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陈毅(1901.8.26-1972.1.6),字仲弘(也作仲宏),原名陈世俊,小名秋江,四川乐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1901年陈毅出生于四川乐至,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陈毅随南昌起义部队南进,1928年4月与毛泽东会师于井冈山,参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抗日战争时期,他任新四军代军长、军长,领导开辟苏南、苏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参与组织领导了淮海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参与指挥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上海等地的战役。1954年9月,陈毅被任命国务院副总理,分工为常务副总理,兼管科学院、政法、文化,并准备做外交工作。1955年4月,作为周恩来的主要助手和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赴万隆出席亚非会议。5月,国务院确定陈毅分管第一、第二办公室、民族事务和科学、卫生工作。1958年2月11日,毛泽东正式任命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并于当年促成日本围棋代表团首访中国的中日关系破冰之行。1963年春和1966年春,先后陪同周恩来、刘少奇等对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蒙古、印度尼西亚、越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1969年,受毛泽东主席委托,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元帅主持召开国际形势座谈会,写出《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和《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书面报告。1971年年初,陈毅确诊结肠癌,1972年1月6日23时55分,陈毅因病情恶化在北京逝世。陈毅撰写的军事论著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已收入《陈毅军事文选》,诗词作品收入《陈毅诗词选集》。
江泽民在纪念陈毅诞辰一百周年的讲话中谈到,陈毅同志戎马一生、战功卓著。曾多次在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刻身负重任,以百折不挠和实事求是、开拓前进的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深得党和人民的信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于四川省中部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陈毅的父亲陈昌礼略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三岁开始跟着两个哥哥背诵《三字经》,五岁开始由陈昌礼教导《千字文》,半年后,进入私塾就学,七岁时曾跟随陈昌礼迁往湖南赴任。
1910年春夏间,九岁的陈毅由陈昌礼带回四川,经乐至老家到了成都,居住在成都东门外的上河心。陈毅到成都后,和堂兄陈修和、胞兄陈孟熙等进入锦官驿两等小学,开始学习新学。因为天灾,陈家迅速败落,次年保路风潮席卷四川,陈毅和陈孟熙剪了辫子支持革命。1911年秋天,陈毅和陈孟熙回到乐至乡下的外婆家寄读,上了青海寺的学堂,开始跟随老师学习格律诗词。1913年,陈毅跟随母亲返回成都,考入华阳县德胜乡高等国民小学,入学后成绩优异。在此期间陈家彻底败落,陈毅从小学毕业后先在成都工业讲习所读了半年,于1916年初考上了成都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简称甲工校)开始学习染织专业。
从1916年初到1917年底,陈毅在甲工校学习了两年,这一时期,陈毅开始接触到资产阶级思想。1917年底,由于家庭经济更加困难,陈毅中途辍学。此时吴玉章等人在成都创办了一个可以免费的四川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陈毅和陈孟熙前去报考并被双双录取。1918年3月,陈毅开始就读留法预备学校。1919 年春,陈毅和孟熙在留法预备学校毕业,双双考取官费留学(共30名)的资格,6月1日,他们离开成都,前往法国。
留学法国
1919年10月10日,陈毅一行人抵达法国马赛,因一路颠簸陈毅等人上岸 即病倒。直到当年年底陈毅抵达法国巴黎,次年2月前往蒙达尼中学开办的法文补习班学习法文。在校期间,无政府主义派、社会主义派、国家主义派等思想争论普遍,陈毅结识蔡和森,二人成为至交好友,受蔡和森的影响开始接触社会主义。然而陈毅接触到法国的先进,开始崇拜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在蒙达尼学校补习几个月法文后, 陈毅兄弟俩于1920年春进入“法国200家族”之一的施奈德公司设在巴黎郊区的一个炮厂当杂工。 陈毅进入工厂后见识到资本主义的等级森严、分配不均的弊病,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普通工人和资本家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对立,陈毅对资本主义制度彻底失望。 此时,蔡和森向陈毅介绍《共产党宣言》,陈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从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初步研究。
1921年1月,华法教育会宣布放弃对留学生的救助并传出侵吞国内汇款的消息,2月28日陈毅、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等人组织留学生前往领事馆请愿,陈毅因为旷工请愿被工厂开除。该运动引起了中法两国政府的关注,法国政府成立“留法中国青年监护处”,陈毅被安排到圣·日耳曼中学继续读书。6月,陈毅从交好的法国同事处得知,中国政府以全国印花税、验契税作抵押,以滇渝铁路建筑权、全国实业购料权作交换,向法国政府借款3亿法郎。与其同时周恩来也从报纸上得知借款之事,6月30日,陈毅同周恩来等人组织留学生阻止北京政府进行的中法秘密借款,同年8月中法秘密借款终止。
1921年9月17日, 在陈毅等人的领导下,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发动争回里昂中法大学运动,9月20日晚,学生代表分两批从巴黎前往里昂。21日清晨到达里昂后,蔡和森、李立三、李维汉、陈毅等率领学生代表冲入里昂中法大学,结果却遭到武装警察的镇压与抓捕。除赵世炎等少数人被同学们营救脱险外,包括陈毅在内的104名学生被捕,被关押在芒特吕克的炮台兵营里。10月14日,蔡和森、陈毅等被押上了“宝勒加号”邮轮,遣送回国。
开始革命
1921年冬,陈毅回到四川老家,在蔡和森的介绍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此后为《新蜀报》撰稿,因为得罪军阀杨森被遣送出四川。1923年秋,陈毅前往中法大学深造,年底陈毅任中法大学中国共产党党组织负责人。1923年11月经颜昌颐、肖振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3月,荷兰驻华公使以《辛丑条约》为由,要求中国于18日中午之前撤销海路封锁,否则将增兵调舰,实行武力威胁。陈毅等人联合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与北京学生总会、北京总工会、广东外交代表团、中山主义实践社等组织进行请愿及游行等活动,卫队向请愿民众进行殴打,造成47人死亡,189人重伤。此后陈毅出席遇难群众的追悼会。 8月上旬,时任北京地方委员会西部区中法大学支部书记的陈毅前往万县,争取川军第一路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杨森的部队参加国民革命。但由于兵运工作未能成功,陈毅奉重庆地方委员会派遣,前往达县川军田颂尧部胡翼旅担任党代表。12月,陈毅参与策划发动顺(庆)泸(州)起义,未能成功。此后,四川军阀刘湘等勾结国民党反动派,在重庆大肆镇压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陈毅被迫独自冒险转赴武汉。
1927年5月,陈毅被分配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校党委书记。随后,他奉命率领由武汉中央军校改编、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教导团2000余人,前往南昌参加武装起义。然而,因被何键部和张发奎部所阻挠,陈毅等人在赶到南昌城时,起义部队已经撤离南下,最终于抚州与周恩来和刘伯承汇合。8月,陈毅被分配到起义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任团指导员。此后,陈毅协同朱德率起义军一部在广东省三河坝一带阻击敌钱大钧部,掩护起义军主力南下潮汕,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10月上旬,朱德、陈毅等被迫率余部2000多人向闽粤赣边界地区转移。经过长途跋涉、大小战斗,加之不断有脱队、失散人员,到达江西安远县天心圩时,部队锐减至千余人。部队在此短暂休整,并召开排以上干部大会进行动员和部署后,又继续西进。
1928年初,朱德、陈毅等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在中共湘南县委和湖南南部工农群众的配合下,攻取宜章县城,并将所部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此后,在国民党军重兵围攻下,工农革命军难以立足,被迫撤出湘南地区。师长朱德和师党代表陈毅带领第一师的两个团以及湘南农军大部共万余人,向井冈山转移。1928年4月中下旬,他们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两个团在砻市胜利会合,部队被统一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旋即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陈毅任红四军第十二师党代表、师长。5月20日,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陈毅当选为边界特委候补常委,随后在中共红四军代表大会上接替已升任边界特委书记的毛泽东,被选举为红四军军委书记。
1928年7月下旬,陈毅率部参加了第二次反“会剿”斗争。红四军连战连胜,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扩大到江西宁冈、永新和莲花3个县全部,江西遂川北部,湖南酃县东南部以及江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的广大区域。1929年1月4日至7日,为了打破国民党军3万人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于在宁冈县柏露村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实施外线机动作战,与彭德怀率领留守井冈山之红四军三十、三十二团形成掎角之势,以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
长征留守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此前,陈毅到红三军团第六师的老营盘前沿阵地视察时,右胯骨中弹,导致行动不便。因此中共中央决定,陈毅和项英等人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带领红军和地方武装1.6万人(另有伤员3万多人)坚持斗争。随后,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宣布成立,陈毅被任命为中央分局委员和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1934年底,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展开围剿,至1935年2月中下旬,中央分局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开始反围剿突围。
1935 年3月9日下午,陈毅、项英等率领中央军区直属队和红二十四师第七十团向福建长汀突围,3月末辗转抵达赣粤边根据地的中心——油山,与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等带领突围的余部会合。陈毅和项英按照长岭会议所确定“统一指挥,分散行动”的原则,重新调整了游击队部署。他们根据赣粤边5个游击区和红军的具体情况,整编突围出来的部队和各区游击队。此后一年在赣粤地区领导游击战争。
深化国共合作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开始联合抗击日军,国民党军队陆续停止了对赣粤边各地红军游击队的进攻,共产党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琼崖红军游击队除外)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陈毅作为中共赣粤边特委和赣南抗日义勇军的全权谈判代表,带着数名随员先后赴大余县城、赣州城,与国民党大余县县长和江西省保安处参谋长进行谈判,双方达成了将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等两条协议。9月24日,陈毅又与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项英一道,赴南昌同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进行谈判,解决了国民党军队从游击区撤退、国民党释放政治犯和在南昌建立红军游击队接洽处等6个问题。月末,他们在南昌发表了《告南方游击队公开信》,要求各游击队立即集中,听候改编,为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而奋斗。此后3个月间,陈毅在南昌、吉安等地组建了红军游击队接洽处、通讯处,并和这些地方以及有关各县的国民党当局继续谈判,解决国共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11月中旬,陈毅前往湘赣边九龙山,向驻在这里的湘赣边游击队参谋长段焕竞和政治部主任刘培善详细讲解国内形势的变化,逐条解释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说明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都必须遵照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指示,有计划有步骤地下山去接受改编。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2月14日决定,撤销中共中央分局,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陈毅被任命为东南分局委员兼新四军分会副书记,与东南分局书记兼新四军分会书记项英、新四军军长叶挺一道,率领新四军走上了杀敌抗日的战场。
投身抗日
1938年6月,陈毅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挺进江南茅山地区,随即前往拜访原国民党句容县二区区长樊玉琳,争取樊玉琳支持新四军抗日。樊玉琳最终支持新四军投入抗战,宝堰镇成为新四军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年5月,针对苏北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和蒋介石嫡系韩德勤对峙的形势,陈毅致电党中央提出“灭敌、联李、反韩”的斗争策略。为了开辟和扩大苏北抗日根据地,陈毅三进泰州,做争取两李的工作。1940年7月,陈毅率部东进,经过两李防区时,李部如约让路,朝天鸣枪,敷衍韩德勤。同年10月,新四军与韩德勤进行黄桥战役的关键时刻,李明扬、李长江暗中向新四军报告战况,促进战局的发展和黄桥战役的胜利。11月18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又批转陈毅《关于苏北统战工作的经过与主要经验》的报告,号召全军团以上干部认真学习和研究。
1943年3月中旬,日伪军围剿华中抗日根据地,韩德勤乘机率部侵入淮北抗日根据地,破坏抗日政权。彭雪枫指挥新四军第四师反击,俘获韩德勤官兵一千余人,活捉韩德勤。3月25日陈毅赶赴四师师部,与韩德勤谈判。谈判中向韩德勤陈明利害,双方签订“合作抗日的协议”。
1944年3月,陈毅到延安汇报华中工作,参加整风学习,同时继续参与指导华中地区和新四军的抗日斗争。1945年春,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同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8月,陈毅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新四军军长、中共中央华中局副书记。
指挥解放战争
1945年10月,陈毅指挥部队发起津浦路阻击战,至次年1月上旬,共歼国民党军2.8万余人,掩护了向东北进军的部队,同时阻挡国民党军北进。1946年6月,陈毅指挥所部进行自卫反击战,歼灭山东境内胶济、津浦铁路沿线残存伪军3万余人,先后解放德州、泰安、枣庄、周村、张店、胶县、高密、即墨等城镇,巩固了山东解放区。6月底,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7月14日,陈毅在山东野战军前方指挥部干部会议上发表《如何争取自卫战争的胜利》的讲话。根据战争的过程与变化,他提出打运动战歼灭战的战术原则,要求部队有高度的机动性,在进行运动战中,必须改变过去游击主义的习气,全军上下要团结和陈毅统率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部队,抗击50万国民党军对华东解放区的大举进攻,于12月在宿北战役中歼灭国民党整编第六十九师2万余人。
1947年1月,陈毅与粟裕等指挥27个团兵力,发动鲁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六、第五十一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共5.3万余人,并缴获大批坦克、大炮和汽车。1月下旬,新四军番号撤销,陈毅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1947年2月,陈毅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发起莱芜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区前进指挥所、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俘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战役期间,陈毅成功策反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军军长韩练成,韩练成放弃指挥,秘密脱离部队,加快了李仙洲集团的覆灭。3月底开始,国民党军集中主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陈毅先后组织指挥了泰蒙、孟良崮等战役,歼灭敌精锐主力部队。在孟良崮战役中,他改变过去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常规战法,以6个纵队主攻、4个纵队打援歼击敌师。5月中旬,陈毅指挥参战部队在孟良崮地区激战两日,歼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共3.2万余人,击毙其师长张灵甫。
6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转入战略进攻的部署,为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转入外线作战,陈毅命令华东野战军以5个纵队从鲁中分别向鲁西、鲁南进击。8月,5个纵队在鲁西南地区于国民党军队周旋。9月上旬,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第六、第十纵队和特种兵纵队主力南渡黄河,会同在鲁西南地区的5个纵队共18万人在菏泽以东发起沙土集战役,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七师及所属第一一七旅等9000 余人。随即陈毅率部挺进豫皖苏地区,仅1个月解放县城24座,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同年冬,陈毅赴河北省建屏县(后改为平山县)西柏坡和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向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汇报情况。途中,他应邀在中共中央邯郸局、晋察冀、晋绥等地作报告。在《华东一年来自卫战争的初步总结》中,谈了战略问题、战役问题、战斗技术等问题,以及对国民党方面的解剖,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1948年5月,除了继续担任华东军政职务外,陈毅又担任了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11月,陈毅参与组织指挥淮海战役,和邓小平指挥中原野战军4个纵队和华东野战军2个纵队,从西面沿陇海路进逼徐州,迫使国民党军向徐州、蚌埠间的津浦路两侧收缩兵力,以利于华东野战军主力分割徐州以东李弥与黄百韬兵团的联系。随后,又指挥 6个纵队转到徐蚌线作战,攻克宿县,完成了包围徐州的战略任务。淮海决战历时66 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
1949年1月,陈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第三书记。4月,他与邓小平等统一指挥渡江战役,于4月23日占领南京城,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政权被推翻。随后陈毅和粟裕指挥了上海战役。他提出,既要打军事仗,又要打政治仗、政策仗,做到军政全胜;既要迅速歼灭敌人,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等。根据这一指示,参战部队先肃清外围,切断海上交通,再采取迂回包围、穿插分割战术歼灭敌人,于5月27 日解放上海。战役历时16天,共歼国民党军15万余人。
主政上海
1949年5月28日,陈毅带领军管会所属军事、政治、财经、文教等各接管委员会的主要干部,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和市长的身份,主持了接管旧上海市政府的仪式。此后数月间继续担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职务。陈毅指挥部队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剿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并领导组建了华东空军、上海防空军、华东防空军,以及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部队,扩建了华东海军。
1950年10月22日,陈毅当选上海市长。1952年2月,上海在陈毅的领导下开展“五反”运动。1953年底,在出席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时,陈毅作关于坚持部队政治工作制度的发言。会后,他与罗荣桓、谭政共同主持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该条例于1954年4月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颁布实行。
调任中央
1954年后,陈毅调到中央工作,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并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同时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2月,首次以副总理兼外长身份随周恩来对朝鲜进行友好访问,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事宜作了妥善安排。1960年,陈毅陪同周恩来或单独率团先后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蒙古、阿富汗等国,签订了中国同尼泊尔的友好条约和经济协定、中国同柬埔寨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国同蒙古的友好互助条约以及中国同阿富汗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陈毅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中国与缅甸、尼泊尔、阿富汗等划定了边界。1961年5月至1962年5月,陈毅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讨论和平解决老挝问题,促使会议达成协议,签订了《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和《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的议定书》。1963年底至1964年初,陈毅应邀参加肯尼亚独立庆典,并陪同周恩来访问亚非14国,实现了新中国领导人对非洲大陆的第一次访问。1964年4月至1965年6月,为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奔波于雅加达、开罗、阿尔及尔之间。当东道国阿尔及利亚发生政变使会议搁浅后,参与磋商,强调亚非团结,反对分裂,促使达成会议延期的协议。1965年9月,在北京发表著名的记者招待会讲话,阐述中国对一系列国际问题的看法,表明中国外交的严正立场,在国内外均产生深远的影响。
晚年生活
1966年1月,他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与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反对林彪、江青等“四人帮”的错误路线,遭受严重迫害。1969年夏天,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委托,他与聂荣臻一起,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国际形势,并向党中央提出了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的战略性建议。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逝世,周恩来、宋庆龄、叶剑英等人前往医院进行遗体告别。1月10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陈毅追悼会。毛泽东到场参加追悼会,周恩来致追悼词。
主要成就
军事
提出毛泽东军事学派
1945年3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陈毅在《建军报告》一文中,最先使用“毛泽东军事学派”的新提法,他认为,毛泽东军事学派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中国自近代以来,没有出现过适用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军事学和具有相应创造能力的军事家。随着大革命与土地革命战争的实践,经过毛泽东的创造,真正代表中国人民的独立的革命军事学派,即毛泽东军事学派才得以出现,一洗以往军事界抄袭外国军事理论的耻辱。
外交
对抗美苏
1958年秋,国民党军队在沿海地区进行骚扰活动,解放军炮击金门予以回击,美国增兵台湾,企图借机让台湾彻底脱离中国大陆。陈毅发表声明,通过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对美国针对中美在台海地区停火的言论进行反驳,指出美国想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同年12月,美军撤出部分海空军。20纪50年代末以后,苏联企图染指中国主权,陈毅在与外宾谈话中提出“我们不做外星国”的论断,有力回击了苏联的图谋。
联合第三世界国家
陈毅在对外交往中,特别在处理与国际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系中,严格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尊重它们的主权和内政,决不干预其内政。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残部在缅甸流窜并不断过境骚扰,陈毅遵从缅甸主权和宅中缅交往的大局出发,拒绝过境追捕,此后走访缅甸9次之多,加强了传中缅双方关系。
体育外交
1958年,中国对日本提出改善中日关系的政治三原则后,浅沼稻次郎、石桥湛山和松村谦三等日本政界知名人士相继访华。在一次会见中,陈毅对松村谦三先生提出一条建议:“围棋、乒乓、书法、兰花都可以交流,不谈政治,只谈友好。"松村谦三先生极为赞同。回后,他积极奔走,终于促成了1960年日本围棋代表团首访中国的中日关系破冰之行。1962年中国围棋代表团回访日本,此后中日民间交流日益增多。1964年12月,日本29位知名棋手发出呼吁,号召日本800万围棋爱好者参加要求恢复日中邦交征集3000万人签名的活动。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全面实现邦交正常化。
文学
陈毅早年即喜爱文学,十岁在青海寺学堂上学期间打下格律诗词的基础。法国留学期间,陈毅接受法国文学思想的影响,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尝试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影响中国的文学。反映青年的思想、生活和遭遇,启迪青年觉悟,唤起青年斗争,是陈毅早期的特色之一。随着对革命事业的投入,陈毅的小说创作逐渐减少,后期的诗作贯穿其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陈毅逝世后,其妻子张茜整理出《陈毅诗词》和《陈毅诗词选集》,收录陈毅大部分诗词名篇,197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公开出版《陈毅诗词选集》。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时曾说,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陈毅同志是立了功劳的。他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做出了贡献,这已经作了结论嘛。
后世纪念
上海陈毅广场
陈毅广场位于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南京东路口东面,广场内建有陈毅的青铜塑像,高5.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5米。雕塑旁建有生平纪念牌,介绍陈毅生平经历。
陈毅纪念园
陈毅纪念园(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旧址纪念园)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成都工业学院中心广场东南侧。园区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布展面积1000余平方米,纪念园分实物展、陈毅生平图片展、弘扬陈毅精神成果展三个部分。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国政府网.2024-01-14
陈毅.中国政府网.2023-11-03
怀念陈毅同志.央视网.2024-01-14
陈毅.人民网.2023-11-03
中国驻爱沙尼亚历任大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爱沙尼亚共和国大使馆.2024-04-15
成都市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都市人民政府.2023-11-02
战上海 (1959).豆瓣电影.2023-11-02
陈毅市长.豆瓣.2023-11-02
香山叶正红 (2021).豆瓣电影.2023-11-02
破晓东方 (2022).豆瓣电影.2023-11-02
换了人间 (2018).豆瓣电影.2023-11-0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留学法国
开始革命
长征留守
深化国共合作
投身抗日
指挥解放战争
主政上海
调任中央
晚年生活
主要成就
军事
提出毛泽东军事学派
外交
对抗美苏
联合第三世界国家
体育外交
文学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后世纪念
上海陈毅广场
陈毅纪念园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