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指丈夫与妻子的合称,即男女通过合法的婚姻组成的配偶,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而结合的伴侣。
夫妻制在人类社会中经历了多个阶段。最原始的群婚形态男女混杂,之后进入氏族社会,男女进入同辈通婚的班婚期。母系社会后,发展为族外婚,即同个部落的男女向其他部落寻求配偶。父系社会时期,男性地位提高,出现了一夫多妻制。中国《
礼记》中记载了古代帝王有多位妻妾的情况。
伊斯兰教国家如
苏丹、
埃塞俄比亚等允许一夫多妻制,前提是丈夫能公平对待每一位妻子。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一夫一妻制的思想出现于《圣经》和《
汉谟拉比法典》中。中国在1912年和1950年的法律中正式规定了一夫一妻制。
夫妻从本质上是指拥有合法婚姻关系的人,婚姻是精神的结合,目的是共同克服日后生活中的艰难险阻。
定义
夫妻
夫妻指是男女双方依法结婚成为伴侣,具有特定的身份,与其他两性关系有着本质区别。
夫妻是对男女双方依法组成配偶后的合称,不以合法的方式结合的男女两性,不能称为夫妻。夫妻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而结合的伴侣。夫妻是性伴侣,又是生活的伴侣。
夫妻是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以共同生活为目的依法结成配偶,夫妻关系是指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男方双方结婚的目的是共同生活,基于这种共同生活的关系,也会产生相关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历史演变
夫妻以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的权利义务为内容合法结合为男女双方缔结婚姻。这是人类两性、血缘关系进步到社会制度范畴,是一个复杂、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
乱婚时期的夫妻
原始人时期,没有任何形式的婚姻和家庭,人们之间也没有偷观念和约束自己行为的规范,任何异性(包括母子、父女)都可以发生交配关系,为乱婚时代。
群婚时期的夫妻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的发展,人类产生了最初的婚姻形式,即群婚制。它是指一群男人和一群女人互相作为夫妻。这个时的夫妻随群婚制发展为两个阶段,即低级阶段的血缘群婚制度,指同辈分的男女都可以互为夫妻,只排除不同辈分男女的通婚。之后又过渡到高级阶段,即普那路亚婚姻,也称族外群婚,这个阶段互为夫妻的男女是一群同胞或血缘较远的姐妹与一群同辈而不包括她们的兄弟在内的男子,或一群同胞或血缘较远的兄弟和一群同辈而不包括他们的姐妹在内的女子互为通婚。这时婚姻由族肉婚发展到族外婚,男女之间只互称夫妻,而不互称兄弟姐妹,是人类进一步群分的结果。
母系社会后期,夫妻由群婚逐渐演变为对偶婚,即一个女子可以在一群男人中选择一个作为她的主要丈夫,其他为次夫;一个男子可以在一群女子中选择一个女子作为他的主要妻子,还可以有若干次妻。
个体婚姻制下的夫妻
直到私有制出现,这时的夫妻是一男一女结合建立家庭,也称对偶家庭,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产生的结果,财产所有者要求有绝对的继承权,因此妻子保证子女出生自一定的父亲,人类也由此逐渐产生了个体婚姻,这种本质是丈夫统治下的牢固个体婚姻制,服务于私有制和财产继承权的需要。
表现形式
夫妻为一男一女结合个体婚姻是现今社会普通存在的婚姻形态,它的低级形态实际是妇女的一夫制,男子的多妻制;
社会主义时期的个体婚姻才进入了一夫妻制的高级形态。
一夫一妻
夫妻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群婚,那时人类男女混杂,是一种混乱又自由的原始关系。古籍《
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男女群居杂处无二别。”《
列子》汤问篇也记录:“男女杂游,不聘不媒。”之后进入氏族社会时期,人类男女进入同辈通婚的班婚期,这个时期祖辈、孙辈、父母辈之间不会跨辈分通婚但可以同辈相结合,
东汉梁武祠
伏羲氏和
女娲蛇尾相交的画像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的通婚特点。之后才渐渐发展到母系社会的族外婚,即同个部落的男女向其他部落寻求配偶。
一夫多妻
母系社会之后,随着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人类进入到父系社会,男性成为生产的主持者地位开始提高,为了繁衍后代,男性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拥有多位配偶,因此便有了一夫多妻制。中国《
礼记》第四十四章写:“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可见具有至高社会地位与财富的古代帝王妻妾之多。不止古代中国,
非洲国家
加蓬至今也是一个一夫多妻制的国家。信仰
伊斯兰教的国家如
苏丹、
埃塞俄比亚、
也门、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则允许一夫多妻制的存在,前提是丈夫能公平对待每一位妻子。
其它形式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大约出现在在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1世纪的《圣经》首篇《
创世记》则描述了耶和华一夫一妻制的思想,所有违反一夫一妻制的
以色列人和欧洲人都将受耶和华的惩罚。公元前1776年由
巴比伦国王
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也提出了一夫一妻制。
中国在1912年《中华发国临时约法》中提出一夫一妻制,1950年5月1日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用法律规范一夫一妻制。
权利和义务
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也称之为配偶权,即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人身关系主要包括夫妻姓名权、住所决定权、同居义务、忠实义务、配偶的人身自由权等。夫妻财产则分为两部分,一是夫妻共同财产,二是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法律保障
夫妻的法律保障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第三章对夫妻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规定,主要有夫妻双方在家庭中地位平等、都有各自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都有参加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都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等等,同时也明确夫妻双方有相互抚养等义务。
财产制度
《民法典》关于“夫妻财产”的规定,主要包括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个人财产、夫妻约定财产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分割、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处理等内容。
《民法典》第五编婚姻家庭第三章第一千零六十一条至第一千零六十六条对夫妻财产的规定包括: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等。
家庭责任
婚姻责任
夫妻之间应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抚养责任
夫妻间的抚养责任《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条规定: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第一千零五十九条 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需要扶养的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有要求其给付扶养费的权利。
赡养责任
夫妻在家庭中的赡养责任《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现代夫妻关系
同性夫妻
同性夫妻也就是同性恋者,他们(她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为“同性的婚姻”。
随着医学、伦理学和
社会学对同性恋现象的深入研究,对同性夫妻在婚姻家庭权利方面予以法律保障的全球化立法运动此起彼伏。
英国《民事伴侣法》(Civil Partnership Act)于2005年12月5日正式生效,承认同性恋者结合为夫妻,但在立法中选择了“民事伴侣”这一称谓区别于“婚姻”。2005年7月19日,
加拿大参议院通过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议案,允许所有同性伴侣可以像男女一样申请结婚。中国的同性夫妻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性取向,过着私密的“柜中”生活。
形式夫妻
夫妻双方在生理和人格上都保持独立,借助婚姻的形式抵挡外界的压力,在婚姻的保护伞下获得爱的自由,这种形式婚姻的夫妻也有人称为互助婚姻。即男女双方迫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以及自身性取向的原因,由男同志与女同志组成的没有性关系的形式意义上的家庭。
伦理道德
《
易传》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人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说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起先认为夫妻的产生是天地演化的自然过程,是社会偷关系的基础。之后受宗法等级制的社会结构制约,认为夫妻婚姻的目的和作用是传宗接代。《
礼记》昏义篇写:“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孔子家语•本命解》讲到配偶不能自由选择,要求“门当户对”,听从“父母之命,媒之言”。妻子必须从一而终,坚守“三从四德”妇道等。
社会主义下的夫妻则以“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为基本原则。
相关影响
夫妻之间的相互影响
夫妻是家庭关系的基础与核心,婚姻问题专家在设计“挖掘婚姻潜力”的测验中针对夫妻之间的互相影响提出了10个关键点,包括1、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2、发展夫妻关系应尽的义务;3、交流情感的能力;4、钟爱之情和欣赏;5、冲突的创造性作用;6、男女性别角色的任务;7、合作与协调;8、性生活;9、家庭经济管理;10、决定是否要孩子。
夫妻关系对社会的影响
夫妻关系在家庭中举足轻重,从一定程度上说,家庭的稳定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不和睦、子女教育出现问题,都会带来社会问题。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发展趋势
夫妻依法结合构成的婚姻是社会生活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婚姻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样,社会因素尤其是来自社会的支持也会影响夫妻的婚姻质量。拥有着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夫妻将拥有更多的可用于解决婚姻问题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能有物质的,但更多的是精神心理层面的,既可以是亲戚朋友,也可以是专业的婚姻心理咨询与治疗等。
未来的夫妻关系在现代化改变生活方式与重塑思想观念下,婚姻会逐渐沦为人生中的不选项而非选项。同时,同居代替结婚、不婚等新生活方式也开始兴起。
参考资料
加蓬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