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定律
心理学理论
吸引定律又称“吸引力法则”,是社会心理学概念。吸引定律(吸引力法则)的主要内容是: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
吸引定律首次出现在1877年赫莲娜·布拉瓦茨基(Helena Blavatsky)的关于神秘密教的书《揭开伊西斯的面纱》(Isis Unveiled: Secrets of the Ancient Wisdom Tradition)中。对于吸引定律的一种解释认为人的意念和思想是有能量的,脑电波也是有频率的,它们的振动会影响其他的东西,并引发连锁反应。大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磁铁”,会发散出比任何东西都还要强的吸力,对整个宇宙发出呼唤,把和其的思维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吸引过来。
吸引定律可以应用到影视领域从内容“冲突”设置、节目形式创新、感知觉刺激方面吸引观众;商业领域,商业综合体通过不同的主题吸引不同的人群;新闻领域将关注点集中在新闻事件的真相中,最后便可以得到最真实的新闻;而吸引定律也存在一定的争议,美国哲学家卡罗尔认为,“吸引力法则”全靠诡辩。
概念解释
 吸引力法则,又称吸引定律,顾名思义,是指当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其属于社会心理学领域概念。
发展过程
“吸引力法则”作为一个正式的术语诞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背后的精神却存在于古老的印度人的信仰之中。随着印度教对通神学的影响,吸引力法则的概念逐渐出现在一些早期的有关通神学的文献中。1877年,“吸引力法则”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出现在赫莲娜·布拉瓦茨基的关于神秘密教的书《揭开伊西斯的面纱》中,而在1879年4月6日的《纽约时报》上,一篇关于在科罗拉多州淘金热中吸引财富的文章里提到了“吸引力法则”,其告诉人们那些一夜富的人靠什么样的力量将金钱变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他们拥有对财富的疯狂向往,所以他们成为了让人嫉妒的大富翁。”这便是“吸引力法则”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大型的报刊媒体之上。
1906年,“新思维”的杂志编辑威廉姆·沃尔克·阿特金森(William Walker Atkinson)在他的“新思维”书籍《思维波动或思维世界的吸引力法则》(Thought Vibration or the Law of Attraction in the ThoughtWorld)一书中介绍了“吸引力法则”。1907年,布鲁斯·麦克莱兰(Bruce MacLelland)出版了他的《想象力带来富有》(Prosperity Through Thought Force),在书中,他对吸引力法则做了总结,并提出“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You are what you think, not what you think you are)的概念,之后,有关吸引力法则的研究层出不穷,并被贴上了诸如“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新思维”等各色各样的标签,而这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包括有1926年出版的欧内斯特·赫尔姆斯(Ernest Holmes)所著的《心灵科学的基本思想》(The Science of Mind ),1949年雷蒙德·霍利维尔博士(Dr.Raymond Holliwell)所著的《让吸引力法则伴随工作》(WorkingWith The Law)等等。
在此之后的半世纪中,有关“吸引力法则”的研究似乎乏善可陈。20世纪90年代,杰瑞·希克斯(Jerry Hicks)和埃丝特·希克斯(Esther Hicks)出版了包括《亚伯拉罕的教义》(The Teachings of Abraham)《情绪的惊人力量》(The Astonishing Power of Emotions:LetYour Feelings Be Your Guide)在内的一系列著作,因为这些书籍的畅销,关于吸引力法则的信息和资料再次广泛被人接受。而直到2006年,一部叫做《秘密》(The Secret)的电影才真正让“吸引力法则”的概念风靡了全球。
澳大利亚作家朗达·拜恩在《秘密》一书中讲述了吸引力法则。书中说:“思想是具有磁性的,并且有关某种频率。当你思考时,那些思想就发送到宇宙中,然后吸引所有相同频率的同类事物。所有发出的思想,都会回到源头一你。”
产生原因
从科学的角度讲,心灵的吸引力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互相吸引而且引起共鸣。人的意念和思想是有能量的,脑电波也是有频率的,它们的振动会影响其他的东西,并引发连锁反应。大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磁铁”,会发散出比任何东西都还要强的吸力,对整个宇宙发出呼唤,把和其思维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吸引过来。
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被心灵吸引过来的,是大脑的思维波动所吸引过来的。所以,人们将会拥有内心所能想到的最多的事物,其生活,也将变成内心最经常想象的样子。这就是吸引力定律在生活中的存在。
影响
精神效果
吸引力法则可能会挖掘人们的灵性。灵性本身与各种健康益处有关,包括减轻压力、改善健康、降低抑郁和改善整体福祉。
提升幸福感
利用吸引力法则也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通过专注于实现新的现实,并相信这是可能的,人们倾向于承担更多的风险,注意到更多的机会,并向新的可能性敞开心扉。相反,当人们不相信某件事是可能的时,其往往会让机会在不被注意的情况下溜走。
当人们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好东西时,他们的行为方式会破坏自身获得幸福的机会。通过改变人们对生活的感觉,可以扭转生活中的消极模式,创造了更积极、更有成效和更健康的模式。一件好事导致另一件好事,人生的方向可以从螺旋式下降转向向上上升。
应用领域
个人领域
人际关系
可以使用吸引力法则的一些元素来努力实现人们的关系目标。一种方法是更加意识到在建立关系时可能阻碍你的事情。如果你注意到像害怕脆弱这样的问题使你无法建立牢固的浪漫联系,你可以开始采取措施来克服这些恐惧。以积极的态度处理你的关系可以帮助你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工作
吸引力法则也可用于实现职业目标。虽然人们有时会错误地认为,简单地积极思考你的职业抱负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变化,但关键是利用你的长期目标在当下做出具体、具体的改变,这将有助于你朝着你的目标迈出一步。
例如,仅仅希望获得更高的工资是不够的。采取诸如获得适销对路的技能、寻求晋升甚至追求新职位等行动是您可以采取的步骤,这些步骤将在未来得到回报。根据吸引力法则,以积极的方式集中精力将为你未来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变化。
财务
与其简单地希望更多,重要的是评估您的财务生活并为现在和将来想要实现的目标设定目标。
吸引力法则鼓励人们从稀缺心态转变为丰富心态。与其专注于你缺乏什么,不如练习对你所拥有的东西心存感激。通过这样做,您将在努力实现财务目标并利用所提供的机会时做好更好的准备。
影视领域
在影视领域,特别是电视综艺节目中,策划往往会更加关注观众在收视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例如在2018年的《声入人心》中,节目在策划上充分运用了吸引力法则,从内容“冲突”设置、节目形式创新、感知觉刺激方面吸引观众。
商业领域
在商业领域,商业综合体“主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例如以文化消费为主导的平面展开式建筑群, 如矶崎新设计的日本福冈博多运河水城便是以福冈最有特色的乡土文化为内涵, 辅之以现代化的街区形式, 建筑群以文化消费为主导, 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依附于交通功能的室内购物街, 实例如上海虹桥火车站综合体, 其将大型的室内购物街道融合其中, 空间在水平与垂直方向渗透, 整个建筑综合体以交通功能为主导并体现出多功能复合化的特点。这些商业综合体通过不同的主题吸引不同的人群,也可以说“主体化”是商业综合体的“吸引力法则”。
新闻领域
吸引力法则认为“关注什么吸引什么”,而人们最关注的情况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进行社会采访时,首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将关注点集中在新闻事件的真相中,最后便可以得到最真实的新闻。
概念延伸
同气相求
同气相求与吸引定律原理相似,“同气相求”始见于《易·乾卦·文言》,形容相同的事物之间可以产生感应且相互依存,即声律相同就会产生共鸣,气息相同就会相互吸引。“同气相求”中“气”的含义之一特指哲学概念,即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中医学领域中的“同气相求”泛指具有相同本质属性的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且相互影响,同气相求自然感应论几乎贯穿整个中医理论体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出自《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意思是,事情都是按同类聚集在一起,东西都是按类别分成一堆一堆的,后来改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来比喻坏人之间臭味相投,自然凑合在一起。
同频共振,同质相吸
该理论认为同样频率的东西会共振,同样性质的东西会因为互相吸引,而走到一起。共振会产生同质性,同质性会产生吸引力,吸引力会把这两个共振体牵扯到一起。所以,假如共振性没有改变,则在吸引定律之下,一样东西将会不断地持续扩大、成长,这种成长是自然的,而且是根植于自然法则的。
奇幻思维
吸引力法则可以看做奇幻思维的一种,美国心理学家伦纳德·祖斯尼认为,奇幻思维是儿童的基本思维方式。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人类学家菲利普·史蒂文斯博士介绍,奇幻思维包括:相信万事万物在物理上和精神上存在相互联系,蛋、火和水等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更是拥有特殊的力量,与它们所代表的东西存在联系。
相关争议
美国哲学家卡罗尔认为,“吸引力法则”全靠诡辩,其中与吸引力法则相悖的例子比比皆是——卖家不会吸引卖家,他们吸引的是买家,除非其是搞传销;爱不劳而获的人不会吸引爱不劳而获的人,却会招来满脸带笑、满嘴虚假承诺的骗子;脆弱的人不会吸引脆弱的人,却会引来欺负他们的恶棍。
支持吸引力法则的人也许会说,贪婪和欺骗都是不好的,所以他们相互吸引也符合吸引力法则,但卡罗尔认为这是诡辩,把明显不符合的情况也说成符合。例如,当好心没有好报,吸引力法则的粉丝就说那种好心不是真诚的。
参考资料
吸引定律.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2023-09-18
What Is the Law of Attraction?.Verywell mind.2023-09-18
目录
概述
概念解释
发展过程
产生原因
影响
精神效果
提升幸福感
应用领域
个人领域
人际关系
工作
财务
影视领域
商业领域
新闻领域
概念延伸
同气相求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同频共振,同质相吸
奇幻思维
相关争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