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为威尔士亲王国的国家元首头衔,爱德华一世征服威尔士后将这个头衔赐予其继承人爱德华王子,此后该头衔成为英国王储专属头衔。都铎王朝时期威尔士亲王的政治权力逐渐受到限制,在亨利八世统治时期该头衔被取消。直到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斯一世入主英格兰后,册封其长子亨利王子为威尔士亲王,威尔士亲王头衔才重新回到历史舞台。
威尔士亲王头衔并非君主长子自动拥有,也不可世袭,而是由在位的英格兰王国、大不列颠王国君主册封给英国王室第一男性顺位继承人,即王储,所以威尔士亲王也是英国王储的代称。未婚王储册封为威尔士王子,其婚后则称为威尔士亲王,
威尔士王妃是威尔士亲王妻子的头衔。
1066年
诺曼征服之后 ,英格兰国王对威尔士地区进行了权力渗透与政治操纵,这加剧了威尔士地区政治地理版图的演变,在1063年至1283年间,威尔士地区内曾同时并存着多个王朝政权。威尔士亲王的称号是威尔士地区内各王国统治者与王朝继承人持有或争夺的称号。1165年,奥万·格温内斯在写给当时的
法国统治者路易七世的信中自称为威尔士亲王,是已知的第一位自称为威尔士亲王的威尔士统治者。
传说在
爱德华一世征服威尔士地区后,仍在反抗的威尔士人提出应由威尔士亲王对其进行统治而非英格兰国王。他们要求这位威尔士亲王必须是出生于威尔士的品行端正之人,要拥有王室血统,但既不会说英语也不会说法语,并且从未错待过任何人。爱德华一世答应了威尔士人苛刻的要求,把即将
分娩的埃莉诺王后接到了刚修建的位于威尔士的
卡纳芬城堡,不久后他抱着新生的爱德华王子出现在威尔士人面前,并宣布其为威尔士亲王。虽然该传说的真实性存疑,但可以确定的是,威尔士亲王作为
英国王位继承者的专属头衔的传统来源于
爱德华一世。
1284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征服威尔士后了颁布《威尔士条例》,威尔士就此成为英王的私人领地。1300年左右,威尔士地区内部逐渐形成了威尔士人官吏阶层。1301年,为了使这个阶层效忠于英王,爱德华一世举行授封仪式将“威尔士亲王”称号册封给其王位继承人
爱德华王子,并将英王在威尔士地区内拥有的所有土地赐予爱德华王子作为其附属领地,称为威尔士亲王国。
1485年,英格兰进入都铎王朝统治时期。1495年,都铎王朝君主
亨利七世颁布法令,规定在威尔士亲王的领地上,原有的土地租赁契约无效,同时裁汰了威尔士亲王之下的许多官职。亨利七世借此增加了国王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王对威尔士亲王国的控制。至此,威尔士亲王不再拥有实际的政治权力。而到了
亨利八世统治时期,其直接取消了威尔士亲王这一
封号,威尔士亲王国也随其颁布的《威尔士法案》不复存在。
1603年,都铎王朝因绝嗣而终结,
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英格兰称詹姆斯一世,建立斯图亚特王朝。1610年,詹姆斯一世册封其长子
哈里王子为威尔士亲王。至此威尔士亲王这一称号重回历史舞台,但仅作为政治象征并无实际政治权力。
威尔士亲王虽不再具有实际的政治权力,但作为
英国王室成员与王位继承者,其主要职责是支持英国君主作为民族自豪感、团结、忠诚的焦点,团结英国社会各阶层,代表稳定与连续性,通过鼓励与榜样作用强调服务和志愿部门的重要性。此外,威尔士亲王的职责还包括进行英国国内与海外的王室工作、军队职责、
国事访问、就职典礼等。
威尔士亲王纹章上方为一只戴着王子皇冠的金色狮子站在一个更大皇冠上,皇冠两侧为代表王室家族的黄金和貂皮披风。纹章中部为一面盾牌,盾牌上包含英格兰、
苏格兰与
爱尔兰的代表图案;中间的小盾牌为格温内斯原住民王子盾牌,这个盾牌被法定继承人王冠所覆盖。
嘉德勋章绶带环绕盾牌,上面写着金色的“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 ”,在古法语中意思为“恶意中伤他人的人应当感到羞耻”。盾牌左右为黄金狮子和
独角兽,其脖子上的白色标签为君主长子的代表。盾牌正下方为带着王冠的康沃尔公国盾牌,左下方为威尔士亲王徽章,右下方为威尔士红龙皇家徽章。最下方为白色卷轴,写着威尔士亲王的座右铭“Ich Dien”,意为“我服务”。自
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以来,威尔士亲王徽章一直保持着这种样式。
威尔士亲王羽毛徽章的图案可追溯到14世纪
黑太子爱德华时代。威尔士亲王徽章图案为三根白色鸵鸟羽毛穿过金色冠冕,下方缠绕的蓝色绶带上写有
德语“Ich Dien”意为“我服务”。
威尔士亲王的旗帜是在英国王室旗帜的基础上根据旗帜礼仪增加其身份对应的图案,威尔士亲王在英格兰及
北爱尔兰、
苏格兰、康沃尔公国、威尔士使用不同图案的旗帜。
自1301年起,英国历史上总共有23位威尔士亲王,其中由威尔士亲王继承为英国国王的有15位,在亲王位上逝世的有6位,以及一位亲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由于其父英国国王
詹姆斯二世在光荣革命中被剥夺了王位,从而失去了亲王的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