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满都(尼泊尔语:काठमांडौ,英语:Kathmandu)是
尼泊尔的首都与最大城市,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加德满都位于加德满都河谷西北部,是加德满都谷地(缩写为KTM)的核心城市,属于巴格马蒂(Bagmati)省,南部与
帕坦(Patan)相邻,西南部与基尔蒂普尔(Kirtipur)接壤,东部与马迪亚普尔·蒂米(Madyapur Thimi)接壤,北方可延伸至纳嘉郡(Nagarjun)等城市,面积为50.67平方千米,据2021年尼泊尔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加德满都总人口已达862400人,划分为32个行政区。
加德满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加德满都河谷西北部,
巴格马蒂河(Bagmati)与比什努马蒂河(Bisnumati)交汇处,由8条河流分割而形成,周围环绕着4座主要山脉。加德满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风向随季节变化,每年6月至10月是季风雨季,10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加德满都是座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考古发现人类至少在加德满都谷底生活了9000年,基拉塔人(Kiratas)是最早有明确记载的统治者,723年李查维(Licchavi)王朝在此地筑城,定名为“坎蒂普尔”(Kāntipur),梵语中意为“光明之城”。马拉王朝从公元1201年开始统治加德满都,1482年随着马拉王朝分裂,加德满都曾成为独立王国。沙阿(Shah)王朝统一
尼泊尔后,加德满都从1768年开始成为国家首都。1846年沙阿国王将政权移交给拉纳家族,直至1951年拉纳家族的统治被终结,如今加德满都是2008年成立的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首都。自1985年以来,加德满都也一直是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秘书处所在地。
加德满都是尼泊尔的经济中心,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是尼泊尔旅游的门户,2021至2022财政年GDP约为55亿美元,人均GDP2430美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3.9:14.3:61.8。
加德满都是多族群融合的城市,纽瓦丽(Newar)人是最大族群,
印度教与佛教是当地两种主要宗教。加德满都名胜古迹众多,全市共有大小寺庙2700多座,被称为“寺庙之城”,著名景点包括加德满都杜巴广场(Kathmandu Durbar Square)、
斯瓦扬布纳特寺(Swayambhu Mahachaitya)、
博达哈大佛塔(Boudhanath Stupa)与
帕斯帕提那神庙(Pashupatinath Temple)等。1979年,“加德满都谷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80年,加德满都被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
亚洲重点保护的18座古城之列。2015年的8.1级大地震,造成世界遗产杜巴广场上2/3的建筑物倒塌。
名称
名称拼写
加德满都被称为“光明之城”,过去在英语文本中的正式名称是Katmandu,不过如今在英语中更多被称为Kasthamandap。在2014年版本的《
韦氏词典》中,Kathmandu被列为加德满都的主要拼写方式,Katmandu则被列为变体。
名称来源
加德满都的名称据传来源于一座木庙。在当地的杜巴广场有座庙宇,建造于12世纪,是一幢三重檐的塔庙式建筑,被称为加德满都木屋或者叫木城寺,英语名称是Kasthamandap。Kāṣṭha在
梵语中的意思是木头,Maṇḍapa在梵语中意思是亭子。1596年,该庙宇曾被重建,整座庙宇分为三层,全是由来自一棵树的木材所构成,没有采用任何铁制或钢制材料。加德满都的名称据传就来源于这座庙宇,称为“加斯达满达尔”(Kasthamandap),即为“独木之寺”,或者称为“树林与庙宇”,后来简称为“加德满都”,在
尼泊尔语中加德满都的意思便是“独木大厦”。后世的人们以这座庙宇为中心,大兴土木修造房屋并向外扩展,加德满都也就被沿用为城市的名称。
李查维王朝统治者铸造加德满都城之初,曾将此城定名为“坎蒂普尔”(Kāntipur),其中Kanti是吉祥女神Laxmi的昵称,Pur的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坎蒂普尔”就表明是吉祥女神居住的地方。
历史
早期历史
加德满都是一座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考古挖掘出的新石器时代工具表明,人类至少在加德满都谷底生活了9000年。大约2500年前,藏缅族人就生活在该地区。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雅利安部落进入山谷。公元前1000年左右,当地兴起诸多小邦国与氏族联盟。考古发现,加德满都最古老的雕像可追溯至公元185年,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块刻有婆罗米古铭文的砖块。
关于加德满都的统治者,
中世纪之前的相关记载很少,根据
尼泊尔君主谱系(Gopalraj Vansawali)所载,先后有五代统治者,分别是基拉塔(Kiratas)、戈帕尔(Gopalas)、马希斯帕拉斯(Mahispalas)、阿比拉(Aabhirs)与索马万什(Somavanshi)。基拉塔人是加德满都谷地最早有明确记载的统治者,《摩诃婆罗多》与其他一些
印度史书都提到了基拉塔人,直至1991年他们仍然居住在尼泊尔东部。亚兰伯(Yalamber)建立了基拉塔王朝,其第七代领导人吉特达斯蒂(Jitedasti)统治时期,佛教僧侣开始进入加德满都谷地并建立寺院。公元4世纪前后,加德满都地区成为印度
笈多王朝的附属国家。
李查维王朝
公元400年左右,李查维王朝开始统治
尼泊尔。释迦族遭种族屠杀,部分幸存者被迫向北迁徙,并在加德满都建立第一座永久性寺院。
723年,李查维王朝统治者拉贾·古那加玛德瓦帝王(Raja Gunakamadeva)在加德满都现所在地建筑城池,并为其定名为“坎蒂普尔”(Kāntipur),在
梵语中是“光明之城”的意思。同时李查维统治者也合并了科利格拉姆(Koligram)与达克辛·科利格拉姆(Dakshin Koligram)两个地区,合称加德满都城,城市四周有8个兵营守卫。公元7世纪时,来自中国
唐朝的
唐僧就曾描述到访过李查维国王阿姆舒维玛(Amshuverma)的宫殿。
公元10世纪,李查维王朝的国王在市中心利用一棵大树,修建了一幢三重檐的塔庙式建筑,称之为“加斯达满达尔”,意思是“独木寺”,后来简称为“加德满都”。
马拉王朝
马拉王朝是约从公元1201年至1779年统治加德满都谷地的统治王朝,由阿里德瓦·马拉(Arideva Malla)创立,被视为李查维王朝的延续。马拉族是个古老的族群,“马拉”在
梵语中是摔跤手的意思,马拉族人在
尼泊尔西部的
甘达基河建立马拉王国,公元13世纪初,马拉族人占领了加德满都谷地,建立起马拉王国在加德满都谷地的统治,历史上称为马拉王朝。马拉国王大力推行
印度教,在加德满都强化了种姓制度,将印度教徒分成婆罗门、
刹帝利、吠舍、
首陀罗四种姓和多个亚种姓,并将佛教徒划分等级。
马拉王朝成为尼泊尔与加德满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被誉为长达600多年的黄金时期,加德满都发展成为喜马拉雅山麓最成熟的文明之一,也是印藏贸易路线上的重要城市。艺术文化等领域都在此阶段取得成就,加德满都现存大部分神庙、
佛塔与雕刻等,大多是这一时期所建造。
马拉王朝刚建立时曾多次遭到外族入侵,加德满都不断遭受攻击,国王阿卜哈亚·马拉(Abhaya Malla)还曾在一次大地震中丧命,连年的战争与天灾毁了加德满都城内大部分李查维王朝时期的建筑,市内各寺院所收藏的文献典籍也大多丢失。随着城市的发展,加德满都又逐渐崛起,并在马拉时代大部分时间内参与了
印度与
西藏自治区之间的对外贸易,
尼泊尔货币也逐步成为双方贸易之间的标准
流通货币。
1345年至1346年间,
孟加拉苏丹国派遣军队攻入加德满都劫掠,致使所有的主要圣地都被毁坏,市内建筑遭到严重破坏。15世纪末,马拉王朝出现分裂,1482年,国王亚克西拉·马拉(Yaksha Malla)驾崩,他的儿子们在加德满都谷地各据一方自立为王,加德满都河谷地区因此形成三个国家,加德满都、巴德冈与帕坦。
马拉王朝时代后期,加德满都谷地由四座防御城市组成,包括坎蒂普尔(Kantipur)、拉利特普尔(Lalitpur)、巴克塔普尔(Bhaktapur)与基尔蒂普尔(Kirtipur),它们组成了尼泊尔-马拉联邦的首府。这些城市在艺术、建筑与贸易领域展开竞争并取得发展进步,包括加德满都杜巴广场(Kathmandu Durbar Square)、帕坦杜巴广场(Patan Durbar Square)、巴克塔普尔杜巴广场(Bhaktapur Durbar Square)、克里希纳神庙(Krishna Mandir)等建筑均建成于这一时期。
沙阿王朝
1768年的加德满都战役结束后,创建于
尼泊尔西部的土邦王国廓尔喀王国攻占了加德满都,统治者
普里特维·沙阿(Prithvi Narayan Shah)建立了
沙阿王朝,也终结了尼泊尔-马拉联邦。沙阿王朝崛起后统一了整个尼泊尔地区,从此该地区被称为尼泊尔。
自从1768年起,加德满都就一直被定为国家首都。加德满都在沙阿王朝时期兴建了九层塔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不过由于与邻国持续战争,以及支持
法国对抗
英国的战争(1815年开始的
英尼战争),当地的对外贸易量大幅下降。
拉纳家族统治
1846年,沙阿王朝建立尚不足百年,沙阿国王就将政权移交给拉纳家族。拉纳家族执政时期,加德满都的外交政策从反英转为亲英,也因此获得了英国的支持,借此夺取军政大权,而且获得首相的世袭地位。拉纳家族掌握了国家政权接近百年,国王沦为傀儡。
拉纳家族与其支持者连续发动了科特大屠杀与班达哈大屠杀,镇压反对派、屠杀了该国大部分高级官员。拉纳家族统治的特点就是专制,经济剥削与宗教迫害持续不断,建立的杜巴高中与特里钱德拉学院等学校也只有特权阶级才能入学接受教育。
1950年,
尼泊尔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与武装斗争,反对拉纳家族专政。1951年,拉纳王朝被推翻,获得
印度支持的特里布文国王(Tribhuvan Bir Bikram Shah)恢复了王权,结束拉纳家族的统治,并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制。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加德满都位于加德满都河谷西北部,巴格马蒂河与比斯努马蒂河交汇处,北以
喜马拉雅山脉为屏障,南向
印度洋。加德满都位于北纬27°34′33″至27°49′4″,东经85°11′19″至85°34′57″之间,是加德满都谷地(缩写为KTM)的核心城市。加德满都面积约为50.67平方千米,与加德满都谷地的其他几个城市接壤,南部与帕坦市相邻,形成环路包围的城区,西南部与基尔蒂普尔(Kirtipur)接壤,东部与马迪亚普尔·蒂米(Madyapur Thimi)相邻,北方则可延伸至纳嘉郡(Nagarjun)等数个城市。
气候
加德满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2145小时,平均每天日照5.9小时,全年平均湿度75%。加德满都风向随季节变化,4月至10月间主要刮南风,10月至翌年3月主要刮北风。一年中加德满都最闷热的时期大约持续4个月,从5月末至到10月初。每年4月上旬至6月上旬,以及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当地晴朗少雨体感温度适中的时段,适合旅游。
加德满都气候宜人,被称为山地之国的“春城”,年平均气温约为20°C,月平均最高气温29℃(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2℃(1月),夏季平均气温为28至30
摄氏度,冬季气温约为10度左右,偶尔会低于零度。
加德满都全年分为两个主要的季节,每年的6月中旬至10月中旬多受季风影响,是季风雨季,降水频繁,雨量相当大,当地的降雨大多发生于6月至8月,10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旱季多为晴天,冬季很少降雨。加德满都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427毫米左右,5月和10月是当地两季交替之时,气候捉摸不定。
地质
加德满都主要是由库罗尔带
沉积物所形成。所处的印度板块过去是南部冈瓦纳超大陆的一部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
喜马拉雅山脉,加德满都地区有
古生代至
新生代沉积盖层出露地表,主要
地层由下到上可分成纳瓦科特层、冈瓦纳沉积物、汤仙群与西瓦利克层。
加德满都的主要地质成分是
基岩上的
第四纪沉积物。基岩由前寒武纪至
泥盆纪的岩石构成,主要是由
石灰岩、
白云岩、
板岩、变
砂岩、
千枚岩、
大理石、
片岩、
石英岩和
石榴石片岩所构成。第四纪沉积物由
上新世至
更新世深度超过650米的厚层与半固结的河湖沉积物所构成,主要成分是粗细不均的沙子、
砾石、粘土、粉土、泥炭、
褐煤矿与
硅藻土等。
地形地貌
加德满都处于一个碗形山谷中,主要由
冲积平原和洪泛平原构成,介于中央主
断层与边缘主断层之间,大部分地区处于中
喜马拉雅山脉地带,南部部分地区处于中坡度平缓地区的低喜马拉雅地区,北部部分地区处于高喜马拉雅地区。
加德满都
平均海拔约为1370米,周围环绕着4座主要山脉,即希夫普里(Shivapuri)、菲尔乔基(Phulchowki)、纳嘉郡(Nagarjun)与钱德拉吉里(Chandragiri)。加德满都的最高点是希夫普里峰(Shivapuri Peak),海拔为2732米,最低点是巴格马蒂河川,海拔为1280米。
水文水利
加德满都由八条河流分割而形成,主要河流是巴格马蒂河(Bagmati)和其支流,包括比什努马蒂河(Bishnumati)、多比科拉河(Dhobikhola)、马诺哈拉科拉河(Manohara)与图库查科拉河(Tukucha)等,其中巴格马蒂河、比什努马蒂河与图库查河穿过城区。河流发源地是海拔1500米至3000米不等的山脉,通向加德满都山谷。
巴格马蒂河长约586.3千米,流域面积3750平方千米,径流量16000立方米/秒。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加德满都拥有丰富天然气储备,政府矿业和地质部(DMG)已经探明了该地区拥有3.1亿立方米
甲烷气体储量,可用于替代进口丙气。加德满都一些地区的
硅藻土床层厚达到2米,泥炭
褐煤矿被开采出来用于烧砖。加德满都的希夫普里(Shivapuri)地区还有
铀矿、
沥青铀矿(U3O8)与其他矿石矿藏。当地并未发现钻石,不过也有黄玉、
电气石、
绿柱石、
蓝晶石、
石榴石、
天河石、
紫水晶、
黄水晶、石英晶体等资源存在,加德满都对此类
原石的需求量相当大。加德满都山区有一定的金属、非金属矿物、燃料矿物的矿藏,包括金、铜、铁矿石、云母与石灰石等。政府矿业和地质部已确定63种矿产的经济潜力,其中金属矿产类21类,非金属工业矿产类23类,宝石类6类,建筑材料类9类,建筑材料类4类。金属矿产中铁
矿石储量约为1050万吨,锌和铅储量约为200万吨,非金属工业矿产中,目前已发现超过6500万吨石灰石矿床,2.5亿吨
白云石与200万吨的
菱镁矿等,部分矿产已被勘探,有些正在开采之中。
水资源
加德满都水力资源蕴藏量达到42500兆瓦(MW),可开发利用量约为21500兆瓦(MW)。加德满都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大部分地表水用于季节性灌溉,同时也是市政供水的重要来源。加德满都缺乏储水大坝,无法充分应对季节性供水变化较大的问题,也限制了
水力发电与旱季市政服务需求,主要通过冰川融化、融雪与泉水来维持旱季生产生活。加德满都城区内也有20%左右居民使用地下水饮用与灌溉农田,不过由于人口激增等问题,加德满都谷地的含水层正在迅速耗尽,每日市内用水需求量约为3.2亿升,但供应量仅为120升。
加德满都的水资源主要用于饮用水与家庭使用,以及灌溉工程与水力发电。当地拥有充沛的水资源潜力(
尼泊尔水电蕴藏量约占世界总量的2.3%),却尚未得到发挥。人类与动物的废弃物、农业与工业废水污染了民用供水,加德满都近些年开始推行梅拉姆奇(Melamchi)供水项目等水利项目,缓解用水资源短缺的难题。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加德满都地区大约有208种哺乳动物与900多种鸟类,知名动物有
孟加拉虎、亚洲象、
印度犀、
孟加拉狐、
云豹、藏狼、科萨克狐与
印度穿山甲等。包括鸟类在内,有38种动物属于受保护物种。尼泊尔唯一的特有物种是刺。
植物
加德满都山谷位于落叶季风森林区,加德满都的优势树种包括榆树、
槭属、
橡树与
山毛榉树等,海拔较高的地区则以针叶树为主。
加德满都地区大约有5041种
被子植物门,26种裸子植物。当地知名的植物包括
绿绒蒿属、竹子、
棕榈与
娑罗双等。列入保护清单的植物涵盖了199科1034属2532种。
自然保护区
●西夫普里·纳嘉郡国家公园(Shivapuri Nagarjun)
西夫普里·纳嘉郡国家公园是加德满都谷地内唯一的国家公园,总面积达到159平方千米。动植物种类多种多样,豹、鹿等哺乳动物,以及高山秃、草原雕与环形稚等多种鸟类在其中生活栖息。
●拉尼巴里社区森林(Ranibari Community Forest)
拉尼巴里社区森林面积达6.95公顷,是加德满都市区唯一的森林公园,也是许多动物与鸟类的避难区域,包括有豺狼、丛林猫等哺乳动物,以及
猫头鹰、
须鴷、画眉等鸟类。
●伊昌古区(Ichangu)
伊昌古区因伊昌古纳拉扬神庙而闻名于世,附近有许多鸟类,
红喉潜鸟、、太阳鸟、
喜鹊、树鹊等鸟类栖息于此,同时也有
黄喉貂等哺乳动物以及
珐蛱蝶等
蝶类生存。不过该地区房地产项目发展,已影响到动植物群的生存环境。
●陶达哈湖(Taudha lake)与戈达瓦里(Godavari)植物园
在陶达哈湖(Taudha lake)与戈达瓦里(Godavari)植物园生活有
赤嘴鸭、
鸬鹚、
须鴷、啄木鸟、
猫头鹰、卡里吉雉、
红领绿鹦鹉、伯劳鸟等鸟类,以及绿头鸭、水鸭、
白骨顶、老鹰等动物。
自然灾害
地震
加德满都处于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边界,处在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区边缘主
断层之上,年轻断层活动剧烈,也导致加德满都地震现象频繁。
20世纪至今,加德满都遭遇的重大地震包括1966年尼泊尔-印度里氏6.6级地震、1980年尼泊尔里氏6.6级地震、1988年里氏6.9级地震、2015年4月尼泊尔里氏7.8级地震、2015年5月里氏7.3级地震(4月的余震)以及2023年里氏5.7级地震。
2015年4月25日,一场8.1级大地震带走加德满都成千上万当地人生命,也损毁众多古迹。地震导致加德满都文化古迹损毁情况严重,
哈努曼多卡宫主墙开裂以及部分塌,建筑基本损毁,世界文化遗产杜巴广场上2/3建筑物倒塌。世界遗产“加德满都谷地”的建筑中,至少有11处遭损毁,建筑群遭严重损坏,大约有550平方米建筑局部倒塌或完全倒塌。
哈努曼多卡宫、
比姆森塔与纳拉扬神庙均完全坍塌,
博达哈大佛塔与斯瓦扬布纳寺的主体建筑顶部开裂,副塔坍塌。
行政区划
加德满都属于
尼泊尔的巴格马蒂区,行政区划代码为NP-P3。加德满都宫殿建筑群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达拉哈拉和通迪克尔以西,
巴格马蒂河以北。
加德满都主要分为5个区,东区、西区、北区、城市核心区与中央区。而在管理方面又细分为32个行政区,从1号编排至32号,历史上该市曾出现过35个区,是尼泊尔行政区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政治
加德满都全称是加德满都大都会,是尼泊尔的首都,由加德满都大都会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市长、副市长、325个区的区主席与两名提名委员构成,每月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处理
公共关系或做出重大政策决定。
加德满都市政厅是该市行政管理的最主要机构,办公地点是在巴格杜巴宫殿。加德满都城市委员会由177位民选代表与20位提名代表组成,负责管理加德满都都市区,同时每两年召开一次市政会议,审议处理并批准年度预算,同时推行重大决策。
领导
2022年5月27日,加德满都宣布巴伦德拉·沙阿(Balendra Shah)当选为新任市长。
苏尼塔丹戈(Sunita Dangol)是加德满都副市长,隶属于
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
巴桑塔·阿迪卡里(Basanta Adhikari)是加德满都首席行政官,负责政策分析与项目管理,监督各行政部门实施计划,属于聘用制官员。
巴桑塔·阿查里亚(Basanta Acharya)是加德满都信息官,是法律与司法、人权部门领导人,负责在委员会会议上介绍相关工作文件,属于聘用制官员。
人口
人口数量
加德满都是尼泊尔最大城市,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据2021年尼泊尔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加德满都地区总人口已达862400人。人口年增长率为1.5%,男性人口438256人,占比为50.8%,女性人口424144人,占比为49.2%。
加德满都0~4岁人口约占5%,5~9岁人口约占6.1%,10~14岁人口约占6.6%,15~19岁人口约占9.5%,20~24岁人口约占11.1%,25~29岁人口约占10.2%,30~34岁人口约占9.2%,35~39岁人口约占8.5%,40~44岁人口约占7.8%,45~49岁人口约占6.3%,50~54岁人口约占5.8%,55~59岁人口约占4.1%,60~64岁人口约占3.3%,65岁及以上人口约占6.5%。
加德满都市区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17440人,远超加德满都谷地其他地区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97人),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021年数据显示,加德满都人口出生率约为1.90%,平均每名妇女生育2.1个孩子。加德满都死亡率近几十年一直呈下降趋势,2001年死亡率约为0.47%。
族群
加德满都是族群与文化多元化的城市,纽瓦丽人(Newar)是最大族群,约占人口总数的30%,纽瓦丽人是在加德满都谷地居住时间最长的族群。其次是马特瓦利(Matwali)人,约占25%,卡斯婆罗门人占人口总数的20%,切特里人(Chhetri)占比是18.5%。
语言
加德满都居民普遍使用官方语言尼泊尔语,也是主要的交流语言。该市62%的人口以尼泊尔语为母语,19%的人使用纽瓦丽语,较多人使用的其他语言还包括塔芒语(Tamang,6%)、迈蒂利语(Maithili,3%)、博杰普尔语(Bhojpuri,2%)、古隆语(Gurung,2%)、马加尔语(Magar,2%)与和夏尔巴语(Sherpa,1%)。上层社会可通用英语,在旅游区英语也被广泛使用。当地受过教育的人大多也能理解或使用
印地语。
宗教信仰
印度教与佛教,是加德满都的两种主要宗教。86.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7.8%的居民信奉佛教,3.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还有2.2%的居民信奉其他宗教。加德满都城内
印度教与
佛教寺院很多,比如
湿婆神庙(Shiva Temple)、
塔莱珠女神庙(Talaju Temple)与
斯瓦扬布纳特寺(Swayambhunath)等。
数个世纪以来,加德满都地区都保持对女神的崇拜,比如
库玛丽女神。库玛丽女神又被称为童女神、活女神,历史可追溯至马拉王朝时期,按印度教圣典,库玛丽女神是难近母智慧女神的化身,是教徒的精神支柱,也被称为是加德满都的守护神。女神的候选人由祭司挑选,五官端正身无残疾的女孩在神殿中净化心灵,经过试炼选拔后筛选出库玛丽女神,直到她长大女神就会离开她的身体,严重疾病或受伤大量失血也会令她恢复到正常状态。现任库玛丽女神是特里莎娜·莎亚(Trishna Shakya),三岁时获得任命,2017年接替了马蒂娜·沙基亚(Matina Shakya)的地位。
印度教
印度教是加德满都的本土宗教信仰。早在李查维王朝时代,约公元400至750年间,印度教就在加德满都谷地生根。
帕斯帕提那神庙、昌古纳拉扬神庙和卡萨曼达神庙是印度教徒最重要的寺庙。流经加德满都的
巴格马蒂河,被印度与佛教教徒视为圣河,被认为可以净化印度教徒们,河岸上建有许多
印度教寺庙。根据印度教传统,教徒死后要在巴格马蒂河河畔进行火葬仪式,火葬前必须将尸体放入巴格马蒂河三遍后才能进行,一般由死者长子点燃柴堆,而他也必须立刻进入圣河沐浴。
佛教
佛陀时代(约公元前563至公元483年),佛教随着僧侣来到加德满都而传入,修建了一座森林寺院。释迦族北上逃至加德满都后,又对寺庙进行了修缮。李查维王朝时期,纽瓦丽佛教开始形成,并建立各类寺院。加德满都拥有108座以纽瓦丽佛教为根基的寺庙,从上世纪中叶开始,由于
藏传佛教人口急剧增加,加德满都目前拥有50余座
佛教寺院。
基督教
基督教也已在加德满都传播,当地有大约170座基督教教堂,还有传教士医院、福利机构与学校等。部分过去在
英国与
印度武装部队服役的加德满都居民信教后回国继续传播基督教,并建设教堂。
经济
综述
加德满都是
尼泊尔旅游业中心,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经济体,占到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加德满都2021至2022财政年的经济产出约为55亿美元,人均GDP2430美元,约等于尼泊尔全国人均GDP的3倍。加德满都的主导产业是旅游业,农业占比重是23.9%,工业占比为14.3%,服务业占比重为61.8%。加德满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2021至2022财政年工业产值约为7.865亿美元。
第一产业
加德满都地处古湖盆地,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发展农业。当地农户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比如水稻、小麦、玉米、粟、荞麦与大麦,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为主要作物。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水果、蔬菜、
豆类、小豆蔻与咖啡等。而从农业劳动力投入来看,妇女与老人是主要务农者,年轻而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男性多被安排从事非农活动以便获取更多收入。2021至2022财政年,加德满都农业产值约为13.145亿美元。
第二产业
2021至2022财政年,加德满都工业产值约为7.865亿美元。该市工业制造业过去10年每年增长率约为3.3%,2021至2022财政年的增速达到了6.14%,其中
建筑业对GDP的贡献值约为6.17%。
加德满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规模也较小,机械化水平不高,主要行业有
食品加工、砖瓦生产与纺织等,主要产品有塑料制品、香烟、皮革制鞋与制糖等。当地仅有少数小规模水泥与钢筋生产厂家,满足不了本国需求,主要
建筑材料基本依靠进口。
第三产业
旅游业
加德满都是
尼泊尔旅游业的中心,2021至2022财政年,加德满都旅游业占GDP总值的6.7%,总产值达到22亿美元。
加德满都酒店发展速度快,该市拥有15座五星级酒店,达到尼泊尔全国同级别酒店总量的56%。同时加德满都也有具有特色的平价酒店与学生旅馆,住宿费相对便宜。而按加德满都规划发展合作协调处统计数据,当地还有225间民宿(2016年数据),可以提供390个床位供游客住宿。
1950年,尼泊尔结束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隔离后开始发展旅游业。1956年,加德满都开始建立航空运输线,同时也开通了连接加德满都与
印度边境拉克索尔的特里布文高速公路,当地的旅游业借此迅速发展。
旅游业是加德满都的大多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年有数十万名游客到访参观,2019年加德满都接待的游客人数已达718314人次。加德满都的主要景点是杜巴广场(Durbar Squar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9年公布的“加德满都谷地”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北部的泰米尔区(Thamel)是自助旅行者大本营。
对外贸易
贸易也是加德满都经济中的重要一环。由于
尼泊尔介于中国与
印度之间的位置,加德满都成为数个世纪以来该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中转站之一。几个世纪来,加德满都的商人通常在喜马拉雅山区进行贸易活动。加德满都的外贸以出口艺术品、手工艺品、地毯、
羊绒与服装为主,贸易占全部收入的21%。
金融业
加德满都的新路被视为尼泊尔的金融中心,是大多数银行办事机构所在地,该国大部分办事处、企业与
股票市场也位于加德满都。近年来加德满都也开始重视工商业发展,
国家银行、
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电信公司、电力局与各类商会与国内、
国际银行,都在加德满都设有总部或办事机构。
社会
教育
加德满都的教育体制划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级,包括小学5年,中学7年(初中3年,中级中学2年,高中2年)与高等教育8年(本科3年,硕士2年,博士3年)等,并实行10年免费教育制度。加德满都全市居民的识字率为98%。
2019年数据显示,加德满都约有30000所公立学校,教师人数约为110000名,小学阶段师生人数配比为1:18.79(平均每位教师负责18.79名学生),中学阶段师生配比为1:23.79,中级中学阶段师生人数配比为1:23.79,高中阶段师生人数配比为1:34.12。
特里布文大学(Nepal-Tribhuvan University)创建于1959年,是
尼泊尔规模最大(学院数量与学生人数最多)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加德满都的特里钱德拉学院(Trichandra College)成立于1918年,是尼泊尔最古老的学院。加德满都市内的杜巴高中(Durbar High School)创建于1892年,是尼泊尔国内历史最悠久的中学。
卫生健康
加德满都的比尔医院(Bir Hospital)是尼泊尔国内最大的
公立医院,加德满都的诺维克国际医院(Norvic International Hospital)则是尼泊尔国内最大的
私立医院。加德满都其他的知名医院还有
尼泊尔医学院附属医院(Nepal Medical College Teaching Hospital)、
特里布文大学附属医院(TU Teaching Hospital)、蒂尔甘加眼科研究所(Tilganga Institute of Ophthalmology)等。位于加德满都的特里布文大学中央医学院(the central college of Tribhuvan University)1972年成立,是
尼泊尔第一家医学院,1978年开始医学学科教育。目前在加德满都市区或者在其周边地区还有加德满都医学院(Kathmandu Medical College)、KIST医学院(KIST Medical College)、帕坦健康科学院(Patan Academy of Health Sciences)等医学院。当地居民预期寿命约为57岁。
媒体
1985年12月28日,尼泊尔国家电视台在加德满都开播,从2006年开始得以实现全天24小时播出。
当地还有《加德满都邮报》(The Kathmandu Post)《喜马拉雅时报》(The Himalayan Times)《坎蒂普尔》(Kantipur)《卡罗巴尔经济日报》(Karobar Economic Daily)《阿尔蒂克·阿比扬国家日报》(Aarthik Abhiyan National Daily)与《尼泊尔时报》(
尼泊尔语 Times)等多种日报出版,这些报刊的总部均设于加德满都。其中《加德满都邮报》是
尼泊尔当地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
体育
板球与足球是最受
尼泊尔人欢迎的体育项目。体育运动的开展与普及均由设于加德满都的国家体育委员会管理。加德满都的体育场Dasharath Rangasala建于1956年,是多功能体育场,也是尼泊尔唯一的国际化足球场,可容纳25000人,通常用于承办足球赛事与大型文化活动。尼泊尔知名足球俱乐部位于加德满都,比如
特里布万陆军俱乐部(TAC)、尼泊尔警察俱乐部等。尼泊尔知名的板球俱乐部同样大多都在加德满都,比如Yengal体育俱乐部、加德满都国王11人俱乐部。
文化事业
加德满都建有众多艺术画廊与博物馆,如
尼泊尔国家博物馆与尼泊尔
自然博物馆等,充分融合
印度教与佛教这两种古老宗教的艺术与建筑特点。
●尼泊尔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Nepal)
尼泊尔国家博物馆于1824年建造,最初被称为兵工厂博物馆,1939年改建后改名为尼泊尔博物馆,1968年正式更名为国家博物馆。博物馆设有展示佛教藏品的专设艺术区,并于1997年进行扩建。目前博物馆主要划分为三大区域,包括历史展厅、艺术展厅与佛教艺术展厅。
●
尼泊尔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Nepal)
尼泊尔自然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75年,并在1977年之后每年出版一份名为《自然历史博物馆杂志》的期刊,是尼泊尔最古老的期刊之一。目前馆内收藏有5万件尼泊尔动植物与真菌标本,还提供大量有关尼泊尔野生动物的书籍与说明指南等工具书,同时为学校师生与生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相关问题的培训。
●凯撒图书馆(The Kaiser Library)
凯撒图书馆由前
尼泊尔皇家陆军元帅凯撒·沙姆舍尔·张·巴哈杜尔·拉纳(Kaiser Shumsher Jang Bahadur Rana)建立,他是一位藏书家,从英国携带了许多书籍回到加德满都,他在遗嘱
中将私人图书馆遗赠给政府,这座图书馆就在其逝世后的1969年开始向公众开放。该图书馆收藏有6万多本书籍、文件、期刊与手稿,也是尼泊尔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
●特里布文博物馆(The Tribhuvan Museum)
特里布万博物馆收藏有特里布文国王(1906至1955年)的相关文物,包括个人物品(如邮票、硬币、装饰品、笔记与手稿等)、信件与文件、以及他参与的各类事件相关纪念品,还有王室成员照片与绘画收藏等。
●塔拉冈博物馆(The Taragaon Museum)
塔拉冈博物馆主要展示加德满都现代历史,馆藏各类文物记录了
文化遗产保护与相关研究工作,以及国外艺术家、建筑师、摄影师与学者在20世纪所作出的贡献。塔拉冈博物馆就在博达哈佛塔旁边,博物馆的设计图于1970年完成,博物馆于1971年建成,2010年开始修复工作。
人居环境
加德满都存在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据2016年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资料显示,加德满都的PM2.5(颗粒物)年均浓度(2013年)高达49μg/立方米,比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基准值高出了4.9倍。2017年开始,
尼泊尔政府实时监测数据并公布加德满都实时空气质量,由于加德满都的空气污染而导致过早死亡的人数年均达到9943人,约占尼泊尔相关死亡人数总和的1/4。
加德满都一直存在包括饮用水在内的家庭用水严重缺乏的问题,人们普遍使用瓶装矿泉水与桶装水等。2019年,加德满都开始推行梅拉姆奇供水项目(Melamchi
液态水 Supply Project),来部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疑难问题,不过该计划依然存在争议。尽管加德满都市政府不断推行新项目,不过由于人口过剩,加德满都仍是
尼泊尔国内水源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加德满都全市电力供应由尼泊尔电力局(NEA)负责,供水则由加德满都的乌普塔亚克帕尼有限公司(KUKL)负责。由于人口过剩,加德满都也存在废旧物品回收与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
交通
综述
加德满都是尼泊尔的交通枢纽。由于加德满都是丘陵地形,交通通行主要依赖公路与航空,有三条公路主干道连接
印度与中国等地,市内还有一座特里布文国际机场(Tribhuvan International Airport)提供国内与国际航班,已开通45条航线。出租车是加德满都市内主要交通工具,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可乘坐大巴。
公路
截至2004年,
尼泊尔国内公路总长度达到17182千米。加德满都南方有特里布文高速公路(Tribhuvan Raj Path)通向印度,普里特维(Prithvi)高速公路连接西南部国家与地区,北方有阿拉尼科(Arniko)高速公路通向中国。加德满都道路网密度约为0.14千米/平方千米。
航空
加德满都与世界其他主要城市之间的交流联系主要依靠航空,建有特里布文国际机场(Tribhuvan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KTM)。机场占地面积356.536公顷,拥有1个国内航站楼与1个国际航站楼,机场跑道长约10007米,宽度为45米,可以起降中型与宽体飞机,1949年4月正式通航。2019年,特里布文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14万人次,飞机起降32439次。
特里布文国际机场是
尼泊尔境内唯一的国际机场,距离加德满都市中心约5.56千米,提供国内和国际航班。特里布文国际机场共计开通45条航线,9条定期航线与35条国际航线,与中国、
印度、
泰国、
孟加拉国、
新加坡、
文莱、
巴基斯坦、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德国与
英国等国家与地区通航。
公共交通
加德满都面积不大,出租车是市内主要交通工具,公共汽车票价在7至10卢比之间。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可乘坐大巴。
文化
综述
加德满都是尼泊尔的文化中心,充分融合
印度教与佛教这两种古老宗教的艺术与建筑特点,加德满都也因寺庙众多被称为“寺庙之城”。加德满都是
尼泊尔的音乐与舞蹈艺术的中心,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纽瓦丽音乐便起源于加德满都。加德满都城内遍布各国风味餐馆,当地菜肴由
印度地方性烹调略作变化而来。加德满都每年各种节日多达300多个,大多是特定宗教、民族专属节日。1979年,“加德满都谷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德满都有四座建筑群入选。
艺术
建筑
加德满都以建筑艺术著称,成为尼泊尔古代文化的象征,加德满都也因寺庙众多被称为“寺庙之城”。尼泊尔历代王朝在加德满都修建过为数众多的宫殿、庙宇与宝塔等,在面积不足7平方千米的市中心地带便建有
佛塔与庙宇250多座,全市共有大小寺庙2700多座,被赞誉为“五步一庙、十步一庵”,加德满都因此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梦想庭园(Swapna Bagaicha)于1920年修建,将西欧建筑风格结合
尼泊尔当地特色,主色调为白色,中间雕塑、凉亭、楼宇、水池等皆为白色石料,庭园也引进种植了珍奇植物。
元朝时代建筑师、雕塑家
阿尼哥(公元1244年至1306年)出生于马拉王朝时期的加德满都谷地,当时被称为尼波罗国人,他被派往
孛儿只斤·忽必烈的宫廷工作,在元朝任官四十余年,被元朝封为凉国公,他带领80人的团队主持建造了诸多大型工事,建成三座塔,九座寺庙,两座祠祀,一座道宫,比如
五台山佛塔,大圣寿万安寺塔,大都护国仁王寺佛像等。
音乐
加德满都是
尼泊尔的音乐与舞蹈艺术的中心,在加德满都可以找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纽瓦丽音乐便起源于加德满都,而Gunla是当地的传统音乐节。
20世纪70年代,曾有许多嬉皮士乐手访问加德满都,随即将
爵士乐与
摇滚带到加德满都。加德满都如今定期主办的爵士音乐节闻名于世,被称为Jazzmandu,最早在2002年3月举办,目前这也是
喜马拉雅山脉山地地区唯一的一项爵士音乐节,而且吸引了来自
美国、
丹麦、
印度与
澳大利亚等全球各地的音乐家参与。
雕塑
加德满都的建筑多以木石雕刻,是
尼泊尔古代文化的象征,雕刻工艺沿承了尼泊尔十三四世纪时期的传统技艺。当地最古老的雕像可追溯至公元185年,考古发掘出一块刻有婆罗米古铭文的砖块。而加德满都现存大部分神庙、
佛塔与雕刻等,多是马拉王朝时期所建造。
位于杜巴广场左侧入口的是女活佛库玛莉的寺庙(Kumari Bahal),外观为白墙木窗,台阶上有两只彩色
石狮拱卫大门,窗户雕刻神像和孔雀图案。中庭属十八世纪中叶建筑,里面是女活佛库玛莉的居所。
坐落在杜巴广场转角处的
湿婆─巴瓦娣庙屋(Shiva Parbati Temple)以红砖砌造,寺庙里供奉印度教主宰破坏的“湿婆”神与妻子巴瓦娣,神像全由木雕刻成。同处杜巴广场的普拉塔布马拉国王雕像于十七世纪时建成,正对雕像柱的是嘉轧拿庙,双层斜柱支撑屋顶,每根斜撑
庙宇的支柱上都雕刻有精细的男女图案。在德古塔蕾珠庙侧方墙垣背面有座黑拜拉弗
大型浮雕,镶嵌在建筑物角落中。表情狰狞的黑拜拉弗神像,是湿婆神的恐怖化身,头戴宝石与
颅骨制的荣冠,白色眼珠,犬齿暴突,几只手上分别持有宝剑、斧头、盾牌和头骨。
美术
加德满都是
尼泊尔的艺术中心,理想主义的传统绘画是当地主要绘画风格,在当地被称为Paubhas,在其他地区也被称为唐卡(Thangkas),与该地区的宗教历史有密切联系。当地也有一些当代风格的绘画,多是基于自然、
密宗元素与社会主题进行构图,也有
抽象艺术画作。
饮食
加德满都城内遍布各国风味餐馆,除当地尼泊尔餐饮外,中国、日本、印度、法国、意大利等地的餐馆同样很多,以欧洲食品最为流行。尼瓦利料理颇为精致,不过大多只在私人宴会时才提供。加德满都当地菜肴多是印度地方性烹调略作变化,还有一些中国西藏转变而来的饮食,本身并未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风格的烹。
加德满都人的主食是稻米,可以搭配扁豆汤,炒菜时加的佐料主要是红椒与大蒜。当地有钱人家才能吃得起猪肉羊肉鸡肉等,而由于牛在印度教里是
湿婆的使者,所以在这个国度里牛被视为圣物,不允许吃牛肉,黄牛、乌鸦、狗、蛇、猴子等许多动物在当地也被视为是神的化身,不能食用。不同教徒饮食习惯各异,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
伊斯兰教教徒不吃猪肉,佛教徒不吃荤。餐厅中为观光客提供的牛排和牛肉,大多是来自山区的
水牛和厘牛。
特色饮食
加德满都人的特色饮食包括达尔巴特(Dāl bhāt)与
奇亚(
Chiya)茶等,甜味以及具有香味的点心也是当地人的最爱,如桔雷比(ielebi)和莱杜,形状包装有不同,口味也各不相同。饭后习惯饮用由红茶煮成的奶茶,加点牛奶或
羊奶,有的会加一点
生姜。
●达尔巴特(Dāl bhāt)
达尔巴特是当地人的特色主食之一,主要由蒸米饭与熟扁豆或其他
豆类炖菜组成,还可以与
西红柿、辣椒、大蒜、洋葱或生姜一起烹饪,并配搭香菜、
茴香与姜黄等作料,食谱也会因季节、地点与族群、家庭情况各异而有所不同。
●奇亚(Chiya)茶
当地人习惯喝一种名为奇亚的茶,茶味浓郁,可以搭配牛奶、汤与香料等一同饮用。
习俗
风俗习惯
加德满都许多家庭都有进屋脱鞋的习惯,摇头动作则表示赞赏与同意。
节日
当地日历以维克拉姆历(Vikram Era)为基础,每年从拜沙赫(Baishakh)1号开始记年(约是公历的4月13日或14日)。加德满都人的工作时间一般是每周五天半或六天,从周日工作至周五。
加德满都每年各种节日多达300多个,少部分是全国性节日,大多是特定宗教、
族群专属节日,其中政府规定放假的节日有近50个。加德满都的大部分节日与集会都起源于马拉时期或更早的阶段,过去这些传统节日与活动多是由纽瓦丽人所举行,近年来当地其他族群的居民也开始广泛参与各族群的不同节日,比如
湿婆节,因陀罗节等,东西方各类文化都在加德满都汇集并融合。
洒红节(Holi)是加德满都每年的重要节日,又称为霍利节,主会场就在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洒红节象征着春天即将来临,在这天无论人们是否相识,都可使用各种颜色的粉末撒向对方,为双方祈福。
文物古迹
加德满都的庙宇、神像、佛堂与经塔等都有历史文化价值,文物种类繁多。1979年,“加德满都谷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有七组历史遗址与建筑群同时入选,包括加德满都杜巴广场(Kathmandu Durbar Square)、
斯瓦扬布纳特寺(Swayambhu Mahachaitya)、
博达哈大佛塔(Boudhanath Stupa)、
帕斯帕提那神庙(Pashupatinath Temple),以及帕坦杜巴广场(Patan Durbar Square)、巴克塔普尔杜巴广场(Bhaktapur Durbar Square)与巴克塔普尔昌古·纳拉扬庙(Changu Narayan Temple)。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寺庙古迹包括
库玛丽寺(Kumari Ghar)、
湿婆神庙、
哈努曼多卡宫(Hanuman Dhoka)、
比姆森塔(也叫达拉哈拉塔,Dharahara Tower)、
昌古·纳拉扬神庙(Changu Narayan Temple)等。1980年加德满都被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
亚洲重点保护的18座古城之列。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Kathmandu Durbar Square),也称加德满都王宫广场,曾是马拉王朝与沙阿王朝时代的旧王宫,始建于1627年,旧王宫最初建造于达塔拉亚(Dattaraya)广场,后来搬迁至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经过几代国王不断扩建,形成如今的规模。沙阿国王夺取加德满都谷地后,在杜巴广场东南侧加添了4座瞭望台,历代沙阿国王都将寝宫设于此地。1886年,王室迁居新王宫,不过国王加冕等重大仪式仍然在杜巴广场举行。杜巴广场位于加德满都旧王宫哈奴曼·多卡之前,广场上林立着五十座以上的寺庙和宫殿,主要景点有纳拉扬神庙(Trailokya Mohan Narayan Temple)、湿婆-巴瓦娣庙屋(Shiva Parbati Temple)、库玛丽女神庙(Kumari Bahal)、
哈努曼多卡宫(Hanuman Dhoka)、塔莱珠女神庙(Taleju
寺院)、独木庙(Kasthamandap)、阿育王比纳亚克寺(Ashok Binayak Temple)与特里布文博物馆(Tribhuvan Museum)等。加德满都市民常聚集在杜巴广场聚会休闲,不过由于大地震波及,大批建筑已遭到破坏。
斯瓦扬布佛塔(Swayambhu Mahachaitya)是佛教寺庙,俗称“猴庙”(Monkey Temple),又叫斯瓦扬布寺、四眼天神庙。不光
尼泊尔本土的纽瓦丽佛教徒参拜,也有其他地区的
藏传佛教信徒造访。
博达哈大佛塔(Boudhanath Stupa),又称满愿塔,佛教寺庙。博达哈大佛塔是尼泊尔最大的佛塔之一,也是
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覆钵式半圆形佛塔建筑,更是唯一一座绘有“慧眼”的“柴特亚”式佛塔。过去数个世纪,从西藏来的商人经常要在博达哈佛塔休息与祈祷,还有大批移民移居于此地周围定居,当地人便在博达哈佛塔周围修建了50多座
寺院,形成了建筑群。
帕斯帕提那神庙(Pashupatinath Temple),又名烧尸庙,位于加德满都东部巴格马蒂河畔,是印度次大陆四大供奉
湿婆的寺庙之一。
帕斯帕提那寺也是加德满都最古老的
印度教寺庙,大约在公元400年左右建造。
风景名胜
综述
旅游业是加德满都重要产业。1950年当地政治结构发生变化,结束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隔离,旅游业也同时开始启动。1956年,加德满都与
印度边境的拉克索尔之间开通高速公路,加德满都也成立了旅游部、旅游发展局与民航处等机构,旅游业、酒店业等产业获得显着增长。如今每年都有数十万名游客与来自世界各地的
印度教、佛教朝圣者,参观加德满都的宗教场所。加德满都市内名胜古迹众多,如故宫
哈努曼多卡宫和新宫
纳拉扬希蒂王宫,还有中央政府大厦、狮宫、
比姆森塔、烈士纪念碑等。2019年加德满都接待的游客人数已达718314人次。2013年,在
TripAdvisor评选的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中,加德满都排名第三,亚洲区第一。2020年4月末,2020年全球避暑名城榜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布,加德满都入选,被赞誉为“山中天堂”。
知名景点
●库玛丽女神庙
库玛丽女神庙(Kumari Bahal)是供活女神居住的地方,位于杜巴广场与巴桑塔普尔(Basantapur)广场的交界处,于1757年建造,是一个三层楼的庭院,台阶上有两只彩色石狮,窗户雕刻神像与孔雀图案,寺庙中庭是属于十八世纪中叶的建筑,里面是女活佛居所。庙内包含有库玛丽集市(Kumari Chowk),有雕刻精美的木制阳台与窗户。库玛丽通常在上午9至11点间露面,此时禁止拍照,其余时间游客可以拍摄庭园。
●巴德岗王宫广场
巴德岗王宫广场(Bhaktapur Durbar Square)位于加德满都以东约13千米。古建筑与寺庙遍布于广场四周,位于巴德岗王宫广场上的尼亚塔波拉神庙造型优美。
哈努曼多卡宫(Hanuman Dhoka)是
尼泊尔故宫,位于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宫内有12个庭院。马拉王朝时代,哈努曼多卡宫便成为历代马拉国王的宫邸,1768年之后又成为沙阿王朝的王宫。人们将猴神哈努曼视为捍卫正义的化身,猴神像立于宫门左侧的石墩上,头上罩一顶朱红华盖,脸部终年蒙朱纱,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猴神门宫。
●独木庙
独木庙(Kasthamandap)是整个加德满都最古老的建筑,加德满都这座城市的名字据传也源于此地。曾是香客旅人朝圣者休息的地方,后来修建为寺庙,是一座三重屋檐的寺庙,高20米左右,使用整棵婆罗双树取材建造而成,中央木质围栏内供奉着乔罗迦陀神像。
塔莱珠女神庙(Taleju Temple)建于1549年,位于杜巴广场东北角,是有三层屋顶的红砖建筑,高达35米。塔莱珠·巴瓦妮女神是马拉王朝时期最受推崇的女神,被国王奉为家神,如今塔莱珠女神庙也是皇室的御用寺庙。
●湿婆-巴瓦娣庙屋
湿婆-巴瓦娣庙屋(Shiva Parvati Temple)是一栋两层木建筑寺庙,门口有两个
石狮子,正门的正上方是湿婆与帕尔瓦蒂夫妇的雕像。
对外交流
南盟秘书处
尼泊尔奉行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与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尼泊尔积极推动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发展,1985年以来,加德满都一直都是南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秘书处所在地。
友好城市
著名人物
●特里布文国王
特里布文国王(King Tribhuvan)于1990年4月27日出生在加德满都,于1911年12月11日起开始担任尼泊尔国王,直至1955年去世。他曾密谋废除拉纳家族对政权的垄断,1950年11月曾在印度大使馆内避难。1951年2月他以君主身份从
印度返回加德满都,随后宣布拉纳家族对
尼泊尔的统治告终。
●巴伦德拉·沙阿
巴伦德拉·沙阿(Balendra Shah)是尼泊尔说唱歌手、工程师与政治家,1990年4月27日出生于加德满都,目前担任加德满都历史上的第15任市长,2022年他在地方选举中击败尼泊尔国大党候选人西尔贾娜·辛格等竞争对手,以独立候选人身份成功当选加德满都市长。
●格德拉·舒姆谢尔
格德拉·舒姆谢尔(Gehendra Shumsher)是前尼泊尔陆军将军,同时也是发明家与枪械设计师。1871年,格德拉·舒姆谢尔出生于加德满都,是前首相比尔·舒姆谢尔(Bir Shumsher)的儿子,他曾赴日求学,回国后建立了兵工厂,自己发明了新型
机关枪,为
尼泊尔军队的现代化做出贡献,同时他还建造了风力发动机,向当地人传授如何用
水力发电。
●玛尼沙·柯伊拉腊
玛尼沙·柯伊拉腊(Manisha Koirala)是尼泊尔女演员,出生于1970年8月16日,她主要出演
印地语电影与少量英语、
泰米尔语电影,并曾获得多项荣誉,包括4项
印度电影观众奖(Filmfare Awards)等。1999年与2015年,玛尼沙·柯伊拉腊曾被任命为
联合国驻
印度与尼泊尔亲善大使,并参与了2015年4月
4·25尼泊尔地震后的救援工作。
●帕拉斯·卡德卡
帕拉斯·卡德卡(Paras Khadka)是前
尼泊尔板球运动员,1987年10月24日出生于加德满都,2008年至2019年期间他担任尼泊尔国家板球队队长,右手击球右手投球。2019年11月,帕拉斯·卡德卡入选尼泊尔参加2019年南亚运动会的大名单,最终帮助球队获得铜牌。2021年8月他宣布退役,此后开始担任尼泊尔板球协会秘书长与巴格马蒂省板球协会主席。
参考资料
परिचय.加德满都市政府官网.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