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它是指能够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传播几分钟到60分钟不等的影片,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
在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凭借其微周期、微投资、微时放映和互动性强的特点,得到迅速发展,受到年轻群众的追捧。微电影内容融合了幽默诙谐、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大多关注社会话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微电影更加关注观众需求,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产生社会效应。
微电影概念
关于微电影的概念有两种主要观念。
第一种观点认为,微电影没有区别于传统电影和
短片的独立属性,其“新”主要体现在传播途径的转变,是短片的另一种呈现方式,不能视为新电影。而且微电影达不到影院的放映标准,更适合叫“微视频”。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微电影是新媒体催生的新的电影形式,有着和电影相同的美学属性,具有更高的交互性,是相对于基础性电影的功用性电影。微电影是在“第一电影”基础上融入开放、即时、互动性等特点的“第三电影”,可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传播,时长在几分钟到60分钟不等的影片,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诞生背景
传播媒体
新媒体对微电影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传播环境。新媒体一般指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互联网等新型媒体。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符合中国网民的娱乐需求,为微电影的成功提供了有利的传播环境。数字摄影门槛降低,智能手机的视频功能日益强大,三大短视频平台进入白热化争夺。另外受众对“
碎片化”的内容有一定的观看需求,再加上简短的内容呈现,使微电影应运而生,获得爆炸式的传播效果。
受众群体
年轻的受众群体成为微电影发展的保证。新媒体环境下年轻人成为主体受众,其熟悉网络,喜欢体验新鲜方便的娱乐方式,微电影正好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娱乐内容,简单及时并且符合他们的需求。所以,年轻的受众群体为微电影的发展做出保证。
市场驱动
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也定会受到市场化下商业利益的驱动,一些微电影跟商家合作,成了企业品牌的宣传和推广片。一方面是因为微电影具有明确的
目标受众,喜爱微电影的多是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另一方面微电影有着很好的传播效果,它能唤起观众一定的情感共鸣,使观众对产品产生信任,再配以整合营销的策略,就能实现良好的商业目标。
发展过程
雏形
最早的微电影是1995年
美国广告人斯科特·扎卡林联合 FattalandCollins公司拍摄的电视剧《地点》。2005年,
胡戈恶搞影片《
无极》,剪接合成的短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被认为中国微电影的雏形。
兴起
中国媒体把2010年列为微电影元年。因为当年有一部微电影获得超高的点击量,它是美国汽车制造商“
凯迪拉克”邀请电影演员
吴彦祖拍摄的一支时长在5分钟且有故事情节的商业广告片《一触即发》。这支商业广告片采用电影化的拍摄流程制作,是一部具有完整故事性的长广告。这支长广告片在视频网站、电视台推出后成为爆款,有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微电影”,广告公司以及专业影视制作团队,纷纷开始创作微电影,一时间涌现出一批不同类型的微电影。这些微型电影因为制作相对精良,很快就在视频网站、电视台上传播开来,刮起一场商业、公益、剧情等类型微电影风。2010年
筷子兄弟创作的《
11度青春之《老男孩》》,这部作品被视作微电影诞生以来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也让“微电影”的概念越来越走进大众视野。
繁荣
微电影在新媒体下经过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使用微电影,如政府、高校、公共服务等。而且各地微电影协会也纷纷成立,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微电影的发展,最早成立的微影协会就是
绵阳微电影协会。各地“微电影节”或微电影比赛也接踵而来。2011年4月,网易举办中国首个“微电影”节。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中央新影集团、
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厅在2013年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提出表彰亚洲各国优秀微电影作品及影视人员,用实际行动激励影视创作人多出微电影精品。获得第六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最佳作品奖”的微电影《两个人的足球》;第七届
亚洲微电影大赛金海棠最佳作品奖、最佳导演奖的微电影《归燕》都是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作品。
微电影特征
1.时长短,投资少,制作规模小
微电影不等于传统网络视频短片。一部电影诞生的背后,是一条庞大的工业流水化作业生产线。同样,微电影的制作在技术上和艺术上也有很高的要求,在这些专业化的要求上微电影并不等于传统的网络视频短片,微电影更偏向商业化的专业影视制作。
2.主题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从诞生之初微电影就自带“生活”烙印,其主要取材于大众生活和社会热点话题,反映日常社会生活, 表达着普通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满足人民
碎片化的观影需要。
3.结构具有高压缩性
微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更多地是围绕一个主题,采取斩“头”去“尾”加大“中部”矛盾冲突的模式,表现为“弱两边、强中间”的高度压缩结构。在叙事风格和节奏把握上具有微叙事及快节奏叙事的特点,构思行文凝练,故事情节简练,力求用最短时间抓住眼球,吸引流量,将观众带入故事氛围。
4.人物刻画场景少
微电影受影片时长和低成本投入所限,拍摄场景能少则少,不求营造宏大场景,人物刻画往往删繁就简。
5.创作基础低
网络的普及和视频拍摄技术的成熟,使得全民制作微电影成为可能,人人皆可发布自己的作品或观看评论他人的微电影作品。
6.受众群体年轻化
微电影主要依靠互联网传播,其快节奏、短小精悍的内容形式和“微”“短”的快餐式特点契合年轻人的观影习惯及时间需求。目前,年轻人已成为微电影的主要受众。
7.多方元素融合
微电影具有网络文化的鲜明特色,强调参与性、 互动性、及时性,一定意义上代表着融媒体时代
文化产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并且具有具有多层次和多向度的叙事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商业。
电影题材
公益题材
关爱老人
《余龄》想要表达的
人口老龄化、老年人 心理孤独及年轻人生存压力大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优 势。本片聚焦的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养老问题,由 于生活压力大、年龄有代沟,所以子女往往无法深 入老人内心了解其实际需求。本片选择从家庭切入, 以小见大地反映社会现实问题。人物形象朴实生动, 话题贴近生活,能够更好地引发观众共鸣。
由
张大鹏导演的微电影《啥是佩奇》为例,其主要讲述了一位年事已高的爷爷为了满足孙子心愿,在全村寻找“佩奇”的故事。在都市,几乎每一个孩童都知道佩奇,但远居农村的爷爷并不了解, 他用自己的方式为孙子送上了他认为的“佩奇”。 影片时长很短但情节动人,给予观众情感上的冲击。
青春题材
自2010年微电影诞生后,青春校园题材微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导演们以灵动的镜头捕捉青春的瞬间,以回忆式的描述形式回顾校园生活,出现了一批以《再见金华站》《
我要进前十》《1000秒计划》《
四年一梦》等为代表的脍炙人口的青春校园题材微电影。如2010年由
优酷网出品的《11度青春系列 微电影》,11部微电影从多角度呈现了“青春、奋斗”的主题,在影视和网络界刮起了 一股青春的新旋风,受到了广大影迷的好评。
《北庄青春》以微电影的形式讲述了几代北庄人的奋斗历程,先辈为国为民冲锋在前,后辈又把自己的青春根植在这片热土,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种精神在人物刻画和情感塑造中融为一体,在回顾先辈热血青春的同时,展现出当代北庄年轻人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的青春风貌,诠释了北庄精神永不能丢的深刻内涵。
现实题材
现实题材微电影以其纪实性、社会责任感、传递正能量、艺术性等特 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
微电影《桥》便是现实题材,讲述了与母亲决裂的冯宇宏因为疫情被迫同母亲、女友生活在了同一屋檐下发生了一系列或是无奈、愤怒、伤感,或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冯宇宏也渐渐发现了以前未曾注意到的母亲的另一面。
扶贫题材
在扶贫过程中,涌现出很多闪光人物和动情事件,为扶贫微电影的拍摄提供了丰富素材的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比如《
幸福快车》《一抹阳光》《靠山》《同心》《岭上花开》等。扶贫微电影通过讲述中国扶贫故事,表达内在的思想情感,彰显特有的艺术追求,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电影制作
剧本创作
微电影是“类”电影,其剧本创作适用电影剧本创作的要素和步骤。好的微电影剧本必须有吸引人的剧情,为观众呈现一个好故事。
1.主题要集中鲜明,立意深刻新颖
主题是整部电影剧作的核心支柱和统帅,从始至终主导着电影剧本全部的创作活动人物、情节、场景、对白、结构及表现形式。主题的意义和价值决定了微电影的质量,是微电影创作的灵魂和核心。受篇幅和时长的限制,微电影的主题应坚持“钩子原则” “锤子原则”和“镜子原则”,要象钩子一样吸引住观众注意,有锤子般震撼的视觉表达效果,如镜子般照进生活现实,具有思考的价值。立意是一部影片的精髓所在,它决定作品的思想深度,是微电影创作成败的关键。微电影的立意要选准角度,找到巧妙、新颖的切入点,在短小精悍的戏份中能写出新内容、得出新的结论和感悟。
2.电影选材贴近生活
在题材的选择上要能小中见大,小中见深,通过对生活片段的提炼,以小故事反映大主题,从小事中感受时代的脉搏,
透视现实世界,揭示社会百态,体悟人生价值。
3.人物性格单一突出,对白鲜活精简
微电影通常以普通大众的视角,以小人物的活动来体现主题,受篇幅和时长所限,更倾向于塑造个性鲜明单一、易认易记有明显特征的扁平人物。人物设置一般在1~5个之间,人物关系不宜过于复杂,要始终为剧情服务。要用正面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粗中有细、单刀直入,尽可能淡化侧面描写。
4.情节相互照应,冲突合理安排
巧妙设计故事情节对于微电影创作至关重要。一要真实可靠,微电影是最接近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情节真实是其最基本的要求。情节设计要力争做到既合乎人之常情,又符合事物的规律。二要高度合,激发事件、戏剧性需求、情节点是微电影故事情节展开的三个重要元素,三者必须高度糅合以提升故事叙述的艺术性。
5.场景真实可信,画面衔接自然
微电影强调通过场景来带出对人物的刻画,即先设置场景再出场典型人物。微电影场景设置与选择要达到真实的生活和生活的真实的有机统一,够精准表达创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或情感倾向,不能凭空臆造场景,同时也要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具艺术性。人物与人物之间、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关系要高度相关,镜头的剪裁和场景的转换衔接自然,不能让观众在画面切换时摸不着头脑。
6.结构紧凑精巧,叙事简洁明快
在总体结构设计上,微电影坚持微叙事及快节奏叙事原则,故事背景、开端、发展和结局尽量压缩,最大篇幅展示高潮,精简故事情节,快速进入主题,力求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篇幅和最精确的语言抓住观众眼球。在剧情的设置和故事架构上要具有明确主线,科学设置单位时间内镜头密度,通过因果连接法、平行连接法或语言连接法等,采取
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将不同的场景进行连接,尽可能地将时间、场景、人物、情节等进行压缩,情节的节奏明快,突出人物在情节切换中的推动作用, 加大故事的戏剧性及紧张感,满足受众观影的心理预期。
制作流程
1.微电影项目策划
微电影项目策划包含的内容较多,包含剧本的创作、演员选择、道具器材的准备、拍摄计划以及
应急预案的制定等。微电影剧本创作是基础与重点内容,根据创作内容准备形影道具和器材,合理选择就演员,如公益教育类微电影演员选择中注意演员公众形象和影响范围。然后,拍摄计划内容中拍摄时间、拍摄方式需要根据剧情需要合理安排,拍摄地点需要实地考察,合理计划拍摄角度、位置等。最后,应急预案的制定也是重点项目策划内容,为有效应对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需要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措施。
2.微电影制作团队组建
微电影制作团队组建应与项目策划协调一致,在选择相关专业人才时应将人才的职业理念、专业技术水平和经验等纳入考虑范围。
3.微电影现场拍摄
微电影现场拍摄是微电影制作的重要环节。微电影拍摄中要善于运用分镜脚本制作,在现场拍摄之前,做好
摄影构图,分镜头画面拍摄相对简单,但需注意各画面镜头之间的衔接,完善的分镜规划促进后期拍摄过程的顺利进行。实际拍摄时,注意使用各种拍摄技巧,首先,观察拍摄现场环境,尤其注意可能发生危险的不良现场;然后,当场面过大时,
广角镜头不能满足需求,要利用“摇摄”的拍摄方式,借助外部力量,保持摄像机位置固定,变动摄像机
光轴。其次,在抓拍人物时巧妙运用“移摄”的拍摄方式,即摄像机放置在可活动的辅助设备上,移动摄像机进行拍摄。这种拍摄方式操作简单,而且可使画面呈现不断移动的感 觉。最后,变焦拍摄方式,即镜头对准某场景,将镜头缓慢推进, 最后聚焦在某个细节之处,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花卉、小动物、观赏品等细节的拍摄。现场拍摄表面看只是动作的变化,但实际中涉及许细节,对团队精神要求较高。
4.微电影后期制作
微电影后期制作是继剧本创作、现场拍摄后的又一重要环节,剪辑是重要的制作流程,即将现场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进行分解、组合和编辑,是完整微电影产生的重要过程。 剪辑首先要处理各镜头之间的时间与空间关系,这个过程直接 影响微电影的质量。剪辑工作既要求技术精湛而且对创作能力要求极高,每个环节可影响整体微电影的效果。
5.微电影成品宣传
微电影成品推广是微电影制作的最后环节,推广途径和方式对微电影有一定影响。可以选择推广至各大视频网站,供观众观看和欣赏;还有部分精品会由电影公司发行;另外还有少数质量较高的公益宣传微电影会以电视媒体形式播放等。
制作要点
制作技巧
1.巧妙运用分剪插接镜头
在剪辑的过程中,将与电影主体无关的内容删减,将有用的镜头进行拼接,调整不合理的时空关系。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要恰当使用插接处理,将不同时间、空间内发生的事情拼接进去,如回忆情节、环境
特写等,增加微电影情节的节奏感,制造紧张的气氛和悬念,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
2.把握镜头的方向感
因为拍摄具有空间性,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拍摄,在剪辑处理的过程 中,必须注重镜头的方向感,防止产生空间的混乱,避免“
越轴”现象。
3.恰当处理好运动镜头剪辑
微电影运动的镜头都有不同的节奏,运动速度或快或慢,将不同运动速度的镜头拼接组合,能够增强故事情节的节奏性,满足观众的心理变化节奏。在拍摄同一个画面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通过不同角度的镜头拼接去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使微电影的情节更加连贯自然,满足观众的视觉体验。
4.合理选择剪辑点
画面与声音的转换要符合情节环境,重视画面与声音的一致性,使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电影情节的发展。
微电影分类
微电影式广告
“微电影”广告时长大多在5分钟内,可以很好地展现企业产品,又能在有趣的故事中凸显企业品牌,如香奈儿香水、
奥迪A8L汽车、凯迪拉克汽车等这些 。
植入式微电影广告
与“微电影式广告”有相似,但又不同,是在微电影中展现品牌,以软广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宣传。如苹 果手机iPhone X拍摄的微电影《三分钟》;贾樟柯用iPhone XS拍摄的微电影《一个桶》;
蔡成杰用华为手机P30 Pro 拍摄的竖屏微电影《悟空》,这些剧情式微电影时长多为 10~30分钟。在
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
第33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上,华语影视导演贾樟柯新作《都在酒里》在
青岛啤酒经典1903大篷上映,利用微电影作品进一步宣传青岛啤酒。
公益微电影
公益微电影一般旨在挑起话题,引起社会关注,反应社会现实,这类微电影公益性比较强,能够唤起记忆、
同理心、引起共鸣等,而且时长较自由,专业影视公司拍摄此类微电影比较多。如
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爱未央》以怀旧为主题,讲述的是生活不易,仍需坚强;《归燕》反映乡村振兴返乡创业主题。
创作表达类微电影
这类微电影主要是影视专业学生短片作业。在创作这类作品时, 创作者追求实验性、先锋性、个性化为主,自己通过所学构思实现自己想要表达的创作意图。微电影的精彩故事、传播形式、渠道和平台决定了它的传播价值。作为
新浪娱乐的重磅项目,《
最美表演》就是创作表达类微电影的最佳案例,其是通过微电影的形式,邀请到专业演员来进行表演,节目对外宣传的态度是旨在通过短时间的表演,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角色,呈现纯粹的表演,旨在盘点年度优秀演员,鼓励优秀导演,致力于为演员和导演提供一个最纯粹的创作舞台,让“最美表演”在几分钟里肆意绽放。
传播优势
传播渠道多元化
数字化时代,微电影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增强了自身的交互属性。 不再是传统电影的单向传播方式,观众也作为内容的接收者和传播者进行双向互动,并参与着微电影的策划与制作。微电影借助互联网、
新浪微博等新兴媒体进行传播,不仅为受众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也拓展了微电影的发布和传播渠道。
传播内容碎片化
微电影短小精悍的属性,迎合了碎片化的欣赏要求,在5~15分钟的时间里,看一部逻辑紧凑、故事完整、反转意外的精彩视频,成为受众的首选。
传播推荐个性化
为保证用户黏性,媒介平台不断优化数据 算法,基于用户的兴趣喜好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推送,为用户打造专属的个性化信息世界,使信息的传播更有针对性。微电影创作者可根据媒介平台的数据反馈,对微电影的内容生产作出调整,生产出能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的作品。
存在问题
1.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微电影具有草根化特征,也就是说其背后的制作团队或个人存在不够专业化的情况,对影视知识知之甚少,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课程,拍摄设备也大多以小DV及手机为主,缺乏充足的制作经费。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微电影,整体的审美性不高,虽然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但大部分都呈现出较为低俗化的状态,这也是制约微电影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盈利渠道存在限制
微电影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独特性质,比如篇幅小、 讲述时间有限,使得广大受众更愿意在视频平台上点播,因此微电影的收入通常是来自网络传播,通过点击量来吸引更多的人。因此微电影的盈利渠道相对比较受限制,更需要广告商的支持与投资,但是如果太受制于商业资本的限制,又会影响到微电影作品的质量,难以跟随创作初心来制作电影内容,如何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是当前微电影创作者亟需考虑的重点问题。
3.播放渠道分散化且监管薄弱
播放渠道分散化是影响微电影稳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尽管微电影的播放平台很多,各大网站都设置了微电影渠道,然而实际上这些视频平台仍是以播放传统电影为主,微电影是没有专属平台,因此大大影响了影片的传播效果。此外,监管薄弱也是影响微电影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监管和制作规章,使得创作者们难以在内容、题材以及版权上有所突破和发展,进而影响了微电影作品的质量,并且还会造成电影市场混乱、内容低俗的情况。
发展前景
微电影产业文化发展市场建设过程中,通过电影栏目的传播,调整各类电影栏目影视分配标准。结合微电影艺术形式,有效展示微电影艺术。注重微电影集中化分配,调整栏目开发模式下的操作标准。依据微电影的相关不合格作品内容,调整相关的宣传片思路。虽然微电影没有作古的逻辑完整性,但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依据相关的话题,可以从中获取必要的机会,优化消费产业的生产模式和提高拓展效果,实现有效的技术拓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