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营销(hunger marketing)是一种营销策略,通过有意调低产品产量,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从而维持商品较高的售价和
利润率。饥饿营销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市场适应性、宣传造势、
核心竞争力、品牌号召力、人为制造短缺、市场竞争度和掌握合适的时间等因素的综合考量。
饥饿营销分为品牌饥饿、人群饥饿和价格饥饿,其拥有独特性、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以及
稀缺性的特点。饥饿营销的实施条件是建立在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基础上,产品的款式新颖,质量优良,符合流行趋势,不能超过消费者忍耐的心理底线等。
饥饿营销的开展首先应该引起关注,然后建立需求以及期望值,最后设立获得产品所需的条件,明确告知消费者获得某种产品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饥饿营销可以增强消费者的主动消费意识、提供明确的消费方向、推动市场竞争和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会造成客户的流失、销售效果不佳、排斥潜在消费者、破坏市场诚信和引发消费者不满的消极影响。
基本信息
定义阐述
饥饿营销(hunger marketing)是一种营销策略,通过有意调低产品产量,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从而维持商品较高的售价和
利润率。这种策略基于国际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即消费者从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效用与物品的使用价值不同,它是消费者主观的心理满足感。在饥饿营销中,消费者被刻意制造的供不应求局面所吸引,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更是产品的
稀缺性和独特性带来的心理满足感。这种营销策略限制了产品的供应量,以吊胃口的方式引发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欲望。饥饿营销不同于传统营销中的“卖完就生产”方式,它通过限量生产和供应的方式,创造了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进而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形象。
主要特点
独特性
产品必须具备独特的特性和特征,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当今物质丰富的时代,千篇一律的产品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例如,
苹果公司成功地利用了
IPhone的独特性能和特点,如电池机身体化、智能美观和便携性,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
企业的营销策略必须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消费者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
自我实现需求等。饥饿营销策略需要基于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展开实施,例如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事物、好奇心理、攀比心理和名牌追求的需求。
稀缺性
产品的稀缺性对于饥饿营销至关重要。稀缺性意味着产品
替代品数量有限,因此产品价格较高。消费者往往追求独特、稀缺的产品,并与求名和攀比心理相结合。因此,饥饿营销需要选择市场竞争不充分的产品,以确保产品的稀缺性,并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分类
品牌饥饿
品牌饥饿是指利用个性化的品牌服务和悠久、独有的品牌历史和进行产品
市场定位,传递品牌价值,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创造一种人人都想得到的品牌渴望。采用品牌饥饿进行营销时,打造品牌的知名度是运用品牌饥饿成功与否的关键,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打造知名品牌:用原产地文化打造品牌;用悠久的历史打造品牌;用独特的定位打造品牌。
人群饥饿
人群饥饿是将消费者自然地形成特定的消费圈子,以此来扩大品牌知名度并增强消费者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在消费群体筛选方面,企业可以根据收入、年龄、职业等条件将消费群体区分开来,使得消费者在同一群体内形成认可和共鸣,从而更容易扩大品牌知名度。在消费者行为筛选方面,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将其划分为具有同样消费行为的群体。
价格饥饿
价格饥饿是通过将价格与产品的品质和价值联系起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高端产品的定价通常高于一般产品,消费者购买高端产品不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更是追求精神享受和身份象征。在实施价格饥饿策略时,企业可以通过增加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的价格差距,突出高端产品的品质和优越感,从而吸引相应的消费群体。这种策略可以创造出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促使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获得高端产品的满足。
实施条件
品牌认可
企业实施饥饿营销的成功与市场竞争力、消费者消费理念成熟度和产品替代性三个因素密切相关。产品本身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和难以复制的特点。品牌是综合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力强的产品通常是品牌产品,因此品牌的认可度是实施饥饿营销的基础。为了实施饥饿营销,企业应该培育自己的产品成为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产品。这可以通过内部管理的加强,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加大宣传力度、美化产品包装、提高知名度和消费者认知度来实现。此外,企业还应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覆盖面,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吸引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从而促进产品或品牌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
品质优良,引领流行
产品的款式和质量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产品在某些属性上不可替代优势的途径。企业可以通过限制供应量,人为制造缺货热卖的假象,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实现市场的扩大。为了实施饥饿营销,企业不仅需要重视产品管理,还需要建立有效的产品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组织机构,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不断开发具有优质、新颖、特色、时尚流行、替代性弱、竞争性强的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些是企业成功实施饥饿营销的内在要求。
合理适度
消费者的成熟度是影响饥饿营销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幸福公式",当欲望被放大时,为了维持幸福水平,满足的程度也需要同步增加,否则会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然而,随着中国
改革开放和生产力的释放,产品种类繁多,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他们不会为了某个产品而长时间等待或加价购买。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逐渐成熟,理性消费意识增强,他们更加冷静和理性地消费。同时,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充分获取使消费者有更多的决策依据。因此,大多数消费者对饥饿营销有了更深入、更理性的认识,他们会自觉地限制欲望的放大,享受在一定满足下的幸福感。企业在实施饥饿营销策略时,必须把握一个合适的度,不得突破消费者的心理底线,否则可能失去消费者的支持。
把控时机
饥饿营销的实施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产品独特性。然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获取营销业绩的周期是有限的。信息不对称通常存在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导入期和成长期前期,此时消费者对产品了解有限,市场竞争较弱,企业没有公布所有产品信息的压力。但随着产品进入成长期后期,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增加,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的优势,向消费者提供更充分的购买决策信息。此时,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周期将结束。此外,产品的独特性也是相对存在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必须宣传产品的独特之处。然而,一旦竞争者了解并仿效了产品的独特性,所有同类产品都具备了相同的独特性,产品的独特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无论是信息不对称还是产品的独特性,它们都只存在于某个阶段,有一个周期。因此,企业在实施饥饿营销时必须把握好这个周期,准确利用黄金时机,以获得成功的营销业绩。
了解市场,精准预测
企业实施饥饿营销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利润不仅与产品的价格有关,还与销售量有关。然而,根据供求规律,商品价格与需求量是成反比的。如果在实施饥饿营销时,加价没有控制在合适的程度上,可能导致价格上升而销售量下降,最终无法实现利润目标。因此,企业在运用饥饿营销策略之前,需要对该款产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精心测算和准确预测市场对该产品的可容量。这样可以避免消费者对产品饥饿过度,导致失去购买欲望。此外,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市场实验,测试产品的价格敏感度和市场接受度。在历史上的例子中,
意大利在近代经济转折中失去了商业地位,部分原因是其
经济结构调整缓慢,无法应对
英国和
荷兰等国在
地中海和
亚平宁半岛的竞争。因此,企业在实施饥饿营销时,需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做出准确的预测和调整,以确保实现预期的营销业绩。
开展步骤
饥饿营销是通过调节供求双方的量来影响终端售价,以达到加价的目的的营销策略。在表面上看,饥饿营销的操作相对简单,即设定一个吸引人的惊喜价格,吸引潜在消费者前来购买,然后限制供货量,制造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从而提高售价,实现更高的利润。然而,从本质上分析,饥饿营销的最终作用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价格,更重要的是为产品品牌创造高附加值,从而树立高价值的形象。
饥饿营销的运作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引起关注
成功实施饥饿营销策略的第一步是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如果消费者对商家的产品没有任何兴趣,就不会产生因无法获得商品而产生的“饥饿感”。因此,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关注并建立初步的认知是成功的第一步。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提供免费体验或赠送等。
建立需求
仅仅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还不够,企业还需要让消费者意识到自己对产品的需求。如果消费者只是停留在关注的层面,没有真正产生拥有某种产品的需求和欲望,企业仍然无法实现其目标。
建立期望值
成功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并建立需求后,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消费者的兴趣,建立更强烈的产品拥有欲望,并将其控制在消费者可实现的范围内。这一步骤旨在帮助消费者建立对产品的期望值。
设立条件
最后一步是设立获得产品所需的条件,明确告知消费者获得某种产品需要满足哪些条件,例如足够的资金、一定的等待时间或足够的社会地位等。
相关影响
积极影响
增强消费者的主动消费意识
通过饥饿营销策略的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得到增强,主动性增加。
提供明确的消费方向
饥饿营销策略使消费者对特定品牌或产品产生忠诚度,从而带动
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推动市场竞争和创新
饥饿营销的成功案例激发其他商家进行模仿或改进,促使市场竞争加剧,推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和营销策略的不断提升。
带来更多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饥饿营销通过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购买,从而增加产品销售和企业利润。
促进经济增长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饥饿营销策略的成功可以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对市场经济体制和消费者对价值的认知产生积极的经济影响。
消极影响
客户流失
过度实施饥饿营销可能会将客户送给竞争对手。如果产品供应过于有限,消费者可能会转向其他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品牌或产品。
销售效果不佳
对于品牌知名度较低、替代性较强的一般产品,实施饥饿营销可能无法提高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反而可能降低企业的利润。
排斥潜在消费者
长期实施饥饿营销可能会让消费者觉得自己被企业愚弄,对企业失去信任,从而排斥企业。
破坏市场诚信
饥饿营销可能会破坏市场的诚信体系,损害企业的信用形象。企业如果不依法经营,还可能损害国家的利益,造成税款流失。
引发消费者不满
理性的消费者面对饥饿营销可能会产生被愚弄的感觉,对企业产生负面看法,严重时甚至可能对企业产生长期的不满和抵触。
相关事件
小米1S的抢购现象
2012年,小米1S首次进入市场时,在几十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这在中国手机销售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现象。小米手机主要定位于千元左右的中端市场,并以
性价比高、配置优越等特点受到中产及以下阶层的青睐。为了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小米采用了一种被称为"饥饿营销"的策略。
小米手机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让购买者通过预购的方式进行购买,然后在正式发售时进行抢购。这种营销方式让购买者体验到抢购的快感,并且小米还能主动控制产品的发售量,营造出市面上产品来源紧缺的现象。这种策略在小米手机发售时创造了激烈的抢购场面。
上海迪士尼玩偶供应紧张引发争议
在2021年12月12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开通了玲娜贝玩偶的线上预约通道。然而,这些玩偶的预约页面在开售后立即被秒空。
上海迪士尼在回应
上海市消保委时表示,对于未能满足大部分游客和粉丝的购买需求深表歉意,并表示货源短缺的原因是短期内的巨大需求量和生产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一些统计数据显示,正版玩偶断货的同时,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山寨产品,其中有的商品被称为"A货",宣称"相似度98%,还原所有细节"。有人质疑为什么生产玩偶这么难,如果充分授权,中国工厂一天就可以生产数百万个。也有人提出解决方案,建议开放两周的预订时间并限购2套,然后根据定金提交订单增加生产数量,待货物出货后可以凭订单线下领取或快递。
微软Windows 7饥饿营销策略引发供不应求争议
2009年10月,
微软在北京发布了Windows 7。Windows 7家庭普通版的预售价为399元。然而,仅仅上市两天后,Windows 7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消费者即使有钱也买不到。
微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饥饿营销”的说法不置可否,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与众多合作伙伴密切协作,加大供货力度,以确保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购买和体验到Windows 7。微软还表示,对于准备购买新电脑的客户来说,购买预装正版Windows 7操作系统的电脑将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
微软有意调低Windows 7的供货量,以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从而维持商品的较高售价和
利润率。
“饥饿营销”之王:苹果公司的成功
苹果公司被誉为“饥饿营销”策略的典型代表,每一款产品的推出都深刻地展现了这一理念。其中,2012年1月13日苹果推出iPhone 4S手机的销售活动成为了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2012年1月13日,全国各地的苹果专卖店门前排起了长龙。为了控制购买人数,苹果专卖店发放了白色小环,只有佩戴白色小环的人才能进店购买,每人限购两台手机。尽管限购措施存在,但人们对购买iPhone 4S的热情丝毫未受影响,甚至出现了人数过多需要警察和城管维持秩序的情况。
购买者进入店内后,其他产品展示台被封锁,每个人都冲着iPhone 4S而去。购买者在确认所购机子外观完好后,立即付款并离开店铺。整个过程非常迅速。然而,火爆的销售场面也催生了黄牛党的出现,一些黄牛公司甚至雇人有组织地进行排队购买。两天后,
苹果公司专卖店宣布产品售完,库存告急。
苹果并非真正供货不足,这是苹果的营销策略所导致的。苹果对每家授权经销商都有严格的控制,要求他们在特定日期之后才能开始销售产品。苹果采取挤牙膏式的发货方式,配合大量事件营销,提升人们对产品的关注和渴望。这种营销方式使消费者对苹果产品的
期望值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