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
北宋的第三位皇帝
赵恒(公元968年12月23日—公元1022年3月23日),初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被立为皇太子后更名为赵恒,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
赵恒是赵光义赵光义第三子,母为李皇后李氏。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赵恒被被任命为检校太保、平章事,封韩王,后改封为襄王、寿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八月,赵恒被立为皇太子,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三月,宋太宗驾崩,赵恒继位,次年改元咸平。赵恒即位后,采纳宰相吕端的治国建议,同时起用老将曹彬枢密使,重用李至、夏侯峤李沆等人,政治清明,史称“咸平之治”。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在主战派寇凖等人的劝说下,赵恒北上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州,双方数次交战,各有胜负。同年十二月(公元1005年1月)赵恒派使与辽订立盟约,以每年给辽一定银绢为条件,于澶渊定盟和解,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史称“澶渊之盟”。赵恒在位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蛊惑朝野,而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使得北宋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公元1022年3月23日),赵恒驾崩于延庆殿,在位二十五年。群臣为其上谥号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于永定陵赵祯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十一月,加谥为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累加谥号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赵恒尊奉太祖、太宗的“祖宗典故”与“祖宗之法”为治国圭,从而构建了北宋的正常统治秩序。赵恒在位期间,进一步规范政治制度,如设开封府界,稳定设三司使,设龙图阁大学士,定百官俸,规范司法制度;为促进经济发展,赵恒减免租税,发展农业、增加禁榷、商税收入,设置估马场;军事上加强战备,积极防御;文化上崇道重儒,组织编修典籍,改革科举,发展艺术;外交上与辽朝先战后和,对西北、西南各族主要是安抚政策。赵恒爱好文学,写过很多诗文,有《御制集》三百卷传世,今仅存《玉京集》六卷。后世对赵恒的评价褒贬不一,《宋史》中评价赵恒为英悟之主,但封禅之事荒唐;南宋天台僧人认为赵恒为仁圣之君;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小南认为赵恒缺乏如太祖太宗般把握政治局势的能力。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开宝元年十二月二日(公元968年12月23日),赵恒出生于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晋王府内,父亲是时为晋王的赵光义(即宋太宗),母亲李皇后(即元德皇后)。赵恒是赵光义第三子,初名赵德昌,从小就接受经学教育。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授为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为韩王,改名赵元休。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封为赵悼襄王,改名为赵元侃。
成为太子
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因为叔父赵廷美之死“发狂”成疾,持刀杀人,纵火焚烧自己的楚王宫,之后,赵元佐被废,改居南宫。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十月,宋太宗任命第二子赵元僖为开封尹,兼侍中,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赵元僖暴死,此后宋太宗迟迟未立太子。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九月,赵光义问参知政事寇凖立储君的意见,寇准认为为天下择君不应该问近臣,而是由皇帝选择能托付天下的人。宋太宗屏退左右提出立第三子襄王赵元侃,寇准赞成。宋太宗于是任命赵元侃为开封尹,改封寿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八月十八日,宋太宗正式宣布立赵元侃为皇太子,改名赵恒。
登基为帝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二十九日,宋太宗因高梁河之战箭伤复发,病危之时,宦官王继恩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文士潘阆谋立楚王赵元佐为帝;宰相吕端见太子赵恒不在旁,担心事情有变,偷偷在笏板上写下“大渐”二字,派亲随催促赵恒入宫侍疾。赵光义驾崩后,皇后李姓命王继恩召宰相吕端入宫,商议对策。吕端软禁王继恩后入宫见皇后,皇后提出立嗣应立长,吕端认为赵恒乃李世民亲立的太子,如果违先帝之命会招致天下人的非议。
随后,赵恒奉遗命在灵柩前即皇帝位。赵恒继位后,垂帘见群臣,吕端却不拜,请求卷帘,确认继位的是赵恒后,才率群臣拜呼万岁。赵恒即位后,追封涪陵王赵廷美为西京留守兼中书令、秦王;赠魏王赵德昭为太傅,岐王赵德芳为太保;封长赵元佐为楚王。次年,赵恒下诏改年号为“咸平”。
咸平之治
咸平元年(公元998年),王钦若上奏各地拖欠赋税的数量很多,请求皇帝免除百姓拖欠的赋税,赵恒接受了王钦若的建议。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四月十六日赵恒下令,凡是拖欠的农业税一律免掉,因为欠钱被抓进监狱的百姓一律释放。三年后,赵恒让各地认真核查落实,最后统计结果,共免除各处各地赋税一千余万贯石匹两等,赵恒还亲自审问因欠钱入狱的人,一连审了七天,又释放了2600多人,免除债务达260万。 此外,赵恒还下令重新审问有关拖欠政府钱物档案,言明凡有冤屈的案件要重新处理。随后赵恒还多次下诏要求免除或减免各地赋税,用以赈灾和其他用途。
在减免赋税的同时,赵恒即位之初也注重对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他尊敬扶立自己顺利即位的吕端,采纳了吕端提出的许多对治国有益的建议;同时起用老将曹彬为枢密使,以震慑众武臣。赵恒还大力起用自己的潜邸旧臣,如李沆、李至、夏侯峤杨砺王继英等都在他登基头三年成为了宰执,其余的毕士安张耆王继忠夏守赟等也相继受到提拔和重用。赵恒即位之初,北宋的政治较为安定,因其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拥护,北宋的统治日益巩固,国家管理机制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国力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
亲征伐辽
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七月,耶律隆绪下诏伐宋,赵恒重用张昭远等人并检阅二十万禁军,准备反击辽军。 同年九月底,辽军在附近的长城口被宋军先锋田绍斌、石普部和本地驻军杨嗣部阻击,先胜后败。后转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坚守城池,辽军久攻不下后撤退,接着辽军主力兵分两路继续接近北宋边境。同年十一月,赵恒下诏亲征。
二年十二月五日(公元1000年1月14日),赵恒率大军从东京汴梁出发,经长垣县(今属)、(今河南滑县东南)、卫南县(今河南滑县东)、(今)、德清军(今属河北),最后身披盔甲,到达大名府(今)。到达大名府后,赵恒派率部北上,南向与他们形成合击之势,战事失利,赵恒换掉主帅,调来援军,在击破辽军,取得了一次胜利。当捷报传到行在时,大臣们纷纷祝贺,赵恒也感颜面挽回,立即作了二首《喜捷诗》,命群臣唱和。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正月十六日,赵恒从大名出发返回京城。
澶渊之盟
亲征澶州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丞相李沆去世,赵恒立即把毕士安提拔为参知政事,并许诺将拜他为相,还问他谁可与他共居相位。毕士安向赵恒推荐了寇凖,一个月后,赵恒颁布了毕士安与寇准两人并相的任命。同年九月,耶律隆绪辽朝萧皇后率二十万大军再次南下攻宋,宋河北诸城都奉命全力守城,辽军连攻数城,皆未得手,便绕道攻打瀛州(今河北河间)。宋军顽强抵抗,辽军放弃放弃瀛州,采取迁回穿插的战略,直趋开封市,威逼宋廷。辽军攻占祁州(今河北安国)等地,不久就绕过重镇大名府,大军兵临漳州市(今濮阳市)北城下,令北宋朝廷措手不及。
毕士安、寇准劝赵恒御驾亲征,以振人心。赵恒犹豫,问群臣的意见,王钦若为临江人,劝赵恒驾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劝赵恒驾幸成都市。赵恒再次与寇凖商议,寇准认为御驾亲征鼓舞士气能够得胜,如果抛弃宗庙,南幸楚、蜀,人心必然崩溃,敌人乘虚深入,天下将不可收拾。同年十一月二十日(公元1005年1月3日),赵恒从开封市出发前往澶州,并命李继隆石保吉担任驾前排阵使。
赵恒到达前方后,宋军士气大振。此时还有人认为前方危险,请赵恒回銮。寇准劝赵恒说河北省诸军日夜盼銮驾至,如今只能进不能退,如退则士气瓦解。殿前指挥使高琼也认同寇准的主张,赵恒这才打消回撤的念头。景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005年1月8日),赵恒抵达澶州,澶州跨河分南、北两城,当时辽军正在攻北城。赵恒到达南城后,就想留在南城。寇凖力劝赵恒到北城,说宋军的主力在北面,皇帝如不亲临亲征的意义就会减弱。经过寇准和高琼的几次劝说,赵恒过河到达北城。赵恒登上北城城楼,打起黄龙旗、张起黄伞,城下宋军官兵远远望见,立即高呼万岁,士气大振。适逢辽朝骑兵数千人前来攻城,赵恒下诏士卒迎击,果将敌骑击退,暂获过半。
达成盟约
在澶州之战前,辽朝的萧皇后就通过宋朝降将王继忠与宋朝讨论议和之事。赵恒表示愿意谈判,派曹利用为使者前往大名府。判大名府王钦若见辽军正在猛烈进攻,未见和谈意向,便将曹利用留在大名府。澶州对阵后,萧太后见军事上难以占到便宜,和议趋向日渐明确,便命王继忠从多渠道向赵恒传递和谈信件,要求宋方派出使者。赵恒下令曹利用立即赴辽军大营和谈。
曹利用见萧太后的第二天,就与辽朝使者韩杞出发来见赵恒。赵恒得知辽朝要宋归还柴荣攻取的瓦桥关以南的领土时,明确表示宋对辽可以袭用汉代以玉帛赐单于的故事;但如果辽国要求宋割让土地,宋则决战到底。寇准则主张不仅不能给辽国玉帛,反而应该要求他们交出燕云旧地向宋称臣,这样才能确保百年无事。赵恒以战争让百姓困苦,暂时与辽议和为由坚持议和,再次派曹利用去辽大营重议和谈条件。
经过曹利用的周旋,萧太后又遣其大将军姚柬之持国书来商议,往返交涉的结果,最后辽宋两国达成协议:双方休战,皆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后世以世侄论,使者定期互访;以白河沟为国界,双方休战,辽归还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宋每年向辽提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边境设市,两国开展互市贸易。因协约在签订,史称“”。元年十二月七日(1005年1月17日),澶渊之盟正式达成。此次结盟后,北宋边疆战事危机解除,国内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封禅祭祀
澶渊之盟签订后,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被罢相,王钦若复为参知政事。景德五年(公元1008年)正月初三,赵恒对群臣说,曾梦见有神预告降下《大中祥符》天书三卷,当日皇城司守兵涂荣便奏报发现了左承天门南鹅尾上挂了一条黄丝带,赵恒派宫中太监去察看,果然挂在承天门上的就是“天书”。赵恒亲自去拜受,并将天书迎到自己所建的道场供奉,群臣都向赵恒道贺。赵恒下诏当年改元为“大中祥符”。过了几天,宰相王旦率领文武百官,诸军将领,僧道者老等二万三千三百多人,上表请赵恒封禅。赵恒迟疑未决,文武百官连续上了五次表后,赵恒决定到泰山封禅,令王钦若作为前站,先去泰山做准备。王钦若又从各地弄来许多假天书,赵恒也都深信不疑,百官向赵恒道贺,与此同时,百官根据“天书”而给赵恒上尊号为“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赵恒先后奉祀,禅祭(今西南),去祭祀四年(公元1011年)二月,赵恒再次带着“天书”西祀万荣县,到华阴市华山祭祀西岳庙,到巩义市祭祖宗三陵。次年(公元1012年)改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正月,赵恒又去亳州市(今属老子庙,祭祀被道教徒尊为教祖的老子李耳,并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皇帝”。天书封祀对赵恒一朝的政治和财政产生了重大影响,到其晚年“内之蓄藏,稍已空尽”。二年(1018年),赵恒下诏册立八岁的为皇太子,改名
晚年崩逝
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六月,赵恒罢免了王钦若的宰相职务,召寇凖回京取代王钦若。十三日,寇准正式被任命为宰相,丁谓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赵恒病情恶化,他和宦官周怀政商量想让太子监国,周怀政将此时告诉了寇准,寇准于是进宫安排。后来事情泄露,寇准被罢去宰相,丁谓等人上疏排斥周怀政,周怀政暗中召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等,策划谋杀丁谓,拥立太子赵祯即位,废刘娥,奉赵恒为太上皇。行动的前一天晚上,杨崇勋、杨怀吉到丁谓等人家中告发谋变之事。赵恒得知后,处死了周怀政,清算受此时牵连的寇凖、曹玮、盛度等一批文臣、武官与宦官。随后,宰相李迪在与丁谓的斗争中失败,被贬外地。
天禧五年大年初一(1021年2月15日)前后,赵恒的病情好转,不但能自己参加议政,还亲自到启圣宫的宋太宗神御前拜谒,朝廷因皇帝的病情好转而颁下“德音”,以示庆贺。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初五,赵恒封丁谓为东晋公,冯拯为魏国公,曹利用韩国公。不久后,赵恒得病情急剧转重,十九日,赵恒在东京延庆殿逝世,终年五十五岁。十月十三日,葬于永定陵;二十三日,附祭太庙赵祯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十一月,群臣为其上尊谥为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加谥为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设开封府界
宋初,为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赵匡胤逐步取消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以文官充任地方知州,并设转运司筹措、运输军粮。转运司的长官转运使后来成为总管若干州,以及监督相应各州官员的职务,逐渐成为介于国家和州郡之间的一个管理者(作为一层行政管理单位,其职权还很不齐备)。转运使所辖区域称为“路”,太宗在位时期,路的设置还很不规范。赵恒即位伊始,首先宣布,把全国分为15个路,从而使“路”作为一级行政管理单位正式确立。到咸平四年(1001年),又将四川路分为四个路,这样,北宋便有18个路。这种路的划分在宋代长久沿用。
宋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实际运行,按路、州府军监、县,分为三级。赵恒在路级体系中创置了特别区划———开封府界。在赵恒之前,开封、祥符、尉氏县、陈留、杞县封丘县中牟县、阳武、酸枣、长垣市、东明、睢县扶沟县鄢陵县考城太康县通许县等十七县,隶属于开封府,不设专门的机构掌领,不是独立的区划。景德三年(公元1006)三月,赵恒设置开封府界提点司,“掌察内县镇刑狱、盗贼、场务、河渠之事。”开封府界提点司的设置,使宋代的京畿管理体制发生了重要变革,自此以后,开封府界逐渐作为一个行政管理区的概念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之中。
稳定“三司使”体制
北宋初年的三司统领机制多有变动,到宋真宗年间,寇凖丁谓先后担任三司使,由三司使统领三司的体制逐渐稳定。宋初设盐铁使、度支使、户部使分管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赵恒即位后设三司使,统管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三司各设副使,作为三司使的下属,副使下还有数名判官。财政大权集中在三司使一人手中,赵恒同时规定,三司使直接与皇帝交代事务,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控制财权,加强了皇权。
设置龙图阁学士
咸平元年(公元998年),赵恒建龙图阁,掌收藏宋太宗和自己的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以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潜。后赵恒的御书,文集移置天章阁。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设置龙图阁待制;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设置龙图阁直学士;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设置龙图阁学士,九年置直龙图阁,皆由他官兼任。龙图阁学士为从三品,是一种加官,用以加文学之士,备顾问,与论议,以示尊崇。
约束文武官员
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十一月,赵恒作《文武七条》,文臣七条其一为清心,即要平心待物,不为自己的喜怒爱憎而左右政事;其二为奉公,即要公平正直,自身廉洁;其三为修德,即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其四为务实,即不要贪图虚名;其五为明察,即要勤于体察民情,不要苛税和刑罚不公正;其六为勤课,即要勤于政事和农桑之务;其七为革弊,即要努力革除各种弊端。文臣七条颁布给京朝官任转运使、提点刑狱、知州府军监、通判知县等。
武臣七条武臣七条为修身,即注意自身修养,让士卒有法则;公平,即公平对待士卒;训习,即教导士卒勤习武艺;简阅,即检阅士卒,分辨他们是否勤劳、懒惰、勇敢;存恤,即安抚士卒,与他们同甘共苦,令上下齐心;威严,即管理士卒,不能范禁。武臣七条颁赐给节度使以下至刺史,及诸司使以下任部署、铃辖、知州军县、监押、驻泊、巡抚
重视人才举荐
赵恒下过许多关于官员荐举制度的诏令,如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四月的诏令中系统地规定翰林学士以上高级官员,每年必须荐举京官以上、低级文官、武官各一人;三司使、副使,提点刑狱、、通判等,每年必须举荐属下官员若干名。同时,还设立了奖惩制度激励官员举荐,凡一位官员举荐的三名以上被荐举者有政绩,有奖;凡一位官员举荐三名以上的失当官员,有罚。被荐举者犯罪,举荐者要区别情况受处罚。
颁给职田
宋代以国有土地颁给在职地方官职田,作为在职地方官的特殊津贴。有人称其为“养廉田”,这是因为当时地方官收入偏低,适当增加其收入可以避免一些官员因生活所迫而贪赃枉法。但是,宋朝官田既少,就造成各地职田或有或无,或肥沃或贫瘠,在职官员的这份津贴很不均衡。另外有些官员强迫佃户多缴田租,也使“养廉田”变成了“养贪田”。
定百官俸
宋朝前期官俸较低,大中祥符年间,宋代财政状况较好,号称“富有多积”。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赵恒下“定百官俸诏”,以普遍增加俸禄的名义颁布了新定的百官俸禄数额,诏令中大范围内增加文武百官的俸禄,各增20贯至1000钱不等。增加后的文武官月俸,上自三师、三公120贯,下至奉职、借职4贯。这一诏令建国以来第一个关于官员俸禄的系统规定的文件,反映了宋朝官员俸禄管理开始纳入正轨。
增进君臣关系
赵恒注重增进君臣关系。他即位不久,就“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同时,赵恒还扩大了宴请的范围,宴请的官员包括主管财政的副职、主管审判的法官、负责监察的御史官员、东京汴梁的外朝官员等。宴请之外,赵恒还会送节日礼物,以示恩典。如如伏日赐冰,立春赐春盘,重阳赐糕,过年时赐羊、酒、米、面等生活用品。
除了赐宴、赏赐之外,赵恒还增加了官员的休假。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赵恒规定文武官员每年不但可休传统节假,而且新设伏日假,扩大私忌假,新创饯行假,为官府服役的工匠和军士也可以休旬假和节假。赵恒让数十万臣属享受到朝廷的“恩典”,也算是笼络大臣官员的一种手段。
规范司法制度
赵恒主张谨慎用刑,去除过分残酷的肉刑,且反对法外用刑,为了减少冤案,他对司法机构或制度有所改革。如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赵恒设纠察刑狱司,设纠察官二人,凡是在京刑狱,判处徒刑以上及时上报;如果案件审理未尽或拖延时间,要追覆其案,“详正而驳奏之。”凡是判处死刑的案件,都要进行审理,以免出现冤案。元丰三年八月,将省审刑院划归刑部。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赵恒将鼓院改为登闻鼓院。凡有诉讼不公、朝政有、冤案昭雪都可以到登闻鼓院直接向皇帝进状。
赵恒在位时,北宋完成了内容丰富的“编敕”的编撰事务,使其成为正式法律《刑统》之外的重要补充。赵恒在位的 25 年间,主要的编敕有以下几部:《咸平编敕》《三司删定编敕》《三司新编敕》《景德农田编敕》《大中祥符编敕》《条贯在京及三司编敕》《一州一县新编敕》《一司一务编敕》。
经济
发展农业
在“澶渊之盟”的第二年,赵恒便下令地方各级长官官衔内加入“劝农使”或“劝农”等字,要求他们鼓励治下的百姓努力务农,发展生产。随后,又颂行《景德农田敕》,为农业立法。
常平仓制度在中国古代早有推行,它兼又储粮备荒与稳定物价而方面的功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景德二年(公元1006年),赵恒下令恢复常平仓制度,他明确规定:由地方官府依照本地人口垫资购粮,大约以每户一石计,设仓储存,米价贵时就卖出,米家低时就买入,设专官管理。常平仓制度对于灾年帮助百姓渡过困难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占城稻原产于占城国(今越南中南部),是一种早熟耐旱的水稻。最早是在中国的福建省种植。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长江下游和淮河大旱,赵恒命人从福建装运了3万石占城种分往旱区引种,分三路为种,大力推广占城稻。并以榜文的形式,将何时浸种、如何掌握发芽标准、如何整治秧田、何时插秧都公布出来。在赵恒的推广下,占城稻逐渐在东南各地普遍推广。占城稻的推广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同时使只能用泉水和雨水浇灌的高地和坡地得到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
减免赋税
赵恒即位后,注重了解民情,恤民免租。如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四月,全国范围内发生大面积的旱灾,赵恒在白鹿山祈祷求雨外,还派使臣赴全国检查吏民拖欠政府的钱物情况,然后下令全部免除这些债务;定州市(今河北定州),因下冰雹造成庄稼受损严重,赵恒派使臣给予定州百姓赈济和抚恤,并免除当年的租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的十月,赵恒下令免除澧州(今湖南县)蛮境内归业百姓的租税,同时下令设置福建路惠民仓,做好安抚百姓的赈济工作。
增加禁榷、商税收入
赵恒在位期间的盐、酒、茶、香、矾等项禁榷收人均比赵光义时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加商税收入的方法是层层确立定额,超收奖赏,欠收处罚。立定额从最基层开始,每个征收商税的税场、每个卖酒的酒坊,都立一个原始定额,一个按近期实收数确立的定额称“递年”,一个任期或承包期也另立定额。每年、每届都进行比较,奖惩有关监官和责任者;后来,又规定了地方官的责任制,就迫使地方官和有关人员努力设法增收。
设置估马司
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十一月,赵恒派遣近臣杨允恭设置了专门买马的机构——估马司。赵恒设置估马司来保证交易的公平性,他们的职责是对市马良进行分类,估其马值,分配至各牧监,“估马司定其直,三十五千至八千凡二十三等,其蕃部又有直进者,自七十五千至二十千,凡三等。有献尚乘者,自百一十千至六十千亦三等。”估马司的设立,大大推动了券马制度的规范化。
铸行“景德大铁钱”
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四川地区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四川地区无法铸钱。因此,四川地区的流通货币量可自然控制物价和铁钱的贬值。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二月,赵恒下诏给知益州张咏和益州路转运使黄观,让他们在乐山市和邛州铸“景德大铁钱”,每贯25斤8两,每枚大铁钱兑换十枚小铁钱或一枚铜钱,大铁钱与小铁钱、铜钱同时流通,以解决四川地区的通货紧缺危机。市场上突然投入大量的钱,造成物价暴涨。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赵恒在邛、嘉、兴三州铸21万贯的“祥符大铁钱”,这种钱的重量大概为“景德大铁钱”的一半左右,同时坚守铸行数额,稳定了四川货币。
军事
加强战备
赵恒即位后,加强战备抵御辽朝至道三年(公元 997年)赵恒派殿前都虞候范廷召领河西军节度使,葛霸为保顺军节度使,王汉忠为威塞军节度使,康保裔为彰国军节度使,其中范廷召、葛霸为定州市、镇州驻泊都部署;王汉忠为高阳关行营都部署,康保裔为并、代州都部署。这四人都是能征善战的老将,其中有三人都参加过对辽战争。为了抵御骑兵,赵恒采用了开河渠、连运河、推方田、置屯田的办法以“隔限敌骑”,积粮备战。
设机宜司
真宗咸平初年,宋辽交战,赵恒在雄州置机宜司,设“知雄州机宜司”为其长官,“专掌本州边境军要机密事”,也就是说,雄州机宜司是专门负责各州军对辽间谍和外交事务的机构。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十二月,宋辽修好,此机构即废罢而改为国信司。
对外战争
文化
倡导儒释道并存
赵恒主张三教并存。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儒生孙奭向赵恒提出限制僧人发展的建议,赵恒认为释、道二门都对世人有教化作用,都不应排斥。赵恒天书降后在泰山封禅、万荣县祭祀等活动中,贯彻兼顾三教的原则。如泰山封禅时让僧人参加典礼,在宫观礼后不久就去朝孔祭孔。在尊玉皇大帝时,又让臣下读《孟子》。同时,赵恒在开宝寺瞻拜佛舍利时,坚持让儒臣宣讲经书。天禧二年(公元 1018年),赵恒写了《三教诗》,所谓三教诗,是以儒、释、道三教教义为内容的诗各 100 首,宣扬三教同旨、三教并存的理念。
编修典籍
赵恒重视对儒、释、道三家经典的整理。他即位后,屡诏刊印儒家经籍、编图书。如命崔颐正、邢昺、舒雅等覆校《五经正义》,又详定《孝经》《论语》《尔雅》文字,校刊《公羊传》《穀梁传》《周礼正义》《仪礼正义》四经疏,编纂《册府元龟》等;后世“十三经注疏”中,《孝经注疏》《论语注疏》《尔雅注疏》三种皆成于赵恒在位期间,而《孟子音义》二卷也是真宗诏校勘《孟子》时修撰的;与此同时,他又支持传法院继续翻译佛教经典,组织人整理道经,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他命人将从佛、道三家中精选出一部分汇为一编,刻板印刷,分送京城各官观、寺院。
改革科举
宋初承唐制,科举重进士,以诗赋取士,诗赋中的浮华之气多。真宗接受张知白等人的建议用经义命题。如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进士考试即用经义命题;景德四年(1007)闰五月,制科考试也开始从经义中命题。此后,依经义拟题自此已逐渐成为定式,以经史命题,集中反映了当时政治思想和崇文风气内涵的变化。
发展艺术
道教壁画艺术
赵恒注重利用艺术来为他所崇信的道教服务。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年—公元1021年)赵恒让许多画家在绘制玉清昭应宫的道教壁画中尽显才华。其中,武宗元宋太宗的形像画在洛阳上清宫的三十六天帝中的一位,引起赵恒对武氏画艺的惊叹。赵恒在开封市建玉清昭应宫,共有二千六百一十座殿宇建筑,堪称是宋代最庞大的宗教艺术工程。同时,由朝廷出面,在全国招考艺匠绘制壁画,应试者达三千余人,在客观上给发展宗教艺术提供了庞大的艺术舞台。
书画艺术发展
赵恒喜爱书画,擅长草书,飞白。他奖掖长于书画的皇亲国戚,通过收藏他们的书画作品,或为他们的书画题写序言,促进了皇室雅好笔墨的文化风气的形成。同时,他还将自己所书的墨宝赏赐给群臣,使热衷书画的风习在朝臣中传播开来。据《能改斋漫录》载,赵恒还亲自教授大臣张耆杨崇勋夏守赟研习“虞世南字法,时以为荣” 。这一时期,宋朝开始涌现了专业性很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形成了书画热潮。
外交
辽朝
赵恒对辽的外交政策前后有所变化,即位之初主动备战,与辽国有过多次战争,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三月,钱若水在《上真宗论备边之要有五》中向赵恒建言五条“备边之要”,通过在边境不生事端的方式,逐渐与契丹达成和议。赵恒听从了钱若水的建议,在同年六月下诏禁止沿边百姓入北界去劫掠,想让宋辽边境安宁,也缓和宋辽关系。这一时期赵恒对辽国以防御为主,直到澶州之战宋与辽签订盟约,盟约签订后,宋辽两国维持了大约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局面,此后双方再无大规模的战事。
西北诸族
西夏
赵恒即位后,夏州李继迁派遣使者上表归顺,赵恒继承赵光义的做法,对西夏采取羁政策。三年(公元997年)十二月,授李继迁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赵恒的羁縻政策维护一段时期,李继迁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掠边行为,宋夏关系处整体稳定,局部冲突的状况。五年(1002年)三月,破灵州,杀裴济,改名西平府,次年建都于此。赵恒被迫妥协,承认李继迁对夏、银、绥、宥、静等五州的占领 。元年(公元1004年),李继迁战死后,其子李德明继位,李德明即位后上表归附宋朝。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十一月李德明遣使送御马、骆驼等物表示臣服宋朝,自此,宋和西夏关系终于得到确定,西夏作为宋的蕃臣,向宋称臣,宋给予相应的优惠条件如金钱, 官职等,宋夏关系也再次进入全新的时期,开始了宋夏三十年的和平共处。
其他各族
对于西北的其他部族,赵恒采纳了曹玮等人的建议,对陇右、河湟一带的吐蕃厮啰部落进行招抚活动。如从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开始,赵恒确立了羁縻笼络的方针,不断给其加官晋爵、给以赏赐等措施,达到“以夷制夏”的目的。获得宋朝赐的吐蕃党项族部族多次出兵侧击,造成西夏背腹受敌,成功地牵制了西夏对宋的进攻。
西南诸族
赵恒对西南少数民族部落总体保持着怀柔态度,除保持原来的羁縻州自治管理的原则外,对于主动归附的部落几乎全盘接纳,对于部落酋领的处理方法也宽松。如赵恒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十月,宜州送溪峒蛮酋30余人至崇政殿,赵恒责问他们劫掠,蛮酋辩解是因为饥寒迫不得已才劫掠,赵恒于是下令释放他们,另外还赏赐给他们银帛锦袍。除此之外,赵恒还将盐利纳入对溪峒的羁縻政策中,将食盐作为对溪峒土酋选用的标准,以及作为贡赐中的主要内容,以维系人心。
高丽
赵恒即位之初,高丽为辽的藩属国。大中祥符三年到天禧四年(公元1010年—公元1020年),辽与高丽有两次交战,战争期间,高丽派使者到宋朝,表示归附宋朝。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冬,高丽王又派民官侍郎郭元入贡宋朝,上表告辽朝连年侵犯之急。赵恒厚待郭元一行,翌年郭元回国后,高丽王停用契丹年号,改用年号。但此时赵恒与辽已签订澶渊之盟,不愿为高丽撕毁协议。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高丽复行辽国年号,再次向辽称蕃纳贡,辽国与高丽重建宗藩关系,此后数十年北宋与高丽的官方交往基本停止。
交趾
赵恒时,交趾为北宋的藩属国。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四月,赵恒进封前黎朝的大行皇帝为南平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黎桓死,赵恒继续册封其继承者为“交趾郡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李公蕴黎姓之位,改元顺天,并迁都升龙城,李朝建立,赵恒认为没有必要耗费兵力征讨无用之地,将“交趾郡王”的封号转给李姓,并册封其为检校太傅、安南都护、静海节度使等。
重要争议
澶渊之盟订立后,其性质与评价一直争议不断。至今仍有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城下之盟”,如宋真宗朝参知政事王钦若,他认为,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古人耻之”;今人漆侠、杨世彝也认为“澶渊之盟”对于宋朝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
二是认为此盟并非“城下之盟”,而是宋辽势均力敌下签订的平等互利盟约,当时及此后宋朝君臣多认为和议平等互利,甚至是宋朝的胜利,寇凖是第一功臣。如宋朝大臣王旦富弼王安石张方平苏辙王十朋等都是肯定擅渊之盟的,并给予高度评价。今人陶晋生、罗朝霞认为,“澶渊之盟是宋辽两国间缔结的一个平等条约”;王晓波、金石则认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对双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都有积极意义”。
文学成就
赵恒擅长草书、飞白书及楷书。赵恒的楷书结构紧凑,端庄谨严,岳麓书院的“岳麓书院”匾据说出自他手。
赵恒文集数百卷,已散失,后人辑有《玉京集》六卷。《》录其诗二十二首。赵恒常以诗咏史,借古鉴今,创作《读十九代史诗》,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三说真宗喜欢读书,御制有《读史记》三章、《读前汉书》三首、 《读后汉书》三首、《读三国志》三首、《读晋书》三首、《读宋书》二首、《读陈书》二首、《读魏书》三首、《读北齐书》二首、《读后周书》三首、《读隋书》三首、《读唐书》三首、《读五代梁史》三首、《读五代后唐史》三首、《读五代晋史》二首、《读五代汉史》二首、《读五代周史》二首等。这些诗多以遗失,《》录其诗二十二首。
现存的《宋真宗御制玉京集》,是赵恒为皇家斋醮祭祀而撰写的文词,主要用于上章拜表。赵恒还曾亲创道曲乐章,使道教音乐继唐朝以后呈现再度兴盛的趋势。
此外,赵恒为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亲自创作的了《励学篇》,其中有几句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
历史评价
宋史》中评价即位之初,是英悟之君,但是澶渊之盟后,天书封禅太过疯狂。
赵祯时的政治家吕夷简富弼对宋真宗赞誉有加,其中吕夷简称赞宋真宗与太祖、赵光义一样都有尧舜之资,禹汤之智,文武之德;富弼称赞宋真宗善于用人。
南宋政治家王十朋认为宋真宗与宋仁宗是守成之君。
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宋真宗东封西祀,耗费极大,不曾做得一事。
南宋天台僧人赞美宋真宗为仁圣之君。
南宋吏部郎中王称认为宋真宗在位期间在内百姓富足,在外与辽订立盟约,与民休息,他的功绩值得称颂。认为宋真宗是守成之君,他治下的盛世可以与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媲美。
朱元璋认为宋真宗即位之初任用李沆,所作所为可以称为贤君;但澶渊之盟后听信听信臣直言,进行天书封禅,不是明智的作为。
宋史研究专家汪圣铎评价宋真宗时说:“一方面,他(宋真宗)装神弄鬼,惯施诡计;另一方面,他又颇重感情,多愁善感。他尊崇道教,却又对儒、释频频施敬;他向往做个战无不胜的统帅,又努力使自己成为挥洒自如的骚人墨客……。”
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评价宋真宗说:“(宋真宗)把太祖李世民时期所施行的法度及其精神加以总结概括,将其称之为‘祖宗典故’、‘祖宗之法’,并且奉之为治国理事之圭臬,始于北宋真宗时期。即位于而立之年的真宗,作为有宋建国以来生长于承平之世的第一代帝王,一方面缺乏如太祖太宗般把握政治局势的能力,一方面又急切于标树个人的统治形象。”
陵寝墓葬
宋真宗赵恒崩逝后葬于永定陵。永定陵在蔡庄东北岭上。永定陵坐北朝南,占地达1800亩,陵园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1000米,棺木停放的地宫深26米,地宫底面呈正方形,长约46米。陵台呈覆斗形,东西宽55米,南北长57米,鹊台、乳台、南神门阙、东、北、西三神门及四角阙台遗址均保存完好,周围有建筑遗址的土丘16个,陵墓四门各有石狮1对。陵墓地面建筑已不存在,但是陵墓前的马、羊、狮、虎等保存完好。永定陵尚未正式发掘,陵内的情形不为人知。
文臣七条碑,嵌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城绛州大堂内北壁东侧,系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镌刻。
人物关系
轶事典故
听从天命
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十二月二日,宋真宗出生时红光满照,左脚指有纹路,成“大”字。宋真宗小时候聪明睿智,喜欢游戏打仗,自称元帅。赵匡胤喜欢他,把他养在宫中。有一次,宋真宗登上万岁殿,坐上皇帝宝座,宋太祖很惊奇,摸着他的头问他天子是否好做,宋真宗回答听从天命就好。
游幸龙门
据《宋史》载,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赵恒入西京拜先皇陵,游幸龙门,并亲自赐书刻碑,此碑称“伊阙铭碑”,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碑”并称龙门书法艺术“双璧”。
宠爱刘娥
刘娥为益州华阳人,十几岁嫁与银匠龚美为妻,夫妻二人于雍熙年间到京城谋生,龚美继续做银匠,刘娥靠打花鼓赚钱。因生活困难,龚美便打算将刘娥改嫁。此时宋真宗还为襄王,他对蜀地女子非常感兴趣,于是府中给事张旻向真宗介绍了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花鼓女刘娥。刘娥深得赵恒欢心,赵恒将她接回襄王府中。宋太宗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便命人将刘娥驱逐出府。赵恒却偷偷将刘娥藏在张旻家中,并给了张500两银子,让他专门为刘娥修一个别馆,这个别馆名义上是张旻的。刘娥在别馆中饱览各种典籍,研习经卷。直到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继位,刘娥才被接回皇宫。刘娥生性机敏,靠着自己八面玲珑的性格在宫中步步高升,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刘娥被册立为皇后。
狸猫换太子
宋真宗的皇后去世后,宋真宗的刘妃和李妃都怀有身孕,宋真宗说谁先生下儿子谁就有可能成为皇后。刘妃唯恐李氏生了儿子被立为皇后,便与宫中总管郭槐合计,趁李氏分娩之时,用一只狸猫调包了真正的太子。随后,刘妃命宫女勒死太子,但宫女于心不忍,暗中将太子保全下来,由太监陈琳送往八贤王处抚养。宋真宗看到李妃诞下一只狸猫,便将其打入冷宫。后来,刘妃产下一子,被立为太子,刘妃也成为皇后。六年后,太子天折,宋真宗没有子嗣,便将八贤王之子收为义子,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赵祯
彻查帽妖
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五月,洛阳市有传言说空中有异物如乌帽,夜晚飞到百姓家变成狼。洛阳百姓很惊恐,每到晚上时就紧闭屋门,甚至手执兵器以自卫。七月,宋真宗下令采取一系列应对举措,立下重赏彻查造谣传谣者。这样,先斩杀了一个法号为天赏的僧人,两个民间术士耿概、张岗,因为此事被流放的有多人;之后,又捉拿了所谓的“散人”张子元等数百人,在吕夷简的裁决下,处斩了为首的六人,其余人员免除死罪。民间顿时人心惶惶,原先人们是害怕“帽妖”,现在人们是害怕自己因传播“帽妖”而被官府捉拿。在此情况下,右正言刘烨建言,不能让捉拿传谣妖人的事态扩大化。真宗听进去了,之后诏令不再深究其罪,百姓这才松了一口气,同时,造谣传谣的也日渐稀少,几个月后,“帽妖”谣言破灭。
送礼王旦
宋真宗想去泰山封禅,遭到了宰相王旦等人的反对,王旦等大臣不断上奏,劝告宋真宗取消去泰山封禅的打算,这让宋真宗非常不开心。他闷坐在皇宫里,想了很久,想出了一个主意。一天,宰相王旦忽然接到了宋真宗的一道圣旨,让他到宫中赴宴。王旦接了圣旨后到宫中赴宴,宴会结束后王旦谢恩准备离开时,宋真宗叫住了他,说他为国事日夜操劳,十分辛苦,要赐给他一坛美酒,让他回家品尝。皇帝赐酒,王旦不敢不要,他跪下叩头谢恩,然后拜辞,带着酒走了。回到府中,王旦见宋真宗赐的御酒封得很严实,他想,这一定是一坛上等的好酒,就高兴地把酒坛口打开,不料,酒坛里面装着满满的珍珠。王旦吓了一跳,他不敢声张,叫家人仔细收藏起来。王旦知道,这是宋真宗希望王旦能带头支持他去泰山封禅而向他送礼了。王旦仔细分析了皇上的苦衷,作了同理心,觉得封禅对提高皇上的威望确有好处,就同意了。过了两天,王旦四下联络了一批文武官员共同上奏,请求皇帝去泰山封禅。宋真宗非常高兴。不久,宋真宗就带着文武官员和随从,离开了京城开封市,往泰山封禅去了。
研究书目
宋史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弦歌千载岳麓书院.长沙市纪委监委.2024-07-01
“文臣七条”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运城市纪委监委.2024-07-01
东都事略(全四册).豆瓣读书.2024-04-15
续资治通鉴长编(全二十册).豆瓣读书.2024-04-15
宋史全文.豆瓣读书.2024-04-15
宋史.豆瓣读书.2024-04-15
宋会要辑稿(全16册).豆瓣读书.2024-04-15
杨家将 (1983).豆瓣电影.2024-07-02
包青天.豆瓣.2023-11-29
张复健.爱奇艺.2024-07-09
贺兰雪.豆瓣.2023-11-29
寇老西儿.豆瓣.2023-11-29
少年包青天 (2000).豆瓣电影.2024-04-17
把酒问青天.豆瓣.2023-11-29
狸猫换太子传奇.豆瓣.2023-11-29
穆桂英挂帅.豆瓣.2023-11-29
包青天之七侠五义.豆瓣.2023-11-29
神探包青天.豆瓣.2023-11-29
开封府.豆瓣.2023-11-29
将军在上.豆瓣.2023-11-29
大宋宫词.豆瓣.2023-11-29
天真派杨门女将.豆瓣.2023-11-29
杨门女将之女将初征.豆瓣.2023-11-29
清平乐.豆瓣.2023-11-29
梦华录.猫眼电影.2024-07-0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成为太子
登基为帝
咸平之治
亲征伐辽
澶渊之盟
亲征澶州
达成盟约
封禅祭祀
晚年崩逝
为政举措
政治
设开封府界
稳定“三司使”体制
设置龙图阁学士
约束文武官员
重视人才举荐
颁给职田
定百官俸
增进君臣关系
规范司法制度
经济
发展农业
减免赋税
增加禁榷、商税收入
设置估马司
铸行“景德大铁钱”
军事
加强战备
设机宜司
对外战争
文化
倡导儒释道并存
编修典籍
改革科举
发展艺术
道教壁画艺术
书画艺术发展
外交
辽朝
西北诸族
西夏
其他各族
西南诸族
高丽
交趾
重要争议
文学成就
历史评价
陵寝墓葬
人物关系
轶事典故
听从天命
宠爱刘娥
狸猫换太子
彻查帽妖
送礼王旦
研究书目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