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车王准备立
罗摩为太子时,他正在外祖父吉迦夜家里。十车王辞世后,他应召回国。得知父王谢世是他的生母
吉迦伊逼父流放罗摩和让他继位所致后,痛斥生母,拒绝继承王位。一完成父王葬礼,他便去森林恳请罗摩回京即位。罗摩再三不肯,他只好把罗摩交给他的一双鞋带回供在宝座上,代罗摩摄政。罗摩流放期满归国,婆罗多马上将王位交给罗摩。
婆罗多是一个没有贪欲,坚行悌道的人物形象。他所写的《乐舞论》从东方文论的角度来看,是对
印度文学理论的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其中若干问题成为印度传统文论的基点,对后世的文艺理论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婆罗多是国王
豆扇陀与净修林仙人义女沙恭达罗之子,长大后成为,后代被称为婆罗多族。诸语言又名印度为Bharatavat-sa,意为婆罗多子孙之国或婆罗多族之国。
婆罗多牟尼又译婆罗多仙人。古代印度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一译《剧论》)传说中的作者。生卒年月不详,大概是公元前后的人。生平事迹不可考、被戏剧工作者奉为祖师。在
迦梨陀娑的剧本中,婆罗多牟尼被写成天上的戏班主人。《舞论》是现存的古代
印度文艺理论著作中最早的一部,全面论述了古代戏剧工作的一切方面,对古代印度戏剧创作和表演进行了理论总结。婆罗多牟尼强调文学作品的核心是“味”,成了古代印度文艺理论中一大派别的创始者。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将2023年9月9日在
新德里举行,印度总统穆尔穆在其晚宴邀请函上已将印度写为“婆罗多”,印度总理
纳伦德拉·莫迪的称谓也变为“婆罗多总理”。印度政府可能会在9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议会特别会议上正式提出一项把印度的英文名称“India”改为“Bharat”(婆罗多)的提议并进行审议。印度的官方语言是
印地语和英语,印地语对印度的称谓正是婆罗多。曾长期在印度工作的中国媒体人屈功泽撰文介绍,“婆罗多”一名最早出自
印度教经典《梨俱吠陀》中的“婆罗多部落”,字面意思是“承载”,引申义为“保存火种”“寻求光明的人”和“求知者”。他介绍,婆罗多一直是印地语中用来称呼的寻常叫法。所以,“婆罗多”对印度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