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科恩伯格(Roger David Kornberg),出生于1947年。毕业于
斯坦福大学,获化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6年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1978年,罗杰·科恩伯格成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结构生物学教授。2006年10月4日,罗杰·科恩伯格因揭示“
真核生物转录的分子机制”而独享诺贝尔化学奖。2013年,罗杰·科恩伯格兼职担任
中山大学创新药物与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12月17日,罗杰·科恩伯格被聘为“
复旦大学荣誉教授”。
罗杰·科恩伯格,1947年出生,是家中的长子。1967年,他毕业于
哈佛大学,获
化学学士,1972年于
斯坦福大学获化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
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从事
博士后研究。
1976年,罗杰·科恩伯格成为
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助理教授,于1978年成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结构生物学教授。
2006年10月4日,罗杰·科恩伯格凭借其对基因信息从脱氧
核糖核酸(DNA)被复制到核糖核酸(RNA)的过程研究(“
真核生物转录的分子基础”),独享化学奖。
2013年,罗杰·科恩伯格兼职担任
中山大学创新药物与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并于2014年获聘为中山大学顾问董事会董事。次年5月26日,罗杰·科恩伯格一行访问中山大学,双方就美国
斯坦福大学和中山大学在
生物医学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交换了意见。
2016年12月17日,罗杰·科恩伯格被聘为“
复旦大学荣誉教授”。同月19日,罗杰·科恩伯格和
冯守权共同为沈阳UniteIVFHospital(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研究中心,简称UIH)揭牌。其后,罗杰·科恩伯格于2018年9月13日应邀到
南昌大学作专题学术报告。
2023年7月17日,
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特聘教授罗杰·科恩伯格/Co-PI副研究员张贺桥研究团队(结构生物化学课题组)在
学术期刊《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lass I histone deacetylase complex: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correlate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
真核生物I类组蛋白去
乙酰化酶Clr6-HDAC
配位化合物3.2 Å
冷冻电镜结构。
罗杰·科恩伯格的学术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发现了真核生物
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元:核小体(nucleosome)的结构组成;发现了调控真核基因转录的重要成分:
中介体复合物(Mediator);成功解析了
核糖核酸聚合酶II
催化信使RNA合成各个过程的高
分辨率晶体结构。此外,他的发现还包括:提出了核小体是
真核生物转录的通用抑制因子学说;首次鉴定了真核生物染色质重塑因子RSC
配位化合物等。
罗杰·科恩伯格通过冷冻核糖核酸的生成,捕捉到了分子
真核生物转录的过程。罗杰的发现,进一步深化了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的研究成果。阿瑟47年前获得了诺贝尔病理和医学奖。老科恩伯格开拓性的研究,描述了基因信息从母
细胞向子细胞的传播方式,他的儿子罗杰则将上述发现推进到了分子领域。(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科学奖评奖委员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