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英文:Gobi)是指在干旱或极端干旱区受长期的、强烈的
风蚀或物理
风化作用,广泛分布于地势开阔地带,地表由
砾石覆盖的一类
荒漠景观。具有地理意义的戈壁最早出现在
欧洲文献中,被描述为分布在
蒙古国和
中原地区之间的、连贯
张家口市与兴库伦(
乌兰巴托)的通商大道所贯穿的广大荒漠地区。
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在1843 年出版的《中央亚细亚》一书
中将戈壁界定为分布在
天山与
昆仑山脉东段的区域,它隔开了天山和昆仑山脉与南北向的
大兴安岭,这本书使戈壁变为一般科学名词。中文“戈壁”来源于
蒙古语Говь,仅指砾质、石质荒漠,半荒漠平地。
戈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风化剥蚀和洪积,按成因分类,可将戈壁分为堆积型戈壁与剥蚀型戈壁两类;按生物特征分类,戈壁可分为三个子类:
荒漠草原戈壁、草原化荒漠戈壁、荒漠戈壁。戈壁地面组成物质以粗大的
砾石或
基岩为主,地面平坦,但也略有起伏。戈壁的
植被较沙漠更为稀疏,以灌木、
半灌木荒漠和
荒漠草原为主。戈壁地区通常为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春季干冷,夏季温暖。戈壁水源缺乏,其区域属于内陆流域,地表径流稀少(多由区外流入),地下水位较低。戈壁土壤主要是灰褐色与褐色的碳质土(富于碳)、
石膏土(含有石膏)、粗砾石土,常与多沙盐沼及
黏土结合在一起。
戈壁主要分布在
蒙古国南部和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与新疆塔里木、准噶尔以及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
山麓地带,其中分布在中国的戈壁总面积约有66.1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6.9%,蒙古国南部的戈壁
荒漠,面积达到了4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蒙古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戈壁区土地资源、
太阳能、
风能以及各种矿产资源较丰富,可供开发利用。例如蒙古国
南戈壁省开发有苏吉山矿区、中国开发有塔里木轮南油田等。戈壁区也有一些
水资源和
生物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在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或者有山泉出露的戈壁,会自然形成水草丰茂的
绿洲,如中国
新疆天山南麓、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区的戈壁滩,可以通过引水灌溉,建造出人工绿洲。此外,戈壁也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地质学家在中国
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将军庙戈壁滩中的
侏罗纪地层内发现了分布广泛的硅化木化石,数量多达上千株;1958年,中国军人在
罗布泊西部一片戈壁滩上,开始建设马兰基地,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枚
原子弹在马兰基地爆炸成功。
命名
具有地理意义的戈壁最早出现在
欧洲文献中,被描述为分布在蒙古和中国之间的、连贯
张家口市与兴库伦(
乌兰巴托)的通商大道所贯穿的广大
荒漠地区。
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在1843 年出版的《中央亚细亚》一书中将戈壁界定为分布在
天山与
昆仑山脉东段的区域,它隔开了天山和
昆仑山脉与南北向的
大兴安岭,这本书使戈壁变为一般科学名词。
中文“戈壁”来源于
蒙古语Говь,仅指砾质、石质荒漠,半荒漠平地。习惯上将石质和砾质荒漠称为戈壁。“戈壁”一词所描绘的形态更多与砾漠相重叠,由于戈壁已然成为了一种地理形态标签,被用来形容类似形态的荒漠,
蒙古高原腹地的这块戈壁又被称之为“大戈壁”,又由于戈壁与沙漠的关系相较紧密,常常呈现相杂的状态,“大戈壁”也被人们称之为 “
戈壁大漠”。
定义
戈壁(Gobi)是指在干旱或极端干旱区受长期的、强烈的
风蚀或物理
风化作用,广泛分布于地势开阔地带,地表由
砾石覆盖的一类
荒漠景观。戈壁是荒漠的一个类型,荒漠是指一切
植被稀少的大型干旱区,形态上可以划分为:岩漠、砾漠、沙漠以及泥漠四种,而戈壁则为荒漠中的岩漠与砾漠。
成因
形成条件
戈壁形成的条件有以下六种:位于
太阳辐射强烈、年降水量通常不足200毫米、蒸发量高于2000毫米的区域;地表组成物质以
粒径大于1毫米的砾石为主;土壤以干旱土、新成土、盐成土和雏形土四大土纲为主,土壤发育较弱,有机质和土壤水分含量低;水源贫乏,地表径流少,地下水位低;地表物质经过长期的
风蚀作用或物理
风化作用;地表基本平坦,虽偶有起伏,但相对高差不足30米。
形成过程
地带表面沉积的
砂岩、粉砂质
泥岩以及砂砾岩等比较疏松的岩体在
太阳和风的作用下,不断被风化剥蚀,变成大量碎屑物质。这些大小混杂的碎屑物质从山上崩解下来,开始在山脚下堆积起来。在洪水的作用下,被冲到较远的
山麓地带,形成大面积的洪积平原。每当干燥季节,在大风的作用下洪积平原上的碎屑物质中的细砂和尘土被吹到天空中,其中尘土被吹到千里外的地区,形成了
黄土高原;而那些细砂则被风携带到附近,形成沙漠;
粒径比较大的
砾石,则被留在原地,加之
喜马拉雅山脉的雨影效应阻挡了雨云抵达内陆地区,便形成了如今的戈壁。
地理特征
戈壁地区通常为
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处在干旱、极干旱条件下,以“风大”和“风多”为典型特征。戈壁地面组成物质以粗大的砾石或
基岩为主,地形坚硬,地表平坦,其水土极端缺乏,植物极难生长,以灌木、
荒漠和
为主。戈壁地表略有起伏的地区,广布微形凹下的侵蚀沟,沟谷内有较良好的水土和小气候条件,植物生长较好。戈壁地区的动物具有对干旱的适应性,比较适于沙漠、戈壁环境生存。戈壁景观包括沙漠盆地、山脉和沙丘,但也有独特的地貌,例如峡谷、
绿洲和天然岩层。
气候
戈壁地区通常为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春季干冷,夏季温暖。年气温升降幅度相当大,1月份平均低温可达到-40℃,而7月份平均高温则可攀升到45℃;日气温升降幅度也十分巨大。气温年较差一般达40℃以上。戈壁地区日照丰富,风力强劲,北风和西北风盛行于戈壁,以“风大”和“风多”为典型特征。戈壁处在干旱、极干旱条件下,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干燥度在20以上,寒暑变化剧烈。
水文
戈壁水源缺乏,其区域属于内陆流域,地表径流稀少(多由区外流入),地下水位较低。由于戈壁极干旱的自然条件,戈壁的水系主要是地下的,地面河流几乎没有常流,山地水流也局限于戈壁边缘,而且流入松散的土壤或多盐的、封闭的凹地时,山地水流也很快干涸。有些局部地区,特别是河流两岸和
黄淮平原边缘,有较多的地表水及
地下水,为开发利用和改造戈壁提供有利条件。
土壤
戈壁土壤主要是灰
褐色与褐色的碳质土(富于碳)、
石膏土(含有石膏)、粗
砾石土,常与多沙盐沼及
黏土结合在一起。戈壁区极端干旱,自然环境恶劣,土壤主要有以下特征:若在极端干旱区,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盐分容易积累在表层土壤,则土壤呈微碱性;若在戈壁的特殊地段,如河流边或是戈壁低洼地,水分条件好,
植被生长好,土壤改性条件相对较好,则土壤呈微酸性;由于植物根系及枯枝落叶等
土壤有机质来源极少,导致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很少,
土壤肥力较低,
土层薄,质地粗,水分和养分缺乏。
生态
植被
戈壁区气候干燥、
降水稀少,植被较沙漠更为稀疏,以灌木、
荒漠和
为主,种属较单纯,一般覆被度仅1%~5%左右,有的甚至寸草不生。部分地区覆被度可达20%~30%以上,是良好的草场。戈壁植物具有以下特征:以灌木和
草本为主,灌木包括灰麻雀的盐草(Salsola passerina),灰色
撒尔维亚和低矮的草,如针草和缰绳草;以旱生和超
旱生植物为主,如
红砂( Reau-muria songarica)、珍珠
猪毛菜( Salsola passerina) 、
白刺(
白刺属 tangutorum) 和骆驼刺(Peganum harmala)等;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如骆驼刺,植株高度20厘米~ 30厘米,可其根深可达 20米;枝叶稀少或退化,叶面积指数小;叶片较厚或退化。多浆旱生植物的叶片厚度是中生植物叶片厚度的4倍到5倍;叶或嫩枝表面具有绒毛或革质层或蜡质层,
气孔下限,
栅栏组织发达。
动物
尽管条件恶劣,但戈壁地区仍有着许多动物,它们具有对干旱的适应性,比较适于沙漠、戈壁环境生存。戈壁的动物包括有云猫、野生
双峰驼、
蒙古野驴等。蜥蜴特别适应
戈壁大漠的气候,大约有30种蜥蜴分布在蒙古南部边境。戈壁地区也有许多珍稀的野生动物,如野驴、
普氏野马、
盘羊、
鹅喉羚、以及狼、
狐属、野兔、
詹氏小羚羊和捷尔伦羚(dzeren)等。
尼古拉·普热瓦利斯基氏野马曾分布于
荒漠西部地区,在野外可能已经灭绝,
啮齿动物包括旱与
囊鼠科,还有
爬行纲。
分类
按成因分类
按成因分类,可将戈壁分为堆积型戈壁与剥蚀型戈壁两类,往下可再分为若干亚类。
剥蚀戈壁
剥蚀(侵蚀)戈壁,又称岩漠,由
基岩经过长期的剥蚀风化而成,形成过程以剥蚀 (侵蚀)作用为主。地表波状起伏、光秃裸露,组成物质主要为
砾石、砂砾以及基岩等,碎石直径一般为5厘米~10厘米,也有10厘米~20厘米的,碎石、砂砾层很薄,多在1厘米以内。这类戈壁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表面有一层油黑色的漆皮;二是
三棱石相当普遍且多呈
黑三棱形。
剥蚀戈壁又可分为剥蚀石质戈壁和剥蚀—坡积—洪积粗砾戈壁2个亚类。剥蚀石质戈壁准平原化现象显著,地面几乎全部为戈壁,而戈壁面上基本没有或很少堆积物,因而大部分地方
基岩裸露,山地基本削平,仅以零星残丘存在,呈狭带状分布于
马鬃山等
内蒙古高原边缘山地及其山前地带;剥蚀—坡积—洪积粗砾戈壁的地面组成物质以直径2厘米-20厘米粗砾为主,由坡积—洪积作用而成,带棱角,分选作用和磨圆度不佳,一般堆积物厚度不到1米,其下即为削平的基岩,广布于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在马鬃山、
天山等
山麓地带也有狭带状分布。
堆积戈壁
堆积戈壁,通常称为砾漠,形成过程以
堆积作用为主,也是山地
风化作用破坏的产物,经河流搬运至山前地带堆积(洪积或冲积)而成,大多是古代或现代的洪积扇。地表较平缓,一般为2°~17°,越近山麓
坡度越大。组成物质以
砾石为主,夹杂有砂粒。堆积戈壁分布在大型盆地(如准噶尔、
塔里木盆地和
柴达木盆地周边)及一些
山系的山麓地带(如
阿尔金山脉和
祁连山脉北麓)。
按
粒径大小,堆积戈壁可细分为3个亚类。首先是粗砾质戈壁,粗砾质戈壁表面主体组成物质较粗,主体物质主要由粒径大于64毫米的砾石组成,该种类型的戈壁一般主要是洪积物,分布在洪积扇的顶端,砾石磨圆度差,粗细不均,地面坡度较大,坡度一般在17°;其次是中砾质戈壁,戈壁表面主体组成物质粒径介于4毫米到64毫米之间,一般主要是冲洪积物,主要分布在冲洪积平原地带,
砾石磨圆度较好,粗细相对均匀,砾石覆盖密度大,地面基本平坦,
坡度一般在0.5°~3°不等;最后是细砾质戈壁,戈壁表面主体组成物质
粒径介于1毫米到4毫米之间,一般主要是冲积物,主要分布在
冲积平原区域,砾石磨圆度较好,粗细相对均匀,地面基本平坦。
按生物特征分类
戈壁主要分布于
温带荒漠带、温带
荒漠草原带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带—
温带草原化荒漠带。据此,根据戈壁所处自然地带的
植被特征可分为三个子类:荒漠草原戈壁、草原化荒漠戈壁、荒漠戈壁。
荒漠草原戈壁
荒漠草原戈壁的植被类型为旱生、丛生
小禾草和小半灌木占优势。建群种由强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经常混生大量强旱生小半灌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强旱生小半灌木可成为优势种。荒漠草原戈壁植被特征表现为从草原向荒漠过渡特征,植被盖度一般大于5%。
草原化荒漠戈壁
草原化荒漠戈壁植被类型为旱生、超旱生的小灌木、小半灌木或灌木为优势种,并混生有一定数量的强旱生
多年生植物和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形成的一类过渡性草地类型。草原化荒漠戈壁
植被属荒漠植被类型,但具有较明显的草原化特点,是荒漠与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带,植被盖度一般介于1%~5%之间。
荒漠戈壁
荒漠戈壁植被类型为超旱生的半乔木、
半灌木和灌木或旱生的肉质植物占优势的稀疏植被。根据植被建群种,又分为4种类型 (植被亚型),即小乔木、灌木、半灌木与小半灌木、垫状小半灌木 (高寒
荒漠) 。植被特征表现为典型的荒漠植被类型,植被盖度通常小于1%。
分布
世界上戈壁分布最广的是中国和蒙古,各戈壁的分布往往由山地向两侧
谷地或盆地作带状排列。
中国的戈壁广泛分布于
温都尔庙—
百灵庙—
鄂托克旗—盐池一线以
西北的广大荒漠、半荒漠平地,主要集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部、
阿拉善高原、
河西走廊、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等几大区域,戈壁面积约66.1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6.9%。
蒙古国南部为广阔的戈壁
荒漠,面积达到了4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蒙古国的戈壁主要分布在
阿尔泰共和国省东部、巴彦洪戈尔省南部、
前杭爱省南部、
中戈壁省、
南戈壁省、戈壁苏木布尔省及
东戈壁省。
分布在中国和蒙古的典型戈壁地区有大戈壁地带、黑戈壁地带。大戈壁包括中国北部、西北部及
蒙古国南部,其北至
阿尔泰山、蒙古国的草原地带,西到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到
河西走廊和青藏高原,东南至
黄淮平原。黑戈壁的地表有大量的黑色
三棱石,其东起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最西侧
阿拉善盟的
额济纳河(又名
额济纳河、弱水),北抵中蒙边界,南临中国
河西走廊西段,西依中国天山东段。
开发与利用
工程建设
古代的关隘建设
在中国敦煌
西北约90千米处的戈壁滩,残留着一片由
黄土夯筑的遗迹,那是丝绸之路必经要道和重要的军事关隘—玉门关。
西汉,
刘彻开通
西域道路,设置
武威郡、
张掖郡、
酒泉郡、
敦煌郡等
河西四郡之时,便有了此关隘。玉门关现存的城垣完整,总体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3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及邮驿之路。
现代建设
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东起
兰州市,途经万里长城西端
嘉峪关市,西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山口市,全长2423千米,经过广袤的戈壁地区,曾是新疆通往内地的唯一铁路线。1952年10月1日,兰新铁路在兰州破土动工,于1958年12月铺轨越过甘、新交界的红柳河,1971年12月,全长457公里的南疆铁路
吐鲁番市至库尔勒段开始修建,于1984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20世纪80年代,兰州至武威间进行了电气化改造。1994年至1996年
武威市至
乌鲁木齐市间增铺了双线。1985年5月,全长476千米,自
乌西站引出至中哈边境口岸
阿拉山口站的兰新铁路西延线动工修建。2006年8月23日实现复线运营,全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已于2012年12月31日完工并已投入使用。
西宁—吐尔尕特公路
西宁—吐尔特公路,又称315国道(或“国道315线”、“G315线”),是在中国的一条国道,起点为青海西宁,终点为新疆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吐尔尕特,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普通国道60条东西横线的第14条,路线简称为西吐线 ,全程3063千米。
经济建设
在畜牧业方面,戈壁及其半
荒漠地段主要是牧区,
绵羊和山羊占牲畜总数的一半多,次重要的是大角家牛。马仅占牲畜总数的一小部分,与大角家牛集中在东南地区草木较为茂盛的半荒漠。相当数量的牲畜由
双峰驼组成,至今还在一些地区用于运输。在农业方面,在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的
山麓地带或者有山泉出露的地方,常常会自然形成水草丰茂的
绿洲。在中国新疆天山南麓、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区的戈壁滩,还通过引水灌溉,建造出人工绿洲。在“瓜果之乡”
吐鲁番市,当地人巧妙地利用纵横交错的坎儿井,引出
地下水灌溉农田,种植
哈密瓜、
葡萄等多种水果,发展了独具特色的绿洲农业。
资源开发
戈壁看似贫瘠,却
风能、
太阳能资源富集,地表下蕴含着多种矿产和石油资源。对戈壁的开发例子有很多,例如
蒙古国南戈壁省开发的苏吉山矿区、处在戈壁的中国塔里木轮南油田等。
蒙古国南戈壁省的苏吉山矿区
蒙古国南戈壁省的苏吉山矿区处于华北板块与
西伯利亚地区板块之间,是古亚洲兴蒙造山带的组成部分,位于索伦
缝合带北缘之中晚
古生代古尔万赛罕岛弧
地体与晚古生代混合地体的结合部,属于乌拉尔一蒙古成矿带的中东段,从区域成矿条件角度来看,本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是十分优越的。矿区内晶质矿物赋存于上元古界苏吉山组合变质岩系的上部,矿床属于大结晶的鳞片矿床,是非常优良的矿石,可以作为生产尖端石墨制品的原料。其晶质矿物,在
机械工业中可以用作航天飞船、飞机、轮船、火车等高速运转机械的无油润滑剂;在
化学工业中可以用于制造各种抗腐蚀器皿和设备;在核工业中可以用作原子反应堆中的
中子减速剂和防护涂覆材料等。
中国的塔里木轮南油田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陆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分布着中国80%以上的超深井。轮南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的轮南断垒带,是三叠系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轮南油田是中国西部石油开发中较早启动的油田,是中国“西气东送”这一重点工程中的送气油田之一。 1989年4月随着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部的成立,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也正式启动开发油田。到1995年,轮南地区已有包括轮南油田、桑塔木油田、解放渠东油田和吉拉克油田在内的四块油田,轮南油田石油产量稳定,为中国的“西气东送”工程贡献着油气资源支持。
中国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中国沙漠、戈壁、
荒漠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
内蒙古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陕西省等省份,面积广阔,
风能、
太阳能资源富集,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比重60%以上。2021年10月中下旬,中国的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集中组织开工了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主的大型风电
太阳能光伏基地项目,总规模近3000万千瓦。此举充分发挥了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建设条件好、受
土地利用影响小的特点,结合电网与消纳利用条件,推进风电、太阳能大规模开发和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促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重要举措。
相关研究
发现化石
1923年,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支考察队在
蒙古高原寻找早期人类活动的证据时,偶然发现了恐龙蛋化石,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后来,在戈壁中不断有各种各样的恐龙蛋和恐龙骨架化石被发现。
地质学家在中国
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将军庙戈壁滩中的
侏罗纪地层内发现了分布广泛的硅化木化石,数量多达上千株,它们或直立,或平卧,或断裂数节,直径通常为1米左右,最大者超过2米,树龄至少在千年以上。2006年8月,古生物学家在奇台县发掘出一具体长35米的
恐龙化石,因其体形庞大而被称为“亚洲第一龙”。如今,为了保护珍贵的
地质遗迹和化石资源,这里已经建立了奇台硅化木—
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核武器试爆
1958年,中国军人在
罗布泊西部一片戈壁滩上,开始建设
原子弹试验基地,其位于新疆马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境内,名为马兰基地,是中国上世纪60年代
核试验基地的研究中心之一。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在马兰核试验基地爆炸成功。1967年6月I7日,中国第一枚
氢弹在马兰核试验基地试验成功。1969年9月23日在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中国第一次地下
核爆炸试验成功。1996年7月29日,这里进行了最后一次实弹核试验。
戈壁的生态研究
生态位可以定量描述物种对环境的响应和环境对物种的影响及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生态位理论成为研究
植物群落内物种稳定共存、物种进化
演替与物种间竞争机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相关人员对
酒泉市荒漠戈壁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在综合反映各生态因子作用的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组合而成的两条资源轴上,
测度分析了甘肃酒泉荒漠戈壁灌木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在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两条资源轴上,
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
泡泡刺(
白刺属 sphaerocarpa)和合头草(
合头草属 regelii)的重要值和
生态位宽度均较大,说明这些物种适应能力强,能够较好地利用环境资源,分布范围大,作为
荒漠戈壁灌木群落中的广域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荒漠戈壁优势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多数较小,在群落类型和海拔
梯度资源轴上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分别占总种对的62.63%和77.89%;荒漠戈壁优势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著的正关联,表明该
植被群落结构及其物种之间处于稳定共存的状态。
怪石圈
吐鲁番市地区
鄯善县文物工作者在
火焰山北部戈壁发现大面积罕见神秘“怪石圈”。这些“怪石圈”占地面积约一万余亩。“怪石圈”地处吐鲁番地区善县
连木沁镇10多公里的戈壁滩上。“怪石圈”有大有小、有圆有方,有的为“口”字形串联状,有的为方形与圆形石圈混合摆置。其中一个被称为“太阳圈”的巨型石圈由4个同心圆组成,最大外圆直径约8米,最小的内圈已被破坏。在“太阳圈”的东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石圈。奇怪的是,这些“怪石圈”所用的石头在附近的戈壁滩很难找到。这片神秘“怪石圈”的形成及历史至今是个谜,有待专家考证。
相关文化
影视作品
戈壁行者 (2021)
戈壁行者是中国大陆
徐立拍摄的故事,是一部两个月成片的纪录电影。戈壁行者以戈壁为题材,以第七届千人走戈壁为片场,以2128位徒友为“演员”“单腿侠”,为我们呈现真实的生命故事,每一个画面都是一次唤醒与重生。
大笑戈壁 (2016)
《
大笑戈壁》是一部以戈壁风貌为影像基调,展示西部风情表达人文关怀的电影。《大笑戈壁》是在汉代河西四郡之一的
酒泉市拍摄的电影,电影由青年导演雷波自编自导。影片通过戏剧手段和黑色幽默的形式展示了一个
大西北农村的典型的小人物在面对金钱与权力,面对善与恶、爱情与兄弟情时是如何抉择的,是把自己扎在根儿里的纯朴善良、与世无争、大情大义的西北魂挖出来扔到
马里亚纳海沟里去,还是挺起腰杆不抛弃、不放弃,用智慧和正义的力量与黑暗和不公平据理力争,这是影片里人物与自己内心的矛盾,也是人与社会的矛盾。
哭泣的骆驼
《哭泣的骆驼》是由
德国、蒙古联合制片的90分钟纪录片,该片由琵亚芭苏伦·戴娃、Luigi Falorni联合执导,于2004年1月8日在德国上映。该片通过讲述蒙古南部戈壁一个游牧家庭的普通生活,向人们展示了草原人勤劳、纯朴、善良的性格。影片由两名
慕尼黑电影学院学生创作并拍摄完成的,在干旱辽阔的
蒙古国的戈壁沙漠上,他们完成了全部的剧本创作和拍摄工作 。
文学作品
《戈壁》
《戈壁》是蒙古国著名诗人巴·拉哈巴苏伦的代表作之一,在以戈壁为题材的蒙古国现代诗歌中,亦属上乘之作。《戈壁》貌似是对一个个普通景物的叙述,实则承载了多重心理体验和蒙古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戈壁是蒙古人世代繁衍的家园,蒙古人在这片土地上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因此,蒙古人的性格中便有了戈壁的坚毅,蒙古文化中便渗透了戈壁的气息。
艺术文化
佛教系列洞窟寺庙群
中国西北地区附近的戈壁建有佛教系列洞窟寺庙群,这些寺庙建于3~10世纪,在沙漠干燥的空气中被很好地保存下来,其中壁画与文献的质量和数量一直无与伦比。对这一建筑群的科学研究,随
匈牙利裔
英国考古学家和地理学家
马尔克·斯坦因(Aurel Stein)在1907年发现千佛洞开始。其中,较为有名的有
莫高窟、
克孜尔石窟等。克孜尔石窟处在
塔里木盆地荒凉的
戈壁大漠边缘的一片绿洲上,是
中原地区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克孜尔石窟有4个石窟区,正式编号的石窟有236个,大部分
塑像都已被毁,还有81窟
存有精美壁画,为古代
龟兹的文化遗存。莫高窟坐落于中国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
敦煌市,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古丝绸之路
古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或
洛阳市, 经
甘肃省、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古丝绸之路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而河西走廊有大片的戈壁荒漠。戈壁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沿线几个重要城市的所在地,千百年来,有很多商队路过这里,奔波往返于欧亚之间,沿途经过
敦煌市、
哈密市、
吐鲁番市等诸多崛起于戈壁绿洲的都市,让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变得异常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