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是日军于1937年7月7日,在宛平街道发动的一场侵略袭击。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日本驻军借演习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8日凌晨,中日双方在交涉过程中,日军炮击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8日上午日军占领了龙王庙和铁路桥,与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激战,并从天津市调兵增援。9日中国守军收复铁路桥,恢复了永定河东岸的控制。日军见形势不利,同北平市当局达成停战协议。待援军到达后日军于11日进攻宛平城将战事扩大,并继续增兵。7月26日日军侵占廊坊市并制造了广安门事件。同时日本增调国内约20万人到中国。28日日军集结部队向南苑发动进攻,于29日侵占北平。中国守军经过激战,因伤亡过重于30日放弃了天津。
七七事变爆发后,使中国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国共两党经过多轮谈判,9月22日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社会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各阶层开展不同形式的救亡运动,并成立武装加入抗日战斗,海外华侨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在中国全面抗战的影响下,世界格局呈现出向法西斯主义和反法西斯两个阵营发展的趋势。
历史背景
日本方面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走上了扩张侵略的道路,制定的“大陆政策”将中国列为主要侵略对象。在此政策影响下,1880年出版的《邻邦兵备略》、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拟定《征讨清国策》,都将清政府列为侵略目标。到了1893年,日本基本上完成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准备。
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占台湾、勒索赔款、并强取在中国自由设厂特权等。甲午战后日本强行在华北地区派遣“驻屯军”,而七七事变正是由驻屯军发动的。20世纪初日俄战争后,日本从俄罗斯手中获取了辽东半岛及附属的权益,并通过与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攫取了东北地区南部的特权。随后日本扩大在中国东北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涉足通讯、开矿和重工业等,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顾及中国,极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吞并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企图侵略伸向中国内地。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日本对侵略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中国的“满蒙”地区,这是日本侵华的一项重大决策。
1929年,日本受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影响,国内动荡不安,为摆脱这场大危机,日本走上了法西斯军国主义道路,向外发动侵略战争。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在接下来的3个多月的时间里占领了东北全境。
1932年1月日军进攻上海市,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日军可以驻留在上海的部分地区。1932年3月日本东北地区建立伪满洲国,扶植溥仪“执政”,东北成为日本的独占殖民地。随后日本将战火引向热河省,侵占热河省后一路进逼平津地区。日本胁迫国民党政府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使冀东的大片领土脱离了中国主权范围,也为日本侵略平津和华北地区打通了道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陆续调配兵力,到1936年已形成了对北平市的三面包围。
中国方面
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进入了十年内战时期。随后国民党对对中共的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国民党的前4次“围剿”均告失败。由于王明“左”倾错误,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受失败,1934年10月被迫进行长征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中原地区开始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国民党对外奉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随后,上海市、热河省被日军染指。1935年国民党政府向日本妥协,签订了《何梅协定》《秦土协定》失去了对河北省和察哈尔省的控制。
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同年12月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从西安事变后到七七事变前半年多的时间里,国共间分别进行了多轮谈判未取得实质性结果,中国国共两党趋向合作而联合尚未巩固。
国际环境
国际联盟标榜以“促进国际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目的,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国家推行侵略政策,对殖民地进行再瓜分的工具。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日趋紧张。面对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5年德国进军莱茵兰,国际联盟在侵略者面前无所作为,只是起了纵容侵略的作用。1936年11月至12月,德国和意大利分别与日本签订协定,组成了国际法西斯集团。而在七七事变前,英、法、美等国给予蒋介石国民政府一定的援助但态度并不积极。
地理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平汉、平绥、北宁三条铁路线的交叉中心,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卢沟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时的北宁铁路线已为日军控制,卢沟桥再失,则平汉线即为日军所得。这样日军将会沿平汉线南下,侵占华北地区,占领中国。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
1936年9月日军攻占北平市南部的丰台区,此时北平四周只有西南平汉铁路一带还被中国军队所控制,其余的三面,日军可以随时截断平汉、平绥、北宁三条铁路之间的联系,因此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就显得格外重要。日军只要能占据卢沟桥,就可以控制京汉铁路,使北平进退失据,北平就是一座死城,华北就可以拿下。
战前态势
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同年8月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再次确立了侵略中国的战略,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并在一次“将官”演习中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1936年9月,日军通过两次“丰台事件”强占北平西南门户丰台,10月至11月,日军举行秋季大操演,以北平为假想进攻目标,以卢沟桥宛平城为主要攻击点,规模均超以往。
从1937年5月起,日军在北宁铁路沿线以及丰台区、卢沟桥一带频繁进行实弹演习。演习针对卢沟桥及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此期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驻天津市的中国驻屯军司令部频频开会,策划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6月,驻丰台日军一部又以宛平城为进攻目标进行演习。6月21日,中国驻屯军紧急成立临时作战课。此时,在东京政界私下盛传着:“七夕的晚上,华北地区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
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7月6日,日军驻丰台的清水节郎中队全副武装,要求通过宛平县城到长辛店镇地区演习。宛平第37师驻军未让通行,与日军相持了10多个小时,后日军撤走。随后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立即作出部署,应对日军接下来的动作。
军队部署
中国军队
1935年5月关东军利用两次事件——非武装区内中国游击队的活动及两名记者在天津市被杀,中国国民党被迫从河北省撤走了所有中央军,同年6月日本借口4名日本特务在察哈尔省张北县被侮辱,国民党政府被迫达成了“秦土协定”,将第29军撤到察哈尔省的最西南端。第29军被分成了两部分,2万人留在察哈尔省的张家口市,3万人调到了北平市和天津地区。七七事变前第29军第37师、骑兵第9师等分别部署在北平西苑、丰台区宛平街道长辛店镇及南苑、北苑、黄寺等地,第38师等部署在天津及北平天津间的铁路沿线。
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是国民党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第3营(为加强营),有4个步兵连、1个轻迫击炮连、1个重迫击炮连、1个重机枪连,共1400多人。
日本军队
1936年上半年,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日本内阁决定扩编中国驻屯军,并将驻屯军司令官升格为中将军衔。1936年5月至6月日本向华北大举增兵,中国驻屯军兵力由1700余人增至5700余人,马匹由170多匹增至640多匹,兵力增加近3倍,形成一个拥有步兵联队、炮兵联队、通信联队、航空联队、战车队、骑兵大队等多兵种的军事集团,中国驻屯军得到强化。
七七事变前,中国驻屯军兵力具体分布为:驻有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部,战车队、骑兵队、工兵队、通信队、宪兵队、军医院和军仓库,步兵第2联队和第1联队第2大队、炮兵联队;北平市驻有“中国驻屯步兵旅团”司令部,步兵第1联队、电信所、宪兵分队、军医院分院,步兵第1联队第3大队驻,1个小队驻通州区;步兵第2联队第7中队驻唐山、第8中队驻滦州、第9中队(缺1个小队)驻,步兵第2联队第3中队驻,另有步兵第2联队1个小队驻,1个小队驻
事件过程
挑起事端
7月7日晚上,日军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卢沟桥永定河东岸的回龙桥附近进行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日军配备了充足的弹药。23时左右,日军谎称一士兵在演习时离队失踪,要求进宛平城搜查。在遭到中国驻军第29军第37师219团团长吉星文拒绝后,日军派兵增援,并占领宛平城外要点。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德纯为防止事态扩大,命宛平县长王冷斋与日军交涉。第二天晨2时,双方商定一同派人员前往宛平县城调查。
炮击宛平城
正当双方交涉的时候,日军驻丰台区的第3大队奔赴卢沟桥。日方在失踪士兵已经归队的情况下,仍提出要宛平城守军向西门外撤退、日军进至城内再谈判的要求,遭到中方拒绝。4时50分日军在宛平东门外发起攻击,炸毁了守城部队的营指挥部。与此同时日军在西门也发起了攻击,开始攻城。炮击过后,发起攻击的日军步兵遭到宛平守军的猛烈还击,大量日军伤亡。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的将领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等召开紧急会议并发表声明:“彼方要求须我军撤出卢沟桥城外,方免事态扩大,但我方以国家领土主权所关,未便轻易放弃,倘彼一再压迫,为正当防卫计,当不得不竭力周旋。”
激战卢沟桥
在炮击宛平城后,日军向卢沟桥、龙王庙和铁路桥东头发起了攻击。第29军部向前线官兵发出“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的命令。旅长何基洋向守桥部队下达了三条命令:一、不同意日军进城;二、日军武力侵犯则坚决回击;三、我军守土有责,绝不退让,放弃阵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从事。位于龙王庙和铁路桥的中国2个排的守军面对日军900余人的进攻,激战14分钟后,几乎全部战死在铁路桥头的阵地。随后日军占领了龙王庙和铁路桥东头,但也付出了死亡上百人的代价。
8日上午日军企图强夺卢沟桥,中国一个连的守军与日军激战,日军曾一度将铁桥南端占领,中国军队死守桥北,与日军对战。
日军占领永定河以东后,随即从天津市向北京调动增援部队,决心扩大战争。由于此时日军在丰台区地区兵力相对较少,日军在掩护下渡过永定河后,以谈判为幌子,等待援军到达后于9日进攻宛平城
8日晚12时许,由吉星文团青年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向占领铁路桥和龙王庙的日军发起突袭,消灭日军一个中队,但在日军的反击下,战突击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近四分之三。9日凌晨在从长辛店镇调来的部队与桥北守军夹击下,将日军击溃,收复铁路桥。收复铁路桥后,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完全恢复了永定河东岸的态势,减少了对宛平城的威胁。
停战谈判
7月8日,国民政府外交部为卢沟桥事变向日本大使提出口头抗议。同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由于战局形势不利,日本提出所谓“事件不扩大,就地解决”的方针,欺骗世界舆论,麻痹中国国民党当局,争取时间调集部队。7月9日,北平市当局与日军会谈后达成协议:双方立即停战;日军撤退至永定河左岸,中国军队撤至右岸,并由双方组织视察团监视双方撤兵情形;卢沟桥的中国守军撤走换成日军的河北保安队石友三部担任。
7月10日中国军队撤退,然而日军没有遵守协定,从天津市、古北口、山海关区等多地调集日军,并配有重武器向卢沟桥前进,占领了大井村五里店等处,平卢云路也不通行。11日起日军开始炮击宛平城及其附近一带,守城部队向城外疏散城内居民,战事扩大到八宝山长辛店镇廊坊市、杨村等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各部分散应敌,日军则出动飞机进行侦察扫射,战事时断时续。同一天,平津当局与日军达成协定:第29军代表声明向日军表示道歉,并惩办此次事变责任者;取缔共产党、蓝衣社及其他抗日团体的抗日活动永定河以东不驻中国军队。“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地区的时间。
后续
7月26日,日军侵占廊坊,并挑起广安门事件。7月27日日军参谋本部发出向中国第29军发动攻击的命令,同时增调20余万人到中国。7月28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向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发起总攻,在强大火力的支援下,日军从三面向南苑中国第29军发起了猛烈攻击,中国守军仓促应战。5个多小时的战斗中,中原地区守军伤亡2000余人,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29日北平沦陷。
7月29日,中国第29军在天津市的部队率先向驻天津的日军发起攻击,并攻占了天津火车总站和东站,烧毁了日军飞机。随即日军抽调部队对天津进行支援,并对中国军队进行轰炸。第29军经过15个小时激战,终伤亡过重放弃天津,天津失守。
事件影响
国内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合作抗日的主张,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在七七事变前半年多的时间里,国共间分别进行了多轮谈判,因国民党设置了种种障碍,从而使谈判未取得实质性结果。
七七事变爆发后,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呼吁筑成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军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军的进攻。7月15日,周恩来等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双方谈判无果。8月上旬周恩来和朱德、叶剑英一起飞抵南京,代表共产党参加蒋介石召集的抗战会议,并同蒋介石进行谈判。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市,威胁南京。第二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在形势的推动下,蒋介石放弃了一些不合理要求,同意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后的指挥和人事问题。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至此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国共二次合作形成后,中国国民党军队主要承担正面战场的作战,先后进行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会战,并在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协作进行正面战场作战,并在华北地区、华东开辟多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使日军不得不调整侵华政策。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七七事变后,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展不同形式的救亡运动。北平市上海市武汉市等大城市的工人组织献金、募捐、纪念宣传等活动,成立工人组织,破坏日军设施,发展战时生产,为抗战出力;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等地兴起农民救亡运动:成立农救会配合作战、在敌占区展开与敌伪政权的斗争等,江苏省北部、浙江省东部、安徽西部等地的的农民救亡运动也开展起来;抗战开始后二、三时间里,有上百万的青年参加了青年救国会,并在1938年6月成立了边区青年救国会,进行管理处汉奸、慰问前方将士、瓦解敌军等工作;妇女则开展征募捐款、宣传抗日、进行战地服务等救亡活动。同时各地的工人武装、农民武装、青年武装、妇女武装也陆续成立,加入到抗日的战斗中。海外华侨也以募捐献金、进行经济斗争、回国参军参战等形势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
国际
七七事变后中国正式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中国的全面抗战。中国独立抗击日本法西斯,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力量,中国的抗战得到了共产国际和众多国家的支持。随着中国抗战地位与作用的提高,美、英、法等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转向积极,在政治上反对日本,在经济和军事上对中国进行援助。以英、法、美为代表和以中国、苏联为代表的两大国际力量拉近了战略合作的距离,朝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主义统一战线的方向发展,世界格局呈现出向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两个阵营发展的趋势。
事件评价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光明日报)
“七七事变”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点,又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促进了全民族觉醒,是华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光明日报)
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济南时报-新黄河)
七七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性抗战或全民族抗战的起点。卢沟桥的石狮发出了愤怒反抗的呼喊,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
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促进了全民族的觉醒,凝聚了全体中华儿女抗战的磅礴力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研究员李庆辉)
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并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新华社发《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关纪念
纪念日
1999年国务院正式把“七·七”作为纪念日,旨在教育后人弘扬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共御外寇,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革命前辈的敢于斗争、敢于拼博、艰苦奋斗的精神。
历史纪念
1987年7月7日,位于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
199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江泽民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华族精神,振兴祖国。”
2005年7月7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
200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纪念日,举办《难忘七七珍爱和平》史料展。
2012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75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共同举办了主题音乐会。
2014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习近平、俞正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纪念仪式。
2023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86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还联合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等全国40余家革命类纪念场馆联动举办纪念活动。
2024年7月7月,七七事变87周年纪念日,央视网发布了《“七七事变”87周年|铭记历史 重温抗战峥嵘岁月》宣传片。
相关作品
电影《七七事变》,李前宽肖桂云导演,吴桂苓吴京安李法曾等主演,1995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驻守宛平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奋起反抗。国共两党再度携手,蒋介石发表 “无论何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任”的讲话。 29军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率领部队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29军在日本人的飞机、火炮、坦克等的强攻下伤亡惨重,为保存实力撤出宛平城。29军张自忠只身留在北平市,与日军周旋。中原地区再次掀起了民族的抗日高潮。
参考资料
七七事变 全面抗战.人民网.2023-11-21
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专刊(第19期 抗日战争).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2023-11-21
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11-21
今日中国再不是1937的中国.济南时报-新黄河-今日头条.2023-11-21
“七七事变”知多少.宝鸡政法.2023-11-24
七七事变 (1995).豆瓣电影.2023-11-25
七七事变 (1995).1905电影网.2023-11-25
七七事变.豆瓣电影.2023-11-25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日本方面
中国方面
国际环境
地理背景
战前态势
军队部署
中国军队
日本军队
事件过程
挑起事端
炮击宛平城
激战卢沟桥
停战谈判
后续
事件影响
国内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国际
事件评价
相关纪念
纪念日
历史纪念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