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河北省廊坊市的下辖区,位于河北省中部,东连天津
武清区,南与
霸州市为邻,西与河北省
永清县交界,北部紧邻
广阳区,境内总面积578.4平方千米。截止2023年3月,安次区常住人口48万,下辖4乡、4镇、3个街道和2个省级高新区,政府驻地银河北路街道。
安次区地处
河北平原中的低平原部分,为典型的冲积平原地形,整体地势表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海拔从26.6米(大沽
水准点)缓降至4.4米,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交错、干湿界限明显。
永定河故道遗迹在境内南部、北部、中部均有分布。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设安次县,为安次县建制之始。历经多次更迭,安次区境域先后隶属于
上谷郡、广阳郡、渤海郡、
范阳郡、涿郡、
幽州、
霸州市等地。1989年4月,根据同务院和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撤销
廊坊市(县级),设立廊坊安次区”的决定,廊坊市安次区正式成立。
安次区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经济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截止到2021年,三产业比例为1:6.3:15,已基本形成了精密电子配件制造为主导,多种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模式。安次区境内铁路、高速、国省干道纵横交错,
京沪高速铁路出京首站就是
廊坊站,
津兴城际铁路途经安次区并设安次南站,全区基本形成“九横四纵”的路网格局,通车里程达到920.76千米。
安次境内拥有北茨平村遗址、落垡村
金朝砖砌建筑等多个历史文化遗址,
唐朝郑忠墓、大伍龙元墓群、西永丰村辽代古墓群、明代刘体乾墓等古墓葬也坐落于此;出土文物有唐代隆福寺内长明灯楼、白地红彩缠枝莲八宝纹
熏炉、
辽朝石经幢、回龙亭碑、公议制田碑等。 安次区是“大事不糊涂”的宋代名相
吕端的故乡,震惊中外的“
廊坊阻击战”发生地。
名称由来
安次古称安墟。“安次”之名源于
西汉,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取“安定和谐之地”之意,始设安次县,治所在今古县村。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上古
黄帝时代,安定属古安墟地。相传大禹治水奠定天下九州之格局,而安墟其境域则位于冀州。后舜帝废冀州,分设并州、
幽州,安墟属幽州,此境域归属一直延续至
周代。春秋战国时期七分天下,安墟归属
燕国。后
秦始皇一统天下,设40郡,安墟先后隶属
上谷郡、广阳郡。
汉高祖时期(前202~前195年),取“安定和谐之地”之意,首设安次县,境域属渤海郡。县治(即县城)在今
廊坊市西的古县村。自
西汉初年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古县村一直是安次县的县治所在地,延续时间长达820余年。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立
卢绾为燕王,安次属燕国封地。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废燕国改设涿郡,安次属之。
吕雉时期(?~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又在原有
燕国之地分设涿郡、广阳国,安次县隶属广阳国。
刘彻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废除原有建置,设十三州,安次县先后属
幽州、涿郡、广阳郡等地。宣帝
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广阳郡为广阳国,安次属其辖地。
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废广阳国并入
上谷郡,安次属其辖地。永平八年(65年),重设广阳郡,并在安次设置幽州
刺史治所。
刘肇(79年~106年2月13日)时期重设幽州建制,安次境域隶属幽州。
三国
曹魏时期(公元220年-264年),境域属
范阳郡。魏甘露三年(258年)燕王
曹宇之子
曹奂,敕封常道乡公,封地在安次。
东晋
五胡乱华后,政权更迭频繁,安次历属赵、燕、秦、
后燕,
北魏等国的属地,北魏时期(386年~534年)更名安次为安城。
隋唐至宋元
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废除府建制,幽州总管府复名为涿郡,安次由安城改回安次。
唐武德初年(618年),安次仍隶属涿郡。受
永定河水患影响,安次县治所南迁至石梁城(在今
仇庄镇朱官屯东北的灰城村,该村已于1954年被永定河大水夷平淤没)。武德至贞观年间,其县治多次变化。武德四年(621年)将县治转移至石梁城(今
调河头镇朱官屯村北)。贞观八年(634年),县治转移至常道城(今旧州乡北常道村)。
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拆分安次设武隆(今
永清县),境域未变,仍属
幽州。
开元二年(714年),将安次从武隆拆出。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县治转移至耿就桥行市南(今
旧州村)。
天宝(742年)恢复幽州为
范阳郡,安次隶属范阳郡。
乾元元年(758年),幽州复设,安次隶属幽州。
五代十国晋
天福初年(936年),
石敬瑭割“
燕云十六州”以赂
辽朝,安次划归辽地。县治所移至城(今万庄镇稽查王村)。辽会同元年(938年),以幽州为
辽南京,安次隶属之。
后周时期(951年~960年)安次属幽州总管府。(1121~1125年)末年,
南唐灭国,安次被
金朝占领。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金海上之盟,收复燕云十六州,收复山前州县置燕山府路,安次属其辖地。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军南下攻宋,郭药师被击败,率众投降金朝,授燕京留守,安次属金国。
天会七年(1129年),安次隶属河东北路。天德三年(1151年),
南宋迁都燕京,改河东北路为中都路,以析津府为大兴府,安次属之。
元
中统元年(1260年),安次更名东安,隶属
霸州市管辖,后改称
燕京路,又为总管大兴路,隶属不变。中统二年(1261年),改东安县为东安州。至元初年(1264年后),改燕京为中都路,以
辽南京为大兴府,东安州属之。至元九年(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又改大兴府为大都路总管府,直属中书省,东安州属之。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大都路为北平府,并将大都督府设置与此,隶属山东行省。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置北平行省,东安州属北平府。次年,因浑河(永定河)水患,州治迁至常伯乡张李店(今仇庄乡光荣村)。
洪武九年(1376年),改东安州为县。
永乐元年(1403年),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东安县属之。
清代东安县隶属顺天府南路同知。
康熙帝二十七年(1688年),属顺天府南路厅。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三年(1914年)东安县改名为安次县。隶属京兆区管辖。民国四年(1915年),安次县属直隶津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安次归属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日本侵略军侵占热河,
华北地区危急,河北省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区,安次县属第五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共冀中区地方委员会成立,安次属冀中十分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在冀中区党的领导下,成立安次县抗日民主政府。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月,冀中区五地委、冀中区第五专署成立,安次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五专署领导。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冀中区五地委改称冀中区十地委,冀中区第五专署改称冀中区第十一专署,安次县抗日民主政府属之。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冀中区十地委决定,永清、安次、
固安县、
霸州市建立第三联合县,中共安次县委撤销,安次县划归第三联合县,属一联区管辖。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2月,建立中共安次县临时县委、临时县政府。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安次县人民政府建立,临时抗日民主政府随之撤销,隶属冀中第十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底,全县解放。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安次县属冀中第十专区。8月7日,河北省天津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建立,安次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2月,因
永定河水患,安次县治从老县城(今仇庄乡光荣村)迁到
廊坊市。1955年4月5日,
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区专员公署改为河北省天津专区专员公署,安次属之。1958年6月,天津专区与沧县专区合并,改称天津专区,安次隶属天津专区。12月20日,国务院第83次会议决定,撤销安次县,划归武清县。1961年11月,河北省
天津市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天津专区改为天津地区,安次属之。1974年1月,
河北省天津地区改为河北省廊坊地区,安次隶属不变。1978年,河北省廊坊地区行政公署建立,河北省廊坊地区革命委员会同时撤销,安次县革命委员会同时撤销,恢复县人民政府建制,隶属不变。198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改镇设县,成立
廊坊市(县级),安次县仍属廊坊地区行政公署管辖。1982年3月,廊坊市建立。1981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廊坊镇。镇内6个街道办事处体制不变。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安次县撤销,安次县划归廊坊市。198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廊坊地区和廊坊市(县级),廊坊地区改为廊坊市(地级),廊坊市(县级)改为安次区。1989年2月,根据国务院和
河北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撤销廊坊市(县级),设立廊坊安次区”的决定,廊坊市(县级)正式改称廊坊市安次区。是年4月1日,廊坊市(地级)正式建立,驻地廊坊,安次属之。2000年10月,根据国务院函对安次区
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并延续至今。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安次区位于河北省中北部,处于
燕山南麓地带。地处东经116°35′25″—116°53′08″,北纬39°32′52″—39°08′31″之间,总面积578.4平方千米,东临
天津市武清区,西与
河北省永清县交界,南与
霸州市为邻,北部紧邻廊坊市
广阳区。距离北京市、天津市市中心均在60千米左右,距离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5千米,最南部乡镇距
雄安新区仅80千米。
气候
安次区位于燕山南麓地带,因地形作用导致
暖湿气流抬升带来
降水,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整体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该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春秋短暂多风,气温多变;夏季炎热潮湿,多偏南风,湿润多雨;秋季风和日丽;冬季寒冷干燥。整体上具有四季分明、寒暑交错、干湿界限明显等特点。安次区全年平均气温11.9℃,最高气温为7月,月平均气温26.1℃,极端最高气温40.3℃,最低气温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4.5℃。年平均降水量555.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98.8天。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易出现极端降水天气。
地质
安次位于
海河平原北部,
新生代地层广泛露出,十分发育。地质构造位于
燕山褶断带南侧,
太行山隆起以东、
沧州市隆起以北,华北冀中凹陷的北端,处于燕山褶断带与新
中原地区构造系上,是华北平原
沉降带的交接部分,是受
活断层控制的断块沉降区,为二级大地构造单元“辽冀台
向斜”部分。因受基底构造制约和
地壳运动的影响,地层厚度和
岩性岩相厚度变化较大。早元代(3617 亿年前)此时形成境内最古老的结晶基底,岩性中深变质的
麻粒岩角内岩及大理组合岩为主,埋藏深度巨大。长城纪、
蓟州纪时期主要形成了滨海一线海相的深积组合,灰岩、灰质白云岩及粘土岩等分布较广。
寒武纪时期以灰岩、白云岩、
页岩和
砂岩为主。
奥陶纪、
志留纪泥盆纪以灰岩、白云岩竹叶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
石炭纪、
二叠纪岩性为
砾岩、砂岩、页岩为主。中生代(2亿3千万年至7千万年)时期,
地壳一直处于缓慢上升阶段,导致
地层完全缺失。第三纪(7千万年前到150万年前)安次地层发育齐全,地质主要由
粉砂、细砂岩和粘土岩组成,夹有数层
油母页岩、灰岩、石膏岩。
地形地貌
安次区属于
海河平原中的低平原部分,南、北、中部均有
永定河故道遗迹。历史上永定河多次
决堤,泥沙冲击形成安次典型的
冲积平原地形,呈现出地形变化复杂、地面大平小不平的特点。地势呈现为
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海拔从26.6米(
大沽街道水准点)缓降至4.4米。 主要地貌类型表现泥沙冲积形成的缓岗、
坡地、
洼地,以及河流沙滩等局部沙丘残留地貌类型。 同时,由于受
地壳运动影响,安次区处于地质凹陷区。受
地壳下沉的影响,地表逐渐被
第四纪沉降物堆积,使新生界
地层沉降厚度较大,导致地貌比较平缓、单调,以平原为主,
高程在2.5米~30米之间,
平均海拔13米。由于大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内微地貌差异性大,地形变化复杂,缓岗、洼地、沙丘、小型冲积堆遍布,地貌呈现“大平”“小不平”状态、整个区域地貌向
海河下游逐渐低倾。
水文水利
水文
安次区内河流均为
季节河,水文季节性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汛期排涝,非汛期近于干涸的特点。安次属海河流域范围,境内河流主要有
永定河、龙河、老龙河等河流。
永定河是海河水系主要河流之一。永定河上游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加之河道坡陡流急,河水裹挟着大量的泥沙在下游淤积,形成地上河。永定河在安次区境内长29.6千米,流域面积为541平方千米,泄洪能力2500立方米/秒,是具有缓滞洪和沉砂作用的泛区。现常年断流。
龙河是安次的
母亲河,发源于北京
大兴区节城乡,流经北部5个乡镇,在黄花店汇入永定河河槽,在安次区境内长度达18.6千米,
流域面积达140.87平方千米,
泄洪能力257.6立方米/秒。龙河主要作用为承泄
廊坊市城区污水。
老龙河始于岳庄子北,向东穿越京津铁路至武清大南宫汇入
北京排污河,全长19.5千米,其中安次区内长度约9.5千米,流域面积59.5平方千米,主要承接五干渠下泄的污水,泄水最大流量40立方米/秒。 2021年。老龙河被廊坊市河长制办公室授予“秀美河湖”称号。
水利
河北省廊坊市永定河泛区综合整治工程(安次段)总投资共14057.11万元,主要建设内容:进行子槽局部清整(河槽弯道凹岸边坡防护,更换朱官屯橡胶坝坝袋)、生态修复(建设故北机排渠湿地)、堤坝加固(右堤朱官屯110m加固)、修建
漫水桥12座、改建小埝上堤道口27处、其他工程管理设施建设等。有助于改善
永定河水环境状况,主要入河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水功能区水质明显好转,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廊东排渠位于五干渠上游,总长度约为1km,水源为合流制溢流污水及雨水,水质较差。为改善当地河道
生态环境和周边当地人居环境,实施“廊东排渠综合生态治理工程”。工程概算总投资732.43万元。
龙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安次段上游起自龙河光明西道桥,下游至东张务闸。全长18.71千米。工程分两段实施:一段光明西道至银河南路长5.3千米;二段银河南路至东张务闸长13.41千米。
龙河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安次区“水”文章“十大工程”(龙河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河道内村庄搬迁回迁安置区建设工程、
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等)有助于改善
生态环境,构建起“人水和谐、品质独特”的龙河景观体系。
土壤
根据1980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统计,安次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有褐土、风砂土、潮土、草甸土、盐土5个土类,含10个亚类、17个土属、56个土种。安次区主要土壤类型为潮土,具有分布广、面积大的特点,其主要分为褐土化潮土、潮土、盐化潮土、盐化沼泽化潮土等4个亚类型土种。北部乡镇的部分土壤在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沉积,南部为20世纪初
永定河淤淀,中部为20世纪50年代初淤积。褐土性土壤多为永定河故道两侧堆积起来的砂质沉积物组成的砂丘,其土壤干旱,贫瘠。风砂土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故道两侧及延伸地带,多数已垦殖成农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河漫滩上,杨税务、落垡、码头等地均有分布。盐土仅分布在得胜口村北一闭塞洼地,主要是由于积水蒸发形成。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安次区土地类型主要表现为湿地、耕地、种植园用地、林地、草地、交通用地、工业用地等多种类型。截止2021年,安次区全区国土总面积57840.80公顷,其中:耕地20631.64公顷、林地15652.40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698.77公顷、种植园用地4649.6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893.26公顷、其他土地1295.2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161.81公顷、草地837.88公顷、湿地20.16公顷。
矿产资源
安次区境内探明主要矿产资源为石油和天然气及地热等资源,矿藏储量较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隶属于
渤海含油气盆地西部,位于
大兴区与
大城县两凸起的中间部位,
华北油田在此地开采
油井、气井上百眼。区内供电、供水、供热、燃气等设施齐全,发展基础坚实。20世纪80年代,安次区境内探明石油储量约1000万吨。
水资源
安次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247万立方米,主要分为
地表水和
地下水。其中: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为132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为5680万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681万立方米。2021年全区供水量6791.26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2903.94万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3292.46万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594.86万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安次区境内野生动物多为森林生态系统常见的种类,哺乳动物有
黄鼬、獾、
狐属等;鸟类有
鸬鹚、
猫头鹰、
野鸭等;两栖、
爬行纲有黄油花蛇、
铅山壁虎、
蟾蜍等;
昆虫纲有山楂
绢粉蝶、
舞毒蛾、
地老虎、
蟋蟀科、
蝎子、
蚰蜒等7目近40种;水生类动物有
软体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背椎动物等几十种门类,包含天然鱼类、
虾蟹、贝类等,如鳜鱼、田螺、鳖、鳜鱼。
植物
安次区境内自然
植被原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类型,主要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树木、草类生长。在安次区境内北部、东北部地区,野生植物主要有爬蔓草、
画眉草、苦英菜、
虎尾草、
止血马唐、
刺儿菜、
狗尾草等;在平原地势平坦或较洼处,主要有
薹草属、
苍耳、
马齿苋等;在境内东部、东南部浅平
洼地中,主要有芦苇、刺菜、蒲公英等。树木、灌木等多为人工种植,主要分布在村落、河堤、路旁等地。
乔木有
小叶杨、
欧洲大叶杨、
大青杨、
旱柳等;灌木主要有:
紫穗槐、
簸箕柳、
酸枣树、
木槿等。安次区境内共有10棵古树,树种有国槐、
桧柏、
侧柏等,树龄多在100年及以上。此外,安次区古树以龙河园区王常甫村的古槐最有名,古槐树干直径近一米,高十余米,虽枝叶繁茂,然干身已朽空,树龄已有千年。
自然保护地
安次区龙河湿地,龙地处安次区
落垡镇,是
廊坊市地区少有的一块大规模天然湿地,地处安次区
龙河流域,湿地面积3000亩左右,是京津地区唯一一块3000亩的天然湿地。经过多年保护建设已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廊坊之肺”。这里野生资源丰富,鱼类繁多,更是鸟的天堂每年约10万只近100余种各类鸟类在此繁殖栖息,其中包括
黑鹳、
白鹭、
苍鹭、
黑天鹅等20多种国家级保护鸟类,成为鸟的天堂。
自然灾害
安次区的形成与
永定河息息相关,历史上永定河多次
决堤,迫使安次县治多次迁徙,由此安次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以水患为主。
2018年4月16日,安次区发生2.3级地震,
震源深度18千米。
2023年5月17日,
廊坊市气象台发布冰雹橙色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廊坊市安次区受冰雹天气影响,可能造成雹灾。
2023年7月,永定河上游突降暴雨,洪水进入
永定河泛区,安次区部分地区位于永定河泛区内。
行政区划
截止2023年,安次区下辖8个乡镇、3个街道、2个省级高新区(廊坊高新区、龙河高新区),政府驻地银河北路街道。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3月,安次区的常住人口为48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数据,从性别上来看,安次区男性人口为243915人,占50.83%;女性人口为235911人,占49.17%。总人口性别比为103.39。从年龄结构上看,全区常住人口中,0~14 岁人口占19.23%;15~59 岁人口占63.88%;60 岁及以上人口占16.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1.51%。
民族
安次区在2000年进行区划调整后,辖区内的少数民族为
满族、
回族、
蒙古族、
朝鲜族,其中回族大部分居住在银河南路和光明西道两个街道,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多为西小区周围各大专院校的师生,其余零散居住在区内各乡镇。
语言
安次区语法方面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也有如助词“了”的音和义、程度表示法、特殊语序等本地特色。具体来看,安次区方言的南北差异较大。以
永定河为界,北部属北京官话怀承片,南部方言属冀鲁官话保唐片中的定霸小片。北部方言
调值与普通话一致,南部的调值与普通话差别明显,而且声调的升降幅度比普通话小,音高较低、音程较短。
宗教信仰
安次区境内主要信仰佛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和
天主教四种宗教,包含4座天主教堂4处,1座基督教堂等。
安次区境内佛教最早在
天宝时期出现,以古县隆福寺为中心,隆福寺前长明灯楼上就刻有
佛教经典和教徒的姓名。随着时间的变化,境内寺庙几经变革,有东沽港观音阁、外澜城念佛堂、新立村念佛堂、市区内观音院等专址佛教场所4处。
安次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时,境内有12座清真寺,2000年10月区划调整后,境内有清真寺1座,为
廊坊清真寺,能容纳几百人到寺内活动。
廊坊清真寺原址位于南小街北头,紧靠京津铁路,是廊坊市区内唯一的清真寺,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清真寺始建时为
土坯房,北正房2间,西房3间。北正房为讲堂,西房为
会礼的地方,民国改建后的清真寺有大殿3间,窑殿半间,讲堂4间,北房3间,占地面积430平方米。1998年,因
廊坊市市区建立银河高架桥,清真寺搬迁到银河南路与光明西道交叉路口西北,并扩建成占地2.3亩,具有阿拉伯风格的新式清真寺。主体建筑为二层楼房,清真寺顶部有绿色圆穹形体,球体顶端配有象征
伊斯兰教的新月装饰。
经济
综述
安次区经济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截止到2021年,三大产业比例为1:6.3:15,实现地区GDP总值255.6亿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82元。已基本形成了精密电子配件制造为主导,多种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模式。“十三五”时期,安次区全面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手机制造为产业集群的电子信息产业、以
碳纤维和
石墨烯应用为产业集群的新材料产业、以汽车关键零部件和
工程机械为代表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以物联网
云计算应用和
电子商务为产业集群的现代服务业产业。
第一产业
安次区的第一产业以农业、养殖业为主要产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特色经济作物为
甜瓜、番茄等,畜牧业以养猪为主。2022年前9个月实现农业
总产值12.4亿元(在全市排名第6位),增速2.23%。其中
种植业实现产值7.77亿元(粮食0.09亿元、蔬菜4.78亿元、水果2.9亿元)、畜牧业3.09亿元、
渔业0.07亿元、林业0.14亿元。
截至2022年末,安次区全区生猪存栏6.3万头、生猪出栏9.6万头、完成全年目标72.6%;牛存栏0.9万头、牛出栏0.4万头、完成全年目标136%;羊存栏8.4万只、羊出栏6.7万只、完成全年目标83.8%;禽存栏116.5万只、禽出栏397.7万只、完成全年目标93.6%;肉产量2.2万吨、完成全年目标78.6%;蛋产量2470.8吨、完成全年目标71%;奶产量5149.9吨、完成全年目标73.4%。
第二产业
安次区是
廊坊市的老
工业基地,以印刷包装、文体用品、食品、酿造、冶金、机械等12个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为主。文体乐器产业和印刷包装产业专业分工细致、产业链条完整。以精密电子配件生产为主导,
高科技电子、新能源、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产业等多种类型均有布局。2022年1~10月份,全区83家
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
总产值106.05亿元,其中产值累计正增长企业38家,占全部规上企业的45.78%。工业转型升级方面,截至2022年末,安次区全区备案技改项目26个,工业转型升级(技改)扶持资金17.9万元,同时积极组织
富智康集团、莉萨
德科斯米尔集团等7个项目申报2022年
河北省千项技改重点项目,并成功列入项目计划。2022年截至目前推荐汇钰
模塑、宇润电气、佳品纸制品等3家企业建立C级研发机构,组织飞泽复材升级B级研发机构,组织
东易日盛省级A级研发机构。
第三产业
安次区第三产业以服务业、商业为主。2022年,安次区贸易业营销额上半年完成49.6亿,二季度当季完成20.7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完成44.7亿,二季度当季完成20.64亿;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6月份完成16.1亿,1~8月份完成23.6亿。截至2022年末,安次区境内内营利性服务企业26家,1~9月营利性营业收入完成8.1亿元,同比增速下降-3.6%。1~6月安次区外贸进出口完成3.72亿元,位居全市第9位,同比上升10.1%,排名第八位。
此外,安次区2022年共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171.94亿元,其中,内资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108.63亿元,外资项目4个,总投资63.31亿元;梳理储备重点在谈项目24个,总投资525.46亿元,其中,内资项目23个,总投资517.46亿元,外资项目1个,总投资1.2亿美元。
经济开发区
截止2023年3月,安次区现下辖2个省级高新区:廊坊高新区、龙河高新区。
廊坊市高新区,全称河北廊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前身河北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位于廊坊南部约20千米处。2010年挂牌成立,是河北省政府推动打造的全省第一家以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省级示范园区。该园区定位为承接京津高端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同年9月破土动工。主要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兴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现已发展成为廊坊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廊坊高新区投资4.4亿美元的泉恩
高科技管材项目,已实现量产,累计完成产值6.3亿元。廊坊高新区陆续投资建设的台湾隐形眼镜、康得
碳纤维车体、德国马哈汽车尾气检测设备等已竣工投产,总投资50亿元的高科技石油装备、欧洲能效与环保产业园、综合保税区及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等项目已于廊坊高新区落户成功。
龙河高新区,全称
河北省廊坊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区。2005年11月,
廊坊市安次区人民政府和廊坊市盛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约建设,采取“政府+企业”的PPP模式联合开发建设,拥有廊坊市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之一、“国家火炬计划廊坊信息产业基地”等多项荣誉。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面积37.5平方千米,重点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先后引进各类工业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和服务项目190个,包括
富智康集团、中国建筑、
普洛斯、
中航民用航空电子有限公司、中建材5个世界500强以及
中核集团、中汽零、
航天科工集团、
美凯龙、京能、证大、首开、凯发等知名企业和北大、北航、
北京工业大学、中技所等名校院所的科技创新项目。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安次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共187所,在校生8.53万人、教职员工6287人。安次区在2015年入选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已高质量通过河北省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被列为
廊坊市首批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示范区县。
截至2022年末,安次区二十中、银河学校建设项目二期工程相继竣工,新增学位3420个,二十九小、三十小、三十三小加快建设进度,建成后将新增学位4860个,五幼、六幼等25个新改扩建项目及附属工程全部完工,建成后全区公立幼儿园在园人数达到7800余人,农村学前教育实现1.5千米半径全覆盖目标。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廊坊校区)位于安次区西昌路220号,前身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1981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正军级单位,隶属公安部。现主要为公安现役部队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警官,承担我国维和警察、维和警察防暴队、常备维和警队、驻外警务联络官和外籍警察培训任务,担负公安现役部队军师职干部培训工作。学校注册在北京市
门头沟区,办学地点在廊坊市安次区和广州市天河区,占地1700余亩。开办7个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6个本科专业。
廊坊师范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位于安次区爱民西道100号。其前身为创办于1946年的安次县立简易师范学校。2000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在原有的廊坊师范专科学校、
廊坊市教育学院、廊坊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合并,成立廊坊师范学院。
分廊坊、空港两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103万余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9468人,教职员工1435人,其中专任教师1058人,正高级职称人员11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40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304人,硕士学位725人。此外,
机构设置38个,党政管理机构14个,教辅机构7个,其中教学单位17个。地厅级以上研究机构 30 个,主办 5 种
学术期刊。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安次区共有1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安次区医院、8所镇(中心)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6家
村卫生室,主城区三个街办处、
北史家务镇、
杨税务镇、龙河高新区6个单位共建设14个小区卫生站,逐步完善了四级医疗网络建设,
医疗机构间建立了医联体合作关系。廊坊安次区医院,位于安次区光明西道100号,始建于1956年,是一家二级甲等公立综合性医院。2022年,安次区医院南院区完成升级改造,正式开迎接患者就诊;派出医疗联合体专家下沉182人次,累计接诊患者943人次,累计组织义诊和技术帮扶127次,咨询群众116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800余份。新朝阳医院通过省级康复中心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验收。
文化事业
安次区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截至2022年末,全区累计组织文化惠民活动530余次,发放文化惠民卡券近2万余张。在御龙河公园组织举办了安次区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组织第什里风筝、五谷粮食画、仿古玉雕参加第二届“通武廊”乡村文化旅游节;组织后屯村音乐会参加京津冀古乐交流演奏会;举办京南御绣非遗体验公益活动。完成安次区黄漕飞叉、迎春酒等10个非遗项目宣传片拍摄工作,推荐8个非遗项目申报市级非遗项目。目前该区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项目9个、市级非遗项目28个,形成了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良好氛围。
安次区文化中心,又名壹佰剧院,位于安次区光明西道196号壹佰文创大厦6层,总建筑面积约7000
平方米,是壹佰剧院文化科技综合体的核心,首创
廊坊市五星级剧院服务体系。市民可通过壹佰剧院的舞台欣赏到戏曲、
歌剧、舞剧、
话剧、儿童剧、
芭蕾舞、
交响乐、大型文艺晚会等各类演出活动。2022年,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
科技事业
截止到2022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34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17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入库102家,10家企业获批2022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主体不断扩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全区省级研发平台达到25家,位居全省科技创新平台第一名。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位列全省A类第五名、全市第二名,
廊坊市高新区获评廊坊首个“
河北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龙河高新区获批全省创新性园区试点,区科技局获评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安次区已建成足球场2片、篮球场3片、组织冰雪赛事35场(次)、更新配建体育健身设施66处,体育健身设施水平进一步提档升级。龙河高新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内的京津冀乒乓球交流中心场馆面积3500平米,有国际标准球台38张,举办过多届体育赛事,吸引众多乒乓球运动爱好者到此打卡锻炼。此外,在御龙河公园嬉雪场、龙河中央公园滑冰场、区滑冰馆开展冰雪运动体验活动,向中小学发放
河北省青少年“手拉手"冰雪运动护照6000余本,“青少年体育护照"4000张。
2023年6月,2023年安次区“区长杯”青少年足球比赛暨安次区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举办,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区各中小学校的30支代表队400余名运动员参加。2023年9月25日,安次区在壹佰文化广场举办了“‘双争’有我 活力河北”2023年安次区全民健身主题活动。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末,安次区53个无物业小区完成国有物业接管,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了6.6千米老旧燃气管网更新改造、20.1千米庭院排水管网分流改造、3个新建换热站及8个小区管线提升改造。完成户厕改造1281座、新建公厕87座。完成5个“美丽乡村”、7个乡村振兴片区创建,63个村街背街里巷道路硬化全部竣工,殡仪馆至第三南通道连接线建成通车。全长65.5千米的县乡公路及村道完成提标改造,全长49.7千米的干线公路亮化工程实现竣工验收。
截至2021年末,安次区全区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51,PM2.5浓度3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65天,占比72.6%,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成绩。2022年,40个区管工地接入省市环境检测信息平台,65家企业列入省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全年PM2.5平均浓度实现近十年最低,空气质量优良率创近十年新高,农村黑臭水体实现
动态清零。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安次区城市低保共174户,229人,月发保障金12.34万元,累计发放123.31万元,人均补差539.07元;农村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2241户,3697人,月发保障金159.18万元,目前累计发放1595.34万元,人均补差430.57元。此外,安次区共有164户304人纳入低保,34户37人纳入特困户,3户3人纳入孤儿,占比94%,建档立卡脱贫户继续落实低保政策稳定。有4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已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并在市级平台基础上建设了区级养老服务平台,将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基本信息录入完毕,104个摄像头安装调试完成,平台已启动运行。安次区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位居
廊坊市第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实现“十二连增”和“九连增”。
2022年,安次区组织专项招聘活动17场,新增就业岗位5830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达689人。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有40户脱贫人口2022年度收入相较于上一年度增幅7%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性巩固,退役军人建档立卡整体进度位于廊坊市第二位。
交通
综述
安次区公共交通发达,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
省道纵横交错,
京沪高速铁路出京首站就是
廊坊站,
津兴城际铁路途经安次区并设有安次南站,已基本形成“九横四纵”的路网格局。
公路
截止2023年7月,安次区境内有
京津塘高速公路、
津保高速公路、
104国道、112国道、272省道(
廊坊市—
泊头市)、273省道(廊坊—
霸州市)等多条高速、国省干道。已经形成以国
省干线公路为骨架、
农村公路为脉络的“九横四纵”路网格局,为全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全区公路通车里程914.458千米,路网密度达到158.1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乡道142.975千米、村道611.999千米,全区288个行政村全部通
沥青或
水泥路,乡镇和
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
铁路
安次区境内多条铁路穿境而过,如
京山铁路(北京至
山海关区)、
津保铁路(
天津市至
保定市)、
京沪高速铁路(北京至
上海市)、津兴城际(
天津西站至大兴机场站)等,并设有
廊坊站、安次南站。其中,京山铁路隶属于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路分局管辖,为复线Ⅰ级铁路干线,安次区境内全段长26千米,年到发货物200万吨,年到发旅客300万人次。
廊坊站位于安次区常甫路北段,与廊坊北站相距223米。廊坊站隶属北京铁路局天津西站管辖,是京沪高速铁路出京的第一站。其临近的上行站是北京南站(距离60千米),临近的下行站是天津南站(距离62千米),距离终点站上海虹桥站1258千米。廊坊站的站台规模为2台4线,站房建筑面积为9889平方米,采用线侧平式站型设计及下进下出的旅客流线模式,东西长175米,南北宽36米,主体部分为二层,最高处19.4米。
安次南站于2022年2月开工建设,是津兴城际铁路上的一个中间站点,站房总建筑面积为5991平方米,车站规模为2台4线,截至2023年5月,车站站房装饰装修已全部完成。
公共交通
截止2021年,安次区共开通城乡5条公交线路、优化延伸市区1条线路,设立公交场站1个、首末站2个,配备公交车辆76辆,运营线路总长度165千米,设立停靠站点131个,日运营200余班次,日运营里程7100千米,服务沿线居民约26万人。
人文
综述
安次区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人类生活的痕迹,由于靠近北京,属于北京文化区,境内为京都门户、交通要道,曾为历代帝王重视,
康熙帝在位六十年中,就曾有14次驻东安(安次)。安次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先后在境内发现
古遗址4处,古墓葬12座。交流的频繁造就了安次的文化繁盛,安次现有民间舞蹈、
民俗音乐、民间美术、体育与杂技等多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葛渔城重阁会、安次区笙管乐属于国家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
安次的饮食特点,主要表现为主食以面粉、杂粮为主,副食以猪、牛、羊肉,以及蛋、禽、菜、鱼为佳品菜肴。口味偏咸,重油重色,与京津无大差异。安次地区的特色饮食主要包含二八席、调头熏鸡、南八乡扣碗、安次油酥烧饼、老安次肉饼等。
老安次肉饼
老安次肉饼,是一种将面食与各种肉类、蔬菜甚至水果融汇一体,皮薄、料足,变化无穷,层次丰富,是中国北方肉饼派系的佼佼者。正宗的老安次肉饼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因为层多馅儿厚,至少需要20分钟才能煎烙出一张外酥里嫩的老安次肉饼。
安次“二八席”
安次“二八席”拥有近4000年的悠久历史,由碗菜、盘菜各八个组成。种类多样、层次丰富,随季随需、变化无穷是其主要特点。在安次“二八席”上,八个盘菜包括四凉四热,菜多以应季蔬菜为主,菜式丰俭由人,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八大碗菜热气腾腾、浓香四溢。作为大席上的压轴大菜,扣碗子和炖大鱼都是其中特色。作为传统宴席的代表,“二八席”过去曾是节礼团聚、婚丧嫁娶的标志性宴席,现在已成为日常人们会友、旅游品食的传统美食盛宴。
文物古迹
安次区境内现有北茨平村遗址、落垡村
金朝砖砌建筑等9个遗址,
唐朝郑忠墓、大伍龙元墓群、西永丰村辽代古墓群、明代刘体乾墓等古墓葬;出土文物有唐代隆福寺内长明灯楼、白地红彩缠枝莲八宝纹
熏炉、
辽朝石经幢、回龙亭碑、公议制田碑等。
北茨平村遗址
北茨平村遗址位于安次区
杨税务镇北茨平村西,发掘于1976年。该遗址整体
台地高出四周地表约3.3米,面积1500平方米。根据台地暴露的夹蚌
红陶细绳纹釜、缸口沿残片、泥质灰陶残片、绳纹砖、
板瓦、粗沟纹砖等遗物特征,遗址年代为
战国至汉代,并有汉代、辽代散落墓葬。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末,安次区境内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项目9个、市级非遗项目28个,形成了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良好氛围。
葛渔城重阁会
安次葛渔城重阁会最早在清
乾隆(1711年—1799年)出现,其戏剧人物造型由上下两层演员组成,下层由身强体健、会表演、舞蹈的男演员组成底座,上层的“二节人”则由小孩饰演。有文场和武场两种表演形式,多以
昆曲为主,其表演者踏着鼓点,步伐稳健,双臂舞动,风姿卓绝,广受群众喜爱。葛渔城重阁会的坐唱曲牌大部分失传,残存曲牌仅有《扬子江》《吴氏飞霞》《春景》《夏景》等,但现代表演已无坐唱形式。
第什里风筝
安次第什里风筝体现兼收并蓄的特点,融合吸收北京哈记风筝和天津魏记风筝之所长,突出表现为造型多变、艳丽美观、飞行平稳和便于携带的特点。其风筝种类繁多,以软翅为主,仅在翅膀上沿有骨架支撑,下面是软性的布或绢等材料,在造型上主要表现为
鸟纲或者昆虫造型。
中幡
中幡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年间,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安次东沽港因此。在进行中幡表演时,需要先把竿子竖起将其托在手中,然后将竿子抛起,用脑门接住为霸王举鼎,随后单腿支撑地面,用单手托住竹竿为金鸡独立,还有其他多种样式。中幡表现讲究扔得高、立得稳。十余米高、几十斤重的中幡在表演者的手、肩、额头、下巴、后背等处完成举、顶、牙剑、脑剑、单山等动作,上下飞舞、交替腾挪,惊险连连,拥有极强的视觉效果。
黄漕飞云叉会
黄漕飞叉起源于清光绪年间(1871-1908年),距今约120多年。由过去战争的兵器三股钢叉演变而来,属于典型的武术类飞叉。作为
古代兵器与传统武术的融合,黄漕飞叉技艺丰富招式多样,基本套路有前踢、后踢、张飞片马、太公钓鱼、怀中抱月、苏秦背剑、黑驴推磨等。连接套路有倒流水、筋斗传叉等。脚底有步法,手上有飞叉。飞叉的叉头有单双之分,可单人耍,也可双人耍、众人耍。技法变换无穷,甚至还有火叉。2010年,黄漕飞叉被列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名录。
习俗
安次区习俗文化主要包括节气习俗和丧事习俗等方面。
节日习俗
安次区主要民俗节日有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元宵节、
中秋节等。其中端午民俗有
包粽子、佩香囊、赛龙舟、挂艾草等。元宵节习俗有猜灯谜、观灯、吃元宵、舞狮等。 过年习俗主要贴年红、
年夜饭、压岁钱、守岁、挂钱等。挂钱又称窗花、春幡等。挂钱多为长方形,材质有纸、布、塑料等,刻者运用刻刀,在固定的多层纸上刻成各种吉利词语和吉祥图案。如国泰民安、莲年有余、
麒麟送子、“福”字、荣华富贵等,图案多以
牡丹、
石榴花居多,下部刻成流苏状。
丧事习俗
安次区丧事习俗与我国北方大部分类似,安次农村地区丧事习俗主要有请忙事人、穿寿衣、设祭台、搭灵床等。请忙事人主要是指请木匠“服材”。棺木,俗称寿材。寿木,是土葬习俗的产物。穿寿衣,寿衣,即专门用来装殓去世人的衣服。穿寿衣,就是为让逝者“洁身而去”,将其身体洗净,然后为其穿上新的干净的衣服。全部由布带子或用布编缝的扣袢扎系。设祭台,祭台,即去世人“上床”后,设在灵床前专门用来摆放祭品的桌子。由长子、长孙或家人抱头部,其他人帮手将逝者抬放在灵床上,称上床。设祭台,是在人倒头(确定真实死亡)上床后,才必须安排的。搭灵床,灵床,即去世者装棺入殓前室内停放的床。搭灵床,就是由儿女或忙事人在人生命垂危之际或倒头(确定真实死亡)后,在外屋(堂屋)正对门口,用两条木凳和单扇门板搭一灵床,用来做暂时停放。
特产
安次区物产丰富,特产丰富,拥有安次甜瓜、安次鸭广梨、葛渔城夏黑葡萄、臻蛋阁柴鸡蛋、廊储关记香油等诸多特产,其中安次甜瓜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安次甜瓜
安次甜瓜形状为椭圆形,果皮较厚,果皮纯白色脆爽似梨、甜美多汁、香甜可口。 据记载,安次甜瓜的种植最早可追溯到明朝中期,一直以种植当家品种为主,自1987年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引进了厚皮甜瓜品种进行栽培种植,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2011年12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安次甜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安次鸭广梨
鸭广梨是
廊坊市安次区的名特果品,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适应性强,具有抗旱、抗涝、耐瘠薄、耐盐碱、易管理、产量高、寿命长等优点。近百年生老树尚能大量结果,目前安次区已发展鸭广梨5万亩,涉及全区十二个乡镇,集中于
万庄镇、尖塔乡、旧洲乡、
杨税务镇等乡镇。
廊储香油
廊储
小磨香油,起源于1890年,其创始人关顺在
静海区挑着香油扁担走街串巷,边吆喝边卖,开始了关氏香油的发展之路。20世纪初,关顺举家迁入
仇庄镇东储村,从此廊储香油品牌正式创立。百年来,关家人一直坚持使用祖传工艺制作小磨香油。芝麻炒熟后,通过
杵磨的研磨,形成酱坯。在酱坯中倒入一定比例的优质
饮用水,利用油水比重不同,将油从酱坯中代换出来。2020年,
关姓廊储
香油入选《廊坊市安次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
安次区艺术形式丰富,主要表现为舞蹈、杂技、音乐等多种类型,大多数已列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民间音乐
安次的民间音乐均为佛教笙管音乐,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用笙等合奏,又称“笙管乐”。并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其中以安次区笙管乐(军卢村音乐会)、安次区义和团音乐(东张务音乐会)、安次区笙管乐(南响口
梵呗音乐会)为突出代表。
安次区义和团音乐(东张务音乐会)起源于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东张务村、军卢村创作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农民运动乐曲,如《上马台》《鹅浪子》《扑蚂蚱》《哭黄天》等,并成立“军乐队”参加义和团战斗。
军卢村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杨税务镇,这里的音乐传统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之前就已活跃在当地群众中。军卢村音乐会有文、武场之分,演奏者通常为10人,文、武场各5人。文场乐器由一根管子、一支笛子、一架
云锣和两攒笙组成,武场乐器由一副、一副
小钹、一架
堂鼓或
扁鼓及两副铙组成。 军卢村音乐会以往演奏的曲目很多,其中不少现在已经失传。现经保护传承下来的有《堂头令》《望江南》《浪淘沙》《三教》《斗鹌鹑》《挂金锁》《柳含烟》《刀兵祭》《翠竹帘》《巧跳神》《淘金令》《倒提金灯》《跌落金钱》《三支箭》等三十余首。
南响口梵呗音乐会,起源于安次区
落垡镇,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朱棣时期(1402-1424年)。其乐队有固定编制,五吹四打一圆帽,共10名乐手为满班,只有五吹或四打则为半班。五吹为文乐,其中包括吹笙乐师2名、吹笛乐师1名、吹管子乐师1名、打
云锣乐师1名。四打为武乐,其中包括打铙乐师1名、击钹乐师1名、敲歌子(
小钹)乐师1名、鼓手1名。南响口音乐会主要在寺庙诵经、散灯坑儿、迎会、庙会表演及民间丧事等场合演奏,丧事从棚是它主要的活动形式,其演奏形式也因场地、场合的不同而分为走街和坐吹两种。南响口
梵呗音乐会代表性的乐曲则包括《柳含烟》《出坛记》《玉芙蓉》等。
民间舞蹈
东储双龙会,相关文字记载可追溯到王维真(清光绪初年)当年负责掌管双龙会,队伍人数在30人左右。因舞龙不仅要有技巧,而且运动强度大,所以队员多为青壮年。此外,该队伍分为两至三班轮换,九节龙九人,另加舞龙珠一人。舞龙时配以民族打击乐,由《瞎子放驴》《窦娥》等十四首曲目组成。领舞者手举龙珠,龙跟着龙珠动作,不断展示扭、挥、仰、俯、跪、跳、摇等多种姿势,如遇群龙演舞,其场面热闹紧张,群情激奋,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安次区西安庄登云会,又称高跷会,源于清末民初,距今约百年历史。其内容多且丰富,内容选自戏曲名段,既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又有许多高难度动人的表演技巧。主要角色分为陀头和尚、傻公子、老作子、小二哥、柴翁、渔婆、卖膏药、渔翁、俊锣、丑鼓等,多为二人一组,八组共16人组成,以独立纵队前进。基本动作有跑跳步、摒步、麻雀步、单腿跳等。西安庄登云圣会高跷木高约3.4尺,彩妆成戏,演员在锣、鼓、铙、钹伴奏中亦歌亦舞,在民间节日的走会中很受欢迎。
民间杂技
安次区南关村少林武术,发源于
清代光绪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以少林武术为内核,至今仍传承下来的有徒手套9路、对练3路,个人单器械8路,器械对练13路,五人
阵法4路,群打1路。武术器械有棍、枪、剑、拐、单双刀、大刀、双枪、
双鞭、钩镰、
双节棍等。目前保留的作品有梅花拳、大洪拳、小红拳、迷宗拳、扫堂拳、扫堂钩、十二路弹腿、大铜背、单刀、双刀、关公大刀、六合枪、子龙枪、霸王鞭、小镰枪、五虎断门枪、猴棍、空手夺刀、空手夺枪、双刀进枪、单棍对双枪等等。
风景名胜
综述
安次区景点众多,境内有1个AAA级国家旅游景区——第什里风筝小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市级
工业旅游示范点3个,全省首批特色小镇2个。此外,安次区通过整合区内旅游资源,推出了“绿色之城——自然与文化之旅”“体验民俗、畅游龙河——农业观光之旅”“尽享农桑生活——龙河生态之旅”三条优质旅游线路。2019年安次区累计接待游客4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亿元。
重要景点
第什里风筝小镇,位于安次区
调河头镇中部,是AAA级国家旅游景区 ,是
河北省首批特色小镇、全国首家风筝小镇。2023年4月28日至5月3日,第五届中国廊坊·第什里
风筝节暨全国风筝邀请赛(
廊坊站)在安次区第什里风筝小镇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专业运动员齐聚第什里,一展风筝放飞技艺。
御龙河公园位于于安次高新技术产业园,公园整体将休闲与景观相结合、集功能与生态于一体,并融入了具有安次历史和传统地域文化的“古八景”“风筝小镇”等特有元素,建设了生态景观区、娱乐休闲区、文化景观区、滨水游乐区四个功能区。该公园的建设极大改善了周边30个村街、5万人口的居住环境,多年“龙须沟”变成
景观河,成为自然资源与城市活力相统一、环境修复与城市特色相融合的地标性公园。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22
党史学习教育.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官网.2023-10-18
廊坊站.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