱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随后退出董事会。
2002年1月25日,安然前副董事长 J.克利福德·巴克斯特自杀。
2002年2月12 日,莱在参议院商业委员会上援引宪法第五修正案赋予他的权利。
2004年1月14日,安然首席财务官安迪·法斯托认罪,被判处10年监禁。
2004年2月19日,安然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被指控犯有三十五项欺诈和内幕交易罪,但他拒不认罪。
2004年7月7日,莱被指控共谋参与证券欺诈、电信欺诈、银行欺诈等多项罪名。在第二天的传讯中,他对所有 11 项指控均不认罪,并以 50 万美元无担保保释金获释。
2005年12月28日安然首席会计师理查德·考西认罪,被判处7年监禁。
2006年1月30日法院正式审理斯基林和肯尼斯·莱一案;5月25日法院宣布斯基林和肯尼斯·莱的罪名成立。
2006年7月5日,肯尼斯·莱突发心脏病去世。综合所认定的欺诈等6项罪行,以及银行欺诈和向银行提供虚假证明罪,肯尼思·莱因丑闻案最多可获刑45年,法院原定于同年9月11日宣布判决结果;最终,美国
休斯敦联邦地区法院只得在10月17日以肯尼思·莱已去世为由,撤销了对他的多项刑事指控。
2008年9月8日,股东和投资者提起的集体诉讼在联邦法院达成和解。72亿美元的和解金将由一批被控参与会计欺诈计划的银行支付。
2009 年5月11日,在向下级法院上诉失败后,斯基林向最高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推翻对他的定罪。
2010 年5月9日,讲述安然公司倒闭的音乐剧《安然》在百老汇开演 12 天后因票房惨淡而停演。
2012年4月16日,最高法院驳回斯基林的上诉。
2013 年6月21日,联邦法官为斯基林减刑十多年,斯基林遂不再对其定罪提出质疑,并被没收资产约 4200 万美元,这些钱被分配给安然欺诈案的受害者。
2015年12月8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永久禁止斯基林担任上市公司的高管或董事。
2019年2月21日,斯基林在联邦监狱服刑超过 12 年后获释。
事件影响
全球经济震荡
安然公司的倒闭震动了
美国金融市场,几乎使能源行业瘫痪。美国证监会前主席哈维·皮特将安然事件与美国9.11事件、世界通信公司会计造假案和安达信解体并称为美国金融证券市场遭遇的“四大危机”。安然事件从多个方面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多重影响:
首先,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遭受严重震荡。安然事件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致使美国股市一再下跌,屡创新低。据估计,美国股市的投资资产仅在安然事件发生后的半年多內就缩水了2.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四分之一。而美国股市的下滑,也影响到了全球股市,致使欧洲各大股市及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多地股市的大幅下跌。同时安然的危机致使美元持续贬值,金属交易特别是与安然有关的金属交易剧烈波动,债市动荡,黄金价格则是一路上扬。
其次,安然的破产引发了众多企业倒闭的连锁反应。自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申请破产后,美国第二大零售商
凯马特、全美第六大有线电视公司Adelphia、美国第二大
IXC世界通信公司等等,多家公司接连因资不抵债而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一系列的破产事件,使
美国金融市场遭遇重创。
银行及投资者损失惨重
安然的破产拖累了一批银行。据2002年1月17日《
华尔街日报》报道,安然破产使美国银行界损失200亿美元,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便是美国最大的两家银行,即
花旗银行与J. P摩根大通银行。其中,J.P摩根对安然的无担保贷款高达5亿美元。此外,安然的债主还包括
德意志银行、
中国银行、中国
招商银行等等。
然而,在此次事件中,损失最惨重当属那些投资者,尤其是持有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资者。按照美国法律,安然的资产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将优先用于缴纳税款、赔还银行借款以及发放员工薪资,投资人则几乎是血本无归。因此,投资人只有对安达信在财务审计时未尽职责提起诉讼来尝试挽回损失。
另外,在此事件中安然的交易对象同样也遭受了巨大损失。据统计,杜克(Duke)集团在此次事件中损失了1亿美元,米伦特公司损失8000万美元,迪诺基损失7500万美元。
安达信受累
“安然事件”爆发后,遭受遭受牵连的还有原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
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Arthur Andersen LLP),也即安达信环球(Andersen Worldwide)集团的美国分部。2002年1月9日,在美国司法部对安然公司破产案展开刑事调查的同一天,
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承认曾销毁了数以吨计的安然公司文件。翌日,负责安然公司审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披露其员工销毁了公司文件。
3月,安达信因销毁与安然公司有关的文件而被起诉。随后,安达信负责安然公司审计的戴维·邓肯向陪审团承认曾指示下属销毁包含安然公司假账问题的文件,故联邦大陪审团于6月份判定安达信公司妨碍司法罪成立,对其罚款50万美元,并禁止它在5年内从事相关业务。8月31日,安达信宣布放弃在美国的全部审计业务,正式退出其从事了89年的审计行业。
后续整治
安然丑闻发生后,不仅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打击了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为此,投资者和国会议员提出了五十多种有关公司治理的方案,试图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与治理,从而恢复投资者的信心。2002年3月7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总统发表讲话,正式公布一个十点计划方案。这些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调整企业主管收入,以综合业绩而不是股票价格为衡量公司的指标;加强会计事务所的规范管理,限制或禁止审计公司进入企业内部审计以及对其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在证券交易委员会下设立规章机构,同时组建官方的会计行业检查组加强监管;调整公司董事会结构,董事任职10年后或年届70必须卸任,且每个董事需要接受股票交易所每年的评估,连续几年得分最低的也必须解职;公开分析师的业务往来关系;调整证监会的工作方向明确其监管职责等等。
不久后,
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26日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The Sarbanes- Oxley Act,又称《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该法案于2002年7月30日起正式生效。该法案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对美国商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强化管理层责任和会计监管,以防止和减少公司舞弊,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公众投资者的权益。
萨班斯法案共有11章,主要内容包括:成立独立的上市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负责监管执行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从业人员;通过审计合伙人轮换制度以及咨询与审计服务拆分等方法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大公司的财务报告责任;对公司管理层的行为进行限定;增加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预算并提高其执法能力等等。萨班斯法案出台后同样也引发了争议,但其实施仍标志着全球资本市场在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和保护投资者利益迈出了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