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下辖区,位于武汉市汉口地区中部,全区境域面积为33平方千米,为武汉市面积最小的区,下辖13个街道。截至2021年底,江汉区常住人口为68.9万人。江汉区政府驻
武汉市新华路255号。
江汉区地处
长江、
汉江交汇处,境内地势平坦,南高北低,属于长江、汉水冲积的高河漫滩。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江汉区境,汉江下游河段自西向东流入江汉区境。江汉区境域内有西湖、北湖、小南湖等湖泊。江汉区属
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雨热充沛。江汉区是古汉口镇发源,但在明代以前,仅为一水曲荒洲。明清时期,因汉江改道,汉口发展成商埠,鼎盛时期与佛山镇、朱仙镇、景德镇并称为“天下
四大名镇”,迄今已有500年历史。1952年7月,
武汉市第三区人民政府更名为武汉市
江汉区人民政府。
江汉区作为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之一,城镇化率为100%,无成规模的
第一产业,全区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服务业,主导产业包括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和商务服务,特色产业包括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智能建造、健康服务和绿色低碳。2022年,江汉区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1526.96亿元,总量位居武汉市下辖各区第2位,全国市辖区中排名第66位,
第二产业增加值75.8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51.10亿元。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为4.97:95.03。江汉区水路陆路交通发达,陆路京厂铁路、合武铁路、汉宜铁路、汉丹铁路等交通线路穿过江汉区境域;水路通江达海,航运综合能力在全国内河居第一位。
江汉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汉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江汉关大楼、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等单位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汉区的
武汉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及旅游景区、
国家一级博物馆。2017年1月,江汉区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2023年8月,江汉区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66。
名称来历
历史沿革
明朝以前
江汉区迄今有500年历史,古代属于汉口地区。在武汉
武汉三镇中,
武昌历史最为久远,而汉口历史最短。汉口在明代以前,只是毗连汉阳的一个水曲荒洲。
明朝
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汉江下游发生改道,在郭茨口一段裁弯取直,主河道从
龟山北麓汇入长江,自此汉口从汉阳析出。嗣后,汉口凭借“占水道之便、擅舟之利”地理位置优势,迅速崛起,发展成商埠。至明末清初,汉口已是“楚中第一繁盛处”,与
禅城区、
朱仙镇、景德镇并称为天下
四大名镇。
自明代中期汉口形成直至清末,江汉境域一直归汉阳府所属汉阳县管辖。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汉阳县始设巡检司,管理汉口镇,境域属之。
清朝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汉口巡检司治所由汉江南岸的崇信坊迁到北岸汉口一侧。雍正五年(1727年),汉口巡检司分成仁义、礼智两个分司,管理汉口居仁、由义和循礼、大智四坊。其中循礼坊在今江汉区境内,其余三坊在今硚口、江岸区内,礼智分司署设于境内统一街万寿巷。两分司署之上,设汉阳县同知署,署衙驻境内四官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准朝廷实行“阳夏分治”,在汉口置夏口厅,其治所驻境内二盛巷。自此境域改属夏口厅管辖。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改夏口厅为夏口县,江汉区境域隶属夏口县,划为第三区。民国15年(1926年),
国民政府废夏口县,设汉口市;次年,在区境内天元善堂(旧址在今民主街)建汉口市政府大楼,境域属汉口市第三区所辖。民国21年(1932年),区境域建立保甲区。
1937年8月20日清晨5点,
武汉市首次鸣响
防空警报,次日,
日本战机开始轰炸武汉。1938年10月25日当晚10点,侵华日军先头部队进入汉口城区,武汉沦陷。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包括今江汉区境域在内,汉口地区随武汉一同光复。
民国34年(1945年)底,江汉区改保甲区为自治区,境域分属新安、三民、云樵、永清4个区公所管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6日下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一八师先头主力部队由师长
邓岳率领,从黄陂刘家庙进入汉口市区,汉口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1月,今江汉区境域成立
武汉市第三区人民政府,隶属武汉市;1952年7月,武汉市第三区人民政府更名为武汉市
江汉区人民政府,辖街道人民政府25个。1954年,街道人民政府改为街道办事处。1969年,江汉区人民政府改称江汉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撤销江汉区革命委员会,恢复江汉区人民政府。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江汉区位于武汉市汉口地区中部,南临
长江、
汉江交汇处,分别与
武昌、
汉阳区以长江、汉江主航道中心线隔江相望;北抵张公堤,与
东西湖区接壤;东、西两面分别与
江岸区、
硚口区相邻。介于北纬30°34-30°39',东经114°13′-114°18'之间。东西最大横距6.9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8.66千米,全区境域面积为33平方千米,在武汉市下辖区中排名13位,为武汉市面积最小的区。
气候
江汉区属
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常年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区境年平均气温在16
摄氏度左右,最高日平均气温28.1摄氏度(7月),最低日平均气温3.5摄氏度(1月)。全年四季中以夏季最长,130余天,春秋两季各60余天,无霜期240天以上。江汉区常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降雨集中于6月至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23-2085小时。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风,冬、春季多为北风和东北风,夏、秋季多为东南风、西南风及东北风。
地质地貌
江汉区境域属于高河漫滩一级阶地,一级阶地的地势,由沿江向外缓缓倾斜。沿江因河床冲积形成自然堤,阶地后缘常为湖塘等
洼地,故阶地前缘高于后缘。阶地前缘斜坡角度约为40度左右。地表土质致密坚硬,冲沟不发育,仅有零星湖塘及小溪流。
江汉区境域地处
长江、
汉江冲积平原,无
丘陵山坡,地形平坦开阔,地势南高北低,南窄北宽,成梯状波浪起伏地形。地面
标高23-26米,北端有残存湖泊,高度低于沿江一带,落差3-4米。江汉区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由长江、汉水泛滥淤积而成。漫滩阶地前缘因河床冲积形成自然堤,洪水期常遭淹没,人工筑堤防护后境况改善。阶地后缘为湖塘洼地。
水文水利
水文
江汉区位于长江、汉江北岸及其交汇处。境内湖泊众多,塘堰星罗棋布,是水资源丰富和水网稠密地区。
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区境,境内岸线(龙王庙至武汉关)全长1250米,最大流量7.61万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2930立方米每秒,常年可通行万吨级大型船队,为武汉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江下游河段自西向东流入区境,其水岸(流通巷至龙王庙)全长600米,在龙王庙河口处汇入长江。原仅能通航500吨级船舶,经2000年汉江龙王庙整治工程后,汉江河面宽超过200米,能通航1000吨级船舶。
江汉区湖泊有西湖、北湖、喷泉公园(机器荡子湖)、小南湖、
菱角湖、后襄河(后襄河遗存水域改湖),水域总面积30.35公顷,集中分布在区境北部,皆为后湖遗存。其中西湖水面面积约5万平方米,岸线长1000米,常年平均水深约2米。
水利
截至2023年5月,江汉区堤防总长5.15千米,共有20个闸口。全长10.7千米的
黄孝河是汉口地区最大的排水干渠,其中暗涵段长5.3千米、
明渠段长5.4千米。黄孝河机场河暗涵是汉口片区重要的行洪排涝通道,横跨江汉、
硚口区、
江岸区、
东西湖区四个区,流域汇水面积126平方千米。
土壤
江汉区境域属于高河漫滩一级阶地,阶地的组成物质为全新世纪的河流近代冲积物,碎屑颗粒从上而下,由细变粗,为上部颗粒细、下部颗粒粗的二元结构。上部为
黏土、亚黏土、亚矿土、
粉砂及淤泥质土等。一般厚10-25米。下部为砂、砂
卵石夹亚砂土,或亚黏土透镜体,一般厚10-33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江汉区
地下水源丰富,且水质较好、埋藏浅、易开采。地下水以松散堆积层孔隙承压水为主。境内唐家墩、北湖一带地下水储量达上亿立方米,水位埋深0.6米,
含水层22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21年底,江汉区土地总面积为28.29平方千米,全区绿地面积达到863.9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947.28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到30.5%,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4.58平方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江汉区境内主要的行道树为栾树,其主要分布于常青路、青年路、新华路、唐家墩路、新湾二路、后襄河一路、后襄河二路等重要路段,共计约5000株;区境内青年路、沿江大道特色路沿线中分带栽植的植物包括
金叶石菖蒲、
肾形草等彩色地被植物,以及
乌桕、
红枫、黄枫等;区境内
菱角湖和范湖小森林内,每年晚秋季节都会盛开
木芙蓉(又名“芙蓉花”),其花或白或粉或赤,开的花一日三变,故又名“三变花”。截至2023年6月,江汉区共有1颗三级古树,树种为银杏,位于区境内民族街道办事处。
动物
江汉区城镇化程度高,城镇化率为100%,区境内栖息的动物以小型两栖动物、昆虫、爬行动物为主,无长期定居江汉区境内的野生保护动物。2021年,江汉区园林局共接办处置陆生野生动物救助事件24起,其中包括
黑尾蜡嘴雀、
白颈鸦、
红嘴山鸦等国家级保护动物。
自然保护区
江汉区主要湿地为西北湖
湿地公园。西北湖是武汉城市中心的自然湖泊
生态公园,湿地面积约1.09公顷。2019年,西北湖公园整体进行了景观改造提升,采用了“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提升湿地自净化能力。此外,还种植了浮水植物、
挺水植物,草坪上则用
被子植物门辅以其他灌木,形成小微湿地,该湿地水质常年达到三类,冬季时能达到二类。
自然灾害
江汉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包括高温多雨天气诱发的多种水旱灾害、
地质灾害等。1954年夏秋,
武汉市市遭遇自1865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8月18日,位于江汉区的江汉关水位涨到了破纪录的29.73米,比市区地面平均
高程高出5米多。
1978年,江汉区超过35℃的天气长达25天,且无雨,日蒸发量高达12-14毫米,出现7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1998年7月,武汉遭遇特大暴雨袭击,仅21-22日,市区平均降雨量495毫米,
降水达1.3亿立方米。8月,
长江水位猛涨,又逢
汉江洪峰夹击,区境堤防出现江水内渗,险象环生。8月19日21时,武汉关水位跃上29.43米,为有水文记录以来第二高水位,至次日23时,该水位连续保持26小时。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8月,江汉区共下辖13个街道。
江汉区人民政府驻地在新华路255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末,江汉区
户籍人口为52.29万人,城镇化率为100%。在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25.98万,占49.68%;女性人口26.31万,占50.32%。人口出生率7.13‰,人口死亡率7.52‰,人口自然增长率-0.39‰。迁入人口0.98万,迁出0.19万,净迁入人口0.79万。
截至2020年末,江汉区64.79万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数为7.4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54%,15-59岁人口为44.5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8.71%,60-64岁人口数为4.2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61%,65岁以上人口数量为8.5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3.14%。
民族
江汉区民族种类构成中绝大部分为
汉族。截至2020年,区境内共有少数民族成分42个,少数民族人口7331人,其中,
土家族居民最多(2439人),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33.3%;人数在50人以上的其他少数民族依次为:
回族(1850人)、
苗族(478人)、
壮族(458人)、维吾尔族(426人)、
满族(384人)、
彝族(207人)、
侗族(197人)、
蒙古族(188)、
布依族(110人)、
瑶族(86人)、
朝鲜族(56人);50人以下的少数民族有
黎族、
藏族、
白族、
哈萨克族等30个。
从族源上看,江汉区少数民族大多是从少数民族地区或中国其他地方迁徙而来的。从迁徙时间上来看,回族、蒙古族、满族较早,始于明清,多因征战、出仕、经商等来汉,而后定居繁衍。其他少数民族多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来汉经商、谋职、读书、婚嫁、工作分配以及部队复员转业等途径相继居住。境内少数民族在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特点。除回族相对集中,主要聚居于民权、民族2个街道辖区(即广益桥清真寺周边一带)外,其他少数民族则与汉族混居杂处,散布于全区各个街道。
方言
江汉区和
江岸区是
武汉市城市兴起最早的地方,属于老汉口聚居地,相较其他地方而言,武汉话较为正宗。武汉方言的主体是以长江以北,汉口中心城区的方言。武汉方言属于汉语北方话(官话)中的西南方言(西南官话)。20世纪80年代后,武汉方言逐渐向民族共同语靠拢,武汉地区小方言逐渐接近地区权威方言汉口话以及普通话。语音
音节方面分为两派,其中〔n〕、〔l〕、〔r〕
声母的字,老派发成〔n〕,新派发成鼻化的〔l〕;“儿”、“二”、“日”等过去武汉话读〔w〕
韵母自成音节的字,现在新派与普通话基本相同,是〔ə^〕韵母;〔tsuan〕组的字,新派从中分出〔tбyan〕和〔tsuan〕两组字;少数阳平字(来自古入声)新派读成阴平、上声、去声;多音字和个别常用字,出现向普通话语音靠拢的现象,表现在新派的口语中;另外,有些武汉口语中很少用的字武汉话都读作与普通话基本一致的音。
宗教信仰
江汉区境内主要传播的宗教包括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和
基督教(新教)。佛教最早进入境域。其
庙宇之一的
栖隐寺相传建于
唐朝。民国初年,汉口佛教正信会在
释太虚的倡导下,其活动影响深远,周边县市均设有分会。道教于明末经湖南兴化传入区境。
清代重佛轻道,道教衰败。伊斯兰教自清代传入汉口,境内广益桥周边修建有广益桥、万寿宫、木兰宫3座清真寺。清初,天主教、基督教开始传入时,遭遇民众反对和清政府限制。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教会凭借所攫取的特权,加速渗透。境内办有
教会学校、教会医院、修女院及宗教活动场所。
新中国成立后,境内各宗教适应社会制度的变革,不断自我扬弃。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废除封建特权和剥削压迫制度,走上自食其力道路。天主教和基督教坚持独立自主办教方针,教育信徒爱国爱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生活逐步恢复,日趋活跃。2000年,
民权路清真寺、佛教正信会分别成为全市伊斯兰教和佛教的活动中心。
经济
综述
江汉区作为
武汉市七个主城区之一,城镇化率为100%,无成规模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在经济体量中占比较低,江汉区始终坚持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十三五”期间获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2019年在示范典型评估中获得全国第二。主导产业包括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和商务服务,特色产业包括
信息技术、文化创意、
智能建造等。2022年,江汉区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1526.96亿元,总量位居武汉市下辖各区第2位,全国
市辖区中排名第66位,第二产业增加值75.8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51.10亿元。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为4.97:95.03。全区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6万元。
江汉区是武汉世界500强企业集中投资区域,汇集了世界500强企业及分支机构65家,香港贸促局、英中贸易协会等驻
武汉市办事处、代表处、商会、协会460多个,拥有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全区共有商务楼宇90余栋,其中5A甲级写字楼40栋,办公空间516万平方米,会展中心面积5万平方米。
第一产业
江汉区城镇化率为100%,区境内没有规模以上的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
江汉区第二产业在经济体量中占比较低,主要行业包括服装服饰、橡胶及塑料制品、珠宝首饰制造、印刷业。2022年,江汉区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5.86亿元。2021年,江汉区境内12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51亿元。4大支柱行业中,纺织服装、服饰业产值4.33亿元,橡胶制品和塑料制造业产值1.77亿元,珠宝首饰制造业产值1.2亿元,印刷行业产值0.96亿元。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
营业收入10.05亿元,全年实现利税总额0.11亿元。
第三产业
江汉区经济高度依靠服务业,主导产业包括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和商务服务,特色产业包括
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智能建造、健康服务和绿色低碳。
江汉区拥有以新华路——建设大道为核心的武汉金融街,这里拥有超过20栋税收过亿的高端写字楼,超过200家金融及衍生、配套服务机构,形成了武汉乃至
湖北省规模最大的资本集聚地。
深圳证券交易所湖北基地、纳斯达克上市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均位于江汉区。截至2023年6月,江汉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500余家,8家全国金融总部,72家区域金融总部。2022年
金融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占
武汉市金融业增加值20%以上;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超过武汉市总额的45%。
江汉区的现代物流产业,以石油能源板块的区域性分支机构为核心,集聚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石油、延长石油等石油巨头分支机构,汇聚多家产业链上的子公司,石油销售额占全省50%,是华中地区石油能源调配指挥中心。
截至2023年8月,江汉区共有规上文化企业110余家,入选“第二届
湖北省文化产业品牌”的文化企业数为全省前列,拥有湖北省文化企业十强1家、湖北省十大文化产业品牌1个。江汉区依托武汉广电、武汉出版等园区平台优势,重点培育引进动漫、网络游戏、视听产业、数字出版、短视频、数字音乐等数字创意产业。培育出了包括武汉国际时装周等在内的文化产业IP。2022年上半年,江汉区文化产业实现营收54.1亿元。
2022年,江汉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51.1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95.03%,全区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3.46亿元。
经济功能区
江汉区境内主要的经济功能区包括江汉经济开发区和中国武汉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江汉经济开发区位于江汉区北部,是江汉国家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承载地。1994年建成之初,以发展区、街道、乡、村工业为主。开发区拥有国家级民营科技园、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省级开发区三个品牌,以民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覆盖信息通讯、文化创意、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等产业。
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立于2019年8月,位于武汉中央商务区泛海国际SOHO城,集企业总部、商务办公、商业、文化、博览、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重点为互联网科技、金融服务、现代商贸、商务服务等产业和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目前已入驻
上海外服、北京外企、
科锐国际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形成较为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
主要企业
江汉区大型国有企业众多,其中包括
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城建开发有限公司等。截至2021年,江汉区共有上市公司5家,包括
武商集团、凤凰航运、中百控股、
长江证券、
中贝通信,其中国有企业2家,
民营企业2家,公众企业1家。
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江汉区长江日报路77号,
注册资本100亿元,为
武汉市属国有独资企业,是武汉市唯一的一级金融国资平台。集团旗下全资、控股企业127家,集团系统职工1.7万余人,连续多年入围
中国企业500强,稳居省市百强第一方阵,信用评级稳定在AAA最高等级。集团连续五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21年资产总额达1630亿元,全年实现
营业收入527亿元,利润总额27.3亿元,达到国务院国资委绩效标准优秀等级。2022年,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409位。
武商集团是
湖北省最大的综合性商业企业,其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中苏友好商场。1986年,武商集团在全国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1992年,“鄂武商A”在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武商集团在湖北省内12个地(县)级市及
江西省南昌市,共有购物中心门店13家、超市门店百余家。2022年,武商集团实现营收63.37亿。
凤凰航运(武汉)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7月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唯一能够实现江、海、洋、河全程物流运输的航运
物流企业,主要从事沿海、远洋、
长江、运河散货运输,特种大件物流运输、船员劳务派遣服务、船货代理业务等等,为大型钢铁、冶金、电力、汽车、煤炭、建材、化工、
造船企业提供优质的运输服务及综合物流解决方案。2022年,凤凰航运实现营收10.42亿,净利3622.66万。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江汉区共有各类学校152所,在校学生8.6万人,其中:幼儿园89所,在园幼儿1.56万人;小学34所,在校学生4.12万人;普通中学26所,在校学生2.62万人;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0.29万人。辖区6一14岁人口入学率100%,初中生毕业一考合格率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全市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0.89万人。
卫生健康
截至2021年,江汉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8个,其中医院37个,病床床位1252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368人,其中医师5191人,注册护士8142人。辖区平均每千名
户籍人口中拥有医生10.28人,每千名户籍人口拥有医院病床数22.59张。全年各类
医疗机构诊疗人次911.91万,接受住院病人40.56万人,出院40.48万人。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实现总收入168.05亿元,其中医疗收入143.54亿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位于武汉市江汉区
解放大道1277号,始建于1866年,是国家首批
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现由主院区、肿瘤中心、车谷院区和金银湖院区组成,编制床位6000张,设49个临床和医技科室,25个科室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现有职工775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715人,高级职称73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97人,年接诊患者670万人次,住院治疗近30万人次,住院手术约12万人次。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新华医院)始建于1953年,是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的国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有在职员工155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32人,医院编制床位2400张,实际开放床位1502张,有临床医技科室36个、病区33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19个。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成立于1999年11月11日,是一家三级甲等心脏病专科医院,
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750张,建院至今,已接诊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心脏病患者达543万余人次,并成功实施各类心脏手术41.7万余例。2011年,亿元心外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23年7月,医院获评“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高压专科联盟示范中心”,为湖北省唯一一家示范中心。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底,江汉区共有艺术表演场馆1个,博物(纪念)馆8个,电影放映机构19个,各类文化场所有97个,各类图书馆(室)125个,阅览室坐席数2917个,总藏量1107.29万册。
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沿江大道129号,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汉关大楼创办的专题性博物馆,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1499平方米,
建筑面积4359平方米,展厅面积2300平方米,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江汉关博物馆有各类藏品、文献资料近万件,涵盖了金属器、瓷器、木器、纸制品等多个类别,常年对外开放的有基本陈列、复原陈列以及钟楼微缩复原展示等常设展览。
江汉区图书馆创建于1978年,现有建筑面积3023平方米。2018年建金桥书院,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藏书40万余册,年入藏报刊500余种,阅览座位500余个。
科技事业
截至2021年底,江汉区共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21个,各类科技企业908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59个。全年技术合同登记金额13.79亿元,省级及以上众创孵化机构数量15个,全年专利授权3084件,其中发明专利166件。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底,江汉区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252人,社会体育人口占全区人口比例22%,户外健身路径381套,社区文体活动室105个,业余文体团队254个,全年举办各种文化体育活动331次,其中开展大型群众文化体育活动48次。辖区体育竞训单位35个,共向上级专业队输送体育人才45名,获市以上体育竞赛前三名奖牌数60枚。
江汉区主要体育场馆包括
武汉新华路体育场和
汉口文化体育中心,其中新华路体育场位于江汉区新华路17号,主体建筑建于1956年,占地9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露天看台容量为2.2万人。汉口文化体育中心位于武汉商务中心西北湖畔,于2001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71亩,可容纳观众1万余人。汉口文体中心是2019年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35个赛事场馆之一,承担相关足球赛事场地任务。
环境保护
2021 年,江汉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单位 6 个,环境污染治理共投资 150 万元。工业废水排放总量 4.2 万吨,比上年下降 39%,烟尘排放总量 0.16 吨,下降 83.8%。辖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 58.6 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70.4 分贝,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100%。全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及烟尘排放达标率均为 100%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3 天。
社会保障
2021 年,江汉区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 62.91 万人;参加
失业保险人员 35.89 万人,参加
工伤保险人员 38.07 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 72.9 万人,参加
生育保险人员 41.53 万人。全年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 5.67 万户次,7.79 万人次,补贴金额 7418.17 万元,其中:低保金发放额 6358.19 万元,各种政策性补助 1059.98 万元。全年发放扶持个人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 45 笔855 万元,组织用工岗位 4.5 万个,新增就业岗位2.92 万个,安置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0.39 万人次,
人力资源市场推荐安置各类人员就业 465 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 3.74%。 2021 年,江汉区有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机构6 个,全年办理老年人优待证1.28万人次,开展敬老活动 101 次。
交通
综述
江汉区水路陆路交通发达,已形成现代化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汉口站位于区境内,4小时通达国内四大城市群;毗邻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拥有首地航站楼等换乘设施,20分钟直达机场,联通全球130个城市;位于长江汉江交汇中心,30分钟抵达武汉新港,70小时江海直达
洋山深水港;5条地铁穿城而过,地铁站点密度居武汉之首。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境内7条公路、4条铁路线路穿过区境;水路通江达海。
公路
江汉区境内共有7条公路横贯东西,3条市内主干道纵跨南北,京珠高速、
上海-成都高速公路两条国道在区境最北端交会,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
2016年至2020年期间,江汉区(不含武汉中央商务区)共修建道路23条,总长15.2公里。全区路网建成率达92%,路网密度达9.2公里/平方公里。江汉区境内道路系统以沿江大道、中山大道、京汉大道、解放大道、建设大道、发展大道、二环线等为纬,新华路、青年路、常青路等为经,截至2018年,全区道路总长180.9千米,总面积约362.1万平方米,共有主干道14条、次干道30条、一般道路120条、街巷道路159条。
江汉区内交通枢纽包括青年路长途汽车客运站、金家墩长途汽车客运站等。由江汉区驾车20分钟可以到达武汉市天河国际机场2021年,江汉区全区共完成公路货物运输192.1万吨。
铁路
江汉区有
京广铁路、
合武铁路、
汉宜铁路、汉丹铁路
武孝城际铁路从区境
东北地区面穿过,江汉区主要的火车站是
汉口站,汉口站隶属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管辖,是武汉三大特等站之一。
汉口站始建于1898年,重建于1958年,站房面积7.6万平方米,10座站台,20条股道,35个人工售票窗口,70台自动售(取)票机。汉口火车站日通过旅客列车 82.5 对,始发、终到旅客列车 208 对。
航运
江汉区航运事业发达,武汉长江轮船公司等企业从事长江干线及支流干散货运输、
液化石油气运输、大件设备运输,拥有或控制各类运输船舶 180 艘,总载重量 54.58 万吨。江汉区港口众多,是
武汉港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武汉港全年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074万吨,全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9.97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位居长江中下游各大港口第一位。
公共交通
江汉区共有5条轨道交通线路穿越区境,地铁路网完善,武汉轨道交通 1 号线由东至西贯穿区境,2 号线在境内设站点 8 座,3 号线在
范湖站与武汉轨道交通 2 号线换乘,与6号线7号线在
香港路站换乘。
人文
综述
江汉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其中5处单位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江汉区文化遗产丰富,累计共有13项省级以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8月,江汉区共有9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江汉关大楼、汉口近代建筑群、汉口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旧址、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
武汉市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汉口南阳大楼)位于汉口中山大道708号,是爱国华侨简氏兄弟投资兴建的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办公楼,是现存唯一国共合作的中央政府所在地。该楼建成于1921年,主楼五层,占地面积885平方米,
建筑面积4747平方米;附楼四层,占地面积326.5平方米,建筑面积1306.14米平方米。是武汉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汉关大楼由
英国建筑师恩九生设计,上海魏清记营造厂承建。大楼通高41米,占地面积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筏形基础。江汉关大楼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英国钟楼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一度成为汉口城市的标志。 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在汉口
武汉中山公园内西北角,东临胜利广场,西依人工湖,是一座平顶厅堂式的横列建筑,长34米,宽12米,面积约400平方米。1945年9月18日,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
冈部直三郎大将,在中山公园“受降堂”向孙蔚如签下降书,20多万日军缴械投降。2019年10月,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被列入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9月,江汉区已有8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汉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单弦拉戏、
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等7项入选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
汉绣是流行于湖北省荆沙、武汉、洪湖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始于汉,兴于唐而盛于清。汉绣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绣法之长,逐渐形成以铺、压、织、锁、扣、盘、套为主要针法,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刺绣艺术体系。汉绣强调“花无正果,热闹为先”,一般从外围起绣,逐层向内走针,直到铺满绣面为止。根据绣品不同的质地和花纹,刺绣时需灵活运用各种针法,做到下针果断,讲究图案边缘的齐整即“齐针”,讲究分层破色的层次感和立体感。2008年,汉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单弦拉戏”是由“
三弦琴弹戏”“三弦拉戏”演化而来,分布区域主要是
苏州市、
杭州市、
上海市、湖北武汉一带。 “单弦拉戏”演奏时使用一弓一弦一指,上、下把位灵活自如,声音连贯宛转,音色明亮。并在保留“三弦拉戏”演奏内容基础上,有较大发展和创新,发展成演奏京、汉、楚、越、评、
黄梅戏等戏曲各种
行当的唱腔及中外流行名曲。 2006年“单弦拉戏”被列入为
武汉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又称立体拓,是一种以墨拓技法完成,把器物原貌转移到平面拓纸上的一种特殊技艺。2013年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被列为
湖北省第四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饮食
江汉区饮食习俗在汉口最具代表性,菜肴属鄂菜系列,继承了荆楚风味传统,讲究汁浓、芡稠、昧纯、口感重。20世纪80年代后,味感渐趋清淡,讲求吃得健康。境内居民的主食为稻米,干者为饭,稀者为粥。一般日食三餐,以晚餐为丰。部分居民还有“宵夜”的习惯,好在路边“大排档”消费。
蔡林记热干面始创于1928年,其第一家点在汉口满春路(现属于江汉区)爽滑筋道,色泽油润,香而鲜美,一直享有“中华名小吃”的美誉,被评为“中国十大
面条”。2011年,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被列入“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汉人做汤,花样繁多,五花八门,其中以小桃园煨汤最为著名,曾被誉为武汉四大名小吃之一。据《武汉市志·商业志》中记载,小桃园煨汤馆招牌汤有20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是母鸡汤。创建于1946年的小桃园煨汤馆,其煨汤技艺已传至第四代。2011年,武汉煨汤技艺被列入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22年,南京人徐大宽到汉口传授汤包技艺,武汉人
钟生楚悉心学艺,钟生楚与四季美汤包店的师傅们,将江苏小笼汤包按照武汉人的口味不断改进,逐渐演变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小吃,“四季美”汤包就此诞生。“四季美”汤包制馅讲究,选料严格。2020年,四季美汤包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地方特产
汉派石雕源于北派,第一代传承人刘云星作为当年参与打制天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石匠之一,后被调往湖北,传授石雕技艺。后来,刘云星的弟子们创作出一批独具风格的汉派石雕。汉派石雕以汉唐风格为主,融合
楚文化中的曲线造型风格,形成了汉派石雕一类的独有风格。汉派石雕以汉唐风格为主,有圆雕、
浮雕、
透雕、镶嵌等技法,是江汉区
武汉市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拼布源于民间,历史悠久。湖北地区传流的
百衲衣、百纳被、“
水田衣”等都是现代拼布的雏形。武汉地区的传统手工拼布技艺以各种质地和丰富多彩的面料,结合
荆楚文化特色,对布料进行二次设计制作,创造新的布艺作品。传统手工拼布技艺实用性强,其作品不但能制成手提袋、玩偶、被子等生活必需品;也可制成挂毯、壁饰等,装饰房屋,馈赠亲朋。
民俗艺术
洪门青龙拳是洪门拳的一个分支,源于
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道,是江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龙拳以刚猛见长,舒展与刚劲、快与慢相结合,刚劲有力、舒展大方、协调自然、流畅圆润,动作紧凑而富有弹性,是一种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武术特色的健身运动。
中国传统插花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而汉派插花以汉楚文化为依托,运用汉楚地域的花卉植物加之以改进创新,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汉派插花艺术既吸收了中国各地传统插花艺术精髓,又融入了湖北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
风景名胜
综述
江汉区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8月,区境内已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处,为
武汉博物馆,同时,江汉区主要的旅游景点还包括
湖北地质博物馆、武汉
武汉中山公园、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等。截至2021年底,江汉区共有三星级以上饭店7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家;各类旅行社12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9家。
重要景点
武汉博物馆
武汉博物馆位于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青年路373号,西距
汉口站300米。 2001年10月1日 正式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17834平方米,陈列面积6000平方米,库房面积4000平方米。武汉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学术科研、宣传教育、文化交流以及休闲娱乐诸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截至2016年,武汉博物馆共有藏品10万余件,涉及陶瓷、青铜器、书画、玉器、竹木牙雕、珐琅器、印章等众多种类。武汉博物馆是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
国家一级博物馆。
湖北地质博物馆
湖北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湖北省地矿局
矿石、岩石、化石标本陈列室,1957年正式开馆。现有藏品18000余件,其中的湖北县
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灯影恰尼虫化石,天外来客光化铁陨石,铁化木,
铲齿象化石,
剑齿虎颅骨化石等在全国较有影响。
武汉中山公园
武汉市中山公园是
国家重点公园,占地32.8万平方米,始建于二十世纪初,集休闲、娱乐、游艺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身,年接待游客量一千万余人次,全园有植物219多个品种,乔木5281株,灌木50016株(含绿篱及模纹花坛),其中重点保护树木140株。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汉口长春街57号(原中街89号)是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抵抗
日寇侵略,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在
中国国民党管辖区建立了公开的办事机构——八路军办事处和
新四军办事处。从1937年10月成立到1938年10月奉命撤离期间,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积极为八路军、新四军筹备粮饷和各种军需物资。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动员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输送了大批爱国青年奔赴
延安市和抗日前线。办事处旧址于1944年日军占领期间被
美国军队飞机炸毁,1978年重新修复旧址,建成八路军
武汉市办事处旧址纪念馆。2013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复原陈列有周恩来和邓颖超、秦邦宪、董必武、叶剑英的住房兼办公室,以及副官室、接待室、办公室、会客室、会议室、电台室、机要科等,并在纪念馆一楼举办有《大武汉·1938》陈列展。
著名人物
江汉区当代文化名人众多,著名画家
冷军,著名表演艺术家
陈伯华、
何祚欢、
鄢继烈,著名主持人
撒贝宁等或出生于江汉区,或曾经在江汉区学习生活成长。
陈伯华(1919年-2015年),汉剧表演艺术家,8岁进“新化科班”学演
花旦。曾任
武汉汉剧院院长,
湖北省剧协副主席,中国剧协理事,获“汉剧艺术大师”称号,中国文联荣誉委员金质奖章。代表作有《
宇宙锋》《二度梅》《柜中缘》《三请樊梨花》等。
田克兢(1958年-至今),国家一级演员,喜剧表演艺术家。表演幽默风趣,风格独特,刻画人物准确、自然。是武汉当地是家喻户晓的笑星。
冷军(1963年-至今),艺术家,中国超级写实画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长期致力于当代艺术的探索和创作,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并被多家重要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何欢(1941年-至今),湖北
评书大师,出版作品200余万字,长篇评书《杨柳寨》获全国优秀
曲艺(南方片)观摩演出创作
一等奖,短篇评书《挂牌成亲》获全国优秀曲艺作品一等奖等。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武汉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27
A级景区.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0-12
场馆概览.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2023-10-12
汉口站.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023-10-12
魅力江汉.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2023-09-27
非遗名录.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9-27
A级景区.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9-27
魅力江汉.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2023-09-27
各区区情.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23-10-14
机构设置.武汉市江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10-08
政府领导.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2023-10-08
园区简介.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23-10-14
集团简介.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3-10-14
官方网站.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2023-10-14
企业概况.武汉中央商务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3-10-14
集团简介.中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10-13
集团简介.中贝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10-13
医院简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23-10-12
医院简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10-11
医院简介.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23-10-11
江图简介.武汉市江汉区图书馆.2023-10-12
单弦拉戏.武汉市江汉区文化馆.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