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志码
文献标志码
文献标志码(Document code),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在1992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中提出的一种分类标准。它用于标识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专题文献数据库》的期刊文章类型,并对应着特定的数据项目。
规范作用
文献标志码的主要功能是对文章按照其内容进行分类,从而便于文献的统计、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升检索结果的适用性。具体类别及其对应的文献类型如下所示:
A 类: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 类: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 类: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 类: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 类: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属于上述类型的非正式文章,如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应添加文献标志码。此外,中文文章的文献标志码通常以"文献标志码:"或"[文献标志码]"作为前缀,而英文文章则使用"Document code:"作为前缀。
格式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规范对其格式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A 类文章需要包含中英文题目、作者的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以及汉语拼音形式的作者姓名;B 类和C 类文章至少需要提供中文题目和作者姓名。在医学期刊中,论著通常是期刊的核心部分,因此常被指定为A 类文献;综述性文章因其汇集文献资料或重点评述的特点,也常被认定为A 类。其他类型的文献,如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经验交流等,则可能被划分为B 或者其他的类别,具体取决于文章的具体内容。述评、专题讨论等一般被标记为C 类;简短的病历报告、短篇报道则通常被归为D 类。
存在的问题
尽管文献标志码的存在是为了方便分类和标准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挑战。由于医学期刊中某些文章类型的界限并不明确,同一时期的不同期刊可能会对相同格式的文章赋予不同的标志码。此外,即使在同一期刊内,同类文章也可能因为篇幅长短或论述详细程度的不同而被分配不同的标志码。例如,《临床内科杂志》中的一些病例报告就被标记为了B 类或D 类。总的来说,文献标志码的规范化和统一化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资料
文献标志码是什么意思.新浪爱问知识人·教育.2024-10-28
文献标志码.有道.2024-10-28
目录
概述
规范作用
格式要求
存在的问题
参考资料