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会通》共分为十二卷,最初由明朝时期的王邦柱和江柟共同撰写。王邦柱,字砥之,是一位万历丙午年的
举人;江柟,字楚馀,两人均为
休宁县人士。他们在书中引用了超过一百七十位学者的观点,然而主要目的是为了应试教育,因此多是对文本的解释,较少有创新性的见解。书中有《全彖合旨》《六爻合旨》《二卦合旨》《系辞合旨》等章节,这些内容也并未脱离当时的
教科书模式。在书的开头,作者列举了一些象征意义的例子,包括正体、互体、变体等多种类型,他们声称有些例子偶然能够相互对应,但实际上这些分类方法显得多余且复杂,容易引起混淆。
四库全书对此书的评价指出,《易经会通》虽然广泛征引了一百七十多家的观点,但其主旨是为了应试教育,因此大多是随文释义,很少有新的发现。书中提出的观点如《全彖合旨》《六爻合旨》《二卦合旨》《系辞合旨》等,也都未能超越当时讲章的框架。此外,书首列出的各种象征意义,如正体、互体、变体等,实际上是任意命名,增加了不必要的繁琐性,导致概念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